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微信群人贩子的微信

寻人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 人贩子吓得主动送回孩子_社会_贵阳网
&&&&&&>&&&&&正文
寻人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 人贩子吓得主动送回孩子
来源:钱江晚报&&
摘要: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很快,拐走小芳的那个男人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当时,嫌疑人自己的朋友圈也被这条寻人消息刷屏了,看到手机里时不时就出现自己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他心里也乱了。
  这张在朋友圈刷屏的照片,把嫌疑人也吓坏了。
  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前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小芳和同学们站在路边,和往常一样,他们会在这里坐上回老家燕窠村的中巴车。
  可是,这一天,偏偏就出了一件和往常不一样的事。
  “你要回家吗?叔叔的车带你回家!”一个陌生叔叔出现在小芳面前,提出了这个看上去很友好的建议。当时中巴车还没到,10岁的小芳没有犹豫,便坐上了那人的摩托车。
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小姑娘被这个陌生男人拐走,家里人疯了一样地到处找人,警方介入调查。
好在,警方发动全城市民做了一件事——朋友圈刷屏。很快,拐走小芳的那个男人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
警方调查后发现
女孩很可能已被带到嵊州
第一个发现小芳失踪的是她的奶奶。平时,下午4点左右小芳就到家了,可前天下午,奶奶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孙女。别的孩子放学回来告诉她,小芳上了一个陌生人的摩托车。
奶奶一听就知道不对了,马上打电话给在嵊州工作的儿子。
4点多,小芳的父亲在嵊州当地报警。他同时托了一个朋友,赶到新昌县公安局澄潭派出所报警。
  接到报警后,新昌警方兵分两路。
  一组民警调取了事发地周边的监控视频,很快找到了嫌疑摩托车。视频显示,当天下午3点30分之后,嫌疑人正带着小女孩行驶在路上。民警跟着摩托车的行驶轨迹,发现车辆最后出现在嵊州的三江街道。
  同时,另一组民警正对周边群众展开排查,他们很快获得了一条有用线索:视频中的嫌疑男子来过村里几次,腿部有残疾,听口音是嵊州人。
  两条线索,都指向了嵊州。最后,在嵊州警方的配合下,新昌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叶某。
  叶某,嵊州黄泽人,今年49岁。
  寻人消息刷爆朋友圈
  嫌疑人主动送回小女孩
  警方介入后不久,有民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寻人信息,并号召大家及时向警方提供有用线索。除了文字消息之外,还配上一张嫌疑人骑车带着小女孩的监控截图。
  之后,绍兴各地热心网友都开始转发,钱江晚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也多次被这条消息刷屏。
  事实上,在解救小女孩的过程中,这一波接着一波的转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时,嫌疑人自己的朋友圈也被这条寻人消息刷屏了,看到手机里时不时就出现自己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他心里也乱了。“可能是做贼心虚吧,一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全是我带着她的照片,我害怕了。”事后,他这样向警方交代。
  当天晚上7点左右,当办案民警在叶某位于嵊州市三江街道的出租房外蹲守时,小芳的父亲接到了嫌疑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愿意送回小女孩,让他去当地汽车西站接人。
  几分钟后,小芳的父亲在嵊州市东桥附近,找到了独自一人站在桥边的小芳。
  而送走小芳后返回出租房的叶某,也被蹲守民警抓获。
  目前,叶某因涉嫌拐骗儿童被刑拘,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责任编辑:李悦欣
春节期间,贵阳、遵义、凯里中心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记者 王雨)1月22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今年我省将精准...清早,顺着崎岖山路步行10公里,沿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到 ...1月22日,省内14家三级医院与六盘水市14家公立医院签订对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公布的“首批国 ...
对演员来说,“声台形表”是基本功,但近年来关于这些基 ...好莱坞动画巨制《公牛历险记》在全国上映以来,掀起了一 ...今年开年剧,《恋爱先生》凭借阵容和话题抢尽了风头。现 ...每年的春节档是各大电影片商寸土必争之地,因为近年来的 ...好莱坞动画巨制《公牛历险记》今日震撼上映,“欢闹大狂 ...
