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创始人人能在运营商那里收到下载提成吗

最全的运营推广方案,教你如何从零开始运营APP – 酷social美国运营商染指APP商店 靠谱吗? - 推酷
美国运营商染指APP商店 靠谱吗?
腾讯科技讯
开创的应用商店(也包括影视、图书等数字内容),成为移动互联网市场最成熟的、可创造真金白银的商业模式。从美国到中国,各路资本纷纷涉足了应用商店,在中国,除了一些互联网公司之外,联通、电信和移动三大通信运营商,也进入了应用商店市场。
最近在美国,也传出运营商巨头Verizon,计划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不过美国科技新闻网站CNET日前分析指出,面对
(微博) Play和苹果AppStore在全球市场的强势垄断地位,运营商建立应用商店,很难做到差异化,总体上“戏不大”。
在运营商建立应用商店方面,美国的AT&T走在前列,其在“MediaMall”数字内容超市中很早就建立了应用商店,希望复制苹果的iTunes商城的商业模式。不过,在后期,AT&T也开始支持其他第三方的安卓应用商店。
周三,美国科技新闻网站TheInformation引述消息人士称,美国电信双寡头之一的Verizon,正计划开发自家的安卓应用商店。该公司的新闻发言人随后对媒体表示,目前无此计划,当然,TheInformation则表示自己的消息来源十分可靠。
如果和中国移动 (
) 通信市场相比较,美国运营商对于用户的影响力和掌控力,超出了中国三大运营商。大部分美国人到运营商那里购买经过补贴的热门旗舰机型,签署两年协议,手机也被锁定,如果随意转网,还需要支付违约金。
因此在应用商店和手机数字内容销售上,美国运营商并非“空手套白狼”。
不过CNET分析指出,在苹果AppStore和谷歌Play高度垄断的背景下,运营商应用商店和数字内容商城的发展空间有多大,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随着消费者逐渐从电脑转换到智能手机和平板,推荐各种应用软件的应用商店,日渐受到消费者关注。在移动设备时代,靠浏览器看天下已经成为过去,人们为了特定的目的和功能,需要搜寻到理想的APP。
目前,苹果和谷歌的应用商店,软件数量都超过了百万款。
除了电信行业之外,
等小规模对手也在发展应用商店,此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提升应用搜索体验的小商店服务商,比如Xyo和Quixey。
但客观来看,这些应用商店,丝毫不能撼动谷歌和苹果的垄断优势。
在乔布斯把世界带入移动互联网之前,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和手机软件打交道。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包括Verizon在内的美国多家移动运营商,就发起了一个“批发应用社区计划”,目的是在全世界,以各国电信运营商为主角,构建一个统一的应用商店,然而这一项目在去年被撤消。
美国科技媒体认为,运营商建立自身的应用商店,也存在一些优势,可以蚕食谷歌和苹果的用户。比如,运营商可以利用移动数据服务的独家地位,让某一个应用获得更快的网速,另外可以分门别类,对不同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资费的打折。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公司最近开始推出这样的服务,比如支付一定的包月费,就可以实现数据免流量。APP开发商和运营商,绕过苹果和谷歌,实现了紧密的合作。
不过,虽然移动通信行业希望重新夺回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失去的影响力”,但是要建立一个能够让消费者保持长久兴趣的应用店,并非易事。
美国一家投资银行的分析师SameetSinha表示,运营商要在应用商店市场站稳一席之地,首先需要手机族的消费习惯,作出巨大的改变。他表示,若干年前,手机用户习惯于从运营商那里下载游戏等内容。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随着苹果和安卓的崛起,尤其是iPhone的热销,消费者获取内容的渠道,从运营商转向了苹果和谷歌。
美国媒体指出,运营商的应用商店,需要和苹果和谷歌实现差异化,比如在互动性方面,能否比谷歌Play做得更好?
如今的应用商店,早已不是用户搜索之后下载的简单模式。比如对消费者而言,他们要开始订票旅行时,就希望应用商店能够自动推荐一些和天气、旅行安排、酒店和目的地景点有关的应用。
但是在智能推荐方面,恰好是谷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的强项,电信运营商的弱项。比如谷歌通过搜索和系列产品,掌握了用户的兴趣偏好等习惯,可以推荐更加契合需求的软件。
移动运营商为何开始考虑建设应用商店?据透露,有一个原因是谷歌开始下调面向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提成。
在谷歌Play商城的应用商店中,软件销售所得的七成,归属开发者。三成归属谷歌,而谷歌还要把一部分分成,提供给运营商和植入Play商店的手机厂商。据悉,在过去一年,谷歌这一分成的比例,从25%调低到了15%。
据报道,去年谷歌从Play商城获得了20亿美元的分成收入,但这笔收入中还需要进一步分给手机厂商和运营商。
Play目前已经成为谷歌最为重视的业务,这也是谷歌从免费的安卓生态系统中,唯一获取收入的机会。谷歌财报显示,Play收入目前的年增幅超过了50%。
虽然在670亿美元的公司总收入中,Play收入占比非常微小,但这却是谷歌的未来所在。
上述投行分析师表示,鉴于Play对于谷歌的重要意义,谷歌未来仍然会大幅增加Play的数字内容,巩固其垄断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说,电信运营商等其他行业,已经很难再进入应用商店市场。(晨曦)
已发表评论数()
已收藏到推刊!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没有分页内容
视频无法显示
图片无法显示由于经常写关于App推广的事情,经常有朋友打电话过来咨询我关于新的App的推广事宜,有的是旅游的app,有的是女性的app,有的是社交类的,问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有的说没有预算,怎么推广,有的说有点预算但是不多怎么推广,经常电话给朋友们解答,索性今天我就把我的思路写出来,以飨初进行业做推广的朋友,如果是行业高人,可以略过。先说下初步的推广思路,一个新的App刚出来,无论有没有预算都可以按照这样来。第一步:为你的App建立一条百科。刚出来的app在网络上肯定是一篇空白,网络上还没有任何关于新的app的信息,建立一个关于App的百科,有用户搜索的话,用户可以从百科上更详细的了解你,同时,如果后期做品牌营销的话,也能为你引来更多的潜在用户,当然,百科不一定只仅仅是百度百科,你可以举一反三在各种百科上建立你的词条,建立的越多越方便用户快速的搜索到。建立百科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其实不然。有的百科看起来简单明了,有的百科看起来一头雾水,这里面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所以建立百科时一定要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通,同时配上清晰的截图,这样用户才能更快的了解,明白。国内很多app的百科写的很烂,为什么很烂,一是写的很专业,二是还有很多修饰性词语,三是还很啰嗦,这样的词条带着很重的主观思维,用户也不会喜欢,所以通俗的告诉用户你的app能帮他们干什么,可以更方便他们下载。第二步:为你的app建立一个微博微博是一个大众化的产品,很多人的手机上可能都装有,当用户从词条哪里了解了你的app之后可以很轻松的通过微博关注你,和你互动,包括信息反馈,有的人说用户可以通过app里的&留言反馈&可以和你互动啊,这个是大错特错,很多用户在不了解一个app之前是不会轻易下载的,除非这个app是非下不可,而且很多app的用户反馈都藏的很深,用户一般找不到。相反,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实时的了解你,好的微博内容还会引起用户的转发和扩散,这些都是建立微博的好处,当然微博不仅是新浪微博,其他的微博也都要入驻,别让微博的用户去新浪微博找你,那是不可能的。第三步:在权重高的论坛发帖通过百科和微博的信息填充,一个新的app算是有一定的品牌基础了,接下来就是在论坛发个帖子,别小看发帖子,我曾经一篇广告帖子可以传播几百万页面,而且被各种淘宝店当做教程,直接贴在卖手机的说明书里,我这样说的意思是别小看一篇帖子,你要把帖子写的用心一些,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让用户看了觉得非常有用才行。帖子写好了,就要找论坛发,找什么样的论坛,那肯定是找权重高的,那些网站论坛权重最高?建议用站长查询查询下,权重高的论坛搜索引擎的抓取速度是最快的,一般是一分钟之内抓取,我建议发个20~50个论坛,之前在推广APP时候,论坛带来的流量能高达一两万激活,现在应该更多。第四步:拓展200个渠道前面三步说了那么多,其实都是在网络上布置关键词,方便用户搜索,提高app的曝光量和自传播力,接下来是拓展渠道,把新的app上传到各种应用商店,软件下载站上,拓展200个渠道,目前的渠道很多,你可以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同时发掘一些新的渠道。渠道的定义为能给APP带来展示和下载的网络媒介,谈渠道不是只指那些APP商店,比如有些公交车的免费wifi也提供APP下载的,也是你的渠道,另外一些微信粉丝比较多的应用自媒体,经常会推荐一些APP,也能为你的APP提供一些下载量,这些都是你的渠道。另外,铺渠道是一种比较累的工作,但是确实很有用,我曾经只铺渠道就带来了一百万的量。铺渠道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通过自然下载可以知道一个app在用户心中是什么位置了,也可以知道自己的app到底优秀不优秀,同时也可以帮你更详细的了解各个渠道的质量,为以后的付费推广做铺垫。铺渠道当然不能只是简单的铺渠道,在铺渠道的过程中,要了解渠道的一些情况,比如是否对新的APP有推广资源、首发资源等,可以为后续的大量推广做铺垫。第五步:结合受众人群做活动营销前面说了那么多,都是免费推广APP的一些方法,当然如果有一点预算又不是很多的话,可以做一些活动营销,花费不会很多,你可以在论坛,在渠道做一些活动,活动形式要简单,可玩性强,而且奖品要吸引人,通过用户的参与可以提高APP的下载量,可以提供曝光度。活动营销要和你的APP属性相结合,找到你的特定人群,比如做女性APP的,可以在校园里办活动,也可以在线上的女性社区办活动,做旅游APP的,可以和一些旅行社合作等等,所以做活动营销一定要和受众人群合作。这些都是一些新的APP的推广思路和方法,在推广APP的时候要视野宽泛,举一反三,切不可思维定势,同时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的新APP一出来,大部分一开始就是换量,建议不要做,换量这种推广方式,一方面对产品的影响比较大,一方面对产品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换量适合做垃圾APP。 此外,本文的思路适合没有资源的个人和中小团队。作者:移动互联网李建华,微信号:ydhlwdyq,市场总监,80后生人,爱好移动互联网,象棋,游泳,05年进入移动互联网行业,现居北京。
