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有没有登上月球729工程这个项目

冷战时期出现了哪些逆天的黑科技?
疑问来自这里
按投票排序
谢邀~说到红警系列,很多游戏玩家肯定是可以如数家珍地把其中的兵种背出来。但是可能大家不知道,其中相当一部分兵器并不是凭空幻想而来,相反,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对应的原型。这些奇葩的黑科技武器,绝大多数都是冷战的产物。1K17 Szhatie - 光棱坦克并非来自美国1990年12月,1K17激光坦克在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组装完毕。坦克上的激光炮采用固体三氧化二铝为激光源,使用重达30公斤的圆柱形人造红宝石晶体。该炮引导多路激光束投射到光滑目标表面,能产生强烈的烧灼效应。但它还不足以直接摧毁敌方设备造成伤亡,而是用来摧毁敌方观瞄设备、电子仪器等部件,令对方失去作战能力。1K17同时也配备了一款 12.7mm NSV 机枪来防御步兵的近距离攻击(该型机枪也可以高射用来防空)。1K17在1992年正式生产,但由于经济上自身造价昂贵,政治上苏联解体,另这款坦克没有继续生产的必要。最终1K17只存放于博物馆中供展览使用。与红警2中的光棱坦克相比,1K17既不能直接射爆对方坦克,也不能与光棱塔联合发生更强的光束。可以说完全是一款原型战车了。Object 279/Объект 279 - 天启坦克真的是苏联货(感谢
指出拼写错误并补充俄文)相比于光棱坦克的群体效应,红警2中苏联的天启坦克则具备更强的单体作战优势。巨大的体积和火炮口径,超长的血量,使得天启坦克成为地面上的怪物级存在。现实当中的天启坦克虽然没有游戏中那么全能,但是其陆地移动堡垒的能力却是与游戏如出一辙。这就是 Object 279, 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设计师托洛亚诺夫(L. Troyanov)在1957年所研发的原型坦克。279坦克的想法来自1950年代初人类对核战争这一新型厮杀方式的探索。在1953年苏军进行了多项核子爆炸试验,同时在爆炸范围内放置了很多经过改装的坦克进行测试与评估。1954年9月在多茨科耶地区进行了一次有步兵参加的特种核爆试验,苏联军方发现在核爆一定的范围内,坦克全部被冲击波掀翻,这显然不合当时苏联领导人大打核战争的想法。于是设计师托洛亚诺夫将坦克的设计终点放在超强的防护力上。Object 279具有超厚的护甲(全车重60吨),为了降低对地面的压强,采用四条履带设计。炮塔浑圆,以免被核爆引起的震波与暴风掀翻。坦克同时也考虑了当时出现的新型武器:中子弹,因此车体外圈内部使用多夹层填充防辐射物质,铸造的车体厚度达到269毫米。Object 279同时也是巨炮主义的代表,采用130毫米的M-65主炮,同时配备一架14.5毫米KPVT同轴重机枪。其他装备还有光学与雷达测距仪,以及红外、夜视设备等。M65 - 核子加农炮并非来自中国玩过命令与征服:将军的同学应该对其中中国核武将军的特色武器:核子加农炮印象深刻。由重型卡车运载的炮移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是一旦部署到敌军阵地周围并且将炮弹发射出去,游戏就基本结束了。但是这种炮在现实中并非来自于中国,而是来自于美国。M65 核火炮,绰号“原子安妮”。美军于1950年冷战初期开始研制,并于1953年在欧洲和韩国装备使用。该炮重85吨,射程29公里,以水压装弹,单发炮弹威力约为广岛核弹的四分之一。日,M65在美国内华达州试验场进行了一次试射。这次发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使用火炮发射核武器。这次成功试射使 M65 开始量产,单台造价约80万美元。据估计,M65 生产了约20台,最后一台于1963年退役。M65 全貌。游戏可以说是完全复刻了外形。注意与游戏中不同的是现实中两端都有车头,无需调转方向。看上去很普通吧?但是哥开炮的时候就没那么平静了。HARP计划 - 可以发射卫星的巨炮High Altitude Research Project (HARP) 是美国和加拿大军方于1961年启动的一项科研计划,目的是制造廉价的返回式武器,即离开行星大气层进入宇宙空间后再返回到行星表面的一类飞行器,以便增加发射反弹道导弹和洲际弹道导弹的方式。最初的试验品直接使用海军的 406mm 炮焊接而成,并成功将180公斤重的炮弹送至180千米的高空。HARP计划包含一系列的试验品,其中 Martlet 3A 型发射器将一枚火箭发射至500千米的高度。项目最终因越南战争的爆发而取消。HARP项目试验炮发射瞬间Hardiman - 动力装甲原型对战锤热衷的同学一定对星际战士的动力装甲印象深刻,同样的还有星际争霸当中人族步兵的动力铠。人类自身的体能有很明显的极限,要想突破这种几乎是先天决定的限制,就必须依赖科技。1965年,通用电气公司 (GE) 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制造动力装甲的尝试。计划的初步目标非常简单:让一个人能够使用动力甲提起680公斤的物体。但是实验没有成功,因为动作控制太复杂了,这让人们认识到自动化水平远不足以制造这类装备。随后的实验仅集中在手臂的研发上,最终的样机可以提起约340公斤的物体。但是缺点十分明显:设备自重约750公斤,远高于可以提起物体的重量,这就造成了车轮式的难题:不存在技术可以推动这样的装备以供人穿戴。最终计划告吹,但这一想法却广泛出现在各类科幻小说中。