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nbsp&#11 销的确是个发展方向?那咋能如何做好开题报告呢?求网友相告谢谢

深圳荣格科技集团是传销是真的吗?荣格还能做吗?_百度知道
深圳荣格科技集团是传销是真的吗?荣格还能做吗?
难道他们说的是真的吗我在做荣格,说得我心里很不舒服,跟朋友说起的时候他们都说这是传销?那我还能做下去吗
提问者采纳
建议你换个方式去运作,而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是不认可的,所以你这种情况很正常了,做这个前期都是从身边的亲人朋友入手,是直&nbsp&#11销的范畴荣格是不错的啊
对啊,就是像你所说的一样,那换个什么方式去运作啊,还有别的方法吗?
当然有啊,利用先进的工具电脑就能解决这种问题了,建议你摆渡搜燕玲老师请教一下,她在这块做得不错。
好的谢谢你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我们都是打酱油的!”记者近日在深圳地铁罗宝线部分车厢发现,深圳地铁罗宝线部分列车从本月初在车厢内植入了酱油瓶广告。对于这样的设计,引来了市民和网友激烈的讨论。
9月初,深圳地铁罗宝线的拉手从原来的“桶装面”变成了“酱油瓶”,其放置位置在地铁列车中间上方连接扶手立柱的横杆上,与扶手拉环相连。酱油瓶是塑料材质模型。一个车厢里大概有30多个酱油瓶,这些空酱油瓶的瓶身贴上了商家的标签 ,远远看去,乘客好像齐刷刷地举着某品牌的酱油瓶,确实抢眼。
  “酱油瓶”拉手引来市民和网友一场激烈的讨论。大多数网友市民称“酱油瓶”拉手很有创意,但是也有人吐槽,称又是一场地铁广告垃圾的蔓延,十分反感。
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酱油瓶”有那么点“打酱油”的意思,这样...
荣格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现在的位置:
第二讲&&中国工农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
发布时间: 09:46:59
浏览次数:
&&&&&& 黔东南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曾五次踏上黔东南这块土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30年,红七军转战从江、榕江、黎平,并一举攻克榕江县城,榕江各界群众盛大集会,第一次欢度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月间,红六军团西征入黔,先后经过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台江、施秉、黄平、镇远、岑巩,在敌人重兵围堵之中,红军将士披荆斩棘,顽强战斗,在黔东南的革命史上写下惊心动魄的一页。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在黎平召开了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标志着红军长征以来“战略转变的开始”,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1936年1月,红二军团又经过岑巩。红军所到之处,传播革命真理,打击封建反动势力,救民于水火之中,唤醒了黔东南各族人民,人民群众为红军顺利过境,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援,创造了有利条件。黔东南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红七军转战从江、榕江、黎平&&&&&&&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简称红七军),是1929年底在广西百色起义中建立的一支工农革命武装。邓小平(邓斌)任政委,张云逸任军长。大革命失败后,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党的“八七会议”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组建自己的工农武装,以反抗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反动统治。继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1929年秋,中共中央又派邓小平同志到广西发动和领导了百色起义。百色起义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并建立了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红七军下辖三个纵队和一个军部直属部,共约5000多人。李谦、胡斌、韦拔群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纵队司令员。1930年1月,粤、桂军阀在北江和桂北一带混战,广西南宁空虚,红七军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前委书记)作出进攻南宁的决定。由于过早地公开了进攻南宁的口号,惊动了敌人,敌人以重兵向右江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因敌众我寡,右江根据地丢失。3月初,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决定红七军转移到外线作战,以打乱敌人的部署,并在转战中发动群众,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当时,红七军了解到统治贵州的军阀毛光翔、王家烈、犹国才等正为争夺贵州的最高统治权而剑拔弩张,不时兵戎相见。王家烈等实力派又与湘西军阀陈渠珍为争夺黔东地区的统治权而大动干戈,无暇顾及黔桂边地区。红七军指挥部决定第三纵队留守广西东兰、凤山一带坚持斗争,第一、二纵队便到反动统治力量较为薄弱的黔桂边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一)红七军过从江&&&&& 1930年4月初,红七军第一、第二纵队3000多人,在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的率领下,由广西河池出发进入贵州境内,红七军了解到榕江县城是王家烈在湘黔边作战部队的后方基地,在这里存有大量的军需物资,留守榕江的只有黔军第二师副师长史远勋带领的600多人部队和100多人的地方保安武装,王家烈的主力部队远在铜仁地区与湘西军阀陈渠珍部火并。于是,红七军决定通过月亮山攻打榕江城。&&&&&&& 4月27日,红七军由贵州荔波的板寨进入从江县境,先后经过从江县的长牛、白朵、加牙、百吉等村寨。&&&&&&& 居住在月亮山区一带的群众由于长期受到封建反动势力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对红军缺乏了解,见到部队来了就往山里躲藏。当红七军开始抵达长牛寨时,群众十分惊恐,纷纷丢下手中活路慌忙躲向密林,只有一青年叫潘贵略的留守山寨。红军便主动与他攀谈,拉家常,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潘见红军说话和蔼,举止亲切,便解除戒意,欣然为红军挑水煮饭。次日红七军出发,他又主动为红军作向导。&&&&&&& 躲在山间的群众见红军离去,便提心吊胆地回到寨上,一看寨上完好无损,井然有序,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潘为红军带路归来,手里拿着红军给他的三块大洋,兴高采烈地对群众说:“红军是好人,红军真是好人!”&&&&&&& 红军接近加牙寨时,风声传来,寨里的群众也纷纷向山中躲避。头人潘德旺、韦古来两人为使山寨免遭洗劫,便到红军的来路上探看动静。红军亲切地告诉他俩,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军队,是保护百姓的。他俩才将信将疑地把红军引进寨子。&&&&&&& 远道跋涉的红军战士,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他们严格执行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草一木。潘、韦二人见红军言行一致,心中的疑团打消了,忙去山里叫回躲避的群众。群众回到寨子,见红军战士有的怀抱武器睡在屋外,有的蹲在檐下吃着口缸盛的冷饭,屋里的东西一样没动,群众很受感动,便纷纷请红军进屋,有的为红军生火做饭,有的帮红军买料喂马,寨上还特意杀了一头大肥猪,慰劳亲人红军。对群众送来的猪肉、菜、粮,红军都坚持如数付钱后才收。&&&&&&& 次日拂晓,红军离寨。出发前,红军还专门召开会议,检查群众纪律执行情况,借用群众的东西一一归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住地打扫干净,用作铺板的门重新装好。红军出发离寨,许多群众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妇女刘味友见红军队伍中一位才十多岁的红军战士身背枪、粮,精神抖擞,禁不住自语道:“这些人都是娘生娘养的,咋个这样能干?这个军队真了不得!”青年钟古江主动为红军带路。一路上,红军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各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红七军每到一处,都得到当地群众的帮助。