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巨人漫画百度云,画质清楚一点的

关于《进击的巨人》,不得不废的一些话
&话说最近巨人挺热闹啊,倒不是因为真人剧场版上映的原因(反正上映中国院线也看不到就是了),而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档子事情。大概是,《进击的巨人》电影版参展上海国际电影节,本来万事俱备可以上映了,没想到忽然因为”技术原因“,上海电影节停播《进击的巨人》(其实就是文化部叫停的,不用猜也知道)。这里我还真的挺想呵呵的,被判定为有问题的片子你不早点禁,在协商送展的时候就表示此片违禁,禁止参展不就好了么?偏偏在马上就要上映、连票都卖了一大把的时候,忽然杀出来说:禁播!你丫逗谁玩呢?
我并不反对禁播,不如说,这部禁播完全就是意料之中。我觉得愚蠢而丢人的是政府那种慢了N拍的反应。当初播映动画的时候为什么不连电影一起禁?就算当时没注意这种事情,那么,早在今年4月初,不是就已经表明《进击的巨人》TV动画违禁了么?六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还能让《进击的巨人》电影送展,你又是在闹哪一样?总觉得这和钓鱼执法一个样子呢,在一条限速60迈的公路上,故意挡住限速标志,然后开始拍摄超速车辆罚款的那种。可是《进击的巨人》电影制作组也不可能因为这件事给你交罚款吧?
反正,我是不清楚政府在这件事情要怎么逗下去,但我很乐意看巨人脑残厨为了这件事情高潮,然后犯二,然后刷新别人的三观。当然,似乎巨人黑也有不少无脑的,好吧,我就有脑装逼一下好了。
表明个人立场,禁播《进击的巨人》,我是双手赞成的,毕竟这部片子太有问题了。各种意义上的问题。【虽然我并不赞同文化部发布的禁片理由。血腥暴力什么的并不是《进击的巨人》的核心问题,那些血腥暴力充其量只是吸引人眼球的噱头。《进击的巨人》的核心问题在于意识形态方面和政治立场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你还别不信,完全不存在上纲上线,也没有夸大其词,《进击的巨人》军国主义思想十分严重的。】
我知道肯定有人看到这些要喷我,什么“艺术无国界”,什么“娱乐作品并不包含深刻含义”云云,绝对有人会这么说。好吧,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
————————浅析《进击的巨人》中的象征主义手法
卧槽这个小标题怎么看怎么觉得像论文啊!抱歉我最近就是在写论文,于是我也决定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一部分内容了。
《进击的巨人》之中,有非常多的暗喻,非常多的象征。手法称得上高明,因为在故事展开之前,你只能用“猎奇”来形容这些象征——噱头用的好,把象征意象混于其间,就在故事的一开始,便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让象征意象在观众的潜意识中扎根。譬如巨人把人类抓起来,“咔嚓”一口,咬掉一半,同时满眼番茄酱,这就是噱头;而巨人吃人这个行为本身,则包含了大量的象征。高高的墙壁,“啪嚓”一下被60米级巨人踹开,墙壁周围的房屋被冲击波吹飞,这是噱头;特殊的巨人姑且不论,这些城墙,包括打破城墙这一行为,都称得上是《进的巨人》中最大最重要的象征意象之一。其他林林总总,就不一一列举了。
于是,这里就分析一下比较重要的一些象征内容吧。先说说我之前已经提到的、最重要的“城墙”的象征意象。三道城墙,围起了《进击的巨人》中,人类的生存世界。这三道城墙分别叫做“玛利亚之墙(Wall
Maria)”、“罗塞之墙(Wall Rose)”和“希娜之墙(Wall
