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回到过去当明星 起点被和谐的书籍有哪些

扎克伯格2015年读了哪些书?
按投票排序
到目前为止一共有七本, 详细的解释在我的知乎专栏里面. 这里在按照时间倒序概述一次.每本书的介绍包括:书名, 作者和Amazon地址;我自己看Amazon书评的中文总结;Zuck自己的总结.1. 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 by : Rational: 理性的, Ritual: 仪式. 书名直译: "理性的仪式: 文化, 合作和公共知识", 好像很高级的样子! 好, 言归正传,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 "Common Knowledge" 和 "Game Theory" 在广告, 公共活动和游行中的运用, 而影响力或者说号召力的本质也因为基于人们的common knowledge (也可以用来解释小时候"洗脑"教育的原理). 最后, Michael结合互联网说明在新时代common knowlege的形成也越来越容易.Rational: 理性的, Ritual: 仪式. 书名直译: "理性的仪式: 文化, 合作和公共知识", 好像很高级的样子! 好, 言归正传, 这本书详细阐述了 "Common Knowledge" 和 "Game Theory" 在广告, 公共活动和游行中的运用, 而影响力或者说号召力的本质也因为基于人们的common knowledge (也可以用来解释小时候"洗脑"教育的原理). 最后, Michael结合互联网说明在新时代common knowlege的形成也越来越容易.Game Theory (博弈论): Common Knowledge:
一个经典问题见:
--- 强烈推荐, 来自华裔数学神童的思考题. 特别是第一名答案最后的话值得整个中国社会反思:从小到大,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被旁人这样教训:「嘘,别说了,小心点。况且这种事谁不知道啊,还要你说?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你有力量改变它吗?」久而久之,我们越来越习惯于把「你懂的……」挂在嘴边,习惯于对房间里的大象视而不见,选择性遗忘了一个我们其实早就知道的重要事实:「大声说出来」跟「彼此心照不宣」有着决定性的区别。我们不是没有力量。一条恰当的宣言,哪怕它的内容只不过是「我知道」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也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的信念结构的根本改变,让许许多多人断然行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Zuck的总结: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y
, Amazon: 这本书主要讨论科技的革命是否以恒定的速度前进, 亦或者是加速进行并且在当代呈现出爆炸的趋势. 作者在书中总结到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科技革新 (特别是颠覆性的创新), 都不是来自于人们每天日常渐进的实验, 而是发生在"普通科学"之外!Zuck总结:3. "Creativity Inc" by Ed Catmull, Amy Wallace: 各位看封面可能觉得一本科幻书籍, 不过事实却是写给管理者的. 本书总结了一系列的方法来帮助领导者如何有效地带团队, 如何有效地促使团队成员更上一层楼. 此书由 Pixar Animation (代表作: 汽车总动员, 玩具总动员, 机器人瓦力等) 的创始人写就. 另外很大一部分内容阐述了如何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而且作者的观点是 每个人(注意, 每个人, 不管你是技术还是设计还是测试)天生地, 生俱来地就是有创造性的, 公司的文化应该是鼓励这种创造性而不是压抑或者抹杀! (国内很多企业应该好好检讨)Zuck总结:4. "Our Immunity" by Eula Biss:
豆瓣:我的评论: Zuck总结:5. "Gang Leader For A Day" by Sudhir Venkatesh: 这本书是 New York Times 的 best-seller. 作者 Sudhir Venkatesh, 一老印. Sudhir为了完成教授给的任务, 跑到Chicago的一幢废弃的大楼里让一帮混混填写问卷调查. 谁知道一不小心和里面的扛把子 JT (浩南哥!) 成为了好朋友, 此后在这个组织里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十年. 文中讲述了各种黑帮从事的交易, 里面的帮派文化, 还有他和浩南哥之间复杂的, 充满道德争议的友情. 老衲个人觉得这简直就是老美版的 古惑仔系列 或者 小说版的绝命毒师, Enjoy! (不好意思, 又不会翻译...聪明的读者们请评论!)Zuck总结:6.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by : 书评: Zuck总结:7. "End Of Power" by : 书评: Zuck总结:-- Over --附带Facebook新总部大厦的照片CEO和CTO在新会议室开会附带我最新(3月份)从家开到Facebook的自驾视频:
