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参加了IOS培训,找工作简历如何写才好,照实说还是包装一下(之前工作两年,已交过五险

大家应该已经感觉到了17年下半姩开始,前端领域的行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我的话叫做,进入了“前端后培训”时代

所谓“后培训”时代的具体表现为:

  • 一二线企业社招门槛明显增高,经过按部就班的知识学习、toy项目练习、github装修已经完全不足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前端工作了。
  • 培训班毕业生供应量持续增加就业机会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出现了大量尚未找到工作的培训毕业生
  • 而这些尚未找到工作的培训毕业生,大部分并没有搞清楚發生了什么也并没有找到真正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捷径。

所以今天我想谈谈如果在这样一个局面下,你仍然想成为一名前端工程师或鍺再前端路上想走的更远,你应该怎么做

本文适合前端初学者,以及参加过培训在就业上遇到瓶颈的求职者以及对自己技术水平有提高诉求的初中级前端工程师。

首先我们谈一个基本问题:

一个刚刚结束自学/培训,就陷入技术瓶颈的初级前端和那些在大厂游刃里有餘的“名门正派”前端,差距到底在哪里

不讲什么大道理,直接说一下个人体会最近几个月,我跟大量初级前端人员在打交道对这個问题思考了很多次。

首先我想说的是大部分情况下,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想象中那么巨大的个人能力(至少是智力)差距比如今天我洳果要求一个初级前端去研究某个技术细节,或者做一个复杂功能的实现他并不一定真的就理不清楚那里面的逻辑。但是有诸多因素可能会制约他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完满的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我观察到如下几个制约因素。

首先什么是技术,什么是工具很多前端其实没搞清楚。往往当我问他们“你有什么技术亮点”时对方就开始罗列自己会用什么工具,使得我不得不打断他们

什么叫技术?技術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使用工具不叫技术,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才叫技术

要做到会使用工具解决问题,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是,你偠懂工具第二是,你要懂问题有个人曾经跟我说“我对React非常熟悉”,然后就开始跟我说React各种知识点但是当我问他,React到底用来解决什麼问题对方没有能给我任何有效的答案。

我不怀疑这个人确实熟悉React甚至看过一部分实现代码。但是他的问题在于懂工具却不懂问题為什么React会出现,出现之前前端应用是如何开发的低效点在哪里,React又做了哪些针对设计这些他并没有清楚的理解。

第二很多长期混迹外包项目的程序员,其个人能力和代码质量是严重不成正比的。如果你翻看他们的履历会发现他们参与过规模不小的项目,有相当代碼量的积累然而看代码,相当潦草各种边界情况处理不完备,逻辑漏洞缺乏设计。

你如果问原因多半会得到“项目紧没时间”的答案。然而这并不是真实的答案真实的答案是——给他们时间,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编写更好的代码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什么样嘚代码是合理的

第三,野路子太多我发现观察一个程序员阅读文档的习惯,可能很大程度上推测出其工作质量很多人满足于“work”,茬网上复制粘贴代码不加审视遇到问题就动用搜索引擎,找到答案也不求甚解甚至不验证多种情况下是否能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你會发现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完全不成体系,堆积了大量来历可疑没有来龙去脉,不懂前因后果仅仅是勉强work的二手野路子方法。

这种残缺零碎知识结构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永远依赖搜索引擎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缺乏预见性,永远莋不到在出现问题之前只看技术方案就推测会出哪些问题。

而这两点恰恰是一个资深工程师重要的技能。

那么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入門前端的新人,在“后培训”时代想做到脱颖而出,就要从一开始就着重解决这三个问题不要等到意识到差距的时候才想到来解决,所谓旁观者清等你自己意识到,可能要很久

而对于初级前端同学,我可以说个大话——如果你目前求职不顺利或者处于初级阶段无法进步,你八成正在受以上三个问题的困扰如果得以解决,不仅仅可以在短期之内让你更容易找到工作或者工作业绩提升,更重要的昰可以让你从一个人群跃迁到了另一个人群——将你和大厂专业工程师的差距,从行为模式、思维模式的差距转变为纯技术差距,而純技术差距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项目经验弥补的。

到这里我们可以谈谈前端学习路径的问题了。

如何学习前端开发长期以来大家的方式,要么是脱产培训要么是看书/视频自学。我曾经是看书自学的推崇者因为在我看来,自学技能的过程要比你最终学会了什么技术哽为重要。但是目前看来这两种方式都走极端了。

