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电脑pages如何使用pages怎么做表格

功能简单好共享 iCloud版Numbers教程
日 00:58&&&出处:&& 作者:马承平&& 编辑:马承平 分享
   虽然有网友称免费后的iWork里面很多功能也随之消失了,但对于国人来讲免费是多数人的期望。之前小编介绍过关于iCloud网页版的iWork里Keynot的使用教程【】以及Pages使用教程【】。今天继续介绍这个组件里的--Numbers项目。简单易用、内置还算丰富的模版以及可通过一个网页链接就可快速分享以及可实现多人协同办公编辑等都是其优势,都是小编推荐的原因。如果你一时找不到免费的表格编辑工具,不妨来一起学习下。
   还需提到的是在iCloud网页版Numbers里只能对于传统的数字表格元素进行编辑操作。诸如饼状表、柱状图等数据量化显示功能还不能进行操作。
● 如何打开Numbers
   首先要键入“”,登录你的Apple ID,然后就可看到你可使用的网页版应用。注:Pages、Numbers和Keynote三项还处于测试阶段因此目前仅有英文版本。
   点击“Numbers”后就进入下图界面,这里面保存你曾经制作的表格,由于与Office里的Excel软件兼容,因此你可以将已有的Excel表格拖入其中,加入共享的项目里。
   如果想要添加新表格,请点击上图的“+”号,之后就到了模版选择界面。可见所预留的模版类型还算丰富(基础的版本中文直译应该是表格、清单、清单汇总。)
   可见除了传统模版外还有针对个人、企业、教育等模版供选择。不过目前来看柱状图、饼状图的数据呈现还不能实现。
● 如何编辑Numbers
   小编选择了一个比较传统的清单模版,下图红框分别是表格主编辑区域,最右侧是表格内容的多项编辑器,包括表格样式、单元格编辑、数据类型选择。
   可见功能相当简单,如果你设置的表格内是数字类型数据,选中多个表格单元格后会在最上方显示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结果。
   当然如果你右键某一表格或者单元格可实现增减行、列的操作。
   这张图的右侧“Chart editing is coming soon”表明了图表编辑器功能还在待开发中,值得期待啊!
● 如何保存与分享
   这里介绍两种方法,如果你只是想自己用,只需选择“文件”-“发送”-“桌面快捷方式”,这样在你的桌面上出现相应名称的文档。
   第二种是你返回到Numbers界面,对你的表格右键会出现下载/复制/删除/共享/发送副本的几种选择;当你选择下载时会出现保存为“Numbers、PDF、Excel”三选一提醒。
   小编预装的是正版Office 2010,下图就是保存为Excel格式后再打开后的效果。几乎和在Numbers下的效果相同。
   当然开篇也说了此次iCloud版的iWork应用更注重协同办公,因此如果你想与他人分享、编辑该演示文档,可以选择共享设置。这样系统会生成一个链接,你只要将其分享给朋友、同事、家人后就可一同编辑共享了。
   对于习惯用Office里的Excel来编辑文档的朋友来讲这款Numbers实在是太简单了,没有数据筛选、排序,没有更多可自主的编辑器预置,似乎就连生成简单柱状图的功能都没有。但它有的优势也正是因为简单,有了简单二字做保证它可在网页上直接流畅编辑、可以让多人协同编辑更可让用户免费使用。当然如果你对于数据筛选、图表量化等要求不高的话还是可以体验下简单又免费的Numbers。■
1、相信更多用户期待图表功能加入。
2、因为是网页版文档编辑工具,因此网速是决定流畅的前提。
3、如果你的需求多不如使用iWork里的Pages,因为“日以后,已激活且符合条件,并兼容 7的设备可从App Store免费下载iPhoto、iMovie、Keynote、Pages和Numbers。”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7332人浏览 4546人浏览 2646人浏览 2622人浏览
汽车之家内容精选
每日精选29039 编辑宋宋和大国推出的脱口秀节目4871玩客 最好玩的活动与试用平台 0编辑部的故事 0泡美美 分享最美科技 5258科技生活如何使用 iTunes 传输文稿 Pages for Mac教程_未来软件园
手机版,更便捷!
