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如何赚钱的时代,网上赚钱最快

网络时代谁最赚钱
 来源:生活时报 张晓明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最走俏,最赚钱的将是下列六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据悉,美国软件工程师的年薪1998年已高达8万美元,而且由于享受期权股票,不少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早已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游戏设计师成为游戏设计师,可以有以下出路:1、进入生产游戏硬件或者软件的公司就业,成为职业制作人员;2、自己创作作品参加各个游戏生产厂家举办的游戏征集大奖赛,而后作为职业制作人员同游戏制作公司签订合同;3、个人或者小团体自己创作、生产产品并且推向市场。网络安全专家近几年,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违法行为在美国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数十家网络安全公司将在各地兴起,网络安全正在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网络安全专家变得炙手可热。在线经纪人美国网络股市的出现,吸引了许多新投资者,造就了全新的在线经纪业。专家预测,到2002年,在线账户将有1440万个,资产6880亿美元。已经有74个因特网经纪人以最低的价格提供快速交易,即时报价、研究资料、甚至部分初始股票。首席信息经理美国许多大企业都相继设立了一个新职位CIO(首席信息经理)。美国企业的首席信息经理相当于副总经理,直接对最高决策者负责。专家们预测,未来企业将会普遍设置首席信息经理。远程医疗大夫远程医疗系统(即PACS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对多种图像、文字和数字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利用不同的通讯媒介进行远距离传输(组成局域网和广域网),形成多种使用功能。
一周图片排行榜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  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丁晖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王纵横  国家经济安全是在冷战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提出的。
光明网版权所有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59|回复: 0
四海龙, 积分 249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4 积分
发表于 3&天前
对方手机号码:
/ s4 |4 A! {9 p5 p
微信:,0 k4 I; c- c5 c" x. ~
亲们网络时代成就了多少身边的人。就这样看着他们赚钱一天天走向成功,你还这么淡定吗?你还坐的住吗?不管你是谁都要努力让身边的人对你刮目相看。加微信::,
网络时代来参加互联网吧!我们是化妆品商贸批发正规厂家。有据可查!现面向全国招募50名网络营销代理,代理不需要来公司总部上班,在家微信操作即可,可兼职也可全职,合做模式是我们教会你微营销,你通过微信、QQ、空间销售我们的产品,获得丰厚提成,你销售得越多你赚的越多同时我们利润越多,一种双赢合做模式,所以我们会想方设法的教会你们多出单,我们会定期培训微信营销、微信引流、专业美容知识等。微信1 i5 s" V$ H2 X6 @5 A
0 o0 x6 y! M: b
我们不需要代理投入一分钱,不需要进货,不需要交代理加盟费,所有培训教程及推广免费给代理培训。出单后公司顺丰代发货,货到付款。之所以这样扶植代理,就是希望公司承担所有的风险和投入,让代理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可以合身心投入微营销操作,并能够最快的赚到钱。但是我们名额只有50名,我们会根据提交的申请表择优录取,想从事网络营销的朋友,这是一个机会,零投入还能免费学会网络营销技巧,这个价值你懂的,报名加微信咨询:/ s) w- |; g3 ]
做我们的代理可以给你带来什么价值?
1.免费教你微信运营,我们会运用我们现有的成功模式,教你如何运用一个微信个人号,快速出单。
2.我们公司采用的是代发货,你不用投入一分钱,客户需要货物,公司代发,而且是货到付款,使用申通快递。* Q' w& f1 S. R&&U&&K' c
3.代理每天使用手机或电脑,跟微信好友聊天沟通即可,很简单的操作模式,可兼职也可全职。
4.不懂美容专业知识,我们会定期进行免费培训,代理在家即可兼职操作即可。
5.不会销售技巧,没关系,这个是我们最为擅长的东西。只要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保证你在零投入的情况下,就能获得一个比较好的收益和提升。
6.没有好友资源,没关系。我们公司最擅长的就是加微信好友,这边可以一天可以加到上百好友。我们会叫你如何快速引流到微信。5 ~) j- s% E& b1 j&&U; E6 h3 Y
7.唯一需要你做的,就是彻彻底底的执行。因为事情去做的,不去做任何事情永远都不会产生任何结果,假设你想学到最专业的微信运营技巧,微信引流技巧,美容专业知识,我诚邀你加入我们。
即使退一万来讲,你没有赚到钱,你也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可以学到最专业的微信运营以及引流培训的干货。
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都是做了才会,而不是会了才做。微信: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比如:这种思维应当包含什么?包含每天的工作方式?包含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还是...
按投票排序
342 个回答
互联网思维不是便捷,不是创新,不是用户体验,这些是每一个行业共同的价值,并非互联网特有。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分享,开放,表达,这些是任何一种媒介都能提供的价值,只不过互联网技术做的更好一点而已。互联网思维也不是平等,共享,互动,他们是互联网的精神和技术特点,但并不能带来利润。互联网思维,就是一个企业在互联网行业生存与强大的法则,只有遵循这些法则,你才不会被淘汰。谷歌和百度的搜索引擎为什么能取代传统的门户网站?因为门户是传统报纸搬到网上,仍然是手工编辑,而搜索是数据驱动的,让每个人都能够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他的广告投放不仅满足大品牌广告主的需求,也能满足长尾小企业主的需求。为什么亚马逊和淘宝天猫这些电商网站能够取代传统的零售业?因为传统的零售业是分散的,受地域限制的,效率低下。而电商网站是全国一盘棋的,由中央数据库分析产品的即时销售和库存变化,快速应变,效率更高。一切以数据为驱动的运营思维模式,都是互联网思维。因此那些依赖人工编辑的互联网媒体,社区,依赖人力促进销售的互联网企业,比如58同城,团购,都不具有互联网思维。腾讯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而icq,aim却失败了?因为腾讯坚持免费,基础功能免费吸引人气,依靠增值服务实现盈利。淘宝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将ebay赶出中国?因为淘宝坚持对交易免费,基础功能免费吸引人气,依靠增值服务实现盈利。道具游戏模式为什么能成为主流,取代传统的时间收费模式?因为免费游戏可以吸引更多人气,通过增值服务盈利就可以了。奇虎的安全杀毒为什么能够颠覆杀毒市场,异军突起?同样是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盈利。互联网具有马太效应,聚拢更多人气的企业会成为平台,强者通吃,因此基础功能免费就成了生存必备技能。小米之所以被认为是一家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不是说他快,也不是因为他做系统和米聊,而是因为他将手机价格打到成本价,相当于向用户提供免费的手机产品,再通过个性化的周边产品,提供增值服务。还有微创新,快速迭代,这是互联网生存的必备技能。互联网没有产品库存,允许低成本试错,因此非常强调微创新。只有长期坚持微创新,才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人性化的服务。腾讯的QQ群和微信朋友圈,阿里支付宝的第三方担保,百度的贴吧和知道,奇虎的开机管理,网易梦幻西游在玩法上层出不穷的花样,都是业界有名的微创新。腾讯的游戏CF在2008年3月推出后,到2010年2月,两年的时间推出了22个版本,平均每个月推出一个新版本,微信从2011年1月推出到年底,在1年的时间里更新了11个版本,平均每个月迭代一个版本。这是腾讯,阿里,百度,奇虎,网易这些互联网巨头能够打败同行,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因此,互联网思维,就是——1,数据驱动运营。2,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3,微创新,快速迭代。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跟大家分享。