Sina)”。最浅显的地方开始分析其象征意味吧。几道墙的日语发音“マリァ”、“ロサ”和“シナ”,嗯,没错,就是要从语音梗角度分析了。美国,在日语中是“ァメリカ”,语音刚好对映“マリァ”,并不是扯淡,懂日语的就该知道“アメ”这两个假名与“マ”这个假名的语音关系,也能理解“カ”与“ア”的语音关系。不懂也没关系,去找五十音图来看看,特别留意下相同段或者相同行内假名的语音关系。当然这样分析肯定会被人说上纲上线,可是没关系啊,还有“ロサ”和“シナ”。日语俄罗斯发音,“ロシァ”,完全可以说,“シァ”两个假名发音的时候读快一点,就是“ロサ”里面的“サ”的发音了。要说“マリァ”不一定指美国我还能信,但要说,说“ロサ”不是指俄罗斯,打死我我都不信。然后还有“シナ”,这个我也甭说什么发音梗了,看看英语的写法,Sina,得了,这个不用我分析你也应该知道指的是“支那”吧?【姑且澄清一下,“支那”这个词来自梵语,意思是“中土”,并非大家所认为的对中国的蔑称】至于日本人眼中的“支那”,是哪个国家还用说么?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发音梗容易牵强附会啊,而且在日本都不一定有人能理解呢!这样的人,我只想对你说:你太甜了。【姑且正经地解释一下吧,日语你太天真了,发音”あまい“,而形容味道甜,发音也是”あまい“。在日本,大量玩笑、笑话之类的语言现象,都用到了语音梗,你要是不懂语音梗,在日本很可能搞不懂别人跟你开的玩笑,看不懂电视剧、动画里的笑点,想看懂漫才或者落语就更难了,甚至会没有办法和人好好交流。所以语音梗这种东西可以说是日本人必备技能呢。你可以去看一部叫做《妄想学生会》的漫画,满满的都是语音梗笑点,你可以趁此机会学一学语音梗。顺便告诉你一件事情吧,哆啦A梦喜欢吃铜锣烧这个设定也是个语音梗,因为哆啦发音和铜锣发音一样。】
当然,语音梗毕竟太浅显了,在学术领域,现在这种论证都算不上证据的。那么,更深层次分析一下好了,即从历史角度以及符号学角度来分析。
历史以及符号学来讲……算了,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说有一个国家,因为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危险,充斥着会让自己那纯洁善良的国民变得腐化堕落的不良信息,于是,他给他的国民出国增设了一大堆阻碍,譬如政治背景审核、目的地国家保证等等。总之就是需要层层审批,确保出国的国民思想立场坚定,不会受到侵蚀。同样的,这个国家也对外来事物持十分谨慎的态度,譬如外国人,也要考察审批到人家祖宗八代姓谁名谁都知道了,确定没问题才允许入境。至于外来商品、外来信息呢,进口商品要征收高额关税,同时严格审定其是否会对国民思想产生影响。简单来说,这是一种贸易壁垒。信息么……这个国家干脆树起了一道——防火墙——外来信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国家提供给国民的信息。
好了我们都知道这个国家其实是朝鲜(别发出”诶诶诶……“这样的声音,没用的,我说是朝鲜就是朝鲜)。
而且我要说的这个故事的point并不是这个国家怎么样,而是,墙。好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国家闭关锁国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其象征符号就是——”墙“。
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而这种封建制度最大特色就是”闭关锁国“了,一个不大的海岛上居然能分出那么多国家,也得益于封建经济的封闭性嘛。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进入德川幕府之后,直至近代,日本虽然没有那么多藩国割据了,然而经济方面依然是封建经济主导,于是这个国家本质上依然很封闭。至于后来美国佩里舰队叩关、明治维新等等事件,大家理应都很熟悉了,我也就不多赘述了。
封闭的、闭关锁国的国家状态,人民生活在蒙昧之中,对自己的境遇并无不满,是封建时代日本国民的普遍状态。
好了!来看看《进击的巨人》的内容吧!多道城墙,把人类生存的空间团团围住,在墙内很安逸,然而是一种蒙昧的状态。按照符号学分析,这里,这三道城墙的象征意味,特别是结合了历史因素——姑且不放在具体历史环境内分析的普适性历史因素——就能很容易解读了。没错,这墙就是一种闭关锁国的蒙昧状态的象征。当然,如果这个时候你就直接放置于历史环境内去思考,不是得不到我想说的结论,然而一定会让结论显得牵强而单薄。
于是,这里需要巨人的象征意象了。
