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来量往微信公众号流量主

奔腾不息两千多年的中药用量流域图_读书_微信公众号大全
当前位置: &
& 奔腾不息两千多年的中药用量流域图
中药的临床用量,如果用历史的眼光,从上下时间的角度全面地去看,也如自然界的河流一样,是以年代为长度、以用量为宽度的流域,可以称为“中药临床用量流域”。从先秦到如今,中药始终处于临床实际应用之中,由此形成一条长达两千多年的用量流和用量流域。中药用量流域时而宽阔,时而狭窄,它承载着、也反映着科学、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的丰富内容。——北京中医药大学
傅延龄方药用量流、用量流域是我在研究经方药物历代用量特点时提出来的两个概念。方药的应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句话讲述的事实看似简单,如果仔细想一想,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里讲的是相同的经方,相同的药物,如桂枝、麻黄、葛根、柴胡,以及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小柴胡汤,它们的应用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桂枝、麻黄仍然是桂枝、麻黄,桂枝汤、麻黄汤仍然是桂枝汤、麻黄汤,没有变化。一如我们几千年前吃大米、小麦,至今仍然吃大米、小麦没有变化。化学药物也有经久不衰的,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硝酸甘油,但毕竟推陈出新,不断淘汰,不断创制,是大局面,是主旋律。中医历史上也曾有关“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观点,但临床历史证明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方具有永远而旺盛的生命力。经方和经方药物的应用薪火相传,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形成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所以,经方药物的用量,如果我们把祖孙父子师徒的用量相缀,也形成绵绵不绝的长河。分而言之,一首经方,一味药物,它们的用量,当我们把一代一代医家的用量连缀起来,你就会发现这是一条条连贯的,不绝如缕的细流。于是我便提出来“方药用量流”的观点。方药的用量并不总是相同的,不是整齐划一的。不同的医家,不同时期、不同时代的医家,他们的方药临床用量可能是不相同的。这就恰如一条河流,它从源头向下流去的时候,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我们对方药用量流,也要把它看成一个四维的事物,而不宜把它看成一条细狭的、平坦的线条。于是我便提出来“方药用量流域”的观点。《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正是我和我的团队采用“方药用量流”、“方药用量流域”的观点进行历代方药临床用量特点研究结果的反映。我们选择了经方常用50味中药为代表,依据历史文献进行全面的统计,得出了50味中药的5个基本数据:最小用量、最大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剂量、最常用量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经方常用50种药物2000年的用量流域图,同时对每一幅图的图形特征,从其形成原因,结合医家的经验进行分析。相信这些工作能够帮助读者全面认识历代方药用量,拓宽视野,去掉人们在方药用量认识上的局限和枷锁。石膏用量流域图。笔者运用“方药用量流”和“方药用量流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研究两千多年时间里的临床方药用量情况,通过对临床常用50种中药在两千多年时间里的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和最常用量范围的统计,绘制每一味药物的“用量流域图”,直观、清晰地展示各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量特点。谈到药物用量流域图,不能不说到我的遗憾。我曾设想采用计算机技术,把流域图做得更好一些,我想或许可以用颜色的浓淡来表达药物不同用量使用频次的多少。本书的流域图没有把药物不同用量的频次表达出来,这是不足的,应该承认这是缺点。我这里还想谈一谈我关于方药用量的四个阶段划分。第一个阶段是汉唐时期:在这一时期,临床所用剂型主要为汤剂,用量很大,大抵皆如张仲景著作中记载的剂量,庞安时等人称之为“大汤剂”。第二个阶段是唐末两宋及金元时期:在这一时期,临床所用剂型主要为煮散剂,药物的用量很小,大抵相当于张仲景方药用量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甚至更小。第三个阶段为明清民国时期:在这一时期,汤剂再次成为临床所用主要剂型,煮散剂的应用减少,退居为次要剂型。不过在药物用量上,由于经过从唐末到金元几百年,特别是北、南两宋煮散剂应用,医家已经习惯于小剂量,即使汤剂应用回归,但剂量却没有重新回到大剂量。第四个阶段为当代:在这一时期,虽然单味药物的用量仍与明清以来的用量不相上下,但每一个处方的药味数却大幅度增加。众所周知,经方的药味数很少,宋代以来,虽然也有少数医家常常一个处方用很多药味,但绝大多数医家通常一个处方仅用寥寥数味药物。而到了当代,处方药味数多逐渐成为普遍现象。北京某中医院对处方药味数的统计表明,该院一个处方平均药味数是18.5味,超过经方平均药味数的3倍。人们现在习惯把这样的处方称为“大处方”。这样的大处方,每一单味药物的用量与汉唐相比虽然不大,但每一个处方的药物用量总量却不小于甚至超过汉唐。笔者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药物用量特点,把它们分别称为大汤剂、煮散剂、小汤剂和新大汤剂阶段。黄芩用量流域图。从汉代到现代,黄芩在用量及治疗范围方面有显著变化。