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23日与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教 ...俄罗斯奥委会23日宣布,包括冬奥会六枚金牌得主、短道速 ...2018年四大洲花样滑冰锦标赛将于24日至27日在台北小巨蛋 ...2018亚足联U23锦标赛组委会22日发表声明说,近日有部分网...18日,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会员代表大会暨执委会换届大 ...
小露香肩可以让你在人群中脱引而出,并且散发着女性独有 ...碎花裙的种类很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缤纷碎花,也 ...少女时代组合成员泰妍3月24日韩国仁川机场街拍:身着Clau...最近总有小伙伴反馈说丰胸贫乳都穿不了露肩衣,编编觉得 ...近期街拍TOP单品当属金属色百褶裙,无论明星、时尚博主还...
作为信息时代“石油”的大数据,也需要“深加工”,才能充分挖掘它的潜力,实现价值增值。[]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7微信圈疯传的谣言,你信了几个?
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估计每个人手机里面都有那么几个社交软件,而想跟国内的朋友多交流,关注更多的国内资讯,最少不了的就是微信了。而今年,各种在微信朋友圈疯传的消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们都能分清吗?赶紧看看今年疯传的谣言,你都信了几个吧!一、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类谣言市面出现废旧塑料袋做的紫菜谣言内容网上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判断是废旧的黑塑料袋做的。真相紫菜产业专家表示,坛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至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有烧焦蛋白质气味,明显不同于塑料袋。榴莲和牛奶一起吃会咖啡因中毒谣言内容微信朋友圈曾流传这样一则消息:中国游客吃榴莲后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压飙升,引发心脏病猝死。帖子中还说:泰国有明确规定,食用大量榴莲后,8小时之内不能饮奶类产品。真相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营养科副主任雷敏分析,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所以这则消息从营养学角度来分析是说不通的。吃榴莲后8小时内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就拿我们常吃的甜点举例,榴莲冰淇淋、榴莲泡芙等一系列榴莲甜品,都是混合鲜奶油或炼乳与榴莲制作而成。鲜奶油和炼乳又是用鲜牛奶加工而成,目前尚未有因食用这些甜点导致生命危险的案例报告。有人利用塑料制造假大米谣言内容网上热传一则视频:一个年轻人把一些塑料扔进机器内,通过一系列工序,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一堆类似大米的东东。在微信群里,这视频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号被网友疯传。对此,网友们惊恐万分。真相经过媒体记者核实得知,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不过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看起来像大米的小颗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还原成颗粒状便于再次加工。无酱油代码的酱油致癌谣言内容日前,“酱油致癌”的消息在网上被热议。消息称,国家卫生部门公布:国家标准的粮食酿造酱油有国家标准代码 GB18186,没有的是化学黑焦糖勾兑,食用后会使人患上肝癌。真相据新华网消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标准管理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他们从未发布过与网传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闻。"GB18186" 代码表示什么?"GB18186" 代码是一项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进口酱油并不会使用这个标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酱油会标注商业行业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代码,但他们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肉松饼是棉花做的谣言内容今年,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的是棉花”的视频在朋友圈中热传。只见一男子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之后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团白色絮状物。