这个问题想了好久,关键在于“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算起来这应该是2013年行业里最火的词,尤其是几个号称用互联网思维做实业,掉头反攻互联网的所谓成功者,四处讲演,用力大忽悠,仔细听听无非是圈子里早就已经烂熟的那些讨论。从门户到垂直到web2.0,再到微博微信,无非就是那几个。什么长尾理论啊,用户体验啊,定制服务啊……你多听几次,出去聊天的时候故作淡定深沉,时不时扔出几个词,然后抽一口烟微笑不解释,立刻就是一副得道高人隐藏已久的样子,要你多说几句就立刻推辞说抱歉我还有个投资人的饭局要去,下回再聊,其实是为了赶末班地铁回燕郊的出租房。总之从2001年开始进入中国互联网,这种大忽悠我真是见得多了,说什么用互联网思维做实业,人家做实业的高人真进来玩,分分钟甩人好几条街。所有的这些概念都是人家玩过的。只是限于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很多传统实业上的人被壁垒挡住了而已。史玉柱进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等着看他笑话,最后被人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这还是史老板肯说,不低调,低调的更多。吐槽完毕,先说互联网思维是什么。作为传媒出身,我对互联网在信息科技服务上的一面更敏感,而且这也是互联网对社会影响的最主要领域(当然还有商流物流等方面,不过互联网主要是重整了信息流)。就我所经历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变化来看,如今所说的互联网思维,实际上核心在于以下几个点。 1.去中心化。这是目前互联网行业变化的最大特点,也是让很多传统业者,乃至老一辈互联网行业人士无所适从的特点,无论噱头如何花哨,这个根源上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噱头才能忽悠住那么多人。从传统媒体时代开始,信息的流传是有关键节点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信息的关键节点很明确,控制也很方便。监管部门一声令下,不愿意让人看见的信息就消失了,除非手抄本,手抄本也很容易顺藤摸瓜。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各种新闻门户和垂直门户对于传统媒体的复制性依赖还是很明确,加上搜索引擎关键字的导入控制,互联网信息传播节点的垄断依旧很强,依旧可以通过控制住传统媒体端和重点网站来操控舆论。不过互联网带来的变化很明显,就是单纯消除或者控制信息的难度显著提升,要么借助于行政权力,要么付出更大的成本(例如对百度关键字的买断和消除,费用很高),因此互联网时代对于信息的操控初现了变化,就是信息对抗战,通过散布对立性信息或者虚假信息来模糊事实,让用户无从判断,水军、刷榜之类的出现证实了这一做法有效。所以当互联网时代进入到twitter和facebook时代,中国的同类网站兴起之后,水军的疯狂成为初期无法遏制的景象。在信息传播节点完全被打碎的情况下,就连传统的行政管制都失去了大半威力,更无须说花钱控制信息流通节点。因此面对新的信息流通模式,如何取信于用户,获得用户的好评,过去那种集中火力轰大门户,传统强势报刊媒体的做法基本失去了作用,适合去中心化特点的各类红人、大V的出现适逢其时,所谓的“自媒体”说法就此流行。对于依赖媒体传播品牌信息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来说,这一变化实际上有利有弊,传统信息流通的节点被打碎,接近消亡,企业投向传统媒体的广告和信息量大大减少,互联网传播节点的控制难度增加,成本提升,无数难以适应这一变化的企业陷入彷徨,这是弊端的一面。我有不少认识了好多年的公关公司的朋友,这两年都和我诉苦,说公关不如从前好做了。从前是盯住重点媒体,敢花钱,就能把控住舆论,现在这招根本不灵,控制不住。要控制舆论的成本直线提升,必须重新想办法。我也给出过一些主意。但去中心化,有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业能适应互联网的变化,建立起从属于自己的信息流通节点和品牌,那么信息的传播效率会显著提升,成本则大大下降,说白了,就是企业要学着做自媒体。这就是小米兴起之后,行业内无数企业都开始学雷军,学他演讲,学小米对微博和社区的把控建设,学所谓的“饥渴营销”,根源就在于小米比别人快一步,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信息流通渠道,有足够的把控力。中小企业未必能有雷军的资源和思路,但学着建立自己的自媒体传播渠道,学着通过各种夸大宣传打造品牌,这点皮毛还是学得到,各种以打造高粉丝量的微博、微信、社区大号为表现的“互联网思维”达人就此层次涌现。2.快速精准既然互联网的碎片化信息传播基本压制住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路径,那么担负起原有媒体的内容传播责任也是顺理成章,而且面临新传播节点对于时效和容量的限制,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就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这一点从社区和微博兴起我们就看得很清楚。各种骤然兴起、影响深远的互联网大事件,基本都遵循着一日几次更新播报变化的规律,将其中所有事态发展欺负清晰展现,持续抓住用户注意力,这原本是有实力的电视媒体如CNN或者央视才能做到的新闻滚动更新,却由于没有了派遣记者和后台视频制作的流程,变得异常简单,任何在场有微博的人都可以担负起这个任务,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就可以将用户注意力牢牢抓住。信息传播渠道的变化,引发了用户需求的变化,也导致了信息提供者的被动应变。媒体的应变不在这里赘述,对于希望提供产品和品牌信息的企业来说,信息内容的迭代压力是扎实的考验,远比简单的建立一个形式上的“自媒体”要困难得多,学雷军搞演讲、搞微博、搞社区、搞口碑传播,形式很容易学,但说什么,怎么说,什么时候说,大部分的企业都不得其法,而类似小米这样的企业,则是不断从媒体行业中吸收人才,强化自己的优势,在信息的快速更新迭代上做的更好一些。与此同时,对应信息的快速更新,产品的快速更新也成为另一个支持信息传播的焦点。只有产品不断体现出变化,信息快速更新才不是无病呻吟,这对于企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产品更新跟不上,那就只有搞花边,没事和业内的对手打打口水仗,搞搞“西红柿”这样的花絮,在不涉及产品的情况下保持曝光度,雷军、刘强东、周鸿祎等人都深谙此道。而如果创新迭代可以跟上,却把握不住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例如极路由,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说,结果就是适得其反。互联网追求的不仅仅是一个快字,精准(信息精准、投放精准、控制精准)更重要。自媒体的内容运营这事学问很大,不在此多说,那是另一个话题了。3.情感品牌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和快速化,带来的副作用是公信力的缺失,既然人人都有发言权,大家都可以7×24模式的传播自己的观点,那谁说的更有道理,谁更具备说服力,对用户来说就是个很麻烦的事情。微博时代的方韩大战给了我们一个好的样本,在这个事件中,双方发言的对与错,道理和逻辑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用户更相信谁,由此我们看到了一场没有结果的信息对抗。对于公众来说,这是一场闹剧,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个很好的传播典范。如果能建立起有效的情感品牌,有足够的亮点,迎合用户在情感上、价值观上的需求,那么即使身上背负的争议再多,也依旧能有足够强大的传播效力,韩寒的文字再不咋样,同样有人为他站台,方舟子再胡说八道,依旧有人做死忠出来洗地。微博上的陆琪、天天开炮的周鸿祎、青年导师李开复,这些人虽然类型不同,但无不如此。当然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还是郭小四,《小时代》的票房成功,让所有的抨击看起来都是个笑话,因为他打造了自己足够多的脑残粉群体,影评人能奈他何呢。这些人看的不是小时代,看的不是郭敬明,看的是他心里认同的东西。我们这个年代,真与假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大家并不在乎真相,在乎的是真相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真相,如果不是,他宁可选择不信。对于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来说,也是如此,只要你做的不是差到令人发指,能有一些打动用户情感的包装特色存在,例如小米手机的“青春发烧”、极路由的“自由”、360的“挑战强者”,就一定有一群认同这些价值观,进而认同你产品的群体跟上来。这是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核心思维。其他诸如用户体验、免费运营等,都是表面的手段而已。我归纳出来的和“互联网思维”实质有关的东西,就是以上三点。这三点脱胎于传统媒体的运营,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内里核心其实并没有变,只是组织和发动的手法变了。如果我们套用过去“是播种机、是宣传队”年代的那一套来看看,会发现不过是将工宣队、指导员替换成了互联网上的信息流通节点而已,根源上的把握与宗教、政治宣传几千年的那一套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对于传统行业的佼佼者如史玉柱等人、研究透了互联网的内里,把握住技术平台特点之后进入自然如鱼得水,将各种大忽悠一举碾压而过。对于“互联网思维”这件事内里感兴趣更多的人,不妨去读一下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以及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在这件事上,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技术平台的变化,但更本质的是要研究群众的心里和情绪。以上皆为个人意见,若有不当之处可以探讨,拒绝骂街,否则不要怪本人气量狭小,拉黑不客气。
-总结:与其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面对新科技时应秉承的态度,不如用“学习型思维”来一劳永逸的指代。本来是要回答一个新问题,所以才会闲到蛋疼,来写一写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写到最后发现离题有点远了,还是贴到这里来。一、“互联网思维”一词的起源:“互联网思维”一词最早的提及者应该是李彦宏,在2011年,李彦宏在一些演讲中,就曾偶尔提到这个概念,意思是指要基于互联网的特征来思考。但他的描述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重视。检索了一下,在知乎最早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提问,也要追溯到2011年,但几乎无人应答。2011年的问题:
以及本问题的提问时间也是2011年12月2012年,雷军开始频繁提及一个相关词汇 - 互联网思想,几年来,雷军一直试图总结出互联网企业的与众不同,并进行结构性的分析。从他的两篇文章中,可以追溯他思路的变化:2008年 《》,2012年《 》。在2012年,几乎每一场公开演讲,雷军都会使用这个词,但当时小米影响力尚有限,除了众多米粉十分推崇之外,并没有引起其他人包括媒体的跟进。2013年,随着雷军曝光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如罗振宇等自媒体人士开始频繁提及“互联网思维”(好像是从罗振宇开始“思想”变成了“思维”),一些TMT行业的记者也开始引用这个词。日,新闻联播在一篇报道中公开使用了这个词:日,小马哥在一次发言中,也以这个词为结语: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 摘自马化腾“道农沙龙”发言行业领军人物和新闻联播的连续引用,将这个词迅速推上了风口浪尖。之后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各类媒体纷纷摇旗呐喊,各种解读日益喧嚣,一时好不热闹。百度指数:互联网思维一词的热度变化二、“互联网思维”一词所揭示的:我个人认为这个词汇的走红,原因是一些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腾讯1000亿市值,小米估值100亿,都是美元哦,亲),从业人士开始变得越发自信,他们需要一个词汇来统一表达与传统企业的区别,用来区隔他们的身份。仔细研究现在各种跟这个词汇有关的言论,无论是以用户为中心,增强服务,数据管理等等,都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在早些年,相关的表达都曾经在一些行业,家电、快销、零售、房地产……轮替出现过,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为什么又可以热炒一次?这个就得说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了,这个要分四个阶段来说。互联网的核心本质是将信息电子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存储和传输。信息在变成“比特”之后,传播的效率大大增强,这个变化是龟速和光速之间的差异,因此所带给人类社会的变革也是颠覆性的。但这种变革是渐进的,因为人类对信息传播效率的需求并不一致,科研机构、军事单位对信息沟通的效率需求最为迫切,因此他们成为互联网的发明者,在他们开始了二十多年之后,互联网才真正进入民用阶段。既然互联网主要是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因此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是在对信息进行结构性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提供服务。简单分类一下,大概这么几项:A. 信息交流,如通讯工具、邮箱、电子商务平台、社区等;B. 信息娱乐,如互动游戏、音视频网站等;C. 信息安全,如网盘、云盘或者杀毒工具等;D. 信息计算,云计算,数据挖掘等等……无论这些企业的定位或者描述多么的复杂,所开展的业务多么的纷乱,拨开他们的外衣,你会发现大部分企业所提供的仍然是信息服务。人类活动本质上是由两种交流构成的,一种是信息流,一种是物流。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输效率和安全性不断提高,单位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也就影响了物质的流通。很多原本需要承载于实物上的信息交流便可以虚拟化了,胶片因为成本和实效性较差,很快就被完全整合,纸张则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暂时还在整合的过程中。任何承载于纸上的信息,从纸媒到货币,其实都可以做到完全无纸化,只是基于人类的习惯,以及手持信息终端还不足以提供对等的便利,未来还有待发展。互联网既然是针对于信息方面的革命,那么它必然会走向物联网,也就是物体与物体间的无缝对接,和人与物的整合,有几则新闻可参考:『A. B.。从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再到法国的机器人NAO,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有远程医疗,3D打印,智能家居……通过这些前沿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基于信息控制方面的技术革新,会进一步改变整个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啰嗦了这么多,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未来将没有“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区别,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 』,一些从业者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难免会急于表达内心的激动。2013年又是国内互联网行业收获颇丰的一年,电子商务、新媒体斩获了诸多眼球,新一届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重视更是催生了各种媒体的兴趣,我们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到,新闻联播无疑是点着这一簇火焰的关键火源。三、“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要有:互联网技术既然正在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对发展趋势没有一定的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上就有可能会存在非常大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以信息服务为主的行业,正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冲击,在重新构建新的竞争形态。媒体:我们经常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来做一些区分,事实上媒体提供的是图文信息、影像信息编辑汇总整理的服务,至于到达用户的载体是纸张还是智能手机,区别真的不大。娱乐:这方面应该体现的比较明显,多屏时代,随身视听,观众获取音乐和影像节目的途径越来越便利。通信:这个不用说了,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它在这一百来年里的变化。金融:也是一种信息服务,货币这种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很便于虚拟化的。零售:基于信息不对称,所形成的商品溢价空间,已经被互联网挤压,目前线下的零售行业所提供的服务正在向体验经济,以及物流倾斜。涉足信息服务的行业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枚举。这些行业浮在水面,很容易被观察到,还有一些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信息技术同样的依赖,也正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整体的变革,但目前变化并不明显,所以常常会被忽视。家电家居:之所以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是因为未来它们都是属于智能房屋的范畴内,彼此之间应该会在企业层面出现大的整合,google收购Nest,应该可以昭示这个行业未来的趋势。小米如果想真的想让格力紧张一下,只要研发一个家庭信息控制系统,未来就可以将格力所提供的空气调节服务整合在旗下了。据我所知,格力是一家对机械技术十分迷恋的公司,对智能家电的理解和能力储备,我只能说“呵呵”。交通工具:在这个领域机械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很平稳的状态,下一步的技术突破主要是在控制系统上,Tesla带给汽车行业最大的冲击并不是在能源方面,而是在控制技术上的思路。从汽车、船舶一直到飞机,多数企业在智能和安全之间一直难以平衡,所以在控制系统数字化上的发展非常缓慢,相信下一个十年这方面会出现大的变革。工业生产:快速成型技术中的“3D打印”试图民用之后,很快受到各种媒体的重视,实际上相关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好几十年了。目前快速成型技术整体还很粗糙,不过大概能看出来,未来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损耗会越来越低,整体发展的趋势正趋向于 — 设计即制造,也就是说全球的设计资源和制造资源因为互联网将比现在结合的更紧密。城市营运:这一点应该比较好理解,城市管理与企业管理一样,其核心仍然是基于信息的反馈与处理。IBM是这个方面最积极的技术推进者,因为关系到这家企业未来几十年的生死存亡。中国在这个方面起步也不算晚,2013年8月,政府颁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信息技术和智慧城市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入的。以上简单举了几个例子,用来说明互联网技术虽然只是简单的加速了信息的传递,但所引发的联动反应则是覆盖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至于具体是如何影响以及趋势是怎样的,各个领域的专业论述已经很多,就不再多言。四、“互联网思维”究竟是什么:在这个提问下面有很多基于现象的分析,也有一些反驳的声音,指出很多观念并不是当今独有,而是从人类有生以来,便一以贯之。对各种评论我都深表认同,因为他们其实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问题,彼此之间并不矛盾。至于“互联网思维”的真正要义其实就一条:在移动互联的时代,任何环节的信息交流均会被加速,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输的效能……没了。是不是太短了点,但是只要记住这一条就够了,因为其他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这一个前提,至于企业的经营策略究竟该做怎样更具体的考量,我稍微补充一下,尽量做到结构性的完整。从外至内的资源组织,以及效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既然互联网打通了全球的信息传输,那么企业的外部资源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筛选的,从Nike在全球整合生产资源到ZARA在全球整合设计资源,从IBM当年因为外包而击溃苹果的硬件部门,再到google因为长尾而建立的广告帝国。我们能看到不仅任何硬件资源都可以全球采购,信息资源同样可以进行跨区域的组织,这就要求一家企业的管理不仅建构于企业内部,还要将标准化体系输出至外部。但是,面对宽广的外部环境,需要整合多大范围的资源?如何更有效率的进行整合?企业最核心的能力集中在怎样的范围内?能够回答这样三个问题,才会弄明白企业的发展战略。因为外部资源是开放的,任何商业模式在信息透明的互联网时代将很快被复制,只有基于在同等商业模式上效率的竞争才会维持企业的发展。精准的市场定位和可以延展的竞争能力,以及创新型品牌人格: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在任何产品上所面临的选择都变得空前繁杂。一个消费者可以在全球筛选商品,也可能接触过全球各地的服务。大的企业往往通过用户粘性和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对于一家新的企业来说,需要通过在某个环节完成突破性的创新才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这个环节可能是一个非常细分和小众的市场。