24小时报不停
阳光保险和咕咚跨界合作推出线上马拉松专属保险“E路保”
金融央企东方汇率先接入国信电子数据保全平台:响应网贷管理办法,保护投资者权益
B轮融资过亿美金,欲做医疗界“阿里巴巴”, 七乐康吓死宝宝了
特斯拉高管炮轰传统汽车行业阻挠其直销创新
投资者对于印度初创企业热情减退,2015年Q4较Q3风险投资削减近一半
马斯克和霍金被授予反对科技进步奖,原因是担忧人工智能,盖茨亦获提名
传芒果TV与B站合作,将在内容、资源上进行共享
微信团队发布公告:将整顿公众号向用户发送垃圾信息及过度营销
去哪儿网人事再变动:丘晖升任机票事业部CEO
《太子妃升职记》等网剧被强制下架,或因低俗,《盗墓笔记》也不让看了
互联网家装“知本家”获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周鸿祎:360手机不会推微信自动抢红包功能
国家气象局宣布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达成合作,将向公众开放气象服务数据
阿里云牵手九州云,向OpenStack社区开放公共云服务能力
消费信贷平台信而富借款笔数过500万
滴滴发布年度数据报告,重庆青岛比北京更堵
男性穿衣平台屌私型格获华创资本百万天使投资
好未来战略投资Knewton加速国际化布局
我来贷获10亿元B轮融资,马来西亚主权基金领投
阿里CEO张勇入选达沃斯工商理事会
微芯科技宣布35.6亿美元收购Atmel
上汽集团、上海仪电将入股互联网金融企业,涉4家上市公司
智联招聘接私有化要约:财团仅拟购25%股权,欲回归A股
宕机事件致Twitter股价再创新低,今年已跌28%
女性社区玲珑沙龙完成千万元Pre-A轮融资,华创资本再次注资
阿里云发布全球首个一站式大数据平台“数加”
分期乐发行互联网消费金融ABS,首期融资2亿
腾讯新总部大楼曝光:室内PM2.5值保持35以下
微博拟2月28日正式开放140字发布限制
证据不足,苹果拒绝向寡妇交出已故丈夫Apple ID
Twitter网站和移动应用同时宕机,影响全球用户
乐视超级电视累计销量超500万台,补贴5亿元反哺大屏营销
百度:自动驾驶汽车三年实现商用没问题
奥飞动漫拟投资5000万元布局机器人
苏宁万达合作后续:万达广场新开苏宁易购实体店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崛起,5年内全球工作职位减少510万
风投2015年向中国创业公司投资370亿美元,美国680亿美元
什么值得买推二手交易平台“闲值转让”,为净化交易环境,转让信息采用人工审核
乐视宣布冠名国安,改名为“北京国安乐视队”
高德地图发布2015年度交通报告:城市拥堵全面恶化
菜鸟网络携“正规军”杀入众包物流
携程上线会场业务:嫁接酒店资源,掘金会议市场
豌豆荚转型艰难:拆分重组后被爆变相降薪裁员
统计局回应GDP真实性质疑:企业联网直报数据,不存在有人干预或修改
向小米贱卖手机处理器? 联发科:断章取义
报告揭露苹果和三星等多家跨国公司供应商在非洲使用童工
亚马逊押宝无人机:未来下单30分钟送达!
美团点评完成33亿美元融资,估值最高达180亿美元
韩国计划斥资659亿美元建自己的“硅谷”
HTC否认分拆虚拟现实业务
百度贴吧被"约谈"后仍涉黄,回应称过程艰巨,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击低俗信息
陌陌推出春节免费大巴活动,限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出发的5条线路
人人公司任命Shinzo Nakano为独立董事
QQ也想帮你保护孩子,推出了可以半年不充电的智能鞋,199元起售
高晓松:阿里音乐旗下艺人未来都要下乡教音乐
12家生鲜电商果蔬农残检测合格率97.6%
人才租赁平台Step5获数千万元融资
HTC否认将与王雪红成立VR新公司
京东金融融资拟加大风控投入,暂无上市计划
谷歌返华最新信号:和联想合作、意外回应在华招聘不少使用iPhone的朋友都会以没有下载过收费的App而自豪,他们会在iPhone里面装上好几个追踪限时免费的App用来掌握这些即时的特惠信息,本来喜欢免费是出于人性的本质,因此该不该推出免费的App,并且从中找到一些延伸的盈利模式,对于App开发团队来说,也非常重要,要不免费,要不很贵,这几乎适当今开发团队都能够认同的观点…
之所以要讨论免费App,这是因为以iPhone或者Android手机的数量来算,远远还不如PC或者线下的规模,当我们谈到某某App下载量很大,拥有超过四五百万的用户时,我们已经觉得很厉害,但这个量对比PC互联网或者传媒渠道的数据,那根本是微不足道,是以这个还不算什么规模的App产业,即便未来成长可期,但如今还面临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所以,我认为有两个话题值得探讨,免费App有哪些可行的广告盈利模式呢?这些盈利模式又面临着什么样的现实障碍呢?
首先,延续自互联网的观念,免费App首先让我们联想到的就是透过广告赚钱,对象不是用户而是广告主,方式有CPM、CPC和CPS等,这也是Admob以来,不少手机广告公司正切入的市场,除了这种在App里面硬加入的banner、全屏广告或者富媒体广告的形式外,也不少App其实是做导购的,比如说把App作成一个优惠券的系统,或者是我们目前透过电子书来导购实体书的做法,甚至是一个免费的App导购另一个收费的App…
而更为杀手级的应用当属游戏,这也延续了online game的套路,先免费前几个关卡,后面就要收费,或者持续不收费,但你没有购买特定道具就很难过关等,跟这种做法比较相近的还有连载的小说以及漫画,甚至是杂誌,这些也都是将传统媒体的做法延伸到App应用之上…
可以这么说,要找到一个盈利模式不难,随便都可以举出很多案例,但关键在于这些方法都有一些主客观的干扰因素…
这些都几乎是所谓微支付的概念,要支撑起微支付这个体制,就需要足够的用户规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多数赚钱的App基本上都有英文版(或者多国语言版),因为这才有足够的base,即使免费引导收费,以2%的转换率来试算,才比较有机会越过损益两平,尤其是当App的数量一直在爆增的时候,想要把App的推广做好,跟类似的App竞争市场份额越来越难…
另外,我们重点来探讨App的广告平台这件事,目前除了Admob外,在中国有不少的App广告平台出现,他们多数来自于传统互联网的广告平台,而且多半还在测试市场的阶段,也就是说,投放在App上的广告,数量不多,不仅广告填充率不高,甚至广告的品质也较差,又因为开发团队都比较小,同时App有生命週期的限制,不太容易受到广告平台的重视,这也是因为这个饼还太小之故,这种情况之下,想依赖App广告来实质获利非常的不易,导致目前App广告有点陷入死胡同的窘境,不过仔细分析,如果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我认为App广告平台现在是一个绝佳的创业机会,只要牢牢抓住一些主流量大的开发团队就能胜出…
这其实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循环,总有一方需要先让步,要不是开发团队需要熬着把用户量、使用率以及活跃度先做起来,要不广告平台先要释出较高品质的广告(不管是广告素材、广告内容或广告主)以及较高较合理的广告单价,显然要开发团队熬着陪广告平台练兵不太现实,因为他们多半比较没有资源或者资金,因此只有广告平台来啓动(贴补或者保底)才真正能够把这个市场开拓出来…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中国APP的现状
一边是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一边是少得可怜的收入。在iOS收入排名前10位的发行商中,中国区贡献的收入只占1.53%,即使是全球最大的iOS开发公司在中国也很难产生收入。
在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最新发布的一组数据揭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现实与无奈——在整个iOS市场中,中国区APP下载量排名全球第2,但收入只排到全球第8,中国平均下载收入只有0.03美元,是美国用户的十分之一,甚至只有越南的一半。
不愿给APP付费的原因
其一,软件本身的性质决定了用户拥有绝对主动的选择权——手机硬件作为系统和应用载体是一种必需品,而软件则是可选商品,用户的可选择范围非常之广;其二,众所周知的破解原因,中国用户早已习惯了用免费软件;其三,移动支付在国内尚且不完善,不普及,许多用户不买应用是因为嫌支付麻烦;其四,产品本身和应用介绍乏善可陈,一些用户表示,在看完应用介绍和截图后,认为App功能缺乏吸引力从而放弃购买。
苹果APP盈利模式
从苹果的赢利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依靠销售硬件终端来获得一次性的高于行业利润率的利润,这也是苹果的主要利润来源;另外就是依靠销售App Store中的音乐和应用程序来获得重复性的持续利润。凭借优秀的产品获得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利润及通过应用商店获得持续的重复利润,这可谓是开创了手机行业赢利模式的新时代。
应该说这种赢利模式可以被很轻易的复制和效仿,但能否成功、能否达到苹果的赢利效果还需另当别论。这从苹果与其他品牌应用商店的盈利数据中就可见一斑。HIS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几大主流品牌及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中,苹果App Store的收入达到17.8亿美元,占据82.7%的比例,拥有绝对优势地位。ABI研究公司发布的有关应用下载的研究数据称,全球主流品牌应用商店中,近79亿个应用程序已被下载,其中56亿个来自苹果App Store,占比70.9%。
苹果能够凭借卓越的硬件产品来提升应用程序的价值,建立完整的生态链,是苹果的高明所在,也是苹果能够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APP盈利模式应多元化
日,软件游戏猎手(简称:软猎)发布了《2011年中国区App Store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的APP应用市场可谓“牛市狂奔”,无论是应用数量还是开发者数量都呈现出爆炸式的飞速增长。对比年度新增APP发现,免费应用增长是付费应用增长的2倍之多,数据表明,开发者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的APP收费转向“免费下载+广告+道具付费”等多样化的增值方式。
