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系统升级什么时候系统能完全独立

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将相对独立运作;华为:不会分拆;2015年全球15大并购案;印度手机市场 2017年跃全球第二_集微网-爱微帮
&& &&& 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将相对独立运作;华…
1.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将相对独立运作;2.华为官方称未听说改变现有业务架构;3.锤子供应商中天信宣布停产 曾试图挂牌新三板;4.2015年全球15大并购案,半导体仅列13位;5.印度手机市场 2017年跃全球第二;6.乐视小米为何都在否认投资VR企业?1.余承东:华为消费者业务将相对独立运作;在邀约采访半年多之后,我终于与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坐到一张桌子前。这是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第二天。一个多小时前,46岁的余承东刚刚在乌镇的一个论坛上大讲“华为的全球化之路”,同台有郭台铭、马化腾、杨元庆、刘强东等企业领袖,还有华为在国内市场的老对头,小米公司创始人兼CEO雷军。演讲后接受采访的余承东,神情略显疲惫。但一提到他手中的那部金色Mate8手机,他就立刻眉飞色舞,不停地把玩介绍。“屏好,照相机好,电池和芯片强大”成了他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及的广告词。于是我们就从这款刚刚在国内上市一周多的高端手机谈起。“Mate8 的销售势头非常好,又出现了脱销。渠道零售商又加价几百块钱,尽管我们不希望他们溢价销售。” 余承东说,华为汲取了一年多前Mate7上市后一机难求的教训,扩大了产能,但仍难抵零售端的热销势头。他说,照此势头看,自己此前提出的“Mate8成 为首款销量过千万的国产智能手机”目标完全有望实现。竞争对手是不可避免要提到的。在身边的公关总监不时提醒下,素有“余大炮”之称的余承东一再强调“今天不谈小米”,偶尔仍忍不住要调侃一下华为手机在国内中低端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高端市场和全球市场显然是他关注的重点。“我们现在在国内市场已经彻底打败了三星,但在高端市场份额离苹果还有差距。我希望通过Mate8和(2016年春天上市的)P9这两个产品,不光要在中国市场份额做到第一,而且要把高端机份额做到第一,”余承东说。根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数据,2015年第三季度,三星以8450万台发货量遥遥领先,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23.8%;苹果发货4800 万台,市场份额为13.5%;华为以2650万台的发货量占据7.5%的市场份额。随后是联想和小米,份额都在5%左右。单从数字看,余在近几个月多次提及的“两年内超过苹果,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二”的目标似乎显得过于自信,也在国内外受到颇多质疑。在采访中重申这个目标的同时,余承东也不讳言华为在品牌、渠道、零售和人才方面的差距。他说,华为手机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旧是海外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可。此外,“我们海外的运作管理、渠道零售能力建设、品牌营销都缺人才。人才的获取和聚集都需要时间。”谈 到人才,余承东提起了澳大利亚籍高管赵科林(Colin Giles)近期重归华为的消息,言语间颇为自豪。在手机行业声望甚高的赵科林,此前曾担任诺基亚中国总裁、全球销售负责人。他在2012年加入华为后, 很快因企业文化“水土不服”而跳槽加入联想,负责其全球销售。今年12月初,他再度加入华为消费者业务,担任执行副总裁,被业界认为是华为发力海外销售的 标志。我问余承东,在他执掌消费者业务四年多来,最大的遗憾是什么?余承东脱口而出:“有些业务调整和人员的调整速度慢了些,集团内部(向消费者业务的)资源投入也可以更多、更早一些。”在一定程度上,这体现了以运营商业务发家的华为在最初进军消费者业务时的谨慎态度。