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第一位俄罗斯沙皇是谁的是

使命与艰辛:华为手机的高端之路--百度百家
使命与艰辛:华为手机的高端之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跳出“米缸”的决心,和一路发展的信心,让华为手机在高端之路上越走越远。
无论是对华为品牌的高端转型,还是对于智能手机的市场格局,Mate 8都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符号。如果你全程关注Mate 8的发布战役,你会发现华为的品牌操盘正在发生鲜明的变化:华为理性、硬朗、科技驱动的品牌基因,正在融入更多的国际与时尚元素;华为高端机型的沟通诉求,在传承整体社会约定俗成的成功标签的同时,也在试图创建一种脱胎于华为DNA的普世文化,无论是发布会之前的#我们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还是发布会中强调的“执念,是一种信仰”,华为正在渴求与社会精英群体之间建立对话,寻求价值观上的相互认同。
而在商业上,苹果与三星垄断高端市场的局面,恐怕不久后将会被华为打破。
华为2014年推出的Mate 7,销量已经超过七百万台,这让华为在2999元至3999元价位成为中国市场份额的第一。着眼华为步步为营的高端之路,Mate 7无疑是一次阶段性胜利。而刚刚发布的Mate 8,则承载了华为更多的期望,它既是华为敢于叫板苹果和三星的主力产品,也是华为品牌营销嬗变的注脚。
一梦四载,华为终于敢叫板苹果三星
在Mate 8发布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华为更关注高端占比,在中国市场日零售量已经超过三星,但尚未超越苹果在华的高端份额。“我们希望通过Mate 8和P9这样的产品超过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高端份额。明年希望在全球复制在中国市场的状态,先把三星超越了。”
余承东在业内以“大嘴”著称,由于放出豪言之后,总是跟随着华为手机业绩的飞速增长,所以,大家愿意相信,这不是随口说说,而是华为的目标,也愿意相信,华为有决心、有能力将之实现。
然而在四年之前,余承东绝不敢如此放言。2011年,华为开始从运营商市场向公开市场转型,一边是不到3%的品牌知名度,另一边是运营商的反感与疑惑。这是做高端之前的第一步,走出运营商的舒适区,做属于自己的品牌。此时的华为,尚在仰望苹果和三星。
2013年,余承东提出了业内有名的“米缸老鼠论”:做低端手机的华为团队就像米虹里的老鼠,米的高度越来越低,米吃完也死掉了!这个表态可以看出华为走向中高端的决心。在这一年,华为P6推出,以“美是一种态度”的格调,让业内人士刮目相看。华为走向高端之路自此正式开始。
2014年华为对外表态更加坚决:砍掉80%以上的机型数量,不玩超低端手机,专注品牌和利润。在这一年,“君子如兰”的P7和更高价位的Mate 7推出,两者最终全球出货量都超过了七百万台。华为走向高端之路取得阶段性胜利。
2015年推出的中高端产品有P8、Mate S、Mate 8,每一款产品都对苹果和三星的产品产生威胁。华为向高端进一步进击的姿态更加明显。
回顾三年发展,2013年的P6站上了2000元档,2014年Mate 7站上了3000元档,2015年的Mate S站上了4000元档,这样一种稳扎稳打、逐步提升的策略,让华为在高端之路上越走越远,正是源于发展的信心,让华为开启了和苹果三星的直接竞争。
走向高端,华为手中握有几张牌?
