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3中路由器的loopback 0地址gns3 ping不通通,怎么解决?R3(e0/1)的loopback 0地址

PING不通路由器上不了网_百度知道
PING不通路由器上不了网
255.255.1.0.105
255.: 192.1.0.0
192.90 e6 ba bd 00 c5 ;100 Base-T controller - 数据包计划程序微型端口======================================================================================================================================================Active Routes.1.1.255路由器和线都是好的.168.255
255..1.,不能通---------------------------------------------------ARP -A 显示.105
192.9-----------------------------------------------------------netstat -r 显示,重装系统也上不了网请熟悉的人帮忙下.1。谢谢了.1..1..0:Interface.0
192..1. Atheros L2 Fast Ethernet 10&#47.0.0..:Network Destination
0.0..1可以通PING 192:
192.1..1===========================================================================Persistent Routes..255.168..0.105
127..1..0.1.105
00-14-(这里是物理地址)
dynamic说明不是ARP攻击造成的...0..1.0.0
192。-----------------------------------------------------------主板是华硕P5LD2-X的网卡是Atheros L2 Fast Ethernet 10&#47.0.255.255。PING 127.0
0.255.168.168.255
127.0,在另一台机子上可以用.168.168,这个问题比较棘手.1.168.105(我设置的IP) 可以通PING 192.5.:
None-----------------------------------------------------------360杀了病毒也上不了网系统全部格了.168.7.168. MS TCP Loopback interface0x2 .0.0
240.0..168...0.168;100 Base-T controller网卡驱动版本是2.1
192.0。这台不可以.168.168.0.168.105 ---0x40002Internet Address
Physical Address
Type192.:Route Table===========================================================================Interface List0x1 .1
127..255.168.105
1Default Gateway..1
192.168.1..168.0
192....0...1
255.255.0.168,而且另一台电脑可以登录路由器的页面.1(路由器的IP也是网关)
路由器是没有问题的,接的另一台电脑可以正常上网。
提问者采纳
品质非常不错!电脑的问题有时候是非常复杂的,在找不到问题的情况下只能用排除法逐一排除,楼主算得上是老网民了从楼主的分析上看,个人从经验分析网卡故障的可能性最大,建议换张D-LINK 530的网卡试试,分析处理思路非常清晰。鉴于楼主系统都已经重装了,最终一定是可以解决的
提问者评价
我换了一个Realtek RTL8139的外置网卡,马上就可以上网了。网卡Atheros 是垃圾厂商。大家记住了。
检查是否ARP攻击 大部分此类情况是因为内网ARP攻击造成。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ping的相关知识
其他5条回答
出现上不去的时候是否只要重启一下交换机或者路由器就会变好,内网终端的安全管理的方案只有免疫网络,你可以在网上搜搜免疫网络解决方案,而且现在真正做到网络底层安全,到最后因为管里面的泥土越来越多,长时间使用导致管里面淤积一些泥土,甚至于堵塞,源头抑制,一旦你的源头管理好之后,所以现在的人们会在源头放一个过滤网,而这些问题并不是靠传统的路由器和交换机能够解决的,只要做到源头终端安全管理,只让水过,因为免疫网络是以后的一个发展趋势,那些泥土渣滓都会被阻塞,这样的水管才会一直保证通畅。你的网络也是一样,稳定,要想你的网络网速快,一却就好,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方案性的东西,一段时间之后又会出现相同的情况,水流就越来越细,这就好比你的网络就是一条水管
