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同事讲登录软件系统后要退出不退出会产生流量共享退出,如果妄记退出但关闭数据还会产生流量共享退出吗

为什么国内的许多 Android 应用,在按下 Back 键的时候都需要用户确认是否退出?
1. 可能是以前用 iPhone 的时候被洗了脑,我觉得手机(或者说整个个人计算设备的发展趋势)上面是不应该有显式的、一个程序是否在运行的概念的。iPhone 是这样的,Lion 也是往这个方向走的。除了在边缘情况下(例如,需要强制退出)以外,大部分时候你是不会关心一个东西是否在运行的。因为都一样。2. 那么,为什么 Android 上面好多应用,尤其是国内的应用,在我按 Back 键的时候都要问我 “是否要退出” 呢?如果我点了是,到底是 “退出” 了,还是在后台运行呢?如果我直接点击 Home 呢?为什么 Home 和 Back 的行为不一样?3. 这种设计在国外的应用中很少见到,但国内的许多应用都有。微博、街旁、天天动听等等。
按投票排序
其实我觉得是对用户心理的把握。一个app是否彻底关掉了还是后台运行,我觉得这对用户很重要。从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有朋友会问我用iphone(或者android)要注意哪些东西才能保证手机省电并且反应快速,我会建议及时关闭后台运行的程序。其实现在智能手机用户比以前更加关心手机的电池以及性能(间接地联系到手机流量问题),更想知道自己的手机在“干什么”。我自己用nexus s,虽然机子性能不算差,但我总是去关闭哪些没用的后台。结束进程,为了追求所谓“更快的速度”+“省电”,即使我知道那些进程几乎是不耗电的。我有些用iphone的朋友也会home之后再次去关闭app,只是为了“掌控”这台手机,“我叫你干嘛就干嘛”。所以我认为back键之后强调退出其实只是满足用户心理,让用户明白这个app已经完整退出(即使app还在后台运行)。如果用户想后台,他们懂得按home键后台。要说这个设计是否合理,只能说每个人的心理不一,感觉也不一。毕竟,一个应用无法满足所以用户。
从技术层面讲“确认退出”似乎是合理的,但是我遇到的开发者这么做的真实原因往往是:提醒用户,还是不要退出了!开发者更需要努力做到的是1)保证重新打开应用时,体验是连续的;2)降低应用启动时间。强迫用户的后果,要么是用户没注意,或者用户感到烦扰。
Android进程管理机制的初衷是希望用户不用去管应用当前的状态,是彻底关掉了还是后台运行,这对用户不重要。但是实际当中,这个机制又被应用的比较混乱,往往将本不应当暴露给用户的内部机制暴露出来。按Home键是从当前应用中切出,当应用仍然在后台中运行。但是在应用主界面中Back,在这些应用里行为就变成了完全的退出。将原本想隐藏的机制暴露给用户,看似增加了灵活度(用户可以自己控制来节省内存资源),实质上则增加了一层复杂度。这相当于不想让小孩玩火,但是又给他一个打火机。这个感觉甚至还没有Windows的“X”和“_” Pattern来得清楚,希望像iPhone那样却没有做极致。是这些应用自己的问题,同时也是Android作为系统甚至社区的问题(Android上混乱的用户体验也与此有关)。如果应用能够像iPhone应用那样保留“现场”,然后将进程的管理都交给系统来完成,这样的确不需要应用自己再将Back设为退出,就可以让Back和Home的行为更好理解。Back到桌面应该和按Home回到桌面行为是一致的。
在Android下不同按键对应不同操作还算正常,Back是返回上一步(最后一步会退出应用),Home是切换回桌面。按Back需用户确认是否退出应用,基本符合用户预期,包括:Back按键有用告知用户应用将被结束提示用户是否为误操作告诉用户应用将被完全退出出内存p.s.Android设备给的按键越多,越难匹配用户使用时的心智模型(Home、Back、Menu、Search等),且应用主要考虑自身的使用方法,包括颠覆原有按键的使用方法,也让按键组合增多,又因为Android本身没提供如iOS般统一的交互设计指南,不同应用的体验基本完全不通用,导致使用上的混乱。
home键的作用很明确,就是返回主屏,程序进入后台
但是back键不一样,它平时是用来后退的有木有,退着退着咔嚓就退出去了,情何以堪啊
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退出确认的做法,说实话我觉得有的退出不确认的应用挺杯具的,哥还得人肉记着点了几层,记着在哪个tab点back是返回首页哪个tab是退出么。。。
知乎的相關問題還不太靠譜啊,手動關聯下兩個相關問題可參考:为什么腾讯系的 Android 软件在退出之前都要询问是否确定退出?Android 手机客户端有必要在 back 直到需要退出时弹窗提示“您确定要退出”吗?
