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近几年全国或者单独大型深圳博物馆展览的人流量和展览数量的统计数据

您所在的位置: &
专业化 数字化 社会化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 李怡红
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博物馆往往都设有资料室或资料中心。目前这些资料室或资料中心绝大多数都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料收集、保藏、整理、管理的地方,为本馆人员的工作、学习、研究提供资料支持和相关服务。在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如何建设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让藏品和信息资料活起来,更好地满足多方需求,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积极思考。建设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势在必行当今,对人类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最大的新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2015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今年的报告又有进一步的拓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快速渗透和扩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运转模式和各个行业的工作模式。博物馆领域也应该将互联网作为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要素,紧跟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发展变革步伐,主动适应新常态,将传统做法与新兴技术和新型理念融会贯通,有机结合,为相关专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让人们更大限度地享受“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发展带来的红利。最近十年,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平均每年增加200个博物馆。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达4510家。日,《博物馆条例》施行。《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同时,该《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三十六条规定:“博物馆应当发挥藏品优势,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提高业务水平,促进专业人才的成长。博物馆应当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等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如此可见,《博物馆条例》既为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宏观的“教育、研究和欣赏”发展目标,同时又细化了若干发展方向。那么,如何在传统的方式方法基础之上,更好地“激活”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并实现远大目标,是我们所有从业者以及有志之士应该积极思考的重大课题。与此同时,也为博物馆资料中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然传统的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资料中心建设的目标、功能、发展方向方式也都应该多维拓展,与新的时代需求和技术发展积极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博物馆建设新型资料中心势在必行。建设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应突出专业化、数字化、社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应当立足本馆,突出本馆专业特色,凡是与本馆陈列展览、社会教育、自身建设、学术研究相关联的各种资料,都应尽可能多地占有,争取“一网打尽”,并且使得馆资料中心成为相关领域、相关专业公认的资料收集、收藏甚至分析研究中心。所谓“数字化”,就是说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应当积极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馆藏“海量”有形资料以及分散在馆外各地各处的相关资料,通过数字化处理,转变成可以永久保存、易于检索、便于收藏利用的数字化资料,为管理和参观学习提供有力支撑和服务。所谓“社会化”,就是说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应当致力于馆藏资料社会效能的发挥,使其更加社会化,不断提升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让藏品活起来,让资料活起来,使之在满足本馆人员学习、工作、研究需要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公众,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作用。这应该是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建设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一)明确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是博物馆部门、学科、业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是以满足博物馆业务开展、学术研究以及相关资料、数据和信息的社会共享为目的,同时具备传统资料采集保存、使用服务和现代数据处理存储以及社会共享的复合型资料中心。主要职责应包括:接收、验收馆内各部门汇交的各种资料,同时积极对外征集相关资料,丰富馆藏。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使馆藏资料保存、管理、使用规范化。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拓展资料的收集、应用、传播渠道。承担实施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资料总库,搭建收藏、检索、利用的综合管理平台,为资料的“活化”或者“社会化”服务提供便捷的路径。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保护好相关的知识产权。(二)加强硬件建设,确保传统纸质资料保存完好。很多博物馆特别是一些老馆大馆,经过长期发展,积累的图书、期刊、报纸、图片、音像、图纸、手稿、书札、日志、文书、口述等资料,已成“海量”。一些资料本身就是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应按照纸质文物库房的标准配备资料库,确保库房环境的有效性,尽量延长资料使用的寿命。(三)加强软件建设,加强资料的数字化处理。博物馆应高度重视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资料信息化建设力度,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工、处理、整理、分类、存储、利用馆藏资料,逐步实现“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搭建起“二网一库”,即局域网、因特网和数字资料库。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资料的分类管理工作,可以公之于众的资料应拓宽查询利用途径,重要信息资料则要确保安全使用。(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资料的管理工作水平。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需要的应该是热爱博物馆事业、掌握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为资料数据库的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聪明才智、高效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只有依靠这样的人才队伍,才可能促使传统资料中心向新型资料中心的快速、高效转型。(五)加强交流合作,扩大新型资料中心的内容存量。搭建好交流平台,广泛联系兄弟博物馆、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顾问和志愿团队,通过收集、引进、整合、交换等方式,聚集有用的数据资源,并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分类存储,建设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资料数据中心。(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扩展资料的共享空间。博物馆新型资料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料的数字化建设以及保管。如果这些数字资源仅仅是保存在库房机房里,那么其社会价值和使用价值都将大打折扣。只有让博物馆信息资料的建设紧随“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支持和社会需求,让它们尽可能地“活”起来,才能更大范围和更高品质地实现博物馆“教育、研究和欣赏”的目标,才能充分地实现并拓展其综合的、潜在的价值。(中国文物报日第8版)
中国文物信息网高游很多正常国家的经济学家质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譬如今年, 企业盈利居然下跌了8%以上, PMI连续低于 50, 但经济增长依旧保持在7%左右.很多主流经济学家认为这些数据是不可靠的. 中国经济很大程度上还是个谜.