你换个独立的网卡试试看吧,路由和网线都 好的然后呢你的路由到外网的接入端也是通的,本机IP通网线用另外的电脑接上可以上网进路由那就还有网卡了说明你的电脑网卡地址不正确或是网卡坏了
你这个不是是arp攻击肯定是网卡或者是路由器网关的事
重启路由器试试。
问题出在网卡上。先换个驱动试试,再不行二三十块钱买块网卡就是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路由器网络接口解析大全(一)作者: 收集于网络
我们在这篇文章将通过一个例子对路由器网络接口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我们分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讲解第一部分《路由器网络接口解析大全(一)》& (1)&接口和活动状态 (2)&硬件字段为你提供接口的硬件类型& (3)&Internet地址 (4)&MTU& (5)&BW (6)&DLY& (7)&可靠性& (8)&负载& (9)封装 (10)回送 (11)ARP类型 (12)ARP超时 (13)最后的输入和输出 (14)输出中断 (15)最后一次清除 (16)排队策略& (17)队列消息 (18)5-分钟I/O速率 (19)分组和字节输入 (20)无缓冲 (21)接收的广播& (22)Runts (23)Giants (24)Throttles& 实例: Router#&show&interface&e0/0& Ethernet0/0&is&up,&line&protocol&is&down& Hardware&is&AmdP2,&address&is&e20&(bia&e20)& Internet&address&is&192.168.1.53/24& MTU&1500&bytes,&BW&10000&Kbit,&DLY&1000&usec,& reliability&172/255,&txload&3/255,&rxload&39/255& Encapsulation&ARPA,&loopback&not&set& Keepalive&set&(10&sec)& ARP&type:&ARPA,&ARP&Timeout&04:00:00& Last&input&never,&output&00:00:07,&output&hang&never& Last&clearing&of&"show&interface"&counters&never& Input&queue:&0/75/0/0&(size/max/drops/flushes);&Total&output& drops:&0& Queueing&strategy:&fifo& Output&queue&:0/40&(size/max)& 5&minute&input&rate&0&bits/sec,&0&packets/sec& 5&minute&output&rate&0&bits/sec,&0&packets/sec& 0&packets&input,&0&bytes,&0&no&buffer& Received&0&broadcasts,&0&runts,&0&giants,&0&throttles& 0&input&errors,&0&CRC,&0&frame,&0&overrun,&0&ignored& 0&input&packets&with&dribble&condition&detected& 50&packets&output,&3270&bytes,&0&underruns& 50&output&errors,&0&collisions,&2&interface&resets& 0&babbles,&0&late&collision,&0&deferred& 50&lost&carrier,&0&no&carrier& 0&output&buffer&failures,&0&output&buffers&swapped&out
(1)&接口和活动状态& [被屏蔽广告]在上面的显示中,内容表示硬件接口是活动的,而处理行协议的软件过程相信此接口可用。如果路由器操作员拆卸此硬件接口,第一个字段将显示信息is&administratively&down.如果路由器在活动间隔内收到5000个以上的错误,单词Disabled将出现在此字段中,以显示连路由器自动禁用此端口。行协议字段还显示以前提到的三个描述之一:up、down、administratively&down.如果字段项是up,则表示处理行协议和软件过程相信此接口可用,因为她正在接收keepalives的目的也是如此,其他设备可以确定某个空闲连接是否仍然活动。对于以太网接口,Keepalives的默认值是10s。