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哪里可以看柴静的穹顶之下 柴静,或是连接,跪求!!

黄小星的空间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好久没写文字,认认真真的看完了《穹顶之下》,昨晚1遍,今早1遍,看了2遍,还是想矫情一下。
…………小柳,有话要说………
喜欢柴静,可能是从她的《看见》开始。那还是2年前,《看见》新书发布会。视频一出,就被这个有力量的女子吸引住了。
“好精彩!《看见》___独立,犯错,疑问,推翻,重建...这些词,足以让人肃然起敬!心灵和魔石之间的关系,还有关于“准确”“人”“平等”的定义...犀利,带感...我想:成功的媒体人必须务实,真正回归“刚性”报道。”这是它,对我22岁的人生启发~
而昨天,沉寂1年的柴静,带给我们《穹顶之下》,很震撼,也感到挺悲哀。终于知道柴静为啥要去美国生孩子,为啥要移民了。的确,她已经移民了,她没必要这样做,但她还是用她的稿费和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做了,所以她是伟大的。而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现在也特别能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只要宝宝健康平安,其他真的无所谓。
柴静和小崔做了一样事,个人出资,费时费力,苦口婆心的向全国人民讲道理,只不过一个人说的是雾霾,另一个是说转基因。俩人勇气可嘉,说了话做了事,还是被五毛狗狂喷,为啥?跟风的人的确很多,满嘴爱国,却只做旁观者。看评论,特别搞笑说什么干涉内政,说什么美国人应该回美国去~
与其说喷子跟风,不如说大家都太麻木了,对雾霾太麻木,对社会太麻木。也许在我们昆明,看得到蓝天白云已经习以为常,我们对雾霾的理解真的不多。但今早看到2014全国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昆明的空气质量也仅排在全国第10…前9名不过集中在海南,福建,广州,西藏和云南…而昆明的Pm2.5也超过国标,所以就算我们每天都看的到蓝天白云,也在呼吸着有害的空气,更别说京津冀地区,还有长三角~特别震惊的是河北,还有杭州,真是万万没想到。
2013年5月,我们反Px,闹的轰轰烈烈。今年3月,我们谈雾霾。可是那么多那么多的煤和油在燃烧,那么多那么多的毒工厂在排污,那么多那么多的超标汽车在奔跑,我们能做些什么?这次,又像上次那样,没有下文了么?
在发展中国家,谈环保奢侈吗?这个问题很搞笑。从小学课本里,就一直在谈环保,大量考题里也在谈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企业,是完全不合环保理念的,这是小学生都懂得的道理。而如今的小朋友们,他们满口环保,甚至考试答题谈环保也答的溜溜的。但他们呼吸的是什么,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又能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片中,大量的科学实证和数据表明,我国环境问题的尖锐矛盾,触目惊心的画面,各部门发言人无奈的表情和柴静苦口婆心的话语,让我们心寒心酸。
我们生活在 “终生暴露的实验仓” … “而重雾霾期间对儿童和老人的伤害是最严重的。”
“呼吸是没有办法选择和逃避的,你的每一口它都在。”同呼吸,共命运。
“颗粒物,是人类的一级致癌物。”
“煤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最重要的要么降下来,要么洗干净…”
法律的模糊性,大气法53条执法主体的不明确,“不执法就是逼人做假。”
“用光所有的资源之前,用光所有的环境容量。”
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别人100年完成的工业化道路。可想而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文明,但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的GDP就算全世界第一,又有什么意义呢?
片尾,列举了美国洛杉矶和英国伦敦,对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环保的解决办法。
从“煤炭时代到油气时代”的转变,一个产业的衰落,另一个产业的创新…
天然气和石油的使用,天然气石油公司和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匮乏,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
若开放市场,我国“天然气产量和探明储量翻翻”。
还有关于能源体制改革…
环保部门的监督电话:“12369”,不是一串数字。
以及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小事…
最终归结到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的迫切。
看到最后,真的特别感动…这是一位公民,一位母亲,一位媒体人对社会的控诉和呼吁:
“有一天他们会说不,我不满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情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是此生。”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也不是一部电影。不要拿看电影和看视频的心态去看它,因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但愿这部震撼的公益作品,能让只说不做的人,行动起来…为了我们的生活,也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行动起来。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从几年前柴静出版《看见》,字里行间领会了央视新闻记者的厉害,这次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继续了柴静一贯的犀利、理性、深入、克制。
简述一下纪录片的内容,这样比较有条理性,主要是为了没耐心看和看不懂的人。
一开始柴静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雾霾现象和肺癌人群增多的现象。
那么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
1.为什么肺癌会增多,肺癌和雾霾又有什么联系呢?