那么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究竟可靠吗,不可靠的程度到哪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造假,可以说是远近闻名,有篇文章笔者曾有先辈教诲:“中国的GDP数字是信不过的,它们被各级官员的造假所污染,用这些数字作经济模型,输入的是垃圾,出来的自然也是垃圾。进出口数据比较真实,毕竟那是和外国人作生意,需要真金白银和真实订单来完成交易”。陶冬所言非虚,且让用论文流来给你解答,废话不多说,且听我给你慢慢道来。一、看几条经济数据造假的新闻,给你一个直观感受。1.相关部门做过一些核查,有些投资数据至少有20%的水分。”黑龙江省工信委投资规划处处长官英敏证实。仅黑龙江省自行“挤掉”的投资水分,近两年每年至少数百亿元。
201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虚报项目投资19亿元,按当年统计公报披露的223亿年度项目投资总额计算,“注水”比例为8.5%;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超过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地方统计数据“注水量”之大由此可见。2.云南陆良县经济数据造假 抽查企业2012年工业产值虚报125%3.2013年,广东省中山市横拦镇,被抽查的71家企业共上报了85.1亿元的工业产值。但经过核实,实际的数据却只有22.2亿元。这背后,就是地方政府在操控数据。一类是企业每月上报数据前,需先呈报给当地主管部门,经“审批、监督”后,才可在联网系统里上报;另一类即是横栏镇这样,甚至无需企业参与,政府部门就直接操刀、包办数据。还有更恶劣的情况,以周恩来出生地江苏淮安为例,本是贫穷落后地区,但这几年的“经济答卷”却异常漂亮,其中“利用外资数量增幅”连续多年位于江苏第一。但经过调查,该市所属多个区县,都在花钱“买外资”。大致行情是,每100万美元外资,政府给17万人民币,注册纯粹的空壳公司,一周后再把资金抽走。这种造假最大的害处是,不仅涉及虚报数据的欺诈,而且浪费纳税人的钱。4.“4.4亿元的产值上报为5.8亿元,1.1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报为7.8亿元;停产的、未投产的、被兼并的,甚至连地址都找不到的企业,还在上报"产值";一些部门分解任务,伪造资料,"指导"企业上报虚假数据……这是湖南在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中抽查发现的统计造假行为。(《统计造假根源在于数字出官》彭忠富)5.2012年国家统计局先后对重庆市永川区、山西省河津市、甘肃省玉门市涉嫌违反统计法,干预企业独立真实上报统计数据案例进行公开曝光。6.据新华社报道,自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来,我国先后作了五次统计执法大检查,查处了一大批统计违法行为。最近几年来,各级统计机关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都在一万件以上。2002年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共查出统计违法行为6.2万多起。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指出,当前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相当严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上半年我国GDP达到了5.87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7%。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数字必须涵盖中国内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全部情况。然而,如果把所有这些地方政府公布的这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数字加起来,得出的结果是7.027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4%。两者相差甚大。7.2005 年,商务部与外汇局两部门统计的实际利用外资数据相差近30 倍,差额达11908万美元; 国家统计局与财政部公布的2008年度我国税收收入数据相差约3600亿元。8.2009年度全国土地出让收入,财政部和国土部发布的数据也出现不一致,两个部门发布的数据相差大约1700亿元。(《官方数据失真问题探究》何承文)对于同一指标,不同政府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自然使人们对政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不一一列举了,这种新闻太多了,全国造假已经成为风气。二、下面附上一张图,让你明白GDP造假的手段。(引自财经网)三、根源在于数字出官,官员升降是和GDP数据挂钩的,当然也有法律的不完善原因。1.《统计法》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统计法》颁布实施十几年来,各级统计机关在统计法上的宣传贯彻方面力度还不够。虽然我们国家经历了“一五”,“二五”、“三五”的普法教育,但对统计法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总认为统计法是“软法”,“豆腐法”,不重视没有多大的关系,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统计违法案件的发生。2.少数领导的行政干扰也是虚假数字产生的关键。一些地方、部门的行政领导为了完成上面下达的考核目标,指示统计工作人员任意虚假瞒报统计数据。社会上流行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吹而优则仕”就是最好的例证。统计执法检查发现,领导干扰统计数据占全部案件的90%以上。(关键)(《我国统计数据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讨论》雷宏,雷春)一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制过度依赖于“数字”。现在不论是年终考核还是干部考察,在评价干部政绩时往往都以数字定好坏,简单地凭统计数据决定干部的提拔重用和解决干部的职级待遇。在许多情况下,数字越好、越高,政绩就越大,提拔重用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数字造假的根源及治理》刘庆斌)3.统计人员的低素质是虚假数据产生的关键,一些地方、部门对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导致人员素质下降,统计基础工作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同时统计人员地位低,“跳槽”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在乡镇一级,统计人员身兼职,更有甚者,在机构改革中取消了统计岗位。还有一些地区,部门统计人员不懂统计专业知识,在统计岗位上充数,读不懂统计报表,分不清指标概念。4.统计执法不严也是造成虚假数字产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统计执法人员,不敢拿起法律武器,捍卫统计事业,而是对统计违法现象视而不见:或者在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时往往因来自上面的压力而有意放纵,或者统计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大搞关系网,人情风严重影响了统计执法的客观、公正,损害了统计法律的严肃性,《统计法》在社会上被视为“软法”。(《我国统计数据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讨论》雷宏,雷春)四.数字造假有什么危害?很严重,会影响经济决策,影响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东北经济近几年萎靡不振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不仅有害于经济,也不利于国家发展。统计数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是政府、企业和居民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统计数据的影响面大,统计数据失真的危害性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刘庆斌在《数字造假的根源与治理》认为“数字造假”既是一种严重的不正之风,更是一种严重的违纪违法行为,不仅给党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虚假依据,而且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李金昌在《统计数据、统计安全与统计法制》中 从国家统计安全的角度分析了统计数据失真的危害。所谓国家统计安全,就是确保国家的统计活动及其成果不受威胁,表现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统计活动的自主性和统计成果的拥有性,统计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和统计能力的持续性。其中,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国家统计安全的根本标志。