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 BAT bat变at三巨头双寡头,哪一个最值得去做交互设计师实习生

在线直播-3月17日已结束上海 4月23日深圳-3月13日已结束
阅读(16364)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一、写在前面:
从三月二十几号到现在,一个月了。首先要说的是,在找实习的过程中,人品简直差到了人生的最低点,心情也真正的low了一个月。写这篇文章,第一个 目的是要对自己这一个月的找实习做个总结,第二个目的就是想对你说如果你还在找实习请不要怀疑自己,也不要放弃,面试是很看眼缘的事情。
第一家公司:腾讯
腾讯来了两次江大,第一次MIG,简历筛选都没有过,但是自己当时匆忙做出来的作品集也比较简陋,所以并没有十分在意,我的小伙伴熊妹子在这一波得到了深圳MIG的交互设计实习的Offer,羡慕之余,请教了很多问题,并且仔细改了作品集,认真准备在无锡的校招。
第二次SNG,笔试题做的还算顺利,都是平时积累的东西,选择题没什么障碍,后面两个大题也自认为答的还可以,所以和小伙伴们进行了模拟面试,静静 等待面试通知短信的到来。结果,通知名单里没有我。直到晚上十点短信都没有来,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劝我去霸面,当时脑子里没有想任何和霸面有关的问题,只是 执念的在想,我到底哪里有那么严重的问题,看到简历就能直接扔掉。一整夜都不知道在想什么只是心慌的睡不着。第二天去霸面,厚厚的粉底遮住黑眼圈,等了一 上午,中午吃完饭回来,志愿者一脸歉意的过来,把简历还给我,说面试官对我们都没兴趣,让我们先回去吧。当时这个结果并不在意料之中,但是已经在自我麻痹 了,下午还开心的去学滑冰,摔了几次之后也就觉得没什么了。其实并不是说一定要去腾讯,而是这种细心准备却没有任何交集,没有缘由的方式让我对自己产生了 怀疑,四人团队,两个拿到了腾讯的Offer,一个也在面试,只有自己完全被无视。
第三次是在上海,笔试题都是和游戏相关的,几乎都不知道,因为我完全不玩游戏的,做到一半都想扔笔交卷了,坚持着做完,回了无锡。没有面试通知在意 料之中,但是本着最后拼一次不后悔的原则,又在面试前一天的半夜到了上海,一大早起来到了目的地,等了一上午,“面试官把你的简历给总监看了,说之前见过 的简历,对你没有兴趣”志愿者一脸歉意把简历还给我时,我都已经无感了。“没兴趣,呵呵”下午听说腾云大厦在面产品,我们霸面的几个人也觉得这样回去不甘 心,就又去腾云大厦蹭了一场产品经理的霸面(我已经desperate到要去面产品了),主要是为了感受下群面的感觉,结果不言自明,但是这场群面为第二 天在阿里的面试积攒了很多经验,也算值了。
三次的腾讯接触,表面上我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是真的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会想,从用研这样半路转到交互是不是正确地选择,如果资深的交互设计 师,设计总监看到我的简历就认定我不是个做交互人才,那我是不是就真的不适合?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又自我肯定也是很耗心力,我还在想是不是因为我没有找内 推?但是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及时提醒自己,不要找外部的原因,如果足够优秀,怎样都是不会被埋没的。
腾讯的经历下来我总结了几个点:
1、不要轻易否定自己,要相信面试官没看上你并不完全代表你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
2、被否定不要急着伤心,找原因最重要,腾讯失败一方面是我自己实力确实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另一方面是在简历中没有体现自己的差异化,没有给面试 官想要再了解我的机会,在作品集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自己的角色和表达重点,对作品的表述就是对设计思考,我在前期没有足够重视。(这里的总结要感谢腾讯 MIG的交互设计师佳佳给我的建议)
第二家公司:网易
和网易的接触都在腾讯的面试间隙里,说来好笑,我网易投过两个职位,交互和用研,完全是desperate状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对自己的 不确定也急剧上升。网易邮箱的交互和网易电商的用研,老实说如果学校在四月份就放我去实习,现在我可能已经在网易电商做访谈了。总之是就是要我多走弯路。
第三家公司:阿里巴巴
和阿里接触了两次,内推和校招。内推没有把握住机会,就一直导致后面心慌慌的,这里真的要和学弟学妹们讲,内推相对比校招容易太多,一定要认真对 待,内推一面之后聊得特别好,觉得没什么问题,二面就出了问题,都是泪。校招依旧是笔试,预约面试,这个时候周围的很多同学都签了阿里腾讯,一派祥和,我 还在找实习,连我这种没心没肺的人都有点急了。
本来面试约得是5月5号的无锡场次,但是因为男票4月21号要参加阿里上海的圆桌,所以准备和他一起去再一起回无锡的,但是在大厅等的时候听一个女 生说,她是来面交互的!所以我就在作品集没有打印,头发油油的,没有化妆的状态下霸面了!想想我也是很熊,只是为了五一能顺利回家,就这样霸面了!现在想 想可能当时也太希望得到肯定了,阿里的面试遇到了我的偶像,这是最想强调的事情,破茧成蝶的作者刘津老师是我的一面试官老师!群面结束单面看作品集,老师 问你这个是哪里看来的,我说我看了刘津老师的《破茧成蝶》之后实践的,她笑了笑,说“我就是。”,后面的我完全是二逼模式,不提了。
PS:除了这三家公司,我还投过去哪儿,百度广告用户体验部,讯飞,口袋购物,唐硕咨询,有回馈的也有石沉大海的,腾讯第二次失败以后我进入了一个 表面平和内心焦躁的时期,同时也开始考虑实习的意义所在,其实成长是最主要的,找到一个好的师傅比找到一个好的公司更重要,当然如果你找到好的公司里面好 的部门,又有好的师傅带你,那你肯定是要有很强的实力或者很强的运气的。
二、阿里巴巴面试流程
因为只有阿里的校招走完了全程,所以在这里的第二部分重点说一下阿里的面试流程。阿里的面试一共有三面,一面是群面+单面,群面70分钟,单面每人 十分钟左右(14:00-16:40);二面:单面(18:00-19:30);三面:hr面(19:40-20:10)。大概时间是这样,但是我记得是 面到九点多才结束,过了几天了记不太清了。
一面:群面+单面
面试官:刘津(破茧成蝶作者)。大牛专题:
时间:70分钟(十分钟选题,四十分钟讨论,二十分钟汇报)
组员:七人
流程:自我介绍,组长选择(多是自荐),选题目,讨论,汇报,单面。
我们有四个题目可以选择,分别是:1、快递;2、电影;3、租房;4、运动。从四个里面选一个,我们讨论之后选的是第三个,租房,挑选的维度包括:我们的熟悉度,用户的需求程度,竞品的数量与种类,商业模式,后期的可拓展性。
确定了选题之后组长讲了一下他对讨论流程的想法,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大家进入讨论环节,讨论的细节我就不详细讲了,说下我在讨论过程中的几点感悟,
1、不是leader,就要多做贡献;
我起先是想前期多贡献想法,在后期和另一个同学一起画交互稿,来体现自己的专业度的,毕竟是交互的面试,除了产品思路,最终肯定是关注产出的,要更细致一些。
2、不局限在自己的角色,适时表现自己,多做总结;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计时的时候发现整体进度很慢,所以一直在拉着大家及时做总结,在大家漫长的发散场景的时候,问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人会租房,二 是租房的流程是怎样的,讨论到合适的时机,又进行了一句话表达产品,表述主要功能和特色功能,阐述主要用户在怎样的场景下怎样实现用户目标。在时间紧张的 时候,带领大家梳理架构关系和主要使用流程。讨论主要页面的绘制。大家顺着这个思路讨论下来,就会比较有重点,不然每个人都在讲感悟。讨论自然是发散的, 但要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才有意义。
3、学会坚持,在短时间内出成果是需要一定的“霸权”的;
树立自己在组内的角色和权威。讨论是无止境的不要讨论到产品变成一个复杂的平台性产品后才压制,要及时收及时拽,在拽的过程里最重要的就是先肯定, 先肯定他的想法,再引导他在正确地思路上继续想,这样才不会有冲突,也有助于树立自己在组内的权威,最后的总结是我来做的,顺理成章的,中间补充都很少。
4、尊重想法,尊重面试官。这一条太重要,礼节的东西要做好;
自我介绍问好,记住每个组员的名字,可以叫得稍微亲切一点,讨论过程中认真倾听,有价值的想法要探讨,汇报之前要向面试官示意,汇报前要说明组员的 贡献等,面试官提问时要盯住面试官仔细听,回答时可以适当解读面试官问题,在解读的同时脑子里组织好几条,分条陈述,最后结束向面试官示意。汇报结束请其 他小伙伴补充。
5、陈述要适时发挥,分条陈述,逻辑清楚。
陈述总结的过程中逻辑,逻辑,逻辑非常重要。一定要有一条自己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把每个部分分条陈述。面对面试官的提问要表述想法,依然是分条表述原因,同时适时服软,毕竟短时间的作品漏洞多也是正常。
群面之后是两个两个叫进去单面,面试官看到我之前投过用研,说她一看到我就觉得我做过用研,因为看起来很严谨,对于做交互和用研是怎样选择的。我很 肯定的说我确定要做交互。并说明了原因,大概三条,1是自己两个都接触了,交互接触的更多,做的更多,更喜欢交互。2是了解之后觉得用研是专业度非常高的 一个职位,自己并不适合3是用研交互不分家,做有用研基础的交互反而是我的优势。之后面试官看我作品集看的相当快,迅速浏览跟我聊了几句就去跟另一个男生 聊了,很详细的听他的作品是怎样的,怎么想得之类的,当时真的有点害怕,这是对我的作品不感兴趣?!吓尿了。之后又问了觉得自己的团队贡献之类的问题,都 是常规问题。现在看来,她是越来越喜欢我的,这是一个重视产品思路的交互设计师,因为确定了才没有在我这里浪费时间,当初是看刘津老师的书才能把学到的零 碎的知识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在也是刘津老师的面试让我找到了实习,确定了自己方向的正确,知己!
