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青少年遭遇网络咋骗的建议两个

360发布青少年网络诈骗十大案例
&&&【纠错】
6月7日,恰逢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主题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案例篇》,详细描述了网上兼职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游戏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五种诈骗形式的十大案例,为广大青少年网友提供了生动详实的案例借鉴,提高青少年的上网安全意识。
五大诈骗方式,十大案例详解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1亿至1.2亿左右,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6%-20%之间,我国网络用户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互联网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亟待解决。
今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案例篇》,对10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包括网店代理诈骗、代刷交易诈骗、兑奖缴费诈骗、兑奖盗号诈骗、低价装备诈骗、游戏盗号诈骗、二手钓鱼诈骗、照片木马诈骗、搜索推广诈骗和网购退款诈骗等,对青少年网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特聘专家裴智勇表示,“青少年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又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加上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警惕性低,因此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囊中之物”。其中,网上兼职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游戏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是青少年最常接触,最容易受到侵害的5种网络诈骗形式。
此前,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率先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数据篇》。数据显示,今年1-4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6211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报案总数为124起,约占全体网民报案总数的2.0%,较2014年同期上涨了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4岁是一个危险期,14岁的报案者数量是13岁的报案者数量的3倍多。
从具体途径来看,在PC端,青少年主要因社交而上当受骗,这一群体占52%,其次是购物网站(20%)、游戏网站(20%);而在手机端,诈骗短信排名第一,占39%,其次是钓鱼网站(29%)、诈骗电话(26%)。
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人人有责
面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特意与“六一儿童节”相结合,旨在把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作为重点,我国首个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也同时揭牌。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国家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基地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无论是线下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还是网站、微信、微博的互动,都备受关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短短6天时间,科普基地就累计接待约35000人。
据介绍,该基地由360公司独家技术指导,综合运用了4D场景体验、多人体感互动、语音识别、闯关游戏等形式,展示了互联网世界中的网络威胁,介绍了互联网中应有的秩序,可以让青少年在亲身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人人有责。这个基地,其实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公益项目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团中央影视中心举办了校园安全教育公益项目“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推进对青少年上网安全的科普教育。
团中央未来网总编万兴亚表示,接下来,未来网将联合360公司,依托中国科技馆“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的示范效应,把网络安全科普教育推广到全国,按照城市的发展及人口数量,将划分级别的、有针对性的逐级往下宣传推广,并计划在部分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均设立网络安全展区,可以展现在当地的科技馆或青少年宫等场所,供当地青少年及市民参观。
记者还了解到,基地的相关内容也将移植到“中国科技馆网上科技馆”,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互动,与青少年上网研究分析报告相结合,为青少年和家长们提供更多上网安全保护建议,保障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网络安全周青少年日 360揭秘青少年网络诈骗五大形式
网络安全周青少年日 360揭秘青少年网络诈骗五大形式
&&& 飞象网讯 6月7日,恰逢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青少年主题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案例篇》,详细描述了网上兼职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游戏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五种诈骗形式,为广大青少年网友提供了生动详实的案例借鉴,提高青少年的上网安全意识。
&&& 五大诈骗方式,十大案例详解