他认为统计数据失真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和外交安全,还会危害国家的卫生安全、环境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喻友员在《政府统计失真的的危害及防范对策》中认为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危害在于: 扰乱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影响企业对经济形势的评判、引起资本市场的混乱、降低政府的公信力以及阻碍与国际221官方统计数据失真问题研究统计界的交流合作等五个方面。陈建宝、陈谢斌在《政府统计质量问题及对策》中把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后果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 影响居民的投资决策、企业的发展、学者的研究、政府的分析决策及其形象和声誉等。五.该如何提高经济数据可信度?有很多,但是主要的是要改变唯GDP论的官员升降模式,这是最为关键的方面。数字出政绩,数字出官员,这样的数字游戏还要玩到什么时候?如果全国都玩数字游戏,这表面的光鲜将会带来多少空洞的灾难。笔者以为,要想彻底改变统计造假,数字出官的现实,要改变主政官员政绩的考核方式,本地GDP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作为主要依据,还是要看官员给当地解决了多少民生问题。其实各地的经济状况,从税务局的纳税报表就可窥知一二,又何苦单看统计数据呢。(《统计造假根源在于数字出官》彭忠富)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实事求是,自觉如实上报各种统计数据。二是要尽快改革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改革“官出数字”的管理体制,在干部考核中要注重实绩、吸纳民意,增进干部考核评价体制的科学性、民主性,变单一“数字考核”为更具科学民主含量的“民意考核”,剥离依附在“数字”上的干部现实利益和权力诉求,让“数字出官”没有现实依据,彻底消除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干预统计数据的利益冲动。三是要改革和完善统计管理体制,强化统计机关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行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不断探索改进数据统计的方式方法,积极采用先进科学的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要大力培育民间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统计,用以矫正地方上报数据,切实剔除虚假“水分”。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的公开机制,将不涉及国家秘密的统计数据尽可能详尽地逐级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让公众决定领导干部的先进评定和提拔任用。五是要建立和完善针对统计法律法规的监督机制,既要给“官出数字”设置重重障碍,又要消除干部“数字造假”的空间,使干部没有条件和机会进行“数字造假”。六是要健全和完善对“数字造假”行为的严肃问责和惩处机制,不仅要问责其行政方面的违规责任,更要追究其在法律层面的刑事责任,必要时须用重典。(《数字造假的根源及治理》刘庆斌)
我就是想看看那些根本不知道统计数据怎么来的人能把这个答案踩到多低。&br&____________________&br&&br&不请自答。&br&首先在下不才曾参与过统计数据造假,但是绝不是像很多回答想当然的那样,领导一拍脑门说个数字底下人一抬手就填上去这么狗血的剧情。所谓的造假大多数情况是有真实数据支持的,但是一个数据你把它放在哪里却是可以调整的。&br&其次很多数据统计起来是很麻烦很困难的,以前在一个回答里说到过,搞普查是作大死的事,就算“好大喜功”的我朝也要咬咬牙才作一次,抽查也要有足够大的样本才有意义。你不相信以作死为己任的统计局,难道去相信国外的不知从哪抄点数据就发布的某机构某媒体?他们也总抄统计局的数据好不!&br&最后说很多数据对不上,这个也是常有的事。我曾经参与过某行业的规划编制,历年的行业统计数据确实对不上,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版当年年鉴的时候有的数据实际是不全的,第二年的年鉴里说道的上一年数据其实很多都是重新统计调整过,所以会对不上,这其实从一个侧面说明写年鉴的人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否则直接抄去年数据岂不是更容易。至于统计口径变化,那确实是没办法的事情,有时候这是让我们这些数据使用者最无奈那的,更何况有时统计口径改变并不会公示…
我就是想看看那些根本不知道统计数据怎么来的人能把这个答案踩到多低。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请自答。首先在下不才曾参与过统计数据造假,但是绝不是像很多回答想当然的那样,领导一拍脑门说个数字底下人一抬手就填上去这么狗血的剧情。所谓的造假大多数情…
谢邀。&br&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是有很多问题的。随便列举一下:&br&&br&1. 人为造假。&br&比如地方 GDP 的数据经常被人诟病,认为地方政府对数据弄虚作假。具体弄虚作假有多少,好像有一篇论文专门说这个问题的,但是我忘记文章名字了。&br&&br&2. 统计方法和标准的偏差导致数据被高估或低估。&br&这可能真的不是有意要造假,而是统计方法上的问题使得数据不准确,比如在统计 GDP 的时候到底哪些项目应该被纳入进去,还有汇率等等因素。详细内容可以看:&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 GDP 被高估还是低估了? - chenqin 的回答&/a&&br&&br&3. 统计口径的变化。&br&一个例子就是2006年(也好像是2007年,记不清了)变更了一次统计准则,如果你看中国统计年鉴就会发现,06年之前和之后的统计项目是有很多变化的,比如之前还有的“科技三项”支出,之后就没了,可能是被其他的项目所取代,但是统计的内容有差别,导致数据也不统一。&br&当然严格说来这不能算是统计数据不可信,毕竟统计年鉴上已经写明了哪些统计项目发生了变化,而且我也相信这么改应该是有好处的。但是这对于使用数据的人来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br&&br&4. 部门间数据不统一。&br&比如同样是进出口额的数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统计数字会出现不同。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上面说的统计口径问题、汇率问题等等,不过只要差别不大就还好。这一问题在其他国家的数据库中也会出现。&br&&br&5. 数据真实性没有问题,但是统计指标也没什么意义。&br&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一般使用失业率数据的人当然是想知道一个地区真实的失业率有多少,但是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中的失业人口要有几个前提条件:1)你得是城镇户口,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员就不算在内。2)你需要去政府登记,没有登记的在家待业或者出去找工作的也不算在内。也就是,占中国约一半人口的农村人口都不可能成为所谓的“失业人口”,而城市户口的失业人员又没有多少会选择去政府登记。所以“城镇登记失业率”我相信统计的数据是准确的,但是由于限制条件过多,导致统计数据根本没有什么用。详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中国出现「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 张鑫的回答&/a&&br&&br&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也是我最近遇到的问题,再细致的关于统计方法的问题还需要等高人来解答。&br&&br&但是,有关中国的数据很多时候只有国家统计局一个来源,要研究中国问题有时候只能用统计局的数据,就算再不满意也没办法。&br&替代的方法就是找到其他权威组织或机构统计的类似的数据,问题是一些国际组织关于中国的数据也是借鉴国家统计局的。另外中国地域太过辽阔,情况太复杂,要进行类似于 GDP 或者失业率的统计,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般也只有统计局能够做得到。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要对统计局给予理解和支持的,毕竟国家太大有时候真的是算不过来啊。&br&&br&或者找一些替代性指标,比如反映 GDP的“克强指数”,例如发电量。但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就不好说了,对这种指标的批评也不少。另外一些研究机构也会搞一些指标,比如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和复旦大学联合制作的关于中国经济预期的指标,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失,每月发布一次。