他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试图用打火机点燃“棉花”。类似的视频有多个版本,这些视频中的所谓“检测方法”也都是将肉松泡水后形成白色絮状物,然后用撕扯或试图点燃来证明这是“棉花”,进而声称:这么多年,人们吃的都是“棉花肉松饼”。真相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机关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微信公号“CFDA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刊文称:肉松的本质是肌肉纤维,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放入嘴里一咬就会融化,口感松软。而棉花的本质是植物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是一种不可溶的纤维,虽然看上去也很松软,但嚼不烂。也就是说: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会识破!此外,视频中使用的“火烧”鉴别法也不靠谱。肉松的主要成分蛋白质是可燃物,所以被点燃是正常的,还会有一种焦糊味。棉花也可以点燃,但不会有焦糊味。肉、蛋、奶是现代老年病的根源谣言内容有流传甚广的网文称,“素食可以防治各种慢性疾病”,“肉、蛋、奶是老年病的根源”。真相从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在全民较真(Fact_Check)上发布的文章可以看出,网文中的说法欠妥。肉蛋奶是人体必需的铁、锌、钙、维生素B12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而素食如果在膳食均衡上安排不好,又有营养素缺乏的危险,易导致营养不良。所以合理膳食才是健康饮食的关键。某咖啡连锁店承认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谣言内容一则关于面粉 “增筋剂” 的报道今年又被“旧闻重发”出来。报道称:“某咖啡连锁店承认在中国所售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偶氮甲酰胺)……目前英国、欧盟、澳洲已禁用!”真相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发文称,偶氮甲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面粉的漂白和氧化,常作为面粉増筋剂使用。从全世界对偶氮甲酰胺的安全评估来看,偶氮甲酰胺安全性其实很好,并不会使人得癌症。偶氮甲酰胺的降解物也没有致癌性。空心菜是毒中之王谣言内容朋友圈曾盛传一则消息:“空心菜是吸收农药和重金属最厉害的蔬菜,重金属超标对人体可能带来致命的伤害。国外都拿空心菜净化土壤用,没人吃。”这消息让很多人惶惶不安。真相南京仙林检验中心对韭菜、菠菜、芹菜、苋菜和空心菜五种蔬菜进行了检测,从结果来看,每个样品都检测出了重金属,但含量远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空心菜相比其它蔬菜,几乎所有指标都处于中等,有的还低于其它蔬菜。蔬菜是否重金属超标,并不取决于蔬菜本身,而是种植地的土壤和水是否受到污染。对于国外利用空心菜吸收快的特性,来净化土壤的说法,专家表示从未听说,做法本身也不可行。红心柚子是染色的谣言内容网上流传着“红心柚是打针染成红色”的说法,而且有人在打开购买的红心柚之后发现,红心柚的果肉红色不均匀。真相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科普门户网站“蝌蚪五线谱 ”官方微博刊文称:红心柚果肉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比普通柚子多了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对人体显然无害。而果肉颜色不均匀的情况,主要是受生长环境的影响。同一个柚子里,每一瓣的大小都不一样,口感和颜色也有差别。完全一样的情况反而是不常见的。至于打针染色的说法,给柚子打针既容易造成柚子难以保存,又很难实际操作,根本就是得不偿失。桃子西瓜同食有剧毒谣言内容一篇朋友圈把西瓜和桃子连在一起,指出:桃子和西瓜千万不能一起吃,会产生剧毒马上丧命,请将这个科普知识转发给身边的人。看到这样的标题和内容,大多数吃瓜群众是不敢以西瓜和桃“试命”的,毕竟性命攸关,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真相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副研究员徐维盛指出,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第二版)》数据显示,桃子和西瓜在营养成分上没有很大的差别,都富含水分,只不过桃子的含糖量更高一些,而西瓜鲜红的颜色含的胡萝卜素更多一些,二者同食并不会产生所谓的食物相克。二、2017年度十大医疗健康类谣言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谣言内容一则《警惕:三五年后眼睛失明会大面积爆发!》的文章被广泛流传,文中指出:“高频率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其结果是只能等着失明”;“手机中的高频蓝光将大大添加了眼睛疾病的风险”。一时间让不少人信以为真!