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很成功。月入1w。人总是希望生活得更好下个月更好,

从传统软件开发转型——资深工程师教你一起玩转移动开发
发表于 14:11|
摘要:【CSDN现场报道】以迎接万亿移动应用大时代为主题,本年度最受瞩目的移动开发者盛会2010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酒店隆重开幕。此次大会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来自移动
【CSDN现场报道】以&迎接万亿移动应用大时代&为主题,本年度最受瞩目的移动开发者盛会&&&2010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酒店隆重开幕。此次大会由CSDN和创新工场联合主办,来自移动领域国内外知名的运营商、平台商、手机终端厂商、应用开发者和投资者等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享产品研发与运营的成功秘诀。
在10月22日下午的&从传统软件开发到移动开发的转变研讨&分论坛中,来自创新工场旗下点心团队总架构师崔海斌、iPhone上首个中文输入系统iCosta开发者之一李亮、RedirectIn Co.联合创始人张永强、阿里巴巴集团移动平台系统架构师胡研、微云公司CTO马若劼围绕主题展开了讨论。
从传统软件开发到移动开发的转变研讨分论坛
整个论坛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起:
如何从其他平台的开发者转向移动开发:崔海滨认为,一些编程的思路,比如,如何去精简代码,如何让自己的程序更加有效率,更加高效地运行,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以前的开发和移动开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胡研认为这个领域开发者需要依靠互联网,依靠通信,所以讲的是综合实力。
移动开发中碰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如何克服:李亮从自身经历讲起,认为在移动上面最大的问题是机型适配,这会给技术人员带来很大的挑战。
移动开发中的热点:马若劼表示多关注一些企业型开发,这将是移动开发领域的一大热点。
如何更有效地发布自己的软件,张永强认为首先,软件品质一定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其次,是防盗版,这一个持续的事情,需要一直做下去。
对于新加入的开发者,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崔海滨强调了一句话,用户体验第一,用户体验第二,用户体验第三,这也回答了很多移动开发者的心中存在的疑惑。
主持人和嘉宾会各自从自身由传统软件和互联网系统的开发者转变成一个移动开发者的经历中,提供给听众一些从事移动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同时给新从事移动开发的开发人员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以下是演讲实录:
主持人崔海滨:移动开发实际上是最近几年才新兴的朝阳产业,我们在座很多也不是来自移动开发的。所以,请大家各自介绍一下来自怎样的开发领域,到移动开发经过哪些转变以及对一些移动开发的理解。
马若劼:我个人以前在2005年左右在IBM工作,工作关系所以接触了一些Mac平台上的开发,主要我转向智能手机开发还是受了苹果公司影响,因为iPhone全球都很关注,我本身是做Java,所以那个时候觉得iPhone很好玩,在iPhone出来之前我做过QQ一些工作,主要是这么转过来,主要就建立了对手机开发的兴趣。
胡研:5、6年前一个很偶然机会涉足到移动领域,那时候开发一个类似与足球经理的游戏。
李亮:我以前做的范围比较广泛一点,从嵌入式、PC桌面,服务器到企业级的东西。但开始移动开发历程也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也是受到iPhone的影响。在2007年的时候,我正想换一个手机,看来看去市面上手机都比较丑没有什么好看,正好苹果推出iPhone,一直在美国开始卖,到9月份有信用卡的解锁已经出来了就托人从美国带了一个iPhone回来,觉得这个东西挺好有。一看那个时候iPhone是没有中文输入,我想既然自己干这行,就靠写程序吃饭的,自己想办法来写一个支持我们的东西,就开始写了一个,从此就从这开始就慢慢开始做移动方面的开发。目前主要是面向,也是世界上最移动的两个平台,一个是iPhone,一个是Android上做一些开发工作。