&&& 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1亿至1.2亿左右,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6%-20%之间,我国网络用户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互联网的未来。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保护青少年的上网安全亟待解决。
&&& 今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案例篇》,对10个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包括网店代理诈骗、代刷交易诈骗、兑奖缴费诈骗、兑奖盗号诈骗、低价装备诈骗、游戏盗号诈骗、二手钓鱼诈骗、照片木马诈骗、搜索推广诈骗和网购退款诈骗等,对青少年网友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特聘专家裴智勇表示,“青少年缺乏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又有一定的消费需求,加上身心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警惕性低,因此很容易成为网络诈骗分子的“囊中之物”。其中,网上兼职诈骗、虚假中奖诈骗、游戏交易诈骗、二手交易诈骗和虚假购物诈骗是青少年最常接触,最容易受到侵害的5种网络诈骗形式。
&&& 此前,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日,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率先发布了《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数据篇》。数据显示,今年1-4月,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6211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报案总数为124起,约占全体网民报案总数的2.0%,较2014年同期上涨了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4岁是一个危险期,14岁的报案者数量是13岁的报案者数量的3倍多。
&&& 从具体途径来看,在PC端,青少年主要因社交而上当受骗,这一群体占52%,其次是购物网站(20%)、游戏网站(20%);而在手机端,诈骗短信排名第一,占39%,其次是钓鱼网站(29%)、诈骗电话(26%)。
&&& 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人人有责
&&& 面对日益严重的青少年上网安全问题,本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特意与“六一儿童节”相结合,旨在把青少年网络安全宣传教育作为重点,我国首个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也同时揭牌。
&&& 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国家青少年网络安全科普基地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无论是线下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还是网站、微信、微博的互动,都备受关注,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短短6天时间,科普基地就累计接待约35000人。
&&& 据介绍,该基地由360公司独家技术指导,综合运用了4D场景体验、多人体感互动、语音识别、闯关游戏等形式,展示了互联网世界中的网络威胁,介绍了互联网中应有的秩序,可以让青少年在亲身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
&&&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保护青少年上网安全人人有责。这个基地,其实是“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公益项目的一部分。早在2013年,青团中央,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团中央影视中心举办了校园安全教育公益项目“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工程”,推进对青少年上网安全的科普教育。
&&& 团中央未来网总编万兴亚表示,接下来,未来网将联合360公司,依托中国科技馆“国家网络安全青少年科普基地”的示范效应,把网络安全科普教育推广到全国,按照城市的发展及人口数量,将划分级别的、有针对性的逐级往下宣传推广,并计划在部分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均设立网络安全展区,可以展现在当地的科技馆或青少年宫等场所,供当地青少年及市民参观。
&&& 记者还了解到,基地的相关内容也将移植到“中国科技馆网上科技馆”,形成线上线下立体互动,与青少年上网研究分析报告相结合,为青少年和家长们提供更多上网安全保护建议,保障青少年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编 辑:张萌
杨元庆:对PC整合才是联想真正的挑战,在PC时代,联想依靠强大..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社交工具成青少年遭网骗主途径 虚假兼职和中奖成主要诈骗类型【】【字体: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 18:37:56  法制网记者 王开广
  社交工具和短信成为青少年遭受网络诈骗的主要途径。从受骗时间上看,周末时段是青少年最容易遭遇网络诈骗的高发时段,其中19.4%案件发生在周日,16.1%的案件发生在周六,周一到周三的案发率则仅为11%-12%左右,周日案发率比周一高了尽一倍;从受骗的具体途径来看,在PC端,社交工具排名第一,占52%,其次是购物网站20%,游戏网站20%;而在手机端,诈骗短信排名第一,占39%,其次为钓鱼网站29%,诈骗电话26%。这是记者从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日在北京发布的《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下称“报告”)中了解到。
  近八成青少年网骗受害者是男生
  报告推算,中国16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约为1亿至1.2亿左右,占中国网民总数的16%-20%之间。
  报告显示,在今年1-4月所有报案的青少年网络诈骗受害者中,男生占比79.8%,人均损失1769元;女生占比20.2%,人均损失729元。男生受害者的数量几乎是女生的4倍,人均损失则是女生的2.4倍。网络诈骗对青少年男生的危险性远远高于女生。其中受害者年龄最小的仅为11岁。
  对此,报告分析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在网络上消费的意识增强,青少年的年龄越大,报案的受害者越多。而从数据上看,14岁是一个危险期,因为14岁的报案者数量是13岁的报案者数量的3倍多。
  青少年人均被骗额比成年人低39.0%
