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农产品+农产品怎么做?

2015年可以说得上是变革的元年,在“互联网+”大潮的影响下,众多行业迎来了发展和蜕变的契机。而对于农业来说,因为不同地域的情况千差万别,如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路子成为阻碍“互联网+农业”完成变革的难题。众所周知,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究其根本,它只是一种全新的载体,如何借助这一载体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对于数万万个农村人口来说才是当务之急。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如何将互联网与农业有效融合,让它们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1、农产品电商平台对于众多农民来说,卖掉自己手中农产品最快的互联网渠道当属众多电商平台,其中C2C端首推淘宝,它不仅开店方便,而且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当然不菲的推广和店铺设计陈本,往往也会让用户望而却步。而B2C端则有京东、苏宁易购、聚划算、美团等众多平台,与他们合作需要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达到一定的高度。除此之外,一些垂直的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出现,也为农产品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销路。2、农产品社交平台如今,互联网的触角早已延伸到各地农村,对于众多农村居民来说,他们最早掌握的互联网技能往往不是构建自己的网店,而是借助QQ、微信、微博与他人进行交流,来获取、传递信息。当诸如QQ、微信、微博、朋友圈、QQ空间等社交平台被广泛应用之后,众多农村居民完全可以进行借鉴和利用,通过它们打破空间的限制,来实现对自家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和销售。3、农产品自媒体平台随着微信的日渐火爆,其媒体属性越来越突出,众多不同行业的优秀人士纷纷涌入搭建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对于拥有特色文化、农产品、地域特色等优势的农村人群来说,借助微信搭建属于自己的宣传平台,通过扩大影响力来推动自家农产品的销售。4、农产品信息对接平台最近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农产品滞销的讯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当然不是需求饱和,农产品卖不出去,而是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对称,造成需要对应农产品的商家买不到货,而获得丰收的农民却卖不出去。由此可见,搭建一个可以有效传递不同地区农产品实施情况的信息对接、传递平台十分有必要,当然,近年来政府与众多企业也一直都在摸索,如中国惠农网、中国绿谷网、一亩田等平台都在努力为农村人群提供做好的宣传与服务。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怎么加?
当前位置: &nbsp>&nbsp&nbsp>&nbsp
“互联网+”现代农业到底怎么加?
作者:& &&&&
来源:&人民网 &&&&
发布时间:&日&&&&
农场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
农场是指农业生产单位、生产组织或生产企业,以从事农业生产或畜牧养殖为主,经营各种农产品和畜牧产品。对此,刘桂才提出了“三结合”措施。
一是与农场生产结合。在农业机械作业方面,基于GPS、GIS的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到农场大型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自动驾驶、施肥、喷药和播种等。在农业灌溉方面,采用农田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和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可控化。在田间管理方面,把遥感、视频等先进技术应用于田间作物生长监测和农业管理系统,实现作物生长动态监测和人工远程精准田间管理。在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依托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数字化天气雷达、病虫害数据录入系统及病虫害数据管理测报专家系统,实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监测与预防的智能化。
二是与农场经营结合。在农场企业化管理方面,通过建立农场总部与下属分场的管理网络和农场的ERP 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农场总部和下属分场之间的采购、管理、财务和生产计划管理等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农产品质量管理方面,依托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按照产业链建立原料、半成品、成品各生产环节的质量追溯系统,可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全程追踪。在农产品流通方面,通过建设农产品宣传与电子交易平台,可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与交易。
三是与农场资源管理的结合。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土地管理、经营、使用的可视化管理;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建立林地管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指挥和水利防洪系统,实现对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和水利防洪指挥的信息化。
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高效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的设施,创造一种最适合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或人工模拟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以实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作物周年生产,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高效设施农业是进行集约化种植业生产和养殖业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生产。 对此,刘桂才建议:
一是与设施温室环境控制结合。在作物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棚室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园区温室内的温、光、水、营养元素等因素进行自动化检测,同时根据作物生长状态实时、智能调控温室环境。在畜禽养殖场环境控制方面,通过计算机控制畜禽舍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畜禽群密度和均一度以及整套设备运行状况,实现了全程标准化、智能化运行。在水产养殖方面,利用最新的农业物联网技术,配置水产养殖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二是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结合。作物育苗方面,运用农作物育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在作物水分和营养液灌溉控制方面,通过对基质含水量、植物根系分布、生长速度、地上部生长状况等监测,依托农业专家系统进行模糊综合判断,实现肥水灌溉的智能化控制。畜禽养殖方面,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畜禽养殖自动送料、饮水、产品分检和运输,畜禽发情、配种、分娩、死亡自动监测与管理。在水产养殖方面,采用物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搭建的养殖管理平台,实现对鱼、虾、蟹、鳖、参、贝等不同养殖品种的池塘管理、饲料投喂、饵料配方、疾病预防等进行计算机化的日程管理。
