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晒步怎么晒步数

使用合作账号一键登录:
朋友圈又流行晒步数 有人当比赛走路上瘾
  没错,就是因为这个排行榜,身边很多朋友每天都步行上班,还有的都走路上瘾了。那你说走那么多的路,真的会对身体有好处吗?这个问题,咱今天就说道说道。
  社会越是嘈杂,工作越是忙碌,就越想挤出点时间来健健身,现在在朋友圈晒步行的步数,不经意间火了,随着各种相关设备的出现,一万步、两万步,越来越多的步数,就像运动会比赛一样,每天的步行成为了&比赛&。而且这种积极性,还一发不可收拾。喜爱健身固然很好,但是走的步数多,就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据统计,成年人每天会摄入热量2100大卡,而维持生命的热量大约是1800大卡,剩下的300大卡就需要运动来消耗了。这样算下来,一天差不多就需要走10000步。卫生部也发出号召&每日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每天饭后走30分钟,不仅健康,而且减肥。
  只看走路的步数,对健康促进效果有限,有研究表明,单纯的走路,并不能消耗太多的热量,许多人一天走了许多路,却没有达到很好效果,还有的甚至适得其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一些损害。
  你看,这步行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穿合适的运动鞋,走路的时候尽量选择平坦的路面或是运动场,这种对膝盖脚踝等关节冲击力小的地方,还有一点,多摆臂也可以增加运动效果,没错,其实说起这个运动,咱还得再唠叨两句!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运动方式和运动的量,一定得掌握好度。
  作为一种高发病,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的发病率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递增,40岁以上就属于高发病人群了。
  通过运动,不仅可以缓解精神压力,也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高血压患者的推荐运动包括有氧、伸展和增强肌肉练习三类,可以选择步行、门球、等运动项目。
  慢性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要注意因人而异、量力而行,运动强度过大的运动是不建议参与的,比方说患有慢性的患者,就适合一些缓慢的运动方式。
  除了高血压、支气管病,还有一类慢性病也比较常见,那就是,又叫做糖脂病。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周进行一次以上的有氧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车、、做健美操等,控制在中等运动强度即可。
  慢性病患者有了自己的&运动处方&也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得到锻炼(没错,按照医嘱进行适度的锻炼是有利于病情好转的)其实,运动处方不仅适合慢性病患者,它对一些急性病发作后的恢复也很有帮助,比方说脑卒中。
  脑卒中就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为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倒等。
  脑卒中主要发生于年龄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往往伴有基础疾病,比如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是吸烟、饮酒、肥胖等原因。因为脑卒中的发病一般都是急性的,所以救治也讲究争分夺秒。
  脑卒中发病后的4小时是黄金抢救期,用溶栓的药物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救治患者,在患者的恢复期,为了促进患者肢体的功能的恢复,一些运动也是很有必要的。建议患者从较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大,推荐的运动有慢跑、打门球、打乒乓球等。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生活中想要补益肝肾,强体抗癌的朋友可以多吃它。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早生白发已不是稀奇的事。
经期是女人每个月特殊的几天,在饮食方面尤为注意。朋友圈晒步数成时尚 走路健身需防七大误区
来源:现代快报
  昨天是“世界步行日”,步行是最简单最经济的运动方式,只要迈开双腿,随时随地就可以动起来!不过,走路也是有利有弊的,昨天,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权威专家并总结了最常见的健步走7大误区。专家告诉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走路不注意方式,会伤害身体健康。
  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晒步数正流行
  白领给自己定目标:
  每天1万步
  自从有了运动手环、计步APP、“微信运动”公众号,你身边是不是出现了很多“晒步狂人”?有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1万步,也有人开启暴走模式,每天能走到2万步甚至更多。
  有网友说,她每天下班都会在手机上看看好友们当天的步数排名,如果发现自己这天步数少、名次靠后,她就会少坐两站地铁,走一段路,提升一下排名。达到1万步的目标,连心情都会好很多。
