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怎么打开编写维基百科的内容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 | 问答 | 问答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中文维基百科编辑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
中文维基百科的内容质量明显优于百度百科和互动百科,不知中文维基百科的编辑们是如何组织和管理的?如何保证内容质量?
+ 加入我的果篮
果壳网系统工程师,维基百科志愿者
从制度和执行两方面谈:在制度上,维基百科有三大内容方针来确保条目质量,分别是:中立的观点、可供查证以及非原创研究,这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中立的观点,是指条目应该无偏见地公平呈现各种值得记录的观点:“无偏见”,体现在以中立的语调描述有关观点的事实;“公平”,意味着观点在文中的比重,应与其在现实世界中支持者的比例相当;“值得记录”,是指观点应当有相当的支持者,极少数人支持的边缘理论很有可能就不值得记录。有关中立观点的方针全文,详见。可供查证,是指条目中的内容应该有据可查,且这些“据”,必须来自具有公信力的出版机构。在可供查证方针的描述中,“最可靠的来源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维基百科不同于百度、互动的一个主要点在于,来自论坛、博客等网站的匿名人士的内容,一般不会被视作可靠来源,也就无法满足可供查证方针: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维基百科内容的准确性。有关可供查证的方针全文,详见。非原创研究,是指条目不会记录未发表的事实、争论、推论和想法,也不会记录对已发表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后产生的未发表立场。受这一方针限定,非主流的民间科学、编者的新奇推论或研究,都不能写入维基百科。有关非原创研究的方针全文,详见。除了上述三大方针,维基百科还实行严格的版权审查,阻止侵犯版权的内容进入维基百科。关注度指引则能阻止用户为自己、自己的男女朋友、自己的班级、某个不知名论坛、某个百度贴吧创建条目。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内容方针、指引来对内容的品质进行规范。可参见页面。从执行上说,维基百科有一群支持现有大部分政策的积极志愿者(但志愿者之间也有争论,这些争论最终会促成政策的改善)。一部分志愿者是以传统的写条目的方式作出贡献。由于wiki系统可以容纳多人同时参与一个条目的写作,尤其是当前的热门条目。这方面,志愿者们需要进行协作,需要讨论条目应该怎么写,而不是自顾自地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良好的讨论最终会反映到条目质量的提升上。在英文维基百科这些协作性较强的项目中,甚至可以看到讨论页比条目要长上好几倍的“奇观”。另一部分志愿者作贡献的方式,是去巡查现有和新增的条目(MediaWiki专门实现了这些功能),在发现破坏后,他们会主动回退破坏;在发现了与当前政策不符的条目后,或直接修改内容令其符合,或挂上提示性模板通知其他人参与修改;对于一些完全背离内容方针的条目,还能通过提删的流程来隐藏条目。当然志愿者们并不是只能做其中某件事,很多人在写条目的同时也会参与新条目的巡查。维基百科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权限,让用户能够参与到网站的运营当中,并形成一个社群来自治管理网站。每个语种的维基百科都有自己的社群,而所有社群构成更大的社群则能参与决定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政策和理事会成员。社群内部一般采用共识讨论和民意调查(按英文维基的称呼,中文维基目前似乎还在叫投票)的方式来对网站进行管理。在社群一定范围内更受信赖的用户,还可能会根据其自身意愿被授以管理员或更高的权限。自治管理的方式会让用户感到强烈的归属感,进而调动了用户参与贡献的积极性。中文维基百科活跃用户的主要活跃地点是,我最近也不怎么活跃,所以现在也不清楚他们现在在讨论些什么了。
日语语言学 PhD 在读,设计爱好者
就维基百科的「关于」,以及「中文维基百科」词条上的介绍来看,一般是维基百科社区内的参与者们经过相互交流、合作来进行条目的编辑。普通的浏览者也能很容易地进行参与编辑。某一个词条的新增、来源查找、翻译、校对、合并、润饰都是大家分工完成的。编辑过程需要遵守维基百科制定的一系列相对严格的规则,所以条目质量很大程度靠的是自觉。至于管理员,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和一般社区的管理员职权不尽相同。「中文维基百科」中介绍说:「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只是多了管理权限的普通用户,而且管理权限的使用必须基于维基百科参与者的共识。」滥用职权有可能会被解任。详细可以看看相关链接:
理性.和平.科技fun
根据大家的分享,尤其是Philip_Tzou同学的经验分享,我能看到维基百科的这样几个特点:合适的制度设计自发的内容贡献专业人士的参与扁平的组织架构快速的纠错能力保守的运营策略
某些程度上就爱那个,我觉得中文维基不单单要收集资料,更应该尝试翻译英文维基上的一些优秀专业资料,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而这些也能作为交流的纠错等等的启动资源。
枫叶国留学生
靠基本方针、三大内容方针和难搞的代码编辑器来把低素质用户和部分新用户拒之门外(现在可视化编辑器倒是有了,但是作为测试功能没账号貌似不能用);当然某些前辈在你讨论页用请喝茶的语气留言或者某些用户页挂着各种看上去很厉害的用户框的家伙一言不发地回退你的贡献这类事都挺有吓阻作用的。反正我是被吓住了,现在只是偶尔巡查一下最近更改,还得小心翼翼不卷入编辑战中……
严谨是挺严谨,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在这一点上,百度百科、互动百科更加自由多彩。
后回答问题,你也可以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文維基百科是協作計劃的版本,自正式成立,由非營利組織──負責維持,截至9月28日10:40,中文維基百科已擁有204,705條,此外還設有其他獨立運作的或版本,包括、、、、、及等。
在這個網站啟用時,僅以「中文Wikipedia」為名。直到,Wikipedia的中文名,經過13人投票,命名為「維基百科」。首先「維基」二字元合中國大陸的譯名標準,另外「維」字意為繫物的大,也做網解釋,可以引申為,「基」是事物的根本,或是的底部。「維基百科」合起來可引申為網際網路中裝載人類基礎知識的。
中文維基百科的副題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大臣(——)於為所創作的的上聯,下聯原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海納百川」語出《·形勢解》,意指之所以廣大,是因為它不分你我地容納了數以百計的。「有容乃大」則語出《·周書·君陳》。對聯的上聯勉勵待人接物應仿效海洋,以寬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人事地物。這同時也配合了維基百科自由開放的宗旨。
GNU的標誌。
中文維基百科正如維基百科本身,有三個引人注意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使中文維基百科與傳統的中文百科全書有所區別:
首先,中文維基百科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包含人類所有知識領域的,而不是一本、在線的或其他任何東西。
其次,計劃本身是一個,這允許了大眾的廣泛參與。中文維基百科是第一個使用wiki系統進行百科全書編撰工作的中文協作計劃。
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中文維基百科是一部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內容開放的材料允許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複製、修改及再發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維基百科使用。
和其它版本的維基百科一樣,中文維基百科也是、、的混合,通常大部分的內容,由普通的網友討論、修改,通常為民主的形式,而則因特殊、適當的理由而解除部分限制,例如修改、適當的刪除文章或封禁用戶。
中文維基百科於日的首頁
中文維基百科使用書寫。漢字是的共同文字,是中國大陸、台灣的官方語言,香港、澳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中文維基百科未規定以官方語言(普通話、國語)書寫,但維基人默契以其為通用形式,適度摻入或,以力求文句通順優美。
中文維基百科的編輯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根據2006年9月初維基百科對各語版本的編輯者來源的統計結果,香港的編輯者佔28.6%、台灣佔25.9%,而和則分別佔13.7%及8.2%。由於中國大陸封鎖維基百科,因此來自該地區的編輯者估計多是使用美國和荷蘭的連上維基百科。
來自於各地擁有不同成長背景的華文使用者共同參與了中文維基百科,不同的政治立場與社會觀念在中文維基百科產生最直接的接觸,中文維基百科的文章內
容是全球華文使用者相互妥協折衷後的成果。此外,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在內,各語言版本對於非自由版權下的內容,或者版權、來源不明的文章和圖片,則保有不同
於當地網路氛圍的,極為嚴格的審查制度。基本上任何不能用於自由傳播或者禁止無經濟補償地應用於商業領域的文章、圖片,原則上均不會被保留在這裡。
中文維基百科大幅度且深度地介紹、與、、、、等地區介紹。在某些領域,闡述了華語使用者的價值觀,內容更貼近於華人自己的理解。