缘起见 Mark Zuckerberg 的帖子:书单在这个 Community page 上: 鉴于现在 Facebook 对于不翻墙的人还是登陆不了,贴一下单子(书的简介可以看豆瓣)现在的书是基辛格的 之前的书有:等等以上都是贴出来的单子。真正 Mark Zuckerberg 看过哪些书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好比很可能有不少育儿经之类的,人家不贴出来就只能随便猜猜了,呵呵。
《权力的终结》(The End of Power)作者:莫伊塞斯·纳伊姆(Moises Naim)2013年《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作者:史蒂芬·平克(Stephen Pinker)2011年《黑帮老大的一天》(Gang Leader for a Day)作者:素德·文卡特斯(Sudhir Venkatesh)2008 年《免疫》(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作者:尤拉·比斯(Eula Biss)2014年《创新公司》(Creativity,Inc.)作者:艾德·卡特姆(Ed Catmull)2014年《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作者: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 )2012年《理性的仪式:文化、协调与共通认知》(Rational Ritual: 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作者:崔时英(Michael Suk-Young Chwe)2003年
昨夜熬夜为我司公众号(getAbstract)汇编的
《每2周读1本:扎克伯格2015年读了哪22本书?》大家凑活着看吧,谢谢!扎克伯格每2周读1本书,他前两天po出了2015年的读书成果和心得:我今年的个人挑战项目是“书香一年”(A Year of Books)——每两周读完一本书。阅读使我在不同领域收获灼见:从科学到宗教,从贫穷到富足,由健康至精气神又及社会正义,从政治哲学到对外政策,从历史到未来主义科幻。这项挑战令我的大脑充满成就感,并且当我从书丛中抬首时,我乐观地憧憬且深信人类社会在以上各领域都将做得更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比你成功千倍的人还比你努力万倍,你有什么理由拒绝读书呢?2016年,让我们一起来守护一张安静的书桌吧。2015年,小扎一共读了22本书,getAbstract为你整理简介如下:1.《三体》刘慈欣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三体》应该不用多介绍了。《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豆瓣评分8.8(98213人评价),重庆出版社出版。2.《与中国打交道》Dealing with ChinaAn Insider Unmasks the New Economic Superpower作者为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十多年时间里一直与中国统治精英保持着重要接触。保尔森所描述的那种“交道”,是普通人几乎不可能需要操心的,除非你碰巧是一个大国的治国者。对普通读者而言,阅读它的回报更可能来自书中无数的题外细节,这些细节揭示了中国领导人作为人的真实一面,这是他们通常努力从自己向外界呈现的形象中抹掉的。“中国既让人担忧,又同样让人敬畏。”,他写道。(选编自FT中文网4月23日报道)豆瓣评分8.5(54人评价)。3.《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本书赢得}getAbstract2015年国际图书大奖桂冠。将人类简史浓缩于400页翰墨间,这是一本匠心独运的佳作。扎克伯格评价说本书中的“宗教”章节是他全年所读书中最赞部分。这不是一部伟人、决定论、枪杆子、细菌或者钢铁的历史,而是一部偶然事件史。作者认为智人(Homo Sapiens)演进道路上充满了历史偶然。幸福感是本书的历史进步衡量标准。(getAbstract)中文版《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豆瓣评分9.3(4564人评价),中信出版社出版。4.《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和麻省理工大学教授德隆在这本书里面对的问题是“国家为什么失败”,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成功(富裕)国家实行包容性制度,失败(贫穷)国家实行掠夺性制度。作者通过多个国家的案例,来说明这两种制度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的结果。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数十年的繁荣,其背后也可追溯到经济制度的包容性增强,民间活力得以释放。中国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加快从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和经济制度,还是选择另一条路,那将会是两种不同的前景。《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可为读者观察国家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物。