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笛苏州民族乐器厂笛子徐圣笛,有人知道他的笛子产品购买方式吗?QQ或网店

& & & 从古到今,笛子众多好乐之人颇为喜爱的乐器之一,一支看似平凡的笛子往往能奏出独特的天籁之音,声韵可欢快,也可惆怅,在优美的笛声中,寄托的是吹笛之人淡雅的心志。伴着悠悠的笛声,春归拾梦人,去拾一份感情,寻得一方知己,或齐看云卷云舒、笑阅花开岁月,或共掬人世间这三千丈愁怀!
& & 笔者虽是声乐领域的门外汉,对笛子悠久的历史也知之甚少,但自有幸结识了一位笛子&专家&&&徐圣笛后,对笛子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笛子的喜爱也似更甚一筹了。自拜访了徐圣笛老师后,每当忆起他时,耳边总能回响起些许优美动人的旋律,一曲曲跳动在指尖的音符,谱出的是生动的江南赞歌,夹着水乡特有的气质,别有一番韵味。什么样的人才会有如此感染力呢?相信读者也想对徐老师萌生了一丝好奇之心。
& & 说起徐圣笛,笔者要说的是,他没有卓越的功勋,也没有显赫的背景,他可谓沧海一叶平凡的扁舟,但他高风亮节、淡泊致远,凭着他对笛子的满腔热爱,感染自己的同时感染着世人。
& & 徐圣笛原名徐圣强,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圣强认识了一位书法大师,误将他的名字写成徐圣笛,从此,徐圣强就把徐圣笛作为艺名,并注册了商标。
& & 徐圣笛告诉笔者,1985年他出生在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在其记忆中,他自幼学笛 ,先是喜欢、好奇,时间久了,由最初的热爱发展到&痴迷&的地步,甚至一发不可收拾。但他还回忆道,家中姐弟三个,那时能上学交学费已经很吃力,学笛子只能找民间艺人学,为了真正的踏进学笛子的门槛,他只能到处寻访老师,然而却因民间老师演奏方法各异,且几乎都是自学成才,没经过专业老师的指点与培训,传授起来也并不规范 。谈及到此处时,徐圣笛笑称:这段艰辛的求艺之路学笛子走了太多弯路 后来随着对这项技艺的深入了解,发现自己曾经掌握的技巧其实是不到位的,于是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总是在改正自己的演奏方法,直到2004年考到常熟理工学院艺术系,才有机会接处到专业的老师学习。
& & 2007年毕业后徐圣笛只身来到无锡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华万放老师,据他回忆道,华老师不紧笛艺精湛,热爱笛子,而且平易近人,就在这样的机缘撮合下,华老师免费指导他学习奏笛技巧与知识。徐圣笛称,在这一年时间里,华万放除了在笛艺上给他指导外,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鼓励了他,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信心。随着对笛子的热情高涨,他越是发现自己离不开笛子,于是辞去了工作,天天在家吹笛子,时至当时,他已然成家,并且还有了孩子,因为辞去了工作,为了要养家糊口,他摆过地摊,街头卖过艺,日子过得再艰苦他也觉得有干劲,甘之如饴!
& & 在他的努力及坚持不懈下,2009年他创办宝应县华音民族乐器厂,专业生产各种檀木笛箫 ,因他在制笛之前就是笛痴,因此一直把笛子视为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制笛上特别用心,每支笛都严格把关才能出厂。从办厂初期开始,他对笛子演奏技能方面也依旧没有丝毫松懈,管理厂里事务的同时,不断寻找机会向向制笛名家、演奏家学习,虚心求教,并将学到的东西经过创新改进,运用到自己的制笛工艺上来。在他的不断探索下,在音准方面他彻底解决了红木笛子八度音窄的问题,使红木笛子在音色上更加甜润、明亮,泛音、高音好吹,音色统一,通透性好。随着乐器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徐圣笛萌生了搬迁厂址的想法,几经思虑,他最终决定将他经营的乐器厂迁至古乐氛围浓厚的扬州,在他精心筹备下,2015年7月他把乐器厂搬到了扬州经济开发区,自此乐器厂更名为&开发区圣笛民族乐器厂&。
& & 落笔自此,在世人的衡量标尺下,徐圣笛没有传奇的经历,更没有英雄剧本,却演绎出了他特有笛韵生涯。以笛发声,旷古激越,或泣或歌或诉,正因如此,徐圣笛在天涯海角的浪花里,没被淹没,活出了精彩,活出了本我。   
徐圣笛与中国网双拥中国频道副总编马新存,中国拥军人网执行总监李玉文合影。
徐圣笛与笛子演奏家曲祥老师合影
徐圣笛与笛子制作大师周林生老师合影
徐圣笛与笛子演奏家李大同老师合影
徐圣笛与笛子演奏家丁晓逵老师合影
相关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二胡乐器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