在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红七军将士艰苦跋涉,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走出了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月亮山区,直奔榕江县城。&&& (二)攻克榕江城&&&&&& &&&&&&& 榕江城原名古州,商业贸易颇为发达,是黔东南的南部重镇。清朝初年,统治阶级用质地坚硬的红砂石“建筑城垣”,五个城门(东门、小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修有箭楼,每隔二、三百米还筑有炮台,封建统治阶级曾用以镇压苗汉人民的反抗斗争,有“坚如磐石,固若金汤”之称。&&&&&&& 贵州军阀、国民党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将榕江作为自己的粮仓、后勤基地,在城内囤积了大量军需弹药,在榕江推行军政合一,任命其部第二师副师长史远勋为榕江县长,把自己的老婆孩子也安置在榕江。红七军攻下榕江,不仅能扩大红军影响,而且能够解决急需的弹药和军需供应问题。&4月29日,红军经加早、九秋、加宜,抵达榕江城外的腊酉。此时,敌副师长史远勋毫无察觉,他作梦也没有想到红军能顺利通过月亮山来到榕江城下。红军在摸清敌情和地形后,军首长决定兵分三路,攻打榕江县城。&&&&&& 红军一路走南岸经响水洞,翻黑脸岩,过飞山宫殿,由都石渡江,占领城东一带地形,其中一个营从杨家湾渡江抢占城南制高点。一路由腊酉渡江后直插都江寨后坡,随后东折走高文寨,抢占城西高地。还有一路由腊酉渡江,沿北岸西下,经腊子寨,直取城西南牛形坡一带制高点。&&&&&& 由于当地群众深受军阀压迫之苦,当闻知红军要攻打榕江城,主动前来帮助红军砍竹子,绑竹梯,以备攻城之用。4月30日上午9点半钟,攻城战斗打响。起初,红军先头部队硬攻,敌人凭借城墙固守,负隅顽抗。经3个多小时的数次进攻,城仍未攻下。这时红军后续部队赶到,负责攻城任务的第一纵队司令员李谦仔细观察了地形,了解了敌我双方的战斗情况,向军长张云逸提出了新的战斗方案。张云逸军长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提出“攻下榕江城,纪念五一节”的战斗口号。&&&&&&& 红军按新的战斗方案改变了战术。第二纵队在城东佯攻,以牵制敌人火力;第一纵队分别在城南、城西北主攻,并选择水洞卡为突破口(水洞卡城墙较为低矮,易于攀登)。为增强突破力量,军部还从特务连抽来12名战士组成登城突击队,由特务连连长李天佑担任突击队长。&&&&&& 下午3点整,城东佯攻开始。机枪怒吼,杀声阵阵,敌人误以为红军要从城东突破攻城,急转移力量,拼死抵抗。城南门、城西北的红军主力部队便靠近城墙向水洞卡移动。战斗中,城郊附近的各族群众积极赶来支援,有的为红军送来楼梯,有的为红军抬送担架运送伤员,甚至有些妇女身背小孩前往阵地为红军送水送饭。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援,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将士的战斗意志。&&&&&&& 进攻城南的红军部队经过反复冲锋,终于突破敌人的火力网,抬着几架竹梯再次冲到城墙脚。负责掩护的机枪猛烈扫射,压得守敌不敢抬头。红军突击队长李天佑率先跃上城头,用手榴弹将敌机枪炸哑。攻城部队接二连三地登上城头,守敌不支,纷纷四处溃逃。&&&&&&& 这时西山寺的争夺战仍在激烈进行。西山寺与西城门遥遥相望,占领这一制高点,不仅可以居高临下攻击城内,而且还可以切断敌军退路,是重要的军事要隘。红军抢先占领了这一制高点。因此,敌人不断地派兵向西山寺发起进攻。当敌人准备向西山寺发起第八次进攻时,忽听城内杀声震天,敌人知城已破,无心恋战,便从半山腰退入城内,仓皇逃窜。史远勋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残兵败将从北门逃跑。红军乘胜追击,直追到北门外车江渡口。溃敌纷纷泅渡过河。由于正值河水上涨,泅渡之敌有的被红军击毙,有的被河水吞没,只有少数敌人随史远勋落荒逃走。王家烈的老婆孩子趁乱化装溜走。下午六点钟左右,攻城战斗全部结束。榕江一战,红军以伤亡300余人的代价歼敌5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支,子弹10万余发,大炮两门,无线电台一部和大量军需物资。红军一营一连连长杨光、三连二排排长徐汉章(中共党员)、一排二班战士黄汉琪(中共党员)和卢东生、黄金生、梁泉水、阮金辉以及许多没有留下姓名的红军战士在这次战斗中光荣牺牲,热血抛洒在榕江古城、都柳江畔。榕江战斗,是红七军在当地群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进行的一次著名战斗,是红七军自诞生以来取得的第一次攻城大捷,它有力地打击了贵州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势力,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 &(三)军民欢庆“五一”节&&&&& 红军占领榕江城的第二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5月1日上午,榕江县城细雨初停,云消雾散,旭日东升。红七军在镇台衙门广场(今五榕小学操场)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和红军攻克榕江县城祝捷大会。简易的主席台中央悬挂着马克思画像,台前上端挂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军民联欢大会”的横标。各族群众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喜气洋洋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参加人数达6000多人,盛况空前。这是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五一”节庆祝活动。红七军指战员精神焕发,高唱着雄壮的《前进曲》,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进会场:“前进啊!革命战士,前进啊!强敌当前勿逡巡。最可恨,帝国主义国民党猛烈的压榨,我们想要逃命也无路。伤心哉,劳苦群众!到今日,无生路,噬生命是以起来,反抗是人啊!凭此热血,沸腾前进,冲锋陷阵,争取革命的胜利”。会场的群众一片欢腾。&&&&&& 上午9时,庆祝大会开始。大会由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主持。张云逸、李明瑞先后在大会上讲话。他俩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向群众讲解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的性质、任务及主张。号召全体劳苦群众联合起来,走革命的道路,打倒买办官僚资本家,打倒地主恶霸,推翻国民党新老军阀的反动统治,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实行耕者有其田。多少年来,一直被各种反动统治势力压迫剥削的劳苦群众,第一次参加庆祝自己的节日并听到这些革命道理,感到既新鲜又激动,深受启发和鼓舞。同时,红军将没收的国民党官僚大地主土豪的财物分给群众,群众无不欢欣鼓舞,连声称赞:“红军真是干人(穷人)的队伍。”当即有张榕生、覃明祥等几十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榕江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盛大集会,在贵州历史上是第一次,它的活动内容及其革命思想,对启发各族群众的革命觉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红七军在榕江城休整了3天。5月4日清晨,红军将士带着战利品水陆并进离开榕江回师广西右江。水路船只主要载辎重及伤病员。陆路则以大部兵力沿北岸前进,少数兵力沿南岸前进。途经从江县的停洞、下江、丙梅等地到达广西富禄,再转宜北、思恩等地到达河池,与邓小平政委胜利会师。红军离开时,榕江县城和沿途各族群众纷纷前来送行。杨明太紧紧拉住一位红军战士的手说:“你们还来不来?”古州镇丰乐村田坝寨严弟开的母亲拿着红军因借用她家铺盖给她的钱说:“红军表哥,你们请把钱带上,路上买碗茶喝,等你们胜利了再回来!”张桥生、刘洪坤等数十名船工争相为红军驾驶船只,送红军胜利回师。船工张桥生还参加了红军。&&&&&& 经过这次转战,红七军经受了战斗的锻炼,弹药、给养得到了补充,军心也为之大振。&&&& (四)红七军过黎平&&& 1930年底,红七军再次转战黔东南。1930年6月以后,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挥,命令红七军离开根据地去攻打广西柳州、桂林等大城市,到广东小北江建立根据地,以阻止两广军阀北上,保证红军武装夺取武汉,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这使红七军遭受到了巨大损失。10月,红七军在河池整编,将纵队改为师,第二十一师仅有70余名老弱伤病指战员,由师长韦拔群、政委陈洪涛带领回到东兰一带坚持斗争,主力师离开右江根据地,向湘桂边转移,北上江西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合。