怎么登录容县龙舟赛家长按照教育服务平台

  url:.cn/html//content_513874.htm,id:0
问题:事情原委是这样的:今个学期开家长会接到了自家小孩所在学校的通知,让“带齐证件”去学校开家长会,去了以后,也没有谁出来交待政策细节,而是当场发下一张“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让家长认真填写,并且再三强调,如信息有误,后果自负。其间,有家长询问相关情况,相关人员也只说是教育部推行的学籍管理系统需要电子录入。家长资料填写完毕以后,还不算完,还要按照上述表格反面所列具体步骤下载一个“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的app到手机端,然后手机拍照上传。这一套组合拳完成后,各位家长填写的无比详细的家庭资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全部收走,美其名曰为了保证“信息安全”。近期时间各家长在讨论这事情,感到事有蹊跷,上网查了查相关资料,网上说是有独立性质的商业公司打着教育部的幌子在大肆收集我们的信息,完成自己的商业目的。这个软件经常崩溃,长时间无法登录,学籍管理的前景令人担忧,数据的所谓安全是无法被我们信任的。我想问一下教育局的领导们,这学籍调查是真的吗?毕竟现在个人信息安全很重要,会不会被泄露啊?
  答复: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从2014年正式开始使用。在经过数据录入、省内查重、全国查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身份对比认证后,于2015年3月为全国中小学生发放了正式学籍号,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籍”。但由于部分学生学籍信息存在缺项、有误、未更新或未能提供居民身份证号等问题,未能获得正式学籍号。为了加快处理相关问题,进一步提高全国学籍系统学生信息质量,发挥学籍信息在教育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教育部于日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问题学籍处理和建立数据质量核查机制的通知》(教基一厅〔2015〕2号)文件,要求对所有学生学籍数据质量进行核查,自治区教育厅于4月29日转发了此文,并对全区各地市、各县(市、区)学籍管理员进行了统一的数据质量核查培训,我市也对各县(市、区)及直管各学校的学籍管理员进行了培训及工作布置。
  按照文件及培训要求,各中小学校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解释本次数据核查的意义及过程,并指导家长使用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发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拍照上传由家长(监护人)签字确认的《确认表》至服务平台(班主任应帮助有困难的家长、监护人拍照上传),作为电子档案存档,以便保证学生学籍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国家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建设教育技术服务平台,统一建设覆盖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的教育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快速的全国信息沟通渠道和机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时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该平台可用于教育管理者发布信息,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交流。
  根据教育部反馈信息,为了做好本次学生学籍数据核查工作,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app)开展咨询、答疑和上传确认表照片,并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信息安全。首先是所有确认表照片均直接传送并保存在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教育数据中心,与学籍信息同等对待,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不保存任何确认表照片信息,其次平台在上线前已通过专门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严格安全检测,第三是在确认表照片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都采取了可靠的加密方式。以上措施可充分保障确认表照片和学籍信息的安全。
  如有疑问,您可致电梧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进行咨询,电话0774-*******。(教育局网络发言人)&&&&&日志详情
中国教育学会
导语高考改革,引来万众瞩目!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这个话题众说纷纭,让很多家长、教师越发困惑:有代表委员说:这次高考改革,可能使农村学生处于弱势;有代表委员说:招生录取制度不改,仅仅改革考试内容和方式不会取得成功;还有代表委员说:新高考改革可能会增加学生负担;……代表委员这些观点,实质上也代表着很多家长、教师的困惑。自去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2月教育部出台4个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规范自主招生、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等4个配套文件以来,考试招生制度的各项举措已经明朗,这些举措到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真的会如上述代表委员所说那样,增加学生负担、让农村学生边缘化……今天,我们集中为您梳理了媒体近期刊发的两会代表委员的部分观点和专家学者的看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高考改革到底将会对您产生哪些影响?