好奇怪啊...如果根页面下back直接就把程序退出了,你们能习惯么..在我看来原因是:退出程序会带来用户“心流”的中断,需要提前告之实际上android中有两套“退出”:back到底、摁home——前者让你退出到底、后者让你随时回来,androiders都应该很熟练了才对PS:至于有些程序“退出”而没有真正退出,那是另一回事
我的做法是在按下确定退出的按钮时使用系统级API将该APP进程杀死,这样就不会在后台占用资源了,要不的话还需要用进程管理器之类杀死APP才能释放资源,对我来说就很麻烦,我从开发者和使用者两个角度来看,加上退出确认感觉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另外确认退出的对话框里还可以加入 rate it 或者 share之类的按钮,让用户可以做一些帮忙推广的事情,也挺不错的。
对于性能不良的android手机比如htc G3这种,如果一个程序在后台运行很影响其运行速度,要结束它就要用任务管理器,有点麻烦。back的退出确认给了一个很方便的结束程序的机制,推出后程序就空置了,不会占用RAM,但是下次启动会很快对于性能好的手机这个也许就有点鸡肋了吧
我的回答针对“都”﹣﹣大家都抱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心态,何况还能一定程度上“阻止”用户退出,何乐不为?--------------------也许最大的可能还是——Android手机按键太多,退出确认是为了防止『误操作』
android很多手机的back键是感应的,横屏操作一般处于右手处,容易误按。若直接调用了finish()容易造成用户数据丢失,特别是游戏。back退出home后台这个操作习惯倒是挺符合windows用户的,windows上程序也有不少要确认退出的。
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在尽量努力挽留住用户,不想让用户退出自己的应用
2方面原因。
1、andriod有物理按键,容易产生误操作,所以提示用户是否意愿操作;
2、正常应用的产品层面,都希望用户保留当前使用状态,所以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退出;
另外home和back最大的不同是,home是返回到桌面,back是返回上一部操作。
因为andriod是多任务操作,所以home不意味着退出,而是回到桌面,用户可以切换回来。
从来按Back有退出提示的都不会真正退出,总有个后台服务。而且很多社交应用都有开机启动,目的就是接收推送消息。国内用户因为习惯了电脑上的点击关闭就是完全退出的感觉,于是很多应用就装个样子。个人认为这个纯属心理作用。
把这个设计归咎于Android系统,从而大赞iOS无疑是可笑的。事实上也就只有国内的一些apps使用这样的设计模式。Back键在Android系统中是为了在同一个app的多个Activities中做切换,iOS是做在UI中罢了。这么设计真正的考虑在于,国内的用户都延续PC的思想,爱使用诸如任务管理器的app,希望关掉就永远关掉了,释放出内存起到省电的效果。
给我的感觉,我是十分喜欢这个功能的。因为android的进程管理能力实在是问题不小。后台运行费电不说,还会影响系统的速度,有很多时候多开了几个应用之后机子就挂掉了,死机了。所以在退出的过程中很希望确认一下这个程序是彻底关闭了还是后台运行。这个功能满足了我这个欲望。其实也可以按back之后直接默认直接关闭程序,但是从视觉上看,按home和back就一样了。估计很多人就搞不明白其中的区别了。
很多时候需要连续返回(android的activity机制),为了防止操作失误导致退出App。我自己用的时候,感觉优劣各半吧。
用户角度说,存在不小心按到退出键的情况,还不少,如果是重要操作的APP,可能会有损失,所以这样可以防错。从业务角度说,有些APP不希望用户退出。
退出时确认一下用户是否为误操作,这是一款产品正常思维啊。就我来说,如果back键直接退出我才会觉得起怪。在android系统上,back的应用很广,很容易产生误操作。比如说uc浏览器,我点back是后退,后退到头了,是直接退出还是询问用户是否退出?在浏览器操作上,back是很容易产生连续行为的操作。
国外也有这种设计吧,比如植物大战僵尸的官方版。home是回到主菜单,程序在后台运行;back是直接突出程序,还是有差别的吧。至于你说的这种趋势,个人认为是见仁见智。总有很多人是不喜欢后台跑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的,特别是在现在手机性能还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了wifi还会用流量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