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化妆品公版ppt?今天化妆老师让我帮他做一个公版的PPT

& & 7月25日,IT博客沙龙第15期如期举行。本期主题是IT产业和处理器方面的探讨,到会的嘉宾有INTEL资深架构师赵军先生、《计算机世界》采访部主任贾鹏雷、《中国电子报》记者孙永杰、《中国企业家》研究总监金错刀、CNET记者梁钦、Chinabyte总编辑包正、网易科技记者方堃(kun)和互联网博客炳叔。大家就IT产业方面的话题和技术话题进行了90分钟的探讨和争论。& & 主持人:我是搜狐IT的陈中,我专门做博客和社区的,今天是我们的第15届沙龙,很高兴邀请到我们的赵军老师跟我们做PC产业和芯片方面的探讨。& & 贾鹏雷:今天我被陈中临时抓差,在座的都是老朋友。今天的主题是多核,今天主要是英特尔的赵军先生过来,我们主要围绕着多核技术将来怎样发展,有哪些瓶颈,用户需要什么,对软件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展开谈,希望大家畅所欲言,欢迎大家随时打断。我们先请英特尔的赵军把多核到底是什么,在现在的推广中的情况,以及它的技术的特点和在中国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 赵军:谢谢大家,我经常和媒体的朋友见面,多核不用多说,待会儿有问题大家可以探讨。英特尔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大家对系统的追求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越来越多的用户觉得我需要计算机,不管是做什么样的事情,大家可以慢慢看到,有的计算机只是停留在做因特网和E-mail,但是现在我们处理器性能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中国的使用模式跟外国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编辑,以前我们做非限定性编辑都是电视台在做的,现在大家个人都可以做了。& & 既然大家有这样的需求,某种意义上给我们提供了这样良好的条件,每隔两年,我们都可以在一个半导体上多一倍的集成,功能多一倍,我们从单个核向多核发展,架构越做越复杂,就像我们的设计思路是一样的,我的飞机的发动机做得很强大,但是本身越来越复杂,不如把它做得更复杂,如果只是潜心挖掘一个架构的单个核,基本上有了这样一个技术平台,性能越往上拉伸,处理器的功耗是呈三次方直升的,因为它的性能其实跟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同样的一个架构,比如说楼的设计,如果是同样一个架构,电压的平方乘频率,频率又跟电压成正比,我拉伸频率势必提高电压。因为性能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性能等于每秒之内能执行的指令的个数,然后再乘说它的频率,提高频率能提高性能,提高每秒能处理的指令的条数越多也是一个思路,就像我们的跑步一样,比如说跑100米,一个是要提高你的步频,还有你的步幅,两个角度,如果说我一味提高我的频率,我不提高步幅,原地踏步也不可以。增加一个处理器,从单核到多核,理论上讲算是叠加,单位时间里面能处理的数增加了,同时频率可以向后退一点,不需要那么多的频率了。从单核到多核有技术上的要求。我们一下子提高频率到增加处理器核数。比如说从单核到多核提高一倍,3瓦加3瓦等于6瓦,而不是以前的提高三倍,到9瓦,这样应该是3核,但是一般不这样做,如果说步幅越来越大,单个核是9瓦,9的三次方,这个跟我们的线性增加是不可比的。单个面上我做更多的核,每个核的起频不要太高,同样能达到目的,我在我的英特尔博客上也写了,为什么从单核转向多核,大概就是这样的。& & 贾鹏雷:单核和现在的多核用户的使用感觉有哪些差别?& & 金错刀:我觉得双核又是一次忽悠,因为我们的机器跑Vista没有多大的革命性的体验的改革,互联网伟大或者优秀巨大的原因是把忽悠最后转变成一种体验,有的人比如说苹果也是一个大户,但是转换成企业了,我觉得现在英特尔的忽悠还在进行中。& & 赵军:因为这是一个设计思路,多核对于整个的硬件平台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软件的要求更多一些,比如说我的系统能够支持两个核,让两个核能够协调地工作,其实两个核放在一块,因为计算机执行的是软件,硬件上你可以觉得是1+1=2,但是执行的时候并不一定是1+1就完全等于2。所以你用多核是奔腾D还是我们的酷睿,但是比较适合将来更好的发展多核的是我们的酷睿架构,我们每隔两年都会更新架构。因为如奔腾D是来自于奔腾四,它提升的时候对功耗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实际上Vista好像感觉到性能提升不是很明显,第一个是Vista支持多任务没问题,还有一个是什么任务,还有前后台是不是都在运行,比如说我只做Word,如果你启动以后,如果没有更多的图片和动画的话,只需要文字基本上不需要多少处理,这种应用基本不需要特殊的速度。但是将来我们的计算机在家里可能后台还要做很多的工作。举一个例子,现在我在写我的博客,但是其实我还想看电影,我的后台还在下载BT,我下载完BT以后我还有工作。另外我还有防火墙,其实这里面有多个任务,就像以前我们用DOS的时候,你们觉得当时没有什么感觉,一旦转换成Windows的时候,已经不能接受DOS了,因为DOS只能接受一个任务,最多是一个嵌入式的,但是Windows是多个口的,很方便切换,这回可以编辑下载PPT,也可以用Excel等等。& & 贾鹏雷:你说的是Vista还是Windows?