同月,红七军党组织派遣人员在黎平水口组织动员少数民族群众,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怀公平乡苏维埃政府”,由韦绍怀任主席,石老发任副主席,谢老才为传事。&12月14日,经过整编的红七军主力第十九师、二十师在政委邓小平、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的率领下,渡过都柳江,由广西三江县的富禄镇进入黔东南黎平县的永从乡(时称永从分县)。&&&&&&& 红七军通过黎平的行军路线是:离开富禄镇后,两路进兵,一路经过黎平的井郎、地坪、半江、龙额下寨至龙额;一路经九良到龙额。两路汇合后随即沿龙额河谷经六约、岑校、六甲、老虎坳、岑信、水口、雷洞、塘婢,进入广西三江的塘朝、孟寨。前后历时三天。由于红七军转战榕江、从江时,纪律严明,打富济贫,在苗乡侗寨已传为美谈。当红七军再次经过黔东南时,这一带的各族劳苦群众不仅没有外出躲避,还主动为红军带路、筹集粮草、护理伤病员,积极帮助红军顺利过境。&&&&&&& 红七军是最早进入黔东南的一支红军队伍,也是最早进入贵州的一支红军队伍。红七军两次转战黔东南,先后经过从江、榕江、黎平,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他们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给沿途各族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红军再度入黔,在黔东南开展革命活动打下了基础,准备了条件。红军战士牺牲后,各族群众将他们的遗体妥善掩埋,树碑铭志。黔东南各族群众将红军留下的物品珍藏着,将红七军的光辉业绩永远铭记于心中。红七军离开后,各族人民一直深深地怀念着红军,盼望着红军早日回来。在当地流传的一首“四季歌”,表达了群众的这种心情:&&&&&&& 春季里来百花香,红军到来打榕江,三声大炮轰南门,坐镇师长逃车江。夏季里来柳丝长,红军进城安民忙,“五一”召开庆祝会,军民同欢情谊长。秋季里来桂花香,团防局长把命丧,又分地主物和米,群众个个喜洋洋。冬季里来白茫茫,红军走后人遭殃,王家烈把榕城占,红军恩情似水长。&二、红六军团西征过黔东南1930年底至1933年3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四次反革命“围剿”。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这时“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共产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毛泽东同志受到排斥。在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等的错误指挥下,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准备进行远距离的战略大转移——长征。&&& 红六军团,是由长期战斗在湘赣、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组成的,是红二方面军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光荣的战斗历史。&&& 1933年6月,中革军委决定,由湘赣的红十七师、湘鄂赣的红十六师和红十八师共同成立红六军团。当时并未正式成立军团领导机关,暂时由红十七师首长统一指挥。当时红十六师仍留在湘鄂赣根据地坚持斗争。&&&& 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苏区,到湘中创建新的根据地和联络红三军,并要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由湘赣苏区先期突围深入湖南,调动敌人,摸清情况,探探路子,在湘中地区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以便中央红军以后向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三军开辟的黔东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有一个立足之地。同时决定,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以任弼时为主席,肖克、王震为委员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即军团党委),为红六军团这次西征行动的最高领导机关。8月7日,红六军团由江西遂川出发向西南突围,打算进入贵州后,取道黎平等县北上黔东、湘西与红三军会合。8月12日,在湖南桂东寨前圩,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领导机关。军团长肖克,政治委员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政治保卫局局长吴德峰,供给部部长俞杰,政治委员陈希云,卫生部部长戴正华。下辖第十七师和第十八师,共9700余人。随后,军团以“西征先遣队”名义开始了西征。红六军团的行动,震动了湘、桂两省军阀。当红七军还在湖南城步地区活动时,广西军阀白崇禧、湖南军阀何健,各派代表前往贵州与贵州军阀王家烈(国民党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会晤,协商“会剿”红六军团的方案:湘军派七个团由第十九师师长李觉指挥,桂军派四个团由第七军长廖磊指挥,进入贵州配合黔军“围剿”红六军团。王家烈和何健还在锦屏设置“湘黔边区剿匪司令部”,由黔军第一师师长何知重兼任司令,湘军李觉兼任副司令,沿贵州锦屏至湖南黔阳一线设防,妄图阻止红六军团前进。(一)凯寨遇湘敌&& 浴血大广坳&&&&&&& 9月20日,红六军团从湖南靖县分南北两路进入黎平,一路经黎平丘团直插中黄,一路经黎平的界牌向潭溪挺进。行至潭溪时与守敌赵壁辉营接上火,红军将敌击溃,后又追之樟树坳将另一部分残兵消灭。樟树坳这一仗歼敌70余人。之后,红军取道罗团、湾寨、高屯、信团、王家湾、界头,到达鳌鱼咀(敖市),与经中黄过锦屏新化、隆里到达鳌鱼咀的另一路红军会合。红六军团行至龙里司又兵分两路前进:一路经朋池、西洋店到达婆洞(启蒙);另一路经八飘、魁洞到达婆洞。会合后经干塘、韶矮、塘东抵清水江南岸的河口。红六军团沿途得到了苗、侗各族人民的帮助,他们积极为红军渡江侦察水势,寻找有利渡口,收集船只,绑结竹筏,架设浮桥,使红军顺利渡过清水江。&&&&&&& 9月23日,红六军团渡乌下江进驻剑河南加准备渡清水江北上,再抢渡舞阳河向铜仁方向挺进,以便与红三军取得联系。24日,红六军团从距南加1公里的里格渡江,越过架头山,进抵培荣,然后分两路进军:一路经锦屏县彦洞乡西月寨,复进剑河岑本,抵小广、大广;一路经黎木山、芳武、新寨,抵小广、大广;前卫部队则继续进至剑河八卦宿营。25日拂晓,红六军团先头部队离开八卦,沿天柱县境内的八卦河谷向剑河南明进发,行至凯寨附近的龙塘,与湘敌巡逻队20多人相遇。&&&&&&& 原来红六军团进入黎平不久,桂军廖磊、湘军李觉部就追到了湖南通道地区并商定:湘军赶到红六军团前面堵截,桂军跟踪尾追。桂军随即经湖南会同、靖县相继开进锦屏、天柱地区,湘军也于9月23日进驻南明、凯寨一带。湘敌到达后,即占据凯寨一带山岭上有利地形,在山梁、路口挖战壕,筑掩体,派巡逻,设哨卡,以待红军。&&&& 25日上午8时左右,战斗打响。敌巡逻队抵御不住,向凯寨逃去,红军追至凯寨时,突然遭到守敌即湘敌第十九师五十五旅的猛烈火力射击。敌凭占据有利地形,死守不退。红六军团原计划取道南明,向北进军,可湘军已占领了通向南明的山梁、路口,控制了所有制高点。这时,桂军第7军第19师也从天柱盘杠方向来援,侧击红军中路,截堵红军前卫部队。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红六军团兵分两路南撤,星夜退回大、小广,准备改由大、小广西进,或南渡清水江,再沿江而上。傍晚,红六军团从凯寨、孟优一带连夜回师,次日凌晨3时抵大广坳,与桂军遭遇,展开了一场血战。&&& 大广坳是剑河县南明至南加的重要通道,为军事之要隘,四周悬崖峭壁,山高谷深,只有坳上的羊肠小道联接南北。敌人早有准备。桂军第二十四师得知红六军团要经过此地,星夜在大广坳上抢筑工事,配置火力,埋伏以待。当红六军团前卫部队翻越坳口时,突然枪声四起,红军方知进入了敌人的伏击圈。双方展开了激战。这时,红军主力部队已开始进入坳下。在前有桂军堵截,后有湘军紧逼而来的危急情况下,军团领导决定迅速撤出战斗,甩脱敌人,由红五十二、五十四两个团负责掩护主力部队向西转移。两团立即投入战斗,主动出击,直打到大广坳南面的半坡上。当他们完成掩护任务正准备撤离时,发现后路已被敌人截断,敌军正分多路向红军阵地压来,红军将士欲血奋战,顽强拼杀数小时,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红五十二团从大广坳西侧大山突出重围。红五十四团撤出稍缓,复被敌人围困,最后除一部分突围追上主力部队外,团长和两个营长等145人壮烈牺牲,还有团政委、营长以及许多战士光荣负伤。大广坳战役之后,由于减员太大,红五十四团被迫取消建制,所剩人员分别编入其他团。&&&&&&& 大广坳战斗,给敌人以重挫,使湘、桂敌军妄图通过南北夹击消灭红军于凯寨至大广坳一带的阴谋破产,红六军团主力得以安全大转移,但同时红军也付出了代价。大广坳战斗结束后,当地群众彭开元等怀着悲痛的心情将烈士的遗体安埋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陈年贵将拾得的红五十四团团旗一直珍藏到解放,1957年献给了遵义会议纪念馆珍藏。&&&&& (二)突出重围&& 胜利会师&&&&&& &&&&&&& 红六军团从大广坳安全转移后,经高下柳寨脚、敏洞、干达、平乌、高丘、滥木桥、巫龙冲、翻滚、良上、小巴冶、大巴冶、贵槐、岑松,进入镇远县的报京。