张永强:我从大学毕业以后,一开始在做军用系统,之后也是做一些Java一些研发,做一些企业级的应用。之后在从事移动应用平台之前是做机顶盒跟视频有关应用,还有BIOS系统,真正一个移动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了,以iPhone为主,我想在2008年进入这个行业也是应该做的事情。
主持人崔海滨:我自己个人来说,原来也是一直做一些企业级应用,比如像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包括一些企业行业内部的一些企业级的应用,甚至还做过一些应用互联网的应用。其实,转过来做移动平台其实自己本身很久以来都有一些想法。但是,以前确实从移动开发部分,一个是开发比较困难,门槛相对来说比较高。而实际上,我最早进入的时候,更早的时候那时候SDK非常难用,也非常难做开发,到后来iPhone出来了,但是iPhone有一个问题,你可能需要开发必须有一个Mac,那时候身上背两台笔记本,还是很少人能够承受的,像李亮他们这样一直背两台笔记本挺让人钦佩的。
后来一直到Android出现,真的让我其实感受到以前从来没有过,能实现我的一些困点。Android平台出现,因为完全是Open Source,对它哪些功能觉得不好用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事情,这样的话就加入了Android的开发,然后去买一些设备,回来以后参与了一些社区建设,包括一些资金应用建设,然后自己也愿意去做一些Android方面的开发,这是我的一些经历。
马若劼:其实你刚才说了一定要用Mac开发来做,但是要说不一样,从传统软件到手机软件一方面有一个屏幕,主要也是屏幕尺寸限制。iPhone有一个特点,因为它涉及到C语言,大家接触的少了,但是后来我接触Android,主要就是界面屏幕小了而已,对我来说Android没有什么问题,因为iPhone的门槛在我工作中接触了一个开发者,还有一个学习平台,可能是需要花一点时间积累经验的,所以觉得有这点不同。
胡研:我谈点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移动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同,。无论从他自己需求相比,这个需求是一些零碎事件。就像我刚开始接触一样,我们PC互联领域是一个很长时间,还有应用场景,PC领域,主要坐在电脑前,而移动是拿在手上随时随地,从需求出发这个东西就不一样。而且从技术架构上来讲,从底层OS来讲也是不一样,他跟设备有一个很严谨的结果。我们在用PC的时候从来不关注我用的戴尔,还是惠普无所谓。但是,我们现在拿到手机的时候,我很关心它是哪一个厂商,因为他OS有一些自己的特性,哪怕现在用Android,其实也会关心我是用什么型号的,所以它离厂家就更近了,我们在做一些调试的时候会有更多问题,不像互联领域那么好。还有在中间应用来讲,区别也是很大的。我们在做移动互联的时候,我们很关注通信领域,我要关注到我用的是什么样网络,什么样的东西,当我们做互联网,国际协议上去进行解决,而我们在做移动互联的时候我关注用的什么类型,这个技术结构也是不一样。到了最上层的应用来讲,还是区别挺大,在这种应用方面我很关注可能是,我做软件开发,但现在从来没见过做UI的界面到了如此重要的地步,因为在这个方寸之间也要表现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李亮:我自己是做开发,说的比较实在一点。从写代码的角度来说,传统开发跟手机开发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区别在于传统开发代码比手机代码好用的多,手机相对比较小一点,相对规模单一一点。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对于手机这样一个随身设备,甚至比手机大一点,现在比较流行手持设备来说,整个操作因为都是用手来完成,对于用户体验上的要求会比桌面软件高很多。桌面软件在很多层次上,是一个非常简单一些标准按纽,可以用鼠标点一点。一般用不了太多考虑,有一些多媒体考虑多一些,但是在手机应用上面,用户体验永远考虑的第一重点。你的代码可以写的稍微烂一点,但是你的界面不能做的烂,当然代码很重要,这也是我接着想说的一个传统开发跟移动开发之间的区别。你面对运行你代码的设备,或者是机器,虽然现在操作系统不错,比如iPhone操作系统,跟Android操作系统,从操作系统层面,或者说操作系统服务型上差异来说,跟桌面操作系统没有太大差别。但是,你在这个操作系统上运行的程序,在手机上还是受到比在桌面上更多限制,除了屏幕大小限制,内存大小,处理器速度,这些都是在写代码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因为,手机很难不能说完全,很难达到现在桌面所能达到的处理能力,以及内存使用能力。所以,这一点也是跟你传统软件,至于企业级,服务极端的东西这方面考虑就更少了,这个我觉得是一个传统软件开发,跟手机软件开发之间的一个区别。