二面:单面(大概一个多小时,国际UED的Lucy是我的面试官)
二面主要是围绕作品集的一些问题,问的非常非常细,面试官会跳跃的问你和作品相关的东西,对答如流逻辑清楚才能表明这个作品确实是你的,而且你对作品的思考点很多,才能得到面试官的肯定。除了作品集还问了一些HR类问题。
这一面我总结有下面几个点:
1、注意认知差异。
在面试官问我觉得研究生阶段和本科阶段的不同是什么,我陈述里有一条是研究生阶段更注重落地行和执行力,之后几个问题面试官都在纠结我作品的“落地性、可实现性”,还好及时服软,挽回了一部分,讲话一定要注意我们不同level对一些词汇的认知差异。
2、适当坚持,表达思考最重要。
在跟面试官讨论作品细节的过程中,有几次我都觉得再反驳下去就有点不礼貌了,但还是坚持讲出了自己当时的思考,可以感觉出来,我的坚持让她不舒服, 但是对我的这种坚持和思考她还是认可的。遇到比较细节的点,有几次我都想问面试官您觉得这个输入框怎么处理更好了,忍忍忍了好几次,怕问出来她知道还好, 她没想好就变成我面试她了,那就不是表达思考这么简单了,所以一定要有坚持也有服软,毕竟我们见识和经验在这些总监和资深眼里太幼稚。
3、表达真实自我。
不要意淫面试官想要的是什么,想听什么,越掩饰反而越明显,就像一面面试官一眼就看出来我之前做过用研,之前的腾讯的资深交互也是一眼看穿我,所以自己是什么状态就直说,毕竟他们是招实习,爱学习肯思考才是最主要的。
这个很重要,但不能过,他问你你可以说,但是没问就别说,显得很刻意,HR面也有这个问题,要认同价值观,对公司有好感,肯学习。这不是谄媚,本身不认同你也不会来面试对吧。
三面:HR面(大概半个小时)
我的HR面的面试官是做了7年技术转岗HR的!事后才知道,才明白为什么他要一直问我个人网站域名和服务器的问题了。HR面问的问题和Lucy后面 问的问题相似,大概就是有没有男朋友,家里是哪里的,为什么做交互(这里要再次强调表达真实自我的重要性,因为研一投递用研以及研二内推失败记录里都有, 还有当时面试官给你的评价),有没有投递其他公司这种,建议是虽然是常规问题,但谨慎回答,别到了最后没撑住,阿里的hr有一票否决权的。
三,找实习一个月的小感悟
容我最后啰嗦两句,小感悟有以下几点:
1、抓住内推机会,别什么都无所谓,真的有所谓的时候挺痛苦的。
2、不轻易否定自己,也不要自恃过高,适时总结,多学习。
3、不要找外部原因,有实力总是没问题的。
4、伙伴很重要,找实习的过程中,几个小伙伴给我的压力最大,也给我帮助最大,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技巧上的。
5、待人处事要考虑清楚,礼节要有,中间的迷茫时期的海投就出了问题,我们的情况他们都是经历过的,真挚不虚伪,去或不去,时间经历等等,及时处理,互联网圈子小,不要给自己埋雷。
6、写这篇文章不是因为我找到了实习,而是在找实习过程中自己情感的变化和快速的成长,希望以后的你们和以后的我看到这篇文章都能记得,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原文来自:
作者:Yumei_wang,微信公众号 chuangshe_space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厦门、福州等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在线直播-3月17日已结束上海 4月23日深圳-3月13日已结束
阅读(5832)
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BAT实战派产品总监手把手系统带你学产品、学运营。
我一直认为,求职是一件持续性的工作,就像学习一样。所以关于简历怎么写、短时间内怎么进入 BAT 等问题对于过来人看真的不是很必要。有一些实话说出来大家不爱听,但是却是事实,不幸的是大部分学生喜欢听一些「然并卵」的话。
比如之前在一个沙龙上,学生问拿到腾讯 Offer 的学长,也马上要找工作了,没什么相关项目实习经历和储备,技术也做不好,该怎么准备成为一个产品经理?学长说,要多了解行业动态,多下一些热门的产品把 玩,多看 36kr 或者知乎,然后也可以试试做一些小项目——提问题的同学心满意足地表示感谢。
这个回答有用吗?我说一点用也没有,都是废话,甚至我还听说有人从零基础到拿到产品经理实习 Offer 只要三个小时(培训押题性质)。我也被问过类似的问题,质疑了同学选择产品经理的动机和契合度时,还被责怪不尊重他的选择,非常让人无奈。
平时的一点一滴,画的每一张图、做的每一个项目、写的每一篇文章、看的每一本书、拍的每一张照片、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你的履历。而简历,只不过 是把这个过程中符合岗位要求的部分拿出来整理一下罢了。而不是真的要把找工作这么重要的事搞得和临考突击一样,即便考过了,也只能全忘。
你真的喜欢互联网吗?你的什么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从中你培养了什么有用的能力?
这是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如果还是想要临时抱佛脚,再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我自己从零基础到拿到一份交互实习的 offer 前后花了近两年时间,所以看到想一个月速成说没有不爽是假的,不过呢,对于学生来说,确实经常需要用到这样一些「应试」的方法,短期内拿到一块敲门砖,进入岗位之后作为小白再重新接受洗礼吧。
所以问题就变成了:考试前三天,上课基本没听过,作业全是抄的,书和新的一样,怎么突击考试?