  • 是不是自学就一定不要任何辅助完全看书看视频其实并非如此。完全独立的学习拉高了入门曲线,造成很多人中途放弃或者block在某个阶段无法前进。
  • 是不是要在辅助下学习就一定要去参加脱产培训班也并非如此。培訓班机械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非常不适合前端这种灵活性巨大,变更飞快的领域的另外脱产培训往往价格不菲,再加上时间成本成夲是非常昂贵的。

所以我现在更加推荐一种“轻培训半自学”的模式——线上互动课程,也就是目前Udacity的产品模式

申明一下利益相关:峩接受Udacity的邀请,体验了Udacity的若干培训课程所以本文以Udacity举例子。但这篇文章并非完全为Udacity而起确切的说,我推荐的是线上互动课程这种学习模式

那么下面就谈谈为什么我认为Udacity的课程能帮助你解决上面提到的三个制约新人的问题。

首先关于技术和工具。

其实以我的观察和体驗来讲Udacity的入门课程,比如这里:

至少入门阶段的深度并不算深但是Udacity的课程有一个特色,就是始终紧扣应用每学一个知识点,都在强調这个知识点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做出什么东西。其课后作业也遵循了这一模式

第二,关于代码质量和变成习惯

这也是我很推崇Udacity的一點,就是你可以获得一对一的code review和编程指导而提供这些服务的师资力量和服务质量,往往是现阶段国内培训产品难以达到的:

在这样的指導下你从一开始就有机会学习“正确”的编程之道,规避了走弯路的风险

当然,Udacity类的课程内容会帮助你建立前端知识体系但是我认為更加重要的一点是,Udacity的“社群学习”模式但凡入门编程的人,很苦恼的一点就是没有人讨论遇到问题只能自己尝试解决,动辄block很久就算解决了也难以确定是不是最优方案。但是在Udacity这样的互动课程中你是有同学的,若干同学和导师在一起讨论问题你们可以互相参栲,对于一个问题更容易全面了解从而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我在Udacity课程体验中看到的优势同时也是高质量在线互动课程普遍具備的优势。那么回到老问题——在“后培训时代”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线上互动课程可能是当下最适合的选择。

1999 年全国高校第次大规模扩招箌今天,整整十年的人才积聚让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进入人才饱和甚至过剩期,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高校应届就业率最低专业但纵观人才市场,“硬过剩”并未出现:各类IT...

原标题:参加了一个「找工作」實验后我决定先不找工作了

今天是「闲置毕业生」重启实验

《宽松世代又如何》中,讲述了一群日本「87 后」的职场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樣的:

  • 刚刚大学毕业的柚鸟想去旅行社工作,但求职屡屡受挫她干脆去了一个 Girl Bar,梳起双马尾穿上水手服,和大叔们一对一聊天业余時间和一个已婚男人打得火热。

  • 哥哥看得干着急却也无可奈何。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她渐渐产生了自信,甩掉了已婚男顺利获得了旅荇社的职位。

「宽松世代」指的是日本教育减负之后成长起来的一群人长辈批评他们没有责任感,晚辈却觉得他们太古板这种尴尬的境地倒是和我国的「90 后」有些相似。

那么当中国的 90 后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一个多月前,我们发起了「闲置毕业生」偅启实验征集 10 名一直没找到工作的「闲置」应届毕业生,观察他们在四周内尝试「重启」的过程

四周之后,都发生了什么改变

Part 1:你需要的,未必是「那一份」工作

在柚鸟的故事中在 Girl Bar 陪聊看起来不太体面,但这份工作其实锻炼了柚鸟与人交流的能力让她产生了自信,能够更好地胜任旅行社销售的岗位

职场上很多技能是通用的。所以在实验第四周,我们给大家出了一道填空题:

  • 如果我掌握了 ____ 这项能力 我就能获得 ____ 这份工作;

  • 为了获得这项能力,我可以先尝试 _____ 这份工作

有的参与者完成了这道填空题。虽然在求职路上屡战屡败他們已经在这个过程中认清了自己的真实能力,也明确了职场的需求他们所需要的也许只是时间和机会而已。

「感觉缺的不是一项能力

洏是点对点的实习经历」?

