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近期展览展品图片和简介

&&您的位置:--&--&美术观察
中国美术馆陈淑霞油画展
1963年,生于浙江。
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副教授。
主要展览:
1985年&& 中央美术学院院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88年&& 四人联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90年&& 女画家世界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1年&& 新生代艺术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第一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2年&& 中国油画作品展(新加坡)
1993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 当代中国油画展(香港•冯平山博物馆)
1995年&& 个人作品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深圳•深圳美术馆)
&&&&&&&&&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96中国当代艺术展(北京•)
1997年&&&97亚洲艺术展(孟加拉)
&&&&&&&&&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1998年&& 世纪―女性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中国当代画家联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
1999年&& 中国当代油画展(美国旧金山)&&&&&&&&
&&&&&&&&&第九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北京?)
2000年&&&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1年&& 世纪国际妇女艺术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2年&& 个人作品展(北京•清华美术学院)
&&&&&&&&&女性视觉――中国女艺术家作品展(澳大利亚)
2003年&&&汉城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主题展(汉城)
&&&&&&&&&中国新具象油画表现展(上海•刘海粟美术馆)
&&&&&&&&&今日中国美术展(北京?中华世纪坛)
2004年&&&优秀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北京•今日美术馆)
2005年&&&第二届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展(北京?)
&&&&&&&&&意象武夷――中德两国艺术家首次面对面互动创作作品展(福建?城村古民居、庄)
2006年&&&虚实两境――陈淑霞油画展(上海?上海美术馆)
&&&&&&&&&虚实两境――陈淑霞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虚实两境――陈淑霞油画展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展览日期:日-27日
开幕式:日15:00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场)
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协办:三尚艺术
学术主持:殷双喜
网络支持:国际艺术界网
&&&&由当代著名艺术批评家殷双喜先生主持策划的女画家陈淑霞油画作品展于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三日在上海美术馆和四月十四日至四月二十七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陈淑霞1963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教育学系副教授。
&&&&陈淑霞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曾参加了“新生代艺术展”、“女画家的世界展”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并以一幅“粉红色的花”在第一届中国油画年展上获得银奖。此后的十数年间陈淑霞始终不懈地在油画语言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个人的独特风貌,并积极地跻身于艺术当代。本次展览除展示了她数年的代表作品外,更集中展示了其近期的新作,让我们看到了画家心目中理想的风景和对自然的超越,她以一种看似舒缓平和的语气诉说着内心清纯的心境以及对世间的观察和思考,让人们细嚼慢咽地品味其绘画对于我们的生存的意义。“其作品中的苹果山楂、湖光山色、青春少女,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物、风景与人物,而是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风景,它们交织在一起,让我们体味其中隐而不露的存在的奥秘。陈淑霞将它们重新组织后再现于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在惊异之余,对之加以关注和思索,她以平淡无华而又意味隽永的画面敞开物性,引领我们领悟存在。”
部分展出作品:
对偶& 布面油画& 120cm×68cm& 2004年
伏& 布面油画&& 50cm×60cm& 2005年
浮云& 布面油画  68cmx120cm&& 2005年
红艳& 布面油画& 60cm×50cm& 2004年
酒干&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05年
倨傲&& 布面油画&& 180cm×100cm&& 2005年
绿茶?咖啡&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04年
明湖& 布面油画   190cmx120cm& 2005年
山里红&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04年
天雨 布面油画 68cmx120cm& 2005年
文火& 布面油画  68cmx120cm& 2005年
翔& 布面油画   80cmx100cm& 2003年
新石器& 布面油画& 60cm×50cm& 2004年
春残& 布面油画& 60cm×50cm& 2004年
评论:远方的风景
&&&&陈淑霞近作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平淡的生活,熟悉的景物,因为持续的观察和不懈地描绘,竟然有一种异样的陌生。
&&&&在虚实两境之间,陈淑霞获得了一种不即不离、不舍不弃的平衡,她称为抵御无奈的选择,其实那是她温文尔雅的外表下一种执著的个性使然。
&&&&陈淑霞以一颗“平和”之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体现在她的艺术创作中,就是贴近自然又超越自然。由此,陈淑霞的艺术并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也没有冷漠无情的写实,她的个性与自我,就在“山色空蒙有无中”,让人体会到她画面上所洋溢的优雅与从容。
&&&&果实与女性人物是陈淑霞画中的主体,他们其实是貌异神似的,即作为生命的此在,联结着无数的过去与未来,共同孕育着某种未知的无限。陈淑霞画中反复描绘的果实与女孩,以并存的方式表达了一种连续的时光,在生命的某一刻,这些果实与女孩都成为生命的不同表情,无限的过去到此成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也以此作为起点。
&&&&陈淑霞不是一个长于反思的人,她恰恰是一个无思的女性。“反思”是人对于自己从何而来与向何而去的反复思考,而“无思”则是竭尽全力淡忘对于人生进与出的问题。
&&&&读陈淑霞的画不需要先运气养神准备接受教育或被感动,她从不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导人或诱惑人,你只需要静静地观看就行。在她的画中,那些孤独的苹果、流失的记忆、杯中的春色、镜中的容颜,都像她画中负载着静物的桌子一样,如同生命长河中的小船,在时空中飘浮。你静下心来慢慢地看她的画,就像返回原路,顺着陈淑霞的心路走进去,你会觉得,世界竟是这样的平静无华,又是那样的有滋有味。
&&&&陈淑霞在平静的观察与无言的描绘中传达了绘画对于我们的生存的意义,她画中的苹果不是视觉愉悦意义上的对生活满意度的广告,而是画家对生活的理解。陈淑霞画中的苹果山楂、湖光山色、青春少女,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静物、风景与人物,而是生命过程中的不同风景,它们交织在一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其习以为常,不再去思考其中隐而不露的存在的奥秘。而陈淑霞将它们重新组织后再现于我们的眼前,使我们在惊异之余,对之加以关注和思索,她以平淡无华而又意味隽永的画面敞开物性,引领我们领悟存在。
殷双喜& 博士、艺术评论家日
编辑:国际艺术界 &
【】&&&【】&&&&【字体:
本站文章、作品、留言只代表作者和留言者本人,不代表国际艺术界网观点……
点击 168352 次
点击 105560 次
点击 93003 次
点击 64363 次
点击 62505 次
点击 54286 次
版权:中国.国际艺术界网
美国-国际艺术界联合会G.J.Art (USA) Association &汇集国内10大美术馆精品展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文化名人访
&&&&&&&&&&&&&&&&&&&&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北京游记图片该游记有118张北京图片
日上午10点25分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的大门前,用身份证兑换了门票进入了院内。经过寒流,北京已是寒风扫落叶,室外缺少了观赏性。经朋友提醒,我们来到中国美术馆进行室内参观活动,不但养眼......