& & 赵军:Windows是多任务的。& & 贾鹏雷:其实要求软件必须适合多核的?& & 赵君:我们在推奔腾四的时候,支持超线程,这是部分意义上的并行,以前我们的处理器是单任务的,基本上像一个厨师你给他一个灶,一套锅具,他就开始炒,超线程的核心没有变,还是一个厨师,我给他多配一个灶,这边可以炖,这边可以炒。他可以并行力更强,这是一个设计思路,你的应用里面将来这样的东西越来越多的话,你会发现越来越不够用了。比如说做非线性的编辑,为什么叫非线性的,增加一个动画元素进来,画面淡出,切换一个画中画,增加一个指数它就增加了。以前我们是采编,采完了到另外一个台编辑。现在我们是拿一个笔记本,采的时候可以继续编辑,这个就强了,这个是不是离我们不太远了?我们的任何一个专业设备都会走向普及化。以前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500万像素已经专业极了,到现在不觉得怎么样。我记得以前一个计算机总共硬盘才10兆,大家觉得怎么这么大呢,今天看来计算机是海量的,如Google的服务大就象一个大农场,它是大规模的海量的数据量进进出出。这些东西也会推到我们的客户端,现在的硬盘有10G有什么了不起的,现在100G、1000G都很常见,将来家庭计算机各种数据都很正常。我们都很喜欢高清,如果放很多盘里面,可能还要分类,但是如果把它变成家里面的存储设备,你的所有爱看的电影都在里面,你要看它很容易的,很容易就找出来了。& & 贾鹏雷:你刚才讲到所有的高端设备都会民用了,你觉得多核这种特别广泛的应用,我们就是写写文章,顶多是同时听听歌,看看网页,开邮箱几个程序一起运作,但是这样的程序一个核就够了,你觉得用得多核吗?& & 赵军:现在博客还有动画和声音。以前我在网上发E-mail,根本完全就是文本的,现在大家开始传输这些东西了,E-mail现在有语音,有一段发过去,现在这种模式对于某些人就够了。Vista为什么会吸引人?你看到的景象跟你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像了,因为你看到的窗口是有层次的,这种界面如果你习惯以后,像我们看电视剧以后,你看过彩色的,再看黑白的可能不愿意,你看过高清的,再看VCD的就感觉很木。& & 梁钦:我除了编辑记者要做一些简单的编辑,所有的东西都开掉,我觉得别说多核,双核可能都不会有明显的性能的提升的感觉,至少这是我的体验,但是我恰恰比较喜欢玩游戏就能体验出,比如说单核的机器就肯定有差别,这肯定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想这个差别也不一定完全是双核带来的,可能也有我的内存、显卡的关系。现在PC也是一个综合的体验,CPU只是其中一部分。谈到未来的多核,我想对于普通用户来讲,你应该找一个足够的理由,找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说服用户说多核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东西,但是我体会到双核能用已经很不错了,能用就行了。将来越来越多的是企业级的,比如说从发展曲线来讲,多核达到一定曲线以后,比如说在咱们的研究院那边跟他们交流,应该在八核或者十六核的时候有一个发展瓶颈,你还会找到真正的理由,让用户付钱,比如说到20核或者80核,用户付出的金钱,比如说1%,我想这代表他的一种观点,但是大多数用户看你的99%是多少,比如说1毛钱和1分钱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你的技术很高。但是我想就是说,现在的发展,理由并不是非常充分,我想企业用户也有这样的困惑,现在有多少企业用过四核,你们有没有调查过企业的双核有多少普及率。& & 还有频率是不是很多,主频到底适不适合,比如说现在我看到所有的游戏没有规定这个配置是双核,但是一定提你的主频是1.0以上,人家是有道理的,从企业厂商来讲,咱们经常看到游戏书面讲,应该达到英特尔的主频多少以上,而没有说一定用双核才能玩。比如说有的东西我没有买,用户一看没必要一定要用双核,还有一个原因是我通过IBM那边,Power6的发布对我非常有启发,在大家不谈主频的时候,它达到4.7,最后它达到5个G,大家都忽略主频不重要的情况下,功耗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推出主频这么高的处理器来。作为英特尔来讲,您认为在Vista的结构下就能体现明显的优势来,在多核体现更明显?比如说IBM没有提多核,不是英特尔提大家都不知道有多核这个概念,实际上多核早就出来了,比如说IBM不把这个作为卖点,反过来讲多核的意义,主频到底重不重要。& & 通过英特尔自身也在突破一些最初的产品来证明实际上主频还是很重要的。我就提这么一个问题.& & 赵军:你们的观点我都同意,你刚才也讲了,在同一个架构下,主频是指标,刚才也提到了游戏,其实我们把双核也归成多核,毕竟是单核走向多核,没有那么快走向四核和八核。现在我们的游戏主要是为了使发行量覆盖到更多的用户群,所以会在其他标一个英特尔的奔腾几再写频率,一代的只写频率。如果是酷睿二已经隐含了双核,在这个基础上再有一个频率指标。将来你选择性能的时候要看两个,一个是选择什么架构,第二个是选择它的频率,多核刚刚讲了,因为摩尔定律带来的一个好处,可以在更小的面上做更多的东西,富余的地方做什么?当然是芯片。RISC是间接指令级,理论上两个指令就可以了,其他指令全都由两个指令组合就可以了,只有十几条指令,运算面非常小,每个核可以做到非常小,大部分面积一个是多个核,然后有更大的高速缓存,每个核本身可以提高频率,计算的复杂度就没有像我们现在的混合型的,英特尔处理器有简单指令盒和复杂指令盒都有。以前是用简单指令组合起来,但是涉及到复杂的指令,一条指令就解决了,里面的硬件就直接生成。