Hardiman原型机穿戴图最终完成的手臂部分最终完成的手臂部分Yakovlev VVP-6 高机动防空飞弹阵地与其说 Yakovlev VVP-6 是个阵地,到不如说是一架巨大的直升机。这是一个由六套旋翼、十二个引擎驱动,携带雷达和一整套 SAM 飞弹的垂直起降平台。全机设计长度49米,也可用作运输物资的飞行器。这一设计远超出人类的工程和制造水平,因此一直以来都只停留在图纸上而已。和动力装甲一样,这一概念却出现在各类科幻小说中,甚至魔兽世界中联盟方的“破天者号”飞船也借鉴了类似的外形。SR-71黑鸟式侦察机在这一问题中就有同学提到了SR-71. 的确,黑鸟式侦察机聚集了太多的第一:第一架采用隐形设计的飞机、迄今世界上最快的有人驾驶飞机、纽约-伦敦航线的飞行速度世界记录保持者、量产但从未被击落过的飞机……黑鸟侦察机由洛-马公司传奇般的臭鼬工厂设计制造,日首飞,1998年退役,共生产32架。飞机长达32.74米,翼展16.94米,最大速度3.35马赫(4062千米/小时),设计飞行高度24,285米。由黑鸟创下的世界最快有人驾驶飞机速度记录是在日,当时的飞行速度为3529.96千米/小时。SR-71也保有在日创下的从纽约到伦敦的纪录:1小时54分56.4秒。(协和式超音速客机飞行同样的路程要3小时20分,而最快的亚音速大型客机波音747则需要7小时。)(数据来源于Wikipedia.)通常认为黑鸟是飞行高度的保持者,其实并非如此。黑鸟曾到达的最高高度是25,929米,但这一记录随后被苏联的米格 MiG-25 高空高速战斗机(就是那款不锈钢战斗机)超过,达到了恐怖的37,650米。XB-70 女武神式战略轰炸机已经在他的答案中提到了这架飞机,没有必要再重复一次。我补充一点,XB-70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机翼在高速飞行时向下弯折可达70度,将飞机在超音速飞行时机身前段处所造成的冲击波包围在机身下方无法自两侧扩散消逝,让整架飞机骑在自己产生的冲击波上,这种设计称作“乘波飞行器” (waverider)。XB-70 女武神式是世界上第一架载人乘波飞行器,当其以3马赫的巡航速度飞行时,约有35%的升力来自于压缩升力 (compression lift),而非传统机翼上的升力。补充一张 XB-70 机翼下折飞行时的照片(图片来源于Wikipedia)先写这么多吧,以后有想到够黑的再补充。
装着火箭的火车:SVL(俄文高速试验车的简写)是加里宁车辆制造厂于1970年制造的。实在ER22型列车的基础上改进而来,主要的改进就是在列车的顶部加上了两个Yak-40型推进火箭。 在整个测试期间,SVL的最高时速达到了180mph(约288km/h),出于某种原因这一测试成为了这种列车的结束。现在这个列车锈迹斑斑的躺在加里宁车厂的库房里。这还有个彩色版:最萌的飞行薄饼:Vought V-173最萌的飞机,F5U 飞行薄饼原型代号Vought V-173,是工程师查尔斯 H.齐默尔曼的发明,F5U 旨在找到一种能够降低舰载战斗机可操作速度的方法。F5U 外形怪异,没有机身,整个飞机像一个圆盘,尾端有一对小翼。F5U 的巨大螺旋桨由两具马力强劲的发动机驱动,整个圆盘状的机身都包裹在螺旋桨产生的高速气流中,这些特征结合后能使飞机以 64.36公里/小时的极低速飞行。飞机具有了惊人的短距起降能力,非常适合在航母上操作。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圆盘状机身也是一种翼身融合的设计,大大降低了阻力。并且降低了翼载,由于所有气动操纵面都处于螺旋桨气流中,操控效率更高,所以机动性好于常规飞机。最早一批短距/垂直起降飞行器:Bell X-22是不是很像阿凡达?还有视频呢:垂直起降的“甲虫”:SNECMA C.450-0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冷战铁幕将欧洲一分为二,华约奉行咄咄逼人的先发制人打击战略,在下一场全球性冲突中,西欧的军事基地和机场将不可避免地在华约的第一次突袭中灰飞烟灭。北约需要应对这一现实问题,才能在未来战争中保存空军的装备和有生力量。北约多国于是开展了垂直起降飞机的研制,这种飞机无需固定的基地,在一小段公路、一小块场地上就能起降。其中最为怪异和有趣的就是法国立式垂直起降环翼机了,这种飞机垂直升空后转换成水平姿态飞行,完成任务后再垂直降落。五十年代末美国希勒直升机公司在“甲虫”的启发下提出研制VXT-8,也仅仅进展到全尺寸模型阶段。斯奈克玛C 450“甲虫”迄今为止仍然是航空史上唯一进行了飞行的立式垂直起降环翼机。同样也有视频: 飞行的吉普:Piasecki VZ-8 Airgeep 它开发是为了满足美国陆军运输司令部的研究合同,在1957年飞行吉普被构想是体积更小,更容易比直升机飞行的飞行物,超低空飞行,用来躲避雷达。 日后的复原图:视频:神奇的共轴机:de Lackner HZ-1 Aerocycle单人直升机,最开始为让没有经验的人在20分钟能掌握技巧而设计,用途是侦察敌情。最后因为很难控制而被放弃。