比如2015年9月初发布的数据:&br&&a href=&///?target=http%3A//www.zew.de/en/press/3122/china-economic-panel-cep-of-the-centre-for-european-economic-research-zew-and-fudan-university-shanghai---economic-outlook-for-china-deteriorates-significant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ZEW Press Release: China Economic Panel (CEP) of the 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ZEW) and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i class=&icon-external&&&/i&&/a&&br&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8月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预期降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而且是负值,说明外界普遍对近期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也符合大家的看法:&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486&/span&&span class=&invisible&&474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486&/span&&span class=&invisible&&474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不过这样的数据也有问题,这种国际金融市场的预期能多大程度上反映中国经济的走势是存疑的,如果在分析中国经济的论文中使用这样的数据恐怕权威性也不是太高。而且这类指标通常时间较短,多是近两三年才开始,所以想看中国经济的历史走势是没有办法的。&br&&br&再或者你有什么获得数据的“奇淫巧技”,比如:&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哪些「神奇」的数据获取方式? - 杨阳的回答&/a&&br&&br&最后我想说的是,欧美的国家统计局的虽然比中国做的要好很多,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我就经常遇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不统一的情况,以及统计口径的变化导致数据的差异。另外,我感觉中国统计局的数据库还是挺好用的,至少比几年前好用多了。
谢邀。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是有很多问题的。随便列举一下:1. 人为造假。比如地方 GDP 的数据经常被人诟病,认为地方政府对数据弄虚作假。具体弄虚作假有多少,好像有一篇论文专门说这个问题的,但是我忘记文章名字了。2. 统计方法和标准的偏差导致数据被高估…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中国需要几个创意中心城市论坛实录[人文自然网]
&位置:&&&&&&&&& >> 正文
中国需要几个创意中心城市论坛实录
中国需要几个创意中心城市论坛实录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日 17:28& &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文博会主论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新浪财经全程报道本次会议。以下为中国需要几个创意中心城市论坛实录。&  陈少峰:很荣幸,又换了一个角色,跟大家一起来讨论问题,我们下一个圆桌是刚才没有演讲的嘉宾,我们现在有请嘉宾入座。这一个论坛的嘉宾首先是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冬先生,有请!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贺寿昌先生,还有厦门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筹备组组长黄进清会长,还有一位是女士,北京中信联合体体育场运营有限公司副总总理杨蔚鹰,有请。&  我们这一场有政府的、有企业的比较热闹,上海市发展得比较快,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知道陈冬部长想推荐北京的优点,在这之前先请问贺主任,是不是上海很多地方盖过北京,你能不能把上海盖过北京的地方说出来,等一会儿让陈部长把他超过上海的二十条讲出来,先把上海好的做法跟大家介绍一下?&  贺寿昌: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北京是老大哥,能不能换一换?我从心底里说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向北京学习,咱们先把这个大前提定下来。完了以后我再跟大家汇报一下上海的情况,我们现在目前还是分两部分,从这一点来讲,可能就看出北京更统一,上海总的也是叫创意产业,下边是两个主管部门,咱们宣传部系统主要是在主管文化创意产业,同时协同经委推进创意产业这部分,而市经委主要是在主管创意产业,这个创意产业主要是讲设计类的,城市建筑、时尚建筑,所以上海的创意产业的重点是在五大块。第一块是文化创意产业,咱们宣传部直接管得着的。第二块是在时尚创意产业,第三块是在建筑等领域的设计方面。第四块是网络方面的创意产业,这一块上海的信息网络的服务业应该是非常发展,有这个基础来推进。第五块是在服务和咨询业,总的来讲这两块有一个联席会议,用联席会议的平台来推进。&  也就是说,政府有一个宏观的战略思考,同时又有两个部门分别根据现有体制来管理和推进、主导上海的创意产业的发展。去年的增加值按照我们经委统一的口径是增加在27%左右。当然这里边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我们非常希望向各省市、特别是北京学习,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和经委所管的创意产业方面有一个统一的口径。我刚才讲的是经委的统计,文化创意产业也应该是在10%几。上海的创意园区逐步过渡到上海的创意集聚区,现在上海的创意园区同治化比较厉害,反过头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希望提高质量。所以在逐步地整合成为有特色的集聚区,最后一个问题是搭建了不同的服务平台,包括走出去的服务平台,投融资的服务平台,时间关系我都不一一介绍。&  陈少峰:后头我们再来请教贺主任,我们请陈部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北京这几年的措施,包括下一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措施。&  陈冬:应该说北京和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北京开始提出文化创意产业之前,我们的蔡部长还带着我们去上海取经,给我们很多帮助。北京是05年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追溯一下96年开始北京开始出去发展文化产业,应该说主旨上根本上是一脉相承的,北京不断地发展当年的文化产业,还是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都是给首都总体经济社会目标相一致的,跟首都的传统工作定位相一致的,围绕着首都北京的程度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是紧密相关的。&&&& 因为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我们现在的定位叫做国家首都、文明城市、宜居城市,北京比较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所以我们选择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这是一脉相承,当然由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又充分显示出又是在北京,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产业业态的提升,05年开始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更加强调创意和创新,北京市委市政府从05年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到现在,总体讲是三年时间,应该说总体的态势发展是比较良好的,我们概括起来叫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到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已经达到996.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也很大,每年造成19.4%的速度递增,06年、07年增加到22.6%,从这个数字来说,是持续增长、快速增长,这个态势是呈现出来了。&  第二个特点,北京市这几年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集聚的效应日益凸显。到目前为止北京有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21家,我们计划在十一五期内,如果条件具备的话,我们想发展到30家,当然了这还有待于看实际情况,现在是21家,但是在这21家之外,我们还有一批叫做规模不等,各具特色、策略发展的中小的,或者是区县级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或者叫做基地也好,或者叫文化创意产业街区也好,比如说王佩立东城区,他的南锣鼓巷就是一个古老的胡同,由于胡同演绎出的一个凝聚了传统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彰显了时代气息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街区。比如说还有东城区的王佩立那儿的六百年的粮仓改造成的南新仓,这都是各具特色的街区,还有宋庄当代艺术园区,现在以21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为龙头,一些区域已经形成。