当前位置: >
> 如何使用 iTunes 传输文稿 Pages for Mac教程
如何使用 iTunes 传输文稿 Pages for Mac教程
如何使用 iTunes 传输文稿,很多网有还不清楚,还不知道的小伙伴快点跟上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如果我们在Mac上编辑好了Pages文稿,如何传输到其他iOS设备上进行阅读呢?其实您可以使用电脑上的 iTunes,在 iPad、iPhone 或 iPod touch 和电脑之间直接传输文稿。在未使用 iCloud 时,这可能适用于在 Mac 版 Pages 和 iOS 版 Pages 之间传输文稿。下面PC6苹果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使用iTunes传输文稿的使用教程:1、将您的 iOS 设备连接到电脑上,然后在电脑上打开 iTunes。稍等片刻,iOS 设备会显示在 iTunes 工具栏右侧。2、在 iTunes 中,选择您的 iOS 设备,然后点按“应用程序”。3、滚动到“应用程序”窗口的底部,然后在“文件共享”下的“应用程序”列表中点按“Pages”。4、点按“添加”,选择文件,然后点按“打开”。5、在 iOS 设备上打开 Pages。6、在文稿管理器中,轻按“+” ,然后轻按“拷贝自 iTunes”。7、轻按文稿。8、传输完成后,文稿将出现在文稿管理器中。Pages 可以打开使用
97 或更高版本中提供的某些类型的文件加密功能来存储的文稿。如果不能打开已加密的 Microsoft Word 文稿,请尝试更改使用的加密类型或加密选项,然后重新存储它,再在 Pages 中打开。Pages 无法导入类型为多信息文本格式 (.rtf) 的文件。请将 .rtf 文件转换为其他受支持的文件类型,然后再将文件导入到 Pages。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Pages 是一款文字处理和页面排版工具,可帮你创建美观的文档、简讯、报告等诸多内容。Pages 是一个文字处理和页面排版。由苹果电脑公司开发,是iWork三件套中的一员。其他两款工具分别为表格制作工具Numbers和幻灯片制作工具Keynote,相当于Microsoft Office中的Excel和PowerPoint。其最新版本为Pages'13,发布于2013年。
外文名称 pages
游戏平台 Mac OS X和iOS
开发商 苹果公司
发行商 苹果公司
发行时间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
Mac OS X系统上的 Pages 是多功能套装AppleWorks的继承者。早在2003年就开始在网上有信息流传称将出品一款新的文字处理器来替代 AppleWorks,而且新的名称很有可能是 &iWorks& 或者 &iWork&。之后众多的用户期望新的程序在2004年问世,可是CEO史蒂夫·乔布斯直到2005年初才终于发布iWork &#39;05 和iLife &#39;05。Pages Software电脑公司曾经有个一样名字的软件用于NeXT电脑,包括相似的所见即所得页面排版性能。后来在1997年兼并了 NeXT,所以人们认为这两个程序有同样的代码基础。尽管如此,据说Pages Software公司的NeXTSTEP 套件一开始只是给一个芝加哥的IT解决方案公司做的。不过OS X 的Pages程序和 Keynote是同一个团队开发制作的。
Pages 支持多栏,文本,脚注和其他高级文字处理功能。它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模板功能支持。 AppleWorks 和Word文件均可被导入,文件可以导出为多种其他格式。在文档中可以直接绘制形状,并直接修改属性。图形可以插入文档,可以环绕文本,并设置阴影,多角度旋转等等。Pages 能创建列表,专栏,URL链接,日期和时间,等对象,并能从iTunes, iMovie和iPhoto中接受数据。Pages还可用来创建新闻报道,发表,,论文,文件,请柬,教学材料和其他类型的文档。创建的文档都可以导出为RTF, HTML, Word, PDF 或者Pages。它的基本定位是实现一些基本的和文字处理功能,而Word和Adobe InDesign更适合于出版大型广告和整本的印刷书籍。Pages的一些功能很受欢迎,如夹(paragraph style drawer),调板(inspector palette)以及Mac OS X 系统集成的拼写检查功能等等,但是一些用户也表示不满,它没有Publisher所具有的语法检查,校正,词典等功能,直到Mac OS X 10.4版本里的Pages才有改进。
无间协作最新的Pages&#39;09可以打开并编辑 .doc/.docx/.pdf/.rtf/.epub/.vcf,而Numbers和Keynote也可以打开.xls/.xlsx/.ppt/.pptx文件。说白了就是说你可以拿一个Windows电脑上的word文档来让Pages编辑,而你也可以用Pages新建.doc(也就是word)文档。当你要发送邮件时它会让你选择格式,一定要选对,不然就打不开,有三种选择,一个是word、一个是.pdf,还有一个就是给苹果发的原格式。Windows下打开喜欢用Mac的朋友编辑Word文档完后一般都是存为.pages格式文件,不过.pages格式的文件在Windows下想直接打开就要大费周折了。下面这则小技巧也许可以帮到你,让你尽快的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Windows下打开.pages文件具体方法如下:- 将pages文件修改为TAR文件- 解压该tar文件时,看到有个PDF文件,直接打开就能看到文件中的内容啦