一问:语数外很强势,物理化学等科目“失宠啦”?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的3个科目,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疑问:从浙江和上海出台的试点方案看,学业考试成绩在高考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这是否会导致像物理化学等这样一些科目的弱化,并进而导致人才素质结构发生变化?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在高考中的比例,我不认为有所下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全国的情况还是地方的情况,语文、数学和外语每门是150分,整个加在一起是450分,文综和理综大概是300分,除一下也就是六七十分。浙江的方案是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上海是70分,乘以3以后,并不低于现在的比例。而且我觉得这样不会造成人才的素质结构变化,我们现在正在承担教育部的重大攻关课题,对高考试点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跟踪,我们靠数据说话,如果这个导向导得好,可以全科覆盖,如果真的出现你说的这种情况,因为是试点,还可以调整。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其实这样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我最近看到媒体报道的大学推出的专业对于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物理跟化学基本上囊括了70%-80%的专业,所以物理化学学科不会被弱化。过去有的教材偏深,实际上没有必要在中学就学得这么深,让真正有能力、有兴趣的人进入大学再进一步学习好了。
二问:未来的高考分差会不会太小,能力高与能力低的学生傻傻分不清?
政策要求: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
疑问:这样会导致高考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考生分数的差距拉不开吗?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分数的区分度变小,这样的情况未来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我觉得总体是有利于人才选拔的,尤其有利于成绩处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可能不利于少数有特殊才华的学生,这就需要其他途径作为补充,比如说自主招生,同时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会更加凸显。我们不能指望通过一个途径把各种优秀人才都选拔出来。
三问:学业水平考试可以多次考,学生的负担会不会更重啦?
政策要求: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各省(区、市)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会加重学生考试负担吗?因为很多学生为了取得最好成绩,会去考两次。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育部有关学业水平考试的配套文件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同一科目可以让学生考两次,那么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会多考一次,力争更好的成绩,这个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学业水平考试的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才是更重要的,即使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某些负面效应,只要能达到主要目的,就值得采纳。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学业水平考试给了学生更多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会觉得是负担。
四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呈现,对孩子真的公平吗?
政策要求:以等级呈现成绩的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原则上各省(区、市)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
疑问: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按照等第来呈现,是否科学和公平,A和B有可能就一两分之差。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学生确实可能因为一两分之差而被划为不同等第,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不会是这样。高考录取也是一样的,可能一分之差,有的人被录取了,有的人落榜了,你能说这两个学生素质、水平有很大的差别吗?没有绝对的公平,高考改革应该考虑周全,但是也不能顾虑太多,前怕狼后怕虎,老是那样,改革就没法推进了。
五问:走班制是高考改革后的趋势吗?
政策要求:考生总成绩除了包括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还包括学生自选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相关意见规定,要调整教学组织方式,满足学生选学的需要,把走班教学落到实处。
疑问:这将对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选课走班成为发展趋势,但也面临很多难题。它将带来哪些方面的挑战?
王丽萍(上海晋元中学校长):按照上海市教委的统计,“3+3”大约会产生20种组合。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教学是将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学校采取网上走班的形式,通过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混合学习互补的形式,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套餐课程,逐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今年会根据上海市的改革要求,实现网上走班常态化。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我感觉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变革。这场变革单纯靠学校来应对有很大困难。当然学校也不能消极等待,有一些学校通过改造教室,使空间变得多样化,包括对教师进行重新筛查,研究到底怎么应对今天的学生需求,等等。不是说全部条件都具备了我们才能进行改革。等全部条件配备好了,我们可能错过时机了。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课走班的方式,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利,应该尽力推广。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推广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可能受到较大的制约,那么可以更多地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弥补师资的不足。国家在教育投入上,也要相应作出考虑和安排。
六问:综合素质评价,我们真的能够相信你?
政策要求:高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疑问:综合素质评价,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比性吗?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如果由高中学校自己去确定,自己评自己的学生,同时各个学校之间又存在竞争,我觉得这个机制本身就有问题。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待社会诚信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后,把评判学生综合素质的权力交给高校,高校拿到高中提供的学生材料,从哪些维度,怎么筛选,我相信他们有了权力之后,一定会下决心来加强研究,找到更好的方式,我们应该相信高校的智慧。我很惊讶,国外的学校在招我们高中学生的时候,怎么那么精准,通过我们提供的材料就能发现好的学生。
周洪宇(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保证可信度,可比性?我觉得,首先要建立一套制度,对于要记录的内容、记录人、记录的程序,要有一个基本规范,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大家都按照这个规范和标准来记录,才有可比性。其次,今后可能要建立电子文档,并且明确由哪一级部门来管理,记录的内容不准改动。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学和大学要协作起来进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第一是可信,第二要可比较。中学解决如何可信、如何可比,大学解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进行评价,另外解决怎么样作为重要的参考,这个,大学要下功夫进行研究。
七问:扩大高校自主权,对学生来说有些啥意义?