另外一方面,面向消费者的B2C业务与面向运营商和企业的B2B业务,在市场周期、客户群体、业务流程和人才战略方面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也是华为在未来的“双轨”发展中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两年多前,中国科技媒体圈即有报道说,华为计划撤销其消费者业务BG,将负责手机业务的终端公司提升为独立的子公司,以增加其在华为内部的话语权,更好地面对B2C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当年,华为手机全年出货量不到4900万部,全球市场份额也只有4.9%。两年半以后的今天,华为终端业务终于向独立运营迈出了实质的一步。“集 团已经做出决策,将B2C业务和B2B业务分开,消费者业务走向相对独立的运作,”余承东说。他说,华为常务董事会在通过这一决策后,已经在2015年国 庆节前向内部宣布。如何建立相对独立的机制尚在讨论中,预计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实现“消费者业务在华为大平台下相对独立的公司运作”。在他负责的业务独立运作后,余承东有何计划?他笑着说:“我希望继续做下去,至少把自己提出的’世界第二’的目标实现了再说,希望五年内做到世界第一。”12月18日下午,在采访结束后不到17小时,华为官方微博宣布,华为手机年度累计发货超过1亿台,华为成为首个年度发货破亿的国产手机厂商。余承东距离他的梦想又近了一步。FT中文网2.华为官方称未听说改变现有业务架构;网易科技讯 12月25日消息,有媒体报道华为消费者业务将走向独立,余承东任职CEO。对此,华为方面官方解释是:华为消费者业务是华为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余承东本来就是消费者业务的CEO,没有听说任何关于要改变现有业务架构的信息。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手机和电子行业分析师潘九堂在微博透露,2016年下半年年华为终端可能会成为独立子公司。不过,微博已经删除。来自FT中文网的一篇采访余承东的文章也提到,将B2C业务和B2B业务分开,消费者业务走向相对独立运作,并且已经向内部宣布,独立公司名称尚未确定,预计1-2年时间实现独立运作。对此,网易科技询问华为负责人表示,华为消费者业务是华为公司的三大业务板块之一,余承东本来就是消费者业务的CEO,没有听说任何关于要改变现有业务架构的信息。关于华为目前的组织架构是在2011年确定。在2011年年中报告中,华为称划分了三大运营中心(BG)运作,包括运营商网络BG、企业业务BG以及消费者业务BG。余 承东作为华为消费者BG CEO在2013年左右曾面临着“下课”的危险,不过,从目前成绩看,华为消费者业务增速超越其他两大业务。从2014年的财报中可以看到消费者业务经营 增长率高达32.6%。过去5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从2010年的300万台到2015年的1亿台,增长了30倍。(崔玉贤)3.锤子供应商中天信宣布停产 曾试图挂牌新三板;锤子T2将于本月29日发布,其供应商中天信宣布停产。20日还坚称公司未出现经营问题的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在12月25日,一纸公告遣散了所有员工。董事长刘超强始终未见音讯,目前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始介入清算拖欠员工工资问题。每经记者 孟庆建珠三角地区电子供应链倒闭潮还在继续,许多上游手机厂商也受到影响。20日还坚称公司未出现经营问题的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下称中天信),在12月25日,一纸公告遣散了所有员工。董事长刘超强始终未见音讯,目前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开始介入清算拖欠员工工资问题。中天信一位供应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初步统计中天信供应商约有170家,拖欠欠款1.7亿。在中天信宣布停产的前一天(24日)晚上,中天信的客户将生产物料一夜搬空。”据 《每日经济新闻》了解,中天信主要手机客户有中兴、酷派、TCL、比亚迪、锤子等。据悉,锤子T2将于本月29日发布,锤子科技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表示,“截至昨天生产的手机已经进入我们公司仓库,新品生产和销售计划未受到影响,但公司很多专用设备被扣在中天信厂房,这对我们损失很大。”