三是与设施农业经营结合。设施农业生产者及组织通过搭建设施农业管理与经营服务平台,实现对设备、物资、生产、技术、质量、销售、财务等进行信息化管理,对农产品市场进行科学预测分析。另外,借助服务平台,可以实现供求信息发布、农超对接、农产品在线交易等农产品电子商务活动。
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简称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对龙头企业,刘桂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与生产环节结合。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手段,通过便捷的网络通讯渠道将市场供求变化和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传输到田间地头,辅助农民进行科学的生产决策,并积极引导小农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二是与加工环节结合。龙头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上信息的顺畅交流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和高效化。
三是与销售环节结合。利用射频技术和传感技术,实现农产品流通信息的快速传递,减少物流损耗,提高流通效率;引入商业智能和数据仓库技术,龙头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开展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市场决策,积极应对市场风险;通过打造电子商务和网络化营销模式,实现农产品销售不再受限于地域和时间的制约,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高效低耗的流通产业链。
四是与消费环节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对消费的农产品的来源、经过的环节、增值的过程都通过产品标识或者信息编码的方式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让原本游离于产业运行体系之外的消费者能够了解到农产品的相关质量信息,促进放心消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服务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大户和技术能手为骨干,由从事某种专业生产经营的农民为主体,对内以提供服务为主,对外则实行商业化经营,讲求经济效益,以减少市场风险和增加农户收益为根本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也给出了答案:
一是与和合作社管理结合。用现代化网络通讯、计算机及空间信息技术建设合作社办公系统,实现合作社办公、成员及土地位置地理分布等管理的信息化;依托物联网,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
二是与合作社对社员生产指导结合。建设农业专家系统,方便、智能、准确地指导生产者进行科学决策、管理,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
三是与合作社对社员市场服务结合。专业合作社通过网络、手机等手段,为社员提供产前种植品种、农资服务,在产中提供种养技术指导、病害诊断与防治等,产后提供市场价格与行情等服务。
四是与合作社农产品销售结合。建设合作社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网站对外宣传合作社及其农产品,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并提供在线销售,开展电子商务。
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个体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也称为专业大户,它是围绕某一种农产品从事专业化生产,其种养规模明显大于传统农户或一般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如何实现“互联网+”,刘桂才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与生产结合。在机械作业方面,基于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场或种养机械设备相结合,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蔬菜作业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网络系统和农业自动化数据采集和控制设备,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灌溉数据、运行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生理、生化、农残成分数据的自动采集,系统根据数据,实现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在养殖方面,依托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建立养殖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畜禽喂食、清扫栏舍、调控栏舍内的温湿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二是与管理结合。在蔬菜安全质量管理方面,以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为基础,建立绿色蔬菜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系统,实现以绿色蔬菜流通供应链安全质量监管为核心,集成家庭农场或养殖场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批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协同办公系统一体化的绿色蔬菜生产、配送、质量监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对动物生产过程、屠宰加工阶段、销售与物流环节中涉及与产品安全性相关的因素进行记录,实现对家庭农场和养殖大户提供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三是与种养大户经营结合。家庭农场主或种养大户通过自建网站,或者社会搭建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以及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
“‘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技术支撑”、“‘互联网+现代农业’需要做好落地服务平台”、“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与外界连接的速度与强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工程部主任陈天恩、讯唯电商首席运营官王军龙、先锋支付首席执行官刘刚在论坛上也分别抛出了自己的观点。新农人代表、阿里巴巴上市敲钟女孩王淑娟和翼龙众筹――联想控股战略投资总经理樊晗分别用实战案例向大家分享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成功经验。2015年“互联网+农产品”的三种发展模式分析 _中国报告大厅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报告大厅!