湘、桂、黔军紧随其后,又开始了新的围堵。湘军2个旅、桂军1个师及黔军各团,由舞阳河以北地区向西、南压逼,分别在施秉、镇远、三穗一线布防。黔军3个团配置在施秉、黄平一线;桂军及湘军兼程西进,尾追红六军团,其目的是将红六军团阻于舞阳河南岸,然后前后夹击歼灭于镇远以南、清水江之间地区。&&& 为了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六军团日夜兼程,顺利通过了施秉的贵科、八更,到达冰洞,然后搭浮桥渡过清水江,于29日下午到达台江施洞口,再渡清水江,一路北走施秉,经马号乡的沙湾,行至岑沟地区,后由大冲走龙塘、把岑、花山、板庄、瓮塘,顺利进入施秉县城。翌日西行平宁、黄泥庆、柳塘、金坑,进入黄平县境,向旧州前进。一路西走黄平,从王坳进入黄平县境后,经山凯、谷陇至黄飘,10月1日中午时分,在穿越滥桥至东坡一带时与守敌发生激战。黔军两个团闻迅赶来增援,下午3点钟在五里桥附近与红军相遇交战,战斗一直进行到晚上。当红军后继部队到达后,强攻猛打,守敌不支,纷纷溃逃,红军迅速通过罗朗、太翁,于2日凌晨到达旧州。&&&&&&& 旧州曾是黄平的县治,城内空虚。红军开进城后,在街头巷尾写标语、画漫画、散传单,广泛进行革命宣传。军团首长任弼时、肖克、王震当晚在旧州城宿营。次日红六军团主力离开旧州,经梭洞(松洞)入瓮安县境,准备北渡乌江与红三军会合。&&&&&&& 7日拂晓,军团前卫四十九团、五十一团抵达石阡甘溪,与桂军遭遇发生激战。在前卫部队掩护下,红军主力改向镇远方向转移。&&&&& 夜里,红六军团主力在镇远包溪、红庙宿营。8日上午,桂敌先头部队尾追红军也来到红庙附近。红军乘敌不备一阵猛打,敌丢下10多具尸体仓皇逃到山坡上等待援军。红六军团主力即由烂田、流沙冲翻过大坳,经双坝、地龙坎,进入施秉县的袁家寨,随后再进镇远县,经过上地龙向路腊开进。与此同时,敌桂军主力也由大地方赶到路腊,双方开展激战。战斗持续近一天,红军打死敌人近30人,打伤甚多,缴获驳壳枪6枝及其他枪支弹药。晚上双方在各自的山头上对峙着。夜里乘敌不意,红六军团主力撤出战场,复进施秉袁家寨,取道走马坪、白垛,10日到达施秉县的黑冲。敌桂军廖磊部19师追到黑冲,企图占据大坡垴,堵截红军前进。军团首长决定留下一个营迎战尾追之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掩护营阻击敌人7个小时,完成任务后主动撤出战斗。红军主力部队改走滴水岩。滴水岩,悬崖峭壁,深不见底。红军战士将绳索和布带结成长绳,捆在山顶大树上,然后手握绳索,脚蹬悬壁,向下移动,稍不留意,就会堕落深谷,粉身碎骨。负责掩护的部队撤到这里也用同样的方法下到沟底。当敌人发现红军动向追到这里,见岩间悬吊着的残带断绳,一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当晚,红军十七师在紫荆关宿营。次日经罗家屯、干冒、青沙、马溪、脚庵翻佛顶山到达石阡的马扶堰。红六军团主力从黑冲转移后,转战于石阡、余庆、施秉、镇远一带,与敌周旋。&&&&&&& 14日,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充当全军前卫,即在距红军主力两公里的茅坝宿营。前卫与占据板桥的湘敌相遇,师长龙云率五十二团与敌激战一昼夜,完成了掩护主力南撤的任务后,转移到晏家湾一带。18日,红五十二团经谢家坡、甘溪至黑滩河一带时,被数倍于红军的湘桂黔军围困在三面临河一面绝壁的困牛山上。困牛山,悬崖峭壁,山腰怪石嶙峋,是猢狲难攀之处;山下河道,水流湍急,河面均被敌人封锁。红军抢占有利地形,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经三昼夜激战,红军弹尽粮绝。子弹打完了,红军战士就与冲上来的敌人展开肉搏;刺刀拼弯了,就用枪托打击敌人。为了不做俘虏,红军指战员将枪砸毁,集体跳岩壮烈牺牲;来不及跳岩的红五十二团团长和战士惨遭敌人杀害。20日,师长龙云率领200多名红军指战员突出重围,23日深夜赶到岑巩县凯磅上冠壁山,在山上小坳宿营。国民党岑巩县县长得知红军行踪后,便命令各区乡纠集民团、土匪几百人悄悄摸上冠壁山将红军包围。红军因连续行军作战,多日未食,极度疲劳,弹尽粮绝,被蜂拥而至的民团冲散,多数同志惨遭敌人杀害。红军师长龙云受伤被俘,后被押送到湖南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6岁。在五十二团的掩护下,红六军团主力于17日上午直抵石阡甘溪,并于当日进到马桑坪。在穿越石阡、镇远大地方时,受湘敌六十二师和三十二旅夹击。红军打退敌人,于当晚10时从绝岭走湾塘沟、山坪、枫香、桶溪、尧寨、冷家榜。19日在凯峡河击溃堵截的黔军一部。20日在公鹅坳击退湘敌110团、黔军410团的阻击,顺利通过石(阡)江(口)大道,兼程向铜仁印江方向前进。&&&&&&& 在此之前,由军团参谋长李达同志带领的红四十九团、五十一团团部人员和机枪连约300余人,经镇远大地方、上寨河到达石阡地印,后经岑巩县客楼地区的上黄土、观音冲、绕过平庄到压河坝。10月10日经石门坎、界牌进入江口县,于10月15日到达铜仁沿河水田坝与红三军贺龙部队会合。&&&&&&& 贺龙、关向应同志得知红六军团已来到贵州以及困难处境等情况,即率红三军兼程南下寻找和接应红六军团主力。10月24日,红六军团主力在铜仁印江与红三军胜利会师。红六军团这次西征进入黔东南,先后经过黎平、锦屏、剑河、天柱、三穗、镇远、台江、施秉、黄平、岑巩十县,历时27天,行程1500余里,战胜了数倍于己的湘、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经历大小战斗11次,克服了自然界的无数艰难险阻,历经千辛万苦,付出了重大代价,终于与红三军会师,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为中央红军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起到了侦察、开路的先遣队作用。同时,红六军团沿途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宣传,播下了革命种子,给黔东南各族群众以极大的影响,为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创造了有利条件。&三、中央红军长征过黔东南&&&&&&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是这部壮丽史诗中光辉的一章。&&&&&&&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是毛泽东、朱德亲自缔造并直接率领的一支工农武装。这支工农武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赣西、赣南起义、闽西起义、平江起义所组建的红军第一军团和第三军团于1930年8月合编而成,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前委书记、总政治委员,主要活动在以瑞金为中心的赣南、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直接受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领导,后发展到86000多人。1930年10月至1933年3月,中央红军采用毛泽东的军事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四次军事“围剿”。1933年10月,蒋介石调动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面对敌人空前规模的军事“围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不顾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抛弃了红军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与敌人拼消耗,使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红军善打运动战、游击战的特长却无法施展,使红军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最后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后方机关,从江西省南部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王明“左”倾路线领导者计划要到湘西建立新的根据地。&&&&&&&& 蒋介石得悉中央红军转移去了湘西,就在中央红军西行的路上设置了四道封锁线围堵中央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开始后,“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1934年12月初,当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封锁线,到达湖南、贵州边境时,红军兵力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损失近三分之二。此时,蒋介石已完全知道中央红军转移的意图与转移的路线,就在红军北去的湘西路途上的靖县、城防、绥宁、会园一带调集了14个师共约16万人的兵力,布成一个大口袋等待红军。在中央红军的背后,尾追红军的桂军2个军约6万人也紧跟到通道以南的湘桂边界。