正式宣布停产中天信给全体员工发布的通知显示,“因公司无力经营,现经公司研究决定:从日起解除深圳中天信电子有限公司所有在籍职员的劳动合同关系。公司已经向政府部门申请结束营业,政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已经同意公司诉求。”而早在12月20日,网上已经盛传中天信出现经营问题,董事长刘超强多日失联。中天信相关负责人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矢口否认,并令传播这一信息的自媒体删帖道歉。当时锤子方面对媒体回应称,T2的产线一直正常运转,不会更换供应商。锤子的生产主管和驻厂工程师都在加班加点,要为发布会囤货。但记者在现场采访了解到,中天信2600名员工因工厂拖欠工资已经连续多日罢工。当日,面对压力的中天信承诺次日(12月21日)清算所有工资。当21日员工对记者表示,中天信仅发放了10月份工资。而拖欠的工资或许将由政府埋单。25日下午,中天信员工对记者表示,在发布结束营业文件后,目前深圳政府在中天信厂内按照3600元每月标准发放11月、12月工资。此次中天信经营危机事件起始于今年10月份,公司多次许诺发工资却未兑现,且员工与管理层未能取得联系,因此连续数日中天信一厂、二厂员工集体停工。中天信员工告诉记者:“公司普通工人工资3500元左右,经常拖欠到需要向公司打欠条申请500元、800元交房租。”员 工利益受损之外,每一个供应商倒闭背后,都有次级供应商成为受害群体。此前福昌电子倒闭就造成4亿多的供应商欠款。有为中天信供应芯片的陈先生告诉《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初步统计的中天信170多家供应商有欠款1.7亿未结算,金额较大的在千万以上。龙岗区政府开始召集供应商代表谈话,但已经联系不到任何 中天信方面的负责人。生产物料一夜搬空本报记者调查获悉,中天信以OEM手机加工和安防智能家居产品代加工为主业,主要手机客户有中兴、酷派、TCL、比亚迪、锤子,除了锤子T2为中高端机型,其他多为550元以下的低端手机。另外有部分三星摄像头和锋火电视网络机顶盒订单。中天信供应商和员工对本报记者表示,在24日晚上,中天信工厂所有生产物料已经被搬空。“中天信有几家客户已经搬走了物料,剩下的只有已经抵押给银行和P2P公司的产线。”值 得注意的是,锤子T2将于本月29日发布,此前由于供应链问题锤子T1曾出现比较严重的供货问题。罗永浩曾称在T2发布时将做好足够的备货工作。且有知情 人士称,中天信是T2唯一供应商,在T2备货的关键时期,中天信连续多次停产并在合作期间结束经营,对锤子或许会造成一定影响。锤子科技25日下午对记者回应表示,“截至昨天生产的手机已经进入我们公司仓库,我们在另外一家代工厂有不止一套同样的生产设备,新品生产和销售计划未受到影响,但公司很多专用设备被扣在中天信厂房,这对我们损失很大。我们和讨债的企业一样是受害者。”曾试图挂牌新三板一位中天信融资方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此前中天信试图挂牌新三板,是中信建投证券负责的项目,深圳多家资金机构曾有意介入。”但 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对中天信的工商注册信息进行查询可以发现,中天信的资金链早已十分紧张。除了将工厂诸多设备抵押获得贷款外,中天信电子的两 个股东香港超强健电子有限公司和中瀚科技有限公司在日将各自持有的60%和40%股权质押给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龙岗支行,质 押期一年至日。而目前中天信电子的股权状态还处于限制中。有律师认为,中天信电子将100%的股权质押一则说明公司资 金链十分紧张,二是公司管理风格激进。记者查询工商资料获悉,近几年中天信对外投资企业有深圳市家联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恩乐科技有限公司、中天浩信 电子有限公司。有中天信内部管理人士称,中天信曾计划在东莞建造工厂。每日经济新闻4.2015年全球15大并购案,半导体仅列13位;【文/魏圣峰】在美股连续三年都有能力创历史新高,以及各国央行维持量化宽松效应下,今年全球企业的并购金额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辉瑞在十一月下旬宣布以超过一八○○亿美元和爱力根合并,创下全球企业并购交易金额的历史新高。截至十二月二十一日全球股市收盘为止,今年以来企业的并购金额达到五.六兆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二八%,这是连续第二年全球企业并购金额创历史新高。若以个别产业分类,生物医疗、半导体、电脑和基本原物料产业的并购金额增加。