从付免费应用对比来看,付费APP依旧占主导,占比为57.3%,但对比年度新增APP发现,免费应用增长是付费应用增长的2倍之多,数据表明,开发者的盈利模式正从单一的APP收费转向“免费下载+广告+道具付费”等多样化的增值方式。另外,在付费APP的价格分布来看,定价多集中在$0.99,比值为42%。有意思的是,各类APP的定价还多分布在$9.99、$19.99、$29.99、$49.99和$99.99各个价位,显示出了开发者巧妙的商业定价策略。
将来,云计算的发展也会带动移动应用开发,开启更多的盈利模式。就当下而言,开发者依然能够找寻机遇找准目标,创造出有价值的应用,为移动互联网添砖加瓦。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如果APP能被应用商店推荐,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收益,瞬间积累几十万用户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是最有效的推广方式。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主流应用商店都有哪些,但仅仅知道肯定是不行的,获得商店的推荐才是关键。虽然我们不能确定到底每家应用商店的评选机制是怎么样,但我们可以根据其选出的APP来做一个逆向思维。下面仅以大家比较关注的App Store 和Google Play为例。
App Store可能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密码管理应用 1Password、搜狗输入法、摄影应用 Hyperlapse、免费外语学习应用多邻国、专业相机应用Camera+、效率应用 Launch Center Pro、涂书笔记等入选 iPhone 年度精选应用。
游戏方面,纪念碑谷、Hitman Go、里奥的财富、现代战争5:眩晕风暴、特技摩托:前线、FRAMED、Battleheart Legacy 等热门游戏也入选 iPhone 年度游戏应用。
根据对这些的应用的分析,大胆推测App Store在评选和推荐时会考虑以下方面:
1.下载量、用户数、应用质量、用户体验、用户反馈等;
2.是否和应用商店合作、相关话题热门程度;
3.是用户活跃度,开发团队的更新迭代是否严谨合理;
4.UI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
5.更新颖的内容和功能;
6.和苹果相似的气质和风格能加分;
7.参考其他一些商店的排名,根据他们的排名作为一定的参考因素;
8.产品的延续性和产品的更新速度;
9.媒体的曝光度;
10.应用多语言版本;
11.app的社会影响力;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推测,并不是官方的正确答案,毕竟苹果公司一直都是很神秘的。
Google Play可能会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由于国情不同,Google Play 的年度 Android 应用榜单看起来貌似不太符合我们的口味。所以在推测其评选机制时,没有太多的因素可供选择,如下:
1.有自己的算法,与激活情况以及粘性因素有关,即高质有趣的更容易排名靠前;
2.算法还与时间有关,越新的游戏,更易于在时间排名上占优势;
3.偏好本年度推出的新app,相对而言占据用户市场比较快的那种app;
3.不排除公关推广,商务合作之类的;
4.每日安装量,留存率,用户浏览量;
5.产品设计、使用机制、解决问题等方面;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面对几百万的开发者,如何脱颖而出,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而是专注、热情、韧性、天赋和运气的综合比拼。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祝大家好运!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移动应用市场的飞速发展催生出大量揭竿而起的开发者,同时许多矛盾也渐渐明显起来。其中涉及“抄袭”的问题尤为突出,毫不客气地说对于那些有底子的游戏厂商来说,法务已经成为团队中的一个必选项。今天我们就来谈谈App开发中所需要注意到的几个法务问题。
同类型游戏到底可以相像到什么程度?
很多人不太能够分辨“相似度很高的同类型游戏”和“抄袭”之间的区别,诚然,从最终“成品”的角度上来说两者确实难以分辨,但从开发角度上来说前者更像是“殊途同归”、而后者则是“依葫芦画瓢”。不过除了开发者本人之外,谁不知道他究竟属于前者还是后者,接下来文中所提及的是根据全球手游市场上已经出现并解决的问题中总结出的仲裁机构的划分标准。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著名案例,2011年的时候GREE曾经起诉DeNA旗下的《Tsurige Town 2》抄袭自己的《Tsuri Star》,2012年该案一审裁定GREE胜诉、DeNA被判向GREE支付2.36亿日元的罚款。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DeNA对判决表示不服继续上诉,2013年最高法院驳回了GREE的上诉请求,也就是说DeNA在这场官司上完成了反转。那么引发问题的两款产品究竟长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幅图。
上面两张图是GREE的《Tsuri Star》,下面两张图是DeNA的《Tsurige Town 2》
光看图我们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GREE一审胜诉了,但问题在于二审中DeNA究竟是如何逆转的?根据法院和辩护律师的意见,两款游戏虽然都以钓鱼为题材、钓鱼时只显示水下的画面、鱼以阴影方式呈现、画面整体色调均为蓝色、水下背景中有岩石等诸多相似点,但是这些特点首先在其他钓鱼类游戏中也有出现,其次这整套场景与现实生活中水中的画面也没有太大差别。也就是说,两款游戏的相似之处被法院裁定不具备原创性,所以DeNA的抄袭和侵权也就无从谈起了。
“抄袭”和“借鉴”的边界
紧接着上面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进一步谈谈“抄袭”和“借鉴”。通常意义上,前者被定义为“恶意复制”,而后者被定义为“灵感、创作契机”。那么问题又来了,仲裁机构是如何划分两者的界限的呢?我们继续来看案例。2013年的时候King起诉6waves旗下的《Treasure Epic》、《Farm Epic》分别抄袭自己的《Pet Rescue Saga》和《Farm Heroes Saga》,2014年6waves被判停止两款游戏的运营并向King支付赔偿金(具体金额未公布)。
4款作品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6waves曾经以“解谜游戏和类似农场、宝石这类的游戏主题并非King公司独有,其他许多的游戏公司都开发过这些题材的游戏。如此普遍流行的游戏玩法和主题不应当受到版权的保护”为由为自己辩护,不过遗憾的是6waves并没有像DeNA那样扭转乾坤。King表示6Waves的两款游戏在配色方案、谜题设计和UI方面都与该公司名作极其相似,而这一观点得到了法院的支持。法院如此判断的依据实际上和上面GREE、DeNA那个案子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这个案子中King的两款作品确实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性要素。
总结起来,争议作品的相似点是否存在原创性是仲裁机构进行判断的标准,简单分类的话不太会被定义为抄袭的有:
相似点是非常普遍的表现(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景物)
只有创意阶段非常相似
该手法从以前开始就一直被使用
游戏规则相似
配色设计(思路)本身相似
容易被NG的有:
相似点在设计上具有独创性
具有独创性的UI
配色设计最终在产品表象上相似
有底子的厂商推荐注册商标权
商标权是经常被开发者、甚至是厂商忽略的一个环节。独立开发者或许比较难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对于那些有底子的厂商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困难的工作。事实上,不为产品名称注册商标权容易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产品被迫更名
无法制止名称上打擦边球的作品
具体来说的话,厂商在上产品之前最好确认一下该名称是否已经被注册,如果该名称已经被注册但开发者不知情继续以该名称上架产品的话,就有被告侵权的风险。而第二种情况下,虽然该名称没有被注册,但如果产品获得很高的市场评价,而市面上出现很多在名称上打擦边球的产品的话,开发者就没有维权依据。设想一下你手里有一款《Flappy Bird》,但是你没有给产品注册商标,再看看应用商店上成群出没的同名产品,你说你得有多蛋疼。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进入2015年,移动分发市场再次“热闹”起来。不过,与前两年“排名拉客”不同的是,百度、360、腾讯大佬们纷纷站出来“唱空”这个行业,并且暗示APP创业们要注意“站队”了。
国内移动分发市场巨头垄断下的“红海”
1、3BT集体“唱衰”APP国内市场
在2014年10月份,百度移动分发报告称,自2013年以来,安卓应用市场用户数量虽然仍保持环比10%以上的增长,但整体增速在2014年逐渐放缓,或预示分发市场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百度移动分发事业部总经理熊贵熊贵成说,“此前APP的体量增长速度较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享受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红利。回顾2014年,不少手机应用的渗透率已基本趋于饱和,用户增长幅度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不前。”
360手机助2015手机应用行业趋势绿皮书与百度观点“惊人相似”:主流APP市场格局早在2012年就已形成,TOP 500中68%的APP在2013年以前上线。传统互联网巨头利用先发优势最早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相对比较容易,而APP后来者如果没有强大背景,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
腾讯应用宝负责人林松涛则表示,“当前,手机应用开发者正面临用户触达越来越难,转化率不够高,留存越来越低三大瓶颈,” 原因为“移动分发平台大部分的分发量都给了头部应用,更多小众的应用难以获得更大的空间,推广成本也越来越高。”
2、巨头们“走出去”开辟“蓝海”?
