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同步和bittorrent sync-Sync比较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盲 BT Sync——不仅是同步利..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扫盲 BT Sync——不仅是同步利器,而且是【分布式】网盘
编程随想的博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BT下载服务BitTorrent本周四推出一款新服务Sync,帮助用户在多台设备之间同步个人文件。BitTorrent Sync目前仍处于Alpha测试的初期,而BitTorrent仍在寻找自愿测试该服务的志愿者。BitTorrent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我们希望,用户能帮助我们开发出色的产品。如果你愿意使用一款开发初期、未完成的软件,帮助我们找到更好的同步方式,我们愿意倾听你的意见。”BitTorrent将邀请总数未定的测试者参与Alpha测试。对此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在线填写表格,并等待BitTorrent的邀请。BitTorrent Sync采用点对点技术,在不同设备之间同步文件。目前尚不清楚该服务的细节。BitTorrent发言人表示,BitTorrent Sync将支持设备之间的直接同步,而不需要在Mac OS、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安装任何本地软件,或使用NAS技术进行云缓存。而文件在同步过程中将加密。BitTorrent在官方博客中表示:“我们希望将所有东西放在一起。因此,我们正在开发一款全新的分布式同步产品,协助在多台计算机之间管理个人文件。”BitTorrent提供的一张屏幕截图显示,该服务也将支持移动设备。该公司表示:“目前讨论何时支持移动设备还为时过早,不过BitTorrent将致力于移动产品。”BitTorrent Sync的竞争对手将包括、谷歌和亚马逊。
24小时报不停
霍金回复网友关于“庄周梦蝶”问题
印度公司再推超低价Android智能手机,售价仅86元
盖茨投身核裂变发电项目,2024年将会在中国建厂
浙江两家公司借数字货币诈骗上亿,许诺每天1.5%回报
工信部:短期内取消漫游费不符合工作方向
appMagics发布VR一站式解决方案,用零门槛的“黑科技魔法”玩转社交互动
扎克伯格:C类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疗、教育和环保
百度总裁张亚勤:现在是互联网公司出海的最佳时机
筒子Mall获100万元种子轮投资,提供线下找衣服务
移动支付公司Affirm继1亿美元融资后,收购理财应用Sweep
德国智能恒温器创企Tado获2300万美元 C 轮投资
三星销量比苹果高60%,但利润只有苹果的24%
光线传媒王长田:《鬼吹灯》将制作10分钟VR内容
赤子城公布商业化平台PingStart,覆盖6亿用户,助移动App出海淘金,工具变现
滴滴将整合全球用车资源构建“星空联盟”
夏普讨论在并入鸿海前裁员千人
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增长2倍:苹果市场份额下滑仍占52%
索尼上财年扭亏为盈:全年净利润13.6亿美元
乐视宣布进军汽车电商:未来LePar线下店将售车
李群自动化B轮获赛富数千万美元投资,大疆创始人的另一项目
中国电信第一季度净利51.19亿元,同比增长1.4%
“移动程序化智能投放平台”摩邑诚MEX获2000万美金B轮融资
方创资本入驻硅谷,帮助国内基金在硅谷寻找到投资项目
马云神回复“收购AC米兰”:泰森姚明膝盖中箭
刘强东:京东配送条线员工总数已达6万人
凹凸租车登陆京东东家,募资额创国内股权众筹最高纪录
每日优鲜获2.3亿元B+轮融资,完成B轮系列融资4.3亿元
三星电子第一季度利润增长12%:智能手机业务利润增长42%
SpaceX宣布将于2018年测试飞往火星:星际移民还远吗?
Facebook将发行C类股票:帮助扎克伯格一箭双雕,果粉码农,
MKV、AVI、MP4这些后缀是用来标识视频文件的&b&容器&/b&格式的。就好比这个视频是用保温杯装着的还是用洗脸盆盛着……&br&&br&&blockquote&为什么同样是同一部影片720p的mkv,有的是4~7GB,有的是2GB左右?&br&&/blockquote&容量不同的问题,就是&b&码率&/b&(每秒钟多少bit数据)不同,有如下可能:&br&&ul&&li&它们视频编码码率不同&/li&&li&它们音频编码码率不同&/li&&/ul&压缩一部电影的时候,会有不同的目标。有的小组希望文件小于4GB,不然一部分用户(例如使用FAT32文件系统的)下载的时候会提示磁盘空间不足;有的希望能小于4.7GB,这样可以刻在DVD中保存(这样的不多吧);有的追求画质,于是压缩参数全都是为了和原盘画质相比损失小于某个阈值而定;还有的比较关爱小水管,压些2GB的片子让大家既不用等待长时间下载,又不受限于DVD画质。&br&此外,有人在乎画质却对音质不怎么上心(比如广大学生党在寝室,容易有1080p的显示器,却难以有5.1/7.1声道的音箱,带个耳机就看得很爽了);也有人花钱攒了家庭影院,下来个没有DTS音轨的片子,听起来不爽啊。不要小看音轨的容量,许多片子包含两种语言的DTS音轨(大多在2Mbps左右),再加上国语配音音轨、导演评论音轨(大多在400~600kbps左右),这就不小了。&br&&br&画质、音质的提升,都需要更大的数据量。&br&&br&至于文件更大,画质是否更好的问题,我只能说不一定。&br&假如两个文件采用同样的&b&视频编码&/b&,例如H.264(这个现在最常见),那么码率越高,画质越好是成立的。&br&倘若两个视频编码不同,一个是MPEG2,另一个是H.264,那同码率几乎都是H.264的画质好。&br&&br&&blockquote&他们的画质差别大吗?&/blockquote&之前说了编码不同不方便比较。如果都采用H.264编码,大文件画质好多少呢?