中國大陸地理類條目中,沿海地區類較詳細,內陸與西部地方類則較簡略、貧乏,反映中國大陸各地網際網路發展程度之嚴重落差。
而許多備受爭議的政治議題條目,如、、等文章是中文維基百科長年的熱門條目。這與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常爭議的等焦點大大不同。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已有204,705個條目,但這個數量還不包括對話頁、沒有內部連結的條目、重定向頁以及其他名字空間的頁面,如果加上這些頁面,截至2008年6月底,總共有超過61萬頁,並有超過737萬次的編輯。參與人數方面,共有逾23,000個註冊用戶曾進行編輯,當中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300多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5%。至於管理人員,中文維基百科擁有超過90名管理員及8名行政員,負責站內日常的維護工作。
維基經常在重要的節日為參與者在首頁顯示相應的圖片、Logo與寄語。圖為2005年春節時期中文維基百科的限時Logo。
自從日第一個條目起,中文維基百科至今已經迅速擴展。
,中文維基百科計劃與其他12種主要語言維基百科計劃同時成立,但當時維基百科網站不支援中文輸入。同時期,與中文版有相同困擾的,權宜地使用來撰寫條目,中文維基百科在當時則只擁有少許的測試文字。
,Ghyll(現在的)成功的藉由工具軟體的輔助,撰寫了實質中文內容的文章HomePage,中文維基百科至此才算是真正開始運作,而Mountain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參與用戶。,中文維基百科移動到新伺服器,軟體升級到Phase III,新版的軟體解決了中文輸入的問題。同時,域名改為zh.wikipedia.org。,中文維基百科網站界面的中文化工作告一段落,Mountain翻譯了英文條目Computer Science,張貼到中文維基百科上來,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條目:。
在中文維基百科的早期,大部分的長條目都是從英文翻譯過來的,中文維基原創的則是以短條目居多。
中文維基百科第一次聚會時的照片,當中幾位維基人在這裡依然活躍。
中文維基百科最資深的維基人是,而早期累積大量編輯次數的五位資深維基人:、、、與,在一起成為首批中文版的華人管理員。
其中Shizhao在維基百科的整理和協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在中文版的其他維基媒體計劃中也做了很多維護的工作,其編輯次數亦高居榜首,惟其處事手法亦備受爭議。
2002年至2003年,中文維基百科持續進行本地化與正體(繁體)化的翻譯工作。直至,隨著MediaWiki 1.4版本的發布,中文維基百科初步實現正(繁)簡體自動轉換。
2006年2月《明報》於香港首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中國大陸的《》文章介紹維基百科,這是中文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翌年,同是中國大陸的《》在第173期也發表了與維基百科有關的報導,接著隨後的幾週,許多媒體跟進報導,為中文維基百科帶來了大量的中國大陸維基人。2004年的3至5月,維基人以倍數計的增加,總條目數很快的從6000篇突破10000篇。
,台灣的《》刊出〈維基網路百科,大家一起寫〉,是台灣主流媒體首次報導維基百科,隨後於6月,台灣的《》跟進報導〈Wiki百科網書,你也可寫一筆〉,為維基百科帶來大量的台灣維基人,時值維基百科在大陸遭到封鎖,台灣相關條目的編寫量大量增加,首頁也加入了台灣的熱門新聞。
香港媒體對中文維基百科的關注較遲,是香港維基人發展起步較遲的主因之一。,香港的《》於發表〈生活百科:Wiki世界 自由開放〉,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至,香港的《》於新聞故事連載發表〈網友齊編「自由」百科全書 港八月辦首屆中文維基聯會〉(按:應是),這是香港媒體第一次深入介紹中文維基百科。同年5月,中國大陸的《》也報導了維基百科,很多大陸就是通過閱讀報紙而得知並加入維基百科的。
此條目需要補充一些。(日)
請協助添加來自的引用以。的內容會被而移除。
「十萬分的感謝」 — 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150,000」 — 中文維基百科突破十五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200000」 — 中文維基百科突破二十萬條目時的特殊標誌
中文維基百科於剛開始時,英文維基百科已有超過40,000條目,成為起步較遲的主要語言版本。,中文維基百科突破了5000條條目,但是其中有些文章包括正(繁)簡兩個版本;註冊用戶數也同時突破了3000人。,用戶大量添加年份條目,使中文維基百科短短3天內就突破了6000條條目。,中文維基百科總條目數終於突破1萬條。