政策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建立招生问责制,2015年起由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
疑问:扩大高校自主权是社会热议的话题,它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有什么用?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考试改革很重要,但考试改革最终是为招生改革服务的,新高考方案在考试的多样化、选择性方面有很大突破,为高校招生改革提供了基础。这次改革是否能符合老百姓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的招生改革。高校第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来制定选才标准,高中的选择性也好、多样化也好,是根据高校的录取标准、学科选择的标准来进行调整的。高校招生改革将对高中的课程、教学及学习产生重要影响,促进高校与中学人才培养体系衔接,可以说意义非常重大。
八问:中小学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高校如何用?
政策要求: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疑问:高校如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才能公平与科学呢?
钟秉林(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综合素质评价过去确实区分度比较低,不可比。现在既然明确提出来要把它作为一种参考,我想高校还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发挥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专家学者的作用。如果高中学校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是可信的、可比较的,我相信我们的专家肯定能找到可操作的、合理的、便捷的评价方法。怎么在高招较短的时间内作出科学的评价,这是大学的责任,高中负责提供就行了。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山东省2008年曾经试点过,我们希望回到院系招生委员会。实际上,将来各个高校的招生委员会重要职能是制度的监督,招生的主体应该回到院系,各学科、各专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这些学科的教授才是最清楚的。包括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哪三科纳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怎么使用,不应该也无法让学校招生委员会来制定,这些都应该交给各院系招生委员会的专家。
九问:农村孩子上好大学,会不会更难了?
政策要求: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疑问:不过,新高考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提出,这会不会不让农村学生没有优势?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将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有助于转变“唯分数论”、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促进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中的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也不是说具体打出多少分数,而是学校在学生档案中如实记录,高校在录取时作为参考依据。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十问:自主招生如何保证公平?
政策要求: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规范并公开自主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疑问:自主招生无疑是高考改革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公平呢?
刘新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我认为取消那些所谓的自主招生联盟是好的,原来高校之间进行自主招生结盟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源垄断,把自主招生考试变成了一个‘小高考’。对于学生而言,在选择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时候,自主选择性太小,非常多的学生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特点去选择大学和专业。而自主招生在自荐以及考试形式上更趋向于选择有兴趣特长以及有独特想法的“偏才怪才”,如何将自主招生深入做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值得反思。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自主招生的健全制度体系一定要包括专业的健全的独立第三方监督体系。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由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全封闭阅卷,这些都还只是技术层面的措施。必须形成整个招生过程的系统环路,在理论构架和制度体系建设上不落后,并转换成一套系统可操作、可监督、可重复的专业规则,才能防堵从各个路径钻进来的“老鼠”,保障自主招生是一场公平的竞争。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您当前所在位置:
65学籍核查家长培训
来源: 责任编辑:(北小街学校新闻) 发布时间: 日
西宁市北小街小学编  & &&&  &&&&&&&&& 年月日
北小街小学“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学籍核查家长培训”
6月2日,北小街小学按照全国中小学生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学籍核查培训会议要求,召开全校家长培训会。我校一千四百余名家长参加了当天培训。
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学生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学籍核查下载平台事项和上传电子档案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讲解。
王秀丽校长强调:学籍管理制度是一项基本的教育管理制度,实行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是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行为、增强学籍管理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实现“控辍保学”、实施均衡教育的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学校要求家长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本次学籍核查工作,把学籍核查工作做细,做实,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好务。本次培训会还得到了家长们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取得了圆满成功。