信纸、新闻简报、履历、小册子、报告、提案、名片--不论你编写什么,Pages&#39;08都为你提供简单易用的诱人功能,让你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创建漂亮且包含丰富媒体的文档。
在文字处理与模式之间轻松切换。
强大且直观的修改跟踪工具,帮助你管理来自其他合作者输入的修改信息。
上下文关联的新格式栏总是把最合理的工具放在你手边。
新的图形工具
利用即时Alpha,轻松去除照片中的背景。或者添加一个自定义的画框。
自动排列列表
当你输入列表时,Pages会自动识别,并立刻为你排列好。
利用超过80种适用于文字处理和的新模板,打造漂亮的文档。
如果你使用Pages&#39;08,编写文档就自然水到渠成。作为Mac上最直观的,Pages将你需要的所有工具放在你的手边。r,编写文档就像操作Mac一样轻松有趣
凭借全新上下文关联的&格式栏(FormatBar)&,你可以为文档的外观添加个人的特色。选择、设置行距和列数,并应用段落和。所有这些基础操作只需点击一下即可实现。Pages会自动排列列表并根据需要生成目录。你可以插入以及脚注。利用校对和编辑工具让你的文档更加完美。另外,凭借页面甚至可以快速浏览最长的文档。
如果你是与其他人一起工作,一定会发现新的更改跟踪工具很有价值。修改气泡让你轻易地看清楚是谁建议了哪些修改。你可以立刻接受或拒绝全部更改,或者逐个解决。与地址簿的完美整合意味着你可以轻松创建私人文档,比如名片、发票和传真。凭借自动添加到信纸模板中的个人信息,你的文档几乎可以自行编写。
新闻简报、小册子、广告传单。如果你想要从编者转型为设计者,Pages会提供你需要的设计工具。创建漂亮且包含丰富媒体的文档非常简单,而且必然吸引读者。
制作的文档看起来正如你预想的那样。利用形态自由的画布,你可以移动照片、图表、形状和其他对象到任何位置。利用内置标尺(水平和垂直)和对齐精确地放置。
控制文本绕排
要想往页面中添加照片,只需将照片从媒体中拖放到你的文档中即可。绕排检查器(WrapInspector)让你可以控制文本围绕照片排列的方式。你可以设置文字向左或向右绕排、环绕、或者在图像上方和下方绕列。
可视的链接是Pages中的新功能,你可以借此在文档内延续文本输入。比如有一篇文章从第二页开始,要跳至第五页。文本连接会进行追踪,如果你有更多的文本要输入,它会让你一目了然。你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创建新的,剩下的文字会接着输入到这个新的文本框中。
广泛的兼容性
Pages&#39;08支持业界标准的格式,因此你可以轻松打开在其他中创建的文档,并与别人,不管他们使用的是Mac还是PC。
你可以轻松将MicrosoftWord文档导入Pages&#39;08中。不论它们是MicrosoftOfficeWord2007(OfficeOpenXML)还是更早的Word文件,Pages都可以打开它们。Pages不仅可以导入文本,还包括原始Word文档中的样式、、内联和、图表、脚注、、书签、、列表、页面、修改跟踪以及其他元素。Pages&#39;08还可以打开AppleWorks文字处理文档,以及以RichTextFormat(RTF)格式保存的文件。它可以导入多种音频(AAC、AIFF与MP3)、(EPS、JPEG、PNG、PDF、PSD)、视频(MOV)和其他媒体类型。
将文档公布
当要将Pages文档与朋友和同事分享时,你可以将它们输出为PDF、Word.doc、RTF、或。也可以将你的文档发送到iWeb,在你的网站上以Pages&#39;08或发布。(对于前者,读者需要P后者则需要Preview或AdobeReader。)
全屏显示凌乱的电脑常常让你很难集中精神工作。如今 Pages &#39;09 提供了全屏显示功能。只要点一下鼠标,所有的干扰立刻消失不见,你的文字成为的焦点所在。动态大纲当你的思路条理清晰的时候,写作也变得很容易。新的大纲模式能帮你整理思路,加快写作的进度。创建包含多个层次的详细大纲。打开、折叠主题和分主题;简单拖放即可重新整理,文档中的图片和视频在大纲模式下会以或实际尺寸显示。邮件合并如今填写邀请卡、开具发票、撰写个性化的信函以及编制邮件列表都变得更容易。Pages &#39;09 中提升的邮件合并功能适用于 Numbers 表格或 Address Book。轻点几下就可以快速合并联络人列表或其他类型的数据,制作个性化的文档。模板选取器想更快地为你的文字和设计项目找到灵感?Pages 提供了超过 180 种苹果设计的模板,包括专业信笺、详细的实验报告、精美的卡片、充满现代感的海报版面等。使用新的模板选取器更快地翻阅、预览甚至调整每个缩略图的尺寸。漂亮的模板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MathType 和 EndNote如今你可以使用 MathType 61 在 Pages &#39;09 中添加复杂的公式,用于研究论文、实验室报告和期刊文章中。用 MathType 中方便的编写公式并直接添加到 Pages 文件中。Pages 还可以和 EndNote X21 搭配使用。