没错,巨人有所指的,这点毫无疑问。然而巨人象征的是什么?今天看到巨人黑有说巨人象征的是中国人?别逗啊,虽然抗日神剧里有手撕鬼子的镜头,然而你让巨人去象征中国人,然后吧唧吧唧啃了日本人,还带手撕的,你这三观也是够不正的。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必须是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想吐槽先等等,这句话放在这里还有用)《进击的巨人》作品中,巨人的来源是人类变的。作品中提到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莱纳、贝特霍尔德和阿尼的家乡,这个地方的人们甚至在研究巨人化,并且拥有不少成功的实例。然而这里也不是最早巨人化的地区,更早巨人化的地方在墙外,很远的地方。墙内人研究巨人化,是为了能够去到墙壁之外,能够驱逐巨人。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是特别具有象征意味的:墙壁其实是由巨人构成的。高大的巨人像铠甲巨人那样分泌出硬质构成了城墙。
作品中有关巨人的值得注意信息就是这么多了,至于什么巨人的分类啊、习性啊、进食习惯之类的,应当只是为了作品完整性而做的设定,不必介意。然而以上信息也足够看出不少问题了。首先,由人变异而成,显然巨人本身也是人(这不是废话么……),关键就在于成为了巨人的人是什么人。已知的巨人化的人是艾伦、莱纳、阿尼、贝特霍尔德、尤弥尔,以及一些路人角色,譬如康尼的母亲这种。艾伦等人先放一下,先看一下尤弥尔。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因为尤弥尔这个名字本身就是北欧神话中”最初的巨人“的名字,结合剧情会发现,尤弥尔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巨人个体,因为已知的其他个体都是由人类而为巨人,只有她,似乎是由巨人而为人的,当然后面的剧情并不确定,不过其实这也不是关键。关键是与尤弥尔多少相关的一个漫画番外篇,第一是揭示了尤弥尔在巨人中似乎有不寻常的地位,第二,更为关键的是直接告诉了读者,巨人是人类变成的,而且在保持着人性的时候,可以说很善良(?)。而且类似尤弥尔这样的巨人,我们还可以看到康尼母亲以及康尼家乡整个一个村落的人,都在一夜之间巨人化了。这些人原本是人畜无害的、在墙内生活就已经很满足的人。按照作品逻辑,这些人其实就是家畜一样的。这些话先放在这里,下面是重点分析的几个巨人。
然而并不是艾伦(这货我不准备当他是巨人分析),而是莱纳、贝特霍尔德和阿尼。作品至今,这三个人由104训练兵同期,发展到巨人卧底、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人,现在似乎正在逐渐洗白,逐渐的成为了那种——其实原本是人类,然而为了人类的未来,甘愿成为罪人,目的是打倒幕后真正的boss的这么一种悲情英雄的形象。如果你同意这样分析,那么距离真相就不远了。巨人化于他们而言,是一种武器。虽然人类皆对巨人化抱着非常恐惧的心态,然而他们却勇敢地直面恐惧,并将只转化为自己的武器。期间虽然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人类的抵制、与人类为敌,然而如果剧情真如以上所言,向着逐渐洗白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也将成为最终人类的英雄。
然后再说到墙的问题。墙,在作品中看似是对人类的一种保护,而墙内实际上是莱纳和贝特霍尔德那样的巨人。而在主角,也可以说是作者的代言人,艾伦的口中,这些墙却成为了通往世界的一种桎梏,是应当被打破的。保护着人类的墙,却在成为桎梏的时刻,被自己打破,这种情节本身就十分具有暗示性。
结合一点历史,虽然我自己都觉得这样分析应当是牵强附会了,然而很有必要说一下的。之前已经分析到了,墙象征着闭关锁国,是一种桎梏。那么这种”墙“是如何形成的呢?人们自己做的(毕竟墙内是巨人,巨人来自于人)。日本的闭关锁国是不是在一定时期内保护了日本人呢?不能说不是,封建社会的存在在那一历史阶段是十分正常的。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有其合理性。那么,自己造了墙,自己又打破了?在这个语境下可以翻译成”统治者造的墙,统治者自己打破了“(虽然看似是美国佬打破的)。顺便提三个名字好了,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不要以为我想说什么莱纳、贝特霍尔德和阿尼的原型在这里,人数只是巧合罢了,不过姑且可以以这三人的所作所为去理解莱纳他们做的那些事情。