抄送:局办公室、校长室、学校各处室、档。
西宁市北小街小学&&&&&&&&&&&&&&&&&&&& <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font-size: 16 mso-bidi-font-size: 16.0 mso-fareast-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ascii-font-family: 仿宋_GB5年6月3日
 西宁市北小街小学 AllRight Reserved
地址:西宁市白玉巷5号 青ICP备号-1全面深化应用 全面实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杜占元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 18:10:48
字号:大 中 小
每年召开一次全国电教馆长会议,很有必要,大家也很有收获。今年的形势、任务都很紧,召开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刚才有6位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总的来说都很好,取得的成绩、一些很好的做法很有启发。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来,教育系统按照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目标和标志性工程,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取得进展,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教育信息化的地位和作用大幅度提升。
一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得到广泛认同。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和&应用驱动、机制创新&,是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思路,这一点还要进一步强调,应该说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和理解。二是取得的成果得到社会各界更加广泛的认同。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春节前,刘延东副总理在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报告上做出重要批示: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成绩喜人,望再接再厉,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促进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为教育现代化增添新动力。 2月16日,袁贵仁部长在信推办呈报的教育信息化月报上批示:很好!谢谢办公室一年来所做的大量艰苦细致、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工作。大家的付出、努力所带来的效果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大家的辛劳、智慧使教育现代化上了一个大台阶。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绩。这虽然是批给信推办的,实际上是对大家、包括各方面共同努力的肯定。从大家的发言来看,这些效果也得到各方面更多的更广泛认同。产业界对教育信息化高度关注。去年年底,一些大的网站、大的信息化平台评选的教育系统年度十大新闻、十大事件中,都将教育信息化放到了重要位置。今年两会期间,对于教育信息化谈论最多、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多的也是产业界代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不仅是在教育系统内、在教育系统外也有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总的来讲,我们正在探索形成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的路子。
第二,&三通两平台&进展顺利,总体超出预期。
一是&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入网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74%,这是一个飞跃。我们用两年多的时间将学校入网率比以前多年积累的水平提高了两倍。73%的义务教育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有些省市学校的网络接入已经达到100%。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显著成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圆满达到预期目标。全国6.4万个教学点全部实现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使偏远农村地区的400多万孩子实现了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仅仅5个月的时间就有超过300万名教师参与,晒课总数突破100万堂。职业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很多资源建设,开发了很多网络课程。三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超过30%的学校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师生空间开通数量从2012年60万个、到万个、再到万个,实现了&三级跳&,比原来预期的万个的目标超过了1倍。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300多万名教师、100多万名学生开通了空间。四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初具规模。约2/3的省份建成了省级资源平台。国家平台与17个省级平台和一些市县级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注册师生和家长近2000万人,全国近50%教师通过平台便捷地获取适用的教学资源。五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全面开始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按照&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格局,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绝大部分省都建立了数据支持系统。特别是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去年有近600万学生实现了网上转学,其中有1/10左右是跨省转学;跨省转学最快的9个小时就完成,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初步估计,网上转学全国共节约资金50-60亿元,效果得到普遍肯定和欢迎。六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深入开展。已有6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和各类企业培训项目,到2017年将完成1000多万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全员轮训。同时,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主管厅局长进行了系统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很多省在培训干部方面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成效非常明显。