从 EndNotes X2 支持的 3800 多种书目样式中选择合适的一种,并方便地将其添加到 Pages 文件中。共享文件和任何 Mac 或 PC 用户共享 Pages 文件。你可以在 Pages 中打开 Microsoft Word 文件并将 Pages 文件保存为 Microsoft Word 格式。使用 Pages 中强大的图形处理工具,很简单就能让 Word 文件增色不少。Pages 还可以将文件输出为 PDF 格式。新的 Email 选项让你可以直接在 Pages 中通过 Mac OS X Mail 发送 Pages、Word 或 PDF 格式的文件,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 iWork com Public Beta2,苹果新的服务。审阅者可以在网上阅读、批注并下载适合他们的格式。
Pages 可让你在 iPad、iPhone 和 iPod touch 上制作精美的信件、报告、传单和更多文档。无论你使用哪部设备,iCloud 都能让你的 Pages 文档自动在所有设备上保持更新。
设计的模板
从一开始,你的文档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开头。有 16 款用于制作传单、海报、信函、简历、报告、邀请函等内容的模板,可供你选择。每个模板的字体、颜色和背景都协调一致。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款,再稍加改动就行了。轻点文本占位符,然后输入自己的文字、放入自己的照片,还可添加一些图形。Pages 能在瞬间将你从作家变为设计师。
Multi-Touch
Pages 完全通过进行操作,写作体验因此变得自然而有趣。和上的 Smart Zoom功能可在你工作时自动放大文字,操作完毕即会还原画面。页面导航器可显示每个页面的缩略图,因此你可迅速前往文档中的任何位置。
Pages 不仅可用来写作,处理图形也同样在行。轻点一下,即可从你的照片 app 里选择并插入照片和影片。为图像添加遮罩,运用倒影效果,还可添加相框,让页面上的照片不同凡响。添加效果出众的 3D 图表和动态表格来阐述你的观点。在制作星星和多边形等图形时,还能运用阴影为其增添立体感。拖动手指可调整对象或图片的大小,双指开合可使其旋转,还可随心所欲地在页面上拖动对象,对齐参考线可帮你找准摆放位置。文字会自动环绕于图片四周,即使你将其随意移动,也不受影响。
随时自动保存
在你工作时,Pages 会保存你的文档。因此你可以随时随地写作,这样下次打开文档时,就能从中断的位置继续开始,即使你在使用其它设备也是如此。另外,无论你何时做了更改,都可以撤销。
运用每款模板中的默认样式,让你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赏心悦目。只要轻点一下标尺,你就可以更改字体和文本对齐方式。轻点打开&样式&面板,让整个文档中的题目、标题、正文和说明保持一致。
高级文本格式
在 Pages 中,高级文本格式设定可以轻松实现。轻点按钮,即可调整行间距并将文本整理成栏。拖动手指可以调整制表符、段落边距和页边距。还能添加页眉,页脚和页码。
Pages 提供多种方式来帮你制作列表。选择项目符号、数字或字符,接着就会在你输入信息的同时自动形成列表。通过拖动项目符号或数字,即可为列表重新排序。使用 Info 面板中的列表工具,可以随时更改样式。如果你拼错单词,Pages 可以立刻提醒你,便于你更正。无需离开 Pages,你就可以在内置字典中查询单词。如果你想跟踪掌握字数、段落和页数,只需开启&字数统计&功能即可。你甚至可以添加脚注和尾注。运用查找和替换功能,可进行大小写更正或名称更改等快速编辑操作。只须输入想要替换的单词,Pages 即会找到它在文档中出现的每个位置。你可以逐个替换,也可一次性替换完毕。
通过云服务,你可以在你使用的任何设备上创建、编辑和访问你的 Pages 文档。告别复杂的文件系统,轻松管理你的文档,甚至连保存都无需你费心。无论是在你的 Mac、iPad、iPhone 还是 iPod touch 上,你的文档总是触手可及,并随时保持最新状态。你可以在一部设备上创建文档,然后在另一部设备上完成编辑工作。与运行Mountain Lion的 另一台 Mac 共享文件。通过 icloud在 PC 和 iOS 设备之间轻松转移文档。
在文件管理器中,你可以找到已创建的所有文档,便捷的缩略图显示让查找更加轻松。将一个文档拖放到另一个文档上面,就能将它们收纳到文件夹中。向上滚动,即可按名称或日期为文档和文件夹分类。如果有人向你发送 Microsoft Word 文档,你可在 Pages 中打开它。你还可将文档导出为 Word 或 PDF 文件,以便任何人都能打开它。而且,Pages 可以打开用 Mac 制作的 Pages &#39;09 文档。你可以与任何人分享你的文档,其中也包括你自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收发文件,借助传输文件,或者使用功能进行无线打印。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if list && list.length}}Mac技巧之在苹果 iWork Numbers 表格里粘贴无公式纯数字的方法
引用功能被关闭了。