”明治二十二年(1889)大日本宪法颁布时,西乡隆盛被大赦,撤消叛乱的罪名,恢复了名誉,并追赠为正三位。明治三十二年(1898)又在东京上野公园为他建立一座铜像,供世人瞻仰。1977年西南战争百周年纪念时,在鹿儿岛建立了“西乡南洲显彰馆”。于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从“贼”转变为“伟人”,把他发动西南战争说成是不得已的。“这段文字摘自百度百科,西乡隆盛的介绍。姑且放在这里,不为证明别的,一则想说明有些人不被人理解的行为其实包含了极大的进步性,二则在此赌五毛,莱纳等人结局一定是类似这种感觉的。
至于巨人,个人意见,其象征的是一种抽象概念——”器“。可以理解为武器,扩大讲可以说是科技,甚至可以代表思想。原因么,简单分析一下吧。之前我在说到莱纳等人的时候,提到了巨人化是他们的武器,这话不是说说就算了。”器“是什么呢?《易经》中说,”形而下者谓之器“,本来指的是物质的东西,不过后来逐渐发展为技巧性、技术性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器“了,也就是说代指科技制品也是完全可以的。好吧,我知道这么说很无聊,不过难道没有人注意过《进击的巨人》在巨人灾难之前其实是超科技时代么,什么立体机动装置、什么美工刀,包括人类巨人化,都是那个时代的科技产物啊,原作中,巨人本身就已经具备了”器“的属性了。然而我还是要说,巨人是一种象征。显然原作中的属性并不能代表他的现实影射。之所以说巨人在现实中同样代表了”器“,是因为现代文明能给一个古老封闭的国家带来的,既是摧枯拉朽的破坏,同时也是新时代的萌芽。以日本为例,美国以坚船利炮叩开了封闭的国门,一时间给日本带来了在当时称得上可怕的冲击,而在《进击的巨人》中,巨人冲破城门,给人类带来的冲击,与历史I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巨人本身就是科技产物,先为其所害,而后又用之,在作品中呈现了这样的发展态势。而近代日本的遭遇,同样是先为现代文明所冲击,而后努力成为了走在现代文明前沿、能够使用现代科技的国家,这种历程与《进击的巨人》如出一辙,那么这样直接去影射历史,似乎也没什么不妥,甚至可以说契合度是相当高的。
总结一下上面的信息吧,似乎拉拉杂杂说了不少。第一,墙象征了闭关锁国;第二,打破墙象征了一种开放(特别是对比了《进击的巨人》中,打破墙所造成的影响和现实中日本开放之后,对社会生活造成了何种影响,就会觉得真的很像了);第三,巨人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好了,下面是最核心的问题了。
为什么说《进击的巨人》影射了军国主义思想。(说了这么多废话终于到这里了)
前面说了墙和巨人,以及一些特殊的情节所象征的一些事情,但都不能成为《进击的巨人》影射军国主义思想的论据,至多只不过是历史的一些反映而已。
那么首先从原作入手,分析一下艾伦这个形象吧,毕竟他是主角,用一个文艺批评的理论来理解,就是:想要了解作者的想法,可以通过主角来分析,因为主角是作者在作品中的代言者。(不要说什么兵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之类的话,因为兵长以作者为原型那是人设方面的事情,这里重点在于思想)。
艾伦作为本作主角,有诸多异常之处:向往墙外的世界,对安逸的生活完全不满;好胜心和斗争心极强;痛恨巨人但最终发现自己也成了巨人,然而并不是对自己成为巨人感到厌恶,而是把这种特殊当做了自己的武器。
向往墙外的世界,对安逸的生活完全不满。这代表了什么呢?主角特质。没错,如果艾伦不向往墙外的世界,也就不可能成为主角了。那么他最向往墙外的什么?大地?山川?都不是。注意原作,会发现他最向往的是大海。这也没什么奇怪不是么?对墙内人而言,大海最具神秘感,好奇心旺盛的话,最向往大海也无可厚非。但是,不要忘了,日本是一个岛国,对日本而言,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就是大海了,这里有鱼有有油有气,有他们所希望的各种资源,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艾伦的这种向往其实是非常具有指向性的,驱逐墙外的巨人,拥有整个世界。看似是表达主角的野心,但实际上这种野心与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同源。
