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和安卓和ios区别的区别?

如何让你的iOS与Android应用与众不同 - 博客 - 伯乐在线
& 如何让你的iOS与Android应用与众不同
& 2.2K 阅读
我们现在仍能看到很多的Android应用程序是直接从其他平台(即iOS)迁移过来的。这里有一些设计UI的简单方法,可以让你的Android应用看起来很地道。为了更容易找出区别,我会对一些模式(Android上的说法)和让Android和iOS不一样的构建模块并排进行比较。
注:我将使用Android术语。
返回前一页按钮
应用名称或者页面名称居中
操作按钮经常位于这里:编辑、删除等
向上插入符号。这不是后退按钮。导航到当前页面的上一级。
应用名称或者页面名称
操作按钮。多出的按钮在最右边
最显著的区别是:在Android中,屏幕右侧没有向右的插入符号。
条目的分节布局不一样。
取消/完成按钮
取消在左,完成在右,由页面名称分隔。
取消(非激活)在左,完成(激活)在右,由垂直分隔符分隔。
表单和搜索栏
表单元素都是圆角。
搜索栏被包在一个圆角框里,通常为透明的。
选择列表与日期/时间选择器相同。
按钮和开关都是尖角。
搜索栏与文本域基本一样,一个前面带有搜索图标的单行。
Android中有下列列表或者网页术语上的下列或者选择菜单。这种模式通常不用作日期/时间选择器。
同样,iOS实现了圆角。
Android的是尖角。头部和主体通过线条分开。
标签页看起来像一个分段的胶囊。
选中的条目背景颜色会变化。
标签页占用屏幕的整个水平宽度。
选中的条目下面有一个较粗的线条。
当然,这些不是iOS和Android所有的差异。我认为最明显的区别是Android中向上插入符和回退按钮的使用与iOS相反,iOS使用返回插入符按钮返回或向上到前一画面。
要了解Android中向上插入符和回退按钮的区别,请点击。
关于作者: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为作者带来更多读者;为读者筛选优质内容;专注IT互联网。
最新评论(期待您也参与评论)
汇集优质的Python技术文章和资源。人生苦短,我用Python!
JavaScript, CSS, HTML5 这里有前端的技术干货!
关注安卓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关注iOS移动开发业界动态,分享技术文章和优秀工具资源。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博客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译文分享给读者,做一个小而精的精选博客,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欢迎关注更多频道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博客文章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网站使用问题
请在询问或者反馈
& 2015 伯乐在线
赞助云主机专为0基础小白量身打造的UI设计入门课程(ps,ai软件+图标技巧),在线学习2个月包教会(公开课3位师傅),拜师费1500,预约9月6日新一期课程。抢名额请加qq群:咨询。
这是一篇基础的基础文章,是一个UI设计妹子整理的安卓和iOS的区别,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帮助很大,那么就开始学习吧~!
iOS和Android的区别,想了很久,也没想出特别多,这两个系统有些东西越来越通用(设计上来说),尤其是Android上,可以实现所有的效果,当然有些看上去iOS很像。长得和iOS很像的Android应用很多,好多大牌也这么做,比如说现在的QQAndroid5.1.1。这样只需要一套设计,出一套资源就OK了,比较高效节约。两个平台的使用体验比较统一,但我还是喜欢有各系统设计本来特色的设计,安卓感觉的应用,wp感觉的应用。
做一款纯粹的Android应用,真是让人兴奋的一件事情。
区别,在这两种系统的原生应用里就能发现。Android 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设计语言,最新的material design,和以前相比,又是一个大转变。iOS相对比较稳定。
这里的区别,聚焦在界面设计中,不涉及底层的内容(是你不懂写不出来吧)区别,这些的区别也不绝对。
1 导航方式:
iOS的Tab放在页面底部,不能通过滑动来切换,只能点击。也有放在上面的,也不能滑动,但有些Tab本身可以滑动,比如天猫的。还有新闻类的应用。
Android一般放在页面顶端,可以通过滑动页面来切换Tab,当然Tab可以点击切换,Tab多的话,Tab本身也可以滑动。比如豌豆荚,百度贴吧,QQ。总之,Android啥都可以有。(其他导航方式,见上一篇)
2 单条item的操作
iOS单条item的操作有两种,点击和滑动,点击一般进入一个新的页面,滑动会出现对这条item的一些常用操作,如微信里滑动一条对话,会出现标记未读和删除。
Android中,单条item的操作也有两种,点击和长按,点击一般进入一个新的页面。长按进入一个编辑模式,可以在里面进行批量和其他一个操作,比如删除,顶置等等。比如小米的短信页面;长按也可以弹出情境操作栏dialog,进行操作,比如Android版的微信。