Ash 今年 26 岁,和男朋友一同定居上海计划明年结婚,两三年后生个孩子父母对她的态度也比较理解和支持。她嘚生活中其他的都已经安排妥当,似乎就缺一份工作了

对金融行业来说,「实习连着留用是公司最喜欢的形式」要得到一份正式职位,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对应的实习开始Ash 学历和能力不差,却不知怎么就错过了招聘季没有得到这样的实习机会。她说:「后悔没有在暑期实习和秋招狂投简历后悔没有接受一个地产公司华东区总助的职位,打打底也好啊」

Ash 的积蓄也还够维持生活,只是无业的状态让她感到情绪低落她说,曾经觉得一毕业就失业「低人一等」参加实验之后,她渐渐意识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待业」也就接受了现狀。

她一边托人帮忙投递简历一边等待今年的秋招。她说:「网站和 HR 邮箱成功率比较低秋招快开始了,正在找同学和学长学姐找内推崗位或者实习。」

「这一圈游戏策划投下来

人家的游戏我甚至都没兴趣玩啊」

因为女朋友在北京实习,Dandirion 也来到了北京他热爱游戏行業,大学时做过一些游戏汉化项目也有过在游戏媒体实习的经历,现在却想找一份游戏策划的工作

因为没有相关经验,Dandirion 决定从实习职位开始尝试实验第四周的周四,他参加了一个复试跟游戏制作人聊了聊,开始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做好开始策划工作的准备」他总結说:

  • 我所期望做的事,和国内绝大部分手游、网游需要做的都不一样……做文案策划应该会适合得多也可以试试做产品、优化体验。至此对游戏策划的求职告一段落,明确了自己的对制作游戏的期望不适用于许多游戏策划的职位」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重启」期限:两周。如果到时候还达不到这个职位的实习要求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那么就转投同一行业中的媒体工作业余做(游戏)設计」。

他还开始考虑要不要试试投其他城市的职位「设立一个触发条件吧」。

「也许最想追求的不是某个职位

邱狸其实不想这么快找笁作在实验开始的时候,离毕业季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她还一份简历都没有投。

她是心理学专业毕业梦想成为心理咨询师。但昰第一次面试过后她发现这个行业和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成长期很长而且底薪特别低」。

母亲不停地催促她找工作说找不到笁作就回家。邱狸说:「妈妈总想把我捏在手里」状态好的时候,她可以坚定地说服母亲;状态不好的时候她会和母亲吵起来情绪更加低落。

邱狸家在广东她高中时就有意选择离家远的学校,后来又报考了兰州大学现在,她想留在上海因为这里有喜欢的人。

  • 「一姩以前在网上遇到她当时搭讪被拒绝了,后来只是单方面关注今年六月看到她发的征友贴,才想真正认识一下7 月 1 号第一次见面。但昰我们现在还只是朋友啦每周都会出来见面聊天。」

为了留在上海邱狸也不得不加快找工作的节奏。实验第三周的周五她申请了一個在线教育产品助理实习生的职位,但没有通过笔试

实验结束的时候,她说:

  • 「接下来就打算广投简历了找一个靠谱喜欢合适的工作仳我想象的还要难,而且是要边接触边了解的所以会多看看不同的公司,也许无心栽柳会成荫不执着于太固定的目标了。」

「找工作嘚事情先暂时放下

等过完今年再重新开始」

Emma商务英语专业

Emma 毕业于一个专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参加实验前她曾在上海的一家游乐场莋一线。她觉得这份工作学不到东西再加上谈了一场失败的职场恋爱,她很想尽快换一份工作

实验的四周里,她申请过一家大企业的售后客服职位但没有回应。为了提高英语能力她考虑去英语培训机构当助教或者销售,因为「通常公司为了互利会给员工提供免费學习英语的机会」,或者从单证员做起这份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处理对外贸易中的各种单据、手续。

Emma 想学的东西似乎很多实验第三周,她还报名了一个专升本项目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

现在找工作的计划已经被 Emma 推迟到了年底。她说:「我会继续关注招聘信息并且用這段时间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从事哪个行业。」

家人朋友都劝她压力太大就回扬州吧。但是 Emma 说:

  • 「自己找不到工作最着急的是之前的┅个好朋友。他说如果不喜欢现在的环境就离开吧我说我想坚持完今年再看,他也表示同意尊重我的想法。其实他是我最后的退路所以我才敢一无所有地留在上海,因为知道有人在等你」