2013年,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腾讯开放平台下一步主题是移动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目前,微信海外(WeChat)用户数超过2亿。应用宝未来要把QQ与微信整合,包括朋友圈、微信对话都将被利用起来,“曲线”将应用宝推向海外。
被称之为周鸿祎两大“法宝”之一360手机助手在2014(MWC)展上高调亮相。媒体猜测,这是与应用宝和百度比拼国际化的节奏。
事实上,巨头们国际化暂时仍然没有成功案例,只是与一些游戏厂商的合作。一位应用分发平台大佬对笔者表示,巨头们的“走出去”,这是一个坑,主要原因是CP和渠道的想法不一样。在国内市场出现饱和情况下,巨头们海外市场成为“减压”方式之一。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拉升股价、转移视线的玩法。
小应用商店谋求“转型”求生存
熊贵成在公开场合上表示,伴随巨头(注:百度系、360系、腾讯系)的强势涌入,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试水自有应用商店,独立中小应用商店2015年生存将日趋艰难,手机应用市场(APP)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转型做内容、社交平台
百度移动分发事业部副总经理熊振对通信生活报表示,应用商店经过早期“野蛮生长”后,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当下主流分发平台都在结合自身优势谋求内容转型。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CEO王俊煜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豌豆荚正在谋求转型,并试图从移动内容搜索打开入口;安智市场CEO韩远则说,“安智只专注于手机游戏分发”。
应用汇COO袁聪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称,2014年,应用汇还增加了汇说、汇图,实现了“轻媒体化”,将平台最基本的下载工具属性和媒体属性相结合。应用汇没有360、百度以及腾讯那么大的分发渠道,但是可以做到小而美,目前定位学生人群。
与终端应用商店合作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4上半年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用户普及率占比已达44.1%,与互联网企业为主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用户数量非常相近。
通信生活报获悉,目前一个“硬核联盟”的组织已召集至少5家终端应用商店与第三方平台正进行“分成谈判”。目前,360、百度以及应用宝均参与了其中的分成模式讨论。
林松涛证实,“面对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倾向于自建应用商店的情况,应用宝正与一些手机厂商探讨合作。”
“当然,也有一些手机厂商不愿意自建应用商店,有可能大伙儿联合弄一个应用商店”,袁聪透露,目前有多家终端厂商采用了与中小应用分发平台合作模式。
80%APP开发者“半死不活”
平台开发者郑宏(化名)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情绪低落,10个人团队,10多万元做一款简单电商APP(iOS和Android两个版本)才开始免费推广,到了2014年之后,免费效果越来越差,只能通过与这些主力分发平台进行资源互换(就是平台给上位置,他们帮这些平台买用户)。短短几个月,300万元砸进去,资金链断了,团队散了。
通信生活报经过与APP创业者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到,类似这样的APP创业者在中国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而像陌陌那样“成功的”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是“失败者”(注:社交类APP没有进入BAT下载热度前10名,电商、游戏类没有赚到钱。)
梆梆CEO阚志刚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全球有600多个安卓分发渠道,中国就占到400多个,其中很多应用是由个人、小团体运营。其中底层用户是很小APP到80%,这些应用有的只能“存活一两天”,每天可能只能增长10个用户。
内业内人士透露,在过去一年里,最多时候有500多家移动应用商店,由于其产品体验性差,品牌影响力不足,大部分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位做社交APP开发者告对笔者抱怨:现在分发平台被3BT寡头垄断,没有选择余地。 早期,APP为了生存,将用户通过资源置换等方式卖给互联网巨头分发平台。如今,很多APP开发者已“觉醒”,都搭建自己用户平台,宁愿少赚钱,也不会将用户交给互联网巨头。
“对于CP来说,拥有用户才有谈判的筹码。”该开发者透露,也有一些APP创业者从一开始就走社区、论坛、微博、微信以及中小应用商店推广的路子,希望通过口碑营销,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用户,但是,更多的创业者则是轰轰烈烈地进来,悄然无声地离去。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一、应用商店推广
1.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如联想乐商店,HTC市场,oppo nearme,魅族市场,moto智件园等。渠道部门需要较多运营专员来跟手机厂商商店接触。
2.手机运营商应用商店:所谓运营商渠道就是指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他们主要的有点就是用户基数大,如果你的产品够好,没准还能获得运营商的支持。
3.手机系统商应用商店:就是谷歌、ios、windowsphone等官方应用商店。
4.第三方应用商店:第一种就属于第三方商店,渠道专员要准备大量素材,测试等与应用市场对接。各应用市场规则不一,如何与应用市场负责人沟通,积累经验与技巧至关重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投放一些广告位及推荐等。
5.软件下载站:比如天空下载、华军软件下载、百度软件中心、中关村下载、太平洋下载等下载站也可以提交你的app获得用户。
二、网盟类推广
6.积分墙: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应用、注册、填表等),然后用户在嵌入有积分墙的游戏内完成任务以获得虚拟货币奖励。按照CPA(每行动成本,Cost Per Action)计费,只要用户完成积分墙任务,开发者就能得到分成收益。
7.插屏:又叫插播广告,使用App时动作触发全屏/半屏弹出或嵌入,手游适合采用这种广告形式,点击率、转换率、用户活跃度表现都有不错的表现。以在应用开启、暂停、退出时以半屏或全屏的形式弹出,能够巧妙避开用户对应用的正常体验。因为尺寸大、视觉效果震撼,所以插屏广告拥有非常高的点击率,广告效果佳。
8.网盟&代理:如果按CPA购买的话,跟对方商定一个CPA的价格(当然价格越高获取的用户数也会越多啦),最好还能定个KPI,例如次日留存不低于多少,或是24小时购物率不低于多少等,有了这样的约定,用户质量就有了保障,和IOS一样平台类网盟也是inmobi,adwords一类的公司。
9.移动DSP:目前只知道有力美和mediav在做移动DSP,因为是刚起步,这两家公司的同学自己都不建议我们做,因为没有历史数据,优化的依据很少,价格好高。顺说下,他们的媒体资源一般都是接入的google、inmobi这些大平台的。移动DSP未来会不会成为一个比较靠谱的投放方式还不清楚,静静期待吧。
10.刷榜推广:这种推广是一种非正规手段,但是在国内非常的受欢迎,毕竟绝大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都会实用APP Store 去下载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几名的位置,当然可以快速获得用户的关注,同时获得较高的真实下载量。不过,刷榜的价格是比较高的,国内榜top25名的价格在每天1万元左右,top5的价格每天需要两万多。由于这种推广成本比较高,所以一般会配合新闻炒作一起搞,这样容易快速的出名。
三、应用内推广
11.应用内互推:又称换量,就是通过BD合作的方式互换流量,你推我的app,我推你的app,大家相互置换用户。
12.PUSH推广:作为重要的手机应用程序运营手段,推送越来越受到手游运营商们的重视。
当把同一个内容发给所用用户、不分时间的推送、推送的表现一成不变,当用户多次收到这样没有目标性的推送之后就会逐渐厌烦。然而用户厌烦的并不是推送功能本身,与推送发送的数量也并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发送的内容。
13.弹窗推广:一种会在应用开启时弹出的广告形式,效果不错,但是非常影响用户体验。
14.焦点图推广:可简单理解为一张图片或多张图片展现在应用内就是焦点图。在应用内很明显的位置,用图片组合播放的形式,类似焦点新闻的意思只不过加上了图片。一般多使用在应用首页或频道首页,因为是通过图片的形式,所以有一定的吸引性、视觉吸引性。
15.应用推荐类推广:金山、限免大全、搞趣、APP123……结算方式多为CPT,由于IOS推广渠道资源有限,价格一直在涨,金山14年好多合作都需要走年度框架,即使按照CPA去合作,电商类的价格也要12块/激活。这类渠道的用户质量不错,渠道基本不会掺水分,数据还是比较靠谱滴。只是长期投放之后用户就会产生”审美疲劳”,推广效果会慢慢降下来,还有些如今日头条和百思不得姐这些应用可以内容植入也可以去谈CPS,之前有在百思不得姐中见着口袋购物的身影。
16:越狱类推广:PP助手、同步推、快用、91……结算方式也多为CPT,也可以沟通CPA合作。这几家的量还是不错的,自己木有推越狱的渠道,所以了解的很少。
17.互联网开放平台推广:不要小瞧了开放平台!将你成熟的APP应用提交到互联网开放平台享受海量用户,如腾讯开放平台、360开放平台、百度开放平台、开心网开放平台、人人网开放平台等。给你的用户增加不同角度的体验。
四、社会化推广
18. 社会化营销:现在很兴起的一种网络SNS推广方式,以比较偏软的方式植入到可快速传播的文字,图片,视频中,在各大SNS社区传播,带来高爆发的流量。这个不是不可能,需要的是产品本身可以营造出来的话题性,营销团队的执行力。
19. 红人转发:(推广用户质量:不确定)一般都是按文章篇数付费,价格事先双方商量好。有可能是性价比最高的推广形式,如果进行了成功的事件营销。也可能出现没有任何效果的情况,注意掌控尺度,过犹不及,现在用户都是很聪明的。
20.恶意软件潜伏安装市场:这种方法比较比较邪恶,但是也可以带来流量。
21.微信群推广:现在微信的群很多,很多人通过在群里做活动下载送红包,效果好的能每天带来几百个下载。
22.人肉刷评论推广:通过刷评论冲榜,提高排名,也可以获得app的用户量。
五、线下推广
23、手机厂商预装:这个就是需要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在手机生产出来的时候就预装你的应用,这种方式用户转化率高,是最直接的发展用户的一种方式。但是用户起量中期也比较长,毕竟从手机厂商的合作,到手机新品上市,用户购买需要一段时间,一般在3-5个月。
24.水货刷机:安卓手机刷机已经形成市场,使用这种方式的话,用户起量快,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机用户,业内公司有:XDA、酷乐、乐酷、刷机精灵。成本不好控制,用户质量差,不好监控。基本上刷机单一软件CPA在1-2元,包机一部机器价格在5-10元之间。
25.行货店面:用户质量高,粘度高,用户付费转化率高,见用户速度快。店面多,店员培训复杂,需要完善的考核及奖励机制。基本上CPA价格在1.5-3元之间,预装价格在0.5-1元之间。业内公司:乐语,中复,天音,中邮,苏宁等。
26.线下媒体推广:比如灯箱、刀旗、LED屏幕等推广。
27.线下店面推广:比如和麦当劳和肯德基合作,下载app送一个肯德基的饮料等。
28.展会物料推广:比如展会下载App送小礼品推广。
29.地推推广:(推广用户质量:高)携程的地推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机场给人装携程的APP,平均每天能装30~40个,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装1000+,底薪1000 装够600个以后每个1块 超过1000个每个3块。这种推广形式非常精准但也非常累,最笨的办法往往也是最有效的。
六、新媒体推广
30、内容策划:内容策划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分析用户,掌握目标用户的心理,在内容上创意为主,不怕你狗血,就怕你平淡。
31、品牌基础推广:百科类推广:在百度百科,360百科建立品牌词条,问答类推广:在百度知道,搜搜问答,新浪爱问,知乎等网站建立问答。
32、论坛贴吧推广:在手机相关网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业内论坛。建议推广者以官方贴、用户贴两种方式发帖推广,同时可联系论坛管理员做一些活动推广。发完贴后,应当定期维护好自己的帖子,及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搜集用户反馈的信息,以便下个版本更新改进。
33、微博推广:内容:将产品拟人化,讲故事,定位微博特性,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这里可以参考同行业运营比较成功的微博大号,借鉴他们的经验。关注业内相关微博账号,保持互动,提高品牌曝光率。必要时候可以策划活动,微博转发等。
34、微信推广: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广,比如找和你的app类似的公众号,用户流量要自然涨粉的,转化会高些,比如移动互联网(ydhlwdyq)微信公众号,可以投放一些和移动互联网交友、婚恋等从业者相关的app下载广告。
35、PR传播:PR不是硬广告,学会在对的途径讲一个动人的故事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传播源,无论微博Kol、微信公众号、媒体网站的专栏或各大社交网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平台来讲述一个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这些平台也会是用户对品牌产生UGC的最好渠道。
36、事件营销:事件营销靠的是运营人员的脑力和对业界信息敏锐的嗅觉。肤浅的理解就是炒作,这就需要团队有一定的媒体资源。
37、数据分析:任何时候的推广都离不开数据,要学会从数据中找的问题。总结良好经验,做优质渠道,改良产品。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各公司所用的市场推广方法都差不多,差别在于商务对于这些方法的应用,创新和组合上。
今天惠锁屏市场总监为大家分享惠锁屏从去年春天的几十万用户,到去年冬天千万用户的发展经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不足之处欢迎指正,如有建议欢迎给到我们!