走向高端,并不是只有华为做出这样的选择。棱镜门事件之后,国家更加注重信息安全,加快推动国产手机发展,倡导向中高端市场发力;2014年工信部又推出智能手机品牌化发展政策。政府的引导,以及市场的需求,让国内主流手机品牌都瞄准了中高端市场。遗憾的是,中兴、联想、酷派等品牌慢了一拍,而且效果不明显。为什么华为能够稳健的走在路上?我认为关键在于华为手中的几张牌,他们既是发展的着力点,也是前进的推动力,更是华为的差异化优势。
第一张是品牌。
并不是价格高就是高端,联想曾有超过四千元的高价格产品,但上市两个月后没站稳脚跟,还是跌了下去。苹果手机的硬件成本仅有两千多元,但是可以卖五六千元的价格,关键在于品牌溢价。
华为看到了这一点,从2012年开始就加大品牌投入。以产品本身为着力点,通过良好的品质和用户体验,进行口碑传播;提升服务水平,给用户更好的感知;同时,加强面向全球的体育营销、时尚跨界营销、线上营销、公益合作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华为手机在国内的品牌知名度从3%提升到接近100%,国际品牌知名度提升到70%,而且入围了Interbrand 2014全球百大品牌排行榜,这是中国大陆企业首次登上这一榜单。
这一次Mate 8,在品牌营销上更能看出华为的野心:因为Mate 8在沟通诉求上舍弃了之前有些浓重的东方韵味和哲学思辨,而是选择了更具普世的、更能引发精英阶层共鸣的语言,这一方面表面华为正在向苹果三星看齐,以全球消费者为沟通对象,另一方面则看出发展到今天这一阶段,华为具备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第二张是技术。
华为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1900亿元,比A股400家企业的总和还多。在终端领域,华为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亿美元,仅2014年一年投入就达到12亿美元,这在国内手机企业中是遥遥领先的;华为在全球16个研发中心中,几乎每个中心都有和终端相关的研发部门或者专门就是为终端设置的研究所;仅和终端相关的专利就达18000件。
正是如此,华为才会在旗舰机型中不断引入新技术。麒麟芯片、指纹识别、压力触控、天际通、智电系统等研发与创新,都领先其他厂商,这也华为能够摆脱价格战的重要原因,而各种黑科技的应用,让华为可以与苹果三星产品有得一拼。
第三张是领军人物。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终端发展的不同时期,指过方向。2010年提出的“只有进攻才可能成功,防御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华为转型的思想基础,2014年提出的“利润是指挥棒”,让华为坚定品牌建设、向高端发展的信心。
余承东在高端路线上是关键人物,贯穿始终。2011年执掌华为终端以来,内部的争议、外部的竞争等各个方面,都给他带来巨大的压力。他既是可以与互联网大佬直接对话的大V,也是能够与传统供应商、渠道商谈判的老板,最关键的是,乐观地带领团队执念向前。对于华为终端的转型,一面要品牌化发展,一面又要确保销量的提升,业内只有华为一家做到了。
今年出任华为终端CMO的张晓云,或将为华为手机带来更大的品牌提升。她曾创建过华为终端公关团队,并用一年时间让荣耀品牌快速崛起,此次Mate 8发布会让人感受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执念是一种信仰”更贴合华为精神,加上“我们想和这个时代谈一谈”的话题,更能引起社会精英阶层的共鸣。如她所言,对世界讲一个阿甘的故事,这将是对华为手机“技术男”品牌形象的升华。
单款千万,高端路上终要迈过的坎儿
超越苹果三星是目标,但不得不正视的是,两位竞争对手实力雄厚,单拿销量来说,两者的旗舰产品在上市后的两三个月就能突破千万台。而迄今为止,华为尚没有一款高端产品销量超过千万台。
有意思的是,2013年开始,华为每一款高端产品的目标都是千万台,这是余承东对于高端机的坚决要求,也是华为做高端不得不迈过的坎儿。P系列手机销量从P6的400万台逐步增长,P7超过700万台,正在热卖的P8目前销量近400万台。Mate 7销量超过700万台,销售过程中一度溢价到元,得到高端市场广泛认可,而Mate 8直接剑指千万台,或将成为华为高端路线上的标志性产品。
“华为经过28年奋斗,才终于看到那么一点摘取世界智能手机桂冠的希望,还需要继续坚持。华为的使命是,能代表中国高科技企业登上全球智能手机第一位。” 张晓云在Mate 8发布会上如是说。使命是伟大的,过程是艰辛的,华为能否引领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真正崛起,我们拭目以待。
文/陈述,科技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陈述,欢迎关注!
阅读:285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806
阅读:20万
阅读:15万
阅读:15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王毅会见克里,亮出了中国底线——“不希望再看到美国军舰、战机来...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国产手机质量排行第一位的是那一品牌?_百度知道
国产手机质量排行第一位的是那一品牌?