以前每个核比较简单,但是数量多,它的困难在哪里,就是刚才讲的,软件的并行性的设计以前是比较难的,如果没有工具开发,要求程序员水平相当高,像英特尔的一个代表不是RISC,当时我们跟惠普合作的安腾,还有英特尔的编辑技术和微软的编辑技术合在一块,程序员不需要你的编程习惯,编程结束用编译器翻译过来。我们酷睿架构是属于间接指令和复杂指令联系在一块,不会像英特尔4&4的,即使实验室的80核也不是把今天的酷睿的架构变成80核,相当于把相对来讲的核心拿出来放到一块去,这个要求什么比较高呢?其实我们做80核是一个系统,计算可以做到,给大家一个考验,大家做多核的时候有没有操作系统支持这么多的软件,我们为什么没有对多核有明显的提升感觉。如果我们的计算机只做Word,那不需要多核,如果做家庭的多媒体的中心,将来我们的家庭成员更多的人要共享这个东西,比如说客厅里面有这么多的功能的话,应该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说我就用它做简单的E-mail处理,这是不需要的,如果你对它的期望值特别高,将来的语音识别,到现在我们还在谈,原因就是因为目前的计算复杂度,在我们的客户端还做不到,不可能做一个海量的语音处理。所以现在我们的很多的算法停在那里不敢做民用。为什么不能用脸谱信息呢?摄像头照到我,如果不是我,根本不理我。从这个方向看,将来的运算能力是不是够,我写的东西都是大白话。将来更多的是个人的设想和DV,涉及到我个人的财务信息,我不希望别人公布出去,这种要求更高,如何实现这种功能?有人会觉得很好,但是目前如果不是我别人用不了。& & 这些应用模式都有潜力。不光处理器要快,像我们玩游戏的,要有格式和显卡,显卡更需要更细致的图,像人的皮肤的材质,你看我玩游戏,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电影,甚至比电影更精细,它的光照模型比自然界更形象了。现在玩越来越精的,像荣誉勋章之类的,你觉得画面精细的时候,不觉得晕了,因为我们人对自然的不会感觉疲劳。比如说我们看自然界的光源,有多少个点进去,多一个就会晕了,如果再玩以前的红色警报,你觉得这个游戏怎么这么木。& & 贾鹏雷:就像你后面讲的应用,我们更明白一些。& & 梁钦:我先讲讲我个人的感受,我用的是戴尔的笔记本,双核的很便宜。去年我生一个孩子,我经常拍DV,用我们家的电脑非常老了,用那个导DV的话几乎要导一个晚上,很正常,后来用了双核以后感觉非常快,比如说原来要用几个小时的东西用几十分钟就搞定了,这是我的个人感受。另外其实我们是从电脑报到现在的新闻网站,这过程中体验到一些感受,现在我们要处理有一个系统,上传一些图片或者视频,都是基于浏览器的,我们平时都用到的Google到软件还有视频的搜索,对笔记本和台式机的性能要求都是很高的。我还是有一点疑惑,因为我对Umpc特别感兴趣。上次我跟另外一个媒体的朋友一块玩了那样一个小东西,上次英特尔也说这个东西将来可能会替代智能手机。但是看到这个产品,因为那样小一个东西,而且它的配置也不是很高,但是英特尔却在上面装了一个Vista系统,所以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地伶俐。& & 赵军:PC现在我们叫MID就是移动的互联网设备,您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 & 炳叔:多核只对英特尔和AMD有意义,对我好象意义不大.& & 某某: 可能我还需要再加一个什么芯片做高清的解压。& & 赵君:我们的计算机里面各种芯片的分工,CPU是通用处理器,它和GPU谁也不能取代谁,比如说原来的一个显卡本身不支持硬件的几何变换或光纤效果,但是如果说GPU可以做,CPU又会解放出来,这样让大家互相帮忙,大家在运算的时候可以互相配合。为什么叫PU?所有的其他的硬件在板上都叫处理单元。只不过CPU在中间,它是最强大的一个,周边都跟它配合,任何一个处理器都叫PU。& & 某某:比如说另外一个格是一个物理处理器或者显示处理器,会不会比另外一个格式跟CPU等同的作用更有用一些?& & 赵军:其实你这个基本上帮我们大家都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486的时候看VCD要加一个解压卡,奔腾时代就不增加了,我们每两年就有机会把更多功能放在里面去,386的时候附点387处理器,像以前芯片组可能有四核,现在只有两核,这就是在融合。我们在处理器里面也会有集成的CPU。这个就是融合。甚至我们还有另外一个概念叫SOC,就是所有的功能都放在一个片上,它就是一个计算机,包括内存在里面,内存接一个东西就是计算机了。& & 某某:您觉得哪个是方向?& & 赵军:它是要分的,就像为什么要有笔记本、台式机还有手持,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东西不像我们的手机,我看到的比如说互联网的界面,比如说搜狐的很多东西是裁减的,手持的虽然屏幕小但是90%跟我们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我们愿意把英特尔的架构移过去,一旦X86的架构过去以后,现有的所有应用程序都可以用,不需要再开发一个新的操作系统,人家需要的是一个新的移动的互联网的设备,今天我不论在哪个地方,我需要到哪个地方开会,我需要调一个地图出来,我需要一个计算能力。将来搜狗也可以做Google二世,其他的东西也消掉了,可以用各种方式。大家也讲多核对今天来讲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今天我拿了笔记本。今天八核可能十年之后才到我身边,但是这个趋势是将来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个人信息处理,甚至可以用它做天气预报的预测程序,我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别人提供的气侯信息,我干嘛还要看天气预报,但是现在不行,必须用巨型机做测算。