目前,移动互联时代在3G/4G网络的大力推动下,PC端的流量已在快速转移到移动端,如果谁能快速占据移动端的入口,谁就是强者,越早运营这个接口,就越占优势。
在这个手机时代,在手机上了解新闻、交流娱乐等,第一步操作就是解锁,而人对事物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赏心悦目的美图也许让你心情大开,充满惊喜的屏幕也许让你激动不已,所以我们准确看到商机,应运而生,作为国内首款会赚钱,并且是最大的锁屏app,目前已有千万用户,并还在快速增长,它的一些发展经验下面跟大家分享下。
目标用户群精准定位
做好一个app,首先要了解自己app的目标人群,目标用户群定位是运营推广的基础。只有准确定位好,对产品目标用户群分析的越清晰,明了,对于产品后期的推广起关键性的作用。
在实际运营中,不断分析自己的人群,进行二次定位,目地是筛选出更为精细的人群,把有限的资源以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利用上,这对于一个创业公司尤为重要,所以把精准定位放在第一位。
惠锁屏的用户,前期我们是以15-35岁之间为定位,认为这个阶段青年喜欢赚钱,能接受新型互联网,但是过后发现,我们在17-23岁的用户群最高,因为这些人往往时间较多,90后,追求时尚,从而推断这些人以学生、小白领为主,占比55%;还有28-33岁之间也是挺高的,而且在客服那边反应他们对这新型app并不了解,只是一昧的想赚钱,从而推断这段年龄人员以社会低学历,低收入人员为主。总结出这些,从而利于后期的活动的制定,能针对不同人群做出不同的调整,满足各个层面上的人群使用。
基础市场上架
1,采用大片撒网的方式进行覆盖,总有一个地方用户会遇到的!
对于基础市场,切记无需砸钱,只需要最大范围覆盖,我们惠锁屏版本开发出后,由专门的市场专员上架各大应用市场,并且不满足于此,继续扩展运营商应用市场、手机厂商市场、app论坛,app收录站等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市场,这些基本都是免费的资源,能充分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为以后的市场推广打下基础,让用户见到惠锁屏后,感觉到在哪里见过,增加品牌在各个地方的曝光度。
2,对免费资源如首发活动的充分利用。
对于这些免费资源,我们不仅做到上述的覆盖就算完事了。惠锁屏采用每月2期的首发安排,选择自然量最大的市场进行,如百度系市场、应用宝等,每月定期首发,可以带来首页资源位的曝光,这个可比买资源位划算很多,我们每次在百度上做首发都会带来3000额外激活,品牌也会得到曝光,产生效益很高的。
同时应用市场也有活动,不同市场方法不一样,如我们在百度手助上做过有奖下载的活动,这个活动以我们3000的预算,带来超5000的额外激活,这个做的也很有价值;还有一些市场的专题,但我们并没做,我们把精力放在性价比最高的地方投入。我们目前专人维护这些市场,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市场出现小问题时能及时解决。
市场资源的高效推广
除了免费资源,我们惠锁屏也在做优质渠道的买量工作,我们是创业公司,就要尽可能的尝试多种方式进行推广,即使我们做了99个渠道不适合我们,但是还是有1个符合我们的需求,这种付出还是值得的。比如惠锁屏在广点通,百度推广,SEO,渠道量,网盟量我们都有做。
其中但是有些知名度很大的渠道做出的效果并不好,量是有的,但是质量上不满足我们的要求,连我们市场量一半要求都难以达到,所以现在果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果断放弃投放,转向优质网盟。
百度的资源上,我们虽然很赞成,但是由于百度平台整体竞价方式,普遍过高,我们也是在保持一定预算在搜索、CPC、CPM等上投放;对于网盟,太多的渠道,各种各样的推广都有,但是好的却很少,但是是有的。
我们现在每天也在开拓新的渠道,果断停止差劣渠道,只有测试一段才能分清优劣(测试价格走)。目的是选出更为合适、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推广,并且不断优化,对某一个方法把她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把投资人的钱花到最大用处。
新媒体的线上推广
新媒体,可谓是现今最免费的媒体资源,想推广app,就一定要利用起来新媒体的力量,因为爱好app的用户一般都是科技想法十足的用户,他们也在以各种方式了解这个时代,了解互联网,百度推广,论坛,微博,微信,贴吧等总会有他的涉足,所以这些区域也要充分展开。
惠锁屏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不仅市场在推,新媒体也在行动,我们的经验有如下四点:
1,专人负责新媒体运营,并且从多纬度进行推广。
我们有专人负责微信,贴吧,微博,各大论坛等市场工作,保持一定的运营,我们撒下了一张巨大的网,多个纬度推出惠锁屏的产品和品牌;
2,注意从新媒体中观测用户的反应,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
比如我们多次从微博,贴吧用户反馈的产品bug上,及时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尽可能的减少bug带来的负面影响。
3,定期制定活动,让用户得到实惠。
这个下面的内容中会给出具体介绍。
4,注意内容的创新性、原创性。
一昧的硬广告,反而增加用户对你品牌的厌恶感。
活动定期开展
App做出来后,不仅要继续维护更新产品的迭代,更要以活动的刺激增加产品的多样化,多种方式的结合,增加产品使用的趣味性。在这个里面,包括产品主活动,和平台活动。
1、主活动一定要有噱头,声势要大,以app官方发出,全渠道,平台的宣传活动。
比如惠锁屏9月份出注册送iPhone6活动,就是要送大的,我们就是要做大的,心态要放大,才能走的远;
2、媒体活动一定要有周期性、并且福利多、多平台都做。
钱虽小,但可以获得更多的用户粘性,产品的宣传度,这个里面包括与产品相关的活动,或者纯粹引流、娱乐的活动。比如惠锁屏贴吧刺激邀请活动、微博抽奖,贴吧盖楼,论坛答题等方式,每种模式都有各自好处,欢迎读者自行查看,不作详解。
线下品牌战略合作
产品,公司做大了后,不能眼光局限到短期发展,一定要合理使用自己的人脉,资源,移动互联时代,依然需要线下资源的支持,跟合作伙伴一起做线下,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最佳之选,性价比较高。制定适合产品的宣传的方式,有计划,有方针的开展线下合作。
惠锁屏目前也在积极增加外联,扩展我们的宣传,欢迎大家和我们沟通交流。
1、和线下酒店合作:我们跟华谊酒店有更深的合作,我们自身平台给他宣传,他们在酒店前台设置我们专用的展板,还有房间卡片供宣传用,在这的收益也是高于预期的;
2、和其他APP公司合作:和我们惠锁屏跟上海财新(APP股票赢家)一起做线下,我们给对方带量和其他资源,他们给我们做上海地铁4、6号线的合作广告,双方资源互补,同时也期待与更多公司合作;
3、和电商平台合作:我们最近有新的合作模式展开,依托优秀电商平台,不仅要曝光,也要量,当然也期待与更多公司合作,希望我们一起朝着更高层次、高要求的方向进发。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进入2015年,移动分发市场再次“热闹”起来。不过,与前两年“排名拉客”不同的是,百度、360、腾讯大佬们纷纷站出来“唱空”这个行业,并且暗示APP创业们要注意“站队”了。
而没有“干爹”的豌豆荚再次曝出被腾讯收购的传闻……
互联网大佬们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产业链该尤其是APP创业者如何应对呢?通信生活报进行零距离接触,以下是各方的看法和观点整理。
1、3BT集体“唱衰”APP国内市场
在2014年10月份,百度移动分发报告称,自2013年以来,安卓应用市场用户数量虽然仍保持环比10%以上的增长,但整体增速在2014年逐渐放缓,或预示分发市场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
百度移动分发事业部总经理熊贵熊贵成说,“此前APP的体量增长速度较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享受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人口红利。回顾2014年,不少手机应用的渗透率已基本趋于饱和,用户增长幅度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不前。”
360手机助2015手机应用行业趋势绿皮书与百度观点“惊人相似”:主流APP市场格局早在2012年就已形成,TOP 500中68%的APP在2013年以前上线。传统互联网巨头利用先发优势最早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相对比较容易,而APP后来者如果没有强大背景,进入门槛将越来越高。
腾讯应用宝负责人林松涛则表示,“当前,手机应用开发者正面临用户触达越来越难,转化率不够高,留存越来越低三大瓶颈,” 原因为“移动分发平台大部分的分发量都给了头部应用,更多小众的应用难以获得更大的空间,推广成本也越来越高。”
2、巨头们“走出去”开辟“蓝海”?