那些能够在后来变成主流的黑科技,才是真正逆天的黑科技。来讲几个和计算机科学有关的例子吧:最令人扼腕的黑科技:1973年,一位叫做列奥尼德列文的苏联天然气工程师在一次seminar中,讲到了他所发现的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问题集合:这个集合中每一个问题都可以由不确定性图灵机在多项式时间内完成,同时每一个不确定性图灵机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都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归约到这个问题。定义有点儿绕,但是这个集合却触及到了计算机科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后世将这个集合命名为NPC。当时参与seminar的其他工程师当场就炸了锅,纷纷表示“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讲这个”,“你天天研究这破问题,能实现共产主义吗”。年轻的列文没有得到认可感到很郁闷,但是他直觉上觉得自己的这个发现可能对于人类有着重要意义,于是他试探性地去向自己的师尊,伟大的Kolmogorov求助。Kolmogorov表示我正在准备下一次数学家大会时跟那些狗娘养的继续拳击赛,帮不了你太多,这样吧,我给你一份密函,你带着他就可以穿出铁幕到铁幕外去碰碰运气。于是列文历经艰难险阻逃出了苏联,一路上与KGB的斗智斗勇不表,总之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靠着念诵普希金的诗歌汲取力量,终于踏上了自由的国度。到了美国,列文发现他的社会主义phd竟然不被承认,只好勉为其难在MIT再修一个phd。结果办公室椅子还没坐热,就听到同学们纷纷相传对手学校的一位叫做Cook的少侠刚搞出来了一个“Cook归约”,列文当时心生一种不祥预感,翻开论文一看,我靠这不就是我的列文定理吗?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Cook拿了图灵奖平步青云被多大请去做了faculty,列文毕业之后心灰意冷去了波士顿大学拿到了一个knuth奖作为安慰。好在那个定理后来被称作库克-列文定理了,这位伟大的铁幕下的斗士最后算是有了一个名分。成色最足(最“黑”)的黑科技:列文和库克研究上的撞车给我一种很浓的宿命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两位的导师也小小地撞过一把。库克的导师叫王浩,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这个人只是一个传记文学作家。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王浩在最强人类哥德尔那里耳濡目染之后,还搞出了一个充满东方风情的叫做王浩毯的东西,并证明了这个毯子与图灵机的等价性。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lambda演算比这不知高到哪里去了,但是这个东西的黑科技属性可不止于此。因为直到现在,美国和欧洲的一帮造人工大脑的疯狂科学家都还在基于这个毯子的研究路线上越走越远。花开两朵各表一支。20世纪60年代在遥远的莫斯科,kolmogorov面对着西伯利亚升起的朝阳陷入了沉思。此时的kolmogorov刚刚完成了概率论公理化的建设,并在当年苏联数学家大会杯上力压亚历山大洛夫拿到了拳王金腰带。貌似在他面前的挑战只剩下伏尔加河上的冬泳了。然而就在这个时候kolmogorov开始了思考随机序列的本质。可能是命运的安排吧,研究了大半辈子正派武功,说出过“要从公理开始建立数学学科”的kolmogorov,这一次做出了一个乍一听起来有点儿科幻的选择,他说,忘了测度论什么的吧,这一次我要用turing machine。于是一个涵盖或者说统一了了随机性、算法信息论、可计算性理论的被称为kolmogorov复杂度的理论横空出世。每一次看到kolmogorov复杂度这个名字,我都想把红警3的苏维埃进行曲循环播放一百遍。无论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来说,铁幕时代的其他黑科技都无出其右者。这件事情启发了我无论对于多么逆天的黑科技,扎实的基础都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就像梅斯云度大师,如果没有对force的完美掌握,就不会有Vapaad的潇洒快意。最有影响力的黑科技:其实上面的kolmogorov复杂度在机器学习领域也有应用,但是相比下面这个黑科技,其在影响力上就要黯然失色了。想必很多人都猜到我要说什么了,在1971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库克发现NPC存在性的那一年,两位铁幕下的统计学家搞出了一个叫做VC维的概念。这个理论彻底地改变了机器学习作为一个计算机边缘学科的命运。别看VC理论在现代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黑科技与否,也要结合其出现的年代来看。让我们看看那个时代的其他人都在做些什么,首先,统计学家们当时,以及一直以来,都在搞方差。我曾经听张潼老师在他的讲座中毫不吝啬地赞叹说这个东西让主流的统计学家去搞,再搞几十年都想不出来(注意根据上下文,这里绝不是说统计学家的才能不行,仅是在说VC维的剑走偏锋,所以是统计学家官方认证其为黑科技。。。)。其次,当时的计算机科学家都在做什么呢?1984年PAC被提出,其作者Valiant后来凭借包括PAC在内的一系列贡献得了图灵奖。而PAC在刚提出只能搞搞有限假设集合。另一方面,一些犹太人计算机科学家还在死磕perceptron在“第m+1个样本”上的错误率。那么为什么说VC理论是最有影响力的黑科技呢,简单列举几组数据:在google scholar上,VC维的创始人Vapnik的总citation是153,797次,SVM算法的提出人之一Cortes的citation是23,967次,实现了svm工具包的cjlin有50,386次。更深一步分析,machine learning作为现在cs最火的方向之一,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研究者,是与VC理论将其变得高大上分不开的。(明知道这个问题已经很久远了,但是还是忍不住回答一下。本回答中除了学术内容以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演义内容,请各位以娱乐的心态看待。。。)