隨著更多維基人的加入,條目數量增長速度也穩步上升。到了,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0萬條,成為第12個擁有超過10萬條目的維基百科語言版本,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15萬條。,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20萬條。
採行對網際網路進行的制度,政府有權依法對網路內容進行審查,對那些有爭議或違反中國國家法律的網頁內容採取限制或屏蔽措施。維基百科網站對一般民眾是容易接觸獲得的,但在維基百科計劃成長的紀錄上,在被封鎖過六次。
最新的內容:
首次且意義重大的封鎖發生於至。這次對維基百科的封鎖,一般認為開始於發生15週年的北京;另一項可能有關的是,一篇從發表的文章,談到中文維基百科處理爭議內容的態度:中文維基百科存在許多由人撰寫的運動相關文章。(參見)
封鎖的最初幾天僅封鎖了中文維基百科,而後所有維基媒體網站在中國大陸皆被封鎖。為了解決這次的封鎖,中文維基的管理員向當地的溝通,並向有關單位申請解除對維基計劃網站的封鎖。所有網站在2004年至被解除了封鎖。
這次的封鎖影響了中文維基百科發展的生命力,使用者成長減緩,文章數增加速度緩慢,文章編輯次數銳減,直到2004年9月許多狀況還未回復到2004年5月的程度。
第二次較輕微的封鎖發生於2004年至。在這四天中,對於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瀏覽維基百科變得反常與不穩定──這次的封鎖不是全面性的,某些中國大陸的使用者沒有受到影響。
這次封鎖的原因不明,但可能與的熱門「」的關閉有關:此論壇因公開且熱烈地討論政治議題,於幾週前被關閉。於是一部分原來BBS的使用者來到了中文維基百科。與上次一樣,中文維基管理員準備向區域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者聯絡,但申請尚未送出,封鎖就解除了。
17時起,維基百科再次突然遭到封鎖,中國大陸部分用戶無法登錄各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封鎖原因至今不明,有人估計與近期發表的《》白皮書有關。,大量用戶回報中文維基百科 已可以訪問,這是自日封鎖長達一年多以來中國大陸首次可以重新訪問。同時 已全部不能使用。
10月,英語維基百科,維基新聞等維基媒體在中國大陸可以正常訪問。
18時左右,中文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各地陸續解禁。然而此次解禁僅僅持續了8天,從開始,中文維基百科再次遭到封鎖。一般認為此次臨時解禁是由於升級所致。
6月15日,韓國維基媒體伺服器的IP屏蔽被解除,除中文維基百科外的各語言版本維基百科及維基媒體各項目網站再次可以在中國大陸正常訪問。
自日起,中國大陸部份地區再度可以正常瀏覽中文維基百科。7月24日,美國維基媒體伺服器的IP屏蔽被解除,有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反映中文維基百科及維基媒體各項目網站再次可以在中國大陸正常訪問,這一情況共持續約24小時,在18:00再次遭到封鎖。此後馬上有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將這一情況反映到交流群中,並立刻得到大量維基人證實這一情況的反饋信息。相較于第四次封鎖,本次解封不僅時間極為短暫,且瀏覽亦較不穩定。
自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中國大陸地區再次可以部分正常瀏覽,但仍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在不使用代理伺服器的情況下,諸如條目「中文維基百科」、「」等比較「敏感」的條目依然不可以訪問。
在,維基百科再次遭到封鎖。
在前夕,中文維基已被解封,原因可能與奧運會促使中國政府放寬管理政策有關。在7月31日解封之初部分地區對瀏覽維基百科內相對於中國政府的敏感條目沒有過濾,但次日再次瀏覽已經有過濾。
以上封鎖皆是無預警、無預先告知的,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單位甚至沒有給予維基百科封鎖的原因與任何理由。
中文維基百科正(繁)簡處理系統原理所在網頁的屏幕截圖
主條目:、和
中文存在兩種書寫系統──()與。一般來自、、的使用者使用正體中文(繁體中文),來自、、則使用簡體中文。因為缺乏交流與各自不同的書寫系統的發展,許多正式的名稱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新加坡完全不同。舉例來說,電腦的列印設備,在中國大陸稱為打印機,在台灣稱為印表機。
隨著中文維基百科的成長,正(繁)簡體問題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發展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的討論中,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主流意見,是讓正體(繁體)簡體並存於中文維基百科,正(繁)簡體問題應該通過發展轉換程式來解決,而不是讓正(繁)簡體分別成立兩個中文維基百科網站,但是當時沒有開始開發相關的技術,僅止於討論。