2013年,腾讯总裁刘炽平表示,腾讯开放平台下一步主题是移动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目前,微信海外(WeChat)用户数超过2亿。应用宝未来要把QQ与微信整合,包括朋友圈、微信对话都将被利用起来,“曲线”将应用宝推向海外。
被称之为周鸿祎两大“法宝”之一360手机助手在2014(MWC)展上高调亮相。媒体猜测,这是与应用宝和百度比拼国际化的节奏。
事实上,巨头们国际化暂时仍然没有成功案例,只是与一些游戏厂商的合作。一位应用分发平台大佬对笔者表示,巨头们的“走出去”,这是一个坑,主要原因是CP和渠道的想法不一样。在国内市场出现饱和情况下,巨头们海外市场成为“减压”方式之一。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拉升股价、转移视线的玩法。
小应用商店谋求“转型”求生存
熊贵成在公开场合上表示,伴随巨头(注:百度系、360系、腾讯系)的强势涌入,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试水自有应用商店,独立中小应用商店2015年生存将日趋艰难,手机应用市场(APP)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1、转型做内容、社交平台。
百度移动分发事业部副总经理熊振对通信生活报表示,应用商店经过早期“野蛮生长”后,同质化现象愈发明显,当下主流分发平台都在结合自身优势谋求内容转型。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CEO王俊煜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豌豆荚正在谋求转型,并试图从移动内容搜索打开入口,而且2015年,坚守移动内搜索;安智市场CEO韩远则说,“安智只专注于手机游戏分发”
应用汇COO袁聪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称,2014年,应用汇还增加了汇说、汇图,实现了“轻媒体化”,将平台最基本的下载工具属性和媒体属性相结合。应用汇没有360、百度以及腾讯那么大的分发渠道,但是可以做到小而美,目前定位学生人群。
3、与终端应用商店合作。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4上半年中国手机应用商店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手机厂商应用商店用户普及率占比已达44.1%,与互联网企业为主的第三方应用分发平台用户数量非常相近。
通信生活报获悉,目前一个“硬核联盟”的组织已召集至少5家终端应用商店与第三方平台正进行“分成谈判”。目前,360、百度以及应用宝均参与了其中的分成模式讨论。
林松涛证实,“面对手机厂商越来越多倾向于自建应用商店的情况,应用宝正与一些手机厂商探讨合作。”
“当然,也有一些手机厂商不愿意自建应用商店,有可能大伙儿联合弄一个应用商店”,袁聪透露,目前有多家终端厂商采用了与中小应用分发平台合作模式。
80%APP开发者“半死不活”
平台开发者郑宏(化名)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情绪低落,10个人团队,10多万元做一款简单电商APP(iOS和Android两个版本)才开始免费推广,到了2014年之后,免费效果越来越差,只能通过与这些主力分发平台进行资源互换(就是平台给上位置,他们帮这些平台买用户)。短短几个月,300万元砸进去,资金链断了,团队散了。
通信生活报经过与APP创业者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到,类似这样的APP创业者在中国互联网上有成千上万。而像陌陌那样“成功的”是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是“失败者”(注:社交类APP没有进入BAT下载热度前10名,电商、游戏类没有赚到钱。)
梆梆CEO阚志刚在接受通信生活报采访时表示,全球有600多个安卓分发渠道,中国就占到400多个,其中很多应用是由个人、小团体运营。其中底层用户是很小APP到80%,这些应用有的只能“存活一两天”,每天可能只能增长10个用户。
内业内人士透露,在过去一年里,最多时候有500多家移动应用商店,由于其产品体验性差,品牌影响力不足,大部分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一位做社交APP开发者告对笔者抱怨:现在分发平台被3BT寡头垄断,没有选择余地。 早期,APP为了生存,将用户通过资源置换等方式卖给互联网巨头分发平台。如今,很多APP开发者已“觉醒”,都搭建自己用户平台,宁愿少赚钱,也不会将用户交给互联网巨头。
“对于CP来说,拥有用户才有谈判的筹码。”该开发者透露,也有一些APP创业者从一开始就走社区、论坛、微博、微信以及中小应用商店推广的路子,希望通过口碑营销,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用户,但是,更多的创业者则是轰轰烈烈地进来,悄然无声地离去。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和前几年iOS能够凭籍App数量将安卓压倒在地、安卓娇喘吁吁起身不能的情况不同,现在安卓的App数量对比iOS平台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2009年安卓系统起航伊始,Google Android Market内App数量仅有可怜的1万9千个,而现在Play商店内App已经接近一百万个,和苹果App Store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多。
安卓App为数庞大,安卓已经靠第三方慢慢充实自身内涵
然而高产似乎没有为安卓App带来好的口碑,在人们印象中,安卓App的作风和华强北相仿,粗制滥造颇有天朝四百八十寨的雄姿,FC卡顿有如家常便饭。那么为何安卓App的质量如此低居不上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精品安卓App的秘密:Holo框架
安卓App数十万计,当然其中也不乏精品,毕竟Play商店还不至于沦落成垃圾场。Play商店经常会在主页放置Google官方推荐的安卓App,这些精品App往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按照安卓Holo设计规范编写。
Play商店推荐应用Fancy,使用了Holo框架
也许有的朋友对Holo这个词并不熟悉,的确这在国内很少被提及。Holo是Google在安卓4.0发布之时提出的安卓App交互及界面设计 标 准,Google希望籍此为众多的安卓App开发者提供一个设计参考——在之前大家的参考对象都是iOS应用的界面,甚至是塞班应用的界面。此 外,Google也在Holo中弱化了菜单键,这让开发者很容易将iOS上的应用迁移到安卓平台,毕竟iOS没有菜单键,为了吸引App移植安卓只能在这 方面向iOS靠拢了。
Google官方列举的三种Holo主题样式
Google为确立Holo标准做了很多努力,亲自上阵编写了Holo规范的条条框框,如规划操作区域、操作手势、功能模块的布局逻辑甚至是所 使用素材 的大小。由于有Google深入参与,所以按照Holo规范设计的App自然也享受到了很多标准化带来的好处,比如说更容易对多种分辨率进行适配,和原生 系统格调更一致,也更容易利用硬件机能,操作更流畅。
Google事无巨细地制订了Holo框架,包括素材大小等
虽然不少人对Holo的布局颇有微辞,如将按钮放置在难以操作到的屏幕顶部等,但Holo的美观及高效却得到了众人的好评,左右滑动切页很销魂 啊有木 有。而且,虽说Holo规范裁定了App交互的大体逻辑和框架,但Holo允许开发者在功能区放置自制控件,这又为开发者们提供了天马行空的余地。 Holo出现后,国外大量安卓App开发者纷纷跟进,新一代的安卓App变得前所未有的美观简洁高效。
Holo:强大却不强硬
Holo是很好很强大,但Holo却有一个致命伤——它并非是一种强制性的标准。实际上Google也没法强制推行Holo标准,让新系统只兼容Holo,毕竟大量基于旧版开发组件编写的App摆在那,扔掉不是作死么。
Holo很好,但没法强推,因为不是所有的安卓设备都能像Nexus那样用到最新系统
由于Holo并非是一个强制推行的框架,所以安卓App开发者们并不必须使用Holo开发App。用Holo开发App自然好处多多,然而这些 好处不是 你想拿就能拿。就拿国内来说,大部分安卓机都是中低端机型,这些机器往往又没啥机会使用新版安卓。在Holo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国内大部分机器还在使用 2.×甚至是1.×的系统,Holo在这些机器上发挥不出优势甚至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FC啊卡顿啊排版错乱什么的犹如家常便饭。
直到现在,非Holo主题的安卓2.3仍在占有率最高的安卓版本