张永强:我想跟大家说这样一个观点。目前在移动智能平台上面,可能还需要一点经验,我从进入嵌入式研发之后,学到一些在电子方案,生产、芯片、外围电路等等,这样一堆知识,我写一个游戏并不关心后面的东西。但是,在我写的这些那部分经验很有用,这跟传统软件开发,或者说和你原来做企业软件没有用,可能也就是这样,或者是像胡总说我UI做的漂亮一点,绚一点,用户体验要好,基本上也就是这样。
主持人崔海滨:我完全同意,基本上来说,从传统软件开发来说,其实和移动软件开发其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对于一些编程的思路,无论是一些如何去精简代码,让自己的程序更加有效率,更加高效地运行,这个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移动开发来说,这一点是比传统软件开发更为重要,因为你是在受限的一个条件下来进行的,比如原来我们在做传统软件开发的时候,我们主要考虑的是架构,框架,如果是你框架这个选择的好,你扩展性非常强的话,基本上来说如果是你引发性能问题,我们直接加一台机器,加内存,硬盘就可以解决掉。如果在移动开发在很小的手机上去运行,可能就需要考虑我的机器,如果占用过大内存,在A机器上可能没事,在B机器上由于内存占有率过高,可能会出问题。现在比较流行的操作系统都支持后台服务,后台服务更会存在一些后台运营效率怎么样,会不会导致前台运行效率降低。
尤其像你原来在做传统软件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耗电的问题,像什么电池之类,你根本就不用想,这个是无线的,而且还有UPS在那撑着。而移动领域,你就要考虑,如果你程序编的不是那么优秀的话,对于一款用你应用的人,玩四个小时就没电了。尤其有的平台上头,还没法换电池,这个对于用户来说根本是无法接受的,尤其对哪些后台比较好的应用,这点尤为重要,怎样使自己的应用更加高效,节俭地运行这是非常重要。
另外关于OI方面,传统软件使用大部分都是通过鼠标来做,触点非常准。包括之前软件的使用,像电子屏其实也是用触点屏来触摸,我们现在是用手指头来操作的,包括我之前就曾经犯过类似的错误,发布了一款应用,因为我是为了让他一屏幕显示的尽量多一些,尽量不要滚屏,如果滚屏对于用户来说操作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我就尽量缩小,包括按纽也都给缩小,原来标准按纽是比较宽的,尤其Android上标准按纽比较宽,我就故意缩了一半,又把字体也缩小一点能够显示出来。最后发觉,如果在模拟器上,大家如果运行在模拟器上就没有这个问题,不会发现这个问题,因为模拟器你用鼠标触点非常好,而真正到手机上你就会发觉,真的是非常非常灾难,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灾难。
这样的话,其实我们大家传统软件开发到移动软件开发也遇到这类困难,后来大家怎么克服的,交流一下?
张永强:我觉得我没遇到太多的挫折。
李亮:其实很多东西,在移动上面最大的问题是机型适配。就我目前做的两个平台,iPhone全是苹果做出来的样子都一样,所以不用考虑机型适配的问题。但是,Android就不同了,据说现在全球有200多款Android手机,如果写了一个应用,不用销往全世界的话,我估计也没有人完成200多款游戏全收集了进行测试,虽然Android提供了一些可配置的东西,在写程序的时候注意一点就可以处理掉差异,这是一个很理想的情况。在很多情况下,真实的手机设备会有一些没法以这种方式来处理的差异,比如这种Android出来的东西,他外部就是STC卡,包括自身所在设备也可以进行可读写。然后不同Android上他CPU级别差别非常大,Android系统要求就是CPU,包括Android比6,比7,只需要满足比5T1,高端到目前刚出双核SA9都已经有了,有的是支持。按照最低要求去做没有问题,但是对一些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程序,比如你是一个视频播放器,要榨干每个性能手机,包括播放影片就会比一个没有这个功能手机好很多,这个情况下怎么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架构来做出不同的版本,这其实跟原来做游戏一样,在比较低端的机器上,就像当年在合低端的计算机一样感觉,要尽量把优化做到极值。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手机之间差异,其实是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当然,这个东西也没有很好解决办法,就像Android手机一样,以前哪些就不用谈差异更大了。Android还是造成了很多这种差异,但是这个问题必须去面对所能做的事情,也尽量做测试,尽量找到各种不同的机型机器多做测试。
