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Serif 出品的 affinitydesigner教程 Designer?使用体验如何

Unity 的定位决定了创作者的层次。以大多数美术的水平,还没有到达拼引擎的程度。&br&&br&现在的主流游戏引擎在渲染方面是趋同的。只要能靠谱地渲染色彩(HDR、线性色彩空间)、支持可编程渲染流水线、渲染 post effect(如 bloom、SSAO 等效果)、支持一些 Global Illumination 相关技术,那么决定游戏画面的主要就是美术的水平。&br&&br&Unity 能不能渲染漂亮的画面?当然。可以看看两个 Unity 自家的 Demo:&br&&br&&ul&&li&&a href=&///?target=http%3A///pages/butterfly&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ity - The Butterfly Effect&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href=&///?target=http%3A///pages/the-cha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ity - The Chase&i class=&icon-external&&&/i&&/a& (这个 Demo 的成品 App 可以在各大 App 商店下载到。在 iPhone 5s 和 iPad Air 2 上运行非常流畅)&br&&/li&&/ul&&br&题主有这样的困惑,原因可能是由于:&br&&br&&ul&&li&Unity 非常火(目前最热门的游戏引擎,没有之一),造成了使用 Unity 引擎制作的游戏繁多,但良莠不齐。更不要忘了二八法则,精品只是少数。&br&&/li&&li&Unity 免费版授权不可以定制启动画面,启动画面只能是那个 Unity Logo + &Power by Unity&。而游戏创作团队或个人的财力往往与创作实力是挂钩的。这样你会很容易知道这些粗糙的游戏用的是 Unity 引擎。实际上一些好游戏同样用 Unity 引擎,只是由于 Unity Pro 可以替换启动画面,让你不知道用的是 Unity 而已。&br&&/li&&li&接上一条,在 Unity 5 发布之前的 Unity 免费版授权有诸多限制,例如不能使用 light probe、烘培 lightmapping 不能开 GI、不能使用 Image Effect,所以做出来的东西肯定效果要差一些。&br&&/li&&li&可能题主在认知中,对使用 Unreal 制作的游戏只有《无尽之剑》、Epic
自家的城堡 Demo 等少数精品。不过其实如果要是接触前两年使用 UDK 制作的一些游戏,你会感觉……更粗糙。(在 Unreal 4 发布之前,UDK 3 是对于年收入 50000 美元以下的制作商是免费的,故决定了创作者的层次……可能还不如用 Unity 的)&/li&&/ul&
Unity 的定位决定了创作者的层次。以大多数美术的水平,还没有到达拼引擎的程度。现在的主流游戏引擎在渲染方面是趋同的。只要能靠谱地渲染色彩(HDR、线性色彩空间)、支持可编程渲染流水线、渲染 post effect(如 bloom、SSAO 等效果)、支持一些 Global …
我在自己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中用 AI 作为主要设计工具。说一些(基于 Adobe Illustrator CS6)。&br&&br&1. 不能在设备上实时预览。这是最主要的困扰之处,并且无解。非要解决顶多就是导出一张 PNG 扔进 Sketch 里,用 Sketch Mirror 在 iPhone 上预览。我现在一般就是直接扔进项目程序里,编译到设备上运行来查看。&br&&br&2. 导出切图略繁琐。现在我是选中矢量对象,然后复制、扔到一个空白文档里,「存储为 Web 设备所用格式」这种方法来导出切图。&br&&br&3. 一些功能缺失(相比 PS 等软件)。例如渐变功能没有角度渐变。&br&&br&4. 相比当下其他软件(如 PS、Affinity Designer、Pixelmator)来说,界面土得掉渣。并且一些设计的逻辑显得莫明其妙,比如图层与画板的关系,还有那难用的渐变工具。&br&&br&5. 没有改进的希望。Creative Cloud 新增的大多数功能、特性,在我看来要么是五年前就应该加上去的,要么就是可有可无的鸡肋。&br&&br&说点私货吧。个人还是会继续用 AI 作为主要的设计工具。目前主要的设计工具都有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缺点,不接受这个软件的缺点那就要去接受那个的缺点。