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唐氏综合征征属于罕见病吗

MLD综合征_先天性代谢异常_罕见病百科_中国罕见病
当前位置:&&&正文
疾病中文名:MLD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Metachromatic Leukodystrophy (MLD)
别名:未知
患病率:1-9 / 1 000 000
遗传方式:常染色体隐性
ICD编码:E75.2
疾病分类&先天性代谢异常&& 脂质储积
此症是由于Arylsulfatase
A (ASA)酶或Sphingolipid activator protein (SAP-1)缺乏所造成的疾病,但主要是因为ASA酶缺乏所致。主要病变在于中枢神经的白质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表现得没有活力,刚开始的症状有运动失调、痉挛,肌肉缺乏张力等。接下来数年内会相继出现四肢麻痺,痴呆等症状,语言障碍也可能发生、周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也会减慢,成人型的MLD患者,通常也会有精神症状出现。
不论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及周边神经系统中,Sulfatide (galactocerebroside
sulfate)都是正常髓质鞘的主要成分。无法水解会造成sulfatide储积及引起demyelination disease,称之为MLD或Sulfatidosis。
因为在神经学的检查,不论在中枢神经系统或周边神经系统都有此一储积现象。溶小体酶cerebroside sulfatase分为两部份,Arylsulfatase A
(ASA)酶及Sphingolipid activator protein (SAP-1),但主要是因为ASA酶缺乏所致。
ASA酶负责催化Sulfated
Glycolipid的分解,尤其是Cerebroside-3-Sulphate,而Cerebroside-3-Sulphate是髓鞘质(myelin)的主成份。
ASA基因变异位置不同,会使得酶残余活性不同,造成发病时间不同,因此临床上可分为Infantile、Juvenile及Adult
Type。另外,因为有Pseudogene基因的存在,约有1%的人有Pseudodeficiency的现象,需配合临床症状判断与基因分析。
MLD常会引起续发性的gamma-amino-butyric acid缺乏,因此临床上部分患者需使用glutamic-acid-transaminase抑制剂(vigabatrine),可以减缓疼痛及痉挛。骨髓移植的成效目前仍未确定。
资料来源:1.
3.百度百科
欢迎各位罕见病患者和家属参与信息登记
查找中国境内罕见病医疗机构及联系方式中山医院报
罕见疾病折磨患儿 专家解难再破纪录
Denys-Drash综合征患儿在我院成功获救
&&&&一转眼小DD快出院啦。住在我院肾移植病房的他,正乐不可支地看着电脑播放的动画片,全然没有了入院前的弱不禁风。DD母亲看着眼前活泼健康的儿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他们一家感谢上海医务人员为拯救这个五岁的孩子所付出的艰辛。他是目前全市年龄最小的成功换肾患者。
DD出生于2004年10月,家住本市嘉定区。当父母尚未尝尽孩子初生的喜悦,便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当地医生发现他外生殖器畸形,为尿道下裂。于是,转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在2005年的10月进行了腹腔镜左侧睾丸下拉固定术,将左侧睾丸从腹腔下移至腹股沟。然而,刚刚从手术中恢复过来的婴孩从一岁半起又产生了异样的状况,而这将给这个家庭带来更沉重的打击。
一岁半的小DD开始眼睑浮肿,而且尿泡沫多,着急的父母立即将他送到医院就诊,检查出尿蛋白(+++),双侧肾脏穿刺活检为“局灶性球性及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病”,靠吃药维持治疗,但效果一直不佳。常年吃药的DD变得与众不同起来,他不能进幼儿园,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童年的欢乐,最让父母痛心的是,有时候DD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别人给他东西吃,因为自己得了病,他只能看着别人吃。妈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家里的亲戚也都为这个孩子叹息,让DD爸妈不要过于难过。所幸,小DD是一个极其聪明懂事的孩子,疾病并没有剥夺他所有的快乐,DD很喜欢看书,并且早早就自己识了字,他早就立下志愿:“我要当一个读书家!”这是一般五岁孩子不能拥有的志向和天赋。看着如此聪慧的DD渐渐失去了生命的光彩,爸爸妈妈的心像在火上煎熬,就这样DD度过了三年半的吃药岁月。
今年3月,DD病情恶化,反复的腹部疼痛,加上排尿逐渐减少,于是5月父母再次将他送到医院就诊,当时肌酐为500umol/L,在住院期间出现呕吐、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走路摇摆的症状。一张诊断书差点断送了父母的希望,DD被诊断为极为罕见的Denys-Drash综合征,并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膜透析后又出现乳糜腹水,不得不停止腹膜透析。今年8月,DD住进了儿科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确诊为罕见的Denys-Drash综合征、尿毒症、乳糜腹、高脂血症、中度贫血。虽然DD才五岁,负责治疗的徐虹教授将这幼小的生命看成是这个家庭最宝贵的曙光,孩子亲切地叫她“徐妈妈”。她把DD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到他已坚持血透整整一个月(一般儿童进行血透顶多一两天),如此坚强勇敢地活着,为他感到由衷地欣喜。但长期血透治疗毕竟不是治本的方法,(下转第4版)(上接第二版)她开始考虑能否给DD进行亲属肾移植治疗。但是,那么小的孩子能成功进行肾移植吗?徐虹教授决定试着联系最富有肾移植经验的肾移植专家,我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朱同玉教授。