雾霾中有大量的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了肺癌的增加, 从而告诉我们两件事。第一,雾霾对我们的身体有极大的损伤;第二,雾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2 那么雾霾是怎么造成的呢?
①化石燃料的排放,主要是煤炭
② 汽车尾气 、飞机排放 、靠岸的货轮
③餐饮行业油气排放
④工地沙尘
3 环境部门在干什么?
环境部门对进城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排放超标的车辆却拥有合格的手续,而且并未安装油气净化设备,原因是司机购买的汽车违规获得了合格的手续。难以进行惩罚。
污染最严重,燃烧煤炭最多的是河北省,也是北京雾霾的重要输入源,经济严重依赖钢铁行业,即使产能早已过剩,许多无牌照企业破罐子破摔,环保部门无法执法,因为事关十万人的就业。环保局吃地方政府的饭,不敢砸地方政府的饭碗。
环保局缺乏司法和行政的实际支持,没有执法能力,相对强势的政府和大企业显得无能为力。
4.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国的汽油标准远远低于国际标准,那么为什么不指定更高的标准呢?因为标准制定委员会是由石化企业构成的,提高标准意味着增加成本,他们不会拆自己的台。
然后,中国的煤炭使用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煤炭的总和,优质的煤炭不足,就使用劣质低质的煤炭,比如褐煤。哈尔滨供暖第一天空气质量爆表,因为其中燃烧了大量的褐煤。
褐煤不是不能用,德国也使用褐煤,但是会洗煤,使其变为洁净能源,但是中国并没有这样做,只有很少的部分经过了清洗。
5.雾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要求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矛盾。
是迫在眉睫的能源结构改革与能源行业垄断一家独大的现状的矛盾。
6.如何解决雾霾问题
①转变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进入早该进入的油气时代,开放能源市场,转变中石油中石化的垄断局面。
②提高汽柴油的国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工厂、企业、个人进行严厉处罚,加大执行力度。
③向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排放超标的单位进行改造,使用技术手段从源头解决污染排放问题,国家对清洁设备进行补助,各部门要配合给予监督和检查。
7.雾霾问题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吗?
可以,英国用了五十年时间,但是在最初的10年就下降了80%的排放。
美国最初改造也遭遇了重重阻力,但是都克服了。
最终他们都获得了蓝天。
8.治理雾霾会不会造成中国经济放缓,失业率上升?
不会,英美德等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让市场参与进来,优胜劣汰,洁净能源终会替代污染能源,一个行业的消失就会有一个行业的兴起。
9.这个关于雾霾的片子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重视雾霾,发出我们的声音,抵制雾霾对我们的伤害,从自身做起减少对大气污染的排放,才能促使鼓励推动政府治理大气污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0.我们遇到污染问题应该去哪里举报呢?
环保热线 12369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夜里又安静的看了一遍今天反复被刷屏的柴静的《穹顶之下》,彼时家人在另外一个房间正在看央视的《感动中国》。我在这个电视前潸然泪下,听到家人在另一个房间亦是泣不成声。这也许是我们眼中不同的中国,唯一相同的是,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这片土地,亦如单薄清瘦的柴静。
同样一个柴静,同样一段片子,同样一件事,我看到两方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骂她是公知,拍这样的片子挑拨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有人骂她是五毛,拍这样的片子帮助政府维稳。还有大把人在微博上骂她在美国生孩子,有什么资格对中国的事情指手画脚。所以说在中国做事,太难,因为太多的眼睛和耳朵被无知蒙蔽,太多的心灵被偏激绑架而失去基本善意,太多的脑袋被刻意操纵而失去了理性。所以无论她的观点是否是你可以接受的,都请相信,不管是五毛还是公知,不管你是老百姓还是住在中南海,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无人可以幸免。
我的奶奶和爷爷去世时的死因全部因为肺炎引发全身脏器衰竭。最近去世的我的朋友的家人也是因为肺癌。他们分别在新疆和北京。可以想见,这场席卷全中国各地的肺炎肺癌大爆发,只会在未来的岁月愈演愈烈。有很多移民的朋友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希望我的孩子未来出生在没有雾霾,没有毒食品的地方。这是我们生活的中国,如果不用脚投票,我们就别无选择。
温暖的柴静,用自己稿费的一百万元做了这样一部片子。没有体制内的职务,没有工资,没有广告赞助,全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同时因为她的母亲的身份,让人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更多柔性坚韧的力量。相信以后这种独立调查自媒体会蔚然成风,而不用再依托体制内的电视台,有更多拥有独立思考角度的纪录片出现。这亦是柴静这部环保题材片子之外的另一层意义。
更多的思考是对于我们自己,如何爱护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如何让我们的空气中不再只是充满钱的味道。还有,一个柔弱的女人都能做的事情,政府部门的缺位和失职更是我们作为一个纳税人应该发出的诘问!最新发布的日志散文网推荐文章看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 看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看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来源:作文网
  柴静的《穹顶之下》观后感
  今天柴静的《穹顶之下》几乎在朋友圈刷屏了,有很多称赞佩服的人,也有很多表达自己行动的人。
  看了前十分钟,我一直在思考也在犹豫一个问题,雾霾这个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社会环节的问题,不是一时能解决的,虽然我没有直接排放,我也可以做到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但确认如柴静所说我们个人的力量和行动真的微乎其微,对于整个污染物的减少或许起不到任何作用。看着看着我真的好想回家,回到生我养我的春城,回到一年有300天蓝天的春城。什么才是生活的本质,我想不是财富,不是物质,而是穷尽一切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健康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我还年轻,我感觉不到雾霾对我身体的影响,我感觉不到呼吸不畅,我只能感觉到雾霾的天空带给我的坏心情&&我记得协会的小孩恐龙跟我很开玩笑的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去北京,我这个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有点高。那时候有点会笑他,可是现在想来自己也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人,为什么还要呆在北京呢?