&  第三个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77.6%的收入,77.2%的利润来自于非公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单位所创造出来的,可以说这些部分占到三分之二,多元投资主题的态势已经形成。当然还有其他几个特点,比如说这几年我们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九大行业,到2007年实现了全县盈利,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上交税金大幅度增长,第三吸纳社会就业,可以给大家介绍个数字,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高于北京市城镇单位平均工资近两倍,通过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对社会的贡献率,它在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以及它的经济效益,这几年为了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还出台了一些举措,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我们总的指导思想是正确指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在发展中我们始终处理好三个关系,处理好文化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因为大家也知道,在我们国家现在的阶段,事业和企业有人是混在一起的,但是事业做不好,我们产业也不可能发展壮大,产业做好了,更好地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所以这一点是我们要牢牢把握的。第二点是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干该干的事情,我们该干的事情就是通过制定政策,制定规划,引导产业更好地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良好环境。第三,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华民族叫做博大精深,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是传统的文化优势,如何跟市场有机地结合,能够为老百姓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没有现代的理念,没有时代的包装,也不行的。所以说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总的指导思想之下,这几年我们出台了构建了七个工作体系,已经构建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组织领导协调推进体系,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和领导办公室。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工作,可以说市区两级一盘棋,很多区县也都推出了相应的机制。&  第二我们构建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引导体系,这几年我们出台了大约十四五个相关政策和条例,和实施细则。&  第三,我们的规划引导体系已经构建起来。以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总体规划为基础,各行业规划、区域规划,和积聚性规划并存的格局已经出现。&  第四,资金支撑体系也建立起来,北京市每年拿出5亿元支持产业的发展。&  第五,我们进一步地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的投融资的瓶颈问题。这些是我们出台的五条举措,包括我们建立了贷款贴息的管理办法。我们引导金融机构来跟企业融合,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等等。&  此外,在构建市场体系方面,创办了我们的文博会,积极推进中介机构的发展,此外还有大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没有人才是不可想象的,北京尽管人才济济,但是也是有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北京三方面的人才比较缺,高端的策划人才,第二是既懂经济又懂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第三是文化的贸易人才。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刚抛了个题,我们依托大学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培训,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基地,能够更加助推首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谢谢大家!&  陈少峰:看看,我刚才让贺主任把他上海的优点都介绍一些,陈部长把北京的优点全都介绍出来了,过一会儿还得给贺主任一个机会。在给他们机会之前,咱们先问问代表市场主体的伙伴们对他们政府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不满?当然最好是说你有具体的建议,比如说你这个东西做得不好,杨总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自己在做些什么,跟政府之间打交道,希望政府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不是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  杨蔚鹰:谢谢主持人,我想首先大家看我叫北京联合体,其实说实话我们运营的就是国家主场鸟巢,刚才说向政府提出意见,我还真不太敢。&  陈少峰:据我的了解,鸟巢旅游收入非常高,没有想到出乎意料的。&  杨蔚鹰:我为什么不敢呢?实际上现在鸟巢成为北京市的旅游亮点,从这个来讲,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再向政府抱怨的了,如果再抱怨就有点欲擒故纵,应了那句话会哭还有奶吃,鸟巢有一点大家知道的很少的,鸟巢本身投资模式就是一种创新。这么大的国家体育场,承载了奥运会四次开闭幕式,和如此重大的中国百年奥运梦想光荣实现的地方,用的PPT模式,是北京市政府倡导和推广实施的,这个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为了实现鸟巢除了保证奥运会的使用之外,还解决世界上对于体育场馆运营的一个难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作为我们企业自己来讲,我们也觉得通过这样的模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现在世界上的难题,像刚刚陈部长说的破题,只能说是刚刚开始。大地是不是能够健康地、持续地稳定地发展下去,对我们来讲也是有很大的压力。一个这么大的体育场,每年的维护、成本,方方面面当然是很高昂的,我们让它不仅能够还本付息,很好地维护它,保证设备设施的完好运转。同时也能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重要的文化演出娱乐,以及旅游方方面面体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政府的支持肯定是离不开的,我们现在也在想,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们作为鸟巢企业来讲,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响应政府的号召,政府自然就会支持我了。&  陈少峰:鸟巢现在是一个旅游景点,旅游的人越多,对北京的经济贡献越大,陈部长应该会支持你们的工作。我接着这个话题,想探讨一下贺主任,我们上海不久要举办世博会,您能不能预期一下,它将会对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另外我们听说迪斯尼要落地到上海,久久落不下去,什么时候能落?有没有这个信息?跟大家分享一下。&  贺寿昌:迪斯尼的事情我先不讲,因为我没有这个任务,世博会我带了个材料,因为我还是世博会的主题演绎的专家,我们自从国际展览132次全体会议上,拿到了申办权以后,积极地开展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样一个主题,整个展览会184天,它的面积是在5.28平方公里,到11月13号为止,现在已经有182个国家和45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已经有154个国家签订了参展合同,有30个省市,香港、澳门地区签署了参展协议,企业馆有16个,其中有15个都是国家大企业,电信、石油都会来参展。有两个特点,是以往的世博会没有的,一个是网上世博会,除了实物的世博会以外,还搞了一个网上世博会,这个肯定是将来永不落伍的世博会。&  第二,有一个最佳城市实践区,很多国家、地区,包括我们国内都把最好的城市生活放在实践区当中,大家都会有参观的。&  第三,在大型活动方面,世博会有上万次文艺活动,现在已经有79个国家交递了国家管制,已经有22个国家递交了活动计划。&  第四,在论坛的策划方面,世博会计划要举行三次大的论坛,一次高峰论坛,六次主题活动,以及若干个公共论坛,在市场开发方面目前已经签订了13个合作伙伴,10个高级赞助商和8个项目赞助商,包括像吉祥物、主题产品,特许产品、邮票已经上市了,我们现在也在学习奥运会的好的主办方法,争取把世博会办得更好,和创意产业相结合的这一块。我们认为世博会它本身就是一个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最佳实践区。所以它在筹办的时候就要把创意产业的基本理论、人才、资金、政府运作机制、市场运作全部考虑进去。