苹果 iWork Numbers 里,如果你复制了一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单元格里的内容,再粘贴到其它单元格,出现的不是刚才那串数字,而是新单元格所在位置按公式计算后的结果。比如,C1 单元格的公式是 A1+B1,值是 10,我只想把 10 这个数复制粘贴到 C2 里,而不是默认的让 C2 单元格也计算 A2+B2 这个公式。方法很简单,复制内容后,点到新单元格里,顶部菜单栏里选择「编辑」>「粘贴公式结果」就行,或者按快捷键 command shift V。
如您想转载:
微信扫描订阅
今日苹果股价走势
看墙外世界外行看热闹,有啥不可以:一个电脑盲的MacBook Pro使用心得
感谢的投递
我不是Geek,我不懂电脑,但是我也要用电脑,所以我要选择电脑。之所以突然想写这样一篇文章,不是想和大家讨论技术参数,也不是讨论性能好坏、系统跑分这些量化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根本不用我说,大家要买电脑,去网上看看配置,看看测评,什么都有了。
具体细节上的好坏,我会在下面的附录里面告诉大家,如果大家等不及,可以直接拖到最后去看附录。我只是想从一个纯用户(或许也是蠢用户)的角度,说一下我
为什么会从PC跳槽到Mac。我相信随着苹果电脑的普及和降价,越来越多的人会面临这个选择,我只希望这样一篇文章,能够帮助同样不是很懂电脑的你作出合
适的选择。文章有点长,相比于老罗的三评苹果(、、),我一次过写全了,省得又留坑。
【引子:我们都是电脑盲】
&& && 我记得大学时有一次去交大商业街理发,里面的人正在重装电脑。那个给我理发的小哥冷不丁对着装电脑的人说了句:“装软件时别忘了装Comic。”让我不由得哑然失笑——Comic是交大的网络娱乐平台,只是一个网站而已,估计他们平时都是把网页做成快捷方式摆在桌面上用,以为这是个软件。自然,这样小白的问题遭到了装电脑大叔的鄙视,曰:“自己输网址不会啊。”怎料小哥理直气壮:“一个个敲那不要累死啊!”。大叔黑线。
&& && 我第二次想起这个事情的时候,已经用上第一台iPod touch,当我登陆App Store,惊讶地发现人人网、Facebook、twitter、天涯等等这些网站,真的都被做成了软件——对,不仅仅是手机版,不用“一个个敲”,而是摆在桌面上的软件,点一下就可以。理发小哥成功输出价值观……
& & & 再说一个故事吧。虽然我接触电脑非常早,上幼儿园时家里就有了一台386,上初中时就有了自己的电脑,但我似乎从来无兴趣去了解自己电脑的特性,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删除一个软件只要将这个软件的文件夹拖进回收站就好了,于是乎资源管理器被我弄得乱七八糟横尸遍野。直到后来,我慢慢了解了“注册表”的概念,不由得笑话自己当年图样图森破。
& & & 我第二次想起自己图样图森破的时候,是我用上了MacBook pro,发现在Mac上删除大部分软件的确可以直接拖到垃圾桶里的,不由得感到自己成功输出价值观……
& & & 其实这两个故事里,我和理发小哥并没有本质区别,说到底,都是电脑盲而已——需要用电脑的电脑盲,仅此而已。
&& && 在掰扯自己的MacBook pro之前讲这两个故事,是想说这个世界上不会用电脑的人应该是大多数,而且这个会与不会也是相对的,可以说,相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言,每个人都是或多或少地“不懂“电脑。然而说一千道一万,电脑仅仅是一个工具。如果一个人仅仅因为自己电脑知识欠缺而导致很多事情做不了,那无疑是很令人沮丧的。
&& && 所以,如果能够有一种机器,让人用最少的专业技能干最多的事情,着实善莫大焉。
&& && 我以为,MacBook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器——至少是在我这么多年与电脑的斗争中最接近这个目标的机器。
【转变】& &
&& &&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平生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电脑太慢。所以我对Windows是没有半点好感的。windows的那个报错声和红叉叉简直就像梦魇一样伴随着我的电脑生涯。而且让我愤怒的是这样的报错似乎没有半点规律可言,经常是一个文档上午打开时好好的,下午打开就是红叉叉,告诉你那条内存地址又不对了;或者msn这一刻还能登上去,在下一刻就登不上去了;或者Comic只要拖动进度条就要报错退出;或者突然中木马了,或者诺顿认为我中木马然后就发飙了,或者诺顿要更新然后我的电脑就卡死了……一次次面对电脑在心中绝望地怒吼。吼完,却无奈地望着一地鸡毛,重启。
&& && 后来在崔师傅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快速重装系统。就好像中世纪的欧洲医生,以放血灌肠为治疗疑难杂症之法宝,重装系统也成了我在Windows下的一招鲜吃遍天。每每看到系统的红叉叉开始蠢蠢欲动之时,我便邪恶地插进雨林木风ghost盘,恰似昆仑崩绝壁,又好像台风扫寰宇,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 && 虽然如此,我在国内时却从来没有考虑过Mac,无它,应用太窄——不能用QQ,不能用网银,不能看PPS,一堆游戏都玩不了,word虽然有但是据说和windows渣兼容——那买来干嘛呢?