&br&我这里假设有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片子,分别有三个mkv版本下载:2GB、4GB、7GB。再假设它们都只有一个立体声国语音轨,是320kbps的MP3编码。&br&那么&br&&ul&&li&90分钟的音轨大小是90*60s*320kbps=1728000kb=211MB&/li&&li&三者视频大小分别是1.8、3.8和6.8GB&/li&&li&视频码率分别为2.73Mbps、5.76Mbps和10.31Mbps&/li&&/ul&我的经验是,&b&2Mbps对于720p分辨率来说,低了&/b&。当画面比较稳定,例如广角镜头水平扫过一段距离这类,或许看不出多少瑕疵。一旦画面变化大了,比如短跑比赛(&b&物体快速运动&/b&),比如disco舞台(&b&光线变化迅速&/b&),就会看到画面变成一个个小方块(好比压缩得很厉害的JPEG图片那样)。&br&5Mbps相比2Mbps而言,面对这类场景就好些了,10Mbps更好。&br&&br&好多少?&br&待我找一小段视频,分别压成2Mbps、5Mbps和10Mbps,就知道了。&br&&br&--------------------------------------- 不科学实验 --------------------------------------&br&在YouTube上找了个平均码率10M,最高码率25M的视频做实验。源视频是的,153MB。&br&&br&截了01:00到01:30这30秒钟画面用ffmpeg压成2M、5M、10M码率H.264的720p。&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bash&&ffmpeg -ss 00:01:00 -t 00:00:30 -i TimeScapes.mp4 -s
-vcodec libx264 -vprofile high -preset slow -b:v 2M -maxrate 2M -bufsize 4M -threads &span class=&m&&0&/span& TimeScapes-2M.mp4
&/code&&/pre&&/div&&br&下面是各个版本的链接,有意者可以下回去自行比对画质。&br&&ul&&li&1910.1kbps: &a href=&///?target=http%3A///s/zivv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meScapes-2M.mp4&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4807.8kbps: &a href=&///?target=http%3A///s/zivRZ&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meScapes-5M.mp4&i class=&icon-external&&&/i&&/a&&/li&&li&9668.7kbps: &a href=&///?target=http%3A///s/ziww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meScapes-10M.mp4&i class=&icon-external&&&/i&&/a&&/li&&/ul&更新:之前的链接因为流量过大被停了,上面三个文件传到微盘上去了。迅雷快传也放了一份,链接是 &a href=&///?target=http%3A///d/y.Y1AAInnAAe4nxR12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迅雷快传 - TimeScapes-10M 等文件 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Tips&br&为了看出差别,请注意如下几处 &br&&ul&&li&热气球场景,暂停了看气球边缘&/li&&li&风车叶片&/li&&li&望远镜们摇头晃脑的时候,流畅程度如何&/li&&/ul&&br&为什么说这个实验不科学?因为压片的时候,大家都用&b&可变码率&/b&,复杂场景用高码率,简单场景用低码率。这样一来,同样&b&平均码率&/b&的视频文件的画质,就更加五花八门,无法断定了。&br&&br&反正现在硬盘这么便宜,带宽增长迅猛,下个高码率的让眼睛爽一把呗~&br&曾几何时,日本友人们都在rmvb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出现在蓝光原盘啦。&br&&br&--------------------------------------- 3月31日补充 --------------------------------------&br&这两天看到某国产播放器软件宣称是首个支持H.265 (&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High_Efficiency_Video_Codi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i class=&icon-external&&&/i&&/a&)编码的。其官网宣传的对比图实在是太假了。因为这个新编码跟LZ问的问题有关,我找了点资料过来。&br&&br&H.265相比H.264最大的改进就是达到同样画质(主观评价或PSNR之类的量化评估手段)需要的码率更低。&br&我在&a href=&///?target=http%3A///extreme/147000-h-265-standard-finalized-could-finally-replace-mpeg-2-and-usher-in-uhdtv&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265 standard finalized, could finally replace MPEG-2 and usher in UHDTV&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到一幅对比图:&br&&img src=&/a40f3c1b6263fdf7b053327_b.jpg& data-rawwidth=&612& data-rawheight=&3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2& data-original=&/a40f3c1b6263fdf7b053327_r.jpg&&左侧是H.264,右侧是新的H.265(字HEVC,号大杀器么。。。)&br&H.265的码率(红字)只有1927kbps,不到H.264的一半。以我主观判断,这两幅截图的画质接近,实际算信噪比(绿字)也差不多都在33dB多点。&br&真要当大家来找茬玩,我看了看&b&地面瓷砖的接缝&/b&、&b&左上角木地板缝隙&/b&,觉得新编码对高对比度线条的处理好像有进步。&br&&br&回到原题,同样大小的720p视频,如果一个H.265编码的4GB,一个H.264编码的7GB,看样子还真是H.265的画质好呢。