(选编自“智谷趋势”12月13日荐书单)中文版《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豆瓣评分7.3(80人评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5.《理性乐观派》The Rational Optimist: How Prosperity Evolves20世纪60年代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令人忧心忡忡,70年代资源枯竭甚嚣尘上,80年代酸雨来了,90年代轮到瘟疫。21世纪初,全世界为全球变暖集体焦虑。可是,这些恐慌(除了最后一个)全都来了又走了。人类只是运气太好吗?主流的悲观论调宣称情况正在越变越糟,但他们已经这么说了整整两百年。(豆瓣)作者从生物学与经济学角度研究告诉我们生活一直是越变越好的,这对于唤醒沉湎于过去“美好时代”、怀旧不可自拔的人们或许有作用。他的研究乐观揭示了人类有能力处理好这个星球上的问题。推荐给不囿于常规路径寻求解决当下问题的人们。(getAbstract)中文版《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补史》豆瓣评分8.4(1032人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小扎说,这本书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不同于你从新闻里看到的,暴力犯罪率一直呈下降趋势;书中总结综述了大量重要政治哲学理论;缺点就是太大部头了,如果有时间,还是很值得啃完的!我们现在可能生活在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通过审视人性魔鬼与天使的角斗以及环境变革如何助天使胜出,作者推翻了“人性本恶”的宿命迷思与对于现代社会的诅咒论。(编译自豆瓣)豆瓣评分8.5(40人评价)。7.《贫穷档案:2美元1天的生活》Portfolios of the PoorHow the World's Poor Live on $2 a Day地球上40%的人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这本《贫穷档案》是第一本系统描述穷人们如何解决日常财政问题的书。作者们一年遍访孟加拉国、印度和南非的贫困人士,发现很多故事出人意料地励志。大部分人并非吃了上顿没下顿,相反他们懂得利用小额贷款等金融工具积极寻找出路。(编译自Amazon)豆瓣评价人数过少,一半给出4星,一半给出5星。8.《新“黑鬼”》The New Jim CrowMass Incarceration in the Age of Colorblindness吉姆·克劳(Jim Crow)是19世纪“黑鬼”的代名词,针对黑人的种族隔离法案亦成为吉姆·克劳法。(维基百科)小扎评价说读这本书前他对于司法正义改革不甚了解,这本书让他大开眼界。在当今“色盲”时代,因种族肤色而公然歧视或隔离是犯大忌的;然而,现在对于罪犯的歧视却毫不违法,就像当初歧视黑人合法一样。一旦打上“要犯”(felon)的烙印,就要承受那些借尸还魂变得合法的就业歧视、租房歧视、剥夺选举权、被拒绝受教育以及剥夺其他公民权益等等。(编译自豆瓣)豆瓣评分7.7(18人评价)。9.《世界秩序》World Order作者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他在本书中深思世界和谐与全球动荡的根源。没有所谓“世界秩序”。作者观察到,历史上各个国家不同文明对于“秩序”都有各自的定义,且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自己的价值原则应具有普世性。中国有等级观;罗马人曾认为周围都是野蛮人;伊斯兰世界最初认为只有自己是合法政权,且注定要无限扩张到一切归于真主的大和谐;美国与生俱来坚信民主是普世价值。现在这些不同秩序相互碰撞,冲突升级。这本书回顾历史,也展望未来,比如,基辛格预测了中美关系与欧盟走向。(编译自Amazon)豆瓣评分8.1(29人评价)。10.《无穷的起点》The Beginning of Infinity: Explanations that Transform the World豆瓣书友“铁蓝”评:作者多伊奇不愧当今顶级的量子物理学家,从对基本的概念讲起,用无比清晰的逻辑,阐述了最基本、最底层的问题。这种书需要认真静下心来读,收获一定不小。不必担心,书中没有深奥的理论问题,一般读者都能看明白。豆瓣书友“这可咋整”评(摘选):作者尽管身为理论物理学家,但在本书中他试图下定义、作解释的不仅是科学领域,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包括未来尚未出现的文明。在我看来,多伊奇是个充满激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从未被无限宇宙的庞大与遥不可测吓倒,也从未被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难以理解吓倒。(这两点其实在一些哲学、科学理论中时常见到。)世界是无穷的(空间上与时间上,这点有宇宙学证明),为了在这无穷的世界生存下去(甚至生活得很好,有艺术有哲学等等),人类需要的是拥有无穷知识的能力。而作者将这种能力归结为人类对好的“解释”的追寻。中文版《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豆瓣评分8.3(67人评价),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11.《权力的终结》The End of Power: From Boardrooms to Battlefields and Churches to States, Why Being In Charge Isn’t What It Used to Be这是一本涵括商界、宗教、教育、家庭内部、战场等所有领域权力变迁的书。