我们不久将注意到,Keepalives设置可以通过为特定接口使用show&interfaces命令来获得。可以用keepalive&interface&命令来改变keepalives设置。此命令的格式如下:Keepalive&seconds& (2)&硬件字段为你提供接口的硬件类型& 在以上的例子中,硬件是CISCO扩展总线(CxBus)以太网,即接口处理器的533-Mbps数据总线。因此,硬件通知我们高速CxBus接口处理器用于支持以太网连接。同时还要注意显示字段包括接口的Mac地址。Mac是48位长的。因为Mac地址的头24位是表示生产厂家ID,所以十六进制数00-10-79是由IEEE分配给Csico的标识符。& (3)&Internet地址& 如果某个接口是为IP路由配置,那么将为它分配一个Internet地址。此地址后面是他的子网掩码。IP地址是205.141.192.1/24。反斜杠(/)后面表示此地址的头24位表示网络,他等于子网掩码255.255.255.0。& (4)&MTU& 最大传输单元(MTU)表示运行在接口上的协议的信息字段所支持的最大字节数。因为以太网桢的信息字段的最大长度是1500字节,所以它的MTU显示为1500字节。对于几乎所有的以太网应用程序,默认的1500字节MTU应该是有效的。对于令牌环,默认的MTU值为8192字节;但是应该注意的一点是RFC1191建议的MTU值为16-Mbps令牌环选择17914的,而为4-Mbps令牌环选择4464字节。最小的MTU是64个字节,而最大的值是65535字节。如果IP数据报超过最大的MTU,将对它进行分段,这将增加额外开销,因为每个最后的数据报都包含它自己的报头。虽然在高速LAN连接中,通常无需担心与分段有关的额外开销,但在低速串行接口上,这可能会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用MTUinterface命令来改变默认的MTU,此命令格式如下:& mtu&bytes& 字节数可以是从64~6553。& (5)&BW& 接口带宽(BW)通常指的是接口的运行速率,用每秒千字节表示。因为以太网运行速率为10Mbps,所以BW值显示为10&000Kb。& 可以用Bandwidth命令设置信息带宽值,但实际上不用它来调整接口的带宽,因为对于某些类型的介质,如以太网,带宽是固定的。对于其他的介质,如串行线,通常通过调整硬件来调整其运行速率。例如通过DSU/CSU上设置不同的时钟速率来提高或降低串行接口的运行速率。因此,bandwidth命令主要目的是使当前带宽与高层协议通信。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格式设置带宽值,千位表示以千位每秒表示的带宽。Bandwidth&kilobits& (6)&DLY& 此字段表示接口的延迟,用微秒表示。以太网的延迟(DLY)为1000s。可以使用delay&interface命令为接口设置延迟值。此命令的格式如下:& delay&tens-of-microseconds& (7)&可靠性& 可靠性字段表示接口的可靠性,用255分之几表示。此字段中所显示的值由在5分钟内的幂平均值计算。因为以太网为每个桢计算CRC,所以可靠性是基于CRC错误率,而不是位错误率。255/255表示接口在5分钟内100%可靠。& 虽然没有可靠性命令,可以考虑定期使用的一个重要命令是clear&conuter&EXEC命令。此命令的功能是清楚或重置接口计数器。此命令的一般格式取决于正在使用的路由器。下面显示的是第二种格式用于Cisco7000系列产品:& clear&counter&[type&number]& clear&counter&[type&slot/port]& type表示特定的接口类型。如果你不指定特定接口,所有接口的计数器都被清除。& (8)&负载& 接口上的发送和接收负载均显示为255分之几。与可靠性字段类似,负载字段也是计算5分钟内的幂平均值。从上面可以看出,发送(Txload)负载表示为3/255,而接收(rxload)负载为39/255。因为以太网运行速率为10Mbps,所以可以通过将每分数乘以运行速率来获得接口活动的一般指示。这是因为每个以太网桢都至少有26个额外字节,而当信息字段少于45字节时,将使PAD字符添加到信息字段中。
本栏目更多导读:多播静态路由引起的循环问题的解决 (1)
ZDNET网络频道时间:作者:赛迪网 | 赛迪网
本文关键词:
三、路由及其协议
1.路由的基本类型
多播路由的一种常见的思路就是在多播组成员之间构造一棵扩展分布树。在一个特定的“发送源,目的组”对上的流量都是通过这个扩展树从发送源传输到接受者的,这个扩展树连接了该多播组中所有主机。不同的路由协议使用不同的技术来构造这些多播扩展树,一旦这个树构造完成,所有的多播流量都将通过它来传播。
