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镇海芈月传百度百科科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_百度百科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军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该军前身是所属一部。
该军前身是所属湘军一部。1926年6月,唐生智所属的湘军第4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0军。1927年3月,第8军第4师扩编为第35军。同年10月,军队发起讨伐唐生智之战。同年12月,第35军被桂军收编为第19师。1929年3月,第19师在中投蒋后,蒋介石将其扩编为第15、第16、第19师,隶属武汉行营第4路军。1930年9月,在中蒋介石以第15、第16、第19师编为第28军。
1937年7月,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以第28军第19师为骨干扩编组成第70军,隶属第10集团军,任军长。此时,该军仅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先后参加了浙江镇海抗击日军登陆作战和。淞沪会战后,该军撤至金华休整时,第16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第16师,任师长。1938年5月,该军由金华调往湖北麻城、英山、罗田一带赶修工事。7月后调至九江,参加的外围作战。战后,该军退至江西进行休整。1939年3月,该军隶属第9战区直辖,参加了。同年6月,该军第16师改隶新建第86军,另将第3战区新组建的第107师编入该军作战序列,段衍任师长。此次编制挑整后,该军参加了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初,该军改隶第32集团军时,原第29军下辖预备第5师转隶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任师长;第107师,段衍任师长;预备第5师,任师长。1941年1月,第49军预备第9师拨归该军建制。同年3月,该军调至赣北参加了。8月,该军隶属第3战区时,李觉升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任军长,段衍、张言传任副军长。同时,该军进行编制调整,所辖第19师调归第100军建制,另将第100军第80师改隶第70军建制,将预备第5师奉命改隶第19集团军直辖。9月,该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初,第100军独立第1937年7月,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以第28军第19师为骨干扩编组成第70军,隶属第10集团军,任军长。此时,该军仅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先后参加了浙江镇海抗击日军登陆作战和。淞沪会战后,该军撤至金华休整时,第16师调归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第16师,任师长。1938年5月,该军由金华调往湖北麻城、英山、罗田一带赶修工事。7月后调至九江,参加的外围作战。战后,该军退至江西进行休整。1939年3月,该军隶属第9战区直辖,参加了。同年6月,该军第16师改隶新建第86军,另将第3战区新组建的第107师编入该军作战序列,段衍任师长。此次编制挑整后,该军参加了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初,该军改隶第32集团军时,原第29军下辖预备第5师转隶该军建制。此时,该军下辖:第19师,任师长;第107师,段衍任师长;预备第5师,任师长。1941年1月,第49军预备第9师拨归该军建制。同年3月,该军调至赣北参加了。8月,该军隶属第3战区时,李觉升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任军长,段衍、张言传任副军长。同时,该军进行编制调整,所辖第19师调归第100军建制,另将第100军第80师改隶第70军建制,将预备第5师奉命改隶第19集团军直辖。9月,该军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初,第100军独立第33旅改隶第70军,33旅改隶第70军,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80师、第107师、预备第9旅和独立第33旅。同年5月,该军参加后,调至福州南平、浦城等地担任防守任务。1945年春,国民党军调整编制时,将该军独立第33旅改隶第3战区突击第2纵队(游击部队)。此时,该军下辖第80师、第107师和预备第9师。同年5月,该军参加了南战场闽浙追击作战。