主持人崔海滨:你们现在做的是跟硬件方面,编解码器有关的东西,比如像处理器就依赖这个东西需要有这个。但是,大部分应用软件其实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其实Android本身还是一个比较优秀的框架,如果你编普通应用程序,这些不用太多考虑了。但是,你要做游戏肯定真的不太一样,游戏最大问题是分辨率,你针对不同分辨率,还是使用同一条游戏,或者说图片,无论是图片附载触点方式就会遇到一些问题。
李亮:从游戏来说没有办法自动适应,你必须得自己去判断分辨率大小,所以做游戏是比较累的。
主持人崔海滨:这点iPhone上做的比较不错。
李亮:iPhone上是统一,没有那么多机器。
主持人崔海滨:这两款地做其中一个,另外几个也运行比较好。还有Android其实要说分辨率也不是非常多,基本上标准是480,320,还有320&240,还有800&480。
主持人崔海滨:现在Android平台,从现在所有的东西还不是为Pad准备的。所以,我是建议大家如果有欲望想去买一些Android的Pad,我还是建议大家稍微等一会,等到3.0出来,相对你买到的Pad应用会非常多,而且相对来说标准也更好一些。
马若劼:其实技术上的困难,应该说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实际上,有很大困难,当你去运行一个公司的时候,包括招人的困难,以及开发模式的困难。就好象李总所说的,手机上的软件,规模一般来说是偏小,而软件质量跟组织人员水平有很大关系,同时你在招这个人的时候,如果说在脑海里面要时刻想着怎么适合不同机型,屏幕怎么跟UI配合,UI也是挑战,UI不知道这个图怎么给你。
有时候我会告诉你Android什么叫做碘酒,还有比如你在IPad上做一个,有很多人不懂这个东西,必须一个一个解释。所以你脑子里面记着一些很基本的东西,问题你招来的手下怎么确定他也知道这个东西,他可能还利用不同机型,他需要一个很全能的人启动程序,我见过很多程序做出来但是体验非常,却之也做出来可以看到开发人员对各种机型,只了解这一种,或者只做这一种,可能PC上写惯了也不管内存,最大的特点就是投送列表非常慢,这是很麻烦。
像我们台上都是有iPhone,Android上机型,就像我在写东西的时候,脑子里挂很多机型,就在想这样写有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不是每个人都等做到的,包括软件开发管理都会带来一些挑战。
胡研:李总讲的太深,马总讲的太远,没有这种高度和深度。我遇到的问题很简单,我当年遇到一个问题,根据定义MEI号应该是1,最后做一个认证发现山寨机不是这样,最后是改不了,我们要做这方面很多适配,把以前很多可以改客户端的思路放到移动服务这端来改,在移动互联平台上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其实在服务器端承载了很多客户工作,如果去改这个应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很困难。
&&& 还有我们当年按照这个思路来做写HTTP传输应用,发现在手机上是不适用,也犯过一个很低级错误,在两者使用的时候我们得到效果是不同,在过网管的时候会把信息切掉,我们根本获取不到任何信息。而按照互联网的思想,你这个浏览器打开肯定是有内容的,在这一刻发现是没有的。用户身份根本就没有识别,那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是很显然有这样问题,我们需要做其他辅助方案,来解决在互联网看似非常容易,非常简单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就是跨专业,跨领域的问题,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这方面通过一个积累以后慢慢会解决掉,这些经验可以和大家进行分享。
&&& 然后就是在做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时候遇到的挑战是非常大的,可能我们在做一个小游戏,或者做一个什么东西服务负载很小,但有一天你发现你一个月的交易是上亿的时候,你会发现因为我们服务端承载更多。对服务端部署来说,结构来说是一个更大挑战,你根本不可能在领域里面有这种通用性。举个很简单例子,互联网平台会把一个用户请求过来,分配到各个机器上面去,比如图片点击什么,还有我们应用是什么.com,把这个应用放开。在移动互联的时候,机器由于网络的原因,很多应用都在这个方向上来助力,就涉及到一些复杂的方式,包括云的处理方式,这个架构出现和这个架构的平台挑战,特别是你的用户达到很大规模的时候,而且这个方式不能作为一种身份识别和处理的时候,最后发现这个挑战是更大了,我们现在还有类似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果要做这方面工作,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做这方面充分准备,来迎接这个挑战,这是比较大的一方面。
主持人崔海滨:大家说了这么多困难,后来也克服了。那你们觉得从移动开发方面觉得哪些方面是比较热点的?给新来的开发者一些建议?