&& && 印象中我第一次对Mac开始蠢蠢欲动,是来美国之后偶尔用了一下朋友的MacBook Pro,瞬间被那块触摸板征服,圆滑顺畅,加上惯性滚动,浏览网页文档实在是大大地顺手。以至于我回来之后用自己联想笔记本的触摸板(也号称有multi touch哦),就感觉好像得了帕金森一样,怎么样都摸不准。直到今天,我还是坚持认为苹果相对于PC的最大优势就是那块触摸板——想必这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声,要不然苹果也不会在其最新的台式电脑iMac上将触摸板作为标配。
&& && 第二次对Mac动心,是因为Mac OS下的演讲软件Keynote(相当于PPT),不论是效果还是易用程度都完爆PPT几条街。我是一个对presentation有着固执追求的人,也时常为Powerpoint苍白的效果而苦恼。尤其是当Openoffice都推出3D效果的时候(linux版),powerpoint 07更是相形见绌。有一次我忍无可忍在linux下用openoffice做了一个PPT,没想到因为显卡驱动的问题在外接投影仪时黑屏了,好在我早有准备处变不惊用PDF做了那个报告,但是那些华丽的3D效果也最终没有用上,让我懊恼不已——这可是我抄了无数代码才折腾出来的3D效果啊。不过这次也让我明白,作为操作系统还是原生的最靠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始终对Android平板电脑持保留态度,毕竟软硬件分开做虽然号称开源,但是效果总归打折扣)
&& && 再往后,发现组里很多同学、包括自己的老板都用的是mac,好像我从来也没和他们发生什么文档不兼容的事情,这减少了我对Mac的恐惧。 于是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某年某月,借着qualify水过的由头,倾其所有花了两千美刀买了一台15‘的MacBook Pro。那真是倾其所有,账户瞬间变三位数。
& & & 为什么要买15’呢,除了性能比较好之外,主要还是我之前在14‘的“小屏幕”上看文献感到非常痛苦,所以立志要买大屏幕(如果不是因为17‘ MBP的配置还不如15’,说不定当时我就心一横搞个17‘的笔记本回来了)。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在Mac上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有着功能强大的Preview软件加触摸板硬件,文档的缩放、滚动,乃至三四个文档之间的切换甚至同时浏览都不成问题,15’和13‘没有太大区别。相反前两天我和组里的印度大叔讨论问题时用他17’的toshiba看了个文档,那种蛋疼菊紧的感觉再度如影随形——可见浏览文档的体验更多取决于软硬件界面的设计,而非简单地屏幕大小。
&& && 说道这个界面,Mac有一条被不少人抨击的特点:所有窗口都不能最大化(除了Office for Mac保持了自己的最大化特技)。可我恰恰以为这是Mac的优点,窗口要那么大干什么呢?很多时候一个word文档最大化了,一半以上的屏幕被蓝底子和工具栏占着,一个网页最大化了,一半的屏幕都是白板儿,那搞那么大有什么意义呢?相反在Mac下,窗口大小完全取决于窗口里面内容的大小,不会有软件毫无意义地涨满整个屏幕,难道不是更有效地利用了屏幕吗。
&& & (如下图,当我同时编辑三个iWork Pages文档的时候,我可以将三个文档叠起来,然后用cmd+`快速切换。不论文档里面的内容如何放大缩小,只要我一点左上角的绿色键,窗口会立刻根据内容进行缩放。如果是PC下的word,窗口大小是和内容面积无关的,完全要靠手拖,自然就不方便了。)
&&&& 说到这个iWork系列,相当于苹果推出的Office,当然功能比Office弱了很多(价格也便宜很多),只有文字编辑软件pages,报告软件Keynote,以及表格软件Numbers。其中Numbers相比Excel就是个渣渣(余窃以为Excel就是微软一招鲜吃遍天的利器),而keynote基本完爆PPT(除了SmarArt,当然完全可以在PPT里面做好SmartArt然后粘贴到Keynote里去),这个已经是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观点了,我不再赘述。倒是这个Pages,我不由得掰扯两句。很多人认为Pages不如Word,我却独独喜欢Pages,反正常用功能诸如公式、生成文献等等一个不差,尤为我所独爱者乃是Pages里面图片和文字的和谐共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往Word文档里面插入图片的时候感觉图片周围好像装了强力风扇,吹得文字满天乱飞,要设半天“环绕”才能搞好这个问题;而且文字环绕非常不安分,你上面插入一段话下面的图片又开始抽风了。Pages就好得多,大家各行其道,就算是图片强行插入,文字也只是将将让出一块空地即可,不会搞得混乱不堪。