1945年8月下旬,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军奉命开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赴台时该军进行整编,将预备第9旅裁减、第80师改隶第28军建制。同时,另将第25军第75师改隶该军。该军到达台湾后,陈孔达升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第75师,罗哲东任师长;第107师,黄国华任师长。
1946年7月,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第70军改编为整编第70师,隶属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陈颐鼎改任师长,黄国华任副师长,原辖第75师改编为整编第75旅,罗哲东任旅长;原第107师改编为整编第107旅,黄国华兼任旅长。此次整编后,该师担任台湾岛的守备任务。1947年1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华东战场的军事力量,将该师由台湾调至徐州,同时将整编第75旅改番号为第193旅,罗哲东任旅长;第107旅改番号为第140旅,谢懋权任旅长。此后,该军开往山东,先后参加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和。在鲁西南战役中,该师师部和第140旅被全歼,中将师长陈颐鼎、少将副师长罗哲东等被俘。此次战役后,该师重建师部和第140旅,任师长。不久,该师进行编制调整,重建后的第140旅改隶重庆绥靖公署直辖,第193旅被撤销。同时,另将整编第5师第96旅、整编第32师第139旅、新建的第32旅拨归该师建制。此时,该师下辖:整编第32、整编第96、整编第139旅。
1948年9月,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废除整编师、整编旅的番号,整编第70师恢复第70军的番号,隶属第2兵团。高吉人改任军长,代理军长,任副军长,任参谋长。原整编第32旅改编为第32师,龚世英任师长;原整编第96旅改编为第96师,任师长;原整编第139旅改编为第139师,任师长。1949年月,该军在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于河南永城地区,代军长邓军林被俘。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军又重建第70军,隶属第3编练司令部。唐化南任军长,下辖第32、第96、第139师。该军重建后,在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海安所_百度百科
海安所,现称海安,海安古时城楼种满松树,又称。据现今海安南门街的蔡雄烈士纪念馆中的石碑记载,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为防御倭寇窜扰,命信国公汤和在沿海设置海防据点五十九处,均围筑城墙,并选取壮丁五万八千余名为各据点驻军,当时海安所驻军一千名,称海安千户所,简称海安所。
海安办事处,隶属于,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海安办事处下辖海东、海北、霞林、海西、石岗、凤山、镇东、镇海、城南、城东10个行政村。
东门:海东村
南门:镇东,镇海村
西门:海西村
北门:海北村
东门外:城东村
南门外:城南村
西门外:凤山村。
以上为海安城区所在村。
境内山色秀美,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
海安所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作为防御倭寇的据点而建城。
几百年来,海安所依然保持着军事基地的原型。
全境通行瑞安方言塘下片,属()。
宾阳门门洞
在清朝嘉庆年间绘制的《县境图》中,海安所位于崇泰乡五都,在县东北三十里,与瑞安所、飞云江南面的沙园所三足鼎立。
海安建城时,用块石垒筑城墙,城周围宽600丈,高2丈5尺,东至西长156丈5尺,南至北156丈,设城门四座,东宾阳门,南镇海门,西永胜门,北钟仁门(另一说西为涌金门,北为拱宸门)。并且在城外开凿濠河,东濠河长172.5丈,宽4丈,深9尺;西濠河长同东濠河;南濠河长169丈,宽深同东濠河;北濠河长176丈,宽深同东濠河。以一丈按3.3米计,当时的海安城大约有0.3平方公里。