洞穿掌权者真实心态,颠覆常人对权力的理解。或许你毕生追寻的只是权力的空壳!权力不仅正在从西方到东方、从精英到草根、从男到女的转移,同时也在不断扩散和衰落。今天的当权者在运用权力时的束缚更多,更易陷入失去权力的危险。(豆瓣)中文版《权力的终结:权力正在失去,世界如何运转》豆瓣评分7.5(103人评价),中信出版社出版。12.《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Creativity, Inc.: Overcoming the Unseen Forces That Stand in the Way of True Inspiration你可以从本书中读到《玩具总动员》《飞屋环游记》等电影精彩的制作故事,了解皮克斯各项具体的创新管理举措,还可以发现从企业初创到发展壮大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答。(豆瓣)中文版《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豆瓣评分8.6(119人评价),中信出版社出版。13.《黑帮老大的一天》Gang Leader for a Day: A Rogue Sociologist Takes to the Streets作者为了研究美国黑人街区的贫困问题,深入一个贩毒黑帮的内部,还和一个黑帮老大交上了朋友。这让他在黑帮中混迹多年,目睹了黑帮控制下的街区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包括如何与官方达成妥协、黑帮头目如何控制手下、如何经营自己的贩毒事业,此外还有黑帮社区居民五花八门的谋生技巧,以及帮派内讧和敌对帮派之间的枪击事件。(豆瓣)中文版《黑帮老大的一天》豆瓣评分7.9(201人评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4.《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本书是20世纪学术史上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是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的学者们不可不读的基本文献。它引导了科学哲学界的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成为科学哲学史上一道重要的分水岭。其影响不仅在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 史、宗教史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豆瓣)中文版《科学革命的结构》豆瓣评分8.9(203人评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5.《历史绪论》Muqaddimah阿拉伯遗产宝藏:阿拉伯人、外国人、柏柏尔人的历史纲要和殷鉴。中世纪阿拉伯西部地区最后一位著名哲学家伊本·赫勒敦对人类文明、国家、生计、教育、官职……的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留埃学生、知名阿拉伯语翻译家李振中教授,历时十年翻译而成的鸿篇巨著。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了解阿拉伯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阿拉伯人的思维方式,特别是了解阿拉伯民族许多内在的心理情愫。(选编自豆瓣)中文版《历史绪论》豆瓣评价人数过少,大多给4、5星,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16.《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Genom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pecies in 23 Chapters豆瓣书友“七步”评:应该在高校强制阅读豆瓣书友“阿古”评:很好玩,作者运用类比、举例方面的功力出神入化,所以才能化繁琐深奥于易懂清豆瓣书友“cub18”评:这两年能让我激动的书大都是科普读物,好的科普著作可读性真是太强了~中文版《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豆瓣评分9(525人评价),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17.《宗教经验之种种》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A Study in Human Nature这是一部从个人经验方面讨论宗教作用的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是他应聘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所作的讲演。共20讲:第1讲论宗教与神经学;第2讲说明讨论范围限于个人的宗教心理;第3讲说实有无形者(精神界)的存在;第4第5讲论心态健全的人的宗教经验;第6第7讲论“灵魂”带病态的人的宗教经验;第8讲论这种分裂的人格如何恢复统一;第9第10讲论未信教者转而皈依宗教之心理过程;第11第12第13讲论圣徒性质;第14第15讲论圣徒性之价值;第16第17讲论神秘经验;第18讲论宗教哲学;第19讲论宗教的其他特色,如美感成分,牺牲与忏悔,祈祷及其与潜意识的心之关系;第20讲为结论。