张永强:其实热点也是很多,每一个在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每个人手上都有很过事情在做,无论这个事情是自己想的,还是外面来的事情都很多,像我们真的忙不过来。所谓的热点,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游戏运营方向,我想现在是热点。我还想说的是,现在在移动智能平台目前研发是在逐渐走向深入,像原来只是推一个应用在市场上卖。实际上,现在逐渐在往行业应用上走,大家也都知道有一些数字,比如世界500强有百分之多少要部署iPhone,要上Android,或者要上某一个智能平台。实际上,在行业应用上来讲,这部分市场更广阔。
马若劼:其实热点像中国网民都在干什么,这种调查以前也比较多,无论就是聊天,视频,音频。如果说具体往下,我以前做过iPhone,让我了解到能够给用户提供非常高度,个性化的一种软件是非常受用户喜欢,具有这种特性软件用户就会非常喜欢。
主持人崔海滨:或者你自己本身软件和其他软件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其实是客户非常买账。
李亮:这种独特性也是用户买账,包括有的几十万次点击,所以独创性是非常困难。
主持人崔海滨:iPhone有30多万,Android有6万多,IPad已经达到3.5万,大家现在加入已经是一个后来者,要从这么多软件之中能够发布出自己的软件确实需要大家做一些特别工作,而不是简单扔上去就可以了。
马若劼:我觉得在iPhone上做应用很火,还是做Android,还是可以自己随便想。
主持人崔海滨:其实山寨这种事情很多人都在做,而且确实是有很多成功,对于后进者山寨并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马若劼:这块确实竞争比较激烈,我比较同意张总的看法,大家如果有能力,或者有机会多关注一些企业型开发,实际上从企业或者行业内的开发,对于这种移动开发的需求是越来越大,而他这部分基本上可以说,各个关于有移动开发方面经验的公司,都会收到一些企业开发方面的需求,这一部分其实对于新进者,其实相对来说门槛会低一点,而且竞争性没有那么强,也是挺好的一个选择。
胡研:我觉得在做应用的时候,我们选择这种应用还是要根据手机平台,就是移动平台这种特性,当然他有一些碎片时间,这方面考虑,还有他是一种异步,我们不要做很多同步,因为手机上同步是很浪费资源,这种异步型的应用,还有根据特性在手机上,移动平台上做一些关于他的私密性的东西,因为你去上网可以借别人的电脑上网,但是我不能跟张总借上级上上网,这是很不可能的一个事情,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包括你的电话本,地址,涉及一些很私密的东西,还有做一些公共性,比如统一支付服务,统一用户联盟,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亮点。
&&& 而我们做这些东西的时候,最好别给某些巨头公司冲突,因为你要建立技术和时间壁垒,或者是一些运营商壁垒。因为有一些巨头公司,把这种公司投入巨资给你对抗是很难受,我们一起做推广可能会有比较良好的归属,可以跟企业一起来合作,把很专业的东西,很有特性的东西做成一个盈利点,一起进行推广。
主持人崔海滨:如果是对于个人开发者只想从App Store和Marke,无论是下载,或者是通过收费软件,大家觉得有什么,如何更有效地发布自己这种软件,有哪些建议?