MKV、AVI、MP4这些后缀是用来标识视频文件的容器格式的。就好比这个视频是用保温杯装着的还是用洗脸盆盛着……为什么同样是同一部影片720p的mkv,有的是4~7GB,有的是2GB左右?容量不同的问题,就是码率(每秒钟多少bit数据)不同,有如下可能:它们视频编…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尝试做出改变的产品。&br&&br&不以硬件性能为卖点,而是找到了N个用户对此前市场上路由器功能的缺失或者难用的突破口,给出解决方案,比如&br&&ul&&li&初始配置,不需要用户知道路由的IP地址&/li&&li&App Store加速、Google Play加速(以前的App Store确实国内访问很慢,网上一堆修改DNS的教程,不过估计这教程发给我妈也会被点个“没有帮助”)&/li&&li&红杏出墙&/li&&li&教育网IPv6加速(或者免费流量),微博上看原来学校的同学试用过后,都表示这个功能很好啊&/li&&/ul&在路由上加了个缓存芯片,这就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给未来应用留出了很大空间。&br&比如现在已经做到的,半夜闲时把热门app、app更新推送到路由器缓存,更新强迫症患者第二天一早看到有更新,点一下发现瞬间更新完毕该有多满足啊。&br&再比如将来用户多了之后,这缓存可以建起CDN网络了。
对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之后,尝试做出改变的产品。不以硬件性能为卖点,而是找到了N个用户对此前市场上路由器功能的缺失或者难用的突破口,给出解决方案,比如初始配置,不需要用户知道路由的IP地址App Store加速、Google Play加速(以前的App Store确实国内访…
高中英语老师说过,当一个人知道恋的时候,就不算早了。
高中英语老师说过,当一个人知道恋的时候,就不算早了。
主要差别无非是CPU、显卡和内存上限(Air 最多8G,Pro 16G)。&br&&br&这些部件的性能差别在大多数应用上体现得不明显(换句话说就是此时工作效率高低取决于用户输入的快慢、网速快慢等等其他因素。)&br&但在以下一些特定应用下,从高配Air换成高配Pro可以获得极大提升:&br&&ul&&li&&b&音/视频渲染(转编码)&/b& 这是除了跑分软件之外,能让现有任何CPU全部核心轻松满载的任务了。这时候CPU是瓶颈,如果软件支持显卡加速(CUDA、OpenCL之类),那么一块强悍的显卡可以帮着把渲染速度提高一些。举个假想的例子,一个用户每天等待Air渲染的时间是4个小时,换成Pro可以缩短到2.5小时,每天1.5个man-hour的成本差距,令Pro和Air的价差不那么重要了。&/li&&li&&b&视频编辑&/b& 除了渲染之外,处理视频更多的时间估计花在了编辑上。拍了许多clip,要剪辑、加特效、调色等等一系列调整。这时候内存和显卡比较关键。内存不够大,则许多clip不在内存里,预览起来还得去硬盘读取,卡!显卡不够快,好多特效无法实时预览,得交给CPU渲染个几秒甚至几十秒,才可以看到效果,真卡!&/li&&li&&b&Photoshop&/b& 这又是个CPU和内存需求挺大的应用。看看Nikon D800出来之后,多数人哀怨地换了机器,只为了能快点处理每一张照片。我不知道Adobe处于什么考虑,PS目前基本没什么显卡加速(好像最新的3D相关的功能会用到?)或许将来会加入这方面功能。&/li&&li&&b&游戏&/b& 现在的游戏真是越来越喜欢当硬件杀手了。显卡、CPU是主要瓶颈。不过我建议玩游戏为主就别买Mac了。(扫雷控或者怒鸟控可以无视这么一条。)&/li&&li&&b&科学计算&/b& 我在Air上跑程序分析数据需要花好久,同样的程序换到四核心的i5上就几乎快了一倍。所以现在我都是远程连到台式机上干活的。这效率实在差太多了。&/li&&/ul&还会有各种应用需要显卡、CPU越快越好,内存越大越好。不过这些对于多数买家来说,看起来挺遥远的。我的经验是,需要高性能的用户群(比如上面提到的经常处理照片、视频的,或者大量3D游戏的),自己很清楚自身需求,在面对这个选择的时候,不大会迷茫。&br&&br&--------&br&补充一下,@周小淏 说的很对,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的区别很可能就是目前用户能感受到的最大提升了。&br&&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HeChien& data-hash=&529e5afd860cf6b56e24bf52a28728fa& href=&///people/529e5afd860cf6b56e24bf52a28728fa& data-tip=&p$b$529e5afd860cf6b56e24bf52a28728fa&&@HeChien&/a& 提到Air运行iLife无压力是没错,不过我记得iMovie的编码器性能和Final Cut配套的Compressor是不能比的,同样一台Mac Pro,渲染同样的视频,Compressor比iMovie快不少。于是又回到一个“家用/爱好 vs 工作需要”的不同需求上了。
主要差别无非是CPU、显卡和内存上限(Air 最多8G,Pro 16G)。这些部件的性能差别在大多数应用上体现得不明显(换句话说就是此时工作效率高低取决于用户输入的快慢、网速快慢等等其他因素。)但在以下一些特定应用下,从高配Air换成高配Pro可以获得极大提升:…