为了便于企业在细分市场突破之后经营范围的多元化调整,塑造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人格化品牌形象将给企业的生长带来便利。小米将针对年轻人的亲民形象带入家电领域,360从网络安全进入家庭安全,黄太吉的励志故事,雕爷的完美化偏执,阿里的颠覆者传说,这些品牌人格最终都指向创新,但策略和方法各有不同。信息推广渠道的多样化,以及物流向集约化转移:当今消费者接触信息的渠道非常的分散,传统的硬广+软文+陈列的推广模式需要按照传播渠道进一步的细分。为了便于传播,利用最有效率的口碑途径,企业必须在形式感上有所突破,表现出一定的偏执。无论是海底捞,或者是小米,还是黄太吉,或者雕爷,你可以选择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研发等任何环节来表现你的偏执,具体是哪个环节不重要,但只有做到形式感的绝对迥异,才具备口碑传播的价值。与信息传播相对应的,是物流的集约化,在信息传播受到地域限制的时代,物流和信息流是同步的,一家企业需要通过仓库的层层转移,才能接触到顾客。随着图文音像信息传播效率的提高,依靠信息便可以让消费者对体验产生期待,所以物流完全可以滞后于信息,进行更加系统的分发和管理。多层次的定价策略,将交易从基础服务转向溢价能力更高的增值服务:免费的背后实质上是互联网时代供应的充盈,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搜索引擎,如果只有一个通讯工具,那么他们都不会免费。从雨水,自来水,再到瓶装水,以及在沙漠上卖一杯水,价格永远是根据稀缺性而波动的。互联网行业免费如此丰富,和供应能力的充足息息相关,其他行业同样,我们是一个全球消费一体化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全球供应一体化的时代。既然基础服务难以产生溢价,那么定价策略就必须要向增值服务转移。QQ解决生存问题的收入就是来自于移动QQ的流量收费;宜家销售的也不是家具,而是简洁、美观以及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所以在宜家不同商品的利润也不相同;麦当劳在中国从售卖合家欢的聚餐场所,再到销售快餐中的“快”,卖的都不仅仅是汉堡;迪斯尼通过电影和乐园所提供的内容服务,一年可以在全球卖掉300亿美元以上的授权商品;这些都是在互联网时代定价策略的成功案例。通过众包进行创新管理,以及从用户端建立纠错机制:BAT(百度,阿里,腾讯)同时都是风投公司,google、苹果也都在不断通过并购收购来进行布局,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在通过外部的众包来完成创新。人才资源是互联网时代最贵的生产资料,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做到在这个层面的垄断,因为人口基数十分庞大,人才的筛选机制不是以企业的力量就可以构建的。2000年之前,全球的并购交易多数是由投机意识推动,所以会诞生GE,Time Warner这样大而无用的公司。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以维护持续创新为目的,减少营运成本,稳中求进的中小规模并购日益增多。互联网时代的通信便利和几十年来多元文化的交流,让各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大企业的部门也有机会像小企业一样保持灵活性,淘宝和微信诞生的过程就是很好的例证。至于以用户为中心,这本来就是任何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只是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渠道非常通畅,企业完全可以将用户反馈囊括在纠错机制之中,形成内部创新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产品的更新周期。大概就是这么多吧,比较泛泛而谈,想到哪里说哪了。全球各地通讯技术的发展情况不一,国内各个行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程度各异,因此所体现出的竞争形势也都不一样,如果落到具体行业具体产品,还得具体分析。唯一想重复强调的是:互联网技术是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也是最能体现信息技术价值的一环,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其实探讨的是信息技术带给生产生活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其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面对新科技时应秉承的态度,不如用“学习型思维”来一劳永逸的指代。话说最近看了太多令人发指的文章,有些几乎是丧尽常识,为了给自己消消毒,就顺便整理一下思考,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2013年开始「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汇非常受关注,尤其是在传统行业,「以互联网思维做XX」这个概念非常受追捧。 一些行业大忽悠,对这个词真的有非常非常高的提及率,同时言必称黄太吉煎饼、必称雕爷牛腩,必称roseonly,必称马佳佳。仿佛找到了开启金库的钥匙,其实这个「互联网思维」并无太大新意。只是一个新的时髦词汇。
先讲个小故事,基本是历史原貌。从前有个小饭店,店主死的早,就由老板娘主持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陈麻婆为了强调「轻资产」,特意把饭铺设在成都北郊万福桥。在观察城外运输业的过程中,和四川棒棒在摆龙门阵的过程中,提到劳作了一天,特别想吃重油重辣的食物。
基于发现的这一「需求」。陈麻婆决定基于「长尾理论」以川味下饭菜作为一决胜负的「蓝海」「窄众商品」,希望让棒棒们能在店里得到「极致体验」。但一开始并不顺利,好吃的下饭菜要用很多肉,价格贵,苦力们吃不起。发现这个问题后,陈麻婆「迅速反应」,经过多次和顾客共同「迭代开发」、和厨师构建「烹饪SOP」「流程再造」、推出前为「核心消费者」进行「封测试吃」,陈麻婆终于确定了以下饭豆腐菜为主打对象,赌上自己的名字推出了「麻婆豆腐 beta」。豆腐料到物到火候到,十分好吃。 棒棒们吃麻婆豆腐胃口大开,吃后浑身舒畅,再加上麻婆自己亲自担任饭铺的「首席宣传官」,每天对棒棒们嘘寒问暖进行「有效互动」,这些棒棒成为了第一批「死忠粉丝」,有了「美誉度」。因为这些力夫本身就存在「沟通社群」,加上他们走南创北到处进行「二次传播」,麻婆豆腐很快就出了名。陈麻婆成功受邀在自媒体大会演讲,提了一个问题——我这个算不算是以「互联网思维」来运营饭铺?这是150年前的案例,如果放在今天应该可以在各大传播圈看到一篇文章——「我死了老公为什么仍要把豆腐卖到全世界?」。 ---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互联网思维是为了免费的广告---既然互联网思维一点也不稀奇,只是一个新瓶子。那为什么店铺喜欢自称自己是互联网思维?——因为可以打着「互联网思维」吸引免费的媒体报道。因为媒体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同样大的展现量作为广告或软文,怕是黄太吉们要付几千万元也不够。如果有个新现象、新模式、新话题,媒体也愿意参与报道。经过免费的报道(广告),大家对这个品牌有个起码认识,不管好吃不好吃至少都愿意去尝试第一次,看看有没有这么牛,至少是个谈资。 ▲「黄太吉」与「互联网思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来自百度指数▲「黄太吉」与「互联网思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来自百度指数▲黄太吉获得了免费的大量报道。4.3万篇,折合媒体的刊例价广告,值多少钱?▲黄太吉获得了免费的大量报道。4.3万篇,折合媒体的刊例价广告,值多少钱?---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互联网思维是为了未来的融资---还有一个特点,以互联网思维开店的店主,一开始的出资不都是自己出的——自己拿一点,找天使投资人融了几十万,把概念弄成现实。这样看来倒是能算是一点互联网企业常做的事。
所以店铺一开始要引报道、做体验、玩口碑、圈粉丝。
头几个店根本不在乎赚不赚钱,只要有了话题和排队盛况的现象,就有了估值。有了估值、抓住粉丝就有了A轮投资,接下来是B轮投资……之后或者转型、或者卖掉、或者上市等。
如果自己玩法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出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的话,别贸然去尝试噢。 ▲互联网公司融资流程图。▲互联网公司融资流程图。▲很多互联网思维旗号的店铺根本不在乎赚钱不赚钱,旨在圈话题圈粉丝。▲很多互联网思维旗号的店铺根本不在乎赚钱不赚钱,旨在圈话题圈粉丝。核心是为了圈估值,方便拿下一轮的投资。玩法和你一样吗?你要直接学吗?---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互联网真正方便的是建立品牌人格---一些人觉得自己会上团购、刷点评、开微信订阅、开官微就等于走了店铺最基本的O2O流程。个人以为:大误。 现在是一个话语权分散旁落的时代。不再以传统权威去广播身份,而是以酷朋友/专家朋友的身份去平等对谈才是。用互联网可以更方便的创造出品牌人格,有了健全的品牌人格就能创造粉丝。圈了粉丝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当教主,当了教主好处多多。想卖月饼粉丝就买,收会费就粉丝掏钱——罗振宇 拍电影就不怕影评人,粉丝票房爆棚——郭敬明 想黑人就有帮衬,粉丝掏钱组基金——方舟子 做手机踩遍业界,粉丝照样为情怀买账——罗永浩对于新媒体运营我没有什么经验,只能说这么多。 最后奉上一句箴言:开个官微每天就这样: 1.遇到灾难煽情点蜡烛;2.发不合常理的新闻拍案惊奇;3.早中晚三顿鸡汤;4.热点新闻中热衷于迎合民众的情绪为弱势群体说话。 其实是为了骗转发,你们真的相信考这些低俗的手段,可以建立媒体的品牌和传播力吗?别做梦了!——via王志安————————————————————【以下为本内容的贴片广告】:我的知乎盐专辑《建立餐饮经营概念的第一本书》上线了。本文为其中试读部分中的一篇,有删改。欢迎选购全书。读者老爷如果有兴趣,下面五个是购买地址:买书的地址: |
| |淘宝阅读:或者在以上6大平台搜「汪惟」或「餐饮+第一本书」也可以。售价:¥3.99元如果你想了解书的详情请点:下图二维码是我的公众号可能您觉得“汪惟居然又在做广告狗!太过分!”在这里我先说一句不好意思...确实有碍观瞻,拜托请当没看见……我大概会当一个月左右的广告狗,但是我确保广告不会太硬,是基于内容的广告。这些放出的内容是各个平台可以试读的部分,也欢迎大家试读(试毒)买我书的读者老爷,谢谢您的惠顾...本文评论请针对本文内容...