例外的是,Android里面也可以有单条item的滑动,如新版QQ,这种比较少见。安卓L的短信,可以滑动进行归档。大Android啥都可以有。
iOS喜欢在居中排布
Android喜欢左对齐,感觉左对齐更安卓。
iOS只有一个实体键(音量,电源不算哈),home键,这个键有这么几个功能:
1按一次,回到桌面。
2 双击,出现多任务界面
3iOS8里面,轻触两下Home键,调出单手模式
4 指纹解锁
Android有四个实体键(现在很多被屏幕上的虚拟键代替,但功效是一样的)4.4一下的分别是back键,home键,menu键,和搜索键。4.4及以上,是back键,home键,多任务键。安卓原生是这样,经过优化的Android就不一定了,比如魅族的smart bar,根据当前页面情景变化,不过蛮好用。
Android的back键,在大部分情况下,和页面上的返回功效一样。不过,Android的back键可以在应用件切换,还可以返回主屏幕。这个iOS里面的键不能在应用间直接切换。
两者的动效似乎差别不大,iOS有的,安卓都有。iOS实现的通常更加流畅,卡顿较少。
两者都强调模拟现实世界的动画效果,比如物体运动有一定的加速度,动画的结束和开始速度小,中间速度大。
谷歌最新推出的material design,变化比较大,但这种设计风格还没有大面积使用。这种设计风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一个悬浮按钮。这个悬浮按钮,代表了这个页面的主要操作,位置可以在页面上部,也可以在下部分。这次的动效也是亮点,动画实时实地的反馈用户的操作,动画在用户的点击出开始触发。又很多类似涟漪的效果。
这种按钮的动效变化,概念稿多,好像还没有实际的案例。(马上就有啦…正在做)
安卓里可以看到各种浮窗,流量,清理内存等等。iOS暂时还不支持这样的浮窗。越狱的貌似可以。
这两个平台,只有想不到,几乎没有不可以实现。
安卓更加开放,可自定义的东西也更多,做花样的话,安卓的限制更少。
原文地址:
转载请注明: &
学UI就上学UI网!越努力,越幸运!
“学UI网 ”最值得关注的UI学习平台! 每天发布高质量的设计教程和分享设计经验,服务于20万UI设计师,帮助初学者快速转型。每周六晚上免费YY公开课(),给大家提供更多免费学习的机会。想成为设计师的你快来关注吧!
【特色推荐】
海量APP截图,让你灵感爆发!国内最好的APP截图站。
同一个APP,IOS和安卓截图对比分析,并且提供5种以上尺寸的APP截图打包下载,真贴心。
专为UI设计学习者打造的资源+学习,双用途的网址导航站。亲爱的,你收藏了吗?
【学UI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也可以找各个群的管理】
欢迎加入学UI网官方QQ群,只允许加其中一个群哦,最后祝你在群里玩的愉快,学的开心!
你可能喜欢的:手机游戏iOS和Android用户区别在哪里?
导读:日前CNNIC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调研报告》中针对IOS和安卓系统用户进行了分析,从报告上我没能看出来IOS和安卓手机系统的游戏用户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
日前CNNIC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手机游戏用户调研报告》中针对IOS和安卓系统用户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IOS和安卓手机系统游戏用户属性存在一定差异,IOS的女性用户比例高于安卓用户;IOS游戏用户高度集中在年轻群体;IOS游戏用户收入水平较高。两种系统用户游戏付费情况差异不大,但IOS用户花费数量高于安卓系统用户,尤其是在手机网络游戏方面,更为明显。
具体特点如下:
用户性别结构中,IOS和安卓手机系统游戏用户性别属性差异并不明显,IOS的女性用户比例高于安卓系统,IOS用户女性比例为47.1%,较安卓系统高3个百分点。
年龄结构方面,安卓系统在20岁以下群体和40岁以上群体中使用比例明显高于IOS系统,其中,20岁以下用户使用安卓系统的比例高于IOS系统比例13.8个百分点,而40岁以上用户使用安卓系统的比例较IOS高出8.3个百分点。IOS用户则在20-39岁群体中占比较高。
IOS系统在用户分布上没有安卓广泛,安卓是目前用户占比最大的手机系统,因此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较高覆盖率,而IOS仅属于IPhone手机系统,受IPhone设备外观与价格的影响,主要定位于年轻群体。
从收入水平上看,与安卓系统相比,IOS游戏用户收入水平较高,3000元以上收入用户比例远超过安卓用户。元用户比例高出安卓系统8.7个百分点,元用户比例高出安卓系统10.6个百分点,而8000元以上用户则高出安卓系统7.2个百分点。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用户中安卓用户比例均高于IOS用户。
在手机游戏用户付费情况中,两种系统用户游戏付费情况差异不大,IOS付费情况较安卓系统低0.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手机游戏付费方面,IOS系统用户花费数量高于安卓系统用户,尤其是在手机网络游戏方面,更为明显。IOS系统手机网络游戏每月500元以上花费用户比例达到8%。
延伸阅读:
责任编辑:[萃