“工作中用不到这么多算法”就是个错觉。&br&有个算法能漂亮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然后自己倒腾了一个弱弱的方法。嘿,你猜怎么着?能跑!于是我告诉自己,这工作果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算法。&br&&br&&br&&br&直到有一天,冒出个竞争对手的产品比我快1000倍。
“工作中用不到这么多算法”就是个错觉。有个算法能漂亮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不知道,然后自己倒腾了一个弱弱的方法。嘿,你猜怎么着?能跑!于是我告诉自己,这工作果然用不上什么高深的算法。直到有一天,冒出个竞争对手的产品比我快1000倍。
其他城市不了解。上海的话,在同样资金约束下,我建议牺牲居住质量换取离市中心近一些是。&br&&br&举个例子,假如手握100万买房,三成首付的话,可以买300万的房。市区目前可能只能买到50平米,郊区可以买到90平米,远郊可以买140平了。但是8年后,等你房贷还清(房贷还清的平均年限就是这么短……),市区那套房价格已经远超郊区两套了。&br&&br&有些人可能在意这8年的居住质量,但是高居住质量同时带来的还有通勤的折腾。每天住着大房子花近三小时上下班,和半小时通勤的蜗居,究竟哪个生活质量高,我想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同样首付同样房贷,几年后凭空差出几十甚至几百万资产的差距,不是目前还在考虑买首套房的人可以忽略的。&br&&br&别以为自住房涨价没意义。涨得比别的区域快,就是有意义的。意义在于多出一个选择权,可以选择换个地方住,然后拿到很大一笔当初选对了地段带来的横财。&br&&br&至于什么地段涨得快:&br&&br&&img src=&/98d072c5dc074e85ff7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8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98d072c5dc074e85ff73_r.jpg&&&br&数据统计只能统计到交易中心或税务的价格。实际有不少做低价格,越是市区做低省得税越多。所以上图价格仅供参考,比实际成交价低。但可以反映相对价格高低以及有关部门对各区域评估价的涨幅~
其他城市不了解。上海的话,在同样资金约束下,我建议牺牲居住质量换取离市中心近一些是。举个例子,假如手握100万买房,三成首付的话,可以买300万的房。市区目前可能只能买到50平米,郊区可以买到90平米,远郊可以买140平了。但是8年后,等你房贷还清(房…
更新&br&&br&半年过去了,我还在看罗辑思维。如以往一样,根本不必说到我的专业,哪怕说到我略有涉猎的领域,都能找到节目中一大堆的纰漏。&br&&br&不过我的思路转变了。&br&&br&以前太过于追求批判性思维了,看到别人的成功、产品的火热、头条的新闻,先设法吐槽一番,心里美滋滋的。久而久之,都忘了一个基本的道理,我识别出并且避开别人犯的所有错误,也不会因此获得成功。现在活跃的两个罗,即便在创业路上犯了各种脑残错误又如何,我光看到错误,只能作为谈资。尽力发现其中做对了的那部分,才能为我所用啊。&br&&br&人怎么如此分裂,你跟他说盖茨的成功,他说我没那样的家世;跟他说乔布斯出身平凡,他说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样凤毛麟角的脑洞也不是随意能模仿的;跟他说老罗办学校了、做手机了,他看不起人家用相声当核心竞争力;跟他说罗胖免费说书能成功卖出书来,他说罗胖谬误百出误人子弟。即便牛顿这样的神人,一样可以找出满满的槽点。相比于先贤,罗胖和老罗这俩,已经算很接近正常人类的奋斗路线了。&br&&br&我越发觉得这俩罗,找一条自己认为正确的路,坚持走,寻找一切资源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方法。&br&&br&--- 原答案&br&&br&开播到现在大部分都看了。&br&的确如已有的一些答案所说,遇上自己略有涉猎的话题,很容易发现罗胖节目中的论点是多么浅显,有时还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为了起伏,他会提供一些反面声音,但归根到底,这些没有主角光环的声音,节目中是注定胜利不了的。)&br&知乎用户来自各行各业,每一期节目的漏洞、谬误、强词夺理都逃不过高人的眼睛,很容易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久而久之,罗辑思维仅传播一家之言的印象就固化了。&br&&br&可是,知乎上现在越来越多的禁止转载,不光禁止转全文,还禁止转发到微博、朋友圈。大家都是扫地僧,武功奇高,可以来寺里观摩武艺表演,不可拍摄了去外面放映。&br&罗辑思维干的事情,抛开广告,就是个引起观众对某个问题的兴趣。我不相信罗胖会自大到以为自己一小时的唠叨,就能让中医粉变成中医黑。这点上,更多专业人士发表言论的知乎也没有什么质的差别,这里中医话题还少吗?再多赞的答案又能转变几个人的想法呢?&br&&br&如果每一期罗辑思维,知乎都能以圆桌应对,以视频的方式呈现,与之辩论,才叫建设性意见。&br&&br&现在的情况更像是:&br&罗:我看了一本书,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分享给大家。&br&知乎众:切,浅显、过时、谬论。&br&围观群众:大神有何高见?&br&知乎众:呵呵,懒得说。看我以前回答,注意禁止转载哦!&br&围观群众:拽什么拽,我继续看罗胖。
更新半年过去了,我还在看罗辑思维。如以往一样,根本不必说到我的专业,哪怕说到我略有涉猎的领域,都能找到节目中一大堆的纰漏。不过我的思路转变了。以前太过于追求批判性思维了,看到别人的成功、产品的火热、头条的新闻,先设法吐槽一番…