但是关于当时海安所的地域范围在民间却存在着几种说法,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认为,当初规划中的海安所地域远比建成之时大,包括北面的、梅头,西面的罗南乡,塘下韩田村,南面的鲍田、新华、典下等,甚至到东山都是属于海安城,证据就是城内的巷都是以“百”命名,比如说保留至今的巷名有“一百巷”、“二百巷”……直到“十百巷”等。人们认为之所以以“百”命名,是因为古时海安规划中本有一千条巷子,但是后来因为贪官侵吞公款大大缩小地域,是为向上级交代,他们就用这些巷名蒙混过关。另一种说法则是,海安所的地域即使没有上一种说法这么大,但是至少比建城时要大,因为现在在海安俗语中还有“吴岙城内上叶街”的说法。吴岙是罗南乡的一个村名,上叶位于现在的场桥区域内,“吴岙城内上叶街”是说,罗凤的吴岙原先也在海安城范围之内,上叶则是城内一条街名,这句话说明当初场桥和罗凤都有可能在规划当中,而罗凤位于塘下镇西北角,海安位于东北角,从侧面证明规划的海安城范围之大。
重建的镇海楼
这些说法流传至今,已无证可考,不过当地退休老教师徐定理认为,千条巷、千座桥这些名字一以百计,其实都是为了迷惑敌人而已。
解放后至今,海安几经变更,从乡变镇,又变成办事处,海安办事处的行政范围也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比海安城大了很多。
解放初期涌金门、拱宸门、镇海门被拆毁,海安城的四座城门现在仅存宾阳门,实在是深感痛惜。后在南门镇海楼的原址上重建了一座现在门楼,虽然建筑高大,牢固实用,但已失去古气。
对于为什么会在这里一个原本人烟稀少,无人定居的地方建城,当地海安小学校长池仁伟分析,明朝时,海安东面也就是如今东新公路以东的位置,沿海还没有这么多滩涂,直接靠海,西北面是大罗山山脉的凤山、凰山和麟山,南面是龟山,地理位置三面环山,一面靠海,进可攻,退可守,是兵家重地。徐定理则认为,从风水上说,海安也是“四吉灵地”,东门(宾阳门)迎太阳为宾,南门(镇海门)震慑海上之寇,北门(拱宸门)拱日月星辰,西门(涌金门)山巅上空涌动金色的晚霞,映红整个城堡。
在当地每年正月,海安城隍庙都会举办热闹的“祭祖”活动。
这一独特的风俗在海安已延续多年,据说,这跟海安的“十六姓”有很大关系。因为,聚居海安的百姓姓氏繁多,他们都是当时海安驻军的将士后裔,这么多的姓氏是因为当时的驻军也都来自四面八方,因此,当地以流水宴这种形式来传达对先辈的尊敬和睦邻友好的美好愿望。
关于海安“十六姓”,当地也有“十四姓”、“十二姓”等不同说法。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郑育友结合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和宗祠记载资料考证了海安“十六姓”之后,认为应该为“十二姓”:包括钱、林、蒋、王、周、郑、范、任、竺、陈、陆、史等。据他说,至今这十二姓已在当地繁衍20多世,人丁兴旺。
海安古城图
海安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风俗——清明会市。每到这一天,海安的大街小巷就摆满各式各样的小摊位,有服装、饰品、家具、盆景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客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购物、休闲、娱乐等,会市往往持续半个月时间。据徐定理介绍,这一风俗的起源也与发生于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初五那场惨烈的战役有关,后人为了纪念祖先,自发形成这一习俗。但是,池仁伟则另有说法,他认为这一风俗起源于清朝,至今不过一百多年历史,最初只是当地农资、农具交流的集会,时间也只有一两天,后来才演变成大规模的集市。据介绍,现在海安清明会市往往能创下近亿元的成交额,成为清明时节温州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购物的好去处。朱湛之_百度百科
朱谌之(),女,又名朱枫;出生浙江宁波府镇海县名门。是一名地下党员。日16点30分,朱谌之在台北马场町被处死刑。
父系富商,曾任宁波渔商工会会长。舟山渔场汛期,朱放本投资沈家门、岱山鱼行;汛期结束,按股返本分红。朱谌之少时多次随父母亲人来过定海、沈家门和普陀观音圣地。她在月湖女子师范求学时,与同学(鄞县人,曾留学苏俄,后为沙文汉夫人,南京解放前夕为中共地下党市委书记)、金维映(即阿金,定海岱山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李铁映生母)志趣相合,交往亲密,受陈、金影响,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其女师同学包稚颐,后嫁与沙孟海(鄞县人,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法大师)为继室,朱与沙很熟,她原名朱桂凤,是沙孟海为她改名朱谌之。
,朱嫁去,为时任奉天兵工厂总工程师陈傅良(宁波人)续弦夫人。生女如(后改名,为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陈前妻逝后留下二子二女,朱亲切抚爱之。1932年,陈傅良病故,朱在镇海娘家孀居。七七抗日军兴,谌之毅然投身抗敌救亡洪流,离开富裕家园转辗于、、湘北、皖南、上海诸地,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文化及财经工作。还曾奉派在浙江金华协助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抗日义勇队活动。均表现优异。其间,与共产党员朱晓光结婚,生子朱明。