这个雕塑可真给力,让人看着就高兴,应该叫大丰收吧?应该和室内的展览有关联吧?上次来在这个地方可没有看到过它。
我是很喜欢西藏题材作品的。由于其宗教的地域特色,创作可以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间。不过,对于这幅画右上角飘扬的织物是什么意思?与她正在凝望着的,期盼着的有关系吗?我没有看明白。
从画面里扑面而来的春天,青春的气息。这是一个典型的春游的小场景。在野花遍地的草地上铺展出休息处,领着水果来的编织篮里面换成采集来的鲜花。正在观看的电子产品反映出时代的气息。最特别的是铺展在草地上是个什......
看到这个展示牌我们才知道,居然是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真是让我们抄上了。内心开始激动,这应该是2014年国家最高水平的展示啊!
热烈的,真诚的,火热的,时代感!
多具造型感的雕塑啊?!原始的乐器。粗旷的线条。前俯后仰的立体造型。浑然一体,充满了感染力。
从内到外的喜悦。
画家用光线已经告诉了我们他要告诉我们什么?!
人行横道前,他们三个在等待什么?
虽然一眼看去就强烈地感受到那些笔画,但是还是会被那些细腻的壁画所吸引。
太喜欢这幅画了!飞天的仙女,她那神往的眼神!色彩,构图,细节,都那样楚楚动人。
画中的老工人们的神态和状态都挺好。可是,我不喜欢排排站的人物布局,太人为感。
对于我这个曾经的军人来说,军事题材本身就有吸引力。
这是什么技法?
版画的第一名。我不懂版画,但这个头像的却给人印象深刻。
小品。味道。
版画的第二名。
画的挺漂亮,只是,不知道他们举着酥油灯在仰视什么?
这三个好像是历史人物?
多么温馨的场景?祖孙三代其乐融融。我从照片上看到标题是“儿女情长”。我基本上是不看作者的标题的。这幅画,可能是整个画展中浓缩亲情场景表现最好的。
惠安女的劳动场景展现得不错。只是,这是什么技法?
浓烈的生活气息。每天都在发生的瞬间。感觉是先有照片。
强烈的对比,只是为什么?
姑娘的表情是什么?
看到画前的这几棵树,我知道这是在描绘西北的山水。
生动的雕塑。每个人的表情都不同。
这幅画颠覆了我一直的一个认识,我一直以为疏通下水管道的环卫工人都应该是男性。看来我的确是孤陋寡闻了。呵呵
如此热火朝天的场景,如此热气腾腾的生活。只有服装和远处的白塔揭示了这个场景所处的地域。
他们是在观看那达慕?
我大概属于审美观念陈旧的人,我就是喜欢这个小姑娘像照片一样的绘画技法。直接,感性,传神。展品中也有那种涂抹成色块那样的作品,我都没有拍摄,因为我是在看不懂那在表现什么。呵呵
雪地里面放牧。多么温馨和睦的一个家庭生活场景啊?那他们是身处冰天雪地的野外啊!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但我们仍然要乐观的生活。这大概就是画作者想要说的吧?
多具喜感的一个诙谐场景?人生百态的其中一态。
好可爱的文艺女兵。如此多的拆分细节的分镜头表现,足见我多喜欢这幅作品!
身处北京市这样的繁华都市,我们不能忘却在偏远地区还有这样的校舍。这是我从画面感受到的,没有看标牌。不知道画作者是不是在画一所乡村学校?
画家的喜悦与烦恼,生活与创作。
作为一个曾经是海军战士的我,能够深刻体会到画面中表现的内涵。要想中国富强,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
这是一幅让我夫人驻足流连的画。我们年轻的那个时代,白桦林,能够写字的柏桦树皮,代表了一种神奇,代表了一种向往。所以,一定要合影留念。
这幅画是我能够记住名字的几幅画之一,名字叫:窗外。
陕北的迎亲队伍,在黄土地的背景下,红色凸显的如此热烈!
北京图册推荐
4163人喜欢
2239人喜欢
5536人喜欢
4313人喜欢
北京周边目的地图片推荐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蚂蜂窝客服 400 166 6866&&&工作时间 10:00-18:3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美术馆最近的展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