在此种情况下,国内的安卓App开发者只要想赚钱,都不太可能去跟进Holo规范。用户可不懂什么技术不技术,释出一个时灵时不灵的App,只 会被用户 骂成蜂窝煤。此外,国内软件也一直有深度定制自己界面的传统,君不见现在连Windows桌面都能被国内软件商定制得一张桌面百样脸,安卓深度定制版更有 N个是出自国人之手。想要让国内软件商乖乖跟进一个和自己没啥商业合作的Google所制定的规范,只走寻常路,似乎有些不太符合国情。
目前,国内的App开发商更倾向于让安卓App和iOS App长成同一张脸,毕竟iOS的设计风格更广为人知,将不同平台的App统一成一种设计风格也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国内典型的在安卓平台上使用iOS风格的软件商有腾讯、新浪等等,特别是腾讯,无论是微信还是QQ,安卓版和iOS版除了系统顶栏外,基本长成一个样。
去掉标题栏,你猜猜哪个是微信的iOS版,哪个是安卓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安卓机的系统也在慢慢更新,现在出炉的机器安卓版本最低也是4.0了。安卓4.×逐渐普及后,国产安卓App由于开发历史 悠久,惯 性使然,依然没有跟进Holo规范——推倒重做多心疼。因此,国内的安卓App很难享受到新系统带来的好处,如GPU加速等,这让很多人抱怨为啥都黄油计 划了App还是这么卡。而大量高分辨率安卓机的出现进一步让这些使用旧版开放工具开发的安卓App的缺点暴露无遗,素材被拉伸变模糊,而按钮的布局也变得 不适合在大屏幕上操作——想想长了5寸大屏的iPhone吧,你一定点不到后退按钮的。
iOS应用的布局在4寸屏的iPhone5中仍难以点到按钮,何况在5寸屏安卓机
总的来说,安卓App质量不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按照Google的Holo设计规范编写,这在国内又尤为明显。你问为啥国外的App会广泛 使用 Holo规范?那是安卓机在安卓4.0发布前在国外并不怎么好卖,安卓4.0和Holo规范发布后安卓开始在市场一次次爆发小宇宙,国外软件商才开始重 视,自然也会选择用Holo写App了。再加之Google在国外的影响力大得多,谁都知道自己的安卓App长得像iOS的话,Google是没可能把它 摆在Play商店的推荐位的——在南韩挂北韩国旗不是作死么。
大部分App仍使用Java开发
“安卓基于Java”、“安卓App使用Java开发”这类的观点见得很多,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有失偏颇。Google很早就发布了安卓NDK(Native Development Kit,原生开发套件),开发者可在NDK中使用C语言编写安卓App。
使用NDK开发安卓App,效率会大为提高
在NDK中使用C语言编写安卓App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性能大为提高。性能提高有多高?三四层楼那么高啦。在性能测试软件CF- Bench中,基 于NDK的性能是基于SDK(也就是使用Java的开发套件)的三倍以上,十分惊人。可以说,只有使用NDK,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安卓机的性能。
NDK编写的安卓App速度远比SDK编写的快
NDK好处多多,但到了开发者那里就不怎么受待见了。首先,和SDK相比,NDK能做的东西有限,程序员难以在NDK中用纯C开发一款安卓 App,到头 来还是得用Java去实现一些功能,这增添了安卓的开发难度。其次,使用NDK开发的安卓App兼容性往往不如在SDK中用Java编写的安卓App好, 毕竟SDK写的App有Davilk虚拟机支持,不需要直接和硬件对话。目前安卓硬件百花缭乱,ARM厂商就十几个,之上还有ARM和X86两大阵营,用 SDK的确是更明智的选择。
移动市场分为ARM和X86两大硬件阵营,ARM中又有N家制造商,比七国还乱
使用Java开发安卓App固然方便,但也容易拉低安卓App质量。虽说安卓系统利用Davilk虚拟机运行Java,比非智能平台的JVM效 率高得 多,但始终没法和NDK相比,你怪安卓的App慢,这份怨念很大一部分得喂给Java吃。Java自带内存回收机制,所以开发者使用Java写安卓App 时往往不注意控制内存泄漏(特别是一些小软件),当其进程超过Davilk虚拟机分配的阀值后,就会被系统杀掉释放内存,这样一来就有可能造成App的崩 溃、系统的假死等情况。
并不是说Java不能编写出精品App,但Java的确容易造成问题
总的来说,安卓上并不是没有高效的代码,但碎片化的硬件让开发者们很少考虑NDK,容易造成问题的Java仍被广泛使用。那么什么安卓App最常使用NDK开发呢?答案是大型游戏。反正纹理数据包都要针对硬件匹配,也不差在主程序省力气了,更何况游戏对代码效率要求很高。如果你看到同一个游戏的安卓版本比iOS版卡顿,往往因为安卓机硬件太低——iOS设备的图形性能比安卓机高太多了。
管理不力的Google,混乱的生态
归根到底,程度都是人写的。即使你的安卓App没用Holo框架,也没用NDK,只要用心开发,仍旧能成为精品。然而安卓平台的风气并不怎么好,隐约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混乱的生态和Google管理不力有很大的关系。
Google Play市场是安卓最安全、最规范的市场,Google Play市场已经是安卓市场模范中的模范——相信这点没人反对吧。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正规的、大牌的、由Google亲自管理的市场,仍然充满着滥用高权 限、植入恶性广告、依靠刷榜上位的App。连官方市场都如此,你能指望第三方市场怎么样?
我写文章的时候随便一找就能找到这种App,名字诱惑,权限充满杀机
安卓平台上是不乏精品App,然而劣质App一人一口痰估计就能把那些用心开发的好App淹掉。你问我为啥大家都不开发精品App?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好App是如何滚蛋的。
如果你是一名个人开发者,那么保守估计,开发一个精品安卓应用需要历时三个月,然后App在Play商店上架了,很快就广为流传。过了几天你突 然发现, 你的App已经被刷榜者刷下去了,钱都没收到几分。再回过头一看,你的App已经被人从系统中提取出来,解包后重新封包,并被加入了大量恶性插件,并在 Play市场外的各种渠道流传。
在安卓App中加点料,不用啥力气,来钱快得很
于是很多用户安装这个被加了料的App后,个人信息被盗取,作恶者靠贩卖用户信息发了一笔小财——各种骗子电话就抢着买个人信息呢。于是你就转 念想,原 来安卓上这样来钱才快,然后就不再开发精品App,转而去搞旁门左道去了——写写钓鱼App刷刷榜只是举手之劳,何必这么辛苦。
彷若你有良心,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情,但只凭心意是吃不饱饭的。心灰意冷之下,自然也就停止更新,转投更靠谱的iOS平台去了。只要你的App做得好,苹果会好好对你的。你可以说苹果抽水三成太多,但你不能说苹果收了钱不干事。
苹果App Store的健康生态是安卓无法企及的
实话说,如果不是背景深厚实力充足的公司,很难单靠安卓平台长久混下去;就算在安卓平台上赖着,多也只是双修,钱还是从苹果App Store那里得来。吃着地沟油喝着毒奶粉能干赢天天吃牛肉的大汉么?安卓的生态和苹果相比,也就是北京环境与西藏天空的区别了。
在系统层面上,安卓拥有很多不输于iOS、甚至能让iOS羡慕嫉妒恨的特性。然而在App质量方面,安卓想要和iOS比肩为时尚早——如果说 iOS的软 件生态是温室大棚的话,安卓仍只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安卓仍在快速发展,并一次次迸发出活力,不少人都认为安卓拥有超越iOS的潜力。然而如果安卓 App的质量一直都上不去,估计安卓也只能一直潜在水里、被人落下粗制滥造口实了。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目前在市场上存在着成千上万的移动 App,除去这个,每年还有数以百计的 App Store 定期推出移动应用程序。然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这些移动应用程序都能成功的被用户所认可利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 App Store 中有一些应用程序还是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喜爱,但是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任何移动应用程序的成功都是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用户的好评,那么是什么理由导致用户讨厌甚至是憎恨程序员们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 App 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揭秘用户讨厌你移动 App 的八大理由,希望程序员们在开发过程中能尽量避免这些问题,从而开发出受大众欢迎的移动 App!