同时在世博会以后,它是上海创意城市最大的实践区,要带动上海文化、经济和城市文化形态格局向国际大都市迈进的新形态。&  陈少峰:我们充满期待,北京奥运之后,估计鸟巢的运营之外,还会做一些动作,也是推动旅游的发展,在讨论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还有一个黄会长,他既是个企业家,也是一个协会的会长。看看他跟政府最近都做了哪些合作,谈谈对政府帮助协会,或者是企业的一些建议。&  黄进清:我很高兴,主办方给了这么一次机会,跟大家来交流。因为本身我原来也就是从事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块的内容产业,我本身应该说我们也有六家企业在经营,在经营的同时,因为我们在厦门,大家都知道文化创意产业这一块起步相对会慢一点,也比较迟一点,但是我觉得迟一点也没什么坏处,少走一些弯路,多学学各个城市的经验。&  我这边也谈一谈,一个是我经营文化创意产业的心得,还有我们具体的一线操作的体会,还有就是我们厦门的一些情况,因为厦门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特区之一。当时设立厦门经济特区的目的主要是对台,对接台湾。当时深圳对接香港,汕头对接澳门,当时这样一个设想以后在厦门变成一个现实,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年,厦门变化还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它整个城市的环境,应该说是蛮适合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了三十年的整个城市的变化,厦门在上一次的,我们年内评的全国文明城市,应该说是总分第一名,两次连续总分第一名,这个也是非常难得。因为厦门经济总量不大,这个城市也不大,总的面积应该说在几个特区里面算是比较小的,包括到现在为止,经济总量相对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我们的经济质量应该说是比较高的,我们现在人均GDP2007年的数据是8600美金,相当于是一个中上的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加上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市民的素质也都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所有的市民也都很热爱这个城市,要做到这一点,对于一个小城市来说是很难得的,我们现在总共常住人口2300万,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是连续五六年增长是以24%的增长率在增长。加上现在在搞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整个厦门一个是对台,现在两岸的关系有一定的和解以后,厦门是一个前沿真题,从一个前沿阵地,碉堡很多,当时荆门的炮战。这个作为以前打仗的地方,现在两岸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和解,所以这几年厦门的发展明显脚步也放开了,很多基础设施,包括港口建设,枢纽港也是全国的七大港之一,不管是区位优势,还是两岸文化交流,从最初特区设立的初衷,还是到后面三十年的发展,厦门是一个蛮适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刚刚我说了两岸关系不是太明朗,当时的发展确确实实滞后了,这几年突飞猛进了,发展得比较快,经济质量也都运行得比较好。&  我在厦门原来从事文化创意产业十来年的时间了,我们最早国内讲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是在福建省第一个呼应,响应全国的大家觉得创意产业不错,理念和概念都不错,所以当时我在厦门的时候就来推文化创意产业,至今有七个年头了。我们当时在推的时候,实际上大家还不知道文化创意产业是什么样一个概念,经过这么几年的普及,包括我们上个月刚刚举办了全国第一个以海峡两岸命名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个也是蛮成功的一次会议。台湾的展位占了三分之一多,应该说台湾的很多文化创意产业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们也可以跟它学的东西也很多,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建立在闽南文化的基础之上。所以说厦门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闽南文化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两岸的文化交流这一块。我们推了一段时间以后,有这样几个项目,做了一下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我作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主要推动者,成立这个协会的目的也是想更多地作为政府的抓手,因为平常我们的文化企业基本上管的人不多。但是可以管的人很多,什么意思呢?你平常没事的时候可能都没有人来管,有事的时候,什么部门都可以管得到企业。&  作为文化企业还是应该结群,为政府也好,为这个城市出谋划策,多做一些推动,所以在我们的推动底下,我们把文化创意产业写入厦门十一五规划,当时我跑遍了所有的部门写进厦门的十一五规划里面,很短的一行字,相当地不容易,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们想推动一下厦门这方面的建设,其中做了一两件事情,我也跟各位汇报一下。&  我们鼓浪屿,以前鼓浪屿是音乐指导、钢琴指导,每六户人家就一定会有一架钢琴,而且最少是珠江牌以上的。走在鼓浪屿的街道上面能够听到琴声,我们在鼓浪屿做了规划,提出了中国蜜月岛,做成一个度假、旅游的岛屿,是无车岛。那个岛因为之前是郑成功驻扎在鼓浪屿岛上面去收复台湾,鼓浪屿岛上有郑成功的雕像,因此台风一来的时候,基本上不经过厦门,要么南下、要么北上,就是因为有郑成功在,郑成功在台湾已经变成一个神像了,郑成功也是鼓浪屿的宝贝。还有就是万博建筑博物馆,有很多别墅,有13个国家的影视馆。因为鼓浪屿是作为通商口岸的,当时有13个国家的领事馆,还有很多国外的各种建筑,建筑跟音乐是鼓浪屿的两大遗产,我们现在也一直在做这方面保护性的开发。把别墅改造,做成一个蜜月的旅馆,我们当时提出蜜月岛这样一个概念,把建筑做成蜜月旅馆,音乐我们可以培养各种艺术学校,在鼓浪屿这块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做了规划,各位如果去厦门,也可以多联系。我可以带你们去参观有一些文化底蕴的,把它做成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地方,我们现在还有软件二期,包括IT、创意动漫的基地,包括我们的艺术中心,很多地方可以跟大家来介绍厦门的情况。&  今天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介绍,谢谢大家!&  陈少峰:厦门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经常去,因为我父母就住在那儿,对厦门的印象很好,厦门现在有一个很好的基地,两岸叫海西发展。最近这一段时间一直在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和国际都市城市建设,包括两岸四地共同发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北京和上海,如果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是不是都要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接下来想请教两位领导,北京和上海在国际化或者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方面有哪一些战略,或者说有一些什么样的政策,或者是一些设想,陈部长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陈冬: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该说也是我们多少人的梦想,我想应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契机,08年奥运会是全面展示了当代中国的良好形象,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接着奥运的成功,中国文化向海外发展,我想是名副其实。这几年我们北京文化走出去做了大量工作,无论是在版权贸易方面,还是在文艺演出业方面,还是在影视制作方面,包括我们的网络游戏,跟大家介绍几个数字,北京大家可能到崇文区与有一个红剧场,红剧场叫做《功夫传奇》,演出了大数2700场,去年分别在北美、欧洲做过巡演,取得了轰动效应。为了支持走出去,北京市在正的方面叫加大支持力度,一方面对于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在它的生产过程中,在它的产品研发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给予扶持,扶持包括三种形式,一种形式叫做政府可以五项补贴。第二种形式就是我们可以给它贷款贴息,第三种形式我们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它的发展,对于中国传奇,去年北京创意文化专项资金奖给它三百万元,因为它能把我们的文化向海外做到很好的传播。&  此外,包括我们的网络游戏,这几年完美时空公司,生产的网络游戏,今年出口额可以达到三千万美金,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到40%,这样的企业我们也是在研发期扶持它。我说两个例子,我们一个总的目标是通过我们的政策引导,能够使我们的企业有能力、有实力把我们的产品、把我们的文化向海外传播,谢谢大家!