真相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黄瑶表示,光不仅存在于太阳光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显示器、数码电子产品显示屏、手机、电视、甚至汽车车灯、霓虹灯中。但是人眼有保护作用,它有过滤蓝光的结构,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正常用眼,不会产生太大影响。黄瑶表示,长期暴露于蓝光可能引起老年性黄斑病变。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蓝光可以诱导视网膜的光损伤。但专家强调,不应该过分夸大蓝光的危害性。事实上,只有人眼长时间暴露在高频率、高能量的蓝光中,才会对视网膜产生损伤。某地医院出现人感染sk5病毒死亡案例谣言内容社交网络流传一则消息: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三分,三名男女生感染SK5病毒死亡,最大的32岁,最小的5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中央1台电视新闻已播岀,暂时别吃鱼类、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新型病毒”来袭,引发一些网民恐慌。真相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宜宾公安等多地有关部门表示,在传染疾病中根本不存在SK5病毒这种名称,谣言中所说的事件、人物等信息也都是假的,大家不必惊慌。科学发现蒲公英根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癌细胞谣言内容一篇名为《科学发现蒲公英根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癌细胞》的文章在各大账号转发,称有研究证明,蒲公英根提取物在48小时内就会对癌细胞起到消杀作用,而且能够对抗多种癌症细胞,因此鼓励人们通过吃蒲公英或者用蒲公英泡茶来预防各种疾病。真相加拿大确实有研究认为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对治疗人类癌症有效果,但负责这个项目的加拿大温莎大学首席科学家斯雅尔安·潘迪教授说,这只是在试管或是动物身上实现的,人体临床试验正在做,目前进展缓慢。说蒲公英抗癌并不准确,而且它是否对人体有其他副作用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研究。低钠盐就是送命盐谣言内容一则“低钠盐是送命盐”的消息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主要内容是:急诊的高钾血症越来越多,追问病史,许多人都食用低钠盐,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真相记者咨询医生了解到,低钠盐在降低钠含量的同时,提高了钾的含量,因此有助于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正常人群来说是一种更健康的盐。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介绍,只有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才不适合吃低钠盐。网传的消息中,“高血钾患者不适用低钠盐”的说法并没有错,但如果泛化为“所有人都不能吃低钠盐”,甚至将低钠盐称为“送命盐”,就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科学》杂志发现66%癌症发生是因为运气不好谣言内容这则谣言以前就曾引起网络热议,今年又悄然出现在许多人的朋友圈里。它来自于一篇文章,文中称:外国科学家发现,66%的癌症发生是因为“运气不好”。真相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在果壳网撰文指出:这篇网络文章混淆了“基因突变” 和“癌症发生”这两个概念。论文原文是说“66%的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而非“66%的癌症是随机发生的”,这两者有本质区别。而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生的条件之一。此外,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强的时候,随机发生的或者说因所谓运气不好产生的突变细胞,很容易被清除。而环境、生活方式等“非随机因素”和免疫系统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忽略。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被谣言误导,认为反正癌症发生是运气问题,就不注意生活方式了。电子烟无害,不让人上瘾谣言内容近两年,标榜具有戒烟效果的电子烟火了起来。许多人声称电子烟能在不危害身体的情况下帮助人们戒烟。真相据科技日报消息,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烟草病学与戒烟中心主任肖丹表示,电子烟虽然去除了烟草中的部分有害物质,但电子烟烟液中的物质在加热雾化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依然存在。另外,烟草中导致吸烟成瘾的物质是尼古丁,电子烟烟液中同样含有尼古丁,所以也会让人上瘾。科学发现多吃主食死得快谣言内容微信圈疯传一篇名为《多吃主食死得快?