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果坚持按原计划继续北上湘西去会合红二、六军团,让苦战两个多月、战斗力与战斗人员异常削弱的红军,去与五、六倍于己的强敌硬拼,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一)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 &&&&&&& 自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中央领导对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一直争论得很激烈。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红一方面军向何处去?博古、李德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毛泽东同志则主张西进贵州。&12月12日,中央负责同志就红一方面军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在湖南省通道县召开了临时会议。会上,博古、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坚持向湘西进军,与红二、六军团建立苏区。毛泽东同志坚决反对,他在分析敌我形势后明确指出:应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建立苏区的意图,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毛泽东同志这一正确意见得到了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多数同志的支持和采纳。由于长征以来屡遭失败,居领导地位的博古、李德已感束手无策,也不得不同意先进军贵州。&&&&&&& 通道会议虽然决定红军向贵州进军,但对于进入贵州后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问题,并没有明确解决。因为当时各路敌军正收缩包围圈向通道云集而来,军情十分紧急,红军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甩开强敌,脱离险境。至于进入贵州黎平后红军向何处去,通道会议决定到黎平县城后再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继续研究解决。&&&&&&& 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黎平二郎坡胡荣顺店铺内召开(今德凤镇二郎坡52号),史称“黎平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博古、李德等人。周恩来同志主持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通道会议上争论而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即中央红军向何处进军?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到黔东北和湘西去与敌人硬拼,毛泽东同志则根据当时敌人已在湘西布重兵,并正在向黔东北集结的严重情况,进一步阐述了他在通道会议上发表的意见,正式建议中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向黔北的遵义地区进军,在那里建立新的根据地。会议从白天一直开到深夜。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最后接受毛泽东同志的建议,并通过了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发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的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并且是不适宜的。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 黎平会议除了讨论战略方针外,还讨论了红军反对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以来的失败问题,对中央的错误军事路线进行了初步的批评,这就为后来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直接准备。黎平会议后,有两项重要决策:一是朱德、周恩来签发了《中央军委为建立川黔边根据地军事行动的决定》,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具体军事行动方针和路线;二是鉴于部队减员很大,军委对部队进行了整编。这两个决策保证了黎平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 黎平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黎平会议是红军长征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它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它第一次结束了长达三年之久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开始形成了中央绝大多数领导人转而赞成、支持、拥护毛泽东同志正确主张的局面,从而为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核心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聂荣臻元帅曾回忆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决议,是我军战略转变的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是指去湘西已不可能,也不适宜,决定向遵义进发。这样一下子就把十几万敌军甩在湘西,我们争取了主动。”周恩来本人也讲过这段历史:“这时李德主张折入黔东,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是要陷入蒋介石的罗网。毛泽东主张到川黔边建立川黔根据地。我决定采纳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李德因争论失败大怒。”&&&&&& 由于当时的条件还不具备,黎平会议未能对“左”倾战略领导者在军事上的错误进行彻底的清算,未能使毛泽东同志及早地回到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岗位上来。黎平会议以后,党内正确军事路线与错误军事战略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博古、李德仍坚持错误。黎平会议未解决的问题,后来在著名的遵义会议解决了。&&&&&& (二)中央红军兵分两路进入黔东南&&&&&& &&&&&&&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3万余人是分为左、右两路纵队从湖南通道县进入黎平的。右路纵队由一、九军团组成,从湖南通道县经靖县的新厂、平茶进入贵州黎平的北部地区;左路纵队由三、五、八军团及中央纵队组成,从湖南通道县经播阳进入黎平南面的洪州、中潮。&&&&&& 12月12日,红军右路纵队先头团进入黎平县境,14日经界牌、猫儿塘、潭溪、五里桥进入黎平县城。红九军团经马路口进入黎平的中黄后,即分兵两路:一路经锦屏的新化、隆里、鳌鱼咀(鳌市),与从新厂、平茶经黎平的潭溪、古顿来到鳌鱼咀的红一军团主力会合,并在八飘、鹏池、平桥一带休整两、三天后,向婆洞(启蒙)、韶矮前进。一路直插敦寨攻打老锦屏—铜鼓城。15日,铜鼓之战,战斗1个多小时,击溃黔军一个团,俘敌100余人,缴枪100余支,解除了黎平北面敌人的威胁,保证了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的安全召开。&&&&&& 12月18日,红军右路纵队主力各部与离开铜鼓,经稳江、偶里、彰化抵达河口镇的右路先头部队会合。河口镇的对岸是瑶光,黔军的两个团盘踞在此,红军先头部队涉水强攻,敌丢下百具尸体仓皇向清水江上游溃逃。19日,红军右路纵队全部人马架设浮桥渡过乌下江,经南加堡,到达南孟后,分兵两路前进:先头部队走柳霁、南寨、返皓、董熬于20日进入剑河县城;主力部队走基立、翁座、南哨、白索、巫库于21日开进剑河县城。&&&&&& 22日,红军分两路离开剑河:一路经柳堡、岑松、元兆,24日到达镇远金堡一线宿营,于25日来到镇远城东的两路口;另一路是主力部队沿清水江南岸西进,经中都、南脚、革东、偏寨,于22日到达施洞口,24日红军从施洞口至方寨的河段上搭浮桥渡过清水江。红一军团第二师继续沿清水江西进施秉,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红九军团则向镇远进军。镇远是黔东南重镇。贵州军阀王家烈命令黔军第5旅旅长蒋德铭据守镇远,又命令军参谋长兼25军东部行营主任黄烈侯督镇指挥。25日上午,红一军团第15师在师长彭绍辉率领下进至镇远险关要隘鼓楼坪。把守鼓楼坪的黔军第5旅第4团的“九子枪营”,与红军交战不久,被打得丢盔弃甲,丢下100多具尸体逃回镇远卫城。红军乘胜追击,进抵卫城西门,守敌凭借墙高势险,拼死抵抗。红军分三路猛攻,敌抵挡不住,又逃回府城,红军占据卫城后,绕道青龙洞,向府城猛烈进攻,坐镇府城的黄烈侯自知难抵,便带着残兵败将向黄桑沟一带逃去,红军占领了镇远古城。27日早上,红军撤离镇远,经文德关、镇雄关、相见坡向施秉前进。