我觉得可能不需要。我们做的语音识别也是这样,我们很多人不愿意说话,敲键盘变成文字就可以了。& & 金错刀:技术方面的我听得不太懂,我们找一个能听得懂的一些语言来说。现在来讲您也做技术创新,我想跟您了解一下什么是代表将来的创新的方式?现在我比较需要,但是也不那么需要,像多核这种东西,我觉得跟英特尔一样也是蛮尴尬的事情,因为现在多核也比较尴尬。现在我觉得提多核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英特尔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上,你认为游戏要更清楚,你认为我要更多的处理,你认为怎么样,实际上还是经营主义,就是我认为是怎么样的。但是我发现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很多不是基于高运算的,而是用户的角度选取一个满足而己。& & 贾鹏雷:还有一种是业界讨论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业界过去两年里,64位和你们的安腾上的处理,显得很猛,后来这一年多以来,你们推多核速度非常快,大家以为你也在考虑很多竞争的因素,我跑得越快大家越跟不上,技术服从于营销。& & 赵军:大家说Google也好,现在我们很多的数据也好,因为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可能它后端的东西大家看不到,但是它后端的技术在哪里呢?Google能提供这种服务是靠什么东西?后台强大的运算引擎,它建立一个大的服务器。& & 所以我们经常用到一个词Digital World,大家叫计算机世界,实际是数字世界,所以英特尔并不是自己在想,我们在看什么呢?用户将来的使用习惯和他将来需要的运算能力,我们在具体看,像我们在应用一些技术的时候,我们不是因为有这个技术必须往这个方向拽。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大家人手都需要笔记本,因为我们研究到市场需要这个移动的设备,需要它越来越强大,比如说我们看DVD,我们在里面做很多东西,这个创新很好,就是我们希望这个东西在什么地方创新呢?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充电,而且它很笨大,很耗电,我们让它体积变小,还适合我们的使用习惯,而且使用时间更长。我们希望它下一步能够做到八小时,这是我的目标。我们最开始推的时候是达到两小时,今天我们推的达到五到六个小时,这是提高性能的同时功耗反而在下降,这是我们提高电池的续航力。以前我们用这么小的设备能做到互联网一样的功能,看一些高清视频以前做不到,能做到也很差,电视很快就没了,我们用两个五号电池,如果能够八小时,我们是希望这么做的,这就是我们想的思路,你需不需要这种设备。当然我们有的时候是错的,我们我不断跟大家交流的时候,听大家需要什么。英特尔在发展技术的时候专门有人看三年以后的东西,更远的看十年以后的东西,里面有可能选择十个项目,有八个方向是错的,没关系,只要有两个对的就可以来应用。所以我们很希望听到大家说,多核对我们很迷茫,因为有一些使用的功能还比较遥远,还有哪些使用模式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我们就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刚才讲了多媒体,我们酷睿为什么强调多媒体,为什么很快呢?多媒体变成大家速度处理里面,占了我们90%的处理能力,所以我们把CPU主要的运算开发放在这个上面。& & 贾鹏雷:但是现在我们在采访和调查当中经常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用户哪怕是企业级用户,在服务器方面对多核都有需求。世博会在采购多核机器的时候大家比较明确地反对,我们就算做四核,大家是这么想的,目前多数企业中的办公应用,单核处理器都能满足,但是现在你们不推单核,全部往双核迁移,对用户来讲,哪怕是十块钱我也要多掏十块钱,这样是不是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买不到单核的机器。& & 赵军:同价的产品单核和多核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做同样的单核和多核的成本是一样的,我们的策略是这样的,制作成本降低了,还有企业用户一般规划三年,我们在三年中预测出将来出现什么应用,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很多企业用户还没有升级Vista,但是年底XP1出来以后Vista是不是要升级,要考虑我的系统将来是不是要支持新的平台。因为刚刚买来,刚刚用,将来要支撑两年半。& & 其实计算机目前在整个业界的应用里,其实不是一个耐用品,不像电视机可以看七八年再换,其实它很快,平均是三年,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我们去升级,如果我们不做别人也会做。就像以前的电视机有直角平面的,我就出更大屏幕的,我还有画中画,还有高清晰的,LCD的,你看到这个东西感觉好。为什么有1%的要求,因为我能看更多的信息,现在我们公司给我们的动不动就几兆的,如果我分享给你一段Video,现在还觉得太小,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客户端处理的还不够,我希望将来这个很流畅,还有带宽不变的情况下,我怎么提高它?