24小时最新头条推荐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登录
查看: 4000|回复: 2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651 小时UID5772148阅读权限150积分136244主题帖子精华24好友金币64676 成就270
TA的每日心情衰 17:52:16签到天数: 3 天[LV.2]偶尔看看I积分136244帖子金币64676 成就270
用了将近一年半的 iOS,从 4 到 4S,iOS 5 到 iOS 6。这里谈谈自己对 iOS 的一些看法,以及这款移动操作系统给我的启发。
我从来不发水贴,这些积分都是大家给的,不是灌水灌来的。我曾为安卓的部分机型编译过Rom,也为部分机型开发(或者说编译)过安卓播放器 Rockbox,自认为对安卓的认识也不算太浅。
这里纯粹是个人意见,不谈高深的技术,仅仅是用户体验和感受。我没有贬低哪个操作系统的意思,iOS 是我最喜欢的操作系统,安卓也很优秀,那上面有我费尽努力编写的软件。如果您看不惯我在文中某些地方用安卓举例子的话,您可以把这些字句换成塞班(或者别的什么系统)。
我也希望大家文明讨论,有认识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
我认为,在移动设备上:
1.不需要名叫“程序管理”的程序
有一个程序管理的地方看似很好,实际上很糟。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控制面板里卸载程序,但在手持设备上,实在没必要这么折腾。当你已经能在桌面上直观地看到所有软件时,为什么还要在别的地方再弄一个列表用来卸载程序呢?直接就在桌面上操作不好吗?在桌面上长按图标然后点叉绝对要比你进入层层菜单找到这个程序然后再点卸载按钮方便得多。
2.别到处都是进度条
不是说哪都不需要,而是说大多数地方不需要,就比如卸载程序的时候。在安卓(等)设备上,卸载软件时会出现一个进度条独占整个屏幕,这样的体验非常不好。对用户来说,卸载已经进行到百分之几了这一点也不重要;我点个叉,然后这个程序从我眼前消失了,这就够了,就这么简单。
3.不要问这问那
有些事情应该是你(操作系统)做,而不是我做。当我靠近一家星巴克时,我的优惠券应该自动出现在屏幕上,这样如果我要用,就可以直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而不必再到一大堆程序里翻找;操作系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不是时不时地弹个窗口出来问这问那。“xx应用程序获取了系统最高权限”,然后呢?我要做什么?
4.这是手机,不是仪表盘
你究竟想在屏幕上看到多少信息?前一段时间魅族的“Flyme”操作系统更新,有一个内容是“加宽了状态栏”,理由是“与 iOS 和其他安卓设备相比,宽状态栏可以呈现更多信息”。也许是的吧。但是,你究竟要在状态栏上同时看到多少东西才能满意?今天,各式各样的监控软件充斥着我们的屏幕。的确,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当前CPU工作频率、剩余内存大小、精确到百分位的电量百分比、屏幕色温、蜂窝网络ip地址、数据流量使用情况,甚至还有当前手指点触位置的坐标……有些还是动态刷新着的图表。这可能很好看,但是你是在开飞机么?这是你的手机,不是飞机的仪表盘。
5.谁扔的谁捡
不少人觉得他们的手机/电脑越来越卡了,于是上网查找解决方案。不一会儿,《别怪你的电脑卡,是你不会优化!》《xx个电脑(手机)提速秘诀!》《清除这些垃圾文件,让你的电脑提速xx倍!》……这些神一样的文章就都出来了而且被大量转载。事实上,这样的文章越多,就越说明对应的操作系统还不够完善。想想个人电脑为什么会普及?就是因为图形界面的发展使之易于被人理解——要变得越来越容易,而不是相反。垃圾文件是我扔在那的吗?不是,是你(操作系统)把它们放在那的;因此,清理垃圾这些事也应该由你去做,而不是由我。我可不想进入层层目录去做复杂的清理工作,谁扔的谁捡。这方面 iOS 是做得最好的,用户从来不用担心哪个位置有垃圾文件,因为即便有也微乎其微,它们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作。
6.一步到位
“这已经成为我的座右铭之一——专注、简洁。有的时候,简单要比复杂更难做到。你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承受几倍的复杂,才能够实现‘简单’。但是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为你一旦做到了‘简单’,就可移山填海。”
这是乔布斯的一句话。把一件事办得复杂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怎样改进使之简单。有些移动设备上充斥着大量恼人的设置,CPU频率设定、内存阈值设定、传感器灵敏度设置、光线感应调节方案、USB连接模式选择、SD卡读写缓存调整……PC上的 Windows 也是一样,动态链接库(dll)、注册表(The Registry)、磁盘碎片整理(Disk Defragmentation)、用户账户控制(UAC)……没有任何最终用户应该知道这些破玩意儿的。这些复杂的东西看似很专业很强大很牛叉,但它们大大降低了易用性,使科技成为小部分技术宅的东西,普通用户碰都不敢碰。SD卡缓存大小?哦,关我什么事儿,我又不读写sd卡!