在汉唐时期,黄芩剂量范围不是很宽,但是其常用量、平均用量大。宋代黄芩的剂量范围最宽,但是其平均用量及最常用量较汉唐时期明显降低,呈现出显著的宽范围小剂量的特点。宋代之后黄芩的最常用量、平均用量基本变化不大,在各朝代略有起伏。金元时期以及明代剂量较宋代范围明显缩窄,其平均用量及最常用量也略有降低,表现出窄范围小剂量的特点。清代由于部分医家重用黄芩的原因,剂量范围较明朝拓宽,属于宽范围小剂量。清朝之后,黄芩的剂量范围变窄,应用范围较广,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但是其剂量范围窄、用量小,仍是属于“窄范围、用量小”的特点。古谚曰:“礼失求诸野”。又曰:“耕当问夫,织当问婢。”临床病症是复杂的,多样的,因此药物的用量也应该是多样的。我们对历代药物临床用量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近两千年的历史里,药物临床用量符合多样性的特点,药物的用量范围很宽。虽然在宋代以至金元,由于煮散剂是临床应用的主要剂型,临床药物用量呈现“小剂量、窄范围”的特点,但汉唐、明清及民国,药物的用量范围并不狭窄。而即使是两宋、金元,一些医家对于那些用“不可煮散”方剂的病例,药物的用量范围依然很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是,进入当代,临床药物用量的个性化、多样化逐渐丧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两个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关:其一,从1956年开始办规范化的中医药大学教育,至今近六十年,毕业学生数以万计。他们所受到的教育给了他们临床药物常用量范围。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中药的常用量范围也有规定,虽然《药典》并未说明其中给出的用量范围是不可逾越的法圈。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的作用下,众人束手,天下归一。于是我们常常看到,即使很重的病情,医生开的中药仍然在常用量范围之内,一日一剂,不越雷池一步。当然,这样的情况主要存在于“规范管理”的医院。在那些非规范管理的医疗机构,时常还能见到不拘常规的应用。是耶?非耶?这的确是值得我们很好思考的问题。我常常给学生讲这样一句话:知道常用量范围、法定常用量范围是重要的,而知道非常用量范围,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突破常用量范围,那却是更重要的。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傅延龄、张林、宋佳主编《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一书。《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是《中药临床用量研究丛书》分册之一,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之“基于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的中医方药剂量理论研究”课题成果。《中药临床用量流域研究》以历代重要医家的大量文献资料为依据,用“方药用量流”和“方药用量流域”的观点和方法,全面研究两千多年时间里的临床方药用量情况,还原不同年代方药用量传承与变化的历史,并深刻分析其原因;通过对临床常用50种中药在两千多年时间里的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最常用量和最常用量范围的统计,绘制每一味药物的“用量流域图”,直观、清晰地展示各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用量特点;选择古今部分重要医家,分析揭示其临床方药用量规律。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非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留言或联系:(010)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专业品质
科学品味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添加关注如果您觉得本文还不错,请在下面拇指处点赞并转发分享!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书更多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运营
微信公众帐号推荐
功能介绍:专业分析个股.推荐黑马;擅长利用资金面;技术面;基本面;把握大趋势;短线;超短线;分享中长线高控盘大牛股.讲究长期稳定收益;长期战胜指数;规避各种系统性风险;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操作;买入靠...
“汇龙强申”——中国健康生态肉品牌(提供:鸡、鱼、肉、蛋)。CCTV《发现之旅》、新民晚报、环球时报、中国日报网等媒体报道品牌。农场地处江苏,总部立足上海,所有产品均【农场直供、品质保证】,造福千家万户的餐桌。
功能介绍:黎玑美钻钻石珠宝对于如何打造超凡脱俗的钻石有着无与伦比的深刻体会微信认证:黎玑珠宝(上海)有限公司
功能介绍: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官方微信微信认证:《非诚勿扰》,江苏卫视旗下;;一档聚焦全球华人视线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由孟非、乐嘉、黄菡联袂呈现.自开播以来屡屡创下收视神话; 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之一!非诚勿扰24盏灯全灭
功能介绍:紫金论坛是紫金第一县城生活社区门户,打造河源市紫金县最新的新闻、人气最旺的紫金县论坛网,紫金事、紫金人、人在他乡白领,上班族最喜爱的紫金县论坛家乡网.