让来我给你一点实用的意见,也许只能帮你一个月入门,而不是靠这些拿到 Offer。
我看了一下其他回答,他们说的书你大部分都不用看。不用看不是说这些书不好,是书海战术和你一个月速成的目标不符。马上就要考试了,还一个概念一个 概念去复习是不可能来得及的,更别说去借一堆参考书来看,一来你没时间仔细阅读,走马观花只会让你发现不懂的地方越来越多,然后失去信心;二来参考书里的 题千变万化,考试又不一定考,所花费的时间完全没有针对性。那怎么办——做原题。
明确一下你想投递的交互设计方向,短时间内大而全是不可能的,小而美是我们的目标。如果你想去大的平台,一定要选清楚部门,最好是结合自己此前的经历和兴趣:喜欢逛什么网站,经常用什 么产品,参加过什么领域的团队等。打个比方,我以前开过快递店,也送过外卖,对物流这块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那就选 O2O 方向,有菜鸟、美团、饿了么等;我以前喜欢黑莓做过小型 BBS,有社区设计和运营经验,就可以试试人人网、知乎、豆瓣等;我还喜欢唱歌,搞过乐队,那就可以针对网易云音乐,QQ 音乐之类……
选定方向以后,去把网上能找到的产品分析、体验报告、测评都翻出来,仔细看一遍,这就是你的原题。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个方向(比如网易云音乐),深度 体验这个 App 的每一个页面和每一个功能,在纸上画出逻辑功能图,看看有没有突破口。再结合自己的使用经验和身边朋友的反馈,提出几个设计改进意见。你还会 PS 呢,就算不会,在纸上画草图也可以,把这个改进方案呈现出来,直接投递给目标产品的产品经理或负责人。
我朋友此前在机场地面工作,卖过机票也接触过代理,后来想去互联网,就投了阿里的「去啊」。去啊的业务很多,朋友就只选了机票业务,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比如下面这样:
最后面试通过,要不是阿里因为上市前夕冻结了 HC,肯定也能成功。
甚至如果你对逻辑流程很擅长,觉得目标产品的注册登录流程有问题,也可以就这个小方面做一些改进意见,画个流程图总会吧:
再多说一句,千万别写那些笼统的体验报告,面试官不需要你提醒他产品有多少个页面,有什么功能,做专业的事而不要做机械的工作。
对了,关于读书,我有更好的建议。
《破茧成蝶》是不错的,要看的话可以只看这一本。别的都别看了,尤其《About Face 3》,我看了两遍都云里雾里,不信你一个月能看出什么花样来。
还有,不要去学工具,Axure、QC、Justinmind、invision、AE,太多了,一个月时间学了也记不住,而且工具本来就不重要,结合实际工作学起来上手非常快。面试官最看重的是潜力和素质,阿里的交互设计师还用 Word 画图呢。
最最重要的,把 Android 和 iOS 设计准则通读三遍。
通读三遍喔!最好再结合你做的设计改进,记录一些笔记,简历里就可以写熟读主流平台设计准则与规范,而且要保证人家问你问题能答上来,不然就是自己打自己脸……
最后,有个绝招和大杀器——那就是找个人带你。很多东西确实需要自己摸索,但是这种关头,还去钻研这个题怎么解太没效率了好吗,找个学霸去刷题吧。如果找老师(业内人士)就更好了,我反正考前没复习就整天在答疑教室和老师扯淡,套题,不要太有效。
反过来我还是要强调一下,速成只能帮你得到一个 Offer(当然也可能得不到,没能力经验,就要拼运气),但这绝不代表你进入了这个行业。我反正最近也一直批评自己,反思自己的作品和项目,觉得距离专 业人员还是差太远太远,必须在进入岗位之后把自己放低到泥土里,用尽身边的资源从头好好学习。
嘛,谁都有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你说是吧?
作者:@窒息红Leon
原文来自:
有人回复时邮件通知我
我不制造文章,我是互联网的搬运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以产品经理为核心的学习、交流、分享社群,集媒体、教育、招聘、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woshipm。成立5年以来举办线上活动500余场,线下活动数百场,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厦门、福州等城市,在互联网业内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社区目前拥有300万忠实粉丝,其中产品经理占比50万, 中国75%的产品经理都在这里。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按时间排序
从BAT招聘信息中分析交互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遍例BAT三家公司的30余份简历,得出对于交互设计的要求。初中级设计师:工作职责1.参与产品规划构思及创意设计过程2.归纳用户目标、用户任务3.设计信息架构4.设计用户操作流程5.输出交互文档6.制定交互设计规范并推进实施7.参与用户研究,根据用户研究的结果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8.参与前瞻性设计研究9.对同类产品进行竞品分析10.跟进视觉、负责视觉设计的调整和验收(弱)工作要求1.
3年工作经验2.
何为成功案例??在T的其中一份高级交互设计师招聘中提到了这个要求——主导过1000万+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所以大家可以自
行脑补这个问题的答案。3.
会用户研究及用户行为分析4.
独立完成交互设计过程5.
熟悉交互设计理论、交互设计方法(功能分析、用户角色分析、原型设计、界面开发、易用性测试)6.
有一定的视觉基础基础素质1.
注意细节2.
善于观察和思考2.
强逻辑思维能力3.
动手实践能力4.
强烈兴趣、灵敏触觉5.
乐于分享6.
同理心强烈,擅长换位及独立思考,卓越的情景还原能力6.
理解、沟通、协调、文字表达
英语(非必备)10.
大型互联网企业以及海外项目优先高级交互设计师除了具备上面初中级交互设计师素质外,还需具备1.
应用各种图形来表达设计思路与传递信息(高级)2.
优秀的产品意识,良好的全局观、前瞻性和判断力。产品总体规划有较深刻的理解(高级)3.
对用户需求和易用性有敏锐的把握能力,并思考解决方案,将其转化为设计理念和方案,贯穿于产品设计之中(高级)4.
负责日常的运营活动以及功能维护设计支持(高级)5.
组织和项目管理能力(高级)写到这里顺道附上BAT3家公司的招聘网站图片吧T鹅场这接地气的布局和排版方式,只是上面的导航条这样随便真的好么?A 财主挺符合本身的定位的,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o⊙)请别打我)B度度喜欢百度的设计,感觉百度就像一个智者,静静的在那里我不骄,我不燥我就在这里另附上2份招聘来看看高级招聘代表(T)微信高级交互设计师(广州)工作地点:广州 职位类别:设计类 招聘人数:1人工作职责:参与微信相关产品从概念到原型的设计过程,输出相关设计文档;对产品持续进行设计优化,提升用户体验;协调和推动可用性测试及用户研究,以验证现有和将来的功能设计;负责设计前瞻性的相关研究。工作要求:工业设计、心理学、计算机、视觉传达相关背景,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主导过1000万+用户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具备多领域设计工作相关经验,如产品设计、硬件设计、视觉设计等;对互联网交互设计有深刻理解,具备完整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优秀的产品意识,良好的全局观、前瞻性和判断力;同理心强烈,擅长换位及独立思考,卓越的情景还原能力;优秀的沟通、组织和项目管理能力;性格乐观向上,兴趣爱好广泛。最文雅的招聘阿里云 - 交互设计专家发布时间:
工作地点: 杭州市 工作性质: 全职所属部门: 阿里云事业群-业务运营 学