虽然 AI 有众多缺点,但毕竟功能强大,特别是用好「效果」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以前还曾经介绍过 AI 的一些技巧(&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Adobe Illustrator 中有哪些不为人知却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小技巧? - Akira Zhang 的回答&/a&)。而且 AI 的性能与稳定性无可匹敌,遇到 AI 崩溃的机率简直跟买彩票中奖差不多。还有,私人的观点:如果从计算机里从无到有「生成」一张图片,除非是用数位板手绘以及生成分形图形(过程式纹理)外,其实还是用矢量工具最适合。最后,个人也依赖 AI 的各种奇技淫巧(不过不推荐你这么做,就像不推荐你像我一样有时把 Blender 当 Photoshop 用那样)。&br&&br&好像写的有些乱,谢邀请。
我在自己目前正在做的项目中用 AI 作为主要设计工具。说一些(基于 Adobe Illustrator CS6)。1. 不能在设备上实时预览。这是最主要的困扰之处,并且无解。非要解决顶多就是导出一张 PNG 扔进 Sketch 里,用 Sketch Mirror 在 iPhone 上预览。我现在一般就…
现在 Serif 提供了试用版,这两天尝试了一下。&br&&br&Affinity Designer 的界面相对于 AI 来说更简单明了。如果 AI 用的熟练的话,过一遍、熟悉 Affinity Designer 的大多数功能不出半个小时,但适应其操作仍需要时间。最常用的一些功能被收纳进了顶部工具栏里(这个好评)。界面视觉风格更类似 Photoshop。默认是暗色界面(好评),支持 OS X 的全屏幕模式,并且支持触控板操作,还支持触控板的惯性滚动。工具栏图标比 AI 精致的多。大多数功能,如钢笔工具、自动对齐等用用起来很顺手。&br&&br&的确如其宣传的一样,性能很不错。用双指缩放、平移文稿比较流畅,虽然仍然能看到有些掉帧,但整体上感觉还是很好。在试用过程中,暂无遇到崩溃、卡死等情况。&br&&br&功能上 AD 和 AI 两者各有千秋。&br&&br&AD 基本的矢量功能都有。相对于 AI,AD 提供了像素编辑功能,可以创建像素图层并编辑之。AD 还提供了 Layer Adjustment 功能,就是白平衡、曲线那些,这一点比 AI 好太多。AD 可以做环形渐变(AI 都到现在了还不能做,MD)。AD 支持内阴影 effect(AI 要实现内阴影效果要使用一些奇技淫巧)。AD 提供的基于图层及对象的 effects,用起来感觉更类似 PS。AD 可以一下子导出原始大小、@2x、@3x 的切图文件(AI 的产品负责人这两年一直在睡觉吗?)。不过和 AI 一样,没有类似 Sketch Mirror 这样的在设备上实时预览功能。&br&&br&但反过来,先不提好用与否,AI 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功能上仍然超越 AD 不少。比如 AI 有填色网格功能而 AD 没有;比如 AI 支持多重填充和多重描边功能;比如 AI 的文本框支持串接、亚洲文字的避头尾及标点挤压。另外,AD 里的 effects 就真的只是图形样式的 effects,而 AI 里的 effects 包括很多矢量图形变换、形变,更类似一些三维软件里的「修改器」。还有很多……&br&&br&再说一下兼容性。AD 可以读取 AI 格式的文件。对于一些简单的 AI 文件,AD 可以准确显示并直接编辑:&br&&br&&img src=&/2ad9cbe1dba7c87fdaee3_b.jpg& data-rawwidth=&2176& data-rawheight=&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76& data-original=&/2ad9cbe1dba7c87fdaee3_r.jpg&&&br&(可以看到,AD 不仅准确显示了 AI 文稿,并且成功解析了 AI 文稿里的图层、对象这些元素。&br&&br&对于稍复杂一些的 AI 文稿,AD 可以准确显示,但不能直接编辑:&br&&br&&img src=&/0ac7f35acb71deb043d33f_b.jpg& data-rawwidth=&1296&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6& data-original=&/0ac7f35acb71deb043d33f_r.jpg&&&br&(AD 虽然准确地显示了图稿,但矢量对象被解析成了两个 image,故无法直接编辑。)