第三,在工作中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探索了新的路子。
一是核心的经验有3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国家确定的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实践证明,这些总体思路和部署是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实际的,总体是可行的,方向明确、思路对头、有创新、可持续。我们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这方面还要不断的深化和总结提炼。二是要不断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信息化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的应用或者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越是深入,就越是涉及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会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所以要做好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刚才发言的很多地方都有一些新的很好的创造。比如,安徽全省的试点就很有成效,其中行政管理方面的&5个纳入&很有创造性。为实现&三通两平台&的核心任务,各种机制、各种办法都可以创造,教育信息化绝不能搞成&一刀切&。三是要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要求别人做好工作,要求别人创新,自己必须得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乃至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电教系统的同志,都必须有这种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新的需要。过去会的那些东西不仅不能一劳永逸,而且是差得很多。必须要有这种清醒的认识,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
二、深化应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做好2015年重点工作。
去年馆长会上我专门讲了电教系统如何做好自身定位问题。当时提出了&三纵三横&,三纵是&开发、应用和服务&,三横是&硬件、技术和内容&,纵横交错,结合起来就是&9宫格&,这是电教系统基本的工作领域和范围。我当时提出,各地要按照自身人员结构、本地基本情况和发展需求,在&9宫格&中明确发展定位,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应用和服务&中要以服务为重点,在&硬件、技术和内容&中要以内容为重点,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将电教系统作为技术和教学之间的桥梁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电教系统在教育信息化推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突出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为加快&宽带网络校校通&做出了重要贡献。各地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坚持&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的基本思路,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不同的、有差别的具体推进机制,使学校的网络接入和校内的网络环境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是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全面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学点项目是教育领域很重要的一项&民心工程&,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全国电教系统精心组织,在设备采购、资源制作播发和教学应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各地配合基础教育部门,全力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突出抓好应用。活动正式部署以来,各地积极行动,为政府部门决策出谋划策,同时也将自己具有优势的地方更好地应用到活动中去。各地都有明显进展,重庆、甘肃、浙江、湖北、青海等省市&教师报名比例&均超过50%,&教师报名比例&最高的重庆市超过86%。活动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这么了不起的进展,这和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是承担并圆满完成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方面的大量工作。这是电教系统一项有优势、也有一定工作基础的领域,大家这两年承担的培训任务很重。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培训方式,面向应用、面向教师,多方位、多途径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是研究提出了国家平台与区域平台、企业平台互联互通的实施意见,推动了平台更好地建设、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总的来讲,全国电教系统2014年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进展实在、成绩巨大,为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对电教系统的全体同志们、还有产业界的同志们表示感谢!教育信息化工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这也是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