压缩算法,如果客户端越来越强,我可以提高压缩比更高的算法,我可以随时下载随时看。我屏幕也可以更大一点,我上网看到的土豆也越来越小。今后的应用如果有这种前瞻性,可能会想我可能需要在你部署的时候往后看一点,像我们买计算机的时候,目前我们可能不需要1G,五年以后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呢?企业不像我们的DIY一样,需要什么再买,我们一下要部署三年,因为我们开一次箱的成本就很高。& & 再问大家另外一个问题,你要到哪种程度的信息下面,你的密要多大长度的?多少位的?他们需要真正取决于应用,如果应用需要处理的东西多,还是有需求的。& & 包正:多核本身影响有两方面,一个是消费端,一个是企业端的,消费端有些影响在慢慢改变我们,现在我们玩游戏和一两年前玩的游戏体验不一样,现在的游戏放到原来的平台上玩肯定不行,这是比较明显的。另外很多应用制约这方面的发展,包括刚才的电子邮件的事情,E-mail的服务商很早提出来语音邮件,但是用的人很少,没有普及。有些东西是慢慢改变,速度比较慢,只是靠周边的应用起来才能更多体验。& & 赵军:为什么没应用起来还是可用性不够好。为什么说搜狗、Google好用呢?简单,用户端一定可以应用,比如说一个语音邮件,现在我们的计算机还没有配麦克风,还要打开录的功能,还要再进去,太复杂了。比如说我要给老师录一段话,发出去,完了。但是现在不是这样的,至少从使用来讲,太难了,我起码得把地址贴进去。& & 包正:但是这一块的推广并不是英特尔左右的。实际上普通用户要比企业级用户傻很多的,企业是精打细算的,多核在企业方面的推广也遇到野鸽问题,主要是告诉他们用了多核产品以后,功耗可以改善多少,花最少钱做最多事,这是你们几个巨头做的话,推广速度更快一点,消费端更慢一点,所以我们感受不到。& & 赵君:我们为什么推博锐和迅驰,这是一种模式,这不是英特尔一家能够做的,我们只是做一个基础,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有很多应用厂商开发。要花很大的力量,安腾去年才开发,慢慢开花结果,有没有软件,都要做移植,就像我们讲的生态系统,如果在一片荒漠上,需要水源等等,如果真的是一家真的是做不成的,刚才讲了企业用户真的需要众多的长深,比如说数据库。我们英特尔提供的一些编译程序、开发空间键的包,可能你的程序需要重新编译一下IT做一些优化,不做优化也没有关系,只要把程序的原码重新编译一下,这样就更加流畅了。& & 包正:消费端可以应用起来,你们可以推动,但是比较慢,另外可以把消费端做成一种时尚。& & 赵君:用户得不到多少好处,当前遇到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其实我们有时候还看到软件更加直接,像以前我们的运算能力不够的时候,你根本没办法跑一个2D的模型,如果硬件不成熟,可能不会有Windows,如果没有所有硬件的功能进步,有没有现在的丰富多彩的数字效果的Vista,就是因为在后端看到了。一般来讲软件不是公司不行,任何软件公司都有硬件滞后的问题,因为软件需要人参与开发。因为硬件一旦说开发一段时间就大量生产,软件不是说今天一个版本过了明天做第二个版本。& & 贾鹏雷:是不是硬件的推广不能推广是跟软件跟不上有关系?& & 赵君:这是我们业界的惯例。我们一定要先部署它,我们英特尔是龙头之一,我们冲在前面,我举另外一个例子,USB我们英特尔花了十年时间推广它,我们不是想着它一定要推,但我们以后想着计算机走向千家万户,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当时我们讲我们要推这个东西,所有的周边厂商要做USB接口,他说我为什么要做,有没有这样的计算机在市场上,我们第一片芯片开两个口,我做第一代公版出来,他们就开始了。所以在推这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英特尔有这样的思路.可能有的时候也犯错误,但是我们必须去做,因为我们不做的话,该会一个逻辑悖论,就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如果没有多核我为什么要开发多核的应用程序呢?现在的任务是很多IT厂商都会跟英特尔一块,我们英特尔推动这个事情的发展.& & 贾鹏雷:现在你们也做编译器,业界其他做这种产品的厂家多吗?& & 赵军:我们比较熟悉我们的IE架构,我们跟微软有很多合作的,因为我们毕竟是做处理器的,所以我们对于程序,我们可能掌握架构这方面的信息多一点,但是我们做编译器不是跟他们竞争,我们的编译器更多的是提供工具的方式给他们应用。但是我们的支持只限制在工具的使用上,微软做的时候是一个商业产品,可能给我们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当然它会卖得更贵。我们英特尔更多的出发点是怎么样提高编译的效率。英特尔的核心数学函数库这样的软件给人家就可以调动数据库。& & 金错刀:刚才很多关于多核的问题,实际上迅驰的下一代,除了多核我还有点不清楚之外,其它的概念目前我觉得其实都挺好,比如说无线应用,更长的时间,我们说的更好的显示处理,或者是我们说的32位的PTMA卡,这些应用比如说80201N我挺希望试的,这些都可以马上让我的体验改善。又回到多核的问题,多核要么是很后台的改善,要么就是实实在在的应用的改善,你怎么看?& & 赵军:我可以描绘成虚拟化的技术,大家一直在提,企业还没有用起来,大家知道虚拟化的EMC做内盘。硬盘的存储设备是虚拟化,我的存储设备卖出去,我对于任何的前端主机服务都是存储设备,你不要管我是什么设备,你管我底下的硬件是什么,有虚拟化,上面的任何操作系统对我来讲只是一个应用程序。如果我们把虚拟化收录起来它当然可以。