生 物医疗产业今年的并购金额达七八一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长超过一.五倍,医疗保健服务产业的并购金额达一七六九亿美元,年增率二.五倍,制药业更达五八九 八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成长二三.六%。半导体和电脑产业的企业并购,与Nasdaq指数在今年创下五二三一.九四点的历史新高,以及汽车电子和物联网整合 的效应,加速产业间的企业并购。至于已经连续三年走空的非铁金属商品行情,也加速原物料产业今年的企业并购比去年成长一一五%。国际油价的趋势走空已超过 一年,西德州原油和布兰特原油都创十一年新低,迫使能源产业进入整合,即使能源产业今年的并购金额年增率不会很抢眼,却有两宗并购金额进入今年企业并购金 额的前十五大。如果原物料和油价仍未好转,将会加速原物料产业企业间的并购。加速产业并购产业前景明确,激励股价大涨并带动本益比 (PE)上扬的空间,的确是产业并购的催化剂,最明显的就是出现在生技医疗产业的并购。Nasdaq生技类股指数(NBI)从二○○九年至今连续第七年走 多头,过去六年每年的最小涨幅至少超过一一%(二○一一年),最大涨幅超过六五%(二○一三年)。过去两年NBI指数都创历史新高,今年又创下四一九四. 八七点的新纪录。NBI指数的多年涨势,已经让本益比高达九三三倍。重点是,去年美国FDA发出四二张新药的药证创下单一年度新高,加速生技医疗产业的蓬 勃发展。辉瑞并爱力根金额最高再者,大型制药厂手头现金多,但新药专利权陆续到期,必须寻找新动能挹注营运成长。对中小型生技制药公司来 说,在产业走多头情况下,只要该公司手中拥有新药专利权,或是特殊新药的临床实验已达三期,有高度机会取得药证者,都很容易被大厂收购。更重要的是,大型 生技制药公司或是学名药大厂,最近两年的新药销售都能维持获利的稳定成长,即使本益比仍高,但有高成长的诱因,是维持股价走多头的关键。以全球生技制药产 业来说,最近三年的企业并购金额频创历史新高,在全球股市仍维持多头走势下,生技制药业的并购绝对是市场的焦点。十一月下旬辉瑞制药以超过一八 ○○亿美元的金额和爱力根并购,创下有史以来企业并购最高金额。合并后会将营运总部迁往爱尔兰。因为爱尔兰的企业税仅一二.五%,而美国的企业税高达三 五%。除考量税负外,爱力根过去三年大肆并购,规模大幅成长。去年十一月间还以六八六亿美元金额收购加拿大肉毒杆菌制造商Valeant,拥有最大品牌 Botox。而先前两年的并购动作,让爱力根手头拥有很多新药专利权,也是全球大型的学名药制造厂商。在辉瑞与爱力根整合后,可提高辉瑞制药的营运成长, 并成为全球最大资本市值的大药厂,大幅提高在制药产业的地位。以制药业来说,有很高的产业地位非常重要,除了营收大幅成长有利股价表现外,更有利于未来进 一步收购其他药厂,因为生技制药产业是一个大者恒大的产业。在今年前十五大并购案中,还有以色列学名药大厂Teva制药,在七月底以四○五亿美元 收购爱力根基因药物部门,大型制药厂的Abbvie则以将近一九八亿美元收购新创小分子药物科技的Pharmacyclics。今年还有很多生技制药的并 购案胎死腹中,却也一度激励NBI指数的涨势。(先探投资周刊5.印度手机市场 2017年跃全球第二;印度智慧手机市场成长快速,不仅台湾双A宏碁、华硕先行卡位,苹果预计最快2016启动印度制造,都是看好2017年印度手机市场规模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今 年以来,台湾双A、华为、小米等品牌厂陆续启动印度制造计画,IDC(国际数据资讯)预估,2017年印度将取代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大陆的全球第二大智 慧手机市场;未来五年,印度智慧手机市场将维持双位数成长。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曾在股东会透露,他看了一份国际机密报告有感,坚定未来35年鸿海持续深耕大 陆、印度等地。郭台铭认为,今年对鸿海集团是布局印度的重要一年,相较中国大陆,进军印度采取不同的商业模式,主要即看准庞大的内需市场。分析师指出,印度、中国大陆市场的内需结构存在三大差异,包含4G用户、购买力、品牌专卖店等。经济日报6.乐视小米为何都在否认投资VR企业?文/李儒超在网易科技独家报道迅雷、小米等雷军系公司1.8亿元入股VR企业乐相后,乐相早上放出了原本准备好的消息稿。不过,小米的名字却已从中消失。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乐视身上。据媒体报道,在灵镜昨日公布其获得来自乐视的一千万美元融资后,乐视开始向媒体否认该消息。巧合的巧合,似乎已经不再是偶然。背后,可能满含着各方的焦虑与无奈。乐视的摇摆坦率来讲,在中国互联网界,乐视和小米都不算什么“好孩子”。