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mega pixels4.1megapixels如何使用

ebay涓灏辨锛寰澶芥按璐э浠锋间姣杈锛稿靛渚垮锛涓璐у> >索尼 5.1mega pixels单反相机
用 南孚 在正常天气下拍摄的话,可以保证10个小时的连续拍摄。 但阴天或者需要闪光灯的时候只能使用8个小时。建议LZ准备8节电池。。。。
买个5号电池也来这问问,真不嫌累
这款机器是索尼的h1可以用五号电池的,用南孚的可以有比较长的使用时间的
网友摄影作品
关注: 0 人09-1609-0508-0409-13
09-3009-3009-3009-30
◇本站云标签
◇热点推荐&主题:***我对SONY有信心***他们是一伙的么?
&[ 主题管理员: birchinorth ]
&浏览:165422&& 回帖:2500 &&
泡网分: 8.491
帖子: 4091
注册: 2010年08月
腾龙的300/2.8无反全幅镜头专利,索尼占有腾龙11%的股份,腾龙这是未雨绸缪喔,不过300mm镜头,无反有反体积区别不大。
泡网分: 9.614
注册: 2009年01月
olala 发表于
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如果就以RX1为一把尺子的话,根本不能算“牛”头,光学素质是有明显短板的
看看RX1卖多少钱?路边社说Sony渣把RX1卖到这个价钱还不挣钱呢,所以别拿RX1当希望了,至于FUJI就更甭提了,连全幅都不是呢lala讲讲RX1光学素质的短板是啥啊?~~
泡网分: 8.491
帖子: 4091
注册: 2010年08月
yckeke 发表于
//sonys-alpha-99-mastery-wrapped-in-dilemma/
看看这个评测吧,摘要两段:
1、Comparing the A99 with the A900, there is a clear one stop gain in ISO related performance above 1600. But at 100 to 400, the A900 from raw has a kind of fluid quality – the pixels seem to merge and give a luminous yet crisp image. The A99 never really produces this special quality at low ISO, though at the expanded 50 setting it’s impressive. Perhaps there’s an element of illusion in this, that the exceptional optical image through the A900 finder conditions me to see the final picture differently.
2、My choice
The Alpha 99 is currently the full-frame camera I’m working with and will stick with until the next generation arrives.
I sold my Alpha 900 shortly after the Alpha 99 arrived. I regretted it straight away, but that is just down to an attachment after four years of familiarity, and a false reassurance that this is such a solid and simple camera it would have lasted me for life. ...这家测评很不喜欢A99,看来不是所有的测评都说好话。
索尼需要继续努力!
泡网分: 4.319
帖子: 3784
注册: 2011年10月
不管nex卡口最终有多少所谓的牛头,即便一只都不入某些高手的法眼。退一步讲,能玩这么多中档镜头也是一种特色。E口的镜头不想玩,玩其他卡口的也行。nex最大的特点是开放、自由。廉价到CCTV一般,昂贵到莱卡一般,都可以借助nex玩出自己的彩。举个例子,两套GPS定位系统让你买。一套是定位精度在一米以内的,只能定位全中国范围的系统。一套是定位精度十米以内的,但能定全球180个国家的系统。你怎么选?选谁都没有对错,选谁都是自己的爱好,即便有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出国,他也可以选择定位180个国家的低精度系统。
泡网分: 22.076
注册: 2005年05月
//sonys-alpha-99-mastery-wrapped-in-dilemma/
看看这个评测吧,摘要两段:
1、Comparing the A99 with the A900, there is a clear one stop gain in ISO related performance above 1600. But at 100 to 400, the A900 from raw has a kind of fluid quality – the pixels seem to merge and give a luminous yet crisp image. The A99 never really produces this special quality at low ISO, though at the expanded 50 setting it’s impressive. Perhaps there’s an element of illusion in this, that the exceptional optical image through the A900 finder conditions me to see the final picture differently.
2、My choice
The Alpha 99 is currently the full-frame camera I’m working with and will stick with until the next generation arrives.