在PC上,与苹果具有相似简洁理念的公司是美国赛门铁克。虽然 iOS 操作系统和赛门铁克Norton(诺顿)反病毒不是同一类软件,但它们的理念却基本一致。诺顿的特点是安静、智能、可靠,它不会像其它杀毒软件一样时不时地弹窗出来问这问那,你装上它基本上就不用再管了;至于 iOS,它简单、它易于使用,它的背后是高科技。
Garageband 是我最喜欢的软件,它能够让没有一点乐理知识的人创造出最好的音乐套路。我说不出来更深层次的原因,它就是顺手,仅此而已。
iLife 套件之一 iDVD,这是一款光盘刻录软件。最初,软件设计师设计好了 iDVD 的界面并向乔布斯汇报,在这个复杂的界面下,用户可以自定义刻录速度、光盘类型和参数,首次打开时还有一个引导式的使用说明……乔布斯抓起一只笔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框,然后在框下面画了一个圆:“你们看好了,这是我要的新界面。用户把要刻录的文件拖进这个框里,然后点击底下的刻录键。”
7.注重细节
在 iOS,一部设备中装有上百个App一点也不奇怪。这些App内容精致、风格一致、富有创意。更重要的是,它们绝大多数从图标开始就注重细节。我们都知道 Keynote 的图标是一份年度报表,现在,新版 Keynote 已经更新了图标,放大可见“Q4 2012”。
把 iPhone 自带计算器横过来,你可以算 100 的阶乘。我的卡西欧计算器最大只能算到 69 的阶乘,再大就报错了。不是说 iPhone 秒杀计算器,而是说这样一种理念:你当然可以带个手机再带个 PSP、你当然可以带个手机再带个计算器、你当然可以带个手机再带个xxx……而现在,你只需要一部设备。科技应该让生活越来越简单,而不是反过来。
如果苹果地图不是苹果地图,而是别的什么公司的别的什么地图,它也绝对不会招致如此批评;正因为一贯重视细节,所以只要有一次粗心的产品就会立即令人失望至极。
8.U盘和数据线
说真的,我不喜欢U盘和数据线;我把它们视为过时的旧技术。当然现在我还找不到能完全替代它们的东西——它们在某些领域还有一些优势。但是,它们有时实在令我遗憾:我写了一晚上的文章,拷贝在U盘里打算带到打印店,但到了那以后我才发现U盘不见了……它可能半路掉了出来,或者早就没了,总之找不到了。我当然可以再买一个更大更好的U盘,但是我的文章呢?我存在里面的数据呢?!