我们看到的是最终用户的好处,通过虚拟化的一层,可以跑任何的操作系统,用户觉得这个题好了,这个是需要的,我可以同时跑任何一个操作系统,任何一个操作系统的缺陷不会造成我整个系统的崩溃,我可以把虚拟化的层做得非常小,错误量就小。上面的任何的操作系统对我来讲,我在这个区上运行Windows,运行Vista,希望像窗口一样切换.& & 包正:消费用户需要吗?& & 赵军:当然,如果你玩游戏你可以启动Vista的版本,另外一个Vista做财务信息,这两个系统不互相打仗,两个操作系统不相关,它们直接被隔开。现在我们不敢,因为我们一运行起来就怕它跑动了。但是你可以看到今天Windows可以支持多个用户,虚拟化就是将来的一个方向,今天可能企业在两三年内能看到,最终用户像苹果公司目前已经做到一部分的虚拟化,它是比目前的Windows平台快,这个是最大的好处。我们一直讲需要这样的一个东西。比如说将来说到的信息安全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掉,我玩游戏的区就是这个Windows起来的,财务数据是那个。我们苹果也有Windows平台。& & 贾鹏雷:这个东西就跟当时微软说新的操作系统出来能防止多少安全问题一样。& & 包正:我们经历过好多次这种变换了。& & 赵军:这个需要时间观察,软件设计有很大障碍,因为我们是一个新技术,所以要有很多厂商在上面配合。因为它硬件全部是虚拟化的,任何的界面看到的是虚拟的。微软有自己的策略,需要业界共同推动这一块,不是那么容易的,虚拟化毕竟从我们以前大型主机上来的概念。& & 金错刀:现在很多非多核不可能应用比如说VCE的解码,我们必须跑在3.2G的双核CPU才能够跑得了。如果能够把多核技术变得更平面,英特尔一个概念是客户导向,直接面对用户的概念。如果把多核的应用变得更具体,对用户阐述的时候是一个个具体可实现的案例,可能会更舒服一些。& & 赵连:因此我们还是要通过操作系统来完成的,这个支持四核,这个支持双核的,要不然我们跟他们讲是没有用的,我们英特尔今天发布六系列的酷睿二已经支持了虚拟化技术,但是我们没有操作系统。其实我们已经做到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你可以到因特网上去看,但是目前用户用不上。因为我们觉得用户买的计算机家里面至少用三年以上,可能两年以后就有了。所以我们坚持它在上面实现一个,再后面是TXG技术,可信赖支持技术,将来它会把分成一个隔离区和一个非隔离区,但是要求一样的,要求操作系统处理器有很强的支持能力。我希望是多个操作系统,我多个核的优点就发挥出来了。我觉得操作系统是微软,那个厂商是业界的联盟,还有比较快一点的,赢在现实的,像我们跟EMC的那一块虚拟化,我们希望它更快拓展到我们的客户端来。& & 梁钦:我想谈PC市场未来发展的话题,现在所有的厂商都盯在下个10亿用户的市场,比如说包括英特尔、AMD、威盛都有自己的计划。我们是不是可以探讨一下,比如说将来面向新兴市场的产品,多核在未来是不是有戏,或者有没有应用的可能?因为我们英特尔在做全球市场调研的时候,我们也是看几年前的发展,因为我们的调查结果其实计算机的应用其实不是金字塔型的,也不是倒金字型的,它是一个纺锤型的,中间这一块最大。但是我需要一个100美元以下的计算机的占少数,毕竟是中间这一块的最多,但是不是完全对称的,底下可能会胖一点。虽然我经济有问题,我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比如说收入稍低一点的,我买一个手机操作系统很差,可能手机别的功能不一样,只要打电话通信好就好,并不是说买不起手机,我现在手机对我来讲,关键是人群的使用模式,这是很关键的。可能我经济实力不够,但是这些功能我来说是够用的。我掏一部分钱,你补助一些我也还买那个。实际上那个是整个的人群增大。电脑的功能增大的原因是它变成了大家的一个日常的工具,或者说你的生活的一部分,像手机一样,刚才我刚看,手机注册用户5亿,我想电脑也是这样的,大家说离不开电脑了,像我们日常用的手机一样,是非常普遍的。& & 梁钦:现在英特尔宣布支持或者加入VLP的阵营,它将来在上面做什么?是推更低端的芯片还是将来的多少核的应用的前景?& & 赵军:我们每个市场段都要有英特尔。我们是希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当然是让更多的人拿到更好的产品,比如说技术下移,因为毕竟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因为英特尔每隔两年就可以用同样的技术做更好的产品。今年7月四核产品达到266块美金。今年到明年上半年可能四核还不是主流,但是再往后呢.& & 贾鹏雷:但是价格降得太快也不太好。& & 某某:我不知道英特尔内部有没有反思。以前的Intel Inside给人的印象是英特尔很大众,现在英特尔给人的感觉是试图在做一种很酷的感觉,但是还是有一点距离,您觉得是时间未到还是说现在英特尔对业界把握没有以前那么强势了?& & 赵军:毕竟用户要知道为什么那么好,可能这个更多了,我听一个特别资深的媒体跟我讲你们正在搞核战争。问题提得很好,其实我们英特尔一直在推使用模式,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成功,迅驰很成功,博锐在中国因为有基础设施的问题,比较慢,欢悦的使用模式对我们中国来说可能时间还不算很成熟,但是我们还在调节,其实我们很多新的东西在调整,我们支持不支持用户的需求,因为英特尔是大公司,有的人在闭门造车,这肯定是有的,但是毕竟英特尔是公众上市公司,一旦出问题以后,大部分股东看得非常清楚,你要调整,你业绩不行,要砍人。机制上还要修整和反思,我们做的东西不对就要改革,我们公司还是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一旦发现问题,虽然说大船调头慢,但是我们还是尽量快,我们希望做成一个跳舞的大象,虽然大也要快调整。