絕大部分的條目是正(繁)簡體共同存在一篇文章之中,少數條目是擁有正(繁)簡兩個不同的版本,例如曾經使用兩種不同版本:與,或是「日本/簡」,「日本/繁」。其他維基百科可以使用zh-tw與zh-cn做跨語言連結。中文維基內部的正(繁)簡跨語言連結則是使用〖繁〗 這樣的方式做連結。這種方式可以使兩種文字系統互不干擾,但卻只能靠人工整合正體(繁體)簡體兩版本的差異。而公告、總集型頁面則以正(繁)簡並存的方式存在(如開頭介紹部分依然是正〔繁〕簡並存),以示正(繁)簡體文字在中文維基百科具有相同的地位。
在正體(繁體)簡體轉換功能啟用之前,部分的使用者大量地將正體(繁體)文章全面改為簡體,反之亦然,實際上卻未編輯文章中的任何內容。如此的作法
被視為一種破壞行為,正體(繁體)內容的缺少很容易被視為中文維基百科排擠正體(繁體)字的使用者。隨著簡體使用者大幅度的增長,中文維基百科從以往的正
(繁)簡並存,逐漸成為簡體為主流的百科全書。中文版成立以來就不斷出現正體(繁體)版或是台灣版維基百科獨立的呼聲,從這段時間得到越來越多台灣使用者
經過大約兩年的爭論與等待,2004年9月,加入中文維基,提出正(繁)簡轉換的爲
此亦製作了具體程式,開始進行正(繁)簡轉換功能的開發。該套轉換程式一度以主要中文維基用戶的所在地為字庫分類,後簡化為「簡體」、「繁體」與「不轉
換」3類。中文正(繁)簡轉換系統因其易於手動添加及使用,成爲中文維基百科解決正(繁)簡問題的最實際並可行的方案。該套方案及程式在2005年的第1
屆上由中文用戶進行了簡單的介紹。
為了免除如此的障礙,從起,中文維基百科在伺服器端提供一個功能──正(繁)簡體自動轉換功能,能夠依據用戶參數自動地轉換不同的字體與辭彙至用戶端瀏覽。過去許多使用正(繁)簡兩種版本內容的文章逐漸合併。輸入正(繁)簡兩種名稱都可以檢索瀏覽合併後的文章。
轉換功能免除了正體(繁體)簡體的隔閡,也一併解決了與、之間辭彙的分歧所帶來難以跨越的障礙。
最初在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只有「不轉換」、「簡體」及「繁體」三種,但「繁體」是使用的繁體字,對習慣的、使用者感到不便。,經投票通過後,頁頂的條目文字轉換的標籤改為「不轉換」、「簡體」、「台灣正體」及「港澳繁體」四種。 在1月,轉換標籤更增加至「不轉換」、「大陸簡體」、「台灣正體」、「馬新簡體」及「港澳繁體」五種。
主條目:和
經過一定時間發展的維基百科一般都會產生「」,雖然真正100%符合維基百科的條目實際上並不存在,但特色條目依然是作為該語言維基百科中,通過多數人認可為比一般條目要更為完整、優秀的作品。它們一般是眾多維基人的甜美果實,也可以是部分人獨立完成的華彩篇章。每一篇特色條目都會在正文右上角和條目討論頁上註明標記。
對於中文維基百科而言,特色條目的概念的出現始於3月(中文維基百科實質開展近半年後),起初是由管理員們將個人認為較為完整的條目遴選為特色條目,而這種做法在中文維基百科步入條目數量與質量大幅增長後變得不符合發展的要求。此外,為儘快提升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的質量,該年5月份,中文維基百科引入了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成為當時唯一一個成為特色條目的方法。但不久後,「」制度也許可有個人獨立完成的條目參選特色條目。
最早的特色條目是與,經過第一次同行評審後伊莉莎白一世依然保留了特色條目的地位,該條目也成為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特色條目。但是在2007年,已被撤消特色條目資格。2007年,中文維基百科的特色條目數量正式突破100,第100個特色條目是,但由於隨後有數條特色條目被撤消資格,因此特色條目數目一度跌回100以下的水平。直到兩個月後的4月28日才再度回到100個特色條目的數字。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百科很多條目擁有極佳的內容質素但其仍不足以成為特色條目;可能是因為其長度過短、或論題過廣、或過於聚焦于某一話題、或是該條目所述的領域並不太知名。即那些具有成為特色條目潛力的條目,由維基人主動找出、編寫,通過提名並通過的,將會成為。
截至目前,中文維基百科擁有142條特色條目,當中以類最多,其次是及類的條目。可能與參與者的愛好和日常工作,文化類條目的普及度較高所致。同時,中文維基百科擁有547條優良條目,數量正穩定上升當中,其中以政治類條目最多,但歷史與地理類條目也佔到很大比重。
開始於,目的是集合維基人的力量,更快地合力打造更多特色條目。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在動員更多維基人參與的同時,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寫作質量,選取進行質量提升的條目由維基人投票決定,在經過數周的提升後復交特色條目評價。當中,特色條目評選得分最高的是,滿分5.0分中平均得4.8分。