根据网络中多播组成员的分布,总的说来路由协议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假设多播组成员密集地分布在网络中,也就是说,网络大多数的子网都至少包含一个多播组成员,而且网络带宽足够大,这种被称作“密集模式”(Dense-Mode)的多播路由协议依赖于广播技术来将数据“推”向网络中所有的。密集模式路由协议包括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多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MOSPF: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密集模式独立多播协议(PIM-D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Dense Mode)等。
多播路由的第二种类型则假设多播组成员在网络中是稀疏分散的,并且网络不能提供足够的传输带宽,比如Internet上通过ISDN线路连接分散在许多不同地区的大量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就会浪费许多不必要的网络带宽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网络性能问题。于是稀疏模式多播路由协议必须依赖于具有路由选择能力的技术来建立和维持多播树。稀疏模式主要有基于核心树的多播协议(CBT:Core Based Tree)和稀疏模式独立协议多播(PIM-SM:Protocol-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
2.密集模式协议
(1)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 (DVMRP)
第一个支持多播功能的路由协议就是距离向量多播路由协议。它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多播骨干网MBONE上。
DVMRP为每个发送源和目的主机组构建不同的分布树。每个分布树都是一个以多播发送源作为根,以多播接受目的主机作为叶的最小扩展分布树。这个分布树为发送源和组中每个多播接受者之间提供了一个最短路径,这个以“跳数”为单位的最短路径就是DVMRP的量度。当一个发送源要向多播组中发送消息时,一个扩展分布树就根据这个请求而建立,并且使用“广播和修剪”的技术来维持这个扩展分布树。
扩展分布树构建过程中的选择性发送多播包的具体运作是:当一个接收到一个多播包,它先检查它的单播路由表来查找到多播组发送源的最短路径的接口,如果这个接口就是这个多播包到达的接口,那么就将这个多播组信息记录到它的内部路由表(指明该组数据包应该发送的接口),并且将这个多播包向除了接受到该数据包的以外的其他临近继续发送。如果这个多播包的到达接口不是该到发送源的最短路径的接口,那么这个包就被丢弃。这种机制被称为“反向路径广播”(Reverse-Path Broadcasting)机制,保证了构建的树中不会出现环,而且从发送源到所有接受者都是最短路径。。
对子网中密集分布的多播组来说DVMRP能够很好的运作,但是对于在范围比较大的区域上分散分布的多播组来说,周期性的广播行为会导致严重的性能问题。DVMRP不能支持大型网络中稀疏分散的多播组。
(2)多播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M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是一个单播路由协议,它将数据包在最小开销路径上进行路由传送,这里的开销是表示链路状态的一种量度。除了路径中的跳数以外,其他能够影响路径开销的网络性能参数还有负载平衡信息、应用程序需要的QoS等。
MOSPF是为单播路由多播使用设计的。MOSPF依赖于OSPF作为单播路由协议,就象DVMRP也包含它自己的单播协议一样。在一个OSPF/MOSPF网络中每个都维持一个最新的全网络拓扑结构图。这个“链路状态”信息被用来构建多播分布树。
每个MOSPF都通过IGMP协议周期性的收集多播组成员关系信息。这些信息和这些链路状态信息被发送到其路由域中的所有其他。将根据它们从临近接收到的这些信息更新他们的内部连接状态信息。由于每个都清楚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就能够独立的计算出一个最小开销扩展树,将多播发送源和多播组成员分别作为树的根和叶。这个树就是用来将多播流从发送源发送到多播组成员的路径。
(3)独立多播密集模式协议(PIM-DM)
独立多播协议(PIM)是一种标准的多播路由协议,并能够在Internet上提供可扩展的域间多播路由而不依赖于任何单播协议。PIM有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密集分布多播组模式,另一个是稀疏分布多播组模式,前者被称为独立多播密集模式协议(PIM-DM),后者被称为独立多播稀疏模式协议(PIM-SM)。