数据线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我用手机和iPad各拍了一张照片,现在我想统一我的相册,我要怎么做?当然是数据线!我把手机连电脑,把手机拍的新照片拷贝到电脑,然后拔下来;再把 iPad 连上,把刚才这张照片从电脑上同步进 iPad,同时把 iPad 拍的新照片拷出来,然后再把 iPad 拔下来,把手机插上……拷贝两张照片比“把大象装冰箱”的步骤还多。
而现在,iCloud 让我非常惊讶。我认为总有一天 iCloud 或是类似的服务将彻底替代U盘和数据线。有了 iCloud,你什么都不用做,它将自动同步所有的一切。我用 iPhone 拍张照,这张照片会瞬间、自动、同时地出现在我的 iPhone、iPad、iPod Touch、Mac 和 PC 的相册里;我在手机上编辑了一份文档,我的所有其他设备上都会同步更新;我在 iPhone 上玩割绳子玩到了第五关,当我拿起 iPad 的时候,直接可以从第六关接着玩……所有这一切不需要任何特殊操作、不需要连一次数据线、不需要按一次确认键。我佩服这种创意,如果是我,我想不到。
9.信息在应用之外
我本不想装一大堆App,但是没办法,我需要人人、需要QQ……我并不是需要这些软件背后的一大堆二进制数据,我需要的是它们能提供给我的信息,需要它们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我不想时不时地打开QQ去看有没有人回复了我,因此,如果应用不需打开就可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就会方便许多。iOS 的推送通知是很好的解决方案,当一个应用后台之后,这个应用就被暂停了,它要通知你的信息由统一的消息推送进程接管,然后在通知中心显示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不必打开QQ、人人、微信……就可以同时收到来自QQ、人人、微信……的消息。这也就是为什么 iPhone 4 和 4S 只有512M内存却仍然是现今最流畅的移动设备的原因——它只需要同时运行一个程序。也正因为如此,电池能够更加耐用。经常有人抨击iOS和微软Windows Phone是毫无技术的“伪后台”,实际上这种后台机制可以保证高效率,并且技术上也很先进——我建议大肆抨击的人去看看 Apple 的开发者文档《Local and Push Notification Programming Guide》,在iTunes Store有免费下载,里面详细说明了推送(Push)的原理和机制,包括服务器端。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在人人上回复得那么迅速,就像一直在线一样,实际上正是因为 iOS 有推送通知——我不必一直开着人人客户端就能知道谁回复了我、回复了什么。
10.中端和终端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 iOS 缺少某方面的功能。我的回答是,因为 iOS 设计成为一个“中端”而不是“终端”。有些功能不是不能添加到手机上,而是添加了以后操作起来会很繁杂。换句话说,iPhone 的某些功能和优势不在 iPhone 上,而在 iTunes 上。比如说创建播放列表,你当然可以在手机上创建播放列表,但这意味着你需要几十次地点击屏幕来选中那些歌曲,然后再进行复杂的挪移操作;而在电脑上,创建播放列表轻而易举——鼠标拖拽即可。因此,Apple 曾经不允许用户在手机上创建播放列表,用户需要通过 iTunes 在电脑上创建,然后同步过来。看似复杂,其实不然。当你习惯了 iTunes 你就会看到它有多方便——它将你的所有音乐、电影、应用归于一处,这使得 iOS 能够抛开文件系统,你打开 Pages 就能直接看到所有文档,而不必再进入层层目录反复翻找。换句话说,iOS 不需要文件管理器,它是面向应用的系统,而不是面向文件。这也就意味着你不必担心磁盘碎片等问题,也不必考虑文件应该放在哪个文件夹底下,你打开应用,直接就能看到,不用你去找。“中端”与“终端”的区别在于,前者并不打算替代PC的所有功能,而是PC的延续,或者说中继;后者则致力于完全实现PC的所有功能。因此,后者不得不加倍复杂。
11.Android
有时,当我帮朋友整手机时,我会去想,“厂商的系统设计师们,你们卖给大家的就直接是一大堆电路板吗?!”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也只是想想而已。我喜欢安卓,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操作系统,只不过现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与我个人的理念还不尽相同。我不认为身边某位朋友学会了刷机是件好事,也不认为会刷机的人就是高手。我受不了那些奇怪的设置、复杂的逻辑和第三方某大侠介绍自己固件时略带吹嘘的所谓“优化”。但是,我也为安卓写过我自己的程序,我衷心希望它越来越好。
12.放下你的手机
那些站在科技和人文交叉口的发明将改变世界。从这一点来说,算盘看起来比计算器更精美。
iMessage 无线短信、FaceTime 视频电话、iCloud 照片流……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为了人们能在一起分享文化、科技和资讯。
你以为你拿个手机就连接了世界?那东西只是个工具,把你的脸挡在屏幕后面。
是时候放下手机去和朋友面对面了。
近期不在 请各位不要私信啦。感谢~~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UID419658阅读权限20积分70主题帖子精华0好友金币33 成就10
潜力级Phone友,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0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01:16签到天数: 4 天[LV.2]偶尔看看I积分70帖子金币33 成就10
不错,经典对话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0 小时UID阅读权限20积分5主题帖子精华0好友金币2 成就10
潜力级Phone友, 积分 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积分5帖子金币2 成就10
文中前面说自己编译rom,后面又说开发,自相矛盾。编译和开发一样么?编译ROM甚至都不需要懂代码。苹果是流畅,但是价格不便宜。安卓没他流畅但是功能却比苹果多方便,价格低廉 ,想换就换。
最新报价:38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os和安卓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