微信文章阅读榜
简介:5hb.org收录了微信公共账号,微信美女账号,微信明星帐号,微信搞笑账号等各种类型的微信公众账号以及微信、微信网页版的使用方法。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 &
&微信公众号大全 微信公众号推荐平台 5hb.org,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
探究微信公众账号阅读量从20万到400万,是如何增百万流量的?
   来看看一些细节对微信公众账号文章阅读量的影响。这一次,我们要看视觉志。视觉志目前拥有300多万粉丝。2014年经历了粉丝的野蛮增长,2015年经历了从转载到原创的转型,目前每天头条图文的阅读量都能轻松达到平均50万+的阅读量,时不时会做出几百万+爆款文章。 有意思的不是阅读数据有多么高,而是标题风格的调整,如何发生影响,将一篇文章正常阅读量从20万拉升到400万。一、从20万到400万,一个标题是如何新增百万流量的?为什么标题很重要?从用户的阅读路径来看,文章一旦发送,用户首先是看到订阅号的对话框,头条的一句话标题决定了用户是否点开看,标题和内容决定用户是否愿意分享,分享到朋友圈后,其他人首先看到的也是标题。标题一字千金,决定着打开率,从而影响着后续的阅读量。一个简单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视觉志日常文章的阅读量普遍保持在20万左右。之前做过一个延时摄影的文章,由于标题突出,迅速引爆朋友圈,阅读量突破400万,带来新增粉丝5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新增20倍阅读量背后的原因。20万+文章标题:《你会用哪句诗总结自己的2015?》20万+文章后台数据截图:数据分析:这是300多万粉丝的大号,一般阅读量能达到20万+,转发分享达到2万+,在文章发布第一天后,会持续发酵,在第二天达到顶峰,并在第三天骤减,在接下来的三天中慢慢停止传播。标题分析:这是视觉志日常的一个标题形式,阅读量达到平均数20万+,顺应跨年的气氛做一个小标题,属于比较正常的阅读量范畴。(虽然可能在其他号看来,20万+已是天数)400万+文章标题:《四维世界的照片,太震撼了!》400万文章后台数据截图:数据分析:这篇文章是在粉丝数近200万时,达到的496万的阅读量。文章在第一天发出后阅读量迅猛上升,到第二天达到高峰值,之后5天内慢慢下滑,转发和收藏数达到1万+。标题分析:这个400万+的标题当时是怎么想到的呢?其实是小编正好看到一部电影《星际穿越》,里面正好提到一个&五维空间&的概念,就把&五维&改成了&四维&,而且在开头还特意说明了一下,四维是我们熟知的三维加上&时间线&形成的。这要在平时就是20万+的阅读量,为什么会出现20倍阅读量激增的爆款呢?为什么会火呢?总结有两点:一是借势。当时这部电影很火,把电影里的热点概念用一下,就是很好的借势传播了。二是微创新,或者说反差。电影里都在说&五维&,人们的正常认知里是&三维&,最后小编转化成&四维&,既有过去认知的失衡,也有热点认知的强化,所以很容易吸引眼球。当然,一个好标题是需要灵感的,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遇不可求。但是做多了,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有意思的是,同样的内容被别的平台改过标题后转发反响平平。二、从几百万+文章的后台数据,看取标题的方法从&视觉志&公众号的运营经验来看,比较容易出爆款文章的标题主要分为3类,一是正话反说,二是对照与反差,三是一个标题讲一个故事。当然所有的标题都有一个定律,那就是字数尽量简短,能用5个字说清楚的,就不用6个字,让每个标题都配得上文章内容。1、正话反说&&以《让&柴静&消失》为例文章背景:当时是柴静的《穹顶之下》视频火爆的时候,朋友圈都在刷屏,大家都在讨论消失很久后突然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柴静,也在讨论雾霾的危害。后台数据:数据分析: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600万+,转发收藏5000多,文章在发布第一天就达到250万+,第二天接近350万+,达到传播的峰值,第三天开始滑落。从数据可以看出这是一篇3天内迅速引爆的文章。标题分析:当时小编就逆势而行,来了一句&让柴静消失&,用户就会很好奇,看到标题就很想骂人&为什么让她消失&,标题刺激到用户的情绪后,打开文章一看,内容是是说让&柴静&这个名字消失,而不是让雾霾消失,这里正话反说,属于文字上的游戏,也是典型的标题党,但简单借势之后,效果很好。这里的关键点是对用户情绪的洞察和对热点的把握。