2月在上海,经(后曾任外贸部副部长)、史永(曾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二人作介绍,被批准为共产党员。在上海党所经营的商贸、金融单位工作,周旋于财经和国民党党政军警上层间。1948年,又奉派到香港合众贸易公司任职,它实际是党的秘密机关。朱主要仍作统战及情报工作。,新中国诞生。李晓光随野战军南下,已在,任新华书店经理。谌之已接调回上海工作的通知,即可和夫君子女欢聚。
此时,为早日攻取,中共中央华东局和总参谋部急需选派干员赴台湾,在蒋介石统治心脏做情报联络。考虑到朱谌之地下工作经验丰富,机智灵活。更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掩护条件,朱作为继母,其女陈莲芳和婿王朴(王昌诚)俱系军统干部,王朴时任台湾省警务署电讯管理所主任。谌之妹和妹夫都在台蒋情治部门工作。决定委朱此项重大,谌之毅然受任。
日,朱自香港维多利亚码头登轮赴台。按上级约定,朱先和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台湾彰化人,老,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接头。随即,朱和台湾国防部主管参谋、作战的次长(副部长)吴石中将秘密会见四次,传达上级党接应解放军的指示。吴石向朱详细提供了台湾军事防务绝密情况,并交朱有关台湾战备防御抗登陆计划、大小金门兵力、兵器配置几文件胶卷。朱迅将文件,照相胶卷,由专任交通员送香港;不久,它就由华东局情报部和总参作战部妥收运用。
进入初,朱在台使命已全完成,正将动身离台返香港回上海。日,她托一富商朋友带信上海家中,只一句七个字:“凤(朱原名桂凤)将于月内返里”,她朝盼梦忆的在已解放的祖国大陆与亲人团圆,迅可实现。此时全国大陆已解放,面临人民解放军势将大举攻取台湾,台蒋情治特务部门加强侦缉活动。从各种线索及邮检动态追寻共产党活动踪迹。蔡孝乾在高雄被捕。保密局从蔡的笔记本上查见有吴石的名字。蔡当然知道吴石与朱谌之曾会见过,但含糊应付,那时候,以抓到“台湾共匪巨首”,保密局内上下争功,情特各部竞相插手,蔡孝乾乘机以引导捕人为由,于日夜间从台北市武昌街人群中逃跑,蔡脱逃后,迅即设法通知朱谌之快逃,吴石派其副官聂曦中校送朱“特别通行证”,朱搭乘军运飞机先逃至舟山;再设法逃回上海(是日才解放的)。
舟山,是谌之旧游故地,本来,以渔商公会会长之女,乘帆船船赴上海并无难办。可奈其时登步岛战斗后,国共两军隔海对阵,战争气氛紧张。舟山本岛有国军四个军军部驻屯,岗哨密布,特务四出。朱乃装病,住进沈家门私立存济医院,以待机。而特务魔爪追踪目标,日(农历新年初二),谌之为保密局浙江站少将站长沈之岳和浙江省政府长兼舟山防卫司令部稽查处长庄心田所捕获,朱曾吞金项链自杀,被敌发现,未成,旋被用军机押送台湾。
原先保密局从蔡孝乾笔记本查见吴石名字,仍仅是怀疑;所以,毛人凤在向蒋介石报告时,只略提及。而毛向参谋总长周至柔回报较详细,周令毛人凤先侦查求证。有专案小组组长谷正文少将(香港机场爆炸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欲炸死出席亚非会议的周恩来总理,就是谷正文所策划指挥)访吴石夫人,伪称自己是吴石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老部下,多承老长官提拔照顾……以关心为幌子,骗、诈、套知吴石曾会过朱女士;迨蔡孝乾逃脱后在嘉义县奋起湖再被捕,在保密局刑讯加利诱下,这个有着25年党龄、参加过2万5千里长征的家伙终于变节,彻底叛党投蒋供出一切。
军统大庄心田、都著文,大吹自己如何破“匪谍”为党国立奇功。庄心田少将文称:“缘三十九年(1950)2月间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为匪谍案之破获,其重要交通女匪朱谌之即在定海捕获,该女匪曾图吞金自杀,经急救后解台……始将吴匪案中嫌疑犯全部就逮……”
保密局的报告提及朱谌之时,写道“……(三)共匪运用党性坚强,良之女匪干,担任交通联络工作,极易减少外界注意与达成所负任务;(四)朱匪于被捕瞬间吞金企图自杀,证明其应付事变,早做准备。匪干此种维护重要工作,不惜个人生命的纪律与精神,诚有可效法之处……”,在海南岛、舟山群岛解放后的月,正是台蒋统治集团风雨飘摇,害怕中共渡海来攻惊恐万状之时,乃大捕大杀施行白色恐怖。
日,朱谌之被绑赴台北马场町刑场,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口号,英勇就义,终年46岁。
、两将军及聂中校同时壮烈殉难(李友邦中将于日遭枪决),策动汤恩伯的浙江省主席陈仪于6月18日被枪杀于马场町,陈仪曾主持台湾受降。