于是就要说到好胜心和斗争心极强这一点了。并不是所有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的野心都能被称为军国主义。然而艾伦这种野心却要被说是军国主义式的呢?因为,他的最终手段是通过最残酷的战争手段,把人类这一种族之外全部敌人都杀掉,一个不留。翻译过来就是,世界征服,对敌人斩尽杀绝。可能有人还是觉得这不足以说明问题,没错,我也这么认为。那么,从原作里找证据吧。
不管是艾伦还是莱纳,他们都常强调一个词:战士。他们都认为只有成为战士一样的人,不停战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很好,我们都这么认为。然而同时,需要注意,他们的行礼方式:将心脏献给人类。军队表达忠诚从来没有问题,可是这里结合考虑之后就会发现,这种不停战斗的绝对忠诚里所包含的,恰恰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莱纳处于矛盾中常常怀疑自己是否具有成为战士(也就是武士)的资格,作品中的人都承认艾伦是一名战士,这都表现出”战士“一词在作品中角色眼中的崇高。而在日本,对武士,同样有类似的待遇。军国主义思想有一部分其实是武士道精神极端化之后的产物,当作品的核心思想与武士道精神有一定牵连的时候,不走极端还好,一旦走极端,就很难摆脱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了。
而巨人偏偏是一部走极端的作品。之所以说它走了极端,也就是因为艾伦痛恨巨人但最终发现自己也成了巨人,然而并不是对自己成为巨人感到厌恶,而是把这种特殊当做了自己的武器。简而言之,就是不择手段。为什么要不择手段呢?原作中有几个细节值得格外关注:1、训练兵的艾伦被巨人吞下去后,临死前都毫无绝望,而是依然燃烧着仇恨,紧接着就巨人化了;2、漫画到现在七十多话了,然而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反派角色或者幕后黑手,所有敌人都似是而非(即便现在认定的主要敌人是猴子,但依然不能肯定),但唯一可感的是整个事件的背后有着巨大的阴谋;3、王室如幽灵般存在,感觉毫无影响力,但在作品中却无处不透露着王室的影响力,然而这影响力几乎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4、以艾伦处境而言,几乎是一种全世界与其为敌,仅有调查兵团等少数同伴可信任。这种感觉就是,敌人不可知,却异常强大,周围同伴不多,可信任的助力也不足,然而却有着吞天噬地的野心,以至于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也要一往无前。这种极端的境遇,造就了这部作品的极端化展开,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一些极端化的思想。
如果把这种感觉与军国主义时期的日本拿来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异常相近了。无论是军部开始被少壮派把持(调查兵团的主力是利威尔班),还是皇族的只施加影响而不做实际决定(日本君主立宪,天皇无实权),又或者是国内资源不足,对外野心膨胀(于是最终发动了战争)。
综上,《进击的巨人》中,军国主义倾向是相当明显的,而且,象征主义手法使用的也是相当到位。至于大家总在说的,谏山创右翼分子的事情,直接附网页链接,以证明其确实是右翼分子。
不过还是要说一下,皮克西斯司令说到底不是主角,大可不必抓住这一条不放,毕竟思想和政治立场才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顺便奉上,谁再跟我说《进击的巨人》是神作,我跟谁急