除了主計劃之外,其他領域下也設有自己的條目提升計劃。例如是針對香港相關條目而發展的質量提升項目,以提升香港之條目至特色條目為目標。此外,還有、、、,但後三者現時經已在荒廢狀態,只有香港和台灣的計劃仍然繼續正常運作。2008年8月,開始運行。
然而,自起,由於維基人對編寫條目的態度,轉變成以獨力完成為主,因此這些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的成效大不如前。除了提升後的條目質素並無大改善,部份計劃更陷入荒廢的狀態。曾有維基人動議廢除條目質量提升的主計劃,但主流意見是傾向保留進行改革,直到現時還未有最後定案。
2007年,由用戶提出的正式試行。該計劃目前預計試行3個月,到期後由維基人討論其可行性,並且是否取代舊計劃等問題。
中文維基百科特有的一種為增加條目數量與兼顧質量而進行的召集維基人編輯條目的活動,方式是部份維基人主動邀請其他維基人參與條目編輯。動員令可分「大動
員令」及「小動員令」兩種。目前動員令已舉辦五次,其中前三次為大動員令,第四次為小動員令,第五次為大動員令與小動員令結合的方式。而第三、四、五次動
員令更啟用了加分機制。舉辦於2006年到2006年;是在2006年到2006年;是在2006年到日;是在2007年始到,這次動員令限定了生物動員令、翻譯動員令、寰宇動員令、體育奧運動員令、音樂動員令和暗黑動員令六個主題;是在2007年始到,
第五次動員令指定了消滅外文、歷史與世界遺產三個主題,編輯者既可以編寫這三個主題的條目,也可以編寫其他領域的條目,但編寫特定三主題條目有額外加分。
一些維基人樂於接受這種活動,但亦有人表示反對。總的看動員令確實對中文維基條目質量產生一定促進作用,但因參加人數有限而效果平平。關於動員令是否應該
繼續舉辦下去也多有爭議。
中文維基參予了的計劃,每星期從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翻譯一篇條目。這個計劃到現時為止已成功翻譯超過100條中短篇幅的外語條目,為翻譯工作提供榜樣。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
專題是一個幫助各參與者去整理在維基百科中某一特定範疇的資料的資源。這不是提供那些資料的地方,而只是一個有關那些資料的資源:如那些資料應如何編排方
式、或是哪些內容是應當包括等等。而且各個專題的討論頁亦為那些對該題目有興趣的參與者提供了一個討論地方。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21
對於特定範疇,中文維基百科還設有。
主題首頁是為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感興趣的維基人及一般讀者提供的首頁,用於幫助查找該主題的資料,並擴充與該主題相關的條目。一個維基主題可與一個或多個專
題相連,但與專供維基編者使用的維基專題不同,維基主題是同時為編者及一般讀者服務的。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07個主題首頁。
為凝聚對特定範疇感興趣的維基人,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不同的及。工作小組的主要焦點的中文維基百科內的站務維護,而興趣小組則集合了對有興趣編寫特定範疇條目的維基人,藉此進行意見交流。截至2008年9月,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2個工作小組及41個興趣小組。
,有的維基人發起了。這是中文維基百科首個成立的,作為和對撰寫感興趣的維基人聯絡之用。該板的最大特色,是其。在這個計劃之下,有數個條目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並成為特色條目。最早從此計劃中出來的特色條目是,於該板的中在滿分5.0分中得到平均得分3.4分。
繼香港維基人在中文維基百科首創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之後,於1月1日,有的維基人發起了相同性質的,以求將台灣的風土文化在維基百科裡展現出來。其後,來自、、及的維基人也建立了他們的維基人佈告板。截至2007年,中文維基百科共有6個地區性維基人佈告板。
維基讀本的第一期封面,由任主編
中文維基百科從2005年起,由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主持編寫(第二期稱為維基文摘)。維基讀本是對維基百科上某種主題文章的精選的一個連續出版物,並且製作成PDF格式出版。維基讀本每一個季度出版一期,兩期出版後卻未沿續。第一屆籌備期間,有提議重辦維基文摘,但最後並未成事。
第一期 (2005年第一季度):、
第二期 (2005年第二季度):
另一方面,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wikidigest的郵件組。該郵件組由中文維基人建立於2005年,內容為中文維基百科新條目精選,目前定期向用戶發送每日入選中文維基首頁你知道嗎欄目的條目,可以從進入。