朱同玉教授了解了DD的病情后,立即安排DD入住我院。当天晚上,刚在外开完会朱教授立即奔往医院,晚上十点钟他看到了这位小病人,于是连夜组织治疗小组,与许明、戎瑞明等医师进行病情讨论。然而,医生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患Denys-Drash综合征的儿童将来极有可能患双侧肾癌,如不切除原有肾脏,所面临的结果只有死亡;同时,DD已患有乳糜腹,腹腔内一直有乳糜(营养液)从肾脏渗出,不可进行腹透,目前持续性的血透治疗已于事无补,唯一可能的生路就是肾移植。但由于病情的罕见,外加患儿的体质极差,使得手术难度极高,成功救治的几率很低。朱教授原原本本地将他的顾虑告诉了DD父母。
没想到,当DD父母听说孩子还有一线生机,立即同意施行肾移植手术,DD爸爸说,即使孩子没能救活,我们也算是为中国的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和DD妈妈都表示绝对相信医生,理解医生,请朱教授立即为他们进行亲属移植的配型。令人欣喜的是DD妈妈配型成功,她高兴万分,毫不犹豫地决定要捐出自己的一个肾脏给DD。医生们为父母拯救孩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也感谢他们的理解,于是决定为DD全力一搏,他们开始研究手术方案。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手术组多次进行术前讨论,有时候甚至讨论到深夜。DD一家非常感动于中山医院医生们的勇气,勇于攻坚克难,接受巨大挑战,真是做到了“一切为了病人”!
手术前,DD的命运牵挂着两家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热切关注着、默默付出,中山和儿科共同呵护着这个孩子,鼓励母子俩增添信心。
10月26日,DD和妈妈一起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们将为母子俩进行创造历史的亲属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术。DD的眼睛里透露着依赖感,他知道“妈妈要送给他一个好东西”,孩子心里知道那是宝贵的肾脏;然而,他并不知道医生们还将接受手术中的严峻考验。此次手术所面临的两大难点在于:一是要切除双侧病肾,进行原位换肾;二是要解决连接供肾大小血管吻合的问题。当天,朱同玉教授和他所带领的我院移植团队许明、戎瑞明等医师,在儿科医院王翔医师和我院麻醉科的配合下,开始了紧张的手术。医师们首先完整切除了DD双侧肾脏及其周围筋膜,同时将探查发现的右侧隐睾予以切除,然后将供肾动脉与患儿体内最大的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肾静脉与患儿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肾输尿管与患儿输尿管端端吻合的方法,顺利突破技术难关。原位将DD母亲的肾脏小心植入DD体内。手术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
这是医学上真正意义的“换肾”,即原位换肾。在国内突破了在原有肾脏旁接一个好肾,原来的病肾并不予以切除的方法。这种真正意义的换肾手术难度极高,患该病的儿童移植手术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属我国首例。
术后,小DD住进了我院外科监护病房,外监的医护人员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细心照料。DD术后第四天,由于孩子年龄小,长期患病体质差,有凝血功能障碍,病情出现了反复,朱同玉教授等医生镇定地再次通过手术成功清除了DD体内所有的血块,彻底取得了这次高难度手术的胜利。
DD一天天地好起来,现在,DD最高兴的事就是可以正常排尿,将来也可以进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了。DD妈妈的恢复情况也十分良好。现在这一家子在病房里其乐融融的画面感动着每一位病友和医生护士,DD父母对我院及儿科医院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交口称赞,对专家们的高超技术和高尚医德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衷心感谢着中山和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向他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秦嗣萃 冯颖)
Denys-Drash 综合征是十分罕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至今全世界报道约200例,我国约有20例。1967年,Denys和Drash大夫等首次以一个患有肾病、两性畸形和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儿童的病例描述了此类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有男性假两性畸形、肾母细胞瘤或两者之一。肾病病理以弥漫性系膜硬化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两岁以内,很快进展至终末期肾衰死亡。