抓住雾霾讨论中,用户想要驱散雾霾的情绪,然后文字上巧妙转换一下,既能吸引眼球,也能表达用户的心声,传播量就会很高。2、对照与反差&&以《这部电影,评分比小时代高5分,票房比小时代少5亿》文章背景:《大圣归来》刚上映,是当时的热点,怎样取一个不平庸的标题呢?当时讨论了好久,看到豆瓣的评分产生了灵感,就和《小时代》进行了一个对比。后台数据:数据分析: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150万+,当时的粉丝量是250万+,文章在第一天发出时开始持续走高,在第二天达到50万+,并维持到第三天第四天,可见持续发热之力度。标题分析:当时也是看到豆瓣评分产生的灵感。这里的借势有两种,一是对热点的借势,当时正火的是《大圣归来》,二是对大众熟知的产品的借势,《小时代》大家都知道,虽然当时已经不火了,但是用户的认知里是有记忆的。另外对比也很巧妙,评分有对比,票房有对比,用户很容易认知失衡&&为什么评分好的电影票房反而不好?通过对比刺激用户的情绪,传播量就很大。当然取标题时也要考虑用户的属性,视觉志的粉丝年龄层在30岁左右,主要在北上广深,是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的城市白领和小中产。从用户画像来看,和《小时代》 的脑残粉重合很少,所以就不会出现差异化。同类的标题还有:《看看这位92岁的姑娘,你的生活只能叫老太婆!》 《 老外和巩俐之间的中国风,差了一百个范冰冰》。《看看这位92岁的姑娘,你的生活只能叫老太婆!》后台数据:数据分析:这篇文章达到400万+的阅读,转发收藏数达到1万+,也是在两天内迅速引爆,爆款文章的出现离不开标题的支撑。标题分析:这里也是对照与反差,用92岁来形容姑娘,而看文章的你被称作老太婆,前者让人很好奇&&这么老还叫姑娘是怎么回事,后者让人很疑惑&&凭啥我这么年轻就老太婆了。两种情绪交织,很容易让人产生打开的冲动,好奇心改变阅读量。后台数据:《老外和巩俐之间的中国风,差了一百个范冰冰》数据分析:这篇文章达到400万+的阅读量,是当时粉丝数(200多万)的2倍,可见迅速引爆朋友圈带来大量的分享。标题分析:这里有老外,巩俐和范冰冰,三个人物都让人很好奇,三个人放在一起组合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这样会吸引到对这三类人都特别感兴趣的用户,另外&差了一百个范冰冰&这部分,用&一百&这个数字强化用户的认知,范爷本来就很牛啦,100个范爷会激发人的好奇心,打开的冲动会很强烈。另外,这种&某某和某某之间,隔了一个某某&,也可以称作一种标题模板,后来好多账号都在用。3、一个标题讲述一个故事&&《64岁的姑娘:娶了3个明星丈夫,养育5个颜值爆表的子女,这还不算完&& 》后台数据:数据分析:这篇文章阅读量达到500万+,也是在两天内迅速引爆。标题分析:一句话标题讲一个故事,有人物关系,姑娘,姑娘的丈夫、姑娘儿女,每个角色都有形容词&64岁&、&明星&&颜值爆表&,还有数字&三个&&五个&,最后还加一个&这还不算完&,引起读者继续打开看。这是一个很棒的故事开头。提炼一下取标题的方法就是要有人物、有情节、有事件、有冲突、有悬念、有情绪。类似的标题还有《蹲过监狱,离过三次婚,58岁嫁入豪门,这是一个让男人们都佩服的女人》《设计师夫妇在北京郊外建起了桃花源,只为给女儿一个没有雾霾的世界》,也都是阅读量爆增的标题。三、好标题需要不断进化标题对阅读量的影响非常大的,但一个好标题是可遇不可求的,需要灵感和洞察。洞察的来源,一方面是不断分析自身账号本身的数据反馈,把百万+的文章拿出来进行讨论和分析,另外一方面是随时关注热点文章,从别人的标题中提取精华,看到可用的点子就记录下来。标题的取法是不断进化的,因为新媒体本身的特质就是变化快,而用户的口味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小编取标题也要与时俱进,随时迭代,不要拘泥于过去的思维定势。很多用烂的标题,比如曾经出的一篇《这才是真爱的最高境界》,这篇文章火了之后,就出现了&这才是&体,过一段时间就不好用了。现在的经验是不能太标题党,太多了反而不好。关键是根据经验和反馈,慢慢去尝试新的玩法,让每一个标题都配得上当天的文章。
公司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文秀街天宇创意大厦2号楼5038室
公司电话:
技术支持:3月1日,新榜做了一个针对公众号阅读来源的小调查,详情戳这里:
截止到3月3日中午,有近三百位同学参与了投票(你们真是新榜的亲人啊),现在公布结果如下:
统计显示,只有6%的公号阅读来源中朋友圈占比达到80%,而占比在40%以下的超过六成;即使加上来源于好友转发的部分,占比达到80%以上的也只有9%。不是说微信阅读量80%来源于朋友圈吗?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站不住脚的论断,张小龙的原话被曲解太远了。张小龙在2014年微信公开课Pro上的说法是,“20% 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 80% 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小龙说的是微信用户的阅读行为,这和阅读量是两码事。
此次调查出来的微信阅读来源分析,能否说明朋友圈活跃度下降了?并不能。一方面,缺乏历史数据作比较,另一方面,即使来源于朋友圈的阅读减少了,也并不能证明朋友圈活跃度下降了,用户更注重个人生活信息发布,以及随着好友平均数值的上升,朋友圈转发信息被看到的概率降低,都有可能导致来自朋友圈的阅读降低。
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朋友圈来源?很简单,因为不做流量分发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触达新用户、吸粉的主要希望就是用户转发朋友圈带来的流量。运营者明白,当然微信也明白,为了避免朋友圈沦为垃圾信息集散地,微信官方早早就将诱导分享划为红线。
当然,朋友圈仍然是运营者想尽办法要占据的地方,转发吸粉效果可能不如之前,但仍然极具吸引力,下文会有两篇爆文阅读分析截图,相当惊人。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和新榜收到的截图,证实了对话才是公众号阅读量的主要来源,不过结论并没这么简单。关键问题在于,然后呢?
阅读来源数据能告诉你什么?
在收到的后台截图中,阅读来源中对话比例几乎没有低于1/3的,大多数在一半以上,这似乎说明想办法让用户主动打开公众号才是王道。
从获得的截图中,我们得出几个有趣的结论,虽然样本有限,结论未必具有很高的普遍性,但是仍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号的趋势。
1、随着粉丝增多,来自于公众号会话的比例会提高
几万粉丝的小号,阅读来源中非对话的部分基本在60%以上;
几十万粉丝的大号,阅读来源中非对话的比例则降低到40%以下。
会话比例高能说明用户阅读习惯稳定吗?不一定,甚至可以说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会话比例高意味着内容触达新用户的比例低,如果无法触达,如何转化?所以此类账号的粉丝增长速度必定不高。甚至可以断言,会话比例如果高到90%以上,粉丝极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会话比例的提高,粉丝增长速度的降低,可以看做是两个正相关的数值。会话比例高达70%以上最可能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粉丝基本覆盖了目标用户,二是粉丝越来越没有期待。
在第一种情况下,粉丝即使分享转发出去,非目标人群也很难有打开的欲望。例如一个定位于本地资讯的公众号,粉丝覆盖达到当地常住人口一定比例,一般三成以上(这个是经验之谈,准确比例仍然值得探讨)之后,消息发布之后基本上区域之内已经人尽皆知,而区域外的人又缺乏兴趣,所以会出现会话比例的居高不下。
在第二种情况下,虽然粉丝数与潜在的目标用户仍然相去甚远,但内容已经无法给用户带来惊喜、也再无期待,主动打开意愿降低,转发分享意愿更低,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对话比例的高水平。
无论哪种情况,对话比例的过高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意味着你遇到了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可能来自于公号当初定位带来的局限,但更有可能的是你自身能力未能同步提高,不再能满足日益刁钻的用户。
2、活跃度、忠诚度与分享欲
从阅读来源中,我们可以得以将公众号活跃度、忠诚度与分享欲进行量化。简单来说,可以用几个公式来计算:
公式1:活跃度=会话中阅读人数/订阅用户数
公式2:忠诚度=会话中阅读次数/会话中阅读人数
公式3:分享欲=(朋友圈阅读次数+好友转发次数)/会话中阅读人数
公式1指出,主动打开公众号进行阅读的人次比例;
公式2指出,用户在公众号内平均阅读的文章数量;
公式3略微复杂,但从转发获得的阅读数与主动打开人次的比较,依然可以得出一个比较可信的分享欲指数,也可以理解为内容的传染性指数。
这三个数值,基本决定了粉丝数相同的情况下,阅读数量差别可以有多大。差别有多大呢?下面两张图中,公号粉丝都在四十万左右:
第一张截图来自于某摄影类公号,第二张来自于美食类公号。两者的活跃度、忠诚度和分享欲得分分别为:
活跃度:95万/40万≈2.4
忠诚度:264万/95万≈2.8