鑑於維基讀本已荒廢多時,中文維基百科用戶於,出版全新的《中文維基百科電子雜誌》試刊版(、)。雜誌初步計劃每月出版一期,內容除了展示中文維基百科的特色內容,也會有用戶專訪、社群熱門話題及最新統計數據等。然而,截至同年5月,仍沒有該雜誌的最新消息。
中文維基百科設有一個名為的地方,用來討論技術議題、方針和規則、以及中文維基百科的管理維護。這是中文維基人最主要的交流意見的地方。另一方面,面對著一類知識型網站的流行,中文維基百科於10月設立了一個名為的地方,用來供使用者發問及解答任何與維基百科無關的問題。
中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來自於世界各地的華文使用者,並非集中於中國大陸。東南亞擁有龐大的華語使用人口,但當地華人人口沒有反映在該地區相關文章的書寫量上,可能與東南亞華人多使用、、或是當地華人已失去華文書寫的能力有關。維基人的年齡跨度和一般人印象中「百科全書」的編輯者年齡跨度不同,其中不少活躍的維基人在生活中還是生及生,甚至有少數生的參予。此外,通過條目質量提升計劃、訪問與編輯總數上顯示中文維基百科用戶大部分對、、類條目報有較大的熱情,因此、、新條目推薦中也以該類條目居多。另一個特色現象,就是由於來自的維基人很多都關心本地的事物,因此優秀的香港相關條目的比例也不少。
截至,中文維基百科有超過24萬名註冊用戶,擁有204,705條條目和超過400萬次的編輯。但所做出的貢獻卻是佔據了整個中文維基百科的大多數。編輯超過1,000次的維基人共有約570多人,而他們的貢獻佔了中文維基百科編輯總次數的約70.9%,而編輯超過10,000次的維基人的35人中,已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編輯總次數。。部分觀點認為這是維基百科不易於新人上手或者對版權的要求嚴格的表現。
一般而言,已經熟悉中文維基百科的用戶大多使用來進行日常的編輯交流,而專為新人設立了常見問題的集合。為了進一步加強維基社區之間各用戶的交流,中文維基百科在中通過地域、愛好及興趣、畢業學校、政治傾向……各種不同的分類創立了各個維基人之間的交流板塊。通過這個板塊維基人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鄉、校友、志同道合的其他維基人。維基人可以通過這裡尋求各種幫助,或發起當地維基人舉行聚會。也可以找到維基的部分,工作小組與。
當前中文維基百科一共有90名管理員:27個來自、20個來自、18個來自、9個來自、5個來自、3個來自,2個,、、、各1個,2個未鑒別。
參與2005年維基媒體國際大會的數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維基人。
維基百科第一次的聚會──維基百科北京地區網友見面會,於在舉辦。此後在、、、都有維基人發起聚會,將網上的聚會帶到了現實中。聚會的主題主要涉及中文維基百科的當時遇到的問題和一些發展的建議,因此討論的焦點往往各有側重。,中文維基百科的、、等數名用戶參加了這一年的,並在發表了由撰寫的關於簡繁轉換的技術性論文「Chinese conversion the wiki way」和主要由撰寫的講演稿「We-create-pedia in China」等多篇文章,受到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
,台北維基人開始展開每兩星期一次的定期聚會,香港維基人於10月仿效。12月,、、、及五個地區均計劃舉行冬季聚會,為中文維基百科成立以來同一個月內最多地方舉行聚會的月份。
,粵港澳三地維基人在澳門舉行秋聚,是澳門首次維基人聚會,並開展在澳門成立維基組織的工作。
中文維基年會邀請到、等香港著名人士與會
為使各地的中文維基人增加見面的機會,以及向外界推廣中文維基百科的應用,因此而被發起。第一屆中文維基年會已經在至於的舉行。超過一百名參加者參與是次的活動。這個年會更是全球第一個針對個別語系的。
由於成功取得舉行的第三屆主辦權,因此第二屆中文維基年會可能由在2009年舉辦。
中文維基人依地區的習慣而有不同的網路交流方式,例如來自台灣的維基人多使用與互相交流,而來自中國大陸的參與者則較多使用進行即時交流。但是隨著參與者群體的不斷交流和融合,這些不同網路交流方式的利用也並不絕對,比如,現在一些中國大陸的中文維基的網路會議也會使用MSN,以及這樣其他地區維基參與者常用的網路通訊軟體。下面是一些大紀事:
,以Wikipedia為主題的討論看板成立於台灣BBS站,並開始有計劃的在BBS上推廣維基百科。
2005年,中國大陸的維基人(內容群:2382326,技術群:3680101)建立了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群,其他大陸維基人也先後建立以維基百科為主題的群,其中冷玉的兩個群人數最多、討論最為熱烈。QQ群成為中國大陸的維基人網路即時交流的方式之一,接近甚至超越了其他維基百科的頻道的地位。
,香港的建立維基百科版,並與台灣批踢踢BBS維基版建立轉信關係,此暫為香港唯一開設維基討論區的站台。