  一些平时不怎么运动的白领,也在这种风潮下开始走路晒健身,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走路真的是越多越好吗?怎么走效果更好呢?其实,走路这项最简单的运动,也是有讲究的,要避免一些误区。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走路是相对安全有效
  的锻炼方式
  专家告诉记者,与跑步等激烈的运动方式相比,行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锻炼选择。走路时,人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为跑步的1/3,这种冲击能提高免疫力。国际卫生组织将行走定义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想减肥的人可以通过行走达到塑身的效果,而且不会像其他运动那么疲劳。在行走时思考,还有助于理清思路,同时能减少精神压力,让人身心放松。专家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走路锻炼,并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终身运动方式。
  省疾控中心专家说,每周5-7天,每天累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或者其他相当于4000步、7000步、1万步的活动量,就可以产生促进健康的效果,发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机会减少2-3成。可以这么说,4000步是“起步”,7000步不错,1万步是追求的目标。
  专家说,日常的活动都可以换算成“步行”活动量。比如,熨烫衣服15分钟、照看孩子13分钟、拖地吸尘8分钟、中速骑车7分钟、健身操6分钟、负重快走5分钟、慢跑3分钟、中速游泳3分钟,每一项都相当于中速走1000步(10分钟走完)的活动量。
  注意大误区
  走路比睡眠重要
  “我在门诊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说大清早坚持锻炼走路跑步,结果感冒了。”南京体育学院、南京中西结合医院副教授李靖告诉记者,这就是很多人的误区。
  锻炼是好事情,但睡眠更重要。很多年轻人,为了锻炼,早晨在固定时间起床,但头天晚上又没办法按时入睡。很多时候,打着哈欠就出门锻炼了。这样不仅起不到锻炼效果,反而导致抵抗力下降,人容易生病。另外,起床后立即快步走也是不对的。要注意适度热身锻炼,慢慢起步,等到足部有些发热,再加快速度。快到终点时,慢慢减缓速度,不要马上停下来。
  经常看到很多老年人,喜欢快速倒着走,认为这样走更健康。李靖说,其实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方式不可取。因为倒着走,平衡性差,老人如果万一摔倒,得不偿失。
  有的人认为,走路消耗的热量比跑步少,所以应该多走路,来达到多消耗热量的作用。其实,走的时间越长越健康,说法是错的。走路的时间因人而异。行走的速度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态,每天快走半小时至40分钟,走到“细汗微出”,年轻人心跳一般不超过130次/分钟,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超过120次/分钟,以每分钟120至140步、心跳120次为宜,强度以感觉呼吸、心跳有点加快,微微有点出汗为准。
  李靖说,走路毕竟是一种锻炼方式,一定要换双平底软鞋,旅游鞋最佳。高跟鞋不能用于走路锻炼。并不是任何鞋子都适合走路时穿的,如果你不慎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走路的话,则容易有足底筋膜炎、肌肉酸痛,当然还有膝盖问题,都会不请自来!鞋码尺寸也很关键,如果鞋号偏小,走路久了脚就会发胀,所以如果你走路超过30分钟的话,还是老老实实换上一双比平时穿的鞋大一号的运动鞋吧。
  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范卫民主任医师表示,很多人关节有疾病,就不太适合爬楼梯、爬山。建议有膝关节病变的老年人应尽量少爬山、爬楼梯,尤其不能提重物上下楼梯,平时以坐电梯为宜。健步走最好少带不必要的物品,如果一定要带也要注意重量控制,以行走时不觉负重吃力为宜。
  另外,俗语说“寒从脚起”,人体对寒冷的感知,通常先从四肢末端,尤其双脚开始。范卫民建议老年人走路锻炼,一定要注意保暖,外出时穿戴保暖性好、透气性强、富有弹性的手套和鞋子,棉衣应保暖,宽大轻便,易穿易脱。老年人爱好运动是好事,但须适当、适度。
  不少喜欢健步走的人一开始还能做到抬头挺胸,但后来慢慢变得“弯腰驼背”,长期下来,肩颈难免酸痛不适,尤其是对于有腰椎疾患的人更有害。走路时,身体尽量端正,颈椎、脊椎成一直线,眼睛不要往上看或者往下看,最好能直视前方。这个时候要注意肩膀放松,不要刻意保持一种固定的健步走姿势,以免颈肩部出现不适。
  不少人健步走没有注意气沉丹田,尽量用腹式呼吸,而是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样不但走起来感觉吃力,也会影响健步走的保健效果,甚至诱发心肺不适。
  健步走的时候不要总是把肚子松弛着,注意慢慢收紧小腹,然后随着运动的频率慢慢舒展,这样一收一舒之间就能很好地锻炼腹部肌肉,慢慢过渡到尝试腹式呼吸,渐渐地会感觉健步走给腹部减重带来的效果。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边锻炼,边戴着耳机。其实, 听觉的暗示会比视觉的更重要,使用电子设备而分心就是所谓的“不注意视盲”,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果一定要戴耳机,音量以能听清旁边人正常讲话声音为宜,最好不要戴耳机健步走,可以自己轻轻哼歌曲,缓解疲劳。
(责任编辑:UN652)
原标题:朋友圈晒步数成时尚走路健身需防七大误区
&&&&&&</div
数字之道:
年终策划:
社区热帖推荐
加起来才19公斤!……[]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朋友圈晒娃、晒自拍都out了 现在流行比“步数”_新浪新闻
  “微信运动”功能走红
  引发白领“攀比”热情
  晒娃、晒美食、晒自拍?如果你还在朋友圈晒这些,对不起,这已经是“老三样”了。近日,微信用户热衷的是晒步数,并且相互“攀比”。这缘于微信中“微信运动”的功能正在流行,关注账号,每天微信会记录下你的步数,然后在排行榜上跟朋友们一比高低,排名第一的会占领朋友们的封面。这样的方式,让大量东莞白领为之疯狂,有人深夜暴走,就为了占领别人的封面。然而,“暴走”除了在微信中“炫耀”之外,是否能够真正减肥且不伤身体。运动达人、健身教练表示,运动量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一味增加运动量,反而会伤害身体。走路要用正确姿势且有度,同时还要做好防护和热身。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王进波、彭筱璐
  深夜暴走只为冲榜
  比步数是什么?它其实是一个基于微信的运动应用,微信用户只要在微信中关注“微信运动”公众号,系统就会自动记录下用户在一天走多少路,并且在内置的排行榜中和微信的小伙伴们一比高下。同时关注该公众号的好友就可以看到各自的排名,随着步数的变化,排名也会不断更新,排在第一的人会被系统将他的背景图设置成排行榜封面,接受好友们的“膜拜”。
  白领周茜是东莞某地产公司的员工,她在半月之前开始加入比步数大军,目前已经累计走了194058步,平均每天走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当初听朋友介绍就关注了一下。”令周茜没想到的是,加入后的第二天,她就遭到了朋友的“无情嘲讽”,因为她当天的步数排在排名榜的后几位。“那天大概只走了几百步,朋友就发微信截图说我宅。”周茜说,周围的人好多都在积极锻炼,于是,周茜开始了“暴走”模式。“以前我是能坐车绝不走路,现在是能走路到的地方坚决不打车。”
  周茜说,比步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有时很晚下班回到家,如果发现当天自己的排名太低了,我还会出去走上一段路来刷下排名。”周茜说,有一次是晚上十一点多,“本来我一万两千多步的排名已经在排行榜上是第一了,但有个朋友忽然反超了,我就下楼在小区走了几圈,直到稳坐当天第一位才回家睡觉。”
  冲榜是炫耀也是激励
  为了冲榜,深夜暴走刷榜单,不少人看来是在炫耀,但在排行榜中拼步数还有激励的作用。杜谦是一个夜跑爱好者,在微信运动火爆之前,他就活动于东莞的诸如中心广场、旗峰山等夜跑圣地。
  杜谦说,之前多数时候都是跟跑友们一起跑,“这么做是为了相互鼓励和督促,如果偶尔没人一起跑,自己确实会有惰性。”但自从在微信中跟排行榜较上了劲,杜谦说自己即便一个人也会义无反顾的出去跑上一段。“虽然身边没有人激励督促,但是排行榜上的都在看着呐,别人在微信中点几个赞,自己都会高兴得不得了。”杜谦说,排行榜上靠前经常是几个老面孔,“很奇怪,大家都希望能够往上冲一点,大家都很享受占据封面的感觉。朋友们相互比步数,占据别人封面当然是一种炫耀,不过还是最大的激励。”
  逗比摇手机作假数据
  为了比拼,网友们还想出了不少奇葩的作弊方法。因为“微信运动”记录步数是根据手机内置传感器感受到的位置变化来记录,因此手机只要在晃动就会引起步数增加。
  有网友就表示,他某个周末宅在家中,为了当天在排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把运动手环系在了家中宠物狗的身上。“小狗一天在屋里跑来跑去,最后也跑出了几千步。”
  而更多人是通过“摇手机”来实现步数的增长,网友“反裤衩阵地”就发文吐槽,“我见过好多玩‘微信运动’的朋友,以前一坐下来就刷朋友圈,现在一坐下来就使劲摇手机增加步数。”此外,还有人把手机放在甩脂机。
  健身教练:保护膝盖很重要
  运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拥有更好的身体,如果运动带来了身体伤害,那就得不偿失了。东城区一家健身馆的张教练表示,如果不顾体质,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反而会伤害到身体。“身体较为肥胖的人,如果走路过多,伤害最大的就是膝盖。”
  此外,如果每天为了冲榜而不顾身体的酸痛,可能造成肌肉不可逆的损伤。至于如何避免损伤,张教练表示,要因人而异,一般性的方法是做好热身,比如运动前做些拉伸动作。  (原标题:朋友圈晒娃、晒自拍都out了 现在流行比“步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当户口充分放开时,当坚守数千年户籍制度的基本原则户籍跟随纳税时,人们并不会以获得户口为主要价值取向,而首先会以自己的工作、生活为价值取向,哪里适合自己工作、生活就去哪里,并不会失去基本理智,只想着到上海、广州这样地方去颠簸。
城市的文脉在大拆大建的城建运动中不断趋于断裂。留不住历史的根,没有了文化的魂,城市徒剩华丽的空壳,也失去了它的魅力。更让人无奈的是,尽管社会声嘶力竭地呐喊,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不断在大拆大建中土崩瓦解,不断从城市居民的记忆中消失。
在我看来,时下的不少真人秀节目有点偏离了娱乐节目的本质,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闹剧”。嬉闹有余,原创性不够,主要靠购买甚至盗版国外同类节目。有的节目,甚至格调不高,招致公众的不满。真人秀节目不是这个时代不需要,而是我们的节目主办方走偏了路子。
7月24日下午18:10,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这意味着,一位现任省委书记落马,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朋友圈步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