  随着视频的深入,我一次次看到触目惊心的数据,众所周知的所谓秘密、现实,一些让人震撼的案例。我想它受人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她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雾霾的来源,构成,国家现状,更重要的是她每一条数据都是可靠有来源有支撑,阐述的又是大家多熟知多习惯却又很无力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即使我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能要求自己。可是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生活中真的会受到蛮大的冲击,有时候我的家人甚至会跟我说:你再这么环保,我们跟你生活都不习惯了呢。看到这段视频,我又找回自己最初那么强烈的自我约束感。不管我生活在哪里,都呼吸着同一片空气,逃避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你恰逢在环保事业上,在减少环境污染上做着我们企业能做的,也确实起到作用的事业,为什么不坚持呢。我想香蕉皮的环保事业也应该是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动力。
  不管是能源结构的问题,还是执法力度问题,或是企业国家社会责任感问题,对于我们个人来说都是很难企及的,我们可以讨论它,深究它,批评它,可是我们甚至连给相关部门一个建议或者提案的有效渠道和机会都没有。但是思考本身就会带来价值,它会指导一个人的行为意识,而这些又是我们多么欠缺的东西。
  最后看到柴静凝视着那个星球,它在孤独的旋转。我想起2013年我们到武夷山玩,我在山里第一次看见银河,如此清晰,非常雄伟的横跨在整个天空,配上漫天的繁星,那一刻自然的魅力、宇宙的魅力都会让你为之惊叹。24年第一次见到,未来再见到又会是第几个24年?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呢?
  柴静是通过她的女儿看到雾霾的,我不希望通过我的孩子我才感受到雾霾的严重,此刻,每个人都应该有所行动&&
  柴静《穹顶之下》的观后感
  昨天看了我们中国传媒大学校友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部片子引起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至今为止最大的环保轰动,这是差不多第一次媒体与影视媒介+互联网双重媒介爆发的巨大力量。鉴于这部片子在&环保&与&媒介&这两方面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我很激动,想要谈一谈这个话题:环保到底是个什么啦?这部片子到底重要在哪里?
  当时写完【有人在不经意间或是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世界吗?】
  中克莱尔-C-帕特森的故事那篇文章后,有人在下面评论区问我:
  &现在各路砖家鼓吹转基因是不是也像第二个故事那样?是蒙蔽公众!?&
  的确从目前环境来看,是和帕特森的故事很像。不过我当时的回答是
  &我觉得转基因倒是刚好相反,转基因和核能是未来人类发展所必需的,以后说不定有另外一个故事,一个领导人从人类和国家战略角度知道核能和转基因是必须发展和研究的,但是游戏开局是广大国民和恐慌坚决反对。这条道路也不好走啊。&
  为什么同样的故事大背景,无铅汽油的阻碍者是工业巨头和既得利益,而转基因和核电的阻碍反而或许是公众呢?