前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成功的聚光器406mm自行核火炮,重100吨, 该火炮是将SM-54 406mm加农炮加装在斯大林系列坦克底盘上,正式工程编号是271,装备编号是2A3. 前苏联在冷战时期研制成功的聚光器406mm自行核火炮,重100吨, 该火炮是将SM-54 406mm加农炮加装在斯大林系列坦克底盘上,正式工程编号是271,装备编号是2A3.
1966 年,美国开始构思自已的“高速铁路”计划,在火车上装两个喷射引擎!这台昵称为“黑甲虫”的 M-497上装有两颗GE J-47-19喷射引擎,并在美国印地安纳州和俄亥俄州间的笔直铁轨上试跑,最高曾到过每小时 296km,
1966 年,美国开始构思自已的“高速铁路”计划,在火车上装两个喷射引擎!这台昵称为“黑甲虫”的 M-497上装有两颗GE J-47-19喷射引擎,并在美国印地安纳州和俄亥俄州间的笔直铁轨上试跑,最高曾到过每小时 296km,
苏联,50年代末期喷气引擎探测/扫雷坦克---“加温-T”型 T54坦克的底盘,上面安装一台MIG-15的喷气引擎,利用燃气射流发现探测扫除碎石、沥青路面的地雷
苏联,50年代末期喷气引擎探测/扫雷坦克---“加温-T”型 T54坦克的底盘,上面安装一台MIG-15的喷气引擎,利用燃气射流发现探测扫除碎石、沥青路面的地雷
美国贝尔公司的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验证机,起飞是有选择性地发生倾斜垂直向上,或在与前倾的发动机舱在大约45 °的螺旋桨或短的跑道。
美国贝尔公司的X-22四涵道短距起降验证机,起飞是有选择性地发生倾斜垂直向上,或在与前倾的发动机舱在大约45 °的螺旋桨或短的跑道。 美YF107驼背美YF107驼背
"史奴比大鼻子",它的机鼻部分,还真叫史奴比大鼻子,本来是标准的 C-135 运输机,加了个鼻子,是特意装可移动雷达天线的,为 NASA 特制,用来监测阿波罗飞船
"史奴比大鼻子",它的机鼻部分,还真叫史奴比大鼻子,本来是标准的 C-135 运输机,加了个鼻子,是特意装可移动雷达天线的,为 NASA 特制,用来监测阿波罗飞船 地效飞行器——作为集船舶与飞机性能于一身的高速交通工具,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地效飞行器并将其应用在军事领域在上个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在新的思维下设计出来的一型试验坦克-德国豹2型无炮塔双管RH120MM滑膛炮坦克GVT系列 GVT系列。装备两个105毫米的主炮 重33吨 发动机918KW的功率
天涯论坛有一老帖:落日余晖—追忆红色帝国的暴力美学主要就是介绍冷战时期,苏联人以其简单粗暴.力量为王思想制造的一批武器。在我看来里面很多东西都算黑科技了。比如赫鲁晓夫那个1亿吨TNT当量的大氢弹。
核动力轰炸机,感觉就是飞行核弹啊…
冷战的很多机密档案现在都陆续解密了,在网上关注了一些,其中多少有些黑科技的感觉,知友们可以看下。比如灵魂力量、外星人、人体潜能(超人)的研究,冷战期间这些研究的故事非常多,但是没有类似的解密档案支撑,不能确保真实,就先不放上,有知道的知友可以 ,不胜感激。“心灵感应部队”
20世纪70年代初,中央情报局开始在斯坦福研究院实施一项代号为“烤架火焰”的秘密行动。公众隐约得知,美国中央情报局试图招募所谓“心灵感应师”对前苏联进行遥感侦察,CIA称他们为“心灵感应师”的超人感应能力从未提供过任何有用的情报。中央情报局因此又多了一个笑柄。20年后解密的文件证明,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机构实际上一直在秘密研究能够探测前苏联洲际导发射的超视距雷达。这种雷达所使用的微波频率恰好与所谓的脑电波频率相同。负责雷达研究的奥斯瓦尔多·G·维拉德回忆说,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成了“烤架火焰行动”的负责人。原来,中央情报局炮制“心灵感应部队”这出闹剧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转移克格勃的注意力,掩盖这想绝密的雷达研发计划。
蓝色双子星计划
众所周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子星”载人航天计划是继“水星”载人轨道飞行计划之后的又一项重要载人航天项目。鲜为人知的是,当时还有一个“蓝色双子星”计划同时展开。五角大楼想利用NASA的轨道飞行计划把宇航员送进太空充当侦察兵。起初,NASA对于国防部的合作兴趣颇浓,解密文件表明,美国防部为此向NASA拨款多达1亿美元,但当军方开始详细解释它的活动计划时,NASA后退了。最后,在美国国务院的激烈反对下,“蓝色双子星”计划无疾而终。
20世纪70年代初,华盛顿流传着许多有关“末日旅馆”的传闻。这个神秘的“旅馆”据说就在华盛顿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它是美国领导人在爆发世界核大战时的最后避难所。