柳叶刀的最新研究,打了多少医生、营养师的脸》的文章,一些提倡“低碳饮食”的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向人们宣传“吃主食有害,吃脂肪有益”的理念。真相把《柳叶刀》的研究总结为“多吃主食死得快”纯属标题党,正确的理解应该是“高精细碳水主食有损健康”。《柳叶刀》的研究只能证明糖类(碳水)供能55%,脂肪供能30%的比例是健康的,绝对没有推断出“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生酮饮食能长寿。总的来说,这个研究只是针对糖类、脂肪摄入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并没有研究饮食结构其他影响因素。一滴血就能测癌谣言内容一篇《重大突破!一滴血可测癌症已被批准临床使用》的文章在网上引发关注,文章里提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永章团队自主研发出了一种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个别媒体和自媒体进而转发称“一滴血可测癌症”。真相浙江省肿瘤医院苏丹教授表示,“一滴血可测癌症”的说法不严谨,过分夸大了肿瘤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至今,全球还没有一个血液标志物能百分之百准确诊断肿瘤。事实上,罗永章本人也曾对此辟谣,“一滴血可测癌症”这一说法很不准确,确切的说法应该是“监测肿瘤”。刺破足底淤血是脑溢血的救命绝招谣言内容网传文章称,在脑溢血发病的四小时之内,两个足底必然有两团黑色的淤血,及时用针把它刺破,把黑血放出来,可以把脑溢血的后遗症降到最低。真相绝大多数脑溢血患者的脚底不会出现淤血,这种“救命”方法也没有科学依据。突发脑溢血最有效的方式是及时就医,所谓针刺放血没有任何科学道理,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偏方”,以免延误病情。共享单车坐垫现“艾滋针”,扎到就感染谣言内容5月底,网上流传图片称,有人在一辆共享单车的坐垫上找到一根针,似有人故意为之。“骑车的时候请注意查看,有些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血染到针头上,要是被扎到你就被感染了。”真相首先,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无法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一旦离开人体环境,病毒就会很快丧失传播的能力。其次,人体只有摄入足量的艾滋病病毒才会造成感染。针头上的血液和液体含量本来就少,病毒量则更少。因此,即使针头上有病毒残留,病毒数量也很难达到致病条件。对此,共享单车企业ofo公司发表声明:“小黄车在第一时间对谣言中涉及的城市进行核实,没有发现任何谣言中所说的情况发生。”三、2017年度失实类谣言去“鸟巢大会”的每人可领5万元谣言内容有传言称“慈善富民大会”将在鸟巢召开,只要交纳10元就能参与“解冻民族资产”项目,并领取5万元慈善金。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对外宣称到京旅游,甚至与子女反目成仇……真相不少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 等表示:编造“慈善富民总部”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已被警方打掉,凡以“解冻民族资产”为诱饵在网上宣称大额返还资金的信息,均为诈骗信息!百余团伙抢小孩,偷器官谣言内容甘肃、山东等多地网民中流传偷抢孩子的消息,包括“迷晕”、“偷盗器官”、“汽车在校门口蹲点”、“来了1000多个外地人”等内容。真相11月28日,甘肃武威网警通报,经核实,凉州区及周边临县近期未发生类似案件,也未接到有群众报警,更没有将抢小孩的嫌疑人关押在东关派出所的情况。此消息属于虚假消息。11月21日,山东临沂警方通报,网民夏某某在多个微信群散布“人贩子来临沂偷抢小孩”的不实信息,引发网民恐慌,造成不良影响。夏某某已被河东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扫二维码可清理僵尸粉谣言内容所谓清理“僵尸粉”的推广信息一度非常流行。真相“左右脑年龄测试”刷爆朋友圈谣言内容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个小测试刷屏了:回答几道问题,就能测出你的左右脑年龄!真相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到某科技公司的程序员陈先生,他表示,通过网址破解了测试代码以后,发现其出现的大脑年龄答案都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你使用完全一样的答案去重新回答测试题,很大可能会出现与第一次作答时完全不一样的左右脑年龄数字。多年从事脑研究的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沈政也表示,人体大脑不存在左右分工的问题,“从事比较复杂一点、高级一点的心理活动时,都是左右脑协同操作。”中国三游客赴韩整形被限制离境谣言内容有网友发帖称,在韩国机场遇到了三名无法出境的中国女游客,原因是三人整容后面目发生变化与护照照片不符,帖子中还附上了一张女游客整容后脸部浮肿的照片。真相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网络中所流传的照片拍摄场所与机场无关。同时,韩国法务部也表示,韩国国内机场未发生过游客因整形后,相貌与护照照片不符而被禁止出境的事。韩国观光旅游局提醒,外国人在韩接受整形手术后要及时请医院出示相关证明书,以方便用于在机场通关核对身份。