I sold my Alpha 900 shortly after the Alpha 99 arrived. I regretted it straight away, but that is just down to an attachment after four years of familiarity, and a false reassurance that this is such a solid and simple camera it would have lasted me for life. I do not make videos often, but when I do in future I want full control over direct audio input as audio overdubbing from a separate recorder is something I have found very tricky to handle (at least in iMovie, which is what I use).
I didn’t sell my Alpha 77 despite the poor performance in low light, and the lack of the audio level control. It’s far too useful, having 24 megapixels in an APS-C crop, rather than the 11 produced by the A99 crop format. Also, the general colour and grading of video matches the A99 well enough for the 77 to be a second camera. After we bought the Nikon D600, I found the colour and contrast sufficiently different to mean mixing video from Alpha and Nikon was not an option. It also has manual audio input gain – but we can’t team them up. For much the same reasons I have kept my NEX-5n and my Alpha 55.
Could I work professionally with the Alpha 99? Yes. I’m confident it would not let me down in any situation I’m likely to encounter or set up – I do not shoot sports or hard news, events or conferences. Future professional use would be likely to be public relations, corporate brochure, annual report, advertising, industrial and environmental, executive portraiture, products, architectural, building works, stock travel and landscape. Frankly, anything I could once have shot on a Hasselblad can easily be tackled with an Alpha 99.
Despite this, I would be very happy if Sony revived the highest end optical prism DSLR in future. An Alpha 900 quality version of the D600 would have been perfect. And I do not think I am alone in showing some regret for the apparent end of the single-lens reflex Alpha.
- David Kilpatrick
泡网分: 2.406
注册: 2011年05月
birchinorth 发表于
看看今年 有D的都棒,D800好好卖,5D3也不错啦,就是A99 RX1垫底哦
泡网分: 22.678
帖子: 5256
注册: 2008年11月
olala 发表于
就算真神了又有个毛用,当烟灰缸嘛?
说实话,就算Sony渣有心给全副NEX做配套镜头,俺都不信Y能在日产系统的价格体系内把体积减下来,想减体积只能放弃高规格或降低部分光学性能,价格还下不来,RX1就是力证,也就是即便Sony渣在本体系内造出了所谓的高端镜头,其性价比肯定也很难让人接受,让俺只买一个RX1也就算了,但让俺一买就买一把半吊子牛头?死去吧~~
其实全幅NEX目前真是非常纠结的一个玩意,都喊着要,真有了怎么用?这玩艺壮着胆说也不会低于15K吧?买个起码15K甚至更贵的屁股去插各种又老又垃圾的手动头或配套的狗变嘛?显然不符合消费逻辑,转接A口嘛?那真是情趣问题了,说来说去还是要转接M口,玩的起M头的不是很多吧?就连德产的ZM都是天价,所以盘算盘算大多数人也只能不尴不尬的去选择VM和ZM里的部分镜头这段实话是多少喊着要全副奶昔的都搞不清楚或者漠视的,也许他们都是高帅富吧,而且坚持认为全副奶昔配诸如M这样的牛头,比装在莱卡M上是更好玩的事情。
泡网分: 35.533
帖子: 6497
注册: 2007年12月
楼主您查一下小西很早的一个帖子。。
说的是SONY生产了一块CCD,,自己驱动不起来,,尼康驱动起来了,,
我觉得N在驱动线路方面积淀很深,,比CS强。。。
我个人认为在CMOS的沉浸或光刻方面都是SONY,这是SONY的强项,他在自家CMOS上又加了对焦。。
所以说最终的CMOS个是个的。。。
最近比较关注显示器,比如都是LG同型号的面板,背光却千差万别,,LG本身我没找到很专业的显示器。。。
都是瞎猜,没有依据。。 本帖最后由 ffxqxbj 于
17:51 编辑
泡网分: 11.351
帖子: 6715
注册: 2011年03月
期待混合卡口出现!但是看大家说基本都是卡口如何伸缩,有无CMOS移动的版本呢?