曾经,我也是巨人厨来着。在《进击的巨人》动画化之前。没别的意思,就是因为《进击的巨人》在动画化之前,漫画也就刚到40多话,这一段漫画还是挺好看的。而且,关于什么作者右翼分子的事情,我还真不知道。至于军国主义思想问题,确实有看到,不过,也就是觉得这么极端,能看到不少番茄酱呢,矮油好刺激啊。没错,谏山创使用噱头的技巧何其高明啊,明明画工稀烂,漫画却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当然是因为噱头用的好,擅长用一些猎奇的故事和画面抓人眼球。此外就是,无论是巨人连载的杂志《别册少年magazine》还是动画制作的公司WIT
Studio,一个是才创刊,巨人成为了杂志的首批作品,一个是新成立的公司,巨人成为了公司的第一部动画,都是为了打响头炮,所以不遗余力地去做了。而巨人这种充满了噱头的作品也最适合这样的杂志和公司。
2012年年底,当我得知《进击的巨人》即将动画化的消息的时候,我真的感到很兴奋呢。毕竟,作为漫画读者也是挺不容易的,一个月出一话,一话不过短短40页左右内容,砍不掉几个巨人,每次都意犹未尽。动画化就意味着可以每周看个爽了。(没错,彼时我就是一个俗人——虽然现在也是——被巨人那些噱头糊弄的团团转,看到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就选择性忽略那惨不忍睹的画面了)
2013年4月动画一开播,我就觉得这部作品动画化还真是诚意满满呢:巨人漫画那惨不忍睹的画面,在WIT
Studio的妙手回春下,居然相当整齐而且相当美观了,简而言之,作画水平提升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事实上,不仅动画的画面很令人满意,剧情推进也是相当的酣畅淋漓,从破墙到训练兵生涯再到艾伦巨人化,动画前五集简直没得挑,基本上一集动画内容包含漫画将近两话的信息量,对于一个一直追漫画的人而言,这等爽快感简直让人忍不住为《进击的巨人》这部动画击节叫好了。
然而动画从第七话开始,节奏就变了,一扫之前的酣畅淋漓,变得稳重了许多。不过我觉得这不是问题,毕竟如果是月刊连载的漫画的话,一集动画的信息量大致相当于一话漫画,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节奏也可以接受,然而爽快感方面,就实在无法与开播之初相提并论了。
其实,我本有机会不受之后的折磨的,然而我错过了这个机会。当动画播出13.5话这一集总集篇的时候,我直接弃番就好了,因为之前已经有苗头这部作品的编剧要变得丧心病狂了。具体来说,就是艾伦与皮克西斯司令在城墙上聊天那段,本来不过是商讨一下托洛斯特区的夺还作战是否可行,漫画中并没有长篇大论,然而到了动画,居然占满了整整一集的内容。其中大段心理描写和历史闪现,都是漫画所不曾有的、TV剧集剧本担当的原创。我以为这只不过是偶然现象,毕竟这一段刻画还算成功,艾伦的决心、意志,让人很有代入感。
事实上,有意见事情是我看了《进击的巨人》动画后才知道的:非年番的动画剧本,一般是从动画化企划开始时,就已敲定了大致框架的。也就是说,动画化企划确定的时候,原作连载到多少,动画剧本就以这些内容为基础进行改编,除非原作连载行将结束,剧本又刚好可以与原作进度取齐。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进击的巨人》动画剧本可发挥空间最多是漫画前四十话。按照这个进度,如动画前五集般的酣畅淋漓反而是问题,因为那将导致原作不够用。而第七话到第十三话这样的节奏该说是正常呢,还是合理呢?甚至从动画第一集开始,就理应是这种节奏才对。
很多时候,我觉得泽野弘之的音乐和荒木哲郎的名号是极具催眠效果的,而在《进击的巨人》动画这里,这催眠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总集篇之后,我已然在追这部动画,于是,我看到了不少惨不忍睹的情况:画面日渐崩坏,然而比起剧本的崩坏,这都不是问题。
先说这画面。本来,进击的巨人制作公司实力有限,背景必然是找代工的。然而代工和代工也是有差距的。从动画第一集开始,背景的代工感就始终是一个萦绕在心头解不开的疙瘩,简单来说,就是人物与背景不能很好地融合。&围观群众也是背景的一部分。
不过这张图毕竟是动画前段的产物,其认真程度还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背景虽然有浓烈的代工感,却还能较好地与人物融合。但是!!!