历: 本科 招聘人数: 1岗位描述:工作地为杭州,负责阿里云国际业务部产品的交互设计,让科技蕴含温暖设计之味。(有国际设计背景优先)岗位要求:1-三年以上交互设计经验(特别优秀可无视该条);2-学历本科(硕士优先);3-有过海外工作经历优先;4-拥有良好的交互设计师的知识体系、审美情趣、表现技能、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能力。5-我们还需要您,一心一眼一思一言一念:心:初心、出离心、旁观心、设计的天真之心眼:能视细微之美,眼中无界却明辨存在思:善思笃行、好高悟远不迷言:能言不辩、言而有物、言中有情Flugel_Yan出品,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交互设计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分类讨论。交互设计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素质是在持续变化的,也就是说“好的交互设计师”并不是个持续不变的定义。恰好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交互设计师职业成长道路的专栏文章,把它贴在这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启发:原文链接:标题《浅谈设计师的职业道路——以frog为例》写在前面今天和主管实习生的创意副总监聊了一下设计师在frog的职业道路(career path)的事。又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东西,而且这些信息很难在公开的信息上找到,于是我决定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并不涉及公司机密)!希望对你在计划自己的职业前景的时候有用(内含彩蛋,想要应聘frog的设计师建议读完)。关于frog简单介绍一下frog,官方的话我就不说了,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这里看:。一句话概括,frog是一个设计/创意咨询公司,也就是一般情况下的“乙方”。这里汇集了各种各样的设计师,主要类别有:交互设计师(Interaction Designer,数量最多的)、视觉设计师(Visual Designer)和工业设计师(Industrial Designer,不是所有的工作室都有,我所在的西雅图工作室就没有)。设计师们占了公司人员组成的绝大部分,许多管理职位也是由设计师担任。此外还有设计工程师(Design Technologist,以原型制作、前端开发为主,较少涉及后端开发)、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其他的还有少数的行政部门不再讨论。frog把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统称为创意(creative)部门,设计工程师单独一条线(今后也可能把它并为创意部门),项目经理单独一条线。后面的两条线先不谈,说说最主要的设计师们(创意部门)在frog的职业道路吧。共通的前三个阶段设计师们在frog的职业发展最初的三个阶段是相同的,从低到高主要有这几个阶段:一级设计师(Designer I), 二级设计师(Designer II),高级设计师(Senior Designer)。高级设计师之后,有两条线可以选择:一条是走设计路线,接下来一级是首席设计师(Principal Designer);另外一条是管理路线,接下来的级别有:创意副总监(Associate Creative Director),创意总监(Creative Director),执行创意主管(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什么是首席设计师首席设计师之上没有更高的级别了,但也有可能会往创意总监或副总监的级别发展。首席设计师的名称里并没有明确的设计类别,不像之前的三个阶段,叫做一级交互/视觉/工业设计师。但首席设计师一般拥有自己擅长的方向,比如说交互、视觉、工业设计;或者是领域,比如说汽车业、零售业、设计调研、策略等等。他们被称为某个方面的专家——意味着frog全球任何工作室如果需要某方面的专家意见或产出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被调往当地去参与项目或者提供指导性意见。首席设计师会参与到实际的设计实践(craft)中,基本是做他/她本人擅长的方向,但会指导整个项目的设计。首席设计师和创意(副)总监的职责也有交叉的地方,都会负责和客户的沟通,汇报设计,倾听反馈意见,把握整个项目的设计进度,对人员分配、招聘提供意见。此外,首席设计师也会参与frog对外的交流、教学项目。比如有一名首席设计师同时在华盛顿大学兼职教学,也会参与一些工作坊、演讲等活动。首席设计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指导其他的设计师,对他们的工作提供指导意见,促进设计师们的成长。我在项目中作为交互设计实习生就从首席设计师身上学习到很多,不仅限于设计评论(critique)环节,还有如何和客户打交道,设计理论的应用等等。他会倾听你对实习、项目的期望,并且给你提供实战的机会,和指导意见。比如我曾经说过希望能在客户面前汇报设计作品,做设计评论,他就给了我这个机会。基本上对待实习生是和全职员工一样的态度。什么是创意(副)总监做到创意总监的级别后,基本上不会参与实际的设计了。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中有一个创意总监,他/她对整个项目负责(accountable)。创意总监有时会全职负责一个项目,但多数时候,是兼职负责,也就是说,并不是一周40个小时全部在一个项目上。他/她会隔一段时间跟进一下项目,确保一切进行得顺利。他/她关心的是客户开心或者不开心,并且为此负责。设计(副)总监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拓展公司业务,会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此外还要负责所在工作室的人员招聘。(当时作者面试实习生时,有一个首席设计师、两个创意总监、一个执行创意主管面试)。我参加的实习项目的负责人就是一名创意副总监,每周他会和我们进行一对一的会面,聊聊你做了什么,想做什么,有什么困惑或者问题,基本上聊什么都可以。这篇文章的内容基本上也是通过和他聊天得来的。什么是执行创意总管执行创意总管和创意总监做的事是差不多的,但是会更高一级。比如西雅图的frog工作室,只有一个执行创意总管,他主要负责的就是拓展业务,保证西雅图的工作室能够得到合适的项目,包括项目的类型,同时也会协调全球所有工作室的项目、资源分配。执行创意总监也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对外活动中,演讲、工作坊等等。如何界定一级、二级、高级设计师当我问创意副总监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即给出标准答案。他的意思是,当他面试一个人的时候,心里就会知道被面试人属于哪个级别。后来经过思考,大致的区别如下:一级设计师——并不要求你有工作经验,但需要在领域内具有相当的竞争力。他面试过许多一级别的设计师,发现最主要的问题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可以把东西做得非常好,但是缺乏系统、科学的设计思考(Design Thinking)。另外,还缺少对于整个组织、体系的兴趣(Interests to go to organizational level),具体的设计过程,是什么让他们这么做(What gets them going),这些在很多初级设计师的作品集中比较少见。(这一点含金量太高了,希望对你做求职作品集有指导作用)二级设计师——二级设计师相当于部分的高级设计师,但是还不能够完全领导整个团队,在招聘二级设计师的时候,他们看中的是你能否产出大量的想法,走得宽,拥有相当的经验。高级设计师——高级设计师对待具体的设计执行应相当熟练,他们看中你能否尝试新鲜的事物,跟进整个行业的前沿信息,领导整个团队。最重要的是,独立性:即能够自发地开始设计、跟进项目进度。合适的高级设计师非常难招聘到。设计师在frog的职业发展情况差不多是这样了,这只是一次20多分钟的谈话内容的总结记录,可能只是谈到了表层,如果今后有更多想法也会及时更新。如果你了解其他行业的设计师职业发展道路,我也很乐意倾听,希望能够和大家多多交流!
我是UI设计师,也涉及交互,把自己放到用户的角度思考,用户怎么用方便简洁易懂直观符合大众操作逻就怎么设计,不要为了UI酷炫,做一些感觉很前卫的体验,在我们专业人士眼里,这是创新,这是颠覆,但在用户那,他会一头雾水,毕竟是实用的,不是看的,即使你最终要改变整体的操作逻辑,每次更新,也要循序渐进,慢慢改变用户的使用逻辑,最终达到你理想的交互设计,乔布斯说过:他就希望3岁的小孩都会操作iPhone。这也说明,简单易懂,才是交互设计的最终目的
这是我录给新手的视频,其中对设计的分类、交互行业现状、交互设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何自学等问题都有回答。
我心目中的好的交互设计师是有几个能力的 1.和甲方沟通之后 能快速的勾勒出几个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交互模式用来嵌套 甲方需求功能 并说出其中的利弊供甲方挑选 2.在输出文档的时候 对流程和环节把握到位 .有市场上的各种合理解决方案给甲方选择.特别是对app可能发生的各种异常状态,用户情景会有预判和对策 对于结果减少步骤优化用户感官3.了解技术和设计前沿趋势 .给开发和技术留足发挥空间
我说了一堆我个人意见其实交互设计师不是一个决策者 .而是一个辅助者 .好用的交互模式状态 不是你来拍板决定怎么设计,而是提供合理的多个解决方案给pm boss 挑选 .