1950年7月,由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签署,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朱谌之同志为革命烈士;“文革”期间,朱谌之的女儿朱晓枫因在台湾少年团呆过也受到“一般性审查”,但她无法忍受对母亲声名的污辱,开始写信给组织要求予以澄清,1983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调查部作出《关于朱枫同志的组织结论》:“朱枫同志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并指出“十年动乱期间,凡对朱枫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该一律推倒,凡因由于对朱枫同志的诬蔑而遭到牵连的亲属,在政治上应恢复他们的名誉和享受应有的政治权利”。
,“朱枫烈士牺牲4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京隆重举行,会议由罗青长主持,他转达了邓颖超对朱先烈的怀念并对其后人表达亲切慰问,海峡万里且为忠魂舞,与会人士纷纷表达对女杰朱谌之的深切缅怀和敬意。
1994年,镇海中学田径场扩建,在周围百余户民宅即将拆迁时,学校领导了解到其中有朱枫烈士的故居,于是千方百计保存了这幢小楼,进行全面整修,建立,现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日12点45分,朱谌之烈士的骨灰由台湾送回到大陆的家人手中。
富家小姐毅然投身革命
朱谌之,原名朱贻荫,小名朱桂凤,参加革命后也叫朱枫。1905年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的一户富裕人家,她的父亲朱云水曾是镇海的渔商工会会长,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户。
作为富家千金,朱谌之住的朱家花园是当年镇海著名的建筑,其中一栋非常美丽的带弧度的小楼是朱谌之的居所,那里曾被称为“潇湘馆”。现镇海中学校园内,保留了朱谌之故居。
朱谌之受过非常好的旧式教育,琴棋书画,几乎样样精通。十七八岁,就在宁波月湖女子师范求学,那是一所管理非常严格的学校,女生不准与男教师接触、通信。
“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宁波后,女师的学生们也按捺不住了,她们纷纷成立学生协会,出席联合会,开展爱国宣传活动,支援上海工人罢工,为首的是朱谌之的同窗、老革命党人陈修良,正是在这一系列运动中,两人结成了生死友谊。
曾师从沙孟海学习书法
陈修良后来成为沙孟海的弟媳妇,知名共产党人沙文汉的妻子,而朱谌之还曾是沙孟海的座上客,跟他学习过书法并深受赏识。
朱谌之当时叫朱桂凤,她请求沙孟海帮她重新起一个更为典雅的名字,应她的请求,沙孟海给她取名谌之,寓意忠厚老实,字弥明,意指拥抱光明,这个名字,朱谌之很喜欢,一直沿用到牺牲。
不久,朱谌之远嫁沈阳,沙孟海刻了一方“弥明欢喜”的象牙印章送给她,朱谌之也曾为沙老写过小楷册页。
变卖婚戒支持革命工作
朱谌之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革命工作,七七事变后,她毅然离开家庭,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先在家乡组织抗日宣传队、医疗救护队,并出资开办镇海工艺传习所,救济战火中流离失所的难民。
1939年,朱谌之在把女儿朱晓枫送进台湾抗日义勇队属下的少年团(简称台少团)后,就跟着第二任丈夫朱晓光去了皖南新四军的随军书店工作。当时,由于大后方革命出版物资和经济都很困难,为采购印刷物资,朱谌之变卖了结婚时的一枚3克拉婚戒,换来了3200元钱。
跟随书店,朱谌之辗转在浙江、香港、桂林等多地,名为经营书店,实则也做对外联络和掩护的工作。书店,当时其实就是共产党人的秘密联络点。
一家人为革命萍漂絮飞
为了革命事业,朱家四口人几乎没有团聚的时候。丈夫朱晓光在回忆爱妻的文章里写道:“我和朱谌之相交18年,朝夕聚首,只有中间两个三年,大部分日子都是各自奔波,解放战争期间,更是连通信都无法实现。”
朱谌之的女儿朱晓枫,如今已是满头银发的奶奶了。回忆起母亲的时候,说母女两人见面的时间非常少,都是来去匆匆,见一面就别离。
尽管如此,朱晓枫却记得那年母亲送自己去解放区时的情景:“那一天,她送我到吴淞口的码头上,掏出一只金锁片交给我,说‘到了那边,要照顾好自己,没想到,这一次就成了永诀。”
朱谌之的儿子朱明,回忆起自己寄养在上海淡水路时母亲来看望他的情景:为了掩藏身份,那时候,他管她叫外婆,却能感觉到这位外婆对自己特别的疼爱。“只要一有空,外婆就会来看我,经常问我学习情况,晚上,还会抱我去她的床上睡。”
潜伏台湾一年英勇就义
1949年10月,她受组织委托去台湾接受传递情报的任务。
1949年11月,朱谌之以看望女儿并联系生意的名义,找到了当时中共地下党“台湾省工委”在台湾的最高领导人书记蔡孝乾。并在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那里,前后7次获取了包括空军各大队番号、驻地、飞机种类、架数等记录,炮兵团、战车团的数量等情报。