我最近也在纳闷什么XXX的是互联网思维,看了很多对成功创业者的报道说他他妈的是互联网思维我就觉得你XXX就是硬件连上网就敢管这叫互联网思维?我不知道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的思考逻辑是与传统行业相对,互联网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1、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这也是为什么PC取代了传统的报纸电视而手机即将取代PC——信息获取更便捷。淘宝就不用说了吧,让你更方便的买到全国各地的东西还他妈的足不出户你说便捷不便捷?QQ就不用说了吧,让你聊的更方便,还能看到对方(见面更便捷),传文件可以离线传(便捷)……对于传统行业有什么启发呢?如何让客户更方便的获得想要的东西。在互联网上,“商品”是信息,在传统行业,比如麦当劳的汉堡,海尔的服务。我们发现,麦当劳的汉堡之前是不屑于给我等屁民送外卖的,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御姐也开始脱下裙子了。为什么麦当劳开启外卖会增加销量,从互联网思维来说,用户获取商品更加便捷了,便捷就有价值。而海尔的上门服务,一个电话打过来我的服务人员立刻就到,再加上因为中国人缺少尊严而产生的不喝水不抽烟穿鞋套等“尊贵”服务,海尔他妈的赢了。便捷是价值。征途之于传奇,也是升级更加便捷了——拿钱砸。之前的段子是说有个土豪找到传奇说老子没时间打怪老子有钱贼有钱给你们钱你给我升级行吗传奇的人哈哈大笑说哥们你扯淡呢游戏不是你这么玩儿的老老实实去打怪升级吧于是史玉柱用更便捷的方式满足了用户需求于是他成功了。2、表达(参与)我个人觉得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最典型的例子来说,为什么web2.0能干败web1.0?用户产生内容。为啥用户愿意产生内容?比如知乎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地方为什么大家愿意吭哧吭哧写?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让一个人付出比给予他更能让他有参与感。在最古老的的1.0时代,如果一个人的投稿进入到了《读者来信》栏目,都会让人兴奋半天。在web1.0时代,编辑的内容永远是在山上美妙的风景,而底下的回复无论多精彩都会被统一称为“网友”。web2.0时代,我们可以自己创立贴吧,可以自己创立小组,可以自己开一个帖子,表达自己称为可能,所以web2.0时代进入到了信息迅速增加的时代。而我个人的思考为什么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佛教却不是呢?要知道佛经的智慧那可比基督教大了去了(基督徒随便砸,我就是认为基督教是邪教怎么地)因为佛经是方丈大和尚们讲,而基督教通过社区教会让大家参与“分享”。矮油这个分享可了不得啊,说着说着自己都当真了(这也是很多组织洗脑惯用的手段)对传统行业有什么启发呢?我个人觉得选秀节目就是互联网web2.0的应用。之前是专家打分——web1.0网站产生内容,控制事情的走向,现在是粉丝投票,只要投的多不管你唱的好不好(对不起啊春哥我个人觉得你挺有魅力的但我这人老实)——用户产生内容。比如大家都知道的黄太吉小票上面的箴言,这个箴言让黄太吉的小票有个可传播的营销点,但这个本质就是web1.0,你自己产生内容。于是乎,你自己要绞尽脑汁的想、找好挺好玩有启发的句子。如果变换一下,让用户自己写,或者贡献,而在落款上@ 用户的名字,看着自己的句子自己的名字被那么多人看到,是不是会很满足?你既省事儿又让用户感觉更爽岂不是一举两得?所以说,我觉得黄太吉根本就不是互联网思维!可口可乐的个性瓶子,是通过给用户更多的表达机会来增加销量的一个例子手机美容行业就是因为可以给手机扮靓就……小手绢年销1000万的神话3、免费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所以免费比然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的一个记得申音曾经发问:互联网免费服务应该怎么赚钱?我的回答是:从不免费的地方赚钱。这是一句废话,细分来看,不免费的钱第一来自于用户本身,如QQ的QQ秀,免费用QQ的服务,但刺激你买QQ秀,会员等,钱来自于用户本身。第二用户升级,比如云空间服务,用免费降低体验门槛,吸引到付费客户体验,然后满足付费用户需求从而收钱。第三来自于第三方,通常是别的商家,比如提供服务获得数据/广告机会然后商家付款。那么实体经济里面,有哪些启发呢?在实体经济里面,上面的免费第一点和第三点目前都米有好的例子(欢迎大家补充)第二条里面,通常是边际成本为零的行业可以使用,健身房免费体验券应该是一个案例。4、数据思维不是说有了互联网才有数据分析,而是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实体行业里面的应用只能说,不用数据思考的企业会死的很惨吧。5、用户体验为什么我把用户体验放到最后,因为我觉得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感觉爽,精神物质方面,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都是让用户满意但数据思维加上用户体验思维也是会给传统行业带来一定的改变比如,快捷酒店把差旅人士在意的方面——卫生、床舒适度、安静、价格——加强,把八百年用不到的游泳池健身房豪华大堂装修砍掉。让用户在意部分的体验更好,不在意的部分通过降低成本减少价格来吸引用户。6、吵架对,是吵架,这是互联网独有的现象,从来没有哪个领域的人如此热衷掐架。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吵架很容易成为宣传的题材和焦点,本质上也是吸引注意力。因此,雕爷牛腩的拒绝12岁以下熊孩子,黄太吉的“我们本质上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吸引话题。-----------春节后补充任何“思维”的本质都要回归到产品这一根本载体上来(产品不行,什么思维都是忽悠)。XX思维,就一定要剥离XX来看本质,所以我认为把微波炉连上互联网,就不是互联网思维。不负责任转载一篇春节期间看到的一篇文章。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在于1.开放思维2.知识共享3.创新驱动对于工作方式,使用互联网的方法,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思维,比如关注最新的互联网产品,搞定一切困难去使用最新的产品,思考互联网事件,关注互联网政策,参与互联网活动。
24*7小时的服务意识,迅捷的反馈,以及说人话。
什么人最爱谈“互联网思维”?
以忽悠维生的媒体和“营销专家”;
爱出风头的创业者;
怀着一腔热血想要打拼一番事业却总是欠缺一点东西的年轻人;
试图掩盖自己的成功不过是瞎猫撞到死老鼠这一可怕事实的成功者们;
对互联网似懂非懂,总想掺一脚的外行。
认清以上事实,你就明白互联网思维到底是神马坑爹的玩意了。
媒体大肆追捧,但是互联网思维总结下来就是两句话:创新、用户为本。话说回来,相对传统行业,互联网从业者在创新以及迎合用户需求这两方面的确更有优势,因为这两项是互联网产品生存的必要品。你家楼下的便利店的东西也许比3公里外的超市要贵一半,但总有人宁愿多花那几块钱也不愿意开车到3公里外购买商品。然而互联网行业不可以,如果你不能讨好你的用户,那么用户拍拍屁股改用别家产品不过是点点鼠标的功夫而已。
再打个比方,马路边的那家天津狗不理包子店,包子口味十多年没变过,材料、口感都和隔壁路口那家店没啥区别,但是一样会有人去购买他家的包子;然而在互联网里,你做一个和知乎一模一样的网站,即使把所有功能都模仿到了,然而知乎的用户也不会到你那里去,因为他们习惯了知乎环境与气氛。同理,知乎如果两年后没有做出任何改进,不能紧跟时代进行调整,用户慢慢也会厌倦了逛知乎的习惯后,知乎也会慢慢衰落。
创新和用户至上作为互联网产品生存的根本,早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互联网从业者的基因中。
前两年有过一篇很火的文章,里面提到了降级论,这大概是互联网思维的雉型吧,那篇文章说,互联网从业者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也许应该急流勇退,转到其他行业中,利用自己在互联网中的经验,创新模式,那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尽管对这篇文章的观点有所保留,不过个人还是认为说得挺有道理,而后来媒体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报道,也大多是类似的论调:让人为之眼前一亮的新模式、极致的用户体验、互联网式的快速扩张……
但是我想说的是,“互联网思维”被过分地解读了,创新、客户至上的思想在各行各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不过在传统行业,这是一个企业从屌丝逆袭到高富帅的利器;而在互联网行业,却是生存的必需品。仅此而已。就像你家楼下卖家电的做了十多年还只是一家店,而国美和苏宁靠着模式创新做成了国内的顶级企业,这在当年没人会把它和"互联网思维"扯到一块吧?
所以,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比空谈什么互联网思维更实际。
-「互联网思维」本身非常概念化,加上自媒体时代各路英雄的轮番解读,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笑话。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谈论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见解。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是bit。信息,构成了互联网的全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的本质在不断地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早期互联网的被动获得信息进化到了今天随时随地的主动收发信息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和节点就是我们通常在媒体解读中所得知的,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等等概念化的字眼。
互联网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网络效应。比较有逼格的说法就是「网络外部性」,使用人数越多,价值就越大。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9x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东西的时候,有个媒体发起了一个「网络生存大赛」。大概就是挑选一些选手给点钱,利用网络购物生存72小时不死,就算胜出。这在几乎每个网民都能做到的今天,大家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确实是一个很轰动的新闻。那会儿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更别说连上互联网购物了。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办一个微博,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互联网产品几乎是伴随着技术和用户规模的发展而演变的,也是市场机会的来源。
上面说的都是互联网信息层面,并非商业层面。题目中所指的「互联网思维」更具有商业指向性,说白了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击碎传统企业的竞争壁垒」。