这样的混合口,机身厚一点,我也能接受,大概就是洞妖的感觉吧
泡网分: 42.435
帖子: 10281
注册: 2003年12月
birchinorth 发表于
把这个抬起/放下的装置坐在一个接环里,这个接环可是不能小,就看索尼的工业设计水平了。
对于我来说,最主要的是美观,加上环就像单反的样子,和大炮平衡,去掉接环,像微单的样子,和饼干头平衡。所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转接环”,而是混合接口相机
以前有人做过一个模拟图,就是把a99的液晶屏那块挖出来成为一个nex,装进去就是a口相机
泡网分: 8.491
帖子: 4091
注册: 2010年08月
泡网分: 8.491
帖子: 4091
注册: 2010年08月
泡网分: 8.491
帖子: 4091
注册: 2010年08月
酷风 发表于
怀疑这个专利是针对所谓的“混合卡口相机”的,基本上就是nex加个半透可以选择抬起来与否的转接环
半透膜没抬起来,用的是单电的纯相位对焦;半透膜抬起来,则是用nex的对焦方式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这里的半透膜抬起来,以为就是单反那样按一下快门,对好焦之后半透膜上下翻一次
其实按快门的时候半透膜根本不会动,无论抬起来还是放下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专利,只是为了让那些不认可半透膜却又能接受nex的对焦速度的人,也会去买这种“混合卡口相机”把这个抬起/放下的装置坐在一个接环里,这个接环可是不能小,就看索尼的工业设计水平了。
对于我来说,最主要的是美观,加上环就像单反的样子,和大炮平衡,去掉接环,像微单的样子,和饼干头平衡。
泡网分: 34.447
帖子: 6302
注册: 2008年02月
酷风 发表于
峰值的灵敏度有高、中、低三种档次的,尝试一下改设置看看改过。谢谢!
泡网分: 8.599
注册: 2009年10月
这个是革命,有这东西就解放了
9. (SR5)【高可信】索尼全幅微单
时间:2013年底(选B的色友预测的很厉害,敬礼)
体积:NEX-7大一些有限
像素:2400万,或万(会发布哪个呢?万的全幅底,全新?貌似索尼没出过对应的APS-C)
对焦:不是单反,胜似单反
卡口:E口,但完完全全支持A口镜头,而且不用担心对焦速度
定位:最高端
秘密:相机将搭载目前的最新关键技术,目前尚未在索尼任何相机上出现过
泡网分: 42.435
帖子: 10281
注册: 2003年12月
α手册 发表于
感谢你的答复。
我找了个在线景深计算器粗略看了一下。
我那张图,靠近的椅子离我不到半米,窗台大约4米。从图上看到了,从椅子到窗台都是峰值黄色线条。峰值水平选的是低。
怎么算,景深也到不了3米的。也就是说,rx100的峰值显示有些夸张,它显示的景深(如果说黄色线条表示的是景深的话)比计算出来的宽好几倍。
同时我也看了a57的,黄色峰值线条显示的比较合理。
rx100的峰值线条,比较夸张:
峰值的灵敏度有高、中、低三种档次的,尝试一下改设置看看
泡网分: 34.447
帖子: 6302
注册: 2008年02月
ffxqxbj 发表于
直接把景深给你了,还不满意??哈哈哈哈哈。。。。这是什么样的景深?你能告诉我如图所示的一片黄色线条是否都应该是清晰的?
泡网分: 34.447
帖子: 6302
注册: 2008年02月
酷风 发表于
还有就是留意景深问题,虽说是f1.8,但rx100的幅面小,而且看你的图,距离也不近,最好用网上的景深计算器自己算一下感谢你的答复。
我找了个在线景深计算器粗略看了一下。
我那张图,靠近的椅子离我不到半米,窗台大约4米。从图上看到了,从椅子到窗台都是峰值黄色线条。峰值水平选的是低。
怎么算,景深也到不了3米的。也就是说,rx100的峰值显示有些夸张,它显示的景深(如果说黄色线条表示的是景深的话)比计算出来的宽好几倍。
同时我也看了a57的,黄色峰值线条显示的比较合理。
rx100的峰值线条,比较夸张:
泡网分: 31.61
帖子: 5441
注册: 2005年12月
孤独的戈壁 发表于
首先我没有否定单电或者单反,只是觉得目前SONY四处出击,产品却卖不出去,本来周围还有人用SONY的,目前已经没有,就连新入门都不选SONY,难道不说明问题吗?你可以看看真正的摄影爱好者,以前还有SONY用户,现在还有吗?