&  陈少峰:谢谢陈部长,贺主任,您得介绍一下上海一直是国内国际化领头羊之一,一直积极推动国际化,能不能介绍一下现在都采取哪些措施,或者是哪些成绩跟大家分享一下。&  贺寿昌:上海在文化走出去这一块,我自己起步比较早,和上海的文化定位有关系,上海再三分析了文化定位,决定打造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在这点上希望能够形成一个上海文化国际交流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并不是说上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上海是一个码头,它能够集聚上海三十年的文化,近代的文化。也能够把全国的文化资源搭建平台送出去。近几年,上海在海带文化的建设方面,注重品牌建设和产品建设。比如说杂技芭蕾舞《天鹅湖》就是把杂技跟芭蕾舞相结合,在海外演出已经签了46个国家的演出计划。又比如说像舞剧《红楼梦》也是利用上海的文化资源,生产力的资源,也利用咱们北京的资源,大家合作再打到国外去。&  上海的出版业也有几个品牌,每年在美国、欧洲等地举行出版方面的展览,注重品牌的意识。在外高桥地区我们搭建了走出去的平台,支持很多企业利用浦东的政策和浦东的外高桥的普通政策发展对外交流,这样把对内对外的中间机构发展起来。这是我觉得走出去的一块,还有就是驻地交流的一块。因为我们定位了是国际交流的中心,很大的也就是通过引进来再走出去。每年我们的国际艺术节和相关的大的节庆都是注重市场操作和市场的中介组织的交流,现在规模越来越大,包括电视节、电影节,就形成了大的品牌。&  但是我是觉得中国要完成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还有待时日,现在我们在整个经济、外贸和文化走出去的总量的比例里文化是占了非常小的一块。在这点上有非常大的空间来挖掘的。可能要在国家的层面来制定更大的战略,这样使得北京也好、上海也好,能够在环境建设方面松绑,更解放思想,有利于走出去。谢谢!&  陈少峰:谢谢贺主任,我们现在走出去,文化展国家实力建设,政府包括宣传部也在推动文化软实力,现在走出去,据我的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内容产品走出去比较少,文化产业的相关制造业,像乐器、玩具走出去的比较多,我们现在的文化内容还存在着一种贸易逆差的压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可能短期内很难根本上改观。现在目前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对我们走出去进一步带来一些压力,我们现在最主要的目的是先解决国内的内需和促进就业的问题,我还是就这个问题再继续问陈部长,您能不能跟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现在有一些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在文化产业方面有没有一些特殊的安排?&  陈冬: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很有针对性,应该说目前我们一个大的背景就是金融海啸的袭来。如何扩大内需,对于我们整个经验来说是有影响的,对文化创意产业同样有很大影响。但是我觉得叫做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很多人说当按照历史来说,当经济危机来的时候,也可能会对我们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带来一个新的机遇,它在这个时候,人们可能需要通过一些文化产品,通过文化的消费和欣赏来慰藉我们的心灵,经济危机好莱坞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借助历史的经验来说,我们正确评判我们所面临的形势的时候,还是要一是面对我们的困难,同时在困难当中看到我们的机遇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推动北京产业的发展,应对我们的金融危机。现在我们做的主要工作是从这方面去考虑的,市委市政府跟我刚才说的思路是一样的,我们推动产业发展方面,还是要通过政策的引导,通过搭建我们的政策环境,能够使我们的企业进一步地做大做强,在这个方面一是我们要进一步地完善我们各种的扶持政策,完善各种产业政策。比方说下一步我们要马上出台的有两个大的政策,一个政策就是即将出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担保工作机制的办法。把担保和再担保机制衔接起来,助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政策,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论证的,即将要建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用这两个方式在投融资方面为我们的中小文化企业提供助推,为它们插上资本的翅膀,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更好地壮大自己,北京这几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良好,有的行业发展还不太平衡,比如说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业,我们跟上海相比还有差距,我们现在根据这个情况,正在着手研究,进一步推动北京动画和网络游戏的扶植政策,想通过政策的引导使我们的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其他方面包括在人才引进方面,人才培养方面,以及我们的市场环境的塑造方面。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方面,都要做大量的工作,能够更好地位企业做好服务。&  陈少峰:谢谢陈部长,也请贺主任谈谈上海是不是有一些相应的对策,或者是有一些促进发展的措施?&  贺寿昌:我们也先从理论层面上讲讲我个人的认识,我们分析了一下美国在经济萧条29年到33年的时候,实际上刚才陈部长已经提到了,就是说好莱坞,包括以后的迪斯尼。金融危机了以后迫使它结构调整,最后它文化这块起来了,知识产权也起来了,日本在70年代以前也有过经济危机,以后娱乐业和动漫业起来了。1979年亚洲金融风暴,我们看韩国,韩国那时候很惨,但是以后韩流出来了,包括它的动漫也好,包括它的电影业也好,而且风靡全亚洲,这个给我们一个启示,好像虚拟经济,我个人的想法,文化这一块到底是虚的还是实的,我觉得文化这样,不要能源、不主张资源,完全靠人的头脑,无限的资源开发,这一块是可以发展的,这是一点。&  第二点,发展哪一块,这个可能我们要更好地去探讨,不是说我什么都能够发展,大投资,还像以前这么做,可能要非常当心的,我今天注意到咱们范部长讲的,文化资源的开发,我觉得应该保护性地开发。文化资源对待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我们把它实物化地开发,纯旅游的开发,观光性的开发,或者是简单的开发,这个在某种意义上是损害文化。但是把文化底蕴挖掘出来,你比如说像山西说的我就抓住诚信这一块,他搞了话剧、搞了舞剧,这是基于问题资源上的开发。这个开发出来新的资源,为后人还可以享用,这样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主张应对金融危机,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应该体现一致性。&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开发哪一个行业,我想可能从消费者来讲,他更注重低迷的、能够改变压抑心情的这些行业,比如说电影业。我比较看重的就是像网络业、像电影业这一类的,能够也不占很大时间,价格也比较便宜的。从金融风暴开始,我知道现在美国已经开始拍金融风暴的大片了,这本身对文艺创作者是很好的题材。我觉得第一个是机会,第二个要注重战略、战术和重点的主攻目标。&  陈少峰:我们讲挑战与机遇并存,这可能对中国不同的城市影响就不一样了,其实我一直认为,我们提倡服务业对不同的城市发展什么样的服务业也不一样了,我老觉得广东应该是发展设计产业占很大的比重,提升产业结构。北京内容产业比较发达,可能下一步要有一些品牌等等。厦门还在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黄会长有没有结合你自己个人的一些经营心得,是不是还有一些要补充一下?&  黄进清:应该说这一次金融风暴对烟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冲击,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冲击,实际上是超乎我们的想象,包括我们周边的城市泉州,闽南那一带的企业影响都是非常大的,现在很多的企业冬眠。冬眠是在《劳动保护法》的框架下冬眠。在闽南那一带,在厦门周边的城市里面,包括福建省内的城市,企业避免破产的,最终导致破产的一个很有效的做法。冬眠的做法是我现在的企业根据《劳动法》合同,比如说原来的老员工,高层的管理人员要继续聘用、留用的放假多久,我再跟你签个补贴协议,如果我公司企业有好转,你到时候再继续上班,如果是一线的员工,生产线五条已经停了四条了,这些员工一次性地处理,包括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都会用冬眠的方式解决金融危机。这是超乎我们的想象。本来出口企业冲击会更大一些,没有想到说在国内内销的大品牌的企业也都受到了影响。&  现在应该说整个厦门抓现代服务业,就刚刚陈院长说的,我们要抓哪一块?侧重点在哪里?我们之前厦门也在动漫产业这一块,特别是跟台湾的包括西吉,专门跟迪斯尼做代工的企业,我们引进了一个软件园二期,引进了几家台湾比较大的企业,现在动漫这一块前两年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冲击以后原来很多的企业看好迪斯尼的发展模式,实际上迪斯尼那一套模式,仅供我们中国的企业参考,它的那条路子我们是永远走不通的。&  我们去年厦门省委宣传部到美国去考察,我们整整在美国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比如说我去了迪斯尼待了好几天,跟他的员工、领导去接触,它的发展模式我们是做不到的,好莱坞本来有影视剧大片的投入,一个片丢二十几个亿进去,相当于我们一个大的房地产规模了,你会把这样一个好的利润,二十几个亿投入到这里面吗?