传统的商业模式,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型就是,先找到一个供需市场,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利用规模化和信息不对称产生价格差,利用销售手段把产品变成商品,从中获利。大家都看得懂,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早几年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商品往往并非产品本身。这个就有点抽象了,一般人看不懂,而这种领域往往又是需要大量资本培育,产生高价值的网络效应后才产生回报。一旦有某个企业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成功了,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名词来归纳它,所以有了「互联网思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世界是平的》,但互联网确实把这个世界变的扁平了。它压缩了信息的层级,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又使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空间中,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分享信息,这和早期的互联网已经大有不同。你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有无数节点的球形体,我们是一个一个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彼此相连,当我们需要连通某一个或大或小的节点时,就和吃饭动筷子那么容易。当一个商品企图使用信息不对称赚大钱时,市场竞争机制和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则会使这个商品的获利变得困难。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说商品吧,一分钱一分货,恒古不变的道理。就算是互联网企业,也没有办法在传统制造业中用惊人的低成本造出超一流的商品,何况这还是传统企业的强项呢。刚才也讲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型和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型是不一样的,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互联网具备网络效应和信息属性,它可以不依靠产品本身赚钱,这一点洽洽又是传统企业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懂,又最不擅长的。所以在电商大行其道的这几年里,你经常看到传统企业挖走电商人才,但是也没有成气候,这是另一个话题,可以开新问题来细说。但总的来说,革自己的命,否定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是需要勇气的。而利益纠葛太深的传统企业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行动力,今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已经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互联网模式,产品可以不是商品,产品可以不赚钱甚至赔本赚吆喝,是互联网的又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点虚的吧,商业生态的变化,互联网把散落在各处的消费者变成了一群人,这个太可怕了,简直就是传统企业的噩梦。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半路杀出来那么多程咬金,而且东西还都卖的不错,老百姓为什么会去买一个这个领域的新品牌?宝马如果去造衬衫,你会觉得奇怪,但腾讯要是去造衬衫,或者Amazon去造汽车,你一点都不奇怪,反而心生期待。这个我认为是商业的本质在发生变化。总的来说,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只有对信息和新商业的理解。以上。-
互联网通过连接构成的网络是一个多点对多点的系统,网络上每个节点都可以与其他任何一个节点连接。这个网络背后的互联网精神是:平等、协作、开放。互联网精神进一步演绎出的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了商业活动的逻辑和思考方式,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有四个方面:产品、商业模式、营销、管理。一、产品1) 产品定位:产品思维、单点突破、屌丝思维产品思维产品和项目的区别在于,产品是标准化、模块化的、可复制的服务,它可以大规模地为推广。如果你提供一项服务,它的服务流程不是标准化的、它服务内容不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那它就不是一个产品。比如,你为一个企业开发一款内部管理软件,这个软件可能只适用于这个企业,那这个软件就不是一款互联网产品,但是如果你开发一款软件放在云端,为企业提供云服务,那就变成了产品。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要有产品思维,因为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关键之一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服务。单点突破单点突破更多是针对初创企业而言。单点突破的核心就是产品功能不要做多,要做新做强,就是开发出一个需求性特别强的功能,把一个功能做到极致,有一个特别亮的亮点,从而使产品充满个性,而不是功能面面俱到,毫无特色。在产品种类上,也不要追求过多,也是把一款产品做成爆发性产品。单点突破的目标是在一片红海里做出一款“一针捅破天”的产品。相比于诺基亚的众多机型,苹果手机以一款iphone异军突起,就是很好的单点突破案例。屌丝思维产品定位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你的目标客户群是面向高、中、低哪个群体。对很多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的数量比用户的消费能力更加重要,抓住巨量屌丝比抓住少量精英重要。在互联网思维里,与其卖一个10000块钱的产品给一个精英,不如卖10000个一块钱的产品给10000个屌丝。2) 产品开发:快、迭代快在互联网环境下,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用户需求不停更新,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必须快速相应需求和市场变化。迭代迭代是“快”思维在产品上的表达方式,保罗·格雷厄姆在其《黑客与画家》中提出了产品开发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圣母玛利亚模式,企业内部团队封闭开发,花N年时间,努力把所有可能性都想到,然后召开发布会,隆重登场,就像圣母驾着祥云而来;另一种是互联网企业中常见的迭代开发模式,即先推出一个用户最需要的功能,然后根据用户反馈不断完善。”圣母玛利亚模式是一种十年磨一剑思维,迭代开发模式是小步快跑思维,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最小的代价,开发出产品原型,以最快的速度交给用户使用,边用边改,快速优化。为什么相比于传统经济,互联网经济时代迭代突然变得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互联网时代,很多产品本质上就是信息服务,信息产品相比实物产品,其修改速度大大加快,修改代价大大下降。3) 产品功能:专注、痛点和痒点、爆点/专注点、跨界思维、个性化、社交元素专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专注才能做到极致。做专注就是做减法,做尽可能少的事情,即使资源多了想要多元化,也要围绕一个领域进行多元化的专注。痛点和痒点痛点和痒点,就是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的让人们不舒服的地方。痛点是很不舒服,痒点是有点不舒服。比如:排队去银行交水电费就是痛点,通过网银转账就是痒点,支付宝的发明同时解决个痛点和痒点,因此它就是个创新产品。互联网创业者就是去寻找痛点和痒点,然后用互联网去消除痛点和痒点。互联网产品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去寻找痛点和痒点。爆点/尖叫点爆点或者尖叫点就是一个产品让人欢呼的地方,有爆点的产品就是让大众兴奋的产品。余额宝就是一个有爆点的产品,因为一夜之间你的财富突然可以自动增值了。微信红包也是一个具有超级爆点的产品,它使微信的财付通产品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暴增近亿用户。在互联网时代,想要让一个产品突然爆发,一夜走红,那就要去制造爆点。跨界思维跨界是创新的秘诀之一。创新在很多时候,就是发现两个原有事物的内在关联,并把它们连接起来,创新出新的事物形态。跨界就是连接两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东西。跨界在互联网出来之前不太容易,因为需要领导者有跨领域知识和跨界团队,但是有了互联网之后,人们获取其他领域的知识变得非常方便,借助网络组建跨界团队也更容易,不同领域的知识连接,变得大大频繁。于是,跨界创新就成了一股重要的创新力量。比如,游戏和教育的跨界,出现寓教于乐的教育产品;互联网和电视的跨界,创造出互联网电视。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既是信息过载的时代,又是产品过剩的时代。这种产品选择过剩使人们淹没在选择的海洋里,但是人性的特征是突出自己,展现个性。由于互联网使信息搜索变得非常容易,再怎么小众的产品都可以被传达到需要的用户那里。另一方面,根据经济学的长尾理论,种类众多的个性化产品的销量总和,有可能超过一种畅销品的销量。这样在互联网时代个体性产品就有了生存空间,很多领域产生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个性礼品定制服务卡当网。社交元素互联网的核心之一就是连接人与人,而人本质上是群居动物,社交需求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因此社交成为互联网的关键词。纯粹的社交产品大量涌现,比如QQ、微信、微博、人人、陌陌、秘密等。除了这些存在的社交产品,还有很多产品附带社交功能,比如网络电台喜马拉雅。给产品增加社交功能很多时候可以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和粘度,可以说要不要给一款互联网产品增加“社交元素”,几乎成了每个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严肃问题。4) 产品体验:极致、人性化、简约思维、用户参与、互动、去中心化极致因为信息的无限畅通,传播信息渠道的无限化,互联网变成一个产品信息过剩的时代,比如一个顾客登陆互联网上,将面对一个产品信息海洋,理论上他可以选择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做到最好,只有成为NO.1,只有给自己打上第一名的标签,才能在这产品过剩时代信息海洋中浮现出来,否则就会被淹没。在互联网世界里,每个细分领域往往只有一名生存者,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世界,马太效应统治着互联网。这个现象的背后逻辑,是互联网企业依赖信息的大众传播生存,而信息的大众传播似乎有一个特点,那就只是传播第一名,不传播第二名,比如这个星球上所有稍微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叫阿姆斯特朗,但是几乎所有人都不知道,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人性化产品设计要人性化,界面要友好,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打造良好体验就是进入用户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最好的产品就是又懒又笨的用户喜欢用的产品,就是“脑残”都能用的产品。简约思维艺术流派极简主义提倡“少即是多”。这个理念在设计学、建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互联网使人类面临着信息过载、信息冗余的困境,一个产品如果功能简单、设计简洁,可以使用户脱离选择的纠结。简约展示个性,意味便捷,iphone之所以这么成功,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设计的简约。用户参与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管理边界被打破,用户变成了员工。企业的智力资源不仅仅来自于员工,也来自于用户,而且发动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会使产品具有创新性,更符合用户需求。海尔公司甚至提出了用户全流程参与的理念,使用户深度参与产品从设计、研发、到生产整个过程,把用户变成协作生产者。海尔推出了由用户决定尺寸、颜色的定制洗衣机。小米在米柚的开发过程中,发动了10万级别的活跃用户参与开发。互动互动是产品使用层面的用户参与。互动之所以重要,源于两点人性:第一点,人都有爱表现的本能,而且希望别人来看到自己的表现。比如,有些人在听完演讲后喜欢提问,而且提问时,发表长篇大论,对TA来说演讲者的回答是什么并不重要,TA享受的是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感觉。要让一个人有兴致表现自己,必须有他人在现场,而且现场人越多越好,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互动,需要多人参与,用户才有积极性,比如时下刚刚实验的弹幕电影,如果电影院只有一名观众,这位观众就绝对没兴致把自己的评论显示在银幕上。同样地,很多问答的论坛,也只有观众多了之后,才会出现回答活跃的用户,因为回答者需要有人为他叫好,这就好比以前街头卖艺的,观众越多表演越起劲;第二点,人有游戏的本能。游戏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是在成年后被不断压抑。总结,设计产品的互动时,记住两点:满足人做游戏本能;同时让用户有机会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去中心化互联网是一个网络,它强调多点对多点,而不是一点对多点,这种思想体现在产品上,就是去中心化设计,微信群就是去中心化设计的产品,所有人在微信朋友圈上是平等发言的,所有人都可以发起群。产品的去中心化设计,体现了平权的思想,使得网络上每个节点,都可以为整个网络贡献价值。二、商业模式1)