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代表,高举颠覆行业旗帜的小米,在数年后遇上了同样倚靠“颠覆”、同样“崇拜苹果”的乐视。但比起技术驱动的苹果,两位中国学徒似乎并未在气质上与前者苟同;唯一相同的是,这三家公司都在商业上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这样的血脉,让中国的这两家企业对新领域的布局可能显得比其他人愈加热衷,尤其是在“颠覆”颇多的VR领域。事实上,早在推出VR硬件之前,乐视在今年上半年曾推出过一款3D头盔。此后,乐视在更加接近VR的全景内容上逐渐加重赌注,VR硬件也在背后紧锣密鼓的筹备。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和灵镜VR合作前,乐视曾与另一家VR硬件制造商小鸟看看(PicoVR)有过深度接触。当行业内都认为乐视和PicoVR的合作板上钉钉时,却发生了变故。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产品定价因素或许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乐视主打的“生态补贴硬件”,决定了硬件不可能在同类产品中属较贵的一支。乐视之前的暴风,一直将旗下VR设备魔镜定在99元的价位上。这主要考虑到VR仍处于市场普及时期,如若体验成本太高,愿意买账的用户会更少。最 终,乐视的COOL1头盔将价格锁定在了149元。虽然比起暴风魔镜昂贵了一些,但依旧在整个行业属于较低价位。这也不难解释为何乐视会放弃 PicoVR----在数天前,也是LeVR发布前几日,小鸟看看在北京发布了旗下便携式虚拟现实设备Pico1,售价达399元。对于眼镜盒子类设备,399的确高了一些。在与PicoVR的合作终止后,乐视找上了灵镜。这家成立于去年5月的公司,同时拥有VR眼镜盒子方案和一体机方案,且在体验更好的一体机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这对于准备在VR领域大干一场的乐视,似乎已是最佳之选。一切合作都按照预期进行着。与乐视达成合作的灵镜,获得了乐视在资金上的支持,虽然没有公布的一千万美元之多,但由于还有乐视方面承诺的“等价资源”,结果并不差。况且,一直在消费级市场并未突飞猛进的灵镜,似乎也想借着这次机会走向大众视野。然而,乐视的算盘似乎和灵镜不太一样。无论是LeVR发布当天对灵镜合作刻意的弱化,还是事后否认对灵镜的注资,乐视的态度颇耐人寻味。虽然COOL1各个方面都与灵镜此前推出的小白系列都极为相似,但乐视一口咬定二者的合作并没有到达代工与贴牌的关系上。尤其是融资“乌龙”公开后,两家的同床异梦已然被摆在了台面上----乐视不想传达业已选定棋子的事实,而灵镜却急于寻求乐视的协助。小米的迟疑对于小米来说,也在上演类似的剧本。在此次乐相的官方口径中,其反复强调主投方是迅雷。据网易科技记者了解,此前迅雷已将VR作为既CDN之后的一大重要布局,并有可能从技术角度切入VR内容端,硬件方面后续也可能涉猎,甚至会像暴风一样布局整个VR生态。毕竟,对于股价长期低迷的迅雷,VR是个不错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迅雷的董事长正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官方口径中投资的另一方恺英,与小米的关系也颇为密切。小米互娱此前主推的《全民奇迹》,其CP方为小米入股的天马时空,代理方即是上海恺英。但恺英与小米以及迅雷的关系,以及为何会布局VR,记者尚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本该出现在官方口径中的小米,却消失了。网易科技记者了解到,小米在此次交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资本上也参与颇多,但热衷的同时却也伴随着颇多顾虑。这一切似乎和此前与乐视同样曲折的布局有关。早 在今年年初,小米生态链相关负责人就曾在短期内与国内数家VR相关创业公司有所接触。不过奇怪的是,此后便再无消息。到今年ChinaJoy期间,暴风掌 门人冯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意透露,暴风正与华为小米在VR上进行深度合作,其中,与华为的合作主要在硬件和APP上,与小米的合作则主要在APP上。然而,消息放出后,华为、小米相关部门反应极大,这也直接导致了这项合作后来无疾而终。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在与暴风的合作流产后,华为愈加倾向于自研,而小米则将眼光重新放回了国内这些VR创业公司。