提问者采纳
应该是华为吧,其实这个很难统计,大家都差不多。中兴 华为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质量第一当然是步步高了,OPPO是他的子品牌 其他国产质量跟他没得比。
诺基亚…耐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国产手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
> 2016这几家手机厂商的生存几率最大
2016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饱和,只有这几家厂商的生存几率最大
 来源:IT时代网
【IT时代网锐观察】2015年是国内手机市场发生格局性变化的一年。这一年3G手机向4G切换基本完成,国产手机份额达到80%。而国产手机行业这么激烈,需要手机厂商拥有软实力和硬实力相结合,在保持创新的前提下,满足市场用户的痛点。2012年,智能手机销量超过功能机,国产手机份额突破50%,国产手机第一阵营“中华酷联”格局形成。赛诺数据显示,2012年6月,TOP5品牌是三星和“中华酷联”。2015年是国内手机市场发生格局性变化的一年。这一年3G手机向4G切换基本完成,国产手机份额达到80%。赛诺数据显示,华为、小米、OPPO进入TOP5,其中第一位已经不是海外品牌,新的格局形成,国产手机进入新时代。第一阵营格局被打破,背后有很多原因,诸如互联网模式的冲击、运营商政策变化、通信技术演进、厂商品牌化意识加强等,这些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我想讲的是,新时期手机市场有哪些新的特点,以及从上位的几个品牌来看新时代制胜的关键。新国产机时代的“新常态”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速度、结构、动力三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手机领域也呈现出同样的特点,主要体现如下:1、增长速度:市场规模见顶,增速放缓。经过3G时代五年的快速发展,智能机普及率已经超过95%,2014年开始,国内市场增速就逐步放缓。赛诺数据显示,年销量分别为:1.2亿部、2.8亿部、4.0亿部、4.4亿部,2015年和2016年预计均为4.7亿部,2015年几乎没有多少增长,而2016年将是零增长,国内智能机市场已经饱和,没有增量空间,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2、市场结构:消费升级推动手机向中高端发展。一方面,新增市场接近饱和,2G/3G手机换4G手机成为主要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体验、购物体验、品牌服务等指标,经历过硬件热的消费者,更难以被打动。手机领域消费升级,普及型的智能手机份额将下降,中高端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3、发展动力:从运营商投资拉动向厂商创新驱动转化。3G时期,TD-SCDMA产业羸弱,中国移动投入巨额补贴,这也引发了三家运营商的军备竞赛,每年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拉动,成为产业发展的巨大驱动力。而进入4G时代以来,网络制式的趋同,让运营商在终端层面的竞争减少了。同时,运营商营销费用大幅压降,对终端产业链的影响力正在减弱。手机厂商鉴于品牌和盈利的诉求,自我驱动发展势头正在强化。“新常态”下的制胜之路,这四点很重要“新常态”是手机产业当前及下一阶段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趋势,只有正确研判,顺势而为,才能够做到稳健发展、游刃有余,这一点,华为、小米、OPPO做到了。总结起来,它们做对了哪些呢?1、以健康的模式运营,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在“中华酷联”时代,跟随运营商混的很多手机厂商,出量不出利,价格战打的你死我活,最终哪怕是销量大户,同样没好受到哪里,这种不健康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2014年底及今年,手机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就指出,国产手机中最赚钱的有四家:华为、小米、OPPO、vivo,四者的利润都在5亿美金之上。从2015年国产手机市场份额来看,这四家正好成为国内市场的TOP4,说明四者找到了较好的盈利模式,并且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有了利润,在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等领域可以加大力度,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投入技术研发,以技术创新突破同质化困局。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技术创新能够带来差异化的产品体验,并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华为在终端领域过去四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亿美元,仅2014年一年投入就达到12亿美元,这在国内手机企业中是遥遥领先的;在麒麟芯片、指纹识别、压力触控、天际通、智电系统等研发与创新上领先,是华为夺得市场第一的重要因素。OPPO也不遗余力的增加在研发上的投入,截至2015年11月底,OPPO公开的可查专利申请5597件,其中发明专利4753件,发明专利占比达到84.9%, 10、11连续两个月在手机企业申请量排名第一。 VOOC闪充是OPPO技术研发积累的成果之一,通过提升手机充电速度,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2015年有超过1000万新增用户在使用支持VOOC闪充的手机,这些都是对OPPO技术研发的认可。3、注重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以差异化满足用户痛点。产品与渠道是驱动品牌发展的两条腿。产品是核心。三家都着力打造极致产品,小米主要布局中低端,OPPO以中端为主,华为全方位布局。小米以“软件+硬件+服务”模式,横向扩充产品线,形成生态圈,为用户创造差异化的生态体验。而OPPO专注于解决消费者最关心的拍照和续航两大痛点,打造闪拍、闪充等差异化体验。小米的MIUI、华为的EMUI、OPPO的Color OS,都在原生Android的基础之上,大幅提升了产品体验。渠道即服务。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用户越来越看重消费体验,尤其是在购买中高端产品时,实体渠道体验性更佳。OPPO在全国的线下渠道布局数量,无出其右;华为结盟国美、苏宁、迪信通等,大力发展线下渠道体系;即使是互联网品牌小米,在今年9月也开启了线下体验店模式。“新常态”之下,行业高速发展的态势不再。靠营销出位、出奇制胜或者一招制胜是妄想,厂商需要的是本分,慢就是快。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品牌、做研发,以用户为中心,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良好的体验,这才是制胜的法宝、可持续发展的要义。【责任编辑/于德浩】