价值定位:“互联网+”思维、用户中心、平台模式、颠覆式创新“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这种改造从深度来分程度不一,有完全颠覆、也有重新定义、也有些只是简单应用。零售业、旅游业就被互联网完全颠覆,教育正在被互联网教育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终结目标是改造一切传统产业。创新者在不停地寻找新的可以被改造的传统行业,一旦找到往往就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有些互联网巨头也伺机进入,原来完全陌生的传统行业,希望利用自己手里海量的用户,以及互联网的优势,“挟用户以令诸侯”,以“互联网+”的模式该颠覆换来的那些传统行业。用户中心企业考虑自己产品时,会有两种思考中心:一种是收入中心思考模式,这种思路围绕着“钱”展开,比如:怎么样让用户愿意付费,怎么样从用户那里获取最大收入。另一种是用户中心思考模式,这种思路完全站在用户的需求,而不是自己的需求角度考虑问题,去思考用户需要什么,怎么样帮助用户创造最大价值。这种思维不是不考虑收入,而是先考虑“我能为用户做什么”,第二步再考虑收入,把一切工作围绕用户需求展开,以用户为中心构建整个商业运行体系。平台模式以平台模式运营的企业不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而是通过打造一个基础设施,吸纳其它企业为用户提供服务,自己只是一个间接服务平台。提供平台服务的企业,就好像一个导演,他搭建舞台,设定角色,但是自己隐在幕后,不上台表演,而是发动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平台型企业的核心也是搭建一个好舞台,设定一个能够刺激用户来玩的游戏规则,然后发动用户来到舞台上面。这个过程,要让用户出风头,自己则要隐藏在后面。比如阿里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和天猫,为千万个个人卖家和企业卖家服务,买家虽然登录淘宝和天猫,但是直接面对的是卖家而不是阿里。对多数以平台模式运营的企业来说,有了平台就会进一步发展出生态系统,比如基于淘宝和天猫会发展出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同样,基于微信也会发展出另一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对于提供平台服务的企业之间,竞争不仅仅是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两个企业代表的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及平台背后的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所以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将不仅仅是这两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阿里和腾讯各自背后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颠覆式创新颠覆式创新意味着对一个行业的颠覆,这是很难也不常见的事情,但是互联网到来后,这种创新变得常见了,互联网公司颠覆了很多传统领域,比如手机地图的导航功能,颠覆了传统的汽车导航仪;微信颠覆了短信业务。颠覆一个传统行业甚至成了互联网公司证明自己创新能力的终极标准。有趣的是,颠覆经常不是来自本行,而是来自其他行业,比如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短信业务被行业外的腾讯用微信颠覆。2)
资源配置:产品第一、流量思维、维基经济学产品第一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变得无比畅通,用户可以直接获取产品的信息,人们是否使用一个产品更多地直接根据这个产品本身,而不是像传统那样依靠品牌和广告的信息来决定,企业的产品就变成了这个企业的核心,而原先的品牌、营销、战略等变得次要。李善友教授认为,产品是1,社群是0,产品是一切的基础,而社群可以级数放大产品的价值。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须把核心资源聚焦到产品,打造成真正有卓越的产品,这个时候产品自己就会说话,用户会主动帮你宣传,即使没有任何品牌,只要你产品足够好,你也可以一夜走红,就像脸萌,没有任何品牌,横空出世,一夜暴红。流量思维互联网是一张网络,这个网络的价值取决网络的节点数和节点之间的连接数。所以对一个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数和用户使用产品的频率就成了关键。一个网站或者一个APP,每天有多少用户登录,每个用户平均每天登录几次,就成了互联网企业一切追求的基础,有了流量就有了一切的可能,此所以“流量为王”。维基经济学维基经济学来源一个几位成功的互联网产品维基百科,其核心理念是“众包”,即有无数的用户通过协作来生产。这种“大规模协作”和“用户生产内容”的理念,支撑了优酷视频、知乎等很多依赖内容生产的网站。3)
赢利模式:免费模式、价值链再造免费模式免费是获得流量的首要策略,也是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的杀手锏,比如360软件靠免费颠覆了杀毒软件行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够免费,是因为互联网重构了价值链。在互联网的逻辑里,人是一切商业的中心,只要你能让足够多的人用你的服务,即使是免费的,最后你总有办法,从这个足够大的用户群中变现。也就是,免费不是终局,免费是为了获得流量。今日的免费是为了明日更好地收费;这个产品的免费是为了另一个产品的收费;一般权利的免费,是为了进一步对特权进行收费。总之,有了流量后,广告、电商、虚拟装备等各种变现手段就有了坚实基础。价值链再造核心服务免费是互联网企业的普遍模式,之所以能够做到免费,有两个法宝:法宝一,因为有海量用户,可以通过广告获得收入;法宝二,互联网缩短了产品和用户的距离,削减了中间环节的成本。但是,免费并非互联网企业独有,传统企业一样可以采用免费策略,其中的秘诀就在于价值链再造,改变原有成本结构和收入方式,使“羊毛出在猪身上”。举两个案例:一个是四川航空推出的免费机场大巴,其模式是低价批入大巴车,帮助大巴公司在车内做广告,然后高价把大巴卖给司机运营,按照乘客数支付给司机费用,然后再通过车上卖广告。在这个模式中,航空公司降低了购车费,不用养车和司机,赚取大巴差价和广告费。另一个案例目前有人正在实验的九悦免费酒店,客人免费入住酒店,通过酒店卖家具。4)
利益相关方处理:生态系统、社群经济、去中介化、协同进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一种网络化思维。宏观上,企业是整个社会企业网络中一个节点,企业管理者不仅关注自身企业,也关注整个企业网络,定位好自己的价值,为这个网络创造价值,同时要善于利用网络上的其他企业,借力企业的服务来帮助自己企业。微观上,企业要想做大,就要围绕自己的服务打造一个生态系统,比如阿里巴巴打造了一个融合卖家、金融支付、物流、各种商业服务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以阿里巴巴为中心,聚集了海量的其他企业。假如,阿里不去想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而是自己去做全部事情,一定不可能有今天的阿里。而有了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就相当有了一个定海神针,阿里也就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因为一个企业要倒闭是容易的,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成了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中心,它要倒闭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这个时候倒掉的是整个生态系统。这么说来,马云说要让阿里活102年,是很有希望的。社群经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作用,制造了一个多中心的世界。社群就是一个多中心的人群聚集方式,人们依照不同特征分别聚集成不同的社团,比如微信上的人们会通过不同的身份和兴趣,聚集成不同的族群。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身份特征,在QQ、豆瓣、陌陌等上面自发构建了成千上万的爱好小组。去中介化传统的商人很大部分其实是中介,他们依靠信息不对称生存的,比如倒买倒卖,就是知道一个东西在一个地方卖的便宜,在另一个地方卖得贵。但是互联网一下子使世界变平了,人人可以从网上获取信息,这就打破了原来的信息不对称,使中介失去了生存空间。比如,电子商务给工厂提供了网络销售平台,以前江浙很多的跑业务皮包公司失去了生存土壤;再如,在线客房预定使得传统旅行社逐步被互联网旅游业替代。互联网把产品提供商与最终用户的距离拉近,挤掉了整个中介层,所有一切依靠信息不对称生存的行业,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在过程中相互适应对方的共同进化。比如长喙蜂鸟和花的协同进化,花为蜂鸟提供蜂蜜,蜂鸟为花传播花粉,蜂鸟为了能吸到更多蜂蜜,就进化出长喙;而花为了吸引蜂鸟,进化出更多的蜂蜜。这是一个共同依存,协同进化的过程。在商业的生态系统里,一个企业物种和另一个企业物种,也会存在协同进化关系,当一个企业采用一个变革行动时,使得另一个企业必须相应变化,才能继续生存下来时,这个企业就激发了一个协同进化过程,它的创新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环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进化做出贡献。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从协同进化的高度来看待竞争,那么任何竞争对手都将不是对人,而是变成自己企业进化的推动力,只要你把竞争对手当成创新的促进力和外部员工,从竞争对手那里学习,而且竞争对手越强,你进化动力也越强,只要你保持协同进化,而真正的敌人是用户的需求和问题,它才是你和竞争对手共同要战胜的敌人。此所谓,心中无敌则无敌于天下。三、营销1)