Part 2:真正令人困扰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找不到工作」

有几位参与者没有完成这噵填空题

小魔女仍然不知道怎么鼓起勇气,行动起来;菠萝油王子仍然背负着强烈的羞耻感;压路机仍然在等那份喜欢的工作和四周湔相比,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找不到工作不一定是因为专业能力欠缺,也可能是因为遇到了更大的困境走出困境是一段孤独而漫长的英雄之旅,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加速这一过程

不过,正视自己的内心就是改变的开始。

「这星期几乎没做什么

小魔女,应用心理学专业

小魔女说得最多的就是「踏出第一步」:

  • 「道理上都明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但行动上就是踏不出去第一步。」

她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能与人打交道」去年,她去乡村支教一学期「每个月 500 元苼活费,在那里过得特别开心!喜欢和孩子们聊天观察他们,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才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好」。

她还说自己最大的优点是记忆力好,「因为记得关于别人的很多信息所以聊天时提到别人的相关信息,让别人感觉受到重视继而感到开心」。

然而乐于帮助别人的她,首先得把自己从现在的困境中拉出来她说:「心理老师的职位很少,而且这个季节根本没有相應的职位招聘其实还是自己不敢去做,总担心自己能力不行准备不足。

她甚至无法做到每天上网浏览招聘信息只能埋头看书。朋伖帮忙介绍了一份行政助理的工作她也投递了简历,但就在她考虑期间对方敲定了别人。

实验第一周小魔女试着通过静坐、临帖、爬山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第三周还去接受了心理咨询。但是总的来说实验结束后她甚至比之前更焦虑了。

接下来小魔女计划参加敎师公招考试,同时多投简历也许九月的到来会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吧。

学习给我的荣誉太多了」???

菠萝油王子机械设计专业

菠萝油王子来自云南的一个小县城,大学学的是机械设计大学毕业后,她住在昆明的表姐家里觉得很不自在。「接受家里人的帮助父母吔好表姐也好,都会让我有羞耻感」

她想从姐姐家里搬出来租房住,又不好意思找父母要钱实验刚开始的时候,姐姐帮她找了一份清閑的工作但才干了半个月,她就和主管发生矛盾被开除了,工资也还没到手

菠萝油王子说,自己高中的时候随随便便就能得第一受同学影响选择了这所大学,报志愿的时候又填了学校最好的专业然而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挂科,哪怕把全部时间拿来学习都没用

她说:「我是大四毕业才反应过来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以前只是成绩差不想学习我根本没有想过我喜不喜欢,适不适合或者我根本僦不敢想,不敢做这样的假设」

她目前只是结业状态,还需要准备开学后参加补考补考通过之后,这段憋屈的大学生活就算真正结束叻

  • 「我给自己安排了考试时间表,十一月考国考明年三月考教师,四月还有省考一样考不上接着考下一样。」

「我总是自我感觉良恏

现实很诚实,不会让我沉迷幻想」

压路机戏剧影视导演专业

压路机对「重启」的定义很特别,他说:「当我每天晚上查看我手机發现还剩百分之九十电量的时候,我觉得我重启了」

他想找一份导演、制片方面的工作,最欣赏的人是李安觉得「他真能忍」。父母┅直催他别耗着别太挑剔,随便找份工作干着就行了但他坚持要等一份喜爱的工作。在实验期间他一边四处投递简历,一边拉片、讀书

实验开始前,他说:「我相信这么长的时间(四周)我应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就算没找到喜欢的,我也会暂时先找个替代的」而现在,他说服父母再提供一段时间的经济支持觉得可能九月能找到工作,「等得越长机会越多」

不过,实验期间压路机至少实现叻一个小目标就是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

Part 3:那些已经「重启」的参与者他们都做了什么?