  因为我觉得每个人对环保的理解是有很大误差的,我们现在一提起环保,就认为那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飞禽走兽,而那些高大的烟囱和工厂甚是邪恶的!甚至会有极端的人认为人类本身就是邪恶的,人类生存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消耗大自然。
  我觉得环保的意义是被曲解了。
  每一次环保和技术的开发其实是人类的妥协和平衡。环保不能是反人类,而环保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也就是耳熟能详的&可持续发展&。持续的发展才是环保的目的。
  回归园林,回归原始人的生活,消除一切工业绝非环保的目的。人类所有的生活用品基本都来源自工业生产,我们怎么能够小清新地一边把烟囱和工厂机械定义为邪恶的破坏环境的源头,一边却开着车,喝着咖啡享受工业带来的生活的便利呢?柴静片中其实专业上最大的争议和受到工业领域专业人士抗的是:影片把重工业和环境对立起来,认为消除重工业,减少汽车出行,干掉小煤窑消除排放源头,用油气替代煤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于环保其实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煤矿多少年后要用完的!!,石油不到60年要用完的!!为了人类的未来和下一代我们要环保和节约!!
  这种看法其实有道理,但是却是静态的,就像我们买房时喜欢用现在工资乘以年数来衡量房价贵不贵,但是人的工资是动态的,房地产环境也是动态的。环保和能源也是个需要动态,站在第四维,也就是时间和历史上去观察的问题。
  古代人改良马,让马跑的更快,八百里加急跑死三匹马让信件3天从边关到达京城,但是绝想不到信息传递更快的方法不是让马儿跑的更快,而是汽车火车的发明和电波通信。
  石器时代为什么结束?是石头用完了吗?不,是因为发现了铜和铁!
  蒸汽时代为什么结束?是煤矿用完了吗?不,是因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
  所有的资源都有替代品或者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
  对于地球,目前已知知识范围的终极能源是会走向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
  *中国2008年全国大雪灾时,很多地区处于孤网运行,铁路封闭,电煤无法运进来导致停机加剧电网压力,只有18个月换一次料的核电可继续运行。
看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相关推荐看完《穹顶之下》,应该给柴静捐款--百度百家
看完《穹顶之下》,应该给柴静捐款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柴静的《穹顶之下》具有历史意义。时至今日,新闻不应该再依靠广告供养,而是应该公益化,靠社会的捐赠支持,让柴静这样不依赖体制的公益媒体人过上体面的生活
今天看了央视《新闻调查》前知名记者柴静做的关于大气污染的报道,我第一次如此详细地知道,原来我们每天呼吸的糟糕空气,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的。
柴静是前知名的央视主持人、记者,她的报道曾经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但是现在她的身份已经不是央视记者,她的身份只是一个普通公民,一个和我们一样呼吸着糟糕空气的普通公民,任何一个不愿意忍受这样有毒空气的公民,都有兴趣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每天在呼吸这种空气。
我看了柴静拍的片子,我最大的感受是,时至今日,公众新闻报道已经开始公益化,它和其它任何公益组织一样,不应该再依靠广告的商业模式生存,它应该接受公众捐款,被社会供养起来,像柴静这样的公益新闻人,应该在社会的捐赠下衣食无忧,不用为自己的生计而发愁,从而可以去做出更好的公益研究。
在中国,或许我们叫公益报道太敏感,那我们就先叫它公益研究吧,作为一个对空气质量不满的普通公民,如果在能力许可的情况下,有资格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公益组织的作用是唤起民众觉醒,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与污染这样的公众敌人抗争的道路上来。
长久以来,新闻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是统一的,媒体既要承担社会监督的社会责任,又是一家需要盈利的公司,需要通过广告收入来供养为数众多的记者和编辑,在长达100年的时间里面,这种双重身份都运转的很好。但是时至今日,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整个媒体行业的广告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媒体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盈利的状况在许多媒体当中已经很难做到,一些媒体的记者编辑长期拿着微薄的薪水,完全依靠理想支撑着自己的工作。部分媒体因为受不住经济利益的诱惑,开始走上歧途。
像柴静做的大气污染这种公众研究,并不需要太多的耗资,假设一部分人能够拿出自己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年收入去支持她,柴静这样的公益人可以更加无忧无虑地去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我们得到的回报很可能是天更蓝,水更清,所有人的都受益,这和我们捐钱给贫困山区或者地震灾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看了人民网对柴静的采访,柴静是用自己的钱做的公益报道,她拒绝了一些公益组织的资助请求,该片的制作成本大约是100万。
作为一个同样对空气不满的普通公民,我愿意捐钱给柴静,希望她能够把对环保的关注当做一项持续事业持续下去,不再是完全凭兴趣,而是变成一项可持续的事业去做。
希望国内能够出现一批像她一样关注公共利益的人,更希望有一天,新闻可以公益化,可以被当做一份受人尊敬的终生职业。
阅读:1999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36氪用相对年轻的团队打败其它科技媒体的故事,很像二战时候苏联人用廉价的...