中国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
您当前的位置: >>
2015年“互联网+农产品”的三种发展模式分析
() 字号:T|T
 && “互联网+”与农产品,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一个像阳春白雪,一个像下里巴人,本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年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农业的渗透,互联网与农产品逐
渐紧密结合起来,从对农业的深度改造开始,到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再到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农产品生产领域,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农业盛宴正在上演。
  互联网与农业好像离得很远,一个是信息经济的领头羊,一个是人类最古老的传统行业,但是,两者又如此之近,在电商的催化剂之下,互联网农业正在蓬勃兴起。
  当然,更深入的农业互联网来自农业电商。阿里巴巴在上市的时候将西北卖小米的农民电商代表人物推上了敲钟的第一线,而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在各地走马灯一样的农村电商布局争夺战更是愈演愈烈。
  传统“农民生意”怪象
  我国农产品行业是最为“传统”的行业之一,呈现出与地理地域相关的怪象:越是偏远的地方,环境越好,产品质量越有保障,但恰恰越便宜,农民因此越穷;而越是在大城市,环境越糟糕,产品越贵,但恰恰没有很好的质量保障。传统的农产品行业呈现两大现状,阻滞了“农民生意”的发展:
  农产品缺少品牌化。阳澄湖大闸蟹、赣南脐橙、新疆大枣,这些都是具有地域特征的品牌,不是独立的企业品牌。虽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农产品还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分级,能跑量但卖不出价,生产者不懂品牌,就是懂也办不到。
  农产品附加值低。白酒、保健品、化妆品等是我们见到最多的广告,白酒毛利80%以上,卖100赚80,一件ZARA的衣服动辄千元,成本不过一两百,一个爱马仕包包10万块,成本不过两千块,这些产品有足够的溢价能力,才可能赚得衣钵满满去烧广告。相比之下,农产品缺乏广告性,溢价能力不足。
  “互联网+农产品”前景可期
  农产品与“互联网+”的融合,是传统行业和新思维的碰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汇集三农电商领域的新闻及研究,涵盖农村、农业、农民的新闻、报告、数据等。
  农产品自身特质:
  ——营销成本低。各类社会化媒体及通讯工具为农人们提供便利的营销入口,微博、微信、QQ及SNS等都是免费的资源,他们多花点时间、多用些心思、多搭配些手段,就可以和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推销产品便得心应手。
  ——故事性强。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同样孕育一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把农产品包装的独一无二,结合社会化媒体的SNS特性,很容易在圈子内形成病毒传播。
  ——供应链体系简易。“二维码”也就在这两年被大众使用,这是在食品领域延伸出来的“追溯系统“。手机扫描后可以看到这个产品的追溯信息,哪里耕种、何时采摘、谁来采摘、保质日期甚至成分等一应俱全,目的是解决食品安全和食品信誉问题。
  政策“红利”助推农产品转型
  “互联网+”农产品开始步入初级阶段,面临着物流、人才等诸多难题,但国家政策的助推、政府做好公共服务显得尤为必要。自2012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支持农产品流通的政策,予以大力支持。明确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如今,国家对涉农电商更加重视。2月初,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出炉,文件明确提及,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中,“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而在上一年的文件中,仅要求“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此前,商务部已经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依托互联网,探讨构建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现代农村流通体系。而此次进一步在国家政策层面进行明确,将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实际上,地方政府对农业电商、农产品电商的热情更加高涨。各地纷纷谋求在淘宝、1号店等电商平台上开辟地方特产馆,以及构建相应公共和基础设施,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农产品卖家的激增也侧面反映了政府助推的效果。
  政府在农村电商发展方面应承担哪些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营造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基本培训,以及相应支撑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保障和必要的监管服务”,以及做好产品的网络化、供应链、追溯体系等。
  “互联网+”农产品玩颠覆
  目前“互联网+”农产品可借鉴的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平台化道路。在地方建立农产品特色馆,作为一个独特的分销平台,借助政府的支持和自身体系的聚合力,集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共谋发展。为千余家松散且不标准不专业的小卖家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对上游货源进行统一整合并拟定采购标准,由该平台专业团队进行统一运营管理,线下则按照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遂昌模式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ShoppingMall,他们是一个服务商,售卖的是“标准化”。
  第二、资源整合道路。在政府支持和推动下,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结合当地实情主打地方特产,依托在网店进行销售。并招募年轻销售人员,对他们进行专业化的微营销培训,并通过微博、微信等免费的社会化媒体推销农产品,而“网店”更大的价值在于交易。
  第三、品牌化道路。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并结合地方特色取一个好记上口的品牌名,并直接进驻旗舰店,以专业的第三方主体进行运营,呈现商品品牌,其主要魅力在全程产业链上进行标准化运作,统一采购、统一包装、统一运营、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等诸多标准化尝试。
  对于“互联网+”农产品来说,O2O肯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而O2O的关键价值就是去中介化,让消费者同生产者直接对接,缩短中间流通环节,从而减少成本,这个逻辑对于农产品交易来说非常清晰。
  虽然,“互联网+”并不能改变农产品的自然属性,但只要遵循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规律,“互联网+”农产品必将是对“农民生意”的思维救赎,前景可期。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行业资讯
相关研究报告
最新行业资讯
& 2016 中国报告大厅(),首选市场研究报告门户,提供海量的行业报告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服务热线:北京:010-- 传真:010- E-mail:
福建: &&&&传真: 中文域名:.com
中国报告大厅—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主办,旗下网站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8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 特色农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