李亮:关于说到发布,其实很多东西你这个应用软件应用好,品质好,最重要一条你有独创性,有没有跟别人差异化,这个很重要,像刚才马总说山寨一个也无所谓,市场总有空间,总有人过来买。但是说到你要怎么发布,怎么推广很多事情并不是仅仅只有这种手段,你可以借助于做广告,或者在相对信息里面,套路大家都熟悉,跟传统推广方式没有太大区别。
马若劼:还是要看你软件的具体一些东西,实际上你的软件是收费,一般都要做一个免费版的,如果你是免费就得想办法做一些推广,如果不做推广的话,像iPhone你就可以发试用版。国外有很多视频网站,也可以发给他,这种效果也很好。因为当时做了一个iPhone的皮肤,这是一个卖点,这个效果蛮好。还有很多手段,Android没有iPhone这么完善。另外,应用名字和图标也会因为下载,还有你的截图一定不要放实际功能,实际功能基本很丑,一定要放一个很绚,这里面有很多小技巧。
胡研:还是要根据不同平台来做,根据App Store没有办法一家独大,用你一家手段集中在这里面做。但相对于Android平台包括有中国一些本土化,还有一些我们自己来做的,因为在发布上,最有效是随着机器一起做预制。我们在做这个的时候有一些问题,我们跟厂商合作的时候,我们也在做,淘宝也在做,我们在做的时候发现所有的应用都可能会跟同一个厂商去谈。所以,我们就建立了一个联盟,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我们跟他谈一回把这个事情全部做下去,紧密联系起来把这些东西做一个一次性联盟。
张永强:咱们做移动如果要做App Store,或者是做其他,首先第一点这个软件品质一定要达到能够满足用户需求,这一点可能是最最重要的。其他我想各位都说的不错了,我想提一点就是防盗版,这是很重要一个方面,希望大家一定把这个东西做好,但也不要做的太好,有盗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未必是一个坏事,盗版也扩大一定影响力。但是,防盗版是一个持续的事情,要一直做下去。
主持人崔海滨:另外对于发布自己的软件,可能新软件发布这部分做完了,但我还想要强调一点,对于用户回馈。现在无论是iPhone App Store都有一个用户回馈区域,这部分实际上从我自己自身经验来说,我是建议大家自己去做一套,除了他本身提供那套回馈,自己在做一些能够接受用户回馈。我有时候会做一些功能,比如用户一点会报告一些错误给我,这实际上直接通过邮件发给我,但是在这个邮件里面我会把一些需要统计的用户信息,他用的机型是什么,他会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我觉得有可能对于我处理这些问题,对于我判断他的错误发生原因会有一些帮助的信息,会放在这个邮件里面发给我。
第一个会比较容易让我有针对性告诉他,原因是什么样,如何解决,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能够使我的产品可能改善一些品质,比如一个如果我没有见过硬件出现,我就立刻可以知道,可以针对这个硬件做一些适配,或者其他之类的事情,相对于我自身的经验来说。原来如果是只用App Store回馈机制,可能100个里面有1到2个是反馈给我意见,如果通过这个应该是能够增加10-20个,尤其是对于新进的人,一定要重视用户回馈,这才是真正提供这个机会。
马若劼:要比较扣细节,因为我基本上配合UI都是一个象素一个象素做,写代码的时候可以用到。
胡研:我的建议说的比较长一点,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在一个很狂热的年代,大家都想着怎么拿这些投资,觉得打了投资就能做出来一样。在这种狂热现象后面,我们关注一些本质。因为在移动互联这个领域,玩的就是一个综合素质,所有各个方面都可能在你一个人身上,到这个里面你应该选准你的方向和目标。第二个就是在目前,哪怕是这些投资分析人士来分析,他们也认为我们到盈利的路还很长,所以对我们所有开发者而言,就有一个很好的品质那就是坚持,在信任和坚持这两者做好之后,这个行业是新兴,肯定会有一轮洗牌,借用我们马总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明天的晚上。我希望大家一定选择了以后,就一直坚持下去。
李亮:希望大家各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眼界开阔。不是你搞移动开发就只做移动开发,只关注那么一点东西,桌面软件开发希望大家都能够从事,虽然你从事移动开发,这些东西都会给你带来好处,而不会带来坏处,叫移动开发,其实你要做的事情并不局限于这个东西。
张永强:关注市场,关注用户需求,这才是一切所有现象,不用去做任何。
主持人崔海滨:我要说用户体验第一,用户体验第二,用户体验第三,今天就到这里,多谢大家。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网友评论有(0)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软件开发很成功。等着收钱了,月入8k。希望下个月更好。,,_百度知道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软件开发很成功。月入1w。希望下个月更好,,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大哥送我点qb啊
200给你玩游戏
大哥加个qq怎么样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月入1w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