&br&&br&遇到更复杂一些的 AI 文稿,就无法保证显示准确了,比如这个:&br&&br&&img src=&/48086cfc48d4ed0e5681_b.jpg& data-rawwidth=&1090& data-rawheight=&14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0& data-original=&/48086cfc48d4ed0e5681_r.jpg&&&br&这个 AI 图稿使用了如多重填充、渐变网格等效果。作为对比,在 AI 里显示如下:&br&&br&&img src=&/50e8d399c31dc261ed40_b.jpg& data-rawwidth=&1124& data-rawheight=&1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24& data-original=&/50e8d399c31dc261ed40_r.jpg&&&br&最后说一下总体的看法。虽然 AD 有很多特性和功能十分惊艳,不过出于使用习惯、兼容性、功能等方面,在试用期结束后,我暂时不会购买 AD 投入生产中。不过,直到现今,市面上的矢量编辑工具,如 AI、PS、AD、Sketch,每一个都有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方面。这几年看着 Adobe 碌碌无为的样子,打心底希望有一个优秀的搅局者出现,而 AD、Sketch 等软件有这方面的潜质。个人会关注这些软件的发展,如果 AD 等软件在未来会持续改进,可能会去购买并投入生产中。&br&&br&(PS:Serif 最近推出了 Affinity Photo,一款类似 PS 的图像处理软件,现阶段为试用版,大家可以去官网下载体验一下)
现在 Serif 提供了试用版,这两天尝试了一下。Affinity Designer 的界面相对于 AI 来说更简单明了。如果 AI 用的熟练的话,过一遍、熟悉 Affinity Designer 的大多数功能不出半个小时,但适应其操作仍需要时间。最常用的一些功能被收纳进了顶部工具栏里(这…
说明只是很多中国人不习惯使用邮箱罢了。&br&&br&如果某日 Apple ID 可以用手机号注册,那么问题将不再成立。
说明只是很多中国人不习惯使用邮箱罢了。如果某日 Apple ID 可以用手机号注册,那么问题将不再成立。
大兴西红门去年十二月新开了一家:&a href=&///?target=https%3A///zh-cn/theatres/t/beijing-huiju-jinyi-ima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京金逸荟聚IMAX店&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要是家住北京南城来这里比较方便。过些天自己去体验一下。
大兴西红门去年十二月新开了一家:要是家住北京南城来这里比较方便。过些天自己去体验一下。
剥花生米上面那层红色的薄皮时,会感到不舒服全身发麻算吗?所以我一直只吃剥好了的和煮熟了的花生。不知道算不算特例……
剥花生米上面那层红色的薄皮时,会感到不舒服全身发麻算吗?所以我一直只吃剥好了的和煮熟了的花生。不知道算不算特例……
1、改 Apple ID 的密码简直是灾难,在所有设备上 iCloud、Facetime、iMessage 的密码要统统输一遍。&br&&br&2、早已不再纠结是否贴膜、选什么保护壳/内胆包之类的问题。
1、改 Apple ID 的密码简直是灾难,在所有设备上 iCloud、Facetime、iMessage 的密码要统统输一遍。2、早已不再纠结是否贴膜、选什么保护壳/内胆包之类的问题。
1、为什么&br&&br&学历是一种信用凭证。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意味着你的学校和教育部愿意以学校和国家的信誉,为你的能力背书,证明你的能力比较靠谱。985、211 学校的「比较靠谱」标准相对高一些,即毕业生在统计上能力更强一些。所以对于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用人单位而言,学历是一个重要指标,即是否有靠谱的学校保证你的能力在一个靠谱的水平。&br&&br&2、怎么做&br&&br&想办法提高你在某项能力上的信用,如用其他的经历(比如培训、作品)来证明,或者请一个信用高的人来为你背书。
1、为什么学历是一种信用凭证。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意味着你的学校和教育部愿意以学校和国家的信誉,为你的能力背书,证明你的能力比较靠谱。985、211 学校的「比较靠谱」标准相对高一些,即毕业生在统计上能力更强一些。所以对于一个对你一无所知的用人单…
如果你超级懒,不想出宿舍,想在一分钟之内搞定早餐,我的建议是土豆泥加橙汁(当然,别把这俩混一块儿去)。这样既可以在早晨吃到热的东西,又可以保证一定量的热量和维生素摄入,并且脂肪含量低。我有一段时间就是这么做的。土豆泥就是雀巢的那个最好了,橙汁看个人口味果粒橙或鲜橙多或果珍或别的都行