买房难,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定位错了。&br&&br&毕业工作两三年,天天吐槽房价高,买不起。细问下去,攒了30万的,看不起100万的房,攒了60万的,看不起160万的房,攒了100万的,又看不上300万的房。&br&天天盯着自己买不起的房子做梦,一边叫唤房价涨幅远高于收入涨幅,一边继续埋头攒钱不信邪,活该你买不起。&br&&br&有人说有小孩必须要有三房,赡养老人必须要有三房,既有小孩又有老人必须要有四房。&br&不知道说这话的人,你们小时候家里几口人,居住面积多少?&br&知道自己困难,买不起大房子,又不愿意在人均居住面积上妥协,走好不送。&br&&br&真正想留在大城市的,看着历史,看着当前形势,自己做判断,觉得攒钱速度跑不过房价,就掏出存款立刻去买个当前买得起的小房子,哪怕十几平米。觉得现在买房要站岗的,留住现金,未来房价腰斩的时候再考虑是不是到底了,未来房价翻番的时候,也不要怨别人。
买房难,首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定位错了。毕业工作两三年,天天吐槽房价高,买不起。细问下去,攒了30万的,看不起100万的房,攒了60万的,看不起160万的房,攒了100万的,又看不上300万的房。天天盯着自己买不起的房子做梦,一边叫唤房价涨幅远高于收入涨幅,…
这话对一部分人是对的,对其他人是没参考价值的。&br&&br&我就跟“那么多人”想的一样,至少目前是。原因我认为是目前我的消费水平跟多数持这样观点的人差不多。&br&&br&但我不大会建议别人跟我保持一致的选择,如果我不知道他们的预算的话。了解预算的情况下,我肯定给个把预算用足的选择。&br&&br&----&br&&br&这样的说法很常见。类似的有:&br&&br&- 买车:要么买代步菜车,要么就S 7 A8享受,不要整三四十万的顶配B级或C级。&br&- 买表:要么耐看点的万元内石英表,要么能传给下一代的机芯能讲出个道道的限量版。&br&- 买衣服、包、鞋:要么不追求品牌,找实惠能穿的,要么就Chanel Hermes。&br&- 就算便宜到手机壳,也会有人告诫:要么十块钱弄个硅胶套,要么几百块买各种给苹果交了保护费的正品,几十元的都是渣渣。&br&- 回到摄影器材选择,镜头也如此,要么套机狗头,要么L、金圈,副厂那些恒定大光圈的玩意,即便拥有也迟早想换成原厂高价货的~&br&&br&有这样的想法或言论的人,大多集中在最穷和最富的两端。穷的没资本选择中端货,买了入门级然后告诉自己将来有钱就一步到位直奔顶级;富的拿着高端货,想想偶尔用过的低端和中端货都不如自己的,一样是满足不了需求,何必多掏钱买个中端?&br&&br&只有预算处于二者之间的人群,才会因为有了选择而犹豫,即想得到中端产品多出来的价值,又担心将来升级时这一切都变成了沉没成本。而普通人在趋利和避害之间,往往更在意避害,于是就提出买微单不买残幅了。&br&&br&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微单、残幅和全幅是变量,跟消费水平高度相关。&br&有人会把它们换成:卡片机、微单、单反。甚至卡片机换成手机摄像头。&br&也有人会把它们换成:便携的微单残幅(几年前可能还有佳能G系这种高端卡片)、全幅和中/大画幅。(“反正全幅拍风景也不满足输出的要求,还不如干脆再便携一些”这种情形)&br&&br&对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只要多花1块钱带来的收益(幸福感、满足感、手感、画质、可靠性)超过持有1块钱本身,那就花掉嘛。不同的人对“收益”的估价不同,跟人解释自己的估价方法没问题,鄙视他人的估价就不厚道了,强加给别人就太霸道了。&br&&br&残幅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最佳选择,这些人放心买就好了。
这话对一部分人是对的,对其他人是没参考价值的。我就跟“那么多人”想的一样,至少目前是。原因我认为是目前我的消费水平跟多数持这样观点的人差不多。但我不大会建议别人跟我保持一致的选择,如果我不知道他们的预算的话。了解预算的情况下,我肯定给个把…
学生党建议 Pro。否则&br&&br&当你求种子,别人拿来个 U 盘,你发现你需要一个转接器。&br&当你课上做presentation,接投影仪,你发现你需要一个转接器。&br&当你需要高效写文章,外接鼠标键盘显示器的时候,你发现你需要转接器再转usb hub。&br&&br&没有HDMI,没有DP,没有SD卡槽。原先的USB网卡、ThunderBolt网卡也要转接了。&br&&br&人生苦短,没时间各种转接啊。&br&等第三方的配件逐步跟上步伐,比如像DP那样支持 daisy chain 的时候,再上新机器。&br&毕竟你遇到的使用环境不像工作用机那样稳定。
学生党建议 Pro。否则当你求种子,别人拿来个 U 盘,你发现你需要一个转接器。当你课上做presentation,接投影仪,你发现你需要一个转接器。当你需要高效写文章,外接鼠标键盘显示器的时候,你发现你需要转接器再转usb hub。没有HDMI,没有DP,没有SD卡槽。…
参见ByVoid的OpenCC&br&&a href=&///?target=https%3A///BYVoid/OpenC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YVoid/OpenCC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Open Chinese Convert&br&&br&Introduction&br&Open Chinese Convert (OpenCC, 開放中文轉換) is an opensource project for convers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Simplified Chinese, supporting character-level conversion, phrase-level conversion, variant conversion and regional idioms among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br&中文簡繁轉換開源項目,支持詞彙級别的轉換、異體字轉換和地區習慣用詞轉換(中國大陸、臺灣、香港)。&br&&br&OpenCC特點&ul&&li&嚴格區分「一簡對多繁」和「一簡對多異」。&/li&&li&完全兼容異體字,可以實現動態替換。&/li&&li&嚴格審校一簡對多繁詞條,原則爲「能分則不合」。&/li&&li&支持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異體字和地區習慣用詞轉換,如「裏」「裡」、「鼠標」「滑鼠」。&/li&&li&使用歧義分割+最少分詞算法,儘可能從技術上優化轉換效果。&/li&&li&詞庫和函數庫完全分離,可以自由修改、導入、擴展。&/li&&li&支持C、C++、Python、PHP、Java、Ruby、Node.js。&/li&&li&兼容Windows、Linux、Mac平臺。&/li&&li&已經用於ibus-pinyin、fcitx的繁體模式輸入。&/li&&/ul&