当时,美国军方的官员在国会作证时承认确实存在这样一个设施,它的正式名称是“韦热山”,至于确切地点则是国家机密。前苏联解体后,五角大楼公开了韦热山的地址,这处神秘避难所位于距离华盛顿75英里的贝里维勒。今天,韦热山已经被改建为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1995年,人们发现,在西弗吉尼亚白硫磺度假胜地格林布里尔还有一个类似的“末日旅馆”。这个设施现在已经向游人开放。但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美国某个地方肯定还有更为神秘的“末日旅馆”。
前苏联核爆炸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政府公开承认,1948年在南乌拉尔山梅雅克地区综合试验场曾经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钚反应堆爆炸事故。前苏联方面的历史记录表明,该事故所泄露的放射性尘埃,是全世界迄今为止500次地表核试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英国温斯克尔核事故所产生的发射性物质总和的5倍。对公众而言,俄罗斯政府的这个声明可能算条重大新闻,但解密文件表示,此事对于美国政府而言实际上不过是个旧消息。当年美国空军一个特殊的监察机构—“技术应用中心”早在事后不久就探测到了这次大爆炸,不知何种原因,美国人也把这个秘密保持了50年。
世界末日前的七分钟
如果你有某个非常糟糕的消息要告之上司,你不妨想像一下1979年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夏延山航天防御作战中心的戏剧性场面。这天,作战中心的雷达屏幕上显示,正有2200枚苏联导弹向美国飞来。根据紧急处置预案,卡特总统将在得到确认后下令发射洲际导弹。在次期间,五角大楼只有七分钟作决定。所幸,几分钟后,值班军官发现这只是一场虚惊。某个粗心大意的军官错将一盘训练磁带放进了机器,雷达上的导弹只是一些模拟信号。
此后,美国空军立即将训练中心移出了作战中心;事件的另一个后果是五角大楼总是担心它的探测器会在某个时候再出现古怪的失误。
莫斯科的“幽灵部队”
 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军备建设。而美国国防部则到处发表研究报告称,苏联人在几乎每个军事领域都超过了美国。前苏联解体后,人们发现,五角大楼实际上是在与一支它自己幻想中的幽灵军队竞赛。大量解冻的中央情报局文件表示,许多令美国国防部担忧害怕的前苏联新装备事实上根本不存在。仅举一例:五角大楼的分析人员错误地将一辆改装后的T-72坦克当成了最新的T-80坦克。2001年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汉比格将军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20世纪80年代,苏联人实际上并没有像我们那样大规模改造自己的军队。目标:旧金山
在大多数美国人的记忆中,冷战时期最大的威胁莫过于敌国发动核战争,但美国人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经历过的危险,事实上来自美国军方的绝密试验。
冷战之初,美军认为,除了核武器,敌人还有可能使用一些不太引人注意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某个敌国很可能利用潜艇或小型快艇对美国沿海重要城市释放生物毒剂。通过现已解密的文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了评估生物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后果,美国海军曾在1950年向旧金山释放了一股含有细菌的云雾,军方称这股气体是“无害的”。但当时的历史记录表示,此后不久旧金山就爆发了一次大型细菌性感冒,其中有一位患者因此丧命。1966年,美国国防部命令陆军在纽约地铁再次进行类似试验,该次试验的结果和影响至今仍未公布。B计划
20世纪50年代,白宫对“红色”中国准备自行发展核武器大为紧张。美国政界的高官们绞尽脑汁想阻止中国的核计划。为此,1963年,时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麦克斯韦尔·泰勒受命制定了一项非常规战争的计划—B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西北部的核武器试验基地进行一次秘密攻击,行动将由轰炸机或100名国民党士兵的特种破坏部队来执行。
这个异想天开B计划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美国国务院的激烈反对。日,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B计划彻底破产。
瓦尔基里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算一个把。比SR-71黑鸟还大,飞的和黑鸟一样快。3倍音速,飞行高度可达惊人的21500米。