A口在目前状态下(单电)你觉得前景如何?至少A77,A99没有吸引用户。
E口你可以看看主要卖出去是什么机型,可以说E口很好的取代了DC,难道说取代了单反?E口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强大的视屏功能,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消费者拿来取代DC和摄像机使用了。这些人是不会去买单反或者单电的,不过当他们需要升级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会选择SONY的单电吗?
所以说E口只是很好的实现了从DC到无反的转换,不能说从N/C嘴里抢单反的蛋糕,这点都看不清,无语
关于SONY影像部门亏损的财报仔细去读一读吧
关于DXO咱们不讨论,至少人家比我们专业的多,相信他们的比你我多的多,你说SONY好能吸引大量的用户,那么大家也会相信你
我是不是做春秋大梦不要紧,只要SONY真能崛起。。。。。。这位太火星了,去各景点转转,看提溜的都是什么机器。
泡网分: 55.375
精华: 2帖子: 13995
注册: 2007年11月
晕网 发表于
不错。我觉得全幅nex不一定非要有牛头,也不一定非要蔡司,但要做到体积画质的平衡,当然也要做到性能价格平衡。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反正它太贵了销量必然少,索尼自己看着办吧。握手........
其实除了Leica以外,其他的RF系统都廷平价的,Contax G,Konica Hexar RF,Voigtlander,Ikon....一套3颗左右并且素质比较有保障的镜头配置15~20K内都能搞定,所以如果NEX全副搭配镜头出来,考虑到数码机比较贵一些,价格能控制到30K内办妥一机三镜应该会是价格与素质的平衡点
泡网分: 19.246
帖子: 5446
注册: 2008年02月
olala 发表于
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按照RX1和FUJI那种短后焦距的设计思路,虽然能有效缩短镜头长度,但未必能设计出真正的牛头来,RX1是全幅,已经证明不够牛了,咱们现在要的不是又小又牛嘛
其实有没有牛头到无所谓,关键是这些SB厂子不能把半吊子当牛头卖,瞧瞧Contax G系统是怎么定价的?除了H16外,其他都不算贵,人家能摆正位置,承认自己确实不是特别牛,但也不错,并且价格也合理
话说回来,难道真是Sony渣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嘛?未必,黑归黑,但还没到缺心眼的地步,问题在于以目前的价格体系来讲,想牛体积保不住,想小素质要让步,没法两全其美,除非敢卖天价,但天花板上还有个叫Leica的呢,所以没辙了,这点成本反正横竖都要摊出去,无非是摊在牛上,还是摊在小上.......理解归理解,但作为掏银子的来说,图啥啊?明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伸着脖子陪着笑脸让人砍嘛?不错。我觉得全幅nex不一定非要有牛头,也不一定非要蔡司,但要做到体积画质的平衡,当然也要做到性能价格平衡。当然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反正它太贵了销量必然少,索尼自己看着办吧。
泡网分: 55.375
精华: 2帖子: 13995
注册: 2007年11月
soyamilk 发表于
拉哥讲话太犀利了!所以偶暂时也不看好NEX全副,相反如果出个RX2,(个人偏好28/1.8),然后价格再降降,这样还靠谱点。实话实说
全副NEX要是出来,也只有转接M口玩了
我也不反对RX,固定头怎么都OK,不存在构建系统的问题,RX1的35/2虽然有明显短板,但还是很实用的,来个RX2也不赖,不过有35了,28的可能性很低了,要YY的话,我希望是21/4,把畸变做好点