参见ByVoid的OpenCCOpen Chinese ConvertIntroductionOpen Chinese Convert (OpenCC, 開放中文轉換) is an opensource project for convers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Simplified Chinese, supporting character-level co…
家在上海,学习工作在北京和香港。比较下三地网络。&br&&br&&ul&&li&上海家里是20M电信光纤,200左右一个月,包含网费、固话和一个电信189的基本月费。此前是2M FTTB,每月130。&/li&&ul&&li&感受到的上网速度,受网络延迟影响很大,20M和2M刷微博看新闻没觉得有什么差别。大部分页面都在几百K这个尺寸,下载起来很快的,但是各种资源多了之后,一个个请求的延迟累积下来,比下载资源本身耗时还多,瓶颈根本不在带宽。&/li&&li&下载速度,差别很大。原来下载电影典型速度是230KB/s,现在是2.3MB/s。&/li&&li&上国外的网站,慢是主流,延迟高+出口带宽吃紧。&/li&&li&上行(上传)带宽1Mbps,大约120~150kB/s,原来2M下行的时候是512K上行。下载提速10倍,上传2倍,名符其实的非对称网络。&/li&&/ul&&li&北京主要用的教育网,凡是教育网内的资源,4~5MB/s,超低延迟。教育网外的资源,一般我是不想了,当初优酷没有教育网镜像的时候,普通清晰度的都卡(晚上黄金时段)……&/li&&li&香港用过两种,PCCW的8M Netvigator和PCCW的100M光纤。&/li&&ul&&li&Netvigator不知是否收到我租的楼太老,线路太旧的影响,延迟超级不稳定,好的时候ping一下google,大概50ms;差的时候丢一半的包,延迟两三秒。表现在游戏上就是11平台所有房间一格,英雄反应慢好几拍,打团前一刻看到自己满血,拉上去打算放技能吓死对面,然后卡一下就回泉水读秒了。&/li&&li&100M光纤的延迟相对稳定,11平台很少红,很少绿,大部分房间是三格,打一局平均提示掉线一到两次。下载很快,如果不用无线,直接网线接到路由器上测速,实际带宽在70Mbps,迅雷4MB/s很轻松,还能同时上上网。&/li&&li&到香港我才发现,原来上传可以这么快的。100M光纤的上传,网线直连测速时候是60Mbps,这几乎跟下载差不多速度了嘛,太厚道了。如果想搞什么1080p全高清视频会议,国内上传速度基本没戏。&/li&&/ul&&/ul&这是概况,针对题主举例,游戏直播这个事情,国内的网络,难做。如果是像香港这么小的一块地方(或者新加坡?),家家千兆不是梦,全香港直播也好办,全国直播想起来容易实现起来真难,即使YouTube提供直播功能也是近年的事情(2011.4,你觉得那时候美国的网络带宽、延迟和目前中国的网络条件比起来,哪个好?)。国内网络环境如此复杂,国内两台机器直连搞不好还不如走美国绕一圈快这种搞笑事情都能存在,只能先把直播做起来,然后随着技术进步逐渐把体验提升。&br&要做流畅的游戏直播,视频编码的进步会有很大帮助。同样画质,如果视频编码效率进步了,占带宽小了,就不那么卡了;原本不卡的那批用户,就可以选择更高的清晰度等等。&br&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改善直播质量,这方面我完全不了解,就不瞎说了。&br&&br&&blockquote&PS: 进游戏房间,国服通常要卡顿两秒,而台服可以秒进秒出,何解?&/blockquote&你是指国内进台服秒进秒出,还是台湾本地用户秒进秒出?&br&香港有200一个月的1000M宽带,上什么香港雅虎啊、youtube hk啊,都是飞速的,一上优酷或者美国欧洲站点,就原形毕露,退回20M了。受出口带宽限制,除了多铺几条光缆,就只好让那些站点统统来大陆建镜像了。&br&&br&----------------&br&补充:天朝局域网是双刃剑。在家看youtube要翻墙,在外面看优酷电视剧也挺折腾的好么。多少出了国的少女们蜗居在美帝大农村,靠优酷土豆过日子,突然一天发现“世界都在看”不灵了,说这个东西只有大陆能看,对不住啊您内,这是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啊?顿时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br&前两天想瞧瞧国内两个跳水节目,结果优酷就不让看,还得去找个插件,优酷超清还卡,真是烦。&br&&br&补充2:评论中&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6eab0ad9ca59e60ed71ae99e209f1a32& href=&///people/6eab0ad9ca59e60ed71ae99e209f1a32& data-tip=&p$b$6eab0ad9ca59e60ed71ae99e209f1a32&&@曾昭颢&/a&说关键是价格,我说明一下答案里用的几个宽带服务价格(带宽是使用时的峰值下载/上传带宽):&br&&ul&&li&上海电信20M/1M光纤,199元/月&/li&&li&香港PCCW 8M/1M Netvigator,218港币/月&/li&&li&香港PCCW 70M/60M(标称100M) 光纤,据二房东说,258港币/月。&/li&&li&原来北京在学校上网的话,宿舍网口一个月5元,同时连接数(比如宿舍+教室两台电脑同时联网需要2个连接)每个1.5元每月。教育网校内速度近100Mbps,校外速度10Mbps,公网速度3~5Mbps不等。&/li&&/ul&国内宽带上网真不贵。即便是移动上网也不算贵,移动联通的3G套餐和香港比,不贵。差距在于HK这里有低价少服务的无限2G网络流量套餐,内地运营商心知肚明,一旦推出同类的套餐,大部分用户就都牺牲体验,追求低价了。不藏富于民,就算不贵,也用不起。&br&对此,我不赞同所谓美国收入5000刀,卖50刀的服务,国内收入5000元就必须50元贱卖这种理论。没发展到别国的程度,凭啥要求同样的享受?用着便宜的劳工(理个发才多少钱?修个下水道才多少钱?洗车才多少钱?),只想要拉低自己需求的那部分商品价格,就是耍流氓。