&&&&&&& 红一军团第二师在施洞口渡河后,沿清水江北岸进入平寨,然后走新城、白洗,并于26日与镇远开来的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和第九军团在施秉城会合。28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直插黄平,与左路纵队会师;红九军团和红一军团第十五师由余庆进入遵义地区。&&&&&& 红军左路纵队分两路进入黎平县境:一路走岭洞、德顺、尹所,一路经草坪、洪州、中潮。走草坪一路的红军先头部队分别在寨石坳、羊角岩遇小股敌人阻截,均被红军击溃。左路大军在黎平县城休整三天以后,离城继续西进。20日,红军先头团在高洋遇匪阻击,红军将匪击溃,然后一路经剑河的高定、南哨、太拥到达巫送,一路经榕江的盘贾、朗洞,走剑河的柳哀到达巫送。两路部队会合后渡过巫建河,进入台拱县境的大田角。22日,红军进入台拱县城。24日,红军在台拱县衙门前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斗争土豪劣绅,并把土豪劣绅搜刮的民财当场分给群众。会后,红军还根据群众要求镇压了民愤极大的作恶分子。25日,红军离开台拱经南省、报效向黄平挺进。一路经良田、斑鸠到谷陇,另一路经革一、岩鹰到谷陇,击溃民团300人,第二天清晨红军直奔黄平县城新州。&&&&&& 新州是红军西进贵阳的必经之地。红军攻占黎平,向剑河、台江进军时,贵州军阀王家烈曾命敌二、三、九团到施洞、剑河拦截。由于红军行军神速,黔军未能按计划赶到,于是王家烈便集中东路兵力在重安江至镇远一线布防:黔军第一师沿湘黔公路展开,构成三道防线:东坡乡以东茶替坳一带为第一防线,由敌第一旅第五团驻守;黄平城外的三里弯、尖山坡为第二防线,由敌第一旅六团驻守;县城以南的五里墩为第三防线,由第二旅第三团驻守;重安之线由第二旅两个团防守。&&&&&& 26日上午,战斗打响。敌第一道防线很快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线继续顽抗。红军向敌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敌人深知孤城难守,为保存实力,他们退到马场街、老木哨一带,避开红军正面,红军顺利通过,于27日凌晨进占黄平县城。周恩来同志住在财神庙里,朱德总司令住在川主庙中。黄平一战,红军牺牲数人,伤20余人,黔军亡、伤200余人。28日红军左路纵队先后离开黄平县城,经旧州向瓮安方向前进。&&&&&&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黔东南,从日进入黎平,到12月31日离开施秉、黄平的17天中,足迹踏遍了黎平、锦屏、剑河、榕江、台江、镇远、施秉、黄平等八县的广大地区,行程1000多里,历经大小战斗10次,毙敌俘敌600多人。特别是在黎平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意义重大而深远。四、红二军团长征过岑巩&&&&&& &&&&&&& 日,红三军与红六军团在黔东革命根据地胜利会师后,结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整体。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六军团军团长和政治委员仍由肖克、王震分别继任。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向西进行的战略转移以及寻求自己更大的发展,恢复和发展革命根据地,打开新的局面,红二、红六军团发动了湘西攻势,占领了湖南的永顺、大庸、桑植3县和龙山、保靖、慈利县各一部分地区,迫使蒋介石、何健、徐源泉不得不从进攻中央苏区的战场上抽调40多个团的兵力,并从“追剿”中央红军的部队中抽调3个师,共计80多个团的兵力来对付红二、红六军团。这样,红二、红六军团就调动和钳制了敌人的11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红二、红六军团也从贵州的黔东地区转向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湘西北地区,并很快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5年初,蒋介石为防止红二、红六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解除追击中央红军的后顾之忧,命令集中在湘鄂西边境的湘敌和鄂敌6个纵队、10多个正规师、20余万人,向刚建立不到3个月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疯狂的“围剿”。这时,遵义会议已经召开,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受到批判,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已经彻底解决。红二、红六军团根据中央的正确指示和决议,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有机会就打,时机不成熟就转移,在内线如果没有歼敌可能,就转到外线寻机作战。在仅仅半年的时间里,经过30多次大小战斗,粉碎蒋介石布置在湘鄂一带共120多个团的两次“围剿”,先后歼灭了敌人2个师、1个旅和1个师部,击毙伤敌1万多人,生俘8000多人;活捉了敌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及四十八师的师参谋长、旅参谋长各1人,团长3人,营长以下军官300余人;击毙敌八十五师师长谢彬及敌旅长2人,团长5人。缴获长短枪1万多支,轻重机枪100多挺,各种炮20多门,完成了配合中央红军长征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历史任务。&&&&&&& 1935年10月,蒋介石又调集了130个团,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新的更大规模的“围剿”。此外,在经济上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更加严密的封锁,以造成红二、红六军团补给上的更大困难。这样,红二、红六军团面对武装到牙齿、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形势日益危急。&&&&&&& 红二、红六军团结合面临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中央红军已经胜利到达陕北;眼前数十倍于我的敌人不断逼进,苏区日益缩小,部队给养也很困难,根据地已不可能再继续固守。于是确定突围远征,向贵州的石阡方面实行战略转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的率领下,由湖南桑植出发,日,进抵贵州玉屏的田坪,然后兵分两路继续前进:红六军团经铜仁牛场坡向江口进发;红二军团12000多人经玉屏县的田冲,于1月8日进入黔东南地区的岑巩县境。红军入岑之前,国民党岑巩县长雷辅青曾“令各乡筑碉堡防御”。但由于红六军团西征时,曾在岑巩西北一带浴血奋战,威名播及全县,所以敌虽乡乡筑碉,声势不小,但当红军到来时,均不敢入碉抵抗。湘敌李觉纵队和敌九十九师,也曾尾追红军,却又自知力不敌红军,不敢进逼,只随其后虚张声势。红二军团如入无人之境,从容过岑。8日下午,红二军团进入水尾地区,沿途经新场、大树林,在后林、马家寨、胡家铺新屋、王家坪、叶家寨等十余个村寨宿营。红二军团司令部设在胡家铺新屋,军团长贺龙住在胡春生家的四合大院里。1月9日,驻马家寨一带的红军前卫部队于拂晓出发,经地城、羊桥街、郑胡等地到达江口县的民和宿营。其大部队也于当天清晨出发,行至地城,分两路行进,先后到达羊桥,当晚宿营于羊桥街附近的20多个寨子里。10日,驻羊桥街一带的红军于清晨分两路向平牙前进。一路经江口县的桥冲、民和到达岑巩县的平牙;一路经朱家坪、杨柳沟到平牙。两路汇合后,经棉花弯、龙家坝到达凯阳。贺龙军团长住在凯阳屯大财主苏光玉的公馆大院内。11日,驻凯阳一带的红军分两路(一路走半溪,一路走板粟坪)进入江口县的江溪屯。然后经观音山向石阡县的花桥方向挺进。&&&&&&& 红军在岑巩四天的时间里,经过水尾、天星、羊桥、凯阳地区的92个自然村寨,翻越佘家坡、龙王屯、金银窝、板粟坪和半溪五座大山,渡过蜡岩、独岩、平牙、凯府四条河流,行程130余华里。五、军民鱼水情深&&&&&&& &&&&&&& 红军经过黔东南,既是战斗队,又是宣传队,他们的革命思想,严明纪律,赢得了黔东南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拥护和支持,军民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 红军路过锦屏韶矮,贫苦农妇李大妹见红军战士行军口渴,便主动挑井水放在路旁给红军喝,红军喝完后付钱并送给她一只银手镯作纪念。李大妹过后逢人便说:“红军是好人。”在三穗良上,红军战士拿钱向贫苦农民龙志妹买南瓜,龙志妹不收钱,红军战士说,你不收钱,我也不能要瓜,硬是将钱塞给她。苗族农民万大勇家门口有棵柿子树,红军战士摘了几个,便把钱放在树下,还写了张条子贴在树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过后,当地群众把这棵树取名为“红军树”。红军行军到施秉六合八更寨时,已是深更半夜。为了不惊动苗族群众,他们就睡在屋檐下。苗族群众刘伍东请红军进屋休息,红军战士婉言谢绝。刘伍东想到红军可能还没吃东西,便抬出一筐柿花送给红军吃,红军付钱他摆手不要,红军硬是把钱塞给他后,才把柿花分给战士吃。&&&&&&& 红军经过剑河附近一个苗族村寨时,遇到一位60多岁的老太婆带着一个小男孩,身穿破烂单衣,饥寒交加,饿倒在路旁。