Copyright (C)200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点击第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
罕见病并非都不可治愈
来源:健康报
  今天是第六届国际罕见病日。日前,北京医学会和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共同举办“第一届北京罕见病学术大会暨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成立大会”,多科医生共同研讨罕见病诊治的难点与最新进展。  DMD&激素治疗可改善症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袁&&云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即进行性加重的四肢近端无力,7岁前发病,12岁卧床,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肌酸磷酸激酶、骨骼肌MRI检查、DMD基因检查等确诊。  临床表现为臀肌和大腿的内收肌脂肪化最为明显,骨骼肌的框移突变和非框移突变存在明显的差异,骨骼肌的MRI检查提示存在代谢异常,骨骼肌的脂肪化每年增加5%,达到50%出现瘫痪。DMD还会导致各个系统的损害,比如认知功能发育迟缓、心脏损害导致心肌病、视网膜损害的视力下降、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等。  DMD是一种遗传性炎性肌肉病,可以治疗,不可治愈。加拿大和美国的研究都提示激素有效,开始治疗在2~4岁。激素可以延缓肌无力的发展,延缓心脏病的发生,延缓脊柱侧弯发生,避免肥胖以及生长缓慢。尽管激素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对于DMD患者而言,治疗得到的益处要大于害处,因而激素治疗越早越好。  需要强调的是,DMD病人的心肺护理至关重要。因为此类病人心肌无一例外被累及,在临床前和中期出现心室扩大和心力衰竭,18岁以上80%有心肌损害。这一疾病涉及神经科、儿科、呼吸科、心脏、骨科,需要加强各个科室的合作,并且需要加强社区护理的培训。  庞贝病&及早治疗预后好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教授&&蒲传强  糖原贮积病(GSD)也称糖原累积病、糖原沉着症,最早由荷兰病理学家PJ&Pompe首次报道而称为Pompe(庞贝)病,多为婴儿发病,但也有不少是青少年发病,甚至老年才发病。  该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分为婴儿型、晚发型两大类。婴儿型:即1岁以内发病的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松软、吞咽困难而难喂养;也可表现为心脏肥大的心肌病,还伴有肝肿大、舌大;血液GAA活性严重缺乏,仅为正常水平的1%。此类型病情进展迅速,1岁左右死亡。晚发型:凡是超过1岁以后发病者为本类型,发病年龄可晚至60岁以上。多数是以易疲劳或膈肌无力致呼吸困难起病;继而表现为缓慢进展的肢体无力,跑步、上楼、起立困难,行走无力。  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相关辅助检查,如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数倍或数十倍,尿四聚糖(Glc4)测定提示明显增高等。现在多采用外周血白细胞及干血滤纸片测定GAA酶活性酶,如果明显下降则可诊断。肌电图检查是对于成人患者的初步筛查。肌肉活检是成人患者的非常重要检查手段,是可靠的诊断依据,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其他肌肉病的鉴别诊断。  GSDⅡ的治疗分为特异性有效治疗和支持治疗。前者是酶替代治疗,能使患者的症状有较好的缓解,需要终身治疗。后者为对各种并发症和功能障碍的支持治疗。  平山病&早确诊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崔丽英  平山病是儿科和神经科均可见到的疾病,也是临床易误诊的疾病。1959年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Keizo&Hirayama)报告,12名青少年表现为单侧上肢远端非进展性肌萎缩,称为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JMADUE)。  平山病的发病年龄主要为10~20岁,15~17岁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表现为手和前臂肌肉萎缩,症状局限在上肢远端,大多数单侧受累,伴随寒冷麻痹和手指伸展时震颤,大多数患者25岁前停止进展。  与其他罕见病不同,平山病是良性疾病,早期治疗效果也比较好。医生在临床中要注意详细询问病史。比如有的孩子就诊时叙述“天冷时感觉手不听使唤”,这一症状易被医生忽视。此外,肌电图检查也很关键。临床中应注意与其他几种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人症)、脊肌萎缩症、臂丛神经病、脊髓空洞症等鉴别,以免误诊。  