我觉得。。。美国M-388核火箭筒是最黑的。。。因为,发射组员发射完这玩意就挂了。。。。M388常被说成是上个世纪“最愚蠢的武器”,一般认为若没有合适的防御掩体,M-388的发射组员不太可能在发射出一枚M-388后存活,因为此武器的杀伤范围(辐射、热能、冲击波、碎片等)大于它的射程。[5]事实上,虽然此武器可能会被不适任的组员射到危险近的距离,但两个版本的最大射程皆远大于辐射、热能、冲击波或碎片会对组员造成直接伤害高危险范围,即使在少如只有120mm版本最大射程一半的距离(1公里),任何立即性不适反应的可能皆不高。弹头在日在内华达测试场进行试爆,并在7月17日为大卫克罗进行了距离2.72公里的实射测试,这是内华达测试场的最后一次大气层试爆。美国从1956年开始,共制造了2,100枚大卫克罗,并在年部署于美国陆军。
看了各位知友的回答,突然对红警这个游戏肃然起敬!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HAARP),这个算不算?简单点说就是红警里的闪电风暴!!这个才是真正的“逆天”啊!不过HAARp是1993年才启动的,貌似不算冷战时期的。。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
缩写 HAARP
全称 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
HAARP - 简介
HAARP是旨在研究太空电离层、发展新型武器和技术的一个研究计划。它是由美国参议院 批准的,投资3000万美元,由美国空军和海军在阿拉斯加州联合建造和共同管理,可以发射 1700兆瓦能量。美国行政当局一再申明,HAARP完全是一个研究电离层和空间天气的科学计划。但是,美国科学家和媒体根据HAARP计划开展的实验内 容及其具备的能力,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庞大的军事工程计划。一时在美国乃至世界引起哗然,成了地球物理学家、军事学家和政治家们议论与关注的焦点。
HAARP拥有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强大的、既非商业也非民用的短波无线电发射器,称为电离层加热器(Ionosphere Heater, IH)。同时HAARP有一整套装置,占地23.5公顷,由180个称为电离层研究设备(Ionosphere Research Instrument, IRI)的高频发射天线等仪器组成。HAARP共有360个发电机,可以发出360万瓦功率的强大信号,将这些信号放大1000倍后输给天线,至于输给较 高或较低频率的天线,取决于发射的任务。然后采用相控阵的方法将信号以微波的形式,聚束发射到电离层中的指定部位。就像微波炉加热食物一样,其信号以微波 的形式把该部位的电离层加热。HAARP功率之强大,确是绝无仅有的,其IRI的功率就相当于目前世界上最大商用电台功率的72000倍。
从地表往上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而大气层以上,还有磁层和等离子层。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对流层,它的存在和变化直接 影响地面的气候和所有生物的生存。其实电离层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亚于对流层。从太阳和宇宙深处辐射到地球来的各种射线,绝大部分都被电离层(包括电离 层中的臭氧层)及平流层反射和吸收,否则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将不复存在。地球的圈层作为一个整体,电离层的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对流层和平流层。实际上若没 有电离层的话,地球上远距离的无线电通讯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人们常说的天气是指对流层而言,而电离层的天气则称为空间天气。空间天气是指从太阳和宇宙深处传向地球的各种离子的密度、结构和变化情况。显然, HAARP对于地球物理场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的密度、结构和对流,在非常时期也许就会作为战争的武器。
HAARP - 电磁武器
HAARP利用相控阵天线的原理,调整每个天线发射微波的相位,使180个天线发射的微波聚集形成一个波束,发射到高空电离层中的某一点,可以使能量聚束 到1瓦/厘米3。把这样强大的能量,用于破坏指定地点上空的电离层结构,是轻而易举的事。发射到电离层的微波束,可以像微波炉一样,把以该点为中心一定范 围的电离层加热,直至把臭氧层烧出一个大“洞”。宇宙中的各种射线(如紫外线)可以通过这个空洞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侵入地球,释放出比核爆炸强大得多的 辐射能,造成对人类的巨大伤害,甚至可以杀死一定目标范围内的所有生物。由于地球是一个整体,电离层好似包围在地球外面的一层薄薄的肥皂泡,电离层加热后 烧出一个大洞,相当于肥皂泡一处受损,其结果将导致整个肥皂泡的变形乃至破裂。地球各圈层的平衡破坏后,必然会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甚至造成大气环流的改 变,引起所在地区内的洪水和干旱。当然电离层平衡的破坏,也会影响到以电离层为反射体的地面上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HAARP - 设置太空天然屏障