我说的是动漫影视这一块。这一块风险是很大的。我们考察完了之后回来说可能我们要倒着走,我们的动漫企业像夏工、夏新,甚至像民营的,我们泉州的安踏,类似这样的企业走直营店,从终端倒着走动漫的路子。实际上这个路子说不定这个风险还更小,而且对于刚刚要投钱要做动漫的话,蛮适合的,我先有生产产品,我先有动画的形象,有一个故事情节。但是我也不需要太多的钱花到剧本上面去,我把人物形象描绘出来,我先开直营店,销售系列的产品,如果产品经过市场的经验以后,能够觉得不错,能够打得出一个品牌。比如说我们动漫企业的发展路子,上次在厦门的时候,我们在开动漫产业论坛的时候,我们的路子不能太多地考虑国外的发展模式。也不要过分地学国外的发展模式,觉得是我们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这次金融危机就给我们一个教训了,很多百年老店我们是向往的,我们要打造百年老店,不能去学西方。现在倒过来它要学我们,我们虽然受冲击的程度很严重,但是还不至于像美国那种颠覆性的、毁灭性的情况。&  陈少峰:杨总,您是不是再补充一下,我好像听说咱们企业很挣钱,我目的不是老是谈钱的事,像我们这种企业发展速度很快的话,在国外很容易就上市了。我们现在在发展当中有没有对包括资本运作、企业发展当中的政策有没有?现在束缚住你们的,你们认为哪些方面可以再推推的,根据刚才各位谈的观点能不能谈谈您的看法?&  杨蔚鹰:我说点比较细化的东西,作为鸟巢来讲,本身鸟巢已经成为了一张名片,就是由于奥运会的原因,由于鸟巢本身的设计特点和建筑本身的奇特性。在奥运会的时候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现在虽然旅游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但是我们并不认为鸟巢要靠旅游支撑整个运营。为什么我们今天上午说要在明年的8月8号做鸟巢版的《图兰朵》,我们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动作,给鸟巢本身,除了奥运会之后,我们老说不是一个守业者,我们还是一个创业者。我还要不断递给鸟巢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文化内涵。当然今天咱们说的创意论坛,其实鸟巢里面有很多创意,包括它的设计创意,投融资的创意,开幕式的创意,赋予了太多的东西,鸟巢我说个简单的例子,有三保,钢结构、膜结构和草。我们鸟巢今年收入有过千万的直接利益,这些还是落脚到鸟巢是什么?最终我们提炼出来的是个快乐的地方?一个有激情的地方?还是一个充满创意的地方?鸟巢本身作为巢本身是一个温暖的地方。&  我们现在有大的举措,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张来中国旅游的北京的城市名片,还有我们重要的重量级的像《图兰朵》这样的重拳出击的演出剧目、甚至还有一些赛车类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建了很多的场馆,运营好得很少,唯一几个运营得马马虎虎说得去的,比如说像安联体育场有三个团队在那里,中国鸟巢仅仅依赖文化和体育的发展,我觉得可能扛不过去,我扛不过文化体育,等着它发展壮大。鸟巢文化体育产业非常蓬勃的时候,鸟巢天天搞演出,像国外一样,一个体育场一年有一百场的演出,这种频率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鸟巢也要创造一些中国的模式。首先第一个都是搞奥运会,为什么中国能够做一个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呢?其实重要的就是我们的悠久的文化内涵,另外一个比较简单的就是人多,为什么我们能有旅游,其他世界各国的场馆都不会靠旅游取得收入,因为中国的人多,我们中国人的梦想在鸟巢实现了,我们以后还会实现。&  说起政府的支持方面,我们觉得有两点支持。一点就是让鸟巢去接受市场的考验,我们更多地去让市场考验它,更少地慢慢地减少赋予它政治的含义,它承载的东西很多,本身自己就很重,如果再重的话负担就很大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解放思想这一块,我们希望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第二点我们在创意行业,也是确定下来的非常主攻的方向,我们希望一如既往地按照鸟巢原有的创意思路走下来,秉承这种经验。从这点来讲,我们仍然希望能够得到政府在资源方面的支持,这个资源不仅是资本的资源。方方面面的,我们知道奥运会的时候鸟巢受到了举全国之力的各个方面的资源。我们在很多地方运作的时候感觉到非常地顺畅、非常地高效,我们也希望在一些重要项目的运作上,希望政府方方面面给我们更多的支持。&陈少峰:很好,杨总利用这个机会把鸟巢未来的蓝图简单地勾勒了一下,还是充满着创意的机会。应该有更多的人跟他们合作,这里边的机会很多。我刚才主持的内容,我尽量让他们PK,可是他们偏不PK,接下来只有想办法让在座的各位跟他们一起PK,请大家给他们提问题。刚才有人给我提了很尖锐的问题,现在部长在这儿了,就把这个尖锐的问题提给部长。请大家提点你们可以PK的问题。刚才谈了这么多看法,还有很多问题,要不我先抛砖引玉,把刚才的问题再抛给陈部长,刚才有一个听众问了这么个问题,他说北京好像文化创意产业搞得轰轰烈烈,城市的名片或者品牌的东西不是特别突出,是什么原因?我把这个问题转问陈部长。或者说我们在突出城市名片、品牌方面有些什么样的设想?&  陈冬: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这是一个概念,有待于探讨,什么是城市名片?什么是城市品牌。第二个问题,我今天上午跟台湾的一个团在交流,我把北京的情况说了一下,他把台湾的情况说了一下,文化创意产业被越来越重视,我想一个根本的原因,在当今时代文化和经济的紧密结合。这是一个大的背景。作为一个城市来说,每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像厦门,一说到厦门的时候,首先想到鼓浪屿,想到钢筋城,说到北京的时候大家也会想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很多。可能会想到故宫,可能会想到长城,可能会想到北京的四合院,想到北京的胡同,可能会想到京剧,可能会想到烤鸭。因为它的文化元素太多了,你到底说什么是北京的名片,我想可能需要集合考对。这是第二个想法。&  第三个想法,一个城市形象如何、魅力如何,必须有文化内涵,所以我们不断地通过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发展文化事业,通过提高我们市民的文化素质,通过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使我们城市的特色更加鲜明、更加突出,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逐渐在追求的事情。&  陈少峰:好,谢谢!各位朋友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  贺寿昌:我来讲一个观点,刚才陈部长讲到文化对经济的贡献,我觉得现在讲这个事情太重要了,非常重要。因为中央反反复复讲节约型、结构调整,在这个时候文化人应该站出来说文化对经济是有贡献的,但是现在确实是我新回避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以后探讨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体制和这么多年的体制最后是文化人不懂经济,经济人缺少文化,或者是不懂文化规律。科技不懂经济、科技又不懂文化,这三者之间人才不能互通,这个问题我不讲。&  但是现在有一点非常好的,就是说国家统计局和中宣部解决了一个内部的统计口径,现在各个省市的文化单位,或者是宣传部门都在用这个口径,也就是说他用一个核心圈,用一个相关圈和用一个拉动圈的概念,这个实际上就把统计的指标体系渗透到经济里。什么概念呢?比如说咱们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表演艺术、电视、出版、新闻这一块。这一块每年的增加值实际上不会太高,如果这一块太高的话,就容易低俗化,这一块有一个保护和发展共存的适度里面,拉动这一块涉及到广告、会展、设计业、网络业,现代服务业,这些核心拉动元素的原动力都是文化。刚才也讲了上海和北京能够比较大的发展,都是在这一块发展得最大。这一块发展得大,很重要的就是品牌,现在就是有一个观点,你是适应消费呢?还是引导消费?还是创造一个生活形态?大量地拉动这一块,我看拉动这一块就是拉动现代服务业,拉动服务业原动力的核心就是靠文化创意的拉动和挖掘。&  第三块是相关的设备业、制造业,比如说电影有拍摄、剪辑、放映,依此类推,有很多行业,说话文化行业,必定有装备业、有播放。我们过去就把这一块东西割裂出来,这是制造业咱们管不着,谁管?文化单位要去搞,现在有两个问题我们反过头来可以反思的,奥运会的艺术成果的装备业有多少是我们自主的产业,而将来面对的世博会,那么多场馆、剧场、设备,都是用LED都是用多媒体,有多少是我们自主的。这一块我们统计是在9%左右,可能也会增长到10%。这里面就有一个创意产业的属性问题,我们现在推动起用园区,可能还不够,要注意到创意产业的特点是一个产业链的问题,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文化不可能增长很多,而它的消费这一块可能拉动很多。相关的制造部分我们要有很好的制造业的规划和自主的产权,谢谢!&  陈少峰:谢谢,刚才贺主任给我一个启示,我认为我们以后文化创意产业也可以叫另外一个名称,叫文化拉动经济产业。我们圆桌论坛就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感谢四位,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四位给我们这么精彩的发言,谢谢大家!我的任务到此,圆桌论坛到此结束,谢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最新5篇热点文章
&最新5篇推荐文章
&相 关 文 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博物馆展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