家在上海,学习工作在北京和香港。比较下三地网络。上海家里是20M电信光纤,200左右一个月,包含网费、固话和一个电信189的基本月费。此前是2M FTTB,每月130。感受到的上网速度,受网络延迟影响很大,20M和2M刷微博看新闻没觉得有什么差别。大部分页面都在…
以前用华文黑的时候,Windows用户表示Mac字体出场自带粗体特效。现在好些了吧。&br&&br&看到有答主贴图,我也贴两张呗。&br&备忘录是这样的&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8da36ad5e3fd831d061e3bbab0a232f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8da36ad5e3fd831d061e3bbab0a232f5_r.jpg&&&br&&br&看电子书是这样的&br&&im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1334& src=&/f19fef30bcb24cc12afd12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f19fef30bcb24cc12afd127_r.jpg&&&br&另外,印刷字体和屏幕字体选择有区别这事,近几年各种PPT教程没教吗?&br&我也是看惯了宋体印刷的书报长大的,可是你在屏幕上,尤其是今天在的投影或者LED广告屏上给我宋体正文,我看不清啊。
以前用华文黑的时候,Windows用户表示Mac字体出场自带粗体特效。现在好些了吧。看到有答主贴图,我也贴两张呗。备忘录是这样的看电子书是这样的另外,印刷字体和屏幕字体选择有区别这事,近几年各种PPT教程没教吗?我也是看惯了宋体印刷的书报长大的,可是…
Apple 又不生产 SSD,只能说好东西它家舍得用,用了标高价卖得出去。&br&&br&你看三星家的 850 和 XP941/XP951。后者出来也很久了,PC 阵营主打低价用不起能怪谁呢。主打高价的又都是些游戏本,这成本花在显卡和 CPU 上更值,于是,没人用。
Apple 又不生产 SSD,只能说好东西它家舍得用,用了标高价卖得出去。你看三星家的 850 和 XP941/XP951。后者出来也很久了,PC 阵营主打低价用不起能怪谁呢。主打高价的又都是些游戏本,这成本花在显卡和 CPU 上更值,于是,没人用。
不管要不要性能,现在选 Air 没有 Retina Display,好比49年加入国民党。&br&不要性能,根据外接设备的需求,你可以选择12寸的MacBook,13寸的RMBP。&br&屏幕的差距是巨大的,尤其经过 iPhone、FullHD/2K Android 惯坏了双眼之后。
不管要不要性能,现在选 Air 没有 Retina Display,好比49年加入国民党。不要性能,根据外接设备的需求,你可以选择12寸的MacBook,13寸的RMBP。屏幕的差距是巨大的,尤其经过 iPhone、FullHD/2K Android 惯坏了双眼之后。
因为目前为止 Intel 只发布了双核的 Broadwell 移动处理器。见:&a href=&///?target=http%3A///zh-cn/products/codename/38530/Broadwell%23%40Mobil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产品(先前为 Broadwell)&i class=&icon-external&&&/i&&/a&&br&等四核出来(如果有)再更新15寸的。&br&&br&目前15寸上的四核 Haswell 比这些双核低功耗 Core M 强多了。
因为目前为止 Intel 只发布了双核的 Broadwell 移动处理器。见:等四核出来(如果有)再更新15寸的。目前15寸上的四核 Haswell 比这些双核低功耗 Core M 强多了。
分辨率&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Rio& data-hash=&0d81a29a497b91e0f374aed& href=&///people/0d81a29a497b91e0f374aed& data-tip=&p$b$0d81a29a497b91e0f374aed&&@Rio&/a&说了,色彩参见这篇评测:&br&&a href=&///?target=http%3A///show/4528/the-2011-macbook-air-11-13inch-review/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andTech | The 2011 MacBook Air (11 & 13-inch): Thoroughly Reviewed&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d92f00cebf3e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d92f00cebf3e_r.jpg&&色彩准确度Air和13 Pro差不多,都不如15寸雾面屏。&br&&br&&img src=&/caf276bdb04cad5dfc04483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caf276bdb04cad5dfc04483_r.jpg&&色域方面,13 Pro确实甩了Air一大截。&br&&br&写到这我发现我引用的是2011 air评测,这里有个2012版的,好在结论一致……&br&&a href=&///?target=http%3A///show/6063/macbook-air-13inch-mid-2012-review/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nandTech | The 2012 MacBook Air (11 & 13-inch) Review&i class=&icon-external&&&/i&&/a&