用户获得:社会化营销、口碑、Growth Hacking、大数据思维社会化营销社会化营销是互联网对整个传统经济最引人注目的改造。人是社会性动物,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里,社交是第三层次的归属感需求,它仅次于生存和安全的需求。但是几千年以来,人类社交的范围都很小,频率也不是很高,原因是受限于受通讯技术。比如在古代,和千里外的家人通个家书,可能一来一往就要几个月。有了互联网后,人类社交的范围和频率,一下子出现井喷,而且社交的范围无限扩大,社交的频率无限提高。每个人都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以即时沟通。于是,各种社交化网络服务(SNS)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又更新迭代:博客、人人网、微博、微信……。各种社交网络被建立起来,又被重新打破:有生人网络,也有熟人网络;有工作网络,也有生活网络。互联网时代因为社交工具的广泛应用,人人都变成了媒体,每个人通过各种方式,和其他人组成一个个社群,每个人都具备了传播的能力。传统的企业营销一般只依靠企业的市场销售人员,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人员无限扩大,CEO、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企业的销售人员,因为每个员工和每个用户背后都有传播网络,他们都可以成为产品传播的网络中心点,尤其是一些有魅力的CEO,他们通过自媒体的方式,成为企业最有效的宣传人员,比如创新工场的李开复。此外,由于社交工具更新换代周期很快,企业必须及早注意下一代的社交工具,在下一代社交工具出现苗头时,及时应用占领先机。口碑口碑在商业史上一直很重要,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重要,原因还在于信息传播渠道的无限畅通化。古时候,老李在外地买了一瓶酒,回到老家发现很难喝或者假酒,只能自认倒霉,因为他没有信息传播渠道,跑到外地去退一瓶酒成本太高,而且对方还不一定认账。如果换到现在,情况就变了,老李如果在淘宝上买了假酒,他就可以给对方差评,可以退货,可以在各个论坛上投诉。互联网是人人可用的信息传播渠道,用户从此有了话语权。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的产品口碑足够好,用户就会主动为你传播,口碑本身变成有力的营销手段。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时代,产品的地位突然大大提升,很多产品经理都变成了CEO。Growth Hacking这是一个近两年才新兴的词汇,基本含义就是以技术手段为主导来进行营销,获得用户的增长,更通俗地说就是让黑客来做营销。Growth Hacking的手段很多,比如A/B testing(设计A、B两种风格不同的网页,然后随机推送给用户,统计两种风格下用户的注册率和转化率,然后决定采用哪种风格);再比如社交应用在用户注册时,通过读取用户的通讯录,来进一步挖掘新的用户;病毒式营销等等。可以预计,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依靠人海战术的发传单、陌生拜访、电话营销等等将越来越无效;同样地,依赖人脉的关系营销,对互联网产品来说也越来越低效。依赖技术手段的Growth Hacking在互联网产品而言,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精通这种技术的人才Growth Hacker也将会成为稀缺人才。大数据思维在工业文明时代,衡量一个企业的规模可能是员工数量、固定资产、产量、营收等等,而在互联网时代,以上这些指标全部不重要,衡量一个企业的规模变成了用户数量,而用户在互联网企业的沉淀方式就是用户数据。对某些互联网企业来说——比如电商企业,最核心资产不是资金而是用户数据,因为,对这些互联网企业而言,不光是销售要围绕用户数据展开,产品研发、战略等也都需基于用户数据的分析。很多互联网企业运营过程,正在变成积累用户数据和挖掘用户数据的过程,而挖掘用户数据将在未来成为所有企业都要学习的全新的核心能力。2)
用户维护和关系:粉丝、社区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的区别:粉丝经济有中心且是唯一,社群确是“因一人起,因众人兴”,可能有多个大点的节点。粉丝传统经济不注重粉丝,交易是一个直接的过程。企业告诉顾客,自己的产品有哪些功能,顾客掏钱买下产品,这个过程直接、赤裸裸,缺乏情感因素。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用户的连接方式突然暴增,企业不仅仅告诉用户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干什么,也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和用户“谈恋爱”,抓住用户人性中的贪嗔痴,从而在自己和用户之间建立情感体验,而不是一开始就单刀直入地“交易”,这样用户就有可能“爱上”一个产品,或者对一个产品欲罢不能,而不仅仅是购买一个“产品”,于是这个用户就成了企业的粉丝。一旦用户成了粉丝,就会长时间地跟随这个企业,购买它后续的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除了功能,更重要的唤起情感和审美,整个体验过程要具有体温,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永远只有顾客,而不会有粉丝。社区在传统经济里,只存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对话,客户和客户之间几乎没有对话,在互联网时代,围绕一个产品,用户和用户之间的对话变得频繁了。社区就是企业围绕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构建的用户对话空间。企业做社区的价值在于,把现在的用户和未来潜在的用户“圈养”在一个虚拟空间里,以便将来推出新产品时,一茬茬地收割用户。社区一旦做成功价值就很大,但是难度也很大,大部分企业都想做,但是没有几个做成功的。做成功社区的两个核心要素是:内容和互动。具体的做法有很多,以小米社区为例,在内容上,管理员将相同主题的帖子进行合并,鼓励回帖,控制新帖,尽可能提高每个帖子的活跃度;制造有趣的带争议性的话题等。在互动上,通过各种方式对参与的会员进行奖励;举办同城线下活动;对用户进行等级评定或者排行满足其虚荣心等。四、管理1)
企业文化:平等、快乐平等为什么对互联网公司,平等会变得重要,因为互联网公司更依赖知识和创新,必须要发挥发挥全体成员的智慧,而决不能像工业文明时代一样,由顶层发布命令,自上而下贯彻执行。在工业文明的等级管理理念中,员工被要求被动执行。而在一个创新依赖的公司里,每一个员工都成为了管理者,每一个员工不再是单纯的执行,而是需要发挥各自的主动性。所以这个时候,企业要有一个平等开放的氛围,弱化等级观念,以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通过一些专门措施,可以起到减弱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用,比如有些互联网公司要求所有人取花名,有些公司规定必须直呼管理层姓名,不允许任何“某总”、“某经理”的称呼。还有些公司制定一系列措施,比如地产企业龙湖公司,在公司内贴了一个名称为“主流价值观所不提倡/禁止的行为”的公示,来禁止那些体现等级观念的行为比如:“给领导、排出场顺序”;“内部聚餐时按照职务高低分层排桌”;“下级给上级提包、开车门、扶电梯”;“请某某总/首长做重要讲话/指示”等等。这些规定的意图都在于营造一种平等的氛围,降低官僚主义。快乐所有依赖创意的企业都需要发挥员工的创造力,而创造力和人的快乐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快乐使人成功”,快乐可以提高大脑的工作状态。好的工作环境、公司内部积极的人际关系、宽松的管理制度这些会促进人在工作时的快乐。快乐情绪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所以快乐是一种生产力。当员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时,员工的情绪就会变得积极。根据密歇根大学格雷琴·施普赖策等学者的研究,长期来看,快乐的员工其绩效比所有员工的整体绩效高出16%,并且职业倦怠率比同事们低125%。很多公司认识到了快乐的价值,所以包括Google公司在内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把公司环境打造得像游乐场、在工作期间提供大量免费食物、采取弹性工作制等等。这些措施都是有形的,也比较容易学习,比较难学习的是如何塑造无形的工作氛围,比如人际间积极融洽的工作氛围。2)
组织结构:扁平化、平台化/自组织系统扁平化很多企业在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会表现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对市场变化反应缓慢、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等症状,这就是所谓大企业病。很多大公司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通过组织扁平化来对抗这个顽疾,比如全球知名的设计服务公司IDEO,运用“大规模公司、小规模运作”的理念,将团队分成若干个小组。阿里巴巴也经历过类似的扁平化过程。2011年6月,已经迅速壮大的淘宝被拆分为一淘、天猫、和淘宝网三个独立实体。一年后,整个公司被分拆为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天猫、、一淘、和七个事业群,但是半年后,这个结构又被进一步分拆重组为25个事业部。组织和管理的扁平化是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结果。平台化/自组织系统企业管理扁平化的更进一步形式是平台化,整个企业成为员工发展的平台。如果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企业内部演变出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变成所有员工和团队的职业发展平台,所有员工和团队成为企业内部的创业单元,这个时候企业就成了一个平台。这种演变对于越大规模的企业,其保持企业生命活力的价值就越高。一个企业能否保持创新活动,能否基业长青,关键之一就在于能否打造出内部创新平台,使每个员工和数量众多的内部团队,实现内部创新和发展。一个实现平台化的企业就成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实现了海尔张瑞敏所提倡的“管理无边界,企业无领导”、“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3)
管理制度:信息化、进化信息化互联网对传统企业的最早改造方式是信息化,早期的内部管理信息化方式包括,文档资料的电子化、通过办公自动化(OA)系统进行内部沟通、企业的资源(资产、客户资料、员工信息等)信息化管理等,比如ERP,CRM系统等。早期的信息化方式通常通过本地化软件实现,但是随着针对企业的云服务越来越多,企业信息化逐步将转移到云服务端,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协作、学习、资源管理将逐步通过云服务来实现。进化迭代是相对产品而言,而进化是相对企业整体而言的。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企业模式,比如福特和丰田是大规模工业制造时代的典范。进入信息时代后,微软在PC领域拥有霸权;而互联网领域又成了Google的天下。在时代变迁时,一个原本领先的企业要继续在一个新时代领先,就必须要完成自身的进化,要不然就会被新的时代淘汰。这种跨越时代的进化非常困难,比如微软在PC端的操作系统windows系列独领鳌头,但是移动端的操作系统领跑者就成了Android。也有成功进化的案例,比如腾讯原来在PC端的IM工具QQ拥有几乎垄断地位,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非常幸运地推出了微信,即时保住了继续称霸的势头。互联网时代,技术在加速发展,产品生活周期不断趋零,整个商业世界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进化能力越来越关键,制定宏大长远的战略往往变得很愚蠢,因为颠覆性的技术很容易就革新一个行业,让原来的巨头一下子失去竞争力。在这种技术加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维持自身竞争力,关键是提升自己的进化能力,需要做的是制定面向未来的学习计划,而不是面向执行的战略计划。总结商业的核心几千年来没有变化:一个企业能做多大取决于企业为社会创造多大价值。互联网没有改变这个本质, 不要把互联网思维仅仅当成营销手段,价值创造才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追求。所以企业一切的努力只有一个终极指向:为这个社会创造最大价值。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互联网思维,我想用下面这句话:使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尽可能好的,尽可能便宜的服务。互联网企业终将消失,因为一切企业都会变成互联网企业。网络将在未来变得无处不在,网络就像电网一样变成基础设施。网络对于商业,就像空气对于人,无比重要又无处不在,但是没有人会想起空气的存在——除非突然没有了空气。未来的一切是知的,面对未来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唯有保持永远饥渴的学习状态,保持对新事物敏锐的警觉,我们才能延缓被时代抛弃的速度。而对于我们正在做的商业,每天需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我今天做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比昨天有所进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时代做什么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