泡网分: 55.375
精华: 2帖子: 13995
注册: 2007年11月
晕网 发表于
呵呵,我的意思不是指望富士,而是借鉴富士设计镜头的路子(参考富士X口的14 2.8、18 2、23 1.4饼干远小于现有相近规格NEX镜头的体积),而且也不指望全幅NEX会出A口那样的大牛头,能做到画质和体积的平衡即可。你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按照RX1和FUJI那种短后焦距的设计思路,虽然能有效缩短镜头长度,但未必能设计出真正的牛头来,RX1是全幅,已经证明不够牛了,咱们现在要的不是又小又牛嘛
其实有没有牛头到无所谓,关键是这些SB厂子不能把半吊子当牛头卖,瞧瞧Contax G系统是怎么定价的?除了H16外,其他都不算贵,人家能摆正位置,承认自己确实不是特别牛,但也不错,并且价格也合理
话说回来,难道真是Sony渣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嘛?未必,黑归黑,但还没到缺心眼的地步,问题在于以目前的价格体系来讲,想牛体积保不住,想小素质要让步,没法两全其美,除非敢卖天价,但天花板上还有个叫Leica的呢,所以没辙了,这点成本反正横竖都要摊出去,无非是摊在牛上,还是摊在小上.......理解归理解,但作为掏银子的来说,图啥啊?明知道是怎么回事,还伸着脖子陪着笑脸让人砍嘛?
泡网分: 55.375
精华: 2帖子: 13995
注册: 2007年11月
verhoffin 发表于
哦,或许这颗蔡司35/F2不能算牛头,那据几个便携机上牛头的例子好吗?再请问现在无反化趋势下是不是必须要搭配牛头才能上市啊这位没事吧?你很乐意花牛头的价格买非牛头是嘛?话都看不懂就扳杠
泡网分: 3.162
注册: 2011年05月
网络侠少 发表于
这个我还真没发现。如果对比ZA24的销量,e24的确算是大卖了,而且发布都一段时间了,这个头还不是到处有货。
泡网分: 42.435
帖子: 10281
注册: 2003年12月
ffxqxbj 发表于
a99 a卡口往里掏个E卡口出来,,加1带环,无膜有螺丝刀;加2带环,有膜,有相位对焦,无螺丝刀。。。。
在用E卡口镜头时,只能APS-C,,最大APS-H,,如同a99+1680渣一样。。。
只有全服a口镜头时是全副。。。基本知识错误
泡网分: 35.533
帖子: 6497
注册: 2007年12月
酷风 发表于
怀疑这个专利是针对所谓的“混合卡口相机”的,基本上就是nex加个半透可以选择抬起来与否的转接环
半透膜没抬起来,用的是单电的纯相位对焦;半透膜抬起来,则是用nex的对焦方式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这里的半透膜抬起来,以为就是单反那样按一下快门,对好焦之后半透膜上下翻一次
其实按快门的时候半透膜根本不会动,无论抬起来还是放下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专利,只是为了让那些不认可半透膜却又能接受nex的对焦速度的人,也会去买这种“混合卡口相机”a99 a卡口往里掏个E卡口出来,,加1带环,无膜有螺丝刀;加2带环,有膜,有相位对焦,无螺丝刀。。。。
在用E卡口镜头时,只能APS-C,,最大APS-H,,如同a99+1680渣一样。。。
只有全服a口镜头时是全副。。。
E卡口有没有全副镜头与奶昔无关,重要的是专业视频那边需不需要,需要奶昔就有福了,贵的要你命,但是我有。。。 本帖最后由 ffxqxbj 于
15:14 编辑
泡网分: 10.35
帖子: 1201
注册: 2008年12月
孤独的戈壁 发表于
大家理解不同
我的理解是:由于奶昔的存在,本来买单反的用户因为奶昔出众的性能而改买奶昔,这叫取代,本来都没有打算买单反,这部分人能算得上抢了单反的蛋糕?