有时候交互设计师指点江山 有种天下独尊的感觉 其实我觉得他错了.站在这种立场的职务应该是产品经理 . 交互应该是a到b有三种方式 每一种的侧重点是....我建议用第x种好处是.... 或者是 pm有奇怪的需求时候 用专业的角度说服他放弃 这个可以举个例子
在同一个操作行为中 一般情况都是同一种展现方式 .但是pm有时候什么都想要 你就要用专业的方法帮他分析从用户行为上为什么不可行 开发上有啥不好 设计上有什么反常规
你就是一个奶妈
好的交互设计师就是转行了用研能马上上手;转行了产品基本能马上上手;转行了数据分析稍微学习能马上上手——的人。怎么成长——永远不要被动,保持探索的热情。知敌情(市场)、懂战略(自家发展策略)、明战术(具体实施)。对了,还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对文档事无巨细的严谨态度。答案虽短,肺腑之言。
我就不说什么所谓的同理心这些玩意了,随便搜搜一堆一堆。我就说点交互特有的素质:1 杂交互设计师的特点是杂,不同学科出身的交互设计师从严格意义上都是单独的一类,在设计中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学科面,所以你的经历、你的学科、你的跨界会在交互设计中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能量,越杂,成为一名好的交互设计师的可能性越大。2 逻辑逻辑交互设计师的核心技能部分,合格的设计一定要满足合格的逻辑,所以在交互设计中,整体思维结构思维和逻辑性以及细节雕琢成为了一个合格设计的必备条件,那要设计出优秀的交互则需要上面的那条,不同的经历和视角给你带来全局的思维和视野,帮助你打造优秀的交互设计。3 收敛思维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工程师思维和设计师思维了。算了。以后在补充。交互设计师在设计师团队里应该属于收敛能力最稳定也最准确的角色。所以培养一个很好的收敛思维对你的交互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说的很细,个中内容自己体会吧。
懂产品,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感觉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把难题都交给我们程序员,最后还来句:你这实现的怎么和我给你的交互不一样啊。我擦,u can u up~
————————————————个人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热爱,所以当别人问我对自己的评价时,我会厚着脸皮说自己是一个有热情爱学习的成长中的交互设计师,这话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装13,不屑也好揶揄也罢,但这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接触交互的时间不算久,所以在前期暴露的问题也是最多最严重的,特别是通过和大大们交流(当然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种,某程度上看书也能看做是一种思想的交流),再结合实践分析自身会发现做交互的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重视。下面就以自身问题为例,谈谈个人对于做好交互应该克服哪些问题的感受和理解。1)眼界是能力的基础。都说做交互要多看多做,做出好东西的前提是要多看好的产品,这跟学美术学书法的人先练习临摹是一个道理。积极去发现去体验各种网站和应用,看到一个新产品会主动想去尝试,习惯性地去分析这个东西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好又为什么不好,当体验过好几百个网站和应用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养成分析的习惯思维。不仅是做交互,视觉和产品也是如此,做设计首先一点是眼界要宽。2)场景与用例比单独罗列功能更重要。有时候干巴巴地讲产品有哪些牛掰的功能和交互很难让人觉得它真的很牛掰,因为缺乏直观感受。就像交互设计师要把自己作为用户代入场景剧本里面去思考如何使用产品一样,在说明和展示产品时同样要具备这种同理心,将功能和交互置于使用场景中去讲解往往更能打动人。3)产品的功能特性最终要回归到解决了什么问题。交互设计的本质思维就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为用户遇到的各种产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至今记得《About Face 3》里面令我体会深刻的一句话,“产品成功的关键是目标,而不是特性”。然而新人交互设计师很容易就会被各种自认为了不得的功能特性诱惑,却很难回归到“这个功能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层面上去思考。这点是深切的个人体会。4)让抽象逻辑思维成为主导,不要被具象思维牵制。相信很多交互er都会存在这个问题,在想某个解决方案的时候脑子里面先浮现的是一个具体的界面图或者其他什么图像,而不是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之后得出的逻辑条理。有时候那些脑中浮现的图像只是一些闪光的想法,有必要的话可以快速把它们记下来,但不要让这些图像打乱思考的整体逻辑。我们刚开始总是倾向于捕捉一些闪光的想法或者创意,而忽视了背后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一味顺着那些具象的东西往下走,很容易就会陷入第(3)点说到的问题中,并且有时候还可能会被这些想法牵制,形式先行,很难再从问题出发去寻找多种可能解决方案。5)学会观察思考,而不是主观判断。“交互设计不是主观猜测”,为了观察到的用户而设计,而不是为了头脑中的用户。提出假设的前提是要能够证实或者证伪。时刻记住“目标是任务的过滤器”,产品真正重要的是帮助用户怎样达成什么目标,而任务只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要学会用目标导向思维去想问题。6)舍本逐末和眼高手低都是大忌。有天和朋友就交互最要紧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争论得挺激烈,朋友跟我说到,我在跟他讨论交互问题的时候缺乏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他觉得我现阶段最紧要的是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己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但我觉得提出方案的前提是深刻理解背后的问题,再从问题出发去寻找多种不同的方案,否则很难真正输出有效高质的东西。总之两人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很久,他觉得我现在过多去考虑思维层面的东西而忽略了扎实的基本功,而我则坚持只是盯着一个需求点去输出解决方案很容易流于形式。其实我后来总结想了一下,朋友是在告诉我不要眼高手低,而我则告诉我自己要时刻回归问题和目标,不要舍本逐末,其实这两点都是需要重点严肃看待的问题。 ————————————————真正接触互联网公司的交互工作,才会发现将沉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产品设计结合起来,真的需要一番修炼。经过一个多月的产品设计实习经历,在实际设计功能流程和交互细节以及和前辈们交流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践行那些设计原则,很多时候都需要被他人点醒才会觉悟,之前总把各种交互设计原则挂在嘴边,说得之前再多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下面就记录一下在工作过程中,自己对那些比较常用到但又还不能够直觉运用的交互设计原则的感悟。7)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要去理解用户需求背后真正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处理用户的“want”和“need”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最近的体会特别深刻。前几天整理用户反馈,有位用户提到希望在阅读文档的界面提供放大字号的功能(我们做的是办公应用),看到这一点,我没有深思细想便在“产品意见”那栏写上了“优化阅读体验,增加放大字号功能”的批注,之后给师父看,师父很迅速地纠正我:有两种优化方案,一是提供放大镜;二是增大缩放文档的倍数。看到这两个方案,我马上就意识到我之前的批注出了什么问题,我只看到用户的“want”却没有去想,激发用户产生这个“want”的“need”是什么。用户的真正目的是想看清文档上面的字,而实现这个目的并不只有提供“A+”这一种方式,从放大镜和缩放文档的角度去想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实现用户目标,也是对于团队现状来说最合适的方式。当天晚上,碰巧又在之乎日报上看到一篇关于用户需求和用户目标的文章,感触更加深刻(原文链接:)。由此更深刻得体会到产品设计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为用户需求而设计”,而应该是为了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的动机而设计。
无论互交还是用户界面,其实很多东西都不应该划分太清晰的界限。原本就是一体。至于说技能,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行业前沿的发展。