&& && 花这么多篇幅讲文档浏览和编辑,一方面的确是因为大部分人用电脑就是干这个的,也是因为这就代表了Mac OS用户体验中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自然”,不用考虑电脑怎么想,而是你怎么想就能怎么用。包括用Spotlight快速寻找打开要使用的一切文件或程序,包括之前说的安装/删除程序的简单操作,甚至包括不用考虑病毒、木马、杀毒软件、越用越慢这些劳什子,甚至包括哪怕开了十几个Excel文档机器依旧能够运转自如,这都是Mac让我感到十分心水的原因。
&& && 套用一句话,Mac最大的好处是让你感受不到这个电脑的存在,只有“你”和“你要做的事情”。
【配置与价格】
&&&&& 好了,说了那么多心水的东西,来说说不心水的,也是被无数人攻击的东西:性价比。
&& && 的确,如果只是看技术参数,Mac的性价比只能用寒碜来形容:我记得我室友曾经在特价时花了八百美刀(原价大概一千二三百的样子)买了一台15‘的联想Ideapad Y550,四核处理器,GT320M显卡;三个月之后我花了将近两千刀(含税和配件)买了一台15’的MacBook Pro,双核处理器,GT330M显卡——你们会觉得我疯了,不是吗?可是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室友的联想已经退化成了台式游戏机,因为电池不好用了,系统也不稳定了(和我的那台联想IdeaPad出的问题遭遇类似),然后他也买了一台MacBook Pro。
&& && 平均来看,苹果电脑相比同系列的PC是要贵个30%左右,如果考虑到其他牌子的PC整天做特价,这个差价可能还要更大。再加上因为各种不兼容而上马的价格不菲的苹果配件(比如哪个坑爹的视频转接口,比如MacBook Air上网线转接口,比如因为USB接口不够而被迫买的蓝牙鼠标),一台苹果电脑的价格只能用丧尽天良来形容。这个差价一部分是由于硬件、工业设计和操作系统的优势(比如同样是Multi-touch touchpad,联想和苹果就是夏利和法拉利之间的区别,然后MacBook pro的一体成型铝合金机身也算是工业设计的翘楚,至于Mac OS相比windows的优势也已经被人嚼烂了),另一部分,毫不掩饰地说,就是苹果的超额利润——由是观之,苹果绝非善男信女。
& & &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的感受和体验,在于这台电脑好不好用,价格能不能承受,而不在于苹果挣了多少钱,对不对?用户体验值多少钱,这本来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概念。比如说我有一个同学为了“看着爽”,宁愿多花几十上百美刀去买硬皮的教科书,让人为之侧目;有些人却宁愿不花钱在电脑上看PDF版本的教科书,也让人蛋疼菊紧。人各有志,不论是觉得苹果抢钱,还是觉得苹果物有所值,都有各自的道理,没必要强求。
&& && 其实,如果苹果电脑的价格和普通PC差不多,估计我也没必要写这篇文章了。就冲着那个漂亮的界面,估计很多人都会对Mac趋之若鹜。我写这篇文章,大谈我的感受,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在权衡“价格”和“体验”的时候,能够多一份考量。
【果粉和Geek】
&& && 如果仅从拥有苹果产品的数量来看,我对“果粉”的称号似乎辩驳无力:从高中毕业买的第一台iPod mini开始,我拥有苹果产品的数量已经不少,包括iPod nano,iPod touch, MacBook Pro, Time capsule, iPhone等等。但是这个趋势在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到:一旦购入一件苹果产品,便会源源不断地购买苹果产品。周围很多人都是和我一样,由iPod感受苹果强大的用户体验,然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采购大件——何况在美国,对于一个有正经工作的人而言,苹果产品比PC贵出的差价几乎可以忽略(对于iPhone,iPad之类,苹果反而比同类产品更有性价比)。
&&   但是不要误会,我从来没有去“粉”苹果产品。首先,我认为PC是生活必须品而苹果不是,如果只让我买一台电脑,我肯定会选PC,至今我的PC还是我的主力游戏机;第二,我毫不否认苹果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让人蛋疼不已的资源管理器,比如用起来惊天动地的原生网页浏览软件Safari;第三,对于国内的很多人,我其实不推荐使用苹果的,尤其是考虑到国内很多网页(包括网银和中国期刊网)只支持IE浏览器,光这一条就能让苹果在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
&& && 正如我在文章开始所言,我始终觉得电脑只是一个工具,我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人是很难去“粉”一个工具的,苹果在性价比严重欠奉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不是一个简单的“忽悠”能够解释的。