这些买奶昔的用户是因为想升级,毕竟以前DC的感光元件小,如今各家都已经主推APS-c,奶昔类型的机型已经取代了DC,并能提供更好的影像画质。
可以去照材市场看看,如今DC已经销不动,不是被手机取代,就是被奶昔类型的无反夹击。别主观臆测,我自己包括身边的几个同事和同学,都是原本打算买单反而NEX的出现改入NEX,还有个例子就是同事买了观音的550D后觉得实在不便。出了后再如NEX。虽然我们这些人可能水平不高,但是对于摄影的需求和热情,NEX这样的机器已经够用了。
NEX的镜头虽然稍微大了一点,但是总体还是比拿单反便携许多,不能忽视这样的优点
泡网分: 42.435
帖子: 10281
注册: 2003年12月
ffxqxbj 发表于
膜抬起来可以YY,可能性不大
1、不如直接出单反,,技术成熟
2、出无反的,,,取决于CMOS上的相位对焦的成熟度,或以画质取胜,类似D800E与D800
3、维持单电,,解决对焦太集中,提高对焦速度。。怀疑这个专利是针对所谓的“混合卡口相机”的,基本上就是nex加个半透可以选择抬起来与否的转接环
半透膜没抬起来,用的是单电的纯相位对焦;半透膜抬起来,则是用nex的对焦方式
有些人可能会误解这里的半透膜抬起来,以为就是单反那样按一下快门,对好焦之后半透膜上下翻一次
其实按快门的时候半透膜根本不会动,无论抬起来还是放下来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专利,只是为了让那些不认可半透膜却又能接受nex的对焦速度的人,也会去买这种“混合卡口相机”
泡网分: 44.051
帖子: 13481
注册: 2007年03月
孤独的戈壁 发表于
首先我没有否定单电或者单反,只是觉得目前SONY四处出击,产品却卖不出去,本来周围还有人用SONY的,目前已经没有,就连新入门都不选SONY,难道不说明问题吗?你可以看看真正的摄影爱好者,以前还有SONY用户,现在还有吗?
A口在目前状态下(单电)你觉得前景如何?至少A77,A99没有吸引用户。
E口你可以看看主要卖出去是什么机型,可以说E口很好的取代了DC,难道说取代了单反?E口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强大的视屏功能,绝大多数都是普通消费者拿来取代DC和摄像机使用了。这些人是不会去买单反或者单电的,不过当他们需要升级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会选择SONY的单电吗?
所以说E口只是很好的实现了从DC到无反的转换,不能说从N/C嘴里抢单反的蛋糕,这点都看不清,无语
关于SONY影像部门亏损的财报仔细去读一读吧
关于DXO咱们不讨论,至少人家比我们专业的多,相信他们的比你我多的多,你说SONY好能吸引大量的用户,那么大家也会相信你
我是不是做春秋大梦不要紧,只要SONY真能崛起。。。。。。你似乎忽略了我说的那一句——尽管单电有着单反所没有的特殊优势,但如果整体平衡性做的不够好,一样很难卖
原因在哪里呢,就是索尼在品牌影响力以及实际的产品线成熟度上都大大的落后于NC,那么这样的状况下要想产品卖的好,这个产品就必须拥有非常优异的明显超越NC单反的平衡度才能被NC的潜在用户群接受——无论这个产品是单电还是单反
A77并没有做到良好的平衡度(尽管现有技术可以做到),所以也不要想跟NC的单反比拼销量,就算是真的把平衡度做到很好,也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扭转用户群的观念后销量才有可能爬升,而如果是做单反,想把平衡度做到显著超过NC单反的程度几乎不可能
那么580升级版又能做到多好的平衡度??仔细说说看??580这种单反的平衡度做的再好,将来升级的再厉害,了不起能在机身性能上比NC同档次的单反略好一点而且也不可能维持太久(NC在单反领域也不是吃素的),镜头群丰富程度落后于NC,高档镜头群还没有普及超声波马达(请注意这些问题是用户同样要考虑的东西),对焦系统也不算很强悍,而且没有单电系统的特殊性能,凭什么长期吸引客户源源而来??客户想升级的话,只能升到900或假定有950这类机器,同样的,升级也是客户在购买低端产品时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人实际是不升级的,但会有一个潜意识在引导他们“如果我将来有钱了肯定要去升级到什么机器”(事实上这个意识很多时候也是由老手来灌输的),这个潜意识会引导他们在购买廉价机器时的挑选方向
假定不做单电,继续做单反,做一款A950出来,能做出什么性能来??单电跟单反,很多东西是通用的,99的对焦模块比5DIII差,难道把99做成950就能增加对焦点扩大对焦点分布范围了吗??显然结果是不仅对焦点分布范围完全一样,而且950还不丧失掉全时追焦的性能,现在的99就已经被大家诟病对焦模块弱于同档竞争者,做成A950对焦方面会显得更差
A99的图像处理器是怎么样的,A950也就必然是怎么样的,因为这也是单反单电通用的东西
半透镜对画质的影响无论国外个人的拆卸型测试还是国内网站的拆卸型测试或是我本人用山寨环与二代环进行互换测试,都显示半透膜对画质的影响极其微小,你应该不会否定“同一台机身拆掉半透镜与装上半透镜进行拍摄测试的方法是判别半透镜对画质影响的最合理方法”这句话吧??——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半透镜在实测中对画质影响非常微小,那么为什么DXO的高感分数比D600差那么远呢??