&&同一场景的原图与改图……告诉我,违和感在哪?毕竟背景代工,然而这种无厘头改图都能让违和感下线,WIT
Studio还是爽快点承认自己的作画问题吧。
当然作画问题在13话之后更为明显
&譬如这张截图,水印挡住了最具违和感的那个杯子……然而我想说的是,动画后段的作画基本上是全线崩坏的。不管是背景的代工感特别突出,还是人物的线条逐渐简单化。以至于当时我还吐槽:这动画制作组什么毛病?怎么不跟谏山创学点好,非要学他画崩的技巧。
彼时,《进击的巨人》漫画可谓一崩而不可收拾,大概就是从漫画第40话左右开始,只看脸根本无法分清角色谁是谁,看发型都不行,还得看发色,所有人的比例都出现了严重问题,个个身体比例都像巨人。而且人物五官全部扁平化让人觉得是所有角色集体去韩国做整容手术,然后集体失败了……
当然,这不是苛责动画的理由,毕竟,即便动画开始崩了,其画面品质也是甩漫画好几十条街的,不过个别情况还是有点不太舒服就是了。譬如下面这张。
&问题到不是作画,而是分镜。这个分镜本身就不是很舒服,加上背景代工的缘故,很成功的造就了这一分镜透视比例出现了问题,连带着感觉人物也有画崩的迹象。实际上只是背景人物不相容而已。而这个分镜恰恰是《进击的巨人》整体作画给人的感觉——明明比漫画好太多,然而一些小的瑕疵组合起来,竟然产生了有重大问题的错觉。其实作画问题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严重。
所以,其实重点的问题还是在于剧本。简单概括就是,动画后段的剧本简直就像是在不停做变速跑,由于动画剧集容量和原作允许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好,动画编剧不得不大量加入了原创内容,逢心理描写必大量刻画,逢动作场景则还是一如既往地保证爽快感。于是我们看到擒获阿尼得那一段,阿尔敏抢戏抢到简直就是绝对主角一般。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工藤新一、金田一、维多利加,他们灵魂附体,阿尔敏简直太犀利了!而且顺利地拖住了剧情的进度!然后动作场景呢,那么多集加起来不超过十分钟,不过够爽。然而这些组合在一起就一点也不爽了,如果你有过专业运动训练的经历就能理解,不停做变速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没错,这一段剧情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以年番手法做半年番,其实还不是《进击的巨人》最惨的地方。当你整体来看你就会发现,似乎分集剧情的剧本担当互相之间并没有良好的沟通,仿佛只是按照大框架,在各做各的事情,而系列构成也没有在其中很好地协调关系。于是,《进击的巨人》动画分集之间差异明显,不仅节奏混乱而且剧情虽然是衔接的,但风格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在有着较为成功的原作的基础上改变剧本,最后却只有这种程度,实在很难夸奖小林靖子工作做得好啊……
不过有一点值得夸奖:音乐。巨人的音乐自始至终,都能很好地烘托氛围,该激烈的时候能点燃观众情绪,该悲壮的时候也能恰如其分地渲染。泽野弘之的配乐真的很少能有挑得出毛病的时候。而且OP和ED也是巨人的亮点,有其《红莲之弓矢》、《自由之翼》等几首歌,都相当好听,也足够契合动画主题。
至于右翼思想什么的,,我并不想过多分析,反正《进击的巨人》动画已经这样了,之所以大热,全是借了原作的顺风。也许还有血腥猎奇的噱头用的好这一点吧。总之作品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眼球,很多以往不看动画的人,在这部动画上市的时候也成为了固定观众,把握非宅群体观众这一点,是《进击的巨人》成功的地方。但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大量巨人脑残厨的诞生。
如果只论动画的水平,只能说是普普通通,并无惊喜。至于把《进击的巨人》吹上天巨人厨呢,还是省省吧,动画并没有那么好,神作评价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给出的,至少这种制作水平的动画,本配不上神作之称。有空多看看动画,少BB两句,比什么都可靠。
以上文章是早先写下的动画影评。放在这里是为了说明,那些表示,“就算思想政治有问题,我看的是一部动画,我欣赏这部动画的高艺术水准,有问题吗?”的人,没有任何问题,不过巨人动画的艺术水准并不高,更不要把什么艺术成就之类的说辞和巨人扯上。如果你说的是原作漫画,哎,不多说了,送你一张图。
&这不压根就是在打脸嘛!!!啊,不对,是脑袋都摔傻了呢……
【最后的最后,巨人洗地党真的就算了吧,这部作品没法洗地的,就算是没有政治立场意识形态问题,也有血腥暴力的问题在,就算一成年人立场去看,可以不提血腥猎奇,然而其作品本身水准也并没有高到足以让人忽略一切问题的程度。大家要是喜欢,就默默地喜欢着就好了,我至今还挂着阿尔敏的钥匙链,以及萨莎的装饰挂坠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击的巨人第一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