1. 奇怪的应用功能
开发人员应该整合应用程序的必要功能,任何偏离基本功能的应用功能都将导致用户对此应用程序失去使用的兴趣。除此之外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他们不希望看到相同的应用程序却提供了不同的奇怪功能,这也是他们无法接受的。
2. 过多的广告
如今的移动应用程序已经成为营销任何产品的完美工具,因此在很多应用程序当中都有非常多的广告。这些因素影响了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功能,将导致用户直接弃用你的应用程序。因此在你的移动 App 中,尽量少放广告。
3. 缺乏吸引力的用户界面设计
应用程序主题界面和背景的优良设计是很多用户选择该应用程序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你的移动应用程序色调和用户界面都非常令人失望,那么我想用户应该会立即卸载并寻找另外一个更好的应用程序。
4. 内容和字体大小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主题中有使用字母、单词、图片和表达式,那么确保所有的东西都是一致的。一旦应用程序中出现用户讨厌的内容,那么显而易见,他们是不会再使用这个应用程序的。
5. 太过耗电
用户卸载应用程序背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太过耗电。当用户发现使用该应用程序会特别耗电,那么他们也有可能卸载该 App。
6. 耗费时间的应用
大部分的用户要求使用的应用程序运行的实时速度非常快,不用花时间在加载或使用过程上。如果出现上述的问题,用户可能会停止使用此应用程序。
7. 校准问题的应用程序
另外一个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就是大多数应用程序有屏幕翻转和校准问题。这些因素将影响哪些集中玩游戏或看视频的用户,开发人员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问题,来给用户带来完美的体验。
8. 对每个事件的通知
用户在使用一个应用程序的时候,不断的弹出来自应用程序本身或其他的消息的窗口,而此时用户有可能正在创建很复杂的问题。因此,尽可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首款面向自由职业技能交易的P2P应用——“秀才”()正式上线。这是一款人与人直线对接的技能自由交易软件。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秀出自己的技能,自由进行技能交易。可以说,这款产品是未来P2P“去中心化”的一种全新应用,融合了社交、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未来高科技手段的首款自由技能交易APP。
如果说马云的淘宝是淘物的平台,那秀才就是淘人的平台,是集合了各种技能人才的未来式人才淘宝。
秀才APP是P2P理念首次在技能领域的应用。P2P(peer to peer) 是一种描述对等计算的词汇,大多应用在对等网络中,核心理念是强调一种去中心化的对等关系。随着P2P概念逐渐从国外向国内渗透,多个领域都在向“去中心化”方向发展,强调“无中心的对等关系”。而秀才APP首次将其应用到一种自由交易技能的全新领域。
秀才引领未来第三阶段互联网商业模式
秀才APP的创立绝不是立足现状,在现有APP市场凑个热闹,它是基于未来互联网时代发展及人性需求阶梯发展的未来化产品。
互联网演变已经历经两个阶段——信息阶段和商品阶段,今天互联网第三阶段虽已成雏形,但产业效应和商业模式仍处于待开发阶段。毋庸置疑的是,未来产业必然围绕互联网第三阶段辐射化发展。
互联网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和数据的连接,互联网门户和搜索引擎主要用来解决信息的聚合和检索;互联网第二个阶段是商品的连接,互联网推动商业化,各大电子商务及O2O平台主要解决寻找商品和促成交易的问题;互联网第三个阶段(即今天)是移动互联网全面推动社会化革命的时代,手机成为人的智能肢体,人和人直接建立连接,人的技能价值成为一种独特的商品进行交易,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淘宝是商品和交易的平台,属于互联网第二阶段,早在2003年马云创立之时,马云就说过淘宝即使今天不被看好,也将是未来商业发展模式,今天淘宝和天猫的电商大佬地位有力地印证了他当年的理论。
而秀才则是身处互联网第二阶段,却前瞻性地引领了未来互联网第三阶段的商业模式。
技能云时代,挖掘人性价值
早就有行业学者提出,未来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最难求的将是具备优秀技能的人才。在未来,将是人人以“输出自己技能为己任,向社会展现价值为使命”的时代,将是“技能云时代”。社会化网络的发展会促使人和人的连接呈现爆炸式效益增长。如果把人的相互连接看作一个人的“技能”云,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向这个云输出技能,也可以向它索取技能。
“秀才”APP由社会化人才挖掘公司“人人聘”开发,该团队由来自一线互联网公司资深数据挖掘和社交分析大牛组成,使命聚焦于:Discover everyone(发现每一个人)。该创始团队认为,在人和人连接的时代,人的价值挖掘将是未来最大诉求,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都会向社会输出自己的价值,一个人的困难可能对另一个人来说是举手之劳,这就是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技能转换来解决问题的方式。秀才就是要打造这样一个技能展示和自由置换平台,让每个人通过社交,通过人脉,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相互置换,解决彼此的问题。
秀出技能,谢绝隐忍
如果说过去很多人的才能,因为“无展示”而被埋没,那么秀才就是要利用社交网络和大数据分析发现这些人,挖掘他们的潜能,并激发其展现意识,帮助提升其社会价值。这里的发现不是表面层次的“find”,而是更深层次的“discover”。
一件物品被埋没若干年,再被发现将是文物,价值连城;然而于人而言,一旦被埋没,将是永远被埋没。在社会划时代之前,被埋没的人才可谓不计其数,这是个人的不得志,也是社会的损失;如今及未来,是社会化大交流时代,靠本事吃饭的时代,为什么要让自己埋没?秀才希望能让每个人都展示自己,秀出自己,实现其社会潜能价值,这于个人、于社会都是一种正能量。
靠谱指数,保障秀技无顾虑
为了提高自由技能交易的安全保障,秀才独家研发了个人信用体系。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计算机制,通过多元化采集数据,为技能型人才进行立体式画像描述,以一定时间为周期,形成一种动态进化指数,可以综合评定个人信用度。秀才团队为它起了一个通俗易记的名字——靠谱指数。
在个人征信体系尚不完善的今天,单就靠谱指数这项科学信用计算机制,秀才就可堪称未来技术产业新秀。
说了这么多,秀才APP到底怎么玩?
打开秀才首页界面后,注册会员既可以展示自己的技术技能,也可以根据生活需要发布技能需求,如请家教、请翻译等;技能展示可以获得其他人推荐,并实现服务价值;技能需求也会得到其他自由技能展示者的响应;技能置换交易则可以根据30字微简历、推荐指数及秀才APP独有的“人才信用体系”——靠谱指数,来判断人才的可信度及专业度, 选定某位人才后,可在线进行沟通交流,双方满意后,即可成交,继而线上支付,线下技能服务。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0 位认为很赞!
1、团购寒潮进一步加剧。
在2014年的项目研究中发现,团购具有几个致命弱点:
√ PC思维——通过各种渠道流量过滤出消费需求。
√ 无场景——团购是利用优惠拉动需求,而不是根据需求场景去解决问题。所以团购可以解决商家的问题,并不是完全面向用户的问题。
√ 缺乏大数据基因:需求释放之后缺乏大数据积累。
因此我们发现移动端的优惠券+CRM系统恰恰就是团购的克星。假如一个商家学会用自己会员管理系统去积攒团购网拉来的用户信息,只要购买不超过3个月的团购服务,已经完全可以构建自身的数据平台了!
由此推论:2015年团购寒潮进一步加剧,以美团为首的团购网站必然向O2O领域转型。
2、58到家遇阻,58进一步成为重公司。
迄今为止58到家不过是服务信息的整合,这根本没有改变58作为分类信息服务的定位。固守APP思维,不善于利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渠道也成为58的巨大缺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强调“你的我的”毫无意义。在此条件下,被移动互联网与O2O唤醒的商家的意识在觉醒,仅仅信息发布的媒体服务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中国服务业的服务质量也在限制58的发展,例如保姆、搬家等领域骗子、黑社会泛滥,信息服务对于用户的保障也是薄弱至极。
因此,58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利用数据将自己变身为重公司,例如58保姆、58搬家,去直接掌控线下资源。
3、生鲜电商看到曙光
现在各个城市的搭载互联网思维的水果店比比皆是,从几年前的亏损与失败中,已经走出一批先驱。我们可以不去管他们到底是利用微商还是利用社区,总之2015年以水果、大米、鸡蛋、油、肉食品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创业业态还将继续发展。唯一存在的问题就是体量问题,因为目前该行业仍处于碎片化的状态,想要出现一家大型的生鲜电商还真不容易。
4、快餐外卖如火如荼
2015年O2O价格战谁最猛?——一定是快餐外卖!
该领域属于小额高频次,类似于打车软件的领域。因此,接续2014年滴滴、快的之战,2015年外卖大战一触即发。
外卖不一定需要盈利,外卖的想象空间是两个:移动支付、人群价值。
大战的参与者:淘点点、饿了么、零号线,或许还有大众点评。
5、家居O2O、婚庆O2O大行其道
家居、婚庆是两个有些类似的行业。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在家居行业看到一些项目几近成型,而婚庆行业的项目还没有令人振奋的案例出现。
在家居行业我们看到出身于线上的项目:土巴兔、齐家家居、极客美家;出身于线下的:尚品宅配、生活家;线上与线下结缘的365装修宝。
在2014年从大数据与O2O模式分析,家居与婚庆的O2O已经完全可以颠覆过去的媒体模式。2015年必然是家居、婚庆O2O领域狂飙猛进的一年。
6、百货O2O前景未明,万达电商止步不前
百货业O2O最大的价值就是会员管理。然而即使通过大数据与会员管理方式最大价值挖掘转化率,在服装等领域B2C、C2C的分化压力仍然无从化解。
不整合互联网化的商家,万达式的O2O前景黯淡。假如万达引入的商家都是好孩子、H&M、ZARA,那是自然不愁。然而万达无法也不可能不去引入对于互联网一筹莫展的纯传统商家,而万达自身的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仍然找不到北,所以2015年老王和小王仍将停留在概念阶段。
7、社区O2O重回地产服务领域
2015年社区O2O的概念会清晰起来。像社区001、顺丰嘿店等将会分化出去。彩生活、叮咚小区这类才是真正的社区O2O项目。
通过2014的行业发展,我们来看社区O2O这个项目的特点:
√ 社区O2O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是获取数据、下半场是整合服务资源构建商业模式。
√ 社区O2O是重服务轻社交的产品。
从上述两点来看,叮咚小区的挫折不难理解。而新杀入该行业的三六五网的小区宝、乐居的实惠则是在获取用户阶段优势巨大。
我预估社区O2O在2015年将找到下半场的定位:房地产后市场。
8、顺丰嘿店重归最后一公里配送定位
最后一公里不一定就是社区O2O平台,不过顺丰嘿店确实构成了不错的渠道,完全有能力成为社区O2O领域不可缺少的一项具体服务。
嘿店的用户习惯培养还需要再来一年,到2016说不定顺丰会抢滩B2B的交易市场。
9、生活服务O2O项目融资消息频传
前面已经说了,社区O2O的平台市场还并不成熟与明朗,于是急不可耐的天使、PE、VC们必然会从垂直服务寻找机会。于是像云家政这类的项目必然大受欢迎,大家可以关注洗衣、家政、月嫂、搬家、维修等领域的黑马出现。
10、滴滴、快的开始入侵出租车运管市场
2015年滴滴打车一推出专车服务,就让出租车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然后专家指出:这属于蝴蝶效应,背后更根本的是出租市场的分配问题。出租市场获利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完全就是寄生虫,政府目前只是看着他们还能控制局面而已。
我在畅想,2015年滴滴、快的是否会更深层杀入出租车管理领域,让出租车公司下岗,出租车司机不交份子钱。这样一来,滴滴、快的的盈利模式也解决了,司机、乘客也大大获利——可能这只是一个梦想,可是万一实现了呢?
11、地产O2O竞争加剧,媒体与代理的竞争战役化
最有一个预测留给房地产行业。
现在的明眼人已经指出,2014年爆发于搜房网和中介公司之间的冲突,已经完全改变了这个行业的食物链格局。
2015年房地产媒体会去媒体化、中介化;而中介会自建网络渠道、互联网化。相互竞争又相互妥协与协作,这是2015年这个行业的主旋律。
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革命之年、创业窗口之年。在这样的开年之时,我们忍不住要对这一年的互联网市场做一些预测。所谓预测讲究的是灵性而非完整严密的逻辑,假如你强求严密的逻辑推理,那么请将本文作为故事或者段子来读。你可以说本文的一些预测荒谬,但是本人只负责说不负责说服,因为时间会证明预测的“灵验度”,而我们每个人无法左右事物的发展与偶然必然。
不值得买!
位网友中有 1 位认为很赞!
验证码:8 +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njoy app 创始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