PIM-DM有点类似于DVMRP,这两个协议都使用了反向路径多播机制来构建分布树。它们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PIM完全不依赖于网络中的单播路由协议而DVMRP依赖于某个相关的单播路由协议机制,并且PIM-DM比DVMRP简单。
PIM-DM协议和所有的密集模式路由协议一样也是数据驱动的。但是既然PIM-DM不依赖于任何单播路由协议,某个接收端口(就是返回到源的最短路径的端口)接收到的多播数据包被发送到所有下行接口直到不需要的分枝从树中被修剪掉。DVMRP在树构建阶段能够使用单播协议提供的拓扑数据有选择性的向下行发送数据包,PIM-DM则更加倾向于简单性和独立性,甚至不惜增加数据包复制引起的额外开销。
3.稀疏模式多播路由协议
当多播组在网络中集中分布或者网络提供足够大带宽的情况下,密集模式多播路由协议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当多播组成员在广泛区域内稀疏分布时,就需要另一种方法即稀疏模式多播路由协议将多播流量控制在连接到多播组成员的链路路径上,而不会“泄漏”到不相关的链路路径上,这样既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又能够有效的控制网络中的总流量和的负载。
(1)基于核心树的多播协议 (CBT)
和DVMRP和MOSPF为每个“发送源、目的组”对构建最短路径树不同的是,CBT协议只构建一个树给组中所有成员共享,这个树也就被称为共享树。整个多播组的多播通信量都在这个共享树上进行收发而不论发送源有多少或者在什么位置。这种共享树的使用能够极大的减少中的多播状态信息。
CBT共享树有一个核心用来构建这个树。要加入的发送加入请求给这个核心。核心接收到加入请求后,沿反路径返回一个确认,这样就构成了树的一个分枝。加入请求数据包在被确认之前不需要一直被传送到核心。如果加入请求包在到达核心之前先到达树上的某个,该就接收下这个请求包而不继续向前发送并确认这个请求包。发送请求的就连接到共享树上了。 CBT将多播流量集中在最少数量的链路而不是在一个基于发送源的共享树上。集中在核心上的流量可能会引起多播路由的某些问题。某些版本的CBT支持多个多播核心的使用,和单个多播核心相比多核心更能达到负载平衡。
(2)独立多播稀疏模式协议 (PIM-SM)
和CBT相似,PIM-SM被设计成将多播限制在需要收发的上。PIM-SM围绕一个被称为集中点(RP:Rendezvous Point)的构建多播分布树。这个集中点扮演着和CBT核心相同的角色,接收者在集中点能查找到新的发送源。但是PIM-SM比CBT更灵活,CBT的树通常是多播组共享树,PIM-SM中的独立的接收者可以选择是构建组共享树还是最短路径树。
PIM-SM协议最初先为多播组构建一个组共享树。这个树由连接到集中点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共同构建,就像CBT协议围绕着核心构建的共享树一样。这共享树建立以后,一个接受者(实际上是最接近这个接收者的)可以选择通过最短路径树改变到发送源的连接。这个操作的过程是通过向发送源发送一个PIM加入请求完成的。一旦从发送源到接收者的最短路径建立了,通过RP的外部分枝就被修剪掉了。
四、路由中的隧道传输机制
多播中的隧道概念指将多播包再封装成一个IP数据包在不支持多播的互联网络中路由传输。最有名的多播隧道的例子就是MBONE(采用DVMRP协议)。在隧道的入口处进行数据包的封装,在隧道的出口处则进行拆封。在达到本地全配置传输机制上,隧道机制非常有用。
五、技术的应用
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点对多点应用,多点对点应用和多点对多点应用。
1.点对多点应用
点对多点应用是指一个发送者,多个接收者的应用形式,这是最常见的多播应用形式。典型的应用包括:媒体广播、媒体推送、信息缓存、事件通知和状态监视。
媒体广播:如演讲、演示、会议等按日程进行的事件。其传统媒体分发手段通常采用电视和广播。这一类应用通常需要一个或多个恒定速率的数据流,当采用多个数据流(如语音和视频)时,往往它们之间需要同步,并且相互之间有不同的优先级。它们往往要求较高的带宽、较小的延时抖动,但是对绝对延时的要求不是很高。
媒体推送:如新闻标题、天气变化、运动比分等一些非商业关键性的动态变化的信息。它们要求的带宽较低、对延时也没有什么要求。
信息缓存:如网站信息、执行代码和其他基于文件的分布式复制或缓存更新。它们对带宽的要求一般,对延时的要求也一般。
事件通知:如网络时间、组播会话日程、随机数字、密钥、配置更新、有效范围的网络警报或其他有用信息。它们对带宽的需求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比较低,对延时的要求也一般。