分辨率说了,色彩参见这篇评测:色彩准确度Air和13 Pro差不多,都不如15寸雾面屏。色域方面,13 Pro确实甩了Air一大截。写到这我发现我引用的是2011 air评测,这里有个2012版的,…
只要价格定的低,没有车子成功不了的。&br&疑问只在于市场买单的定价之下,厂家和经销商有没有足够的利润,这决定了他们会不会定出这么个价格。&br&&br&丰田这套混动的价值不光是省油好吗。&br&变速箱平顺性、堵车蠕行时无噪音、城市路面提速轻快都被无视了吗?&br&要说中后段提速,电机高转速扭矩不足,阿特金森循环的汽油机又声嘶力竭,那也是ES300h面对竞品的弱势;卡罗拉这价位的竞品,有几个中后段提速有力的。
只要价格定的低,没有车子成功不了的。疑问只在于市场买单的定价之下,厂家和经销商有没有足够的利润,这决定了他们会不会定出这么个价格。丰田这套混动的价值不光是省油好吗。变速箱平顺性、堵车蠕行时无噪音、城市路面提速轻快都被无视了吗?要说中后段提…
我用过Kindle 3和Kindle Paperwhite。说一下我的感受。&br&&br&K3是海淘的,3G版,还买了原装皮套,带灯的。&br&&ol&&li&到手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子墨水屏看起小说来比当时用的黑莓9000屏幕爽太多。即便后来换成了iPhone4S,也依旧远远比不上6寸墨水屏的舒坦。&/li&&li&K3有实体翻页键,两侧都有,所以我可以随时换手,左右手拇指都能轻松翻页。&/li&&li&有上下左右+确认那个五维导航键,章节跳转极方便。尤其是读电子杂志时,不喜欢的文章,按个右方向键,就直接跳到下一篇文章了。这个方向键在clipping的时候也好用,光标移到节选的第一个字符前,按确认,向右向下移到最后一个字符,再按确认,搞定。KPW上做这个操作简直虐心。&/li&&li&在3G版刚出道的时候,大陆还是可以用的,于是开着3G,读书进度始终同步到云端。其他设备上的Kindle app打开就可以从最新阅读进度继续看下去。后来勤劳勇敢的国人利用它带电脑上网(国外肯定有,不过人数怕是不在一个数量级上),Amazon受不了了,就禁了大陆的3G上网。这下只有连着WiFi同步进度了。&/li&&li&晚上没环境光,仅靠皮套的那个小灯照明时,照度不均匀,非强迫症患者应该无所谓。&/li&&li&翻页慢。这点是跟手机上各种阅读app比。因为当时电子墨水屏翻页都慢,只能忍。&/li&&/ol&KPW是淘宝的,买了国产套,套摔裂后裸奔至今。&br&&ol&&li&比K3轻巧。毕竟没了键盘,顿时小一圈。键盘对于我来说,确实不怎么用,不过K3那个键盘区,可以方便我握持的时候放拇指,KPW手持时拇指只有很窄的下边框可以放,不然就挡住字了。&/li&&li&响应快了一些,包括翻页、开浏览器等操作。&/li&&li&没有实体键,靠触摸和滑动手势翻页,累!右手拿着还行,左手就只能一次次右滑翻页,比起轻轻下压实体键,这个手势操作耗时把墨水屏翻页速率的提升全部抹杀了。&/li&&li&有背光真好,夜读神器,尤其是放学、下班走夜路时。&/li&&/ol&KPW上的新功能,比如阅读进度、人物索引之类的,由于我大多看杂志、网络小说, 基本没怎么用上。看正版fiction的话,可能有帮助。&br&&br&另外一点就是,想用Kindle看专业书的码农们请注意,这货不适合绝大部分计算机专业书。碰上代码片段,就傻了。碰上不断要前后对照的,就傻了(K3有左右键,稍好一些)。碰上没出mobi,只有pdf的,也傻了。小说可以pdf reflow,专业书reflow之后还能给人看了不吐的,至今没遇到。我在Kindle上唯一一本从头看到尾的是 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几乎全是英文,没有C,没有图,当历史书和教义看。&br&想看专业书的,首选纸质书,次选iPad。Sony那个神器,估计码农舍不得(还不如升级电脑节约点编译运行时间),我觉得那设备更适合律师这样的行当呢。
我用过Kindle 3和Kindle Paperwhite。说一下我的感受。K3是海淘的,3G版,还买了原装皮套,带灯的。到手最大的感受就是电子墨水屏看起小说来比当时用的黑莓9000屏幕爽太多。即便后来换成了iPhone4S,也依旧远远比不上6寸墨水屏的舒坦。K3有实体翻页键,两侧…
我看暂时不适合。&br&之前遇到的情况:&br&&ol&&li&机器A和机器B,同步文件夹F1、F2。&/li&&li&把一个有很多内容的新文件夹N在机器A上移到F1里,开始同步。&/li&&li&之后在机器B上想了下还是放在F2好,就在B上把N从F1拖到了F2。&/li&&li&之后A上F1里面,N没了。B上F2里面,只剩同步了一点点的残渣。&/li&&/ol&每个操作都该当做一个transaction吧,非原子操作,还支持乱序执行,就是悲剧的源泉。&br&------------------------------------------------------------------&br&P.S. 拖进去的N是个容量几十GB,每次修改几GB,几天下来历史版本上TB,且旧版本无保留价值的目录。于是把BitTorrent Sync的trash给关了。
我看暂时不适合。之前遇到的情况:机器A和机器B,同步文件夹F1、F2。把一个有很多内容的新文件夹N在机器A上移到F1里,开始同步。之后在机器B上想了下还是放在F2好,就在B上把N从F1拖到了F2。之后A上F1里面,N没了。B上F2里面,只剩同步了一点点的残渣。每个…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bittorrent sync 使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