  报告表示,由于青少年缺少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人均被骗损失也比成年人低。从总体平均来看,青少年的人均被骗损失(1559元)比成年人的人均被骗损失(2554元)低39.0%。
  报告统计,在成年人受害者中,男性占比为68.3%,人均损失2380元,女性占比为31.7%,人均损失2929元。尽管成人中男性受害者的占比也明显高于女性,但仅为女性的2.2倍左右;而女性在被骗后的人均损失则比男性搞出了23.1%。
  报告认为,对于成年人来说,女性是轻易不上当,上当就不轻。但在青少年受害者中,男生不论在数量上还是人均损失上,都明显高于女生。这表明,网络诈骗对青少年男生的危险性要远远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更具好奇心,更爱冒险的青春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虚假兼职和中奖成主要诈骗类型
  报告指出,与青少年遭遇网络诈骗的具体途径对比可见:在电脑端,社交工具、游戏网站对青少年诈骗威胁明显大于成年人;而在手机端,诈骗电话对于青少年的诈骗威胁要明显大于成年人。
  统计显示,在PC端,青少年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是虚假兼职,占比为53.2%,其次是退款欺诈9.7%、网游交易6.5%,这三种诈骗类型占PC端诈骗类报案总量的近70%,其他各种诈骗类型的报案数量比较分散。
  而在手机端,青少年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是虚假中奖,占比为43.6%,其次是账号被盗16.1%和虚假兼职6.4%,这三种诈骗类型占手机端诈骗类报案总量的66%左右,其他各种诈骗类型的报案数量比较分散。
  青少年更易成为虚假信息受害者
  报告表示,不论是在PC端还是手机端,青少年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也是成年人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但虚假兼职和虚假中奖诈骗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具危险性,在各种网络诈骗报案中占比较成年人高得多。
  事实上,对于缺乏有效经济来源,又有一定消费需求的青少年来说,虚假兼职和虚假中奖诈骗确实具有相当的诱惑力。很显然,青少年在生活经验、阅历上与成人之间的差异,更容易成为虚假信息的受害者。
  此外,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在PC端遭遇网络诈骗时,84%的受骗者使用第三方支付来进行付款;而在手机端遭遇诈骗时,则恰好相反,85%的受骗者使用网银进行付款。对于这种情况产生的具体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166所中小学网站被报告175个漏洞
  根据360补天平台数据显示,仅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白帽子共向补天平台报告有效的中小学校网站漏洞175个,涉及中小学网站166个。经补天平台安全专家确认评级,其中:高危漏洞139个,占79.4%;中危漏洞29个,占16.6%;低危漏洞7个,占4.0%。且截至到5月28日,上述175个漏洞均没有被修复。
  175个中小学网站漏洞中,46.9%为SQL注入漏洞,是最为普遍存在的安全漏洞;命令执行漏洞和信息泄露漏洞各占13.1%,并列排名第二;另有9.7%的高校网站存在弱口令漏洞,排名第四。
  高危漏洞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漏
  报告称,高危漏洞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学校网站很容易被黑客入侵和篡改,甚至可能造成大量教职员工、学生、家长个人信息的泄漏,从而为各种网络诈骗和其他网络犯罪提供资源和便利。
  报告认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弱口令漏洞,因为这并不是一种因为专业水平不足所导致的安全漏洞,而完完全全是由于管理员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使用过于简单、常见的密码所造成的一种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弱口令漏洞属于最最低级的安全漏洞,但却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站的控制权限被攻击者获取。而遗憾的是,有近10%的中小学网站存在这种非常低级的安全问题。
  “此外,还有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办公账户使用弱口令,这就导致了稍有黑客基础的学生可以很容易的登陆教师的账户并修改学生的学籍信息和考试成绩。这种情况在补天平台上比比皆是,而且很多此类漏洞就是由在校中小学生中的白帽黑客上报的。”报告中说。(责任编辑:秦晶)
查看更多评论&
·····
········青少年遭遇网络诈骗35%在周末
来源:综合
作者:北京晚报 孙颖
  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发布的《2015年青少年上网安全分析报告》显示,今年1至4月所有报案的青少年网络诈骗受害者中,男生受害者几乎是女生的4倍;青少年遭遇网络诈骗,35%发生在周末。
  1至4月,360网络安全中心共接到网络诈骗报案6211起,其中16岁以下青少年案总数为124起,约占总数的2.0%,较上年同期上涨了0.2个百分点。受害者中,年龄最小的仅为11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在网络上消费的意识增强,青少年的年龄越大,报案的受害者越多。14岁是一个危险期,因为14岁的报案者数量是13岁的报案者数量的3倍多。
  从性别上看,在网络诈骗的青少年受害者中,男生占79.8%,人均损失1769元;女生占20.2%,人均损失729元。男生受害者的数量几乎是女生的4倍,人均损失则是女生的2.4倍。在成年人受害者中,男性占比为68.3%,人均损失2380元,女性占比为31.7%,人均损失2929元。
  数据显示,对于成年人来说,女性是轻易不上当,上当就不轻。但在青少年受害者中,男生不论在数量上还是人均损失上,都明显高于女生。这可能与男生更具好奇心、更爱冒险的青春个性有一定的关系。
  从青少年遭遇网络诈骗的具体途径来看,在PC端社交工具排名第一,占52%;其次是购物网站,占20%;游戏网站,占20%。而在手机端,诈骗短信排名第一,占39%;其次为钓鱼网站,占29%;诈骗电话占26%。
  在PC端,青少年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是虚假兼职,占53.2%;其次是退款欺诈,占9.7%;网游交易,占6.5%,这三种诈骗类型占PC端诈骗类报案总量的近70%。
  而在手机端,青少年被骗最多的诈骗类型是虚假中奖,占43.6%;其次是账号被盗,占16.1%;虚假兼职,占6.4%。这三种诈骗类型占手机端诈骗类报案总量的66%左右。
  通过分析发现,一周之中,周末时段是青少年最容易遭遇网络诈骗的高发时段,其中19.4%的案件发生在周日,16.1%的案件发生在周六,而周一到周三的案发率仅为11%至12%。(记者 孙颖)
(责任编辑:UN701)
&&&&&&</div
数字之道:
独家策划:
社区热帖推荐
称晚上没时间所以白天敷……[]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