分享欲:(507.5万+302.2万)/95万≈8.5
活跃度:120.4万/40万≈3
忠诚度:178万/120万≈1.5
分享欲:(7.3万+4万)/120万≈0.09
标题党会提高打开率,从而间接提高活跃度,但是标题党对用户的欺骗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短期之内活跃度的提高对用户的忠诚度而言并非好事,用户“坑爹”骂的多了,逐渐免疫标题党,用不了多久取消关注也正常。
你的公众号活跃度、忠诚度和分享欲如何?自己根据公式算一下吧。
被忽视的“好友转发”
用户看到深得我心的文章后,除了转发朋友圈,还会有其他去处:特定好友以及微信群,这两部分就是阅读来源中的“好友转发”,在此次新榜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公号,阅读来源中好友转发的占比在5~20%。这一比例之高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而且好友转发一直被我们所忽视。
其内在合理性大概是如下两个方面:一,微信群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可能是数十个微信群的成员。大部分微信群都有一个主题,人群在某个维度上具有共性,例如新榜的交流群,都是由微信运营者构成(加群请联系榜妹newrankmm2),相同的兴趣会让他们对分享的文章有更高的认同和打开率。
另一方面,好友之间分享习惯的养成,点对点分享文章的打开率接近100%。虽然无从得知这种点对点转发的粉丝转化率有多少,但可以推测的是,来自于身边人的定向推荐,至少我们会多看两眼,关注的可能性会更大。如果是做活动的话,这种转化率更是值得期待。
诡异的“历史消息”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公号阅读来源中的历史消息占比都在5%以下,说明微信的用户很少有回翻查看的习惯。用户查看历史消息,可以设想的最可能的场景有两种:一是新关注用户在决定是否关注之前,找到历史消息中的文章作参考;二是想到某个问题的时候,突然记起这个公号曾经发过一篇相关的文章,于是在历史消息中拼命往上滑。
在上文对“历史消息”使用场景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低频出现的场景,比例高于10%都很难有合理的解释。如果出现比例异常高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刷数据。
这张图片来自于新榜实验,本来只有个位数阅读的文章,刷数据之后达到214,但后台分析截图显示95.79%来自于历史消息。现有的刷数据原理大体类似,可以认为但凡刷出来的阅读数,来源都会被归类到历史消息。
因而,如果你怀疑对方刷数据,到后台看下阅读来源分析,一望便知。
爆文的传播逻辑
以上对阅读来源一般情况的分析,在爆文面前统统无效。下面是两个极端案例。
案例一来自于当红鸡汤教主“咪蒙”,《减肥对外貌改变有多大?比整容还猛啊!》一文总阅读688万,比阅读300多万的《致贱人》更火。发这篇文章的时候,“咪蒙”的粉丝已经有225万,这是大号造爆文的典型代表。但即使本来已经有两百多万粉丝,这样的爆文阅读量中还是有近八成来源于朋友圈。
案例二更极端,来自公众号对话的比例是0%!你没看错,微信也没错,因为这是该公号推送的第一篇文章。《你也许并不太懂kindle》是“拾书小记”(ID:shishuxiaoji)的处女作,但最终阅读量高达82万,近九成阅读量来源于朋友圈,剩下一成也是好友分享,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炮而红!
大家都梦寐以求早日出爆文,其实最关心的还是涨粉效果。爆文的涨粉效果究竟怎么样呢?“咪蒙”的减肥文出来后,涨粉高达一天4万,不过人家平时每天都涨1万粉(目瞪口呆)。“拾书小记”爆文出来之后,前后涨了14000粉。由此可见,公众号生态中知性路线还是不如感性路线。
最后再透露一点,《致贱人》出来后,“咪蒙”每天涨粉达到100000!仔细数,没写错,就是每天涨粉10万。(小编拿着KPI去厕所面壁了)
- The End -
文章出自微信公众号
:newrankcn
新榜——中国新媒体第一站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新榜微信公众号最新文章
精品号随机推荐
最值得关注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平台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申请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