毛泽东主席见到后当即叫警卫员拿东西给祖孙俩吃。接着毛主席从自己身上脱下一件毛绒衣,从行李袋中取出一条布被单,又叫警卫拿过两条干粮袋,一并送给了这位老太婆。老太婆满眶热泪地对毛主席和身边的红军战士说:“救命恩人哦,我该怎样感谢你们才好!”“老人家,不用谢,我们是红军,红军是劳苦人民的军队。”说完,毛主席亲手把老太婆扶起来,并用老太婆撑着走路的竹棍把米袋穿在中间,叫她和小孙子抬着走。老太婆边走边回头,连声叨念着:“红军,红军!”&&&&&& 中央纵队进驻黎平草坪村时,朱德总司令住在侗族老人石大爷家里。朱总司令亲切地向石大爷问寒问暖,象摆家常一般讲解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说红军是各族人民的队伍,和侗家是一家人。这位老人听到这些亲切的话语,便无拘无束地和朱总司令亲热地摆谈起来。吃饭的时候,石大爷拿出侗家接待稀客的腌鱼、酸辣椒和糯米饭,按照侗家的礼俗热情招待朱总司令。朱德同志微笑着说:“老人家,您的情我要领,东西也要吃,不过红军有个规定,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不随便吃群众的东西,我吃了饭,可要开钱啦!”,“长官刚才不是说红军和侗家是一家人嘛,怎么吃自家人的东西,还要开钱?”石大爷有些不高兴了。朱总司令忙解释说:“我们红军是为侗家人谋利益的,可不能给自家人添麻烦,再说,自家人也要讲礼嘛”。老人只好答应。石大爷按侗族的礼节给总司令挟菜添饭,总司令也一一以礼相待,连连说:“侗食很开味,很开味”。老人见红军长官吃得这样开心,满意地说:“红军这样看得起我们侗家,真是侗家的知心人!”&&&&&&& 高定是剑河境内的一个苗族村寨,居住在这里的苗族群众,受尽了反动军阀的欺凌。红军来到这里时,老百姓也上山躲藏。红军战士身穿便衣进山宣传动员群众回寨,他们对苗族群众说:“红军是红苗”,深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苗族群众,一听红军是“红苗”,心里热乎乎的,便陆续下山,进家一看,东西一样没少,猪牛完好地关在圈里,母鸡带着小鸡正在吃米,生病卧床的家人还得到红军医治。红军言行一致,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苗族群众打心底把红军看成是世间最好的兵。就连保长姜益盛也说红军是“王者之师”,他主动照护红军伤病员,申令保内豪绅,不许侵害红军伤病员。高定人民节衣缩食,送衣服给红军伤病员御寒,凑米凑菜给他们食用。后来有位红军伤病员不幸病死,苗族人民还凑钱按当地风俗将他安葬。红军离开高定的时候,群众主动给红军带路。&&&&&& 台江城里的杨德安给红军带路,红军王排长把他引到一个地主家,叫他睡在铺得又厚又软的床上,红军战士却睡在屋檐下、堂屋里,盖着单薄的被卷。台江施洞陈霜英的丈夫给红军带路回来说:“红军嘛,才真是我们穷人的队伍。给他们带路招待得十分周到,以往的军队有这样好的吗?我离开时,红军又送我十块大洋。”一传十,十传百,正是红军的关心爱护,使沿途群众视红军如亲人,主动替红军带路、挑担。仅剑河一县,自愿给红军挑担的就有280人之多,自愿带路的有70多人。许多有志青年在红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革命道理的教育启发下,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成为红军队伍中的光荣一员,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施秉平寨的小商人傅杰周说出了给红军带路、挑担群众的心里话:“红军是第一流军队,是天底下的真正好人。我当时真想同他们走了,后来想到家中无人照管才回来。我人回来了,心里还想着红军。”&&&&&&& 在台江施洞口,还有一段认“老乡”的佳话。住在施洞塘坝的红军战士,晚上和寨里的苗胞们摆家常,谈乡情,说得很亲热。红军战士对他们说,红军离开江西时,江西的父老对他们讲:“到了贵州,见穿半截草鞋的苗民,那就是我们这里(江西)去的,对他们要象家里人一样才行。”苗族群众听后当即拿来草鞋给红军战士看,红军战士连声说:“对了,就是这种草鞋。”“老乡来了”,苗族群众纷纷围住红军认老乡。打那以后,这里的苗族群众见到红军都喊“红军老乡”。台拱城河边的苗族农民邰顺林,脚被石头砸伤,无钱医治,成天化脓流水,红军医生知道后便送给他一包药、一些纱布和棉花,临走时还多给他一张纸条,叮嘱他要拿给后面来的红军看,条子上写到:这位老人年纪大,脚上伤口流脓啦。后面同志见到他,给他好好医一下。随后每来一批红军,只要见到这张条子,都给他洗伤换药。红军经过台拱七、八天,他的脚伤也治好了。&&&&&&& 锦屏县铜鼓镇侗族妇女单东云生下一小孩后,亲人不在身边,家无存粮,红军战士知道后便给她送来了粮食、红糖、棉布、手巾和银钱。红军的深情厚意,感动了这位受尽人间风霜摧残的贫苦妇女,她感激地说:“你们真是保佑穷人的活菩萨!”为了让孩子长大后永远记住红军的救命恩德,单东云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曹见福”。&&&&&&& 住在岑巩水尾中湾寨的农民邱和华,父亲、哥哥和他都给地主当长工,吃不饱,穿不暖。大年前夕,家无陈粮,灶里断炊,一家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一位红军排长见邱和华衣不蔽体,冻得发抖,马上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他的身上,并请他和他的父亲一块吃饭。红军见他家的被子已破烂不堪、不能再盖时,还送给他家新被子、蚊帐各一床。为了让他家能过一个好年,红军又送来一斗米和几斤肉。&&&&&&& 红军以自己的言行,让老百姓认识到只有红军这支队伍才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他们把红军当亲人看待。水尾谭家湾的贫农谭能善、谭善光,见红军战士的鞋子烂了,米袋通了,便主动用一个通宵的功夫,缝了几条米袋,打了三双草鞋送给红军战士。尖坡寨的妇女邱妹元,见住在他家的红军战士鞋破露趾,冻得发紫,便将自己做的两双新鞋送给了红军战士。&&&&&&& 凯寨、孟优之战后,农民姜大展和张贰在路坎边发现一红军伤员,连忙将伤员抬进庙里。后遭凯寨恶势力的野蛮干涉,他俩便在凯寨东边的古树下,搭一窝棚给这个伤员养伤。红军伤员大腿受伤,姜大展用酒给他洗伤口,张贰用祖传秘方给他医治。在养伤的20多天里,他俩天天给这位红军伤员采药换药,给他送饭,一直守在身边。在他俩精心照料下,这位红军伤员康复并踏上了追赶部队的征途。&&&&&&& 锦屏侗族青年、民间诗人杨和钧路上遇见两个红军受伤倒在田梗边,杨和钧便将他俩扶到家中养伤,他亲自上山采药、煨药,精心护理。交谈中得知一位是吴排长,一位是王连长。不几天吴排长痊愈要去追赶部队,杨和钧挽留不住,星夜将这位红军排长送出六、七十里,才与之依依惜别。另一位红军王连长由于坏人告密,被敌人抓住活活砍死,杨和钧痛不欲生,夜晚悄悄地将王连长埋在山岗上。清明节到了,杨和钧深切怀念死难的红军王连长,他按侗族的风俗,摆上祭品,悄悄为王连长祭奠,并写《清明》一诗以致哀悼。诗中写到:“有朝革命成功日,光明簿上有你功”。后来,杨和钧因书写革命诗歌、收留红军伤员和两次外出寻找红军,向往革命,被反动势力杀害。红军经过黔东南,军爱民、民拥军的事例举不胜举。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还感动了正直的外国人。黄平旧州有个天主教堂,里面住有一位名叫阿尔佛雷德·勃沙特的法国传教士,他对红军的言行十分钦佩和赞赏。红六军团西征进入贵州,一路上用的是一张中学生地图,行军打仗十分困难。到了旧州,军首长肖克同志见教堂里有张法文贵州地图,对行军有用,要求借用,传教士欣然同意,并帮助将图中法文译成中文送给红军。红军离开旧州转战黔东南,该传教士随军前行。到了湘西,他曾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红二、六军团长征时,他又随军长征,直到昆明附近才离开部队。他在红六军团里生活了18个月,是参加红军长征的第二个外国人。回到法国后,他曾写文章称赞红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六、红军在黔东南的影响及其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和长征经过黔东南的从江、榕江、黎平、锦屏、剑河、台江、三穗、天柱、施秉、镇远、黄平、岑巩等12个县时,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反动势力,广泛传播革命思想,宣传共产党的主张,遵守红军纪律,执行民族政策,播下了革命火种。&&&&& (一)宣传发动群众。红军转战黔东南期间,在城镇、村寨的房屋墙面、桥头、岩壁、寺庙书写“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红军是工农的武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打倒土豪分田地”,“打倒国民党政府”,“打倒剥削杀贵民(贵州人民)的军阀王家烈和犹国才”,“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苗人、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等百余条标语,向各族人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红一方面军左路纵队先头团经榕江县的盘贾到达朗洞(时为榕江县分县)时,书写《苏维埃政府反日主张》:一、动员全中国的海、陆、空军对日作战;二、动员全中国的民众去对日作战;三、拿一切武装来武装全中国的民众;四、从日本帝国主义商人、资本家及一切汉奸卖国贼的身上去取得反日战费;五、成立全国民众抗日战争的领导机关。