正好看到这个话题,与我最近写的一篇知乎专栏相关。这里回答下,希望有帮助。: )知乎专栏链接:交互设计师必备五点前言:在上一篇“设计学习路:看人”的文章中,我写到我的第一个设计经理R给我提出的交互设计师需要注意的五点。那篇文章我只写了第一点,后来很多朋友在问我其他四点是什么。赞设计师朋友们看我枯燥无图的长文看这么仔细,所以这里一并写出。我会写出那五点,并阐述我心中的理解和这些年工作中的印证和思考。故事背景、人物介绍:我研究生毕业后,在西雅图AOL做交互设计,参与AIM移动与Mapquest移动设计项目。当时美国金融危机工作很难找,AOL想派我去丹佛工作,我不太想去。那个时候唯一的机会来自雅虎,在硅谷onsite后R给了我这个offer。对于当时一个没有太多工作经验,且没有语言优势的中国年轻设计师,R给了我硅谷这个互联网天堂的舞台,R算是对我有知遇之恩。R是视觉设计师,比我多工作20年,在我听过的所有互联网公司工作过。他年轻的时候,在微软做设计顾问,跟随着工作走遍了欧洲大部分国家。他是一个极度喜欢设计的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满满的画,每幅画都是描述欧洲某个街道或者某个建筑,非常漂亮。R读书时候在学校厨房打工,后来成为学校的厨师,厨艺一流,做的牛排和沙拉惊人的好吃。R是一个果粉,记得当时雅虎总部旁边有一个专门卖二手苹果设备的大仓库。每个周五中午午饭后,他会带着我去逛那个仓库,对每个老旧的苹果设备和部件爱不释手,给我讲这些东西的设计原理,当年的风采,他对这些设计的认知。几年过去了,我从坚定的PC用户变成了纯果粉……一个交互设计师应该学会什么?R给了我五点:1,Make it beautiful交互设计师也要懂得美。交互设计的核心是要懂得产品的信息架构和流程,要让产品跑得顺,跑得精彩。这是当时我对交互设计的理解。我是学习信息管理系统出身,没有艺术气息,大学和研究生时代因为对经济学感兴趣,都修了经济学的专业,还是没有带来太多艺术气息。所以那个时候,我不懂得美是什么。思想决定产出。所以那个时候我的交互设计,导向非常明显,就是为了功能和流程服务。记得做雅虎地图导航的项目,我把导航的用户场景和使用流程设计好,就安心交给R去做视觉设计了。算是没有对后续视觉设计负责,我知道那个时候R对我这个方式是不满足的。R教我,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还是要懂得美。毕竟最后产出的产品的样子,也是交互设计应该关心的一部分。如果做交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后续的视觉设计,那么后面的视觉设计师就会束手束脚,难以发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学习在做交互设计的时候开始预想这个界面视觉会是什么样子?我的每个交互设计细节是否吻合后面做视觉的同学可以出精品的思路。我对交互的强制功能限定会不会影响视觉设定的发挥。甚至我还学了一段时间的视觉设计,用PS帮着团队出了不少界面图。虽然我出的视觉在这堆美国顶尖艺术院校毕业生扎堆的视觉设计里面很差劲,但是我开始了解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的衔接是什么样子,怎么样才能做到无损的信息和价值传递。到了后来每份工作,和我合作的视觉设计师都还蛮喜欢我的交互,因为R已经教会我去穿过他们的鞋子了。第二个对美的认知来自出交互稿。我最开始做设计工作是用Visio和PPT来出交互稿,后来用Axure。Axure的好处是可以出互动交互,简单方便释义,适合我当时的交互设计风格。但是,R太喜欢美的东西,记得去公司第一天他就让我用InDesign出交互稿。我当时很迷糊,InDesign不是出印刷品的么?他坚持,说,InDesign能给你做交互设计一个新思路。于是我就用InDesign开始笨拙地画雅虎移动搜索项目,一步一步从快捷键开始学习,学习搭建InDesign模版,建立文档内Pattern……后来,我能直接看到的就是我的交互设计输出质量成倍增长。用InDesign做设计文档的好处太多了,细节可以看我之前写的设计文档文章:讲两个场景:用InDesign做好设计文档,规整得不行且漂亮,打印为11x17的纸张,拿去给产品方或者设计方的领导评审,必过。:)用InDesign做好设计文档,输出为PDF放入iPad。有一次公司的VP来视察工作,我需要去推一个设计案。VP说,我只有午饭后30分钟,不想在会议室了,说在公司里的花园走走,让我直接说设计案。我带着iPad,和VP在花园走了15分钟,一张一张的设计稿讲过去,方案通过了,VP说是他经历过最好的一次设计评审。后来InDesign成为我的主力交互出稿工具,陪我走了很多地方。虽然创新项目迭代的紧张期,我还是会用Omnigraffle做快速交互输出,但是我还是会按照InDesign的分页方式,按照讲故事的思路,一页一页地讲我的设计思路和场景。现在想起第一次R逼迫我用InDesign做设计稿的时候,我超级不情愿的样子,不由莞尔。直到现在,InDesign都是我最喜欢使用的交互稿输出方式。它有很多局限,但是它确实是最美的交互设计输出方式。2,Critical Thinking关键思考能力交互设计师经常碰到一个场景,想好的方案,很有信心的思路,被产品经理挑战的一塌糊涂,然后设计返工,自己的信心被打击了,产品进度也被延误了。我当时就给R去抱怨这个情况。R说,不是产品经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缺失关键思考能力。关键思考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这个不仅仅是停留在产品设计的功能和流程,而是要深入到产品细节的业务逻辑和商业 价值去思考。想清楚为什么公司要做这个产品,为什么能赚到用户,为什么能赚到钱。想清楚产品经理为什么要挑战你,为什么不给你一次过的机会。二是对解决方 案的多准备,有时设计师想清楚了,想好了一个方案,并有信念,并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应该在设计方案确认前,已经思考过多种方式了,然后最好在和产品经理沟 通的过程中,时刻有备份方案,时刻展示设计师强大的思考能力和多方案解决能力。后来,根据R的思路,我每次和产品经理讨论设计方案前,做两件事。第一,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自我攻击自我验 证,先过自己的一关。第二,从来没有准备过一套方案去评审,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会努力想的越广越好。极端的一个例子是有一个移动产品设计两周我想了十来套 方案。很多方案也许没有商业价值,也许不能技术实现,但是它们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产品经理开始认知设计师是灵感的源泉,会慢慢依赖于你。久而 久之,设计,你就是“Go To Person”,产品设计合作完美解决。其实,交互设计是最没有硬技能的岗位。我们没有视觉设计的艺术,没有前端开发的技术,没有产品经理的商业感市场感,没有用户研究的系统 思考和数据处理能力。但是我们首先,得都懂,因为我们是桥梁,其次,我们要会想会关键思考,最后才是我们要会说。会说这个话题以后专门写一篇文章,太多故 事了。:)3,Consensus Building达成共识,全局观。交互设计的高端技能,也是当时R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资浅,在合作的业务线和技术线,重要的会议都不会邀请我,所以我只能参加产品流程中设计强相关的讨论。R认为我应该参加与产品相关的所有讨论,才能保证交互设计的价值和贡献。交互设计师最难做到的就是让每个人“On The Same Page”。两个纬度,浅的纬度,所有交互设计都需要产品参与的每个人都了解产品设计现状,了解目的,了解挑战,了解所有设计流程中的细节。深的纬度,要让每个人都认可你这个交互设计师,你这个设计方案的思路和灵魂。如果作为一个交互设计师,你还停留在,产品经理给你一个需求,你完成交互设计,然后把交互稿给到视觉设计师,然后你就可以high了的阶段,那你真的要思考,你只是做到了完成交互设计工作,但是没有做到一个优秀的交互设计师。你需要的是把控全局,hold住产品设计丝丝扣扣每个环节,并对整个产品质量负责,这样你才有产品设计的主人感。这样你才能获得每个设计师都最喜欢的一个感觉,产品成功后的成就感。做起来非常难。第三点需要的是强大的专业技能、执行力、和些许个人魅力。R表示,全局观是交互设计师往上走并进步的必要条件,离开雅虎已经很久了,这个道理我依然深以为然。4,Attention to Details细节致胜太简单的道理了,R说这个的时候我都怀疑是在调笑我,因为我刚出了一个很好笑的故事。2008年我负责雅虎移动端美国总统大选专题。当时有两个候选人,Obama和McCain。我的思路是让美国人民能通过雅虎移动搜索随时关注总统大选动态,思路清楚,方案通过,很好。然后我就丢人了。我不关心政治,我也不是美国人,选举离我的世界好远。当时同事都支持Obama,非常关注这个项目,第一个黑人总统嘛。然后我的一个设计稿,把McCain写成了MaCain……产品经理差点疯了,对着我跳,“Are you kidding me?!”我才发现自己拼写错误。英文不是我母语,我认为是一个小事,R认为是一个大事。R说有些错误,一次都不能犯。交互设计师不能看偏一个像素,不能画错一根流程线,更不能写错任何字。这个任务结束后,大选当天,雅虎移动搜索流量上升的厉害,对候选人的搜索上升数十倍,当时的CEO专门发邮件给我们团队进行表扬。后怕,要是真错了那个字母我该怎么办。。。强迫症产生了,以后我的每个设计稿,以及设计文档,所有部分我都要看3遍才能外发。一些重要的文字纪录,例如Linkedin的Profile,我会反反复复看至少100遍,不信我把我的Linkedin Profile放出来,保证你们找不到一个错别字或者释义不清的地方。lol后来工作久了,发现细节是个好东西,可以反复深入挖掘。设计管理的时候,你可能要帮助视觉设计师审稿,他们辛辛苦苦产出的视觉设计,你是草草评审给出意见,还是认认真真把设计师每个思路都想清楚并给予合理反馈,我相信最终产品设计质量和视觉设计师的感受,是天差地别的。R教会我,设计师,永远不能在细节上不够完美。5,……五我真心忘记了……大家先看以上,我想起来再补。这个事情不能怪我,人会变老,有些记忆会丢失,自然使然……谢谢阅读!thanks,yoyo微博:点点:知乎:设计师Yoyo