以前我们觉得超过我们一段时间,也给我们看好,但是我们重新回到主营上来推动我们的应用,迅驰加强,调整我们的发展策略,我们的势头很快就回来了。& & 我们还是要看用户需要的是什么,可能多核更多谈的是技术,我们更多往后深谈一点,为什么要虚拟化,为什么要多任务,多媒体,其实还是要看最终应用。网络运营都要靠正版,,上面所有的东西都是正版的,而且你可以下载下来,它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迟缓,大概30秒,然后就可以连续的,因为它是高清的,我们跟他们合作,以前不敢。那个公司在贵州。我们上个视频电波,以前我们谈了很久的VOD,这个就变成现实了。我家用过,只要它那个只要增加别线就好了,在我们这一端可以让你选,你的是512的ADSL还是1兆的,它会采取相应的算法,如果你的带宽比较低的话,它就没有那么多信息了。我觉得在中国最重要的应用是视频,我用得很少,我下载每晚都是8小时,下载下载下载。我管消费类的PC,我PC下载的时候我希望它屏幕关掉,显卡也不用,我们现在准备用这个东西。现在我们在跟我们的产品部反映,这个不是盗版,因为BT是一个应用模式,我们只提供支持,这方面是用户端的,这个网站里面是正版的,宣传迅雷。& & 贾鹏雷:其实我是特别想这样,有的时候是夏天,下载电影的时候在书房里头开着机,别的都不用,就它一个在那儿一晚上有噪音。& & 金错刀:现在说显示器多少瓦,开一个晚上要花多少钱电费。问题的核心还有噪音的问题,这些都是一系列的问题,CPU分散能不能让它的兆数变低。& & 赵军:我们以前所说的欢悦能做到。我们08年在待机的状态下希望是7瓦,09年是3瓦,非常低了,我们也不是凭空想的,我们做过市场调研以后,我们公司有政策设计。我们在满足这个,中国有一个VEM,不要完全关掉,硬盘还在动,CPU是不是还得动一下。因为我们正在反馈,中国的使用模式跟美国不一样,形象地说,不是说我们想到全球新的模式,都套到中国去。& & 方刚:我没什么问题,我只是提一下创新什么的,包括英特尔的双核、四核、多核商业上很成功,但是讲到具体技术上的创新,我倒不认为是具体什么大的创新。最早提出多核概念的应该不是英特尔,而是IBM,它做服务器的时候就提出这种多核的概念,只不过IBM不走多核的概念,反而走多频率的概念。我指的是商业上它很成功,但是它不是巨大的创新。另外我相信包括双核对比单核,多核对比4核,肯定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但是这个提升要我多提几千块钱换取一个电脑,这个东西对我的性价比来说是否划算?& & 赵军:计算机已经不是一个耐用品了,你需要经常更新,它的应用在变,你用Windows98,你的同事都用Vista,你还有信心用吗?因为英特尔肯定要卖得便宜一点,如果我们的硬件不能支持,人家说你用不了干嘛要做操作系统。我们要提前把这些布置下去,否则人家又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刚才谈到IBM的问题,目前IBM并不在客户端,所以走高频没有关系,因为毕竟是服务器,机房条件比家里条件更好一点,但是我们考虑客户端就不一样了,你要采用技术创新,我们采取新工艺就是想把功耗降下来。我们的奔腾四人家批评很多,因为我们的功耗采用了65纳米,90纳米的时候是90多瓦。还有现在我们的双核做到的酷睿又可以做到65瓦。因为从65到45中间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的难度非常难的,在提高性能的同时又要降低功耗。可能大家没有意识到,半导体芯片比指甲盖还小,上面有这么多瓦,而且将来的体积还要缩小,单位面积散热的热度慢慢会接近于火箭喷嘴的温度,非常高,今天我们的酷睿到45纳米,原来一平方毫米是10瓦,将来变成0.5平方毫米是10瓦,如果不节能是很难往后走的。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用户又能买得起,把我们能解决的东西尽量解决掉。比如说我们从65纳米到45纳米,其实我们目前研究发布的一个历程性的变化,确实我们如果卖不出去这个卡,模拟器就死掉了。& & 贾鹏雷:市场声音比较混杂,我们老从AMD那里听到真假双核和真假四核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 & 孙永杰:我有这么一个疑问,我也不太明白,一直在强调真四核的概念,真正把四个核心封在一个片上。& & 赵军:英特尔是多芯片方案和单芯片方案,两种都有,我们酷睿双核的时候是单芯片方案。单芯片就是在一个CPU的封装里面,两个晶圆封闭在一块,还是一个晶圆放两个块。& & 孙永杰:您从技术的角度谈这个的话,像AMD的这种四个单晶圆放在一个硅片里面和咱们的两个双核的搁在一起,从架构上来讲的话,是不是AMD的架构在四核的情况下的性能比英特尔要强?& & 赵军:他们的架构跟我们的架构不一样,不见得我们的多核比他们的单芯片方案就差,我们还是自己跟自己比,将来我们的还是单芯片方案跟多芯片方案,架构本身是有差异的,不能横比,我们只能自己跟自己比,我的架构如果变成多核,当然性能提升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我们增加了成本,因为说白了,一个大晶圆片上,带的越下我越容易控制成本。一个大晶圆片我切成100片,我们的良率是50%,现在我手上有50粒沙子拉上去,我们有概率统计的方法,50片是好的,有50片是坏的,如果切成200片还是50粒沙子,可能最坏的情况还是50片,但是150片是良品。这个量产使得用户用得起,成本控制得更好。现在我们的六系列的处理器,是一样的价格,差在哪儿?6300二级缓存是两兆,6320是四兆,以后我们的酷睿系列全都4兆了,我们的工艺更加成熟了,我们的2兆和4兆的成本是一样的。