平山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关键是早期诊断,不仅花费很少,还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内科保守治疗需要利用颈托加上手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可以逐渐恢复肌肉的功能。外科手术主要包括硬脊膜成形结合脊髓松解术、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等,是疾病严重时不得不采取的治疗办法,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  戈谢氏病&酶替代疗法可缓解症状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副主任医师&&段彦龙  戈谢氏病是溶酶体贮积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为溶酶体中葡糖脑苷脂酶的结构基因变异,导致该酶缺乏,致使葡糖脑苷脂不能被水解而聚积在巨噬细胞溶酶体中,导致细胞失去原有的功能。  戈谢氏病临床表现: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骨损害(骨痛、骨质疏松、骨坏死甚至病理性骨折)、生长发育迟滞、抽搐等。戈谢氏病可分为三型:Ⅰ型,无神经病变型或称慢性型、成人型最常见。Ⅱ型,急性神经型或称急性型、婴儿型,婴儿期发病,急性神经系统损害重,多于两岁前死亡。Ⅲ型,亚急性神经型,同时有Ⅰ型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相对较晚。  以往对戈谢氏病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支持、营养、输血或输红细胞,对Ⅱ型患者还需给予止痛、解痉等。脾切除适用于巨脾伴脾功能亢进患者,年龄在4岁以上。为了预防脾破裂、改善出血和感染症状,对Ⅰ型和部分Ⅲ型戈谢氏病患者建议行脾切除术。随着酶替代治疗的推广,目前已很少应用脾脏切除术缓解症状。  酶替代治疗(ERT)目前是对戈谢氏病第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由根据研究提供的改性型葡糖脑苷脂酶组成。治疗每隔两周一次,每次1~2小时。酶替代疗法能缓解戈谢氏病的症状,但目前孤儿药高昂的药费制约了其在戈谢氏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Alport综合征&早期用药延缓肾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丁&&洁  Alport&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常合并有眼、耳异常,由编码Ⅳ型胶原的基因(COL4An)突变导致。Alport综合征多于20~30岁出现终末期肾脏病,其是一种遗传性的、常见的、预后极差的肾脏病。患者10岁前甚至出生时就会出现血尿,20~30岁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Alport综合征的诊断最强有力的手段主要为基底膜Ⅳ型胶原链染色、肾小球基底膜电镜超微病理的改变、基因检测三部分。治疗目的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主要应用的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醛固酮抑制剂、环孢素A等。  以我们的研究为例,部分患者应用ACEI/ARB治疗后,随访24小时尿蛋白,结果可以明显减低。应用ACEI/ARB治疗一年后24小时尿蛋白比没有进行治疗时减少30%以上,而且在尿蛋白还不是非常明显时就开始应用药物,随访结果显示效果更好。  以上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早期应用ACEI/ARB治疗,确实可以明显延缓肾衰竭进展。  编辑观察  罕见病防治是社会问题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确认的罕见病约5000多种,占人类疾病的10%左右,我国罕见病患者已达1680万。罕见病的症状多样,对不少医生来说都是十分陌生的,因此存在高误诊、漏诊的现状。患者在确诊前往往奔波于多个科室,为治疗带来了很大阻碍。  而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在治疗上也普遍存在着用药难和用药贵的困境。一方面,目前罕见病药物的进口注册周期长,相关药物无法在短期内顺利审批上市,造成了虽有治疗药物但病人在国内却得不到治疗的困境;另一方面,罕见病药品较为昂贵,我国缺乏相关的医疗报销制度,患者很难承担费用从而放弃治疗。  可以说,罕见病问题是目前我国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正如上海医学会罕见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李定国教授在发言中指出的那样,我们不仅要提高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的认知度,还应呼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建立罕见病患者管理系统,推动罕见病患者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让更多罕见病患者得到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1三体综合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