离子体是由大量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并且整体上表现为中性的电离气体。它可以由热致电离、气体放电、高能离子轰击、激光照射等方法使气体电离为等离子 体。等离子体的最大的特性是具有其自身的振荡频率。只有外界电磁波的频率高于等离子体的集体振荡频率时,才能穿过等离子体,并在其中传播,否则只能在等离 子体的界面上产生反射。所以,一旦形成了等离子体,就等于在太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HAARP通过在地面某一点或多点上以回旋振荡加热的形式,把高能离子流沿当地的地磁力线,以一定的频率发射出去,离子在回旋振荡加热的过程中,其速度越 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最终使气体电离。当带电离子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普通气体中有0.1%的气体电离),就变为等离子体。轰击离子的速度加大,回 旋振荡加热产生的带电离子密度也会加大,结果就会产生不同高度和特性的等离子体。有了这种等离子体,就等于在太空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天然屏障。这个天然屏障 既可以用来堵塞、干扰和破坏敌人的通讯,保护己方通讯,也可以把在太空形成等离子团——高电离化的空气云,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把它投向敌方的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的前方和两侧后,会产生旋转力矩,使目标偏离飞行轨道,并在巨大的超重压差和惯性影响下销毁。整个过程只需0.1秒。
HAARP - 改变地磁场产生地震
极光的辐射,不仅会引起电场的变化,而且也会引起地磁场的变化。而地磁场是生物处于平衡的因素,它的改变,不仅会导致生物平衡的失调,而且可能造成地磁场 极性倒转,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性后果。天然地震能引起电离层和磁层的变化,反之由HAARP激发起电离层和磁层的变化,也会导致天然地震。这就是特拉斯效应下的人控地震。总之,由HAARP发出的高频电磁波和电喷流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由电离层产生的电磁反射,以及破坏臭氧层带来影响有多大,目前还不是很清 楚。若贸然大规模进行这种有巨大风险的试验,将不可避免地 会对人类、环境、生物、乃至整个地球产生灾难性后果。当然在谴责这种试验的同时,应开展我国相关的研究工作,并应有相应的对策
HAARP - 电磁辐射
电喷流是指在电离层水平方向流动的电流,它可以存在于任何纬度地带。但是,在两极附近电喷流要比低纬度地带强大得多。在极地的电喷流称为极光电喷流,它是产生极光的能源。
要在地面上发射极低频电磁波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发射的天线必须与发射的低频电磁波的波长相匹配。如要发射30赫的电磁波,需要的天线长度为1000公里, 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利用强大的极光电喷流来做虚拟天线。极光作为一种活动的非线性介质,其主要能量集中于2.8~10兆赫,这和HAARP的工作频率 是一致的。HAARP用载波(其频率范围是2.8~10兆赫)将其要发射的频率(低频或高频)进行调制,然后发射至臭氧层。如果HAARP的频率能引起极 光电喷流谐振,那么就可以把极光电喷流变成一个虚拟天线。使之辐射出具有极强能量的电磁波,其高频可到几百万赫,低频可低至0~1000赫。
高频电磁波可以构成对无线电通讯的干扰,甚至可以破坏大面积或局部地区的通讯设备(包括卫星通信、有线和无线通讯)。低频电磁波可以和人的大脑工作频率 (0.5~40赫)一致,从而进行意识的控制。人的大脑波可分为四组:茁波(13~35赫)控制人的正常活动,琢波(8~12赫)控制人的学习和注意力, 兹波(4~7赫)控制人的想像力,啄波(0.5~3赫)控制人的睡眠。来自极光电喷流的这些高强度的甚低频电磁波进入大脑后,不仅可以起到控制对方士兵的 意识、破坏其思维的目的,更有甚者,强大的60赫的频率可以破坏DNA,减弱人的免疫能力,后果难以想像。利用这些低频电磁武器作战,可以很快造成对方有 生力量的瘫痪,不战而胜。
同时由极光辐射出来的低频电磁波,也可以作为电磁波的场源,用于各种电磁法勘探,如实施大地透视层析成像等。既可以用于军事目的,也可以民用。如探测水下潜艇、发现地下建筑、勘探地下矿产资源等
HAARP - 意义与影响
HAARP计划于1993年启动,2002年建成,2003年开始实施研究。实际上,HAARP的军事用途是显而易见的。它随时可以变成战略性地球武器,干扰无线电通信,使飞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宇宙飞行器以及地球上的电子设施失效。美国海军一直想改善海军基地与核潜艇之间的无线电联系。美国科学家认为,有可能利用大功率高频电磁波束调整地球极光光束的频率,从而产生能被核潜艇接收的长波段电磁波束。美国军方人士希望通过HAARP项目的研究,能够利用电离层与核潜艇进行通信联系,遥感地表内的油田和隧道,延长卫星的寿命,增大超视距预警雷达的探测距离,并可能用于拦截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 目前全世界共有5处这样的装置,以阿拉斯加的装置发射功率最强。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对极地地球环境进行大规模试验,将对地球大气的对流层、同温层、中间层和电离层发生直接作用,地球大气的中间层和电离层将受到高频电磁波束的强大影响,使电离层被加热,离子体被人为地制造出来,并和地球的对流层相互作用。 为了控制台风和暴风雨,美国空军甚至设想过向大气层发射在海拔70km的大气中间层上运行的卫星。这种卫星能够发射105MW的微波,摧毁台风或使其风力逐渐减弱。该计划的负责人物理学家伯纳德·伊斯特兰德声称,这一计划在今后15年内可能会发挥作用。