经历了多轮接触后,小米系最终敲定了与乐相的合作。与乐视一样,小米也没有将合作摆在台面上,而是选择了刻意隐去,其目的可能也是不想过早“落子”。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合作的另一方乐相,似乎也不想急着“站队”。背后:行业重度焦虑一切还得归结于VR领域的不成熟。虽然灵镜和乐相在某些VR细分领域存在一些优势,但总的来说,尚未形成行业门槛。诸如灵镜,其小白体验略好于同类产品,但差距并不大;其主打的另一款产品---一体机小黑,离商用也有一段距离。而乐相的优势主要在三个方面:1、OLED供应:目前乐相拿下了VR领域颇为重要的OLED供应。据了解,OLED可以解决VR上的很多技术问题,同时也是Oculus的选择。不过,OLED是把双刃剑,虽然让大朋获得了优势,但也正是今年大朋发布头盔E2后,短时间内无法量产的原因。2、技术层面:“与一些只做硬件的VR厂商不同,乐相团队中有不少来自于英特尔的底层驱动专家。包括图像渲染算法、传感器底层支持,乐相都是采用的自家技术,陈朝阳甚至断言,乐相的图像渲染算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Oculus。”(网易科技今年六月对陈朝阳的专访)3、内容层面:除了硬件产品,乐相旗下还有一款名为3D播播的应用,据乐相CEO陈朝阳透露,该APP目前已有上百万的装机量。而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装机量,除了乐相本身与国内VR、3D类内容方有合作外,还得归功于推广3D播播上有着汗马功劳的国广。可以看出,乐相在供应、技术、内容上确实有着诸多优势。但面对巨头,乐相也不敢随意表明立场。一 位业界人士告诉网易科技,VR领域的行业“上限”仍然在国外,明年Oculus消费版、索尼PS VR等标杆性设备都将陆续面世,这也让被国外带着走的国内厂商颇为纠结,“即便国内已经出现了焰火工坊这类技术上较为出色的团队,但总体来讲,国内厂商在 技术上依旧不占优”。另一方面,国内VR设备尤其是眼镜盒子方案同质化十分严重,透镜+外壳就可以成型一款简易VR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当“真正的VR”来临,洗牌在所难免。而在此之前,在一些创业者的逻辑里,与巨头抱团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巨头自己似乎也没想的太清楚。“大公司自己布局VR的比较多,无论是硬件、内容还是底层,但披露出来的很少”,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网易科技,这主要是由于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在VR上的布局本身就有着较长的周期。焰火工坊CEO娄池则认为,巨头们不愿意披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技术层面的不成熟,“他们不能太早做出排他性合作,否则很容易失去其他机会。”以索尼的PS VR为例,在6年前,该项目据称已在内部立项,直到今年才将测试机公诸于世。技术积累的重要性,让不少技术储备不足的大公司更倾向于通过资本手段进入VR,但行业前景的不明晰,让贸然押注某家公司会显得很不明智。“合作双方都在迟疑”,一位VR支撑产业创业者告诉网易科技,近期一些资本也在频繁与其接触,但合作的条件大多不是很满意,“他们一边希望你排他性的与其合作,一边自己还在寻找替代品”。而VR企业,似乎也不希望过早押注于一家巨头上。毕竟,这个领域的消费级产品会鹿死谁手,现在来看也不得而知。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的行业现状,伴随着新旧玩家的焦虑,似乎已经成了促成这一系列乱象的罪魁祸首。在成与败之间,大公司与创业公司一齐在VR上,患上了重度焦虑症。网易科技老杳推出个人微信公共号,主推原创及重大突发事件分析,欢迎长按 laoyaoshow 复制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关注老杳个人微信号
点击展开全文
集微网又名老杳吧,手机、半导体行业专业微信服务平台,使用帮助请发送help。创始人老杳,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发送邮件到 bang@ 或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由一则新闻想起的&-&华为将推独立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