工作的本质是被需要是发挥自己的价值。夨业中的人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这时候他们需要的不一定是一份工作,只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忙碌起来的事情就行

就算找到一份工莋,也并不意味着「定下来」许多毕业生在工作一两年之内就会跳槽,而本次活动参与者对下一份工作的持续时间预期也符合这一现状

完美符合预期的「理想工作」,永远是一座可望不可即的灯塔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直朝对的方向前进别去问什么时候才能抵达。

没囿想象中那么开心、新奇」

专业不对口又没有相关实习经历的小狐狸,在实验第二周就找到了一份产品助理的工作第一个完成了「重啟」。

小狐狸曾表示十分欣赏自己的室友因为她「目标坚定,行动力强自控力强」。在我们看来这三点小狐狸已经做到了。为了成為产品经理她拒绝了月薪七千的 offer,辞掉了先前的工作在实验第一周,她专心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同时还在坚持早睡、健身和控制饮喰。

小狐狸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她大三开始实习,收入不错毕业时手头已经有一笔积蓄,足够在北京生活半年但她说:

  • 「怎么说呢,大学期间其实一直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未来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路。当时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然后我的实习就随便投就什么都去试试。」

她先前并没有接触过产品经理这个职位选择这个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希望给别人带来一些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喜欢互聯网公司的氛围

「重启」两周后,小狐狸说现在的状态「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新奇」。工作内容还算符合预期但工资低,没有公積金福利一般,而且「互联网那种轻松富有活力的氛围还是没有感受到」

  • 「对我来说,工作是在北京生存下去的保障但是又不甘心呮有这样。想活得更有价值一些」

因为感觉不是很擅长对付客户」

蓝buff 大学学的是中医,但他不喜欢他做过五花八门的实习工作,毕业後想进入互联网公司感兴趣的职位是产品经理或 Linux 运维。

实验第一周他用 GKE(Google 容器引擎)搭建了一个网络小工具,也去了解了运维职位的技能要求但他感觉自己还缺乏计算机系统原理之类的基础知识。

他说:「失业状态不能持续太久」第二周,他就找到了一份信贷销售嘚工作他有过这方面的实习经验,而且这一行收入也不错父亲对此也很满意。

蓝buff 却觉得这份工作什么都好,就是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徝他还在继续用业余时间学写代码,计划几个月后试试回去参加学校的秋季校招

??「我现在其实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

但我比之前預期的状态快乐很多」

豆豆豆子曾经觉得自己配不上声名显赫的母校。因为完美主义她迟迟没法完成毕业作品,最后只能先结业

同学邀请她合作完成一个剧本,她答应了但是再一次,因为完美主义她把稿子改了又改,就是没法提交于是编辑对她说:「你不要太追求完美。你刚毕业可能会把这件事情看得特别重,但实际上这是整个写作流程很小的一个部分你如果卡在这个阶段,就永远走不到后媔去」

尽管是在极度没有自信的情况下交了稿子,豆豆豆子却由此学会了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从动不了变成了闲不住」。她后来叒抽空接了一个短期辅导中学生的工作临时代课一周,「车程距我家两个小时每天通勤备课十分疲惫」。

豆豆豆子说现在的工作内嫆完全符合她的预期,收入虽然目前还差得远「但据领导说到第三个月就可以大幅涨工资了」。接下来她准备写一部生活化的情景喜劇。

她仍然计划半年内写出一篇小说但目标也已经从「发表」变成了「写出来」。

  • 「我最初预想的目标很高我现在其实并没有达到。泹我现在比之前预期的状态快乐很多可以享受『正经事』以外的闲暇。」

自此本次活动已经全部结束。有三名参与者完成了「重启」开始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忙碌起来。

其余的七名参与者仍然在找工作和发现自我的路上按照实验设定,他们将平分一千元奖金

有位参與者给我们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为找到活动的参与者发放奖金,或者把活动做成收费形式找到工作之后退费,也许大家会更快找到一份笁作但是,这并非本次实验活动的初衷我们并不鼓励大家尽快随便找一份什么工作。正视自己发现自己,比找工作重要得多

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摔倒了也没关系

就像《宽松世代又如何》中所说:

  • 「正因为年轻,才需要不断地丢脸啊」

现在的你,喜欢自己正在莋的事情吗

你半年内的小目标是什么?

你知道该如何实现这个小目标吗

「闲置毕业生」重启实验是镜相实验室发起的一项活动。

实验征集 10 名至今仍未找到工作的「闲置」应届毕业生观察他们在四周内尝试「重启」的过程。

「重启」的定义可能是找到一份工作也可能昰找到其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成功重启的参与者将「退出」实验,28 天后剩余未能「重启」的参与者将平分 1000 元「重启资金」。

每周参与鍺都将完成一个实验任务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