书写《白军士兵抗日六条纲领》:要求北上抗日,立即停止进攻苏区,不打红军,枪口要向着日本帝国主义与汉奸放;要求士兵抗日的集会、结社、行动自由,要求发清欠响,反对打骂,反对法西斯蒂的压迫和屠杀;约定红军双方互派代表,订立停战抗日同盟;杀死不准抗日的长官,转变到真正抗日的红军中来;不烧杀苏区工农,反对国民党压迫民众抗日运动。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红军在锦屏县,散发全国苏维埃主席毛泽东、红军总司令朱德署名的《出路在哪里?》的传单。锦屏县的杨胜乾、李世和两位老人得此传单,秘密珍藏,一直保存到新中国成立。传单内容:我们大家要团结起来,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我们工农自己的军队,工农兵自己的政府。这种工农的军队就是红军,这种工农兵的政府就是苏维埃政府。取消一切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与民差劳役。取消一切高利贷,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每个工人农民有衣穿暖,有饭吃饱。共产党所主张的苏维埃与红军就是你们的出路。红军还组织文艺宣传队,运用话剧、相声、歌曲、快板等形式,向群众演出节目,广泛进行革命宣传。&&&&& (二)打击土豪劣绅。红军经过黔东南期间,没收土豪劣绅的财产分给贫苦人民,对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予以严惩,有效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黎平县城有300多户财主,广大群众在他们的欺压剥削下,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红军在黎平县城,先后组织了数次群众大会,斗争了官僚地主,并将这些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财物按甲、乙、丙三等分给群众。最穷苦的群众分得的东西最多最好。贫农张月卿分得的是甲等,有棉被一床、衣服三件,谷子四百多斤,猪肉若干斤。根据群众要求,红军枪决了罪恶累累、民愤极大的团防局军需兼城区中区区长蒋维儒等人。黄平的旧州镇只有住家2000余户,有1000多户贫苦群众参加打土豪,分得了财物。红军占领剑河后,剑河城里的穷人差不多都分得了东西,共分得谷子24000多斤,被子50多床,棉布80多匹,盐巴几百斤,其他财物不计其数。红军到台江革东、施洞口、镇远等地,均组织群众打土豪、分浮财。仅红二军团在岑巩短暂的几天时间里,就杀了32户财主的62头生猪,打开了29户财主的粮仓,捉住土豪劣绅22人,其中有7人平时仗势欺人,凌辱百姓,罪行严重,在群众的要求下被红军处决。斗富豪、分财物、惩恶霸,土豪劣绅威风扫地,贫苦群众扬眉吐气。台拱一带群众用山歌唱到:“红军红军,苗家救星,红军来了,我们翻身。”&&&&& (三)建立苏维埃政权,实施党的民族政策。黔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黔东南,先后经过黎平、锦屏、榕江、台江、剑河、镇远、施秉、黄平八县。红军制定并认真执行民族政策,提出“实行民族平等,在经济上政治上苗人与汉人有同样的权利”,“实行民族自决,苗民的一切事情由苗人自己解决”,号召“苗人自己武装起来”,“组织苗族自己的红军”,“反对国民党军阀的压迫屠杀”,给黔东南各个少数民族指出了民族解放之路。黎平会议结束不久,红军总政治部又发出了《关于注意与苗民关系,加强纪律检查的指示》,规定“不打苗民土豪,不杀苗民有信仰的甲长、乡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较早提出具体要求的少数民族政策之一,它不仅深得黔东南各族人民的拥护,激发了各少数民族群众支援红军的热情,而且对于中央红军以后经过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红军在剑河县城柳利寨召开少数民族人士座谈会,政治部首长讲了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并听取少数民族人士的意见。苗族人士谢培松动情地说,我在北阀军当兵三年,见过不少军队,却没有见过象红军这样纪律严明、遵守礼俗的军队,红军真是苗家的队伍。认真执行民族政策,搞好和各族人民的关系,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作出了表率。他们关心、尊重、爱护各族群众的生动事例广为流传,一直铭记在黔东南各族人民的心中。&&&&& (四)发展壮大红军队伍。红军转战黔东南期间,黔东南各族青年响应红军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在黎平县,就有75名苗、侗、汉族青年参加红军。锦屏、剑河、台江、镇远、施秉、黄平等县,都有不少青年参加红军。这些红军新战士,熟悉黔东南的环境、道路、风俗习惯和民族语言,给红军行军、宿营、生活、打仗和进行民族宣传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为红军顺利通过黔东南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总之,中国工农红军在黔东南的活动,在黔东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红七军转战黔东南,播下了革命火种,给黔东南的革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红六军团的西征,中央红军、红二军团的长征,使黔东南的革命斗争进入新的时期。红军的革命实践活动,红军留下的深刻政治影响,对促进黔东南各族人民的觉醒,起到很大作用。第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真理,传播到黔东南这块地域,使长期遭受封建势力和国民党新老军阀反动统治、沉重压迫和残酷剥削的黔东南各族人民,开始从理论上认识到阶级压迫的不合理,找到受压迫、被剥削的原因,看到了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红军的道路,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推翻旧政权,才能脱离苦海,摆脱贫困。共产党的革命主张给他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红军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争取自身解放的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支援红军;他们不顾敌人的威逼恐吓,长期保存红军标语和遗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红军伤病员和红军烈士的坟墓。他们的信念和意志始终不动摇,无时不在盼望当年的红军早些再回来。当解放大军南下渡江、向贵州进军时,喜讯传来,人们奔走相告“红军回来了!”&&&&&&& 第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提出苗、侗各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享有同样的政治、经济权利;红军所到之处,爱护苗侗各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保护各族人民的利益,使深受民族压迫的黔东南各族人民,第一次享受到了平等的待遇。他们从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要求从政治上平等,反对民族压迫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对国民党反动政府所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反对的民族统治,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第三,红军播下了革命种子。这些种子在黔东南的大地上发芽、开花、结果。红军长征不久的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晚期,黔东南的中共地下党革命活动,曾发展到镇远、施秉、黄平、凯里、雷山等县,并一度建立了革命武装。还有一些地区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打富济贫”革命口号的影响下揭竿而起,反对国民党的暴政。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对于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对于迎接解放大军解放黔东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红军在黔东南历经艰苦,广大指战员为夺取革命胜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永放光彩,一直激励着自治州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顽强拼搏,不断地把富民兴州大业推向前进。黔东南各族人民永远缅怀红军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做好督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