& & 孙永杰:有一个问题,实际上AMD也在做这个,比如说四核都作为核心的处理器的话,对一般的用户来讲,我想还是在企业级那一块,企业级用户可能也用不到,因为Google可能需要大量的处理能力,有的四核需要发挥,比如有的强调浮点的计算能力,别的不要求,比如说四个核可以把三个核心拔掉,实际上现在IBM就是这么做的,所谓的协处理器,这样对用户是不是能节约成本,比如说用户该需要这么大的核心处理能力,比如说我开放我的接口,让相关的协处理器的厂商生产协处理器,我插到插槽上。去年东京大学TOP500排名就用了协调处理器& & 赵军:这个概念不是新的,可能这个东西不见得完全一样,但是方案是可以破解的,开发协处理器,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如果你从系统结构上可以做到,因为毕竟有一家英特尔可以做到这样的势力,比如八核不是每一个都是对等的,也是有主从的关系,现在的难度在哪里呢?我早就可以做出这么多核来,你的操作系统和软件能不能应用它,这个才是目前最紧要的问题,你把多处理器放进去,可以摆出来做一个测试程序,但是通用吗?打一个问号,现在硬件上可以做到了,给软件厂商一个思考,你怎么支持这么多的操作系统在它上面的应用,这是它的难度。因为你堆核很简单,万亿次处理运算我们做到了,但是要解决万亿次的比特输入,即使有这么多的硬件输出,你的软件怎么来利用它,我们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 孙永杰:比如说HT的技术,我感觉到这个技术当年推出来的时候,至少客户那边反映都非常好,而且它是一个逻辑上的感觉很好。比如说双核能不能把超线程的技术用到里面去,比如说把双核模拟成四核,这个方法你们有没有考虑?可能有些用户更需要这样的功能。& & 赵军:我觉得孙老师很有经验,其实我们正在考虑。在时间上不难,因为我们的四核做出来,超线程并不是选代码件,核心部件没有复制,前端架构状态是两份的,所以我讲厨师有两口锅的概念,这个在我们的处理器里面很容易实现。关键一点是这个四线程的应用多不多,如果说需求多了,有需求了,加进去是很容易的,安腾不是加进去了嘛。如果支持四个线程不需要收更多的授权费,英特尔打开就好了。& & 贾鹏雷:最后提个问题。& & 孙永杰:我问一个虚拟化的问题,因为那天我看到四核,我认为你的商业策略是非常聪明的,你在给你的多核找卖点,大家还是强调计算能力是不是够用,普遍的企业级也是一样的,计算能力肯定是绰绰有余,提出虚拟化的初衷就是因为以前的单个处理器,每个CPU的计算能力可能用了50%或者40%,所以我要提出虚拟化,这是一个悖论,如果对手拿这个攻击你的话,你发展那么多核,发展那么快,用户不需要,但是现在恰恰是这样的,你要给你的多核找卖点,你瞧虚拟化可以在一台机器上干很多事。但是如果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抨击你,计算能力已经够了,要不然为什么提虚拟化呢?这个你怎么来解释?这是我给你出的一个题,多核有用武之地了,我现在投资这么大去做虚拟化。其实现在企业级用户当中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虚拟化也是心有余悸的,假如系统崩溃了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出问题了我无所适从了。你怎么让大家感觉到虚拟化是成熟的?& & 赵军:我试图回答你的问题。大家先看一下目前上端的发行区的应用,它会下移,就是将来我们的客户端的应用,我们现在所有的应用都是以前的,我们以前说运算一个光纤40分钟的动画要算几天,但是现在另外一个问题,虚拟化怎么让企业级客户端认可,因为不知道它底下是一台机器几台机器,可以做备份的,这个机器连到虚拟网里面,某一个硬件崩溃了,它自动把其他的迁过去了,它的机动性更强了。将来我们的计算机在家庭里面是多个核,其实多个核可以分担这个风险的。某一个核运算能力不够就崩溃了,但是其他核接过去,甚至可以接过去,不会出现崩溃的问题,在我的系统做迁移的时候,为什么刚才讲的EMC的VML愿意做那个,因为它对银行、证券交易所太重要了,它希望机器是一整台,哪个有故障也没有关系,可以切到其他的上面去,他是说没关系,可以虚拟化。以前你看到的是一个1000T的存储设备,今天是2000个T,你并不知道它里面是怎么变化的,假如可以把这个改变带给我们的用户,这反而是虚拟化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给你的系统带来更好的健壮性,对客户机也是这样的,将来你家里可能不止一台计算机,有两台都在跑应用,这个机器坏了,应用全切到这边了,等到你这个修复以后又可以转回去了。& & 陈中:谢谢大家。& & (结束)
声明:该文章系网友上传分享,此内容仅代表网友个人经验或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和观点;若未进行原创声明,则表明该文章系转载自互联网;若该文章内容涉嫌侵权,请及时向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经验教程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3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1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的原创经验被浏览,获得 ¥0.005 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生问 你今天化妆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