阅读:2002
阅读:7709
阅读:36万
阅读:183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Facebook第三季度业绩,实际已经超出了华尔街分析师此前的预期。
机器之心 Synced
扫描二维码下载 新闻手机客户端
百度新闻-微信公众号
百度百家-微信公众号市场及媒体合作屠晶晶010 09.cn
在柴静的《穹顶之下》看移动端如何暴虐PC端
摘要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会把柴静的这段103分钟的记录片放在首页的不同位置上,有的还再多放一条关于柴静发布公益调查视频的短讯视频。连周云蓬这位盲人都能够看到片中雾霾的恐怖,还有谁会不赶紧发布到首页上呢?
  在2月的最后一天,从央视离职的柴静又回归公众视野。而这次她带来了的新作——大型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因声情并茂的同时,又有对令中国人常感不安的雾霾的实地调查,顷刻便引起大家的关注。
  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会把柴静的这段103分钟的记录片放在首页的不同位置上,有的还再多放一条关于柴静发布公益调查视频的短讯视频。连周云蓬这位盲人都能够看到片中雾霾的恐怖,还有谁会不赶紧发布到首页上呢?
  尽管这样,不同视频网站的收获却不尽相同。有人统计了各个主要视频网站中《穹顶之下》截止2月28日20点43分的点击数和评论数(从多到少):
  :3103万,33794条评论
  优酷:438万,10061条评论
  乐视:305万,39条评论
  :86万,210条评论
  土豆:33万,2033条评论
  凤凰:22万,9条评论
  爱奇艺:1.3万,21条评论
  可以看到,远远抛离了其他视频网站,《穹顶之下》在优酷上的点击数也只有腾讯14%多一些。爱奇艺就就可怜了,只有1.3万次。遗憾的是,除了知道优酷首发之外,我们无法得知这些网站在什么时候发布视频,相差一两个小时的话,也可能导致成绩的颇大差异。再者,同一内容发在不同网站的效果也有差别。我们很难依靠一个视频就能说哪个网站更优势。
  不过我们是能从中读出点什么。
  上面从优酷到爱奇艺各个网站的表现,我们或者可以归结于视频发布时间、在首页的位置、搜索排名等因素。但腾讯一枝独秀的表现,明显和这些因素没什么关系,在权重上它不比优酷高,两者都不大受百度和360搜索待见。而是因为腾讯有一个移动端的超级大平台——微信。
  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传播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几乎不受上面所提及的因素影响。只有越多人分享传播的内容,受众面才越大。从前,在中国内地垄断这一平台的是微博,现在是微信。
  在称霸社交平台的时代(他们的主战场还是PC端),微博还没有把视频分享限定在视频一家。不过,好在是这样,不然可能要死得更早些,因为视频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但到了腾讯微信独霸社交平台之日,主战场已经在移动端。微信把分享视频限定在腾讯视频一家,其他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上只能分享链接而已。
  而这才是腾讯视频上的《穹顶之下》之所以完胜其他网站的原因。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移动端,尤其是微信,要比PC端来得更有人气。不过这是人所共知之事,但从这个热门视频的点击数上,我们更能看到人气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移动端如何暴虐了PC端。
  不过,其他大视频网站还是能看出个高低。除去腾讯,优酷和乐视就是点击大户了。但从评论数来看,无疑优酷具有了压倒性优势。一般来说,视频网站都要求用户注册后才能发言。尽管截止上面的时间,乐视网才比优酷网的点击数少大概三分之一多一些,但评论却差千分之四左右。可见优酷用户要比乐视更活跃。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百度视频搜索对优酷土豆还是比较打压的,许多视频搜索结果都把优酷放置在靠后位置。而在九哥在3月1日凌晨码字的时候,在百度搜索“穹顶之下+柴静”,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占好几条,乐视的位置也非常显眼。
  可是,爱奇艺收获少得不值一提,乐视也敌不过优酷。从乐视和爱奇艺两家的成绩来看,百度搜索对它们贡献不大,而且即便搜索作用再大,也大不过移动端的分享作用。
6862゜16069゜24091゜34026゜43016゜52587゜61998゜71732゜81649゜91615゜10
16522゜114652゜28002゜37043゜46862゜56069゜65527゜74695゜84377゜94157゜10
创办美家居之前,王永信曾在东阳最大的红木家具企业担任市场总监,将企业从一年8个亿的销售做到了30个亿的...
雷军:金庸小说里面有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以前...
现在的互联网大会无形中增加了红毯属性,大佬们纷纷亮相,展示他们的大衣和西装(>w<)好啦,范主闲言少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酷视频柴静穹顶之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