MH370消失是美国专利阴谋,为了劫持中国工程师谣言内容文章《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刷屏,文中指出MH370失联是美国的专利阴谋,为了劫持4位中国工程师,让飞思卡尔获得KL-02芯片的专利。真相这是一条经过改编的老旧谣言。谣言的最初版本是“MH370失联是罗斯柴尔德的专利阴谋,4位中国籍KL-03发明专利持有者全部失踪,罗斯柴尔德将获得100%专利权”。无论是KL-02芯片还是KL-03芯片,它们的专利所有权属于飞思卡尔公司,中国籍专利发明人的生死对专利所有权没有任何影响。另外,几位发明者也不在MH370航班上,并没有失踪或者死亡。手机号卖出1.2亿谣言内容一篇题为《,这个号码卖出一亿两千万》的文章让各大新闻网站和微博大V们纷纷转发。文中称,“归属于北京移动的手机号以一亿两千万的价格拍卖”。真相据人民网报道,中国移动回应称:号码目前尚未投放使用,也从未进行过任何拍卖。2017年以来,你还看到过哪些“被传得像真的一样”的谣言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作者目前只有这一篇哦~妈妈在人贩子手上救回儿子的那刻,所有人都感动哭了_腾讯视频
三倍流畅播放
1080P蓝光画质
新剧提前看
1080P蓝光画质
纯净式无框播放器
三倍流畅播放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下载需先安装客户端
{clientText}
客户端特权:
3倍流畅播放
当前播放至 {time}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818262501.0万22534524585123882032529113317.7万11941735.3万327271362221066寻人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 人贩子吓得主动送回孩子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很快,拐走小芳的那个男人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当时,嫌疑人自己的朋友圈也被这条寻人消息刷屏了,看到手机里时不时就出现自己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他心里也乱了。
这张在朋友圈刷屏的照片,把嫌疑人也吓坏了。小芳(化名)今年10岁,在新昌县澄潭镇东旺小学上学。前天下午3点多放学后,小芳和同学们站在路边,和往常一样,他们会在这里坐上回老家燕窠村的中巴车。可是,这一天,偏偏就出了一件和往常不一样的事。“你要回家吗?叔叔的车带你回家!”一个陌生叔叔出现在小芳面前,提出了这个看上去很友好的建议。当时中巴车还没到,10岁的小芳没有犹豫,便坐上了那人的摩托车。之后的事情可想而知。小姑娘被这个陌生男人拐走,家里人疯了一样地到处找人,警方介入调查。好在,警方发动全城市民做了一件事——朋友圈刷屏。很快,拐走小芳的那个男人也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自己的照片……警方调查后发现女孩很可能已被带到嵊州第一个发现小芳失踪的是她的奶奶。平时,下午4点左右小芳就到家了,可前天下午,奶奶左等右等都没等到孙女。别的孩子放学回来告诉她,小芳上了一个陌生人的摩托车。奶奶一听就知道不对了,马上打电话给在嵊州工作的儿子。4点多,小芳的父亲在嵊州当地报警。他同时托了一个朋友,赶到新昌县公安局澄潭派出所报警。接到报警后,新昌警方兵分两路。一组民警调取了事发地周边的监控视频,很快找到了嫌疑摩托车。视频显示,当天下午3点30分之后,嫌疑人正带着小女孩行驶在路上。民警跟着摩托车的行驶轨迹,发现车辆最后出现在嵊州的三江街道。同时,另一组民警正对周边群众展开排查,他们很快获得了一条有用线索:视频中的嫌疑男子来过村里几次,腿部有残疾,听口音是嵊州人。两条线索,都指向了嵊州。最后,在嵊州警方的配合下,新昌警方锁定了嫌疑人叶某。叶某,嵊州黄泽人,今年49岁。寻人消息刷爆朋友圈嫌疑人主动送回小女孩警方介入后不久,有民警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寻人信息,并号召大家及时向警方提供有用线索。除了文字消息之外,还配上一张嫌疑人骑车带着小女孩的监控截图。之后,绍兴各地热心网友都开始转发,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也多次被这条消息刷屏。事实上,在解救小女孩的过程中,这一波接着一波的转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嫌疑人自己的朋友圈也被这条寻人消息刷屏了,看到手机里时不时就出现自己带着一个小女孩的照片,他心里也乱了。“可能是做贼心虚吧,一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全是我带着她的照片,我害怕了。”事后,他这样向警方交代。当天晚上7点左右,当办案民警在叶某位于嵊州市三江街道的出租房外蹲守时,小芳的父亲接到了嫌疑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愿意送回小女孩,让他去当地汽车西站接人。几分钟后,小芳的父亲在嵊州市东桥附近,找到了独自一人站在桥边的小芳。而送走小芳后返回出租房的叶某,也被蹲守民警抓获。目前,叶某因涉嫌拐骗儿童被刑拘,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来源:钱江晚报编辑:郑心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 微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