在交互设计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谈到往前走一步:参与到产品idea的讨论当中去,这助于更好的了解设计产品的原因和目标,好处就不多说了。但如何去做到呢?很多交互新人进来,工作经验少的同学,他们刚开始可能就不一定适合去做上面提到的要求,他们一开始更多的应该是去了解熟悉自己所要接手的业务线,包括岗位工作流程,对口业务线(运营/PD/视觉/前端/开发/测试/)、网站,产品,用户,还有各种数据,最简单的:主要让你的导师带自己去认识下将来对口业务线(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和leader?等到熟悉甚至了然于胸业务线情况是有能力参与到产品设计更核心阶段当中去的基础之一。试想都不清楚网站有哪几类用户?每天网站新注册用户的转化率多少?转化不成功的原因分哪些?如何能更有效的一起去参与讨论,给出合理的否定理由和有意义的建议。而且和相关业务部门去讨论,其实也是自己在那个圈子里建立口碑和人品的重要过程,这种映像的正向建立到后来你会发现:你从一开始主动要求参与产品核心阶段的讨论到后来相关方主动邀请你去讨论。根据自己的清楚可以分分阶段,1.新人 & 2.能做事 & 3.事做好。我觉的有能力参与产品idea的讨论中应该是第三个阶段了。记得自己刚进公司做新人,虽然之前已经有工作经验,但那些东西对于来到一家新公司的我来说,很多东西也需要重新开始。第一个阶段要知道公司的交互岗位cover的范围、工作的流程,打好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这些是为了便于之后能较顺利的展开工作。这个阶段比较容易渡过。第二个阶段开始了解清楚业务,接手项目,出方案,跟踪落实方案。这个阶段就需要设计师了解的更仔细,比如网站有几种类型的会员?会员账号又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等级?账号类型等级不同对后台的操作权限有什么不同?不同的产品、模块是否需要中英繁支持?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接手项目的时候理解清楚项目,一般都会有:现状和分析,机会和利益,目标和范围。一开始先别急着就去挑战他们的需分,我相信他们大多在这里待的时间比我久,发起项目也是过过他们的leader,推敲过,不然也不会随便拿出来做BRD评审。而我这个阶段最需要保障的就是评估准工作量,准时给出可行的方案。别因为我延误项目的总体进度,更好的话能保证质量的同时提早交付方案,这样做先给合作方带来些加分印象:认真、踏实。跟踪落实方案也不是小事,从交互稿交付到上线,要经过多个部门,这中间的时间也较久,视觉评审,html评审,功能预演、预发布测试都要参与,特别是html评审会有些实现细节上的变动,外部环境上也会因为资源问题、上线时间要求导致原本的一些设计需优化,变更。有时候项目owner也会为了自行方便改了方案不告而上。这些过程的把控都需要一定经验和方法,而且还要日常工作中去维护这种氛围,这时候就很需要重在执行流程,这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巩固好上面这些,第三个阶段就想的不光光是做好本职工作了,对那些的驾轻就熟才会想着去影响别人,特别对于业务方,不希望自己只是个工具。还是基于有上面这些扎实的基础,自然而然的会发现在与业务方会议、头脑风暴时,渐渐会有想法,看待问题也会有自己的不同角度,判断他们逻辑推理的合理性,进行有理由的反驳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再有能力,自己去发现问题,整理问题,找机会去推动、去发起项目,解决问题,Review时得到别人的肯定,在后续去调研用户、论坛、群等各种渠道得到用户的反馈、迭代产品。上面说的三个阶段,大致一个过程
谢邀请。上面的同学都说的很好了,补充一条吧,这里的成长无非是经过:更多的项目。更多的失败。更多的时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能成长起来,就是“无它,但手熟尔”吧。
我对这个不专业,不过从工程角度和工作感悟做一些补充。和eico的设计师打过一些交道,只要homework做的好,当我把我一黑板的UI流程拿出来和设计者review时,我能看出来她他们眼中的尊重。所以不论UI交互还是程序开发,用心都是第一位的吧,不要让不健康的环境或者懒惰破坏自己的平和向上的心境。1, 交互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需要程序实现,你们多了解一些技术,UI的SDK,组件对UI是否能实现有很大帮助. 你们画的是草图或者概念图,交到程序员手中就是项目和代码需要人月的资源,对自己的设计要慎重,程序员才会对设计更尊重,如果得不到技术的支持,这些都无法实现。一个不用基础组件的交互设计,也许要程序员忙一个月做到使用流畅,如果UI效果够重要,你们要有拍这个板的信心和底气。比如Paper的折叠效果一样。2,个人觉得,如果一个人不喜爱自己的生活,没有向上积极的底蕴支撑,做出来的设计也许会很有个性,但未必会很受欢迎。只有热爱生活,并为此愿意付出而不考虑回报的设计师心中,才会愿意像作家一样点点滴滴记载生活中的小小灵感,从而厚积薄发(我学生时代习惯记录自己的语言碎片,现在已经有一大半是记录产品细节的灵感,也没什么遗憾吧)才会像蜜蜂采蜜一样不停地保持对最新应用的关注,虽然知道这些UI的小小特点都如昙花一现,也许三五个月后就淘汰掉了,也无怨无悔(这一点上我很敬佩产品经理的这个职位,这个职位的知识淘汰率更快)。3,我打心底里佩服RFC的那些编写者,无论是因为莎士比亚还是技术上对于英语有一股天然的崇拜(汉语的历史更让我骄傲),所以阅读英文原版的一些资料障碍不大,保持阅读高质量的杂志,看高质量的设计,会帮助设计感觉的形成。中文的也有比如《艺术与设计》看建筑的设计会让人稳重理性庄严,看服装类会让人懂得妥协自然,看家具设计会让人懂得质地实用,以及各个AppStore的最热下载量最大的应用自然而然学会如何组织数据,简化流程,加上耐心做到逻辑完整,一般产品打磨就可以交工了。当你看的用的应用越来越多,你觉得让你 羡慕 的应用越来越少的时候,恭喜你,给你一个倾尽心力的机会的话(公司打工也许会有保留,比如创业),你会拿出一个起码二流的设计出来。一流的设计,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出过,所以没资格回答吧。没有被大规模使用的设计,我认为不能算是一流的。
设计是一门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决定因素。不是每个人练习百米跑的都能跑进10秒以内的, 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出碧昂丝的水准。那些伟大艺术家,设计师,固然后天很努力,但先天就有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如果没有顾问,都不知道明天该穿什么衣服上班。那还是去干些别的事情吧。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想象力、好奇心和不怕犯错都非常重要。你可以经常问自己“如果……会怎样”,但仍需要绝对的专注及对当下情形的敏锐见解,这非常重要。你必须驾驭矛盾。专注和注重细节:在着手设计一款新产品时,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设计并推出更优质的产品。如果不能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就不会着手去做。好的设计师钟爱创造过程。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天真,但想法就是这样的:某天你可能没有任何想法,也不会有任何解决方案,但第二天就突然蹦出新的想法。我发现这令人异常兴奋。  拥有想法及创造性的天性十分鼓舞人心。有些想法是孤立的、易被推翻、具有实验性且没有模式可循。我们发现这个想法之后会演变成一种交流,尽管这些想法仍非常站不住脚。  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你将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加实质的交流。但当你制造出一个3D模型,你为模糊的概念构想形状,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整个过程都发生了转变,这引起了大部分人群的关注和激励,这个过程非常棒。当你试图解决新产品所面临的问题时,你会全副身心地投入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似乎有些抽象,很容易让人迷失产品设计的方向。这就是多年经验发挥作用的地方,它会带给你信心,让你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最终将会实现目标。有时事物可以给人带来刺激,因此你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是个非常实际而挑战性最小的方法。更困难的是当你对某个机会魂牵梦绕时,我认为这真正体现了一个设计师的技能。当你有所意识的时候,这不能称之为问题,无人能明确给出一个需求。但你开始有疑问,如我们这样做了将会怎样?与之相结合,有用吗?这创造了可能替代某类产品的机会,而不是战术性地回应某个独立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挑战,也是令人兴奋之所在。设计师对细节的痴迷是否可能出现失控状态。细节问题非常耗费时间,经常在一个细微的细节上要花上很多个月的时间。但除非你解决了这个细微的问题,否则你就无法解决其他基本的产品问题。你通常会感觉到无法解决这种细微的问题,但你会拥有强烈的信心。这也正是创新艰难之所在,因为完全缺乏参照经验。
第一:学习各种交互实施方法,了解交互技术,无脑地让这些在你有潜意识里滚瓜烂熟,这是具体实施时的弹药。第二:了解人性,了解群体需求,克制,取舍,有节操,有坚持。产品和交互都要会讲故事,如何讲一个能打动别人的故事靠的就是对人性的洞悉,讲一个既动人又有节操的故事更是加分的事。第三:思考一个问题,交互如何产生价值?故事讲的好还不够,还要体现价值,例如如何提高转化率,但利益和体验总是矛盾的,体验最大化要牺牲利益,利益最大化意味牺牲体验。