(编自豆瓣)中文版《宗教经验之种种:人性之研究》豆瓣评分8.4(79人评价),商务印书馆出版。18.《创意工厂:贝尔实验室与美国创新的伟大年代》The Idea FactoryBell Labs and the Great Age of American Innovation豆瓣书友“roy”评:这是一部贝尔实验室兴衰史。豆瓣书友“吴楠”评:创新有无模式?如果有的话,贝尔实验室的模式是不能绕过的。有如此多的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产生于此,晶体管,信息论,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激光。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对现在的世界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豆瓣书友“jebtang”评:在20年代,Bell Lab和AT&T以及西屋电器一起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模式。 Bell Lab负责基础科学以及工程化的设计,西屋负责大规模制造,AT&T负责部署以及应用反馈。豆瓣评分8.5(22人评价)。19.《能量:新手指南》Energy:A Beginner's Guide如同爱因斯坦在他著名的质能公式中所指出的,万事万物都可由能量来诠释。(Amazon)探讨了能量如何运转、我们的产品和用途如何进化,以及这些是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话题。("经理人分享":)豆瓣评价人过少,全给4星。20.《游戏玩家》The Player of Games:Study in Human Nature作者伊恩·M·班克斯被誉为“当代狄更斯”、“英国最有想象力的作家”。这本科幻小说是全美票选有史以来百佳幻想作品之一。“文明”是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星际乌托邦。在这个无政府主义的世界里,高超的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无比丰富的物质财富,所有人都无须占有财产,就可以轻松满足一切需求。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的物质困扰都已经被克服,甚至包括疾病和死亡。生活是如此闲适和自由,游戏也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文明”人最大的消遣。得益于此,“文明” 培养出了许多伟大的“游戏玩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位叫做戈奇,杰诺o莫拉特o戈奇。“游戏玩家”戈奇,桌游、电玩、策略游戏中所向披靡的王者。……(编自豆瓣)中文版《游戏玩家》豆瓣评分7.7(242人评价),新星出版社出版。21.《免疫:接种》On Immunity: An Inoculation科学证明:接种工作确实有效并且对于社群里每一个人的健康都具有重大意义。这本书探讨了为什么会有人质疑接种,并且在逻辑上解释了为什么质疑不成立,说明了事实上接种有效且安全。这是一本相对较薄的书,应该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编自“经理人分享”:)豆瓣评分6.7(10人评价)。22.《理性的仪式》Rational Ritual:Culture, Coordination, and Common Knowledge在本书中,作者崔时英不仅对“超级碗”进行了分析,还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仪式、典礼和媒体事件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在过去很多年中,这些仪式被用于形成“常识”,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例如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可以购买哪些产品。这本书对于了解罗伯斯庇尔和史蒂夫·乔布斯等人的行事方式很有帮助。扎克伯格挑选《理性的仪式》一书是为了深入了解“常识”的概念。在Facebook发展至今天的过程中,这可能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扎克伯格表示,常识“是设计社交媒体时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因为我们需要在创造个性化体验和开发通用体验之间进行平衡。”你的好友可能无法帮你找到工作,但熟人或许可以。崔时英表示,熟人之间迅速发展、有形的弱关系更适于沟通。而密友之间逐渐形成的强关系更适于合作。弱关系网络,或者说熟人网络能够更快地发展,给你带来更多联系人。(选编自腾讯科技)豆瓣目前无人评分。我是手抽筋的分割线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做的扎氏2015书单共22本书的简介汇编才编辑到第10本就已耗费5、6个小时所以更加对坚持读书思考的人肃然起敬!恭喜你你真的看完了!别人1年看完了22本书我们至少花了10分钟(或者更少?)看完了他的书单!奖励自己一下吧?可在后台留言想要什么评价中文书,小编觉得能看到这里的应该不多,所以会尽量满足大家的书愿,谢谢支持!祝大家新年进步、充实、自控,成为自己的主人。getAbstract:商业经管浓缩书、TED等授权萃取视频精髓以及《经济学人》智库推荐的金融报告摘要。