&& && 不过作为一个苹果用户,我也不能理解果粉的很多想法。我的理解是因为中国宗教信仰不普遍,所以很多国人就把外国人喜欢上帝安拉的劲头拿出来去“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某个足球队,比如某款电子产品,比如某款汽车。中国的足球/数码/汽车论坛里面,大家主要干的事情就是不同支持者之间互相猛砸。当然还是那句话,人各有志,反正买苹果产品花的是自己的钱。   
&& && 我知道,很多Geek,对于苹果十分不屑,linux用户或许会认为苹果系统太封闭(比如曾经臭名昭著的苹果不开放显卡高清解码,以至于在网络上看高清电影的时候只能靠CPU硬干,机器动辄进入烤肉状态),码农们则会认为Visual Studio完爆Xcode几十条街。
&& && 余窃以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层次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以电脑为工作的人和以电脑为工具的人对电脑的认知肯定不同。我常常用来说明这个问题的类比就是:男生每每笑话女生看足球只是为了看帅哥,却忘了自己看言情剧时只是为了看美女。由是观之,别人的角度对于自己不一定适用。
& & & 总而言之,我相信有电脑高手看完此文(甚至未俟看完),会鄙夷的一笑:“果粉洗脑文。”&于我而言,我不期望改变别人的看法。只是,如果你和我一样是电脑盲,如果你和我一样用电脑只是工具,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被Windows的渣稳定性搞得胆战心惊,或许这篇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附录:苹果的好与坏】
系统稳定,没有病毒木马,不会越用越慢。
硬件靠谱,驱动都是原生驱动,不会有兼容问题(比如升级Windows 7之后耳机没声音了)
Mac OS强大的内存调用功能,哪怕打开无数程序,也能切换自如。
良好的界面和用户体验。
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包括原生iLife套件,含照片管理iPhoto,视频制作iMovie(完爆Windows Movie Maker一百条长安街) ,以及音乐编辑garage band。DVD player也非常好用。至于进阶版的Final cut pro或者Aperture我就不说了。
贵,各种配件、升级极为坑爹。
和一切IE内核的网站无兼容或者渣兼容。
严重吃内存和硬盘。说句老实话,Mac OS的快固然有其设计的因素,但是也不能忽视它对硬件无底洞一般的需求。Mac OS对CPU的要求不高(当年IBM系列CPU的速度只有因特尔的三分之一),但是对内存和硬盘要求很高。我的MacBook Pro升级到Mac OS 10.7 (Lion)之后,竟然4G内存都不够用了,只好升级到8G内存——要知道,Windows 7 32bit至今只支持3.25G的内存。
关于软件和游戏:
目前主流办公软件和科学软件基本都是Windows/Mac跨平台的(要知道在美国学术界主要都是用Mac),或者都有Mac equivalent (比如Origin Pro)。加上新出的Office 2011 for Mac已经大大加强了和PC版的兼容,所以用Mac来工作已经问题不大了。
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BT,快车,电驴,暴风影音等等,都有相应的Mac版本。
倒是很多国内的软件,比如优蛋、风行等等,暂时还没有Mac版,或者比如迅雷,Mac版还做得十分山寨。
但是考虑到iOS的大量普及,再参考QQ、PPS、PPTV这些在iOS上完善之后在衍生出Mac版本的历史,我相信很多国产常用软件终究会在Mac上普及的。
最后,说道游戏的问题,先不说游戏版本的问题。老夫窃以为,Mac作为游戏机,甚至是主力游戏机,是不合适的。首先是因为价格,入门版的Mac价格尚可接受,也能应付绝大多数事情,甚至做视频也不在话下;但是要玩大型3D游戏,要上独立显卡版的Mac,这个价格就海了去了,单单和入门版之间的差价都够买一台普通的游戏本——那你说这是何必呢?其次是因为MacBook的散热,因为其紧凑的设计,导致散热不是特别好,所以显卡稍微一工作,风扇就会抽风,非常吵,大大破坏游戏乐趣。第三还是因为很多游戏根本原生不支持Mac,当然理论上只要破解了任何游戏都能跨平台——但还是那句话,何必呢?Mac上有一些不错的小游戏,适合工作之余打发时间,或者再装个魔兽、帝国3、使命召唤4之类的经典老游戏是不是拿出来爽一把,那些最新的3D大型游戏还是算了。
[责任编辑:youyoulan]
-5-4-3-2-1012345
当前平均分: 打分后显示
-5-4-3-2-1012345
当前平均分: 打分后显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电脑pages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