结论就只有下面的二选一
1、DXO分数评价体系有问题或DXO测试有问题,合起来就是DXO的评分可能存在问题,事实上我们看DP的RAW比较,D600在高感的画质根本就没有占什么上风啊,这是直接进行5DIII、D800、A99、D600四方对比就可以看得出的,如果是评价直出JPG,那么5DIII在6400以上的高感JPG更好,而D600的评分比5DIII要高出一截
我查了下A900的ISO分值,是1431,而A99如今不过15XX,也就意味着从分数上看是属于没有进步,无论是从实拍片还是从DP的样片来看,A99的高感画质都显著强于A900,请问你怎么解释这两台同门机器实拍效果的高感差异
2、DXO没问题,那么就是A99的图像处理器(包括硬件与算法)出问题了,它有可能比尼康的图像处理器差,请问如果是A99的图像处理器有问题的话,做成A950就能改善吗??根本就不可能改善啊,因为A99用什么图像处理器,做成A950也必然用同样的图像处理器,请问D3X跟A900的高感差异,你能归罪到半透膜去吗??
你一味的去说半透膜是影响画质的关键,而忽略了一是DXO评分过程可能存在问题,二是DXO没有问题的话索尼的图像处理器可能存在问题,而且你至始至终完全的忽略以前各个机构及个人做过的同一台机身拆半透镜与装上半透镜的测试结果
结论就是,如果DXO的评分(过程)不存在问题,那么索尼做一款A950出来,就会是一款高感分数比A99略有提高,同时追焦能力还要下降的机器,而且不可能存在“便利化多角度实时取景的同时能够高速追焦连拍”这样的单电特色——请问这样的机器跟5DIII相比有竞争力吗??会比现在的A99更有吸引力吗??我看只有等死的份吧
高端机器处于等死的状态,买低端机器的人还怎么能产生“未来升级”的潜意识呢??当然买低端机器的人也就少了
不要以为做成单反就能怎么样了,继续做单反跟NC血拼,我看真没有什么出路,做单电还能拼个新结构带来的特殊性能,能拼上一拼
NEX跟单电是不一样的,它直接吸引了大批不乐意购买单反的人,它的切入点是家庭娱乐兼半专业产品,但是这批不乐意购买单反的人在没有奶昔的情况下,还是要买单反的,因为没有奶昔的情况下,市场上只有单反能提供廉价、高性能、高画质,没得选,大部分购买中低端廉价单反套机的用户都属于这类用户,所以奶昔(及类似的其它厂家的微单产品)毫无疑问在抢着单反的市场,而且随着更新换代后的性能越来越强以及市场对其认识越来越深入,将来还会抢的更多,因为购买中低端单反套机的用户占了单反销量的大部分
我觉得非常期待更高性能单反产品的人,真的不应该去指望索尼,NC已经有很优秀的高端单反产品摆在那里了,为什么不去选NC的单反呢?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0 megapixels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