“任正非表示,“我们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如果他们(谷歌)的Android不给我用了,Windows
Phone8也不给我用了,我们不就傻了?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的上。”
&任正非曾在内部的一次讲话上称,“华为终端要成为这个领域重要的玩家”,截至2012年上半年,华为终端中国区手机业务销售额为100亿,同比增长193%。据易观国际数据,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华为以12.16%的份额排名第二。”
-- 这是刚看到的一则消息。
我一直认为,这种战略布局,在国内是必须的,但也很遗憾一直没有出现,不过,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其实,国内有好些公司具备研发独立移动终端OS平台的能力,行业巨头如:各大电信运营商、华为、中兴,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等,但先前普遍情况是以定制、或充其量叫深度定制Android为目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大概是都以中短期甚至眼前利益为重吧。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个体化满足程度不断挑战市场供需形势,差异化服务是必然趋势;市场每天都可能发生版块碰撞式的变化,苹果突起与WebOS陨落、专利大战与Google收购Motorola、微软新招求变与诺基亚求翻身,都是战略制高点的争夺战。放眼国内,各种定制的终端平台琳琅满目,小米、点心、OPhone还有据说后面要出的其它定制平台,各家玩得正酣,宣传战也各用其极,跟国际市场相比较,一眼看穿都是小把戏。
移动独立终端OS平台的意义在于,你是游戏规则的主导方之一,在你的地盘上,你可以彻底发挥出能量,并大规模发展聚集用户群体,而不是看别人脸色吃饭,移动互联网是个“喜新厌旧”程度很高、变脸速度很快的领域,这就是现行的发展规律,跟着别人后面是没有前途的,甚至是危险的,试想哪天你出名了威胁到人家了,可能专利大棒就舞到你头上,你的头不能抬太高,否则必被压制。有了自己的平台,紧接着也可以有自己独有的应用商店、实体店,可以从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一线贯通。这点来看,无疑三星是最有感悟了,其对旗下的Bada平台,应该更加看重了才是。
当然,研发独立移动终端OS平台也不是没有风险的,相反,大战略,也既大风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同质竞争还是异质竞争,都是相当激烈的,用户市场是否能够如愿地接受一个新的成员?这也是需要思考及做足准备功课的考量。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巨头,都会玩拿手的OTT(Over
The Top,过顶传球),在战略制定上,传袭下来的游戏规则固然重要,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电信运营商早已注意到了OTT情况的严重性,也正在积极应对,如中国电信提出的“新三者”。我认为,基础资源仍在运营商掌控之下,华为在电信行业积累了巨量宝贵经验和强大支撑能力,应该比别的厂商更重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这或许将成为助力华为布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强有力的助推器。
很高心终于看到了这么一则期待已久的消息,国产移动终端OS平台的意义重大,对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多样化发展,以及知识产权培育方面,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用户受益(至少是价格上),开发者也多了一种选择。
虽然从文中可看出华为的谨慎(备份的考量),但终究是跨出了这一步,况且谨慎也是必须的。华为是我敬重的公司,坚韧且狼性,在跟华为交往过程中,我对华为表示钦佩;同样,任正非也是我钦佩的领袖人物,低调而有远见,十多年前他的《华为的冬天》,乃至今天仍深深影响着我,光阴如过隙白驹,留下的是感悟、感谢、敬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是什么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