唉(ps.管理员还是让我加上题图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设计)(ps.管理员还是让我加上题图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设计)好设计师,那是多难啊,一个时代才那么几个,推出的作品(产品)能惊天动地,能颠倒众生,只能用突然打心里冒出的一个词来形容-风华绝代。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设计师需要有份执念,念的是什么,就一定会带来什么。念念不忘你对设计的执着,促使你向前的动力,这是一种感情,对设计的诚,体味设计给你带来的各种情绪,是一种能够动容的力量,同时,这也是一种对品质、细节求索。心里有一直惦记着设计吗?能够从生活细节当中发现设计吗?设计交付时自己满意了?还有修改的空间吗?还有更好的设计吗?保持初心初心难得,体会那种最初状态,那一份好奇、那一份探索,用整个身体去感受,用心去铭记,正如第一次拥抱你所爱的异性,所有的感觉都那一瞬间打开了,敏感到纤细都能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增多,就不会再有那种感觉了,因为不慎初心已失。恰如两人相处,保持初心,自会情真意切,有如初恋。时常想想自己为什么做设计?你是还记得第一个产品正式发布时的心情?是否还记得在经历无数夜绘制icon调整细节的态度?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悟悟,左有心,右为吾,自身用心去体会、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看过了很多书,学习了很多理论,当不能灵活运用时,它们只是你脑袋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后才能成为自己的。你期望出来的产品与当初所设想一样,但往往会有细小的差别,其它人无法明确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标准不一样,这时需要自己细细去体悟,不断进行尝试,只有在一次次犯错后,才能真正达到所谓的正确,只有你不断地在设计过程中亲身体验它,才能渐渐触及设计的本质。勉强求全,等于固步自封有缺憾才能够进步,不完美才会去追求完美。记得早些年(那时交互视觉还没这么细),曾想让团队内人人能够成为独挡一面的全才,能文能武,武能上机操PS,文能下地画流程,可是经一段时间努力后,发现视觉依然是视觉,交互毕竟还是交互,为此思索过一段日子。产品同样,期望设计满足所有需求,出来反而是一个笨拙,缺少灵性的俗物,与其勉强求全,不如保有自身的特点。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在武学上所谓宁可一思进,想来并非直打硬进,一往无前。心应无所住,而形无所执,前行为进,以退为进何尝不是进?若心有所住,则有所滞,则进退失据,终成败局。《不动智神妙录》:主客交锋,此方彼方,己剑彼剑,拍子节奏,若於是中,心有所住,则行动缓顿,为彼所斩。若临敌时有自身想,心则有住,故不应执著自身。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紧绷,若心住於剑,则为剑所滞;若心欲抢先机,则为欲抢先机所滞,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则失其念,佛法称此迟滞之心为无明住地烦恼。世上永远是强者影响弱者,做产品是这样,很多时候上峰对下面的要求,要与某某产品一样,这就被对方影响了,产品的节奏、功能的设定都被对方在牵着走,你的想法在哪?落在何处?是否还可精益?设计也同理,寻找自己的方向,树立自身的风格,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设计思路牵着走,追随永远只能落入下乘。要有容人之心但凡一个人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人高明,是没有容人之心,设计师可有傲骨,但切勿有傲气,利着呢,伤人伤自。贵圈一直保持着个优良传统--相轻。交互和视觉,就像我们平日里的文、武二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视觉设计师还好,能力行不行拿出作品来,大家看一眼,技法上就有了高下,交互设计如何比较呢?拼逻辑?拼流程?嘿,设计师还是需要有颗谦逊之心,做事之前先做人,你人好,讲道义,识大体,活好器大,圈子里都认同,名就有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德就出来了,贵圈小,我不识你,你不识我,有友识你,你便识我,时常审视一下言行,方可德艺双馨。里子和面子贵圈设计师都有所属的公司或团队,有的设计师成了面子,有的设计师成了里子,面子在外给团队挣脸,其身自有光环,里子在内辛劳,应当尊敬。两者都是必不可少,公司需要团队看重,若图个虚名,劝君多画多写,里子又何尝不是面子呢?请记住这句话:面子难挣,里子难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ps.为了提升逼格,必须带上MV
成长可以是一种好玩又有意义的体验设计,身为交互设计师,你正好能可以利用你的专长,给自己设计一个合适的学习体验。以下分享的内容,是基于过去几年,个人有幸与不同文化、市场与背景的业界相关人士(不是只有好的交互设计师)合作,稍作整理之后,把他们成长的过程,换个方式,用“学习”这个角度出发,分享给各位。了解自己的学习特性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了解自己学东西的特殊方式,并善加利用,所以有着较有效率、较明显的成长。学习与成长并不是件陌生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试着回想你学习其他东西的行为与习惯,透过一些整理,你可以逐步认识自己是怎样的学习者,并试着让你的团队知道与支持你。这可以是了解如何成长的第一步。身为一个设计团队的领导,也能在更了解组员的学习特性之后,一起创造出更合适的学习环境。举个例子:某设计师的学习特性是…我没有办法只看书或理论而产生我的设计观点,我是一个从做中学的交互设计师。不好玩、不友善的学习环境,我学不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在成长的阶段,对于需要学习什么有较清楚的概念。关于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目标、动力、想法。许多正在成长中、准备学习的设计师,很容易因为过多的机会与可能而彷徨或迷失。明确的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可以帮助偏好更有结构、够有效率的学习者。同时,了解自己特性与需要之后,当新的科技再次冲击交互设计的领域时,你可以很快找到切入点,很快开始尝试。举些如何明确你需求的例子:我需要更多元的信息来源,让我成为更理解趋势与价值的交互设计师。我需要更方便的学习方式,让我横向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新的学习方式与环境日新月异,透过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与环境,可以不停的反思自己的偏好与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更全面的角度去体验,更自然地在这个领域成长。比方说,玩更多的应用只是学习的一种,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成长方式。举些例子:定期去创客或黑客空间交流,感受对改变世界的不同想法、需求与能量。试着从文案写作、广告脚本的方式去描述一段体验,请不同领域的朋友给你意见。制定合适的学习策略与原则了解自己的需求、偏好的方式以及各种可能之后,定义出一些原则帮助你遇到问题时做决定。制定真正想追求的目标。并花时间去制定学习策略,并尽力去执行。举些例子:目标:更好地与不同团队在问题点上透过更好地沟通得到更好的产出。策略 1:透过写作提升理性思维与沟通能力行动 1:每天早上写一篇短文,分享一件跟交互设计相关的观察、想法或问题。行动 2:每天阅读2篇文章,并整理出3个重点以及1个问题。持续反思学习的过程、回馈与价值在执行你的学习计划时,持续看看是否有些改变、得到一些小成就感或是新的问题,试着培养兴趣与正面能量,而不是一种给自己评分的角度。记录下来,可以让你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不会为了坚持而坚持。举些例子:在处理一个类似的交互问题时,我能否更有效率的了解相关因素、连动关系?为什么?透过这些学习,我是否有了不一样的观点?我会如何做不一样的决定?持续给自己动力与奖励学习就像是一种得到“成长”的运动。这种运动需要合适节奏与阶段性的奖励,来确保一种可持续的动力。这些学习动力可能来自团队、环境、比赛、比稿、一个用户的认同、这些动力不是坚持,而是要去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与节奏。举些例子:有些很好的交互设计师,往往会花一段时间完全离开设计这件事,去教教书、去不同文化体验与旅行。重新回到设计之后,可以带来许多好的改变。扩大你的导师群与尝试不同学习方式与环境不同的是与不同的人交流,并试着想想自己从这些人身上想学到哪些?举些例子:我从 ______ 的 ______ 学到 _______ 可以是 ______ 而不只是 _______ 。以上这些,都在不同交互设计师成长过程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也让我们可以更换个角度的看待成长与学习这件事。但更重要的是交互设计师不见得只能“成长”为另一个更好的“交互设计师”。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潜质:一颗勇于探索的心;发现世界万物静态与动态的新、奇、特;创造性思维;联想自由空间;结合实际重新构造曲线。
买电钻的人需要的是那个洞
而不是电钻本身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at互联网三巨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