关注更多观点和话题,可参与IT时代网微信互动(微信号搜索"ittime2000"进行互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陈述的最新文章
很看好车车通讯技术,这要是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很好玩
O2O也会想阿里,腾讯一样, 大鱼吃小鱼,最终呈现几家独大的局面。
划块地儿,当大地主
我爱情怀,但我更爱赚钱。有多少家企业其实就是这样的
现在商场遍地倒闭,未来实体和电商会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格局。
Copyright& IT时代周刊 版权所有“共享”将成为2016年手机行业关键字|手机市场|国产品牌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共享”将成为2016年手机行业关键字
  飞象网讯(王鹏/文)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显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3亿,相比去年增长10.3%。其中,在全球前十的手机品牌中,有七个是中国品牌,国产手机品牌出货总量达到5.39亿。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三星依旧是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品牌,市场份额近25%,但和去年的27.8%相比有所下降;虽然最近有消息称iPhone大幅减产,但公司在2015年的整体销量相比去年扔增长了1个百分点;华为成为全球销售量第一的国产品牌,据了解华为全年总出货量超过一亿台;小米的全球销售排名由2014年的第六位提升到第四位,前不久小米宣布2015年手机出货量7000万台,年增长在17%左右,在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依然第一;TCL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九提升到第七名,据TCL公布的全年业绩得知,TCL通讯北美第三季度增长123%,位列全美增速第一;vivo和OPPO的今年进入全球销量前十并不令人惊讶,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出色的营销手法使其站上了国际舞台……
  那么,之后呢?
  我们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全球手机产品整体出货量提高10.3%的同时,几乎所有手机制造企业对于2016年的手机市场的销售情况并不觉得乐观。各大投资分析公司下调苹果一季度iPhone出货量预期;HTC、、三星在近期均传出裁员消息;在前不久关闭了在中国的第三家工厂……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产手机品牌脱颖而出的确令人欢欣鼓舞,但能否在2016年“走出去”已经成为目前有远见的国产品牌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毕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量级之后,由于其自身体量的原因,只有持续稳定的保持企业利润才能使企业本身继续发展下去,在国内市场遇到瓶颈时,能否在短期取得一定的海外市场份额,在目前看来已经成为2016年国产手机制造企业能否活下去的关键。
  但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无论是销售渠道还是营销方式,都截然不同。从2013年开始,就有不少国产手机企业试图通过拓展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多的销售量,但大部分都折羽而归,原因林林总总,总的说来其实就是单兵作战能力不够。
  以国产手机企业目前的规模、实力和经验,要想凭着一家的实力在短期内打开海外市场的难度非常之大,从TrendForce给出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各家国内手机企业在整体销售量上的差别并不算很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产手机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能力虽然具备,但在产品研发方面,上游技术能力方面欠缺很多,就手机处理器而言,目前国产手机制造企业有能力研发处理器芯片的只有华为一家,消费者可能对于技术方面的了解和要求并不高,但要想在海外得到市场的认可,技术研发能力绝对是第一位的。
  不要小看技术能力,这是任何科技产品的根本!近些年有很多国产手机企业嘲笑苹果的创新能力不足,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苹果不卖iPhone了,把IOS开放给所有手机制造企业,难道会有企业像原来诺基亚抵制Android一样去抵制IOS吗?如果有,那么请参考一下现在的诺基亚吧。
  更不要嘲笑三星,据韩国媒体报道称,三星显示器公司已经与苹果签定合约,三星将为iPhone提供柔性显示屏。为了满足苹果的需求,三星将向工厂和设备最多投资74.7亿美元(9万亿韩元)。关于iPhone柔性显示屏供应问题,三星和苹果事实上已经谈妥。三星将尽最大能力保证iPhone面板的供应,帮助苹果从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LCD转向柔性OLED。
  这是目前占全球手机出货量近50%的两个手机制造企业在做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联合起来呢,各个国产手机企业能在渠道、专利、技术等方面共享,是有可能在短期之内取得一定海外市场份额的,哪怕之后大家再分开,但起码能先把海外市场扯开一个口子,这在现在看来,可能是任何一个国产手机制造企业都无法自己做到的。
  虽然这个观点在现在看来可能算是天方夜谭,毕竟在2015年国内手机市场的无数次竞争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互泼的戏码,但邱吉尔那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难道不适用在手机市场吗?
VR的火爆,是当前许多巨头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一个探索领域,创业者...
一家连CEO都没有找到的外资公司,要想顺利找到钱,还承诺未来要在...
改造传统实物传输网络,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整个物流服务...
我们希望寻找过去一年中,那些敢于创新、冲破隔阂、迎难而上的弄潮儿们。
创造人类可以操控和观测的人造引力场的想法,研究人员正努力变成现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位俄罗斯沙皇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