没有xx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右下角)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右下角)
关于黑帮老大的一天Gang Leader for a Day,还有一个翻译叫《城中城:社会学家的街头发现》(下文简称《城》),非常推荐,亚马逊有得买。它是一本深刻而有意思的社会学著作,作者是美国社会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素德·文卡特斯。这是一本真实的“小说”1989年,素德进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在William Julius Wilson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黑人青年的研究。素德没有局限于案头研究,而选择了深入黑人社区,和帮派老大、小混混、打手、性工作者、警察、社工、牧师等各色人物的家庭及其所生活的社区周遭一起吃住。《城》可以说是素德博士论文的“副产品”。尽管素德在书末如此声明:多数人物姓名和身份都做了匿名化处理,还隐匿了某些地址,更改了某些组织的名称,但书中的人物、地址与机构都真实存在,并非拼凑而成,更非虚构。显然,在社会学的领域的两大阵营中,素德选择了民族志研究,依赖于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来回答特定的问题,而不是定量和统计技术的研究。情节描述的震撼来源于事实的真实,这可能是吸引读者的首要因素,也是我开卷的动力。每一次惊讶都是“成见”《城》中的第一男主角除了作者本身,毫无疑问是黑帮大佬J.T. ,素德第一次莽撞冲入社区就见到了J.T.。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描述让我印象深刻。J.T.向素德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准备带着问卷去哪些黑人街区?为什么研究者要使用多项选择题调查问卷?为什么研究者不和人们谈话?当一个教授能赚多少钱?通过研究年轻黑人,想要得到什么?而当素德简要地列举几个社会学家提出的城市贫困的紧迫问题的时候,J.T.说:“在大学里,我曾上过一些社会学课程。我恨那些狗屁”。听到J.T. 的回应,素德非常惊讶,他没有想到眼前的“黑鬼”竟然说出了“大学”。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不禁反思,人们对不同自己的人群的理解很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而误解,素德的这点点惊讶只是个开头,后文对罗伯特·泰勒之家的每一次惊讶或多或少都可以说是一次次“成见”打破的开始。地下经济也有自己的“规律”《城》大篇幅描述了J.T.对帮派生意的管理,在“黑帮老大的一天”章节中,素德描写了J.T.在与销售主管见面时常问的标准化问题:有没有常客流失?(常客即消费者。)有没有人抱怨?(关于海洛因的质量。)有没有人离开你,去找别的人?(指消费者从其他销售员那里购买海洛因。)有人盯着你吗?(警察或者租户领袖们。)有新的混混儿在附近转悠吗?(无家可归者或者街头小贩。)你见过别的黑鬼来过吗?(敌对帮派的。)以上这几个问题,和商学院的对商业战略的基本分析何其相似。从产品到消费者、监管机构、竞争者、零售商,各方各面都有着合符“理性”的规律。而警察、医院、社工服务等国家公共制度在黑人社区的失灵,转而替代的帮派权力、暴力手段的流行,不是因为那里的居民非理性,而是人们对“正常”秩序的已经失去信心,而事实上,那些正常秩序的维护者只会给街区的居民带来麻烦(例如,拘留和驱赶)。就便是满怀好心的社工团体也难以获得开展工作,因为他们总想扭转人们已经接受的现状,即便是被迫接受的。不可忽视的女性“领袖”贝利女生是《城》中描述笔墨最多的一名女性了。她的头衔是“地区顾问委员会的大楼主席”。这位“楼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楼内所有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例如游说房管局改善楼房维护、为租户的活动争取基金支持等。贝利女士曾经让医生为大楼的儿童进行免费体检,劝说本地商店捐赠食品。在书中,也几度描写贝利女士的果敢和机智。但有的时候,要获得这些服务,需要向贝利女士支付额外的费用,而这个并不叫“行贿”,只是另一种规矩而已。在恶劣的生活条件且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女性”的坚韧和聪明不知不觉地被展现。买不起洗衣机,没时间照看孩子,没有冰箱储存食物,女人们就合作起来,一个女人照看几家的孩子,几家的衣服都拿去一家洗,这家做好了饭给其他家送去,用现在话说就是“共享经济”,而只有女人才能在贩卖毒品、性和暴力的社区中互相支持着家庭的运转,运筹帷幄,即便艰难。上面简单讲述了四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断,以及对我启发。《城》一书激发读者的想象远不只这些,值得你多读几遍。卖个广告,欢迎关注我的读读日报《所有你关心的事公益基本法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个大大的蜘蛛网》
每个人适合的书都不一样,在不同的人生和事业阶段读的书有时也相去甚远。今年,挺操蛋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起点和谐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