美国空军最近声称要将高频有源极光装置的发射功率提高到1011MW。这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高频有源极光技术和装置传输微波,通过把大气粒子作为透镜或聚焦设备使用,改变地球大气层的风向以及大气的温度和密度,最终结果就是“呼风唤雨”般地改变地球气候。高频电磁波发射装置的发射功率越大,其改变气候的潜在威力就越加恐怖可怕。从事高频有源极光装置研制的科学家设想建立一个面积为100km2的高频电磁波发射方阵,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的导弹防御屏障。飞经这个屏障的导弹都将被摧毁,从而可保卫美国免遭洲际弹道导弹的袭击。
我们有理由相信,HAARP试验项目一旦成功,高频有源极光装置不仅可以用来干扰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定位系统,造成卫星、宇宙飞行器、导弹、飞机、地面雷达、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瘫痪,而且能使输电网络、石油和天然气管道、隧道等设施遭到毁灭性破坏。
HAARP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导致新一轮全球军备竞赛,破坏世界的战略稳定。它将严重影响极地地球环境生态平衡,对地球物理状态、地球地质和地球生物造成全球规模的巨大破坏,而且无法弥补和修复,造成永久性的地球环境损坏,最终可能导致地球的灾难
怎么没人提战略核潜艇??冷战时期,剑拔弩张,人类最大的噩梦就是一触即发的核战争。苏联海军的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就具有毁灭的能力。台风级核潜艇排水量达48000吨(很大了有木有),它装备有20枚SS-N-20潜射导弹,这些总重量超过70吨的导弹的射程也达到了8000千米以上。按美国人的说法,只要一艘“台风”在北极开火,美国整个东海岸都将彻底毁灭。
人类驾驶可正常飞行的飞机所创造的最高飞行记录是7292km/h,相当于M6.72,由NASA的高速试验机X-15A-2于1967年创造。黑科技的话我推荐土星5号的第一级发动机,土星5号火箭曾数次将阿波罗飞船送入月球轨道,作为比较,同一时期的苏联登月计划的核心——H-1巨型火箭由于屡次实验失败(它的第一级由30台发动机并联而成)加上总设计师科罗廖夫不幸逝世而最终夭折。而今半个世纪过去了,中国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和土星五号的第一级还远不是一个量级的。在另一个专业回答中答主描述,因为技术封锁,连现时的科幻小说家都不知道怎么描写这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土星五号的的总设计师冯布劳恩主持了二战纳粹德国V2火箭的设计与生产,德国战败后,布劳恩带领着最早这批火箭专家去了美利坚,并在随后的冷战中写下了航天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在那个时代近乎疯狂的军备竞赛中,一些科技产物的性能指标在当时的设计思想指导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rs71黑鸟和mig25狐蝠就是片面追求双三的代表,苏联的a级核潜艇潜深700m,航速46节,这样的数据在如今看来也是不可思议,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些领域又开始追求其它性能指标,如战机的隐身性能、矢量机动性能、电子战能力、先敌发现先敌打击能力等,新一代无人机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投弹、上舰实验。若干年后回看,f22就是有人驾驶战斗机的巅峰也说不定啊!吐槽一下,诞生于冷战末期的机器猫形象才是真正的黑(nao)科(dong)技(da)代(kai)表(zhi)作(zuo)啊,有了机器猫,其它东西都弱爆了。
对于战争促进科学发展不敢苟同,更认为是竞争促进科学的进步!图灵,冯诺依曼等这些数学家在二战期间为破破译德国密码被招致军队服役,而也就是在这期间冯诺依曼拟出了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草稿,而图灵则设想了另外一种体系结构,因种种原因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最后胜出。计算能力,密码学在二战期间绝对是有了巨大飞跃!但是我仍然认为不是战争促进科学的发展,而是竞争促进科技的发展,战争唯一的结果就是生灵涂炭!摧毁科学,摧毁文明!二战期间摧毁的更多是科学家,艺术家,而不是促进科学。许多资料显示因为战争许多科研被中断。
海狼级核潜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有没有登上月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