2015年我们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教育部已经印发了《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5个部委还就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部署。今年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围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应用&。&围绕重大问题&就是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去开展工作。我们前期的应用主要是在教学的具体环节,比较单纯,现在要更多地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来推进。今年工作部署的重点、各地电教部门开展工作的重点都应该逐步地、更好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当然这是有步骤的,一开始结合难度大,现在有了一定基础就可以结合得更好。&全面深化应用&抓的就是应用驱动,我们的应用还只是开始,无论是面上还是深度,都还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电教系统就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已经部署的重大工作和新的工作要求提炼重点任务来进行深化。下面,我对全国电教系统如何做好2015年工作再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应用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但不一定都能认识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中央专门成立了网络和信息化安全领导小组和网信办。网信办成立后很短时间里就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包括&互联网+&行动。这表明在新形势下网络在经济建设、民生以及国家安全等各领域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而且具有凸显的地位。我们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同志还要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尽管我们取得的成绩得到了领导们充分肯定,但是我们对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对如何深入地深化应用还不能说都掌握了,电教系统作为专业机构,在这方面应该走在前面。请大家深入思考资源和应用的关系,将思考的重点放如何推进应用上去。&应用&不是简单的东西,是资源、硬件、软件、学习对象等因素的动态综合,要从里面找到需求。有些同志之所以感到困惑,就是没有从应用的角度去考虑需求,没有考虑清楚广大师生在应用中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仅停留在资源上面是不够的,是要落后的。能不能应用、应用了什么,是决定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的标志。2020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不是说配几台计算机、买几个白板就实现了,最终检验的是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现在&搞信息化就是搞硬件&的想法不多了,但是对资源建设和应用的关系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我对这个问题还没有系统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和总结。去年我提出用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取代资源&建设&的概念,今年我要提出更深的问题,就是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关系问题。
第二,围绕重大问题,在深化应用方面重点做好5件事。
一是全力推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之所以把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应用&必须要有基础,要有&根&。应用的&根&有两个层次,面上看见得的是&教师&,下面更深、更丰富的支根、细根是&学生&。工作要有序推进,首先要解决教师应用的问题。&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就是要为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化应用&扎根&。活动启动以来进展很好,说明大家有积极性,也有能力和潜力把这件事做好。今年活动要重点解决3个问题。一要保证一定规模。首先要造声势,将更多教师动员起来,不动起来是不可能达到&普遍用、经常用、广泛用&的要求的。没有一定的规模和数量,就谈不上质量和水平。教育信息化本身就是普及性的,绝不是少数人的学术特权,一定要首先保证量。二要解决激励提升的问题。老师参与进来以后,要激励他们更有积极性,去提升&晒课&的质量和水平。在激励机制上要深入思考,有些需要出台政策,有些通过技术手段就可以解决。比如,很多电视节目在评周冠军、月冠军、季冠军、年冠军。我们可以借鉴这些做法,在网上搭平台,让师生自己下载、应用,这就是投票,组织方式不一定照搬,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师生的特点和需求去创新。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政策去激励,比如:对于一些确实做得好的,可以进行政府采购或者给予适当奖励,有些企业也有积极性出钱奖励。第三,活动共享平台要生动灵活。平台不是简单的贴吧,要成为大家更好地交流、学习、讨论甚至交朋结友等多方面的平台。这需要我们专业机构进行思考和探索。上述今年需要重点解决的3个问题中,&扩大规模&要大幅度加快;&激励提升&和&平台生动灵活&问题要着手准备,认真探索和思考,有些可以做些试点。等活动达到一定规模后,后两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到那时再思考如何解决就晚了。各地电教系统要全身心地配合本地基础教育部门做好这件事情。
二是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之所以把这件事情放在第二位,是因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教育信息化&扎根&的路径,解决了老师应用、参与和共建共享问题,下一步就要为学生全面提供个人综合应用的平台,就是网络学习空间。只有网络学习空间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把学和用有机结合起来。很多同志对网络学习空间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用过就很难理解。过去用电子邮箱,用过微信的人就会觉得与电子邮箱大不一样,所以现在有些网站就不搞电子邮箱了。有些同志将网络学习空间比喻成电子邮箱,实际上它是比微信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平台。很多同志还没有认识到这个价值,希望我们专业机构深入研究,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典型案例,包括有些企业也做得很深入。在推动网络学习空间过程中会出现两个问题。第一,它是多样化的,不可能是一个模式。我们允许和鼓励多种模式,也鼓励由简单到复杂。有些同志看到的可能是简单的网络学习空间,对它的复杂的功能、多样的功能、深入的价值没有很好地理解。确实有些地方刚开始做得比较简单一些,现在就要将网络学习空间和课堂应用等结合起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也不是简单地做个演示文稿,要和网络学习空间结合起来。要利用多种途径,跟现场教学、跟实景实况通过信息化手段联系起来,这才是真正的深化应用。演示文稿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呈现手段的改变,信息化完全可以非常方便地提供更深度的结合。我在株洲铁路职业教育学院看到,铁路的管理,信号灯、机车等都直接通过摄像头从现场取视频过来,再和演示文稿的一些说明、理论结合起来,学生操作就完全是有实际感受的。要允许由简单到复杂,简单的也是有潜力的,但是需要发掘。今天浙江对空间集成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很有意义,要创新、探讨,不能僵化、搞一刀切。&三通两平台&是个基本骨架,是核心目标,但不是说所有地方的实现方式都是一样的。有些有条件的中学设置了自己的信息中心,目前还主要以硬件管理为主,希望下一步有条件的可以将学校信息中心改造提升成为教育信息化创新实验室,或者叫创新研究中心。