但正当朱谌之即将顺利完成任务回家之时,蔡孝乾被捕并叛变了革命。朱谌之紧急搭乘国民党空军飞机前往浙江舟山,准备搭船前往已由共产党掌握的上海,却终于没能躲过搜查,日,朱谌之在舟山沈家门被捕。
日,朱谌之在台湾马场町刑场被枪杀,死时,年仅45岁。
线索一:一张老照片
“听说你恋爱了,他是怎样一个青年?因为你没有告诉我,晓光也只是随便提了一句,相恋是很自然的事情,只要对方是志同道合而个性适合的人,我是很高兴听到的。”
这是朱谌之写给女儿朱晓枫的家书中的一封,尽管已是60年前的回忆,朱晓枫掏出母亲遗留的信件的时候,脸上仍然涌起了温情。
朱谌之被杀害后,她的遗骸去向成了谜团,由于当时情势敏感,家人一直未去认领尸体。那么多年过去,朱晓枫和朱明也几乎放弃了寻找。
转机出现在一组老照片里,2000年12月,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刊出由台湾文史工作者徐宗懋搜集到的一组老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朱谌之临刑前的情景。
经过多方打听,徐宗懋终于取得了联系,委托徐寻找母亲的遗骨。“可是,尽管徐宗懋在台湾多方打听,还是找不到母亲当年的遗骨踪影。”朱晓枫说。
线索二:一份老名册
2009年,为了寻找自己在戒严时期失踪的父亲,上海的潘蓁在台湾辛亥革命第二殡仪馆提供的一份名册中,看到了“朱”这个名字,由于字形相似,曾经看过朱谌之传记的潘蓁通过朋友联系上了朱家人。
因为不敢确认死者是否就是朱谌之,朱家辗转委托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的教授朱浤源寻访遗骨下落。
热心的朱教授三次冒雨前往几个有可能的公墓,根据编号,最终在11号墓区找到了“朱谌之”的骨灰坛子。证实名册上的登记是连笔错误。
怎么把骨灰运回来,却成了摆在亲属们面前的难题。由于朱晓枫年事已高,无力奔走,便委托女婿李扬全权办理。
“如果通过海基会和海协会的程序,估计两年都办不下来。”李扬在税务总局工作,通过朋友的关系,他采用了民间移灵的做法:大陆人在台湾去世,可以通过两岸的殡葬协会来办理遗骨的送回。
“而让我们感动的是,台湾中国生命公司的刘添财自告奋勇要送朱谌之回家。”
60年后潜伏者终于归来
4月,在台北市第二殡仪馆工作的雷元荣钻进阴暗的骨灰塔,取出尘封的骨灰罐,在骨灰塔中幽闭了60年的烈士遗骨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12月9日,朱谌之的遗骨被送回北京,由朱晓枫的女儿徐云初和女婿李扬前去机场迎接。接到的朱谌之烈士骨灰,被暂存在八宝山烈士陵园。
烈士遗骨究竟要葬在何处?目前,镇海方面传来消息,希望能让朱谌之安葬在家乡;北京的福田公墓,也成为烈士遗骨的一个可能安息地。
“我个人希望母亲的遗骨能一部分葬在南京陪伴我和我死去的父亲,一部分送回镇海老家。”朱明说。 [1]
[引用日期]镇海烈士陵园_百度百科
镇海烈士陵园
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镇海烈士陵园
由民众收集邬励新、蒋子瑛等解放前牺牲的21位烈士遗骸,建墓立碑。
1966年迁移至弥陀山南麓重建烈士墓,植纪念碑一方,高12米,并建有安放烈士骨灰盒壁龛。
1978年因建造十字路水库,陵墓迁于现址(黄狼山岗),当年总投动43.5万元。
1980年4月,定名为“镇海烈士陵园”。1988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县级烈士陵园;1992年被列为镇海区青少年德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
现陵园面积29800平方米,分为五坪。陵园内18000棵花卉相互簇拥,青松柏翠,四季如春。
一坪:建有“纪念屏志”拱壁,高3.6米,宽7.5米,横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
二、三坪:为阶道,种植花木,置有供休憩用石凳数条。
四坪:占地1290平方米,建有方形纪念碑1座,碑座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高12米,银白色花岗石贴装,下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词。
五坪:有革命烈士纪念室平房7间,砖混结构,占地160平方米。室内陈列自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来牺牲的170位镇海籍烈士和194位在镇海牺牲的外籍烈士英名录,以及胡焦琴、陈寿昌、李侠民、蒋子瑛、李敏、张困斋、郑建华等著名烈士的遗像、遗物和革命事迹,还安放了48位烈士的骨灰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百科创建词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