2005年1月,和為進一步推動中文維基百科的發展,參考、版維基百科創建了目前中文維基百科通用的,並在不久後設立了以獎勵或為主要方式的維基其他獎勵,以作爲對長期為中文維基百科付出貢獻的維基人的肯定。此後制與條目編寫競賽制(該項目已停止)。這幾措施在執行中既獲得了確實的成效,帶動了剛加入維基百科的新人的貢獻熱情,也走了不少彎路。同年8月,由和發起了針對維基榮譽與獎勵具體操作細節的一次討論,並將之付諸投票通過。2006年2月,設立了,2007年3月始,也設立了。此二獎勵為中文維基百科且為目前為止唯二獨立於維基榮譽與獎勵主計劃的創作獎項,另外,維基香港創作獎也在2007年4月,再度分成與,讓更多攝影好手可以不經由撰寫條目的方式,參與攝影的協同工作。
全球使用的人數達14億以上,為世界主要語言之一。然而,中文維基百科的規模與中文的普及率遠遠不成正比,甚至遠不及的1/15。有觀點將原因歸咎於。不過,即使只計算非中國大陸的數千萬名中文使用者(部分中文非母語使用者),參予中文維基百科的人數還是遠遠比不上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以台灣而言,大多數上網者利用知識性網站時較傾向使用自由問答制的,甚至直接到條目數量最多的查找資料,而非以中文維基百科為首選。因此如以及數種歐洲語文的維基百科,雖然其語言的使用人口遠低於中文,但條目數量卻遠高於中文維基百科。
自從2006年11月中文維基百科條目數突破十萬大關之後,其條目增長出現速度大幅減慢之勢。2007年1月整個月,中文維基百科只增加了3180篇條目,平均每日增加只有約103篇而已,比半年前2006年7月整個月的6219篇,少了接近50%。同一時間,排名於中文維基百科之前的條目數正逐漸拋離。
中文維基百科另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其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據統計中文維基百科每篇條目長度僅為約3,000(每個漢字佔3位元組),比、等主要語言短少。當中超過2(2,000位元組)的條目更只有13%而已,同樣比大部份主要語言為少。少於一成條目的長度超過平均長度,意味著中文維基百科只靠極少數內容極詳盡的條目和大量列表支撐著條目平均長度的數字。
除了小作品的問題,未完成翻譯的條目同樣為數甚多。現時有超過3,000條條目尚未完成翻譯,即超過條目總數的2.5%。相對於其他語言版本,這個數字是比較嚴重,最差的情況是,部份條目直接複製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的條目全文內容,但只有一點內容被翻譯(如等)。
中文維基百科於、、、等條目之建構與經營方面,其專業性明顯低於英文或德文維基百科,翻譯進度亦略嫌過慢。其因為中文維基百科參與者如同前段所提以在學學生為主,而缺乏各領域的在職專業人士及學者教授參與。
中文維基百科中有不少使用者申請帳號僅為撰寫介紹自我之性質條目,而不作其他貢獻。對此有詳細討論。
中文維基百科中、、等條目多僅以方式敘述某之、所出之、、精選集、工作人員名單、收視率或運動戰績,而未以方式述其生平、個性、事功、歌唱、演戲或風格、評價、爭議(如)。條目亦常出現各集大綱一堆,但製作動機、經過、、評價、爭議等卻流於簡略甚至付之闕如之問題(如《》)。條目內容流於此點曾於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評。
中文維基百科其數明顯多於其他語言版維基百科,其中有一部份並未使用,或與其他模板重複,或可完全以(category)代替。此點曾於PTT之Wikipedia板遭部份板友批評,甚至有人提出要限定模板數量。另外小作品的分類過細,反而忽視分類的整理。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其中一篇報導批評中文維基百科敘述另一種。報導內容提及中文維基百科對等條目進行美化,只敘述當局的觀點。雖然事後證實這篇報導提及的內容存有嚴重錯誤,但部份中文媒體仍繼續作出報導。中文維基人社群也曾進行澄清,但等類似的批評未完全地消失。
投票結果:
《晚清巨人傳·林則徐》 薛桂芬著 徐立亭編 哈爾濱出版社
參見《商業周刊》第 960 期文章
作者:林宏達。
包括、、、、、、、、、、、
中文維基百科最早的網址為、、、。
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一位用戶是系統開發人員,而第一個參與者則是,同時也是中文維基百科的第二位用戶。
中文維基百科開始於日,當時英語維基百科已有4萬條條目,許多後來發起的不同語言維基百科計劃的初期,也有許多條目是從英文維基的條目翻譯過來。
— 《中國電腦教育報》,日
— 新周刊第173期,日
— 中時晚報,日
維基百科創辦人(Jimmy Wales)在創辦維基百科之時,目標之一是每個語言版本均收錄十萬以上的條目。英語維基百科已於率先達成此目標,當時中文維基百科條目還不足一千。
維基百科的創始人通過香港的 發表了對中國政府的正式聲明,他說:「對維基百科的封鎖,既不是對謊言也不是對宣傳的封鎖;對維基百科的封鎖,僅僅是對信息本身的封鎖。」
— 天極ChinaByte,日
The World Factbook,
,《國際先驅論壇報》,日
您可以在找到更多與此項目相關的訊息:
相關報導:
主要語言版本
| 1個隱藏分類:
本頁最後更動時間:日 (星期日) 09:0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上维基百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