它的任务不是简单的设备管理,应该研究更多的共性问题,与其他学科教研室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信息化,这需要探索和创造,教学信息化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努力探索、提高认识。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特别提到:要实现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和&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我认为在现阶段,网络学习空间是最有效、最简便、成本最低的平台之一,是最好的、最有潜力的平台之一。当然,信息化的很多东西不可预测,将来或许还会出来新的平台。微信这一两年发展之快,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刚开始我们推广网络学习空间时微信还不普及,现在很多网络学习空间都将微信功能加进去了,使网络学习空间功能更强大、更便捷、更快速。
三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注意引导总结,形成适用于不同情况、不同条件下的典型的应用模式或案例。我们鼓励大家去创造,但不是说每个创造都是等价值的,有些创造价值更大,有些创造可能是失败的。电教系统有责任总结大家成功的经验和案例,上升成为可推广的模式和政策。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要善于做这种工作,不断发现和提升,将好的&点&变成&线&,再变成&面&。比如,株洲职业学校的&双课堂&就是很好的创造,其做法是:一个班50人,分出一半来。同时,将一节课的基本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学生通过自学或者观看视频就能掌握的内容,另一部分是需要交流和老师辅导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不用老师教,由学生推荐学习代表组织引导,看拍好的有针对性的视频,然后讨论、记下难点问题,带到老师组织的另一堂课上。老师组织的课堂人数少了一半,只围绕难点和需要互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既生动又丰富,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双课堂&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一节课分成两次上,还是一个老师,不增加工作量,课堂人数少了一半,效率提高了一倍,互动增加了,质量也提高了,这是很大的创造,更贴合实际,其创新性在某种意义上不亚于&翻转课堂&。再比如,株洲的一个小学,没能力实现人手一台平板电脑,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增强学生对信息化的认识,每个学生一张A4纸,纸上打印一个二维码,纸的摆放方向代表不同的答案。回答问题时,学生将二维码竖在桌上,老师扫描一下,学生的答案就全进去了。这是了不起的创造,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结合实际的创造。这种方式过几年可能会被淘汰,但现在就是最有价值的,这就是深化应用。在这个学校里,老师的照片上有二维码,学生用手机一扫,就知道老师的学科、特长、优势、成就等信息;树上也挂着二维码,随便走到哪里,学生都能感受到信息化的氛围。这种做法花费很少,但能解决问题,既增加了学生兴趣,又丰富了课堂,像这样的创造要多一些。我到各个地方去看,确实发现很多很好的创造,电教系统天天跟一线打交道,要去了解和发现,帮助他们完善和提升。建议明年总结时,每个省馆至少拿出1个典型案例或者模式,全国就是30多个,再从30多个中选出10个比较好的、能在全国推广的模式,那就很了不起。
四是继续组织实施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主要是拓展应用。项目虽然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但只要教学点还存在,我们的任务就没有完成。要努力拓展应用、丰富应用、提升应用质量。特别对于美术、音乐、英语等缺的比较多的课程,要加大工作力度,重在实际效果。
五是全力配合召开好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这是件大事。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教育部好几个司局在全力筹备,青岛市委市政府也很支持,积极性很高。它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也是我们宣传的很大的舞台。电教系统在其中承担了很多任务,特别是基础二司布置的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展览,希望大家全力配合,把所承担的任务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好。与在深圳举办的那次展演相比,本次展览意义更重大、要求更高。这是第二次举办,应该更有经验,成果也应该更多。大家要认真做好此项工作,把好的东西发掘出来,选择鲜活的、精彩的、有特色的成果去展览;而且不光要研究自己的,还要研究别人在干什么、别人会展览什么。
第三,要加快推进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的应用。
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要强调应用,不能停留在建设层面,要深化应用,不断往前思考、往前推进。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不是简单的查询网站,从功能上讲,我把它概括为&5个平台&。一是新技术、新方法的示范平台,这里说的是教育信息化应用层面;二是个性化资源的共享平台,这里说的是个性化的资源,不是公共的资源,是大家创造的资源;三是应用与交互的体验平台,要让师生学习体验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怎么使用;四是资源与信息的交换平台;五是经验与感悟的交流平台,每人在学习应用中都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要通过交流共同提高。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认识,加强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机制。&转变观念&是说要明确电教系统在信息化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转变角色&是说要处理好与政府、市场的关系。不管过去是以市场为主、还是以政府职能为主,现在都要转变角色,在两者之间发挥桥梁作用。&转变机制&是说角色转变了就要有新的推进机制,老办法就不一定都灵了。
同志们,2015年是教育信息化承前启后、总结经验、谋划发展的一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取得更大进展的重要机遇期,希望全国电教系统齐心协力,趁势而上,攻坚克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主动谋求拓展发展空间,在全面深化应用上取得更加突出、更有影响的进展,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更多贡献。
 分享到:
四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
辽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重庆举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容县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