状态监视:如股票价格、传感设备、安全系统、生产信息或其他实时信息。这类带宽要求根据采样周期和精度有所不同,可能会有恒定速率带宽或突发带宽要求,通常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一般。
2.多点对点的应用
多点对点应用是指多个发送者,一个接收者的应用形式。通常是双向请求响应应用,任何一端(多点或点)都有可能发起请求。典型应用包括:资源查找、数据收集、网络竞拍、信息询问和Juke Box
资源查找:如服务定位,它要求的带宽较低,对时延的要求一般。
数据收集: 它是点对多点应用中状态监视应用的反向过程。它可能由多个传感设备把数据发回给一个数据收集主机。带宽要求根据采样周期和精度有所不同,可能会有恒定速率带宽或突发带宽要求,通常这类应用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一般。
网络竞拍:拍卖者拍卖产品,而多个竞拍者把标价发回给拍卖者。
信息询问:询问者发送一个询问,所有被询问者返回应答。通常这对带宽的要求较低,对延时不太敏感。
Juke Box:如支持准点播(Near-On-Demand)的音视频倒放。通常接收者采用“带外的”协议机制(如HTTP、RTSP、SMTP,也可以采用组播方式)发送倒放请求给一个调度队列。它对带宽的要求较高,对延时的要求一般。
3.多点对多点的应用
多点对多点应用是指多个发送者和多个接收者的应用形式。通常,每个接收者可以接收多个发送者发送的数据,同时,每个发送者可以把数据发送给多个接收者。典型应用包括:多点会议、资源同步、并行处理、协同处理、远程学习、讨论组、分布式交互模拟(DIS)、多人游戏和Jam Session等。
多点会议: 通常音/视频和文本应用构成多点会议应用。在多点会议中,不同的数据流拥有不同的优先级。传统的多点会议采用专门的多点控制单元来协调和分配它们,采用多播可以直接由任何一个发送者向所有接收者发送,多点控制单元用来控制当前发言权。这类应用对带宽和延时要求都比较高。
资源同步:如日程、目录、信息等分布数据库的同步。它们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一般。
并行处理:如分布式并行处理。它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都比较高。
协同处理:如共享文档的编辑。它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一般。
远程学习:这实际上是媒体广播应用加上对上行数据流(允许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支持。它对带宽和延时的要求一般。
讨论组:类似于基于文本的多点会议,还可以提供一些模拟的表达。
分布式交互模拟(DIS):它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较高。
多人游戏: 多人游戏是一种带讨论组能力的简单分布式交互模拟。它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都比较高。
Jam Session:这是一种音频编码共享应用。它对带宽和时延的要求都比较高。
带入了许多新的应用并减少了网络的拥塞和服务器的负担。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大,但它能够降低占用带宽,减轻服务器负荷,并能改善传送数据的质量,尤其适用于需要大量带宽的多媒体应用,如音频、视频等。这项新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界的热门话题,并将从根本上改变网络的体系结构。
下面介绍一个多播引起的循环解决方法:
一、问题:
在r3和r1之间使用了GRE通道,所有的接口配置为sparse-mode,R4 ip为(1.1.4.4)但R1无法ping通多播源。
二、示意图如下:
multicast source -----R5------R3-------R223----R1--e0
............................................|
............................................|
............................................R4
~~~~~~~~~~~~~~~~~~~~~~~~~~~~~~~~~~~~
三、原配置如下:
R1#mtrace 1.1.15.1 150.100.2.1 239.255.8.8
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
Mtrace from 1.1.15.1 to 150.100.2.1 via group 239.255.8.8
From source (?) to destination (?)
Querying full reverse path...
0 150.100.2.1
-1 1.1.12.5 PIM [default]
-2 1.1.12.3 PIM [default]
-3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4 1.1.16.3 PIM [default]
-5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6 1.1.16.3 PIM [default]
-7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8 1.1.16.3 PIM [default]
-9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10 1.1.16.3 PIM [default]
-11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12 1.1.16.3 PIM [default]
-13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14 1.1.16.3 PIM [default]
-15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16 1.1.16.3 PIM [default]
-17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18 1.1.16.3 PIM [default]
-19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20 1.1.16.3 PIM [default]
-21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22 1.1.16.3 PIM [default]
-23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24 1.1.16.3 PIM [default]
-25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26 1.1.16.3 PIM [default]
-27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28 1.1.16.3 PIM [default]
-29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30 1.1.16.3 PIM [default]
-31 1.1.16.4 PIM Reached RP/Core [1.1.15.0/24]
-32 1.1.16.3 PIM [default]
04:55:18: MRT: Update (*, 224.0.1.40), RPF Null, PC 0x354F1F4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1546 bytes
version 12.1
no service single-slot-reload-enable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uptime
service timestamps log uptime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hostname R1
logging rate-limit console 10 except errors
ip subnet-zero
no ip finger
no ip domain-lookup
ip multicast-routing
cns event-service server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interface Tunnel0
ip address 1.1.103.1 255.255.255.252
ip pim sparse-mode
tunnel source Loopback0
tunnel destination 1.1.3.3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1.15.1 255.255.255.0
ip pim sparse-mode
interface Ethernet1
ip address 1.1.11.1 255.255.255.0
interface Serial0
no ip address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frame-relay lmi-type cisco&BR&!
interface Serial0.1 point-to-point
ip address 1.1.8.1 255.255.255.252
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6
interface Serial1
no ip address
router ospf 64
router-id 1.1.1.1
log-adjacency-changes
area 0 authentication message-digest
area 11 virtual-link 1.1.3.3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passive-interface Tunnel0
network 1.1.1.1 0.0.0.0 area 11
network 1.1.8.1 0.0.0.0 area 11
network 1.1.11.1 0.0.0.0 area 11
network 1.1.15.1 0.0.0.0 area 10
ip kerberos source-interface any
ip classless
no ip http server
ip pim rp-address 1.1.4.4
ip mroute 150.100.2.0 255.255.255.0 Tunnel0
ip mroute 1.1.4.4 255.255.255.255 Tunnel0
line con 0
privilege level 15
logging synchronous
transport input none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
R1#sh ip pim interface
Address Interface Ver/ Nbr Query DR DR
Mode Count Intvl Prior
1.1.15.1 Ethernet0 v2/S 0 30 1 1.1.15.1
1.1.103.1 Tunnel0 v2/S 1 30 1 0.0.0.0
R1#sh ip pim nei
PIM Neighbor Table
Neighbor Interface Uptime/Expires Ver DR
Address Priority/Mode
1.1.103.2 Tunnel0 00:38:46/00:01:29 v2 1 / S
```````````````````````````````````````````````````````````````
R3#sh ip pim interface
Address Interface Ver/ Nbr Query DR DR
Mode Count Intvl Prior
1.1.16.3 Serial0/0 v2/S 1 30 1 1.1.16.4
1.1.12.3 Serial0/1.1 v2/S 1 30 1 1.1.12.5
1.1.103.2 Tunnel0 v2/S 1 30 1 0.0.0.0
R3#sh ip pim nei
R3#sh ip pim neighbor
PIM Neighbor Table
Neighbor Interface Uptime/Expires Ver DR
Address Prio/Mode
1.1.16.4 Serial0/0 04:21:08/00:01:26 v2 1 / DR S
1.1.12.5 Serial0/1.1 04:20:55/00:01:37 v2 1 / DR S
1.1.103.1 Tunnel0 00:40:26/00:01:20 v2 1 / S
Building configuration...
Current configuration : 3174 bytes
! Last configuration change at 19:40:44 mgt Sun Feb 28 1993
version 12.2
service timestamps debug datetime msec
service timestamps log datetime msec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hostname R3
username R5 password 0 cisco
clock timezone mgt -8
ip subnet-zero
no ip domain lookup
ip multicast-routing
isdn switch-type basic-net3
voice call carrier capacity active
mta receive maximum-recipients 0
interface Loopback0
ip address 1.1.3.3 255.255.255.0
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interface Tunnel0
ip address 1.1.103.2 255.255.255.252
ip pim sparse-mode
tunnel source Loopback0
tunnel destination 1.1.1.1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
ip address 1.1.9.3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standby use-bia
standby ip 1.1.9.1
standby priority 105
standby preempt
standby track Serial0/0
interface BRI0/0
no ip address
encapsulation ppp
dialer pool-member 1
isdn switch-type basic-net3
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1.1.16.3 255.255.255.0
ip pim sparse-mode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
frame-relay map ip 1.1.16.4 314 broadcast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frame-relay lmi-type cisco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ip address 1.1.10.3 255.255.255.0
duplex auto
speed auto
interface Serial0/1
no ip address
encapsulation frame-relay
no frame-relay inverse-arp
interface Serial0/1.1 multipoint
ip address 1.1.12.3 255.255.255.248
ip pim nbma-mode
ip pim sparse-mode
ip ospf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ip ospf hello-interval 5
ip ospf priority 255
frame-relay map ip 1.1.12.2 302 broadcast
frame-relay map ip 1.1.12.5 305 broadcast
interface Dialer0
ip address 1.1.32.34 255.255.255.252
encapsulation ppp
ip ospf demand-circuit
load-interval 30
dialer pool 1
dialer string
dialer load-threshold 51 outbound
no peer neighbor-route
no cdp enable
ppp authentication chap
ppp multilink
router ospf 64
router-id 1.1.3.3
log-adjacency-changes
area 0 authentication message-digest
area 2 virtual-link 1.1.4.4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area 11 range 1.1.8.0 255.255.252.0
area 11 virtual-link 1.1.1.1 message-digest-key 1 md5 cisco
passive-interface Tunnel0
network 1.1.3.3 0.0.0.0 area 11
network 1.1.9.3 0.0.0.0 area 11
network 1.1.10.3 0.0.0.0 area 11
network 1.1.12.3 0.0.0.0 area 0
network 1.1.16.3 0.0.0.0 area 2
network 1.1.32.34 0.0.0.0 area 0
neighbor 1.1.12.5 poll-interval 6
neighbor 1.1.12.2 poll-interval 6
ip classless
ip http server
ip pim rp-address 1.1.4.4
logging history debugging
logging trap debugging
dialer-list 1 protocol ip permit
call rsvp-sync
mgcp profile default
dial-peer cor custom
line con 0
privilege level 15
logging synchronous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ntp authentication-key 1 md5 070C285F4D06 7
ntp authenticate
ntp source Loopback0
ntp master 2
四、解决步骤:
在R3上改动配置,相关方面的配置如下,就可实现目标:
ip unnumber lo0
tunnel source lo0
tunnel destination 1.1.1.1
ip pim dense-mode
ip mroute 1.1.15.0 255.255.255.0 t0
(stub 端)R1上面的相关配置如下:
ip unnumber lo0
tunnel source lo0
tunnel destination 1.1.3.3
ip pim dense-mode
ip addr 1.1.15.1 255.255.255.0
ip pim dense-mode
ip mroute 150.100.2.0 255.255.255.0 t0
(或者使用ip mroute 0.0.0.0 0.0.0.0 t0)
在任何一个方向部署multicast source都可以建立树。
注:可以用dvmrp tunnel来和pim一起做来达到起到上述效果。(T004)
第01页:多播静态路由引起的循环问题的解决 (1)第02页:多播静态路由引起的循环问题的解决 (1)
上一篇:下一篇:
路由器的相关文章
汇合点的相关文章
今日推荐阅读:
最受关注的文章:
最新更新文章:
本篇文章共有
- 发表评论 -
重磅专题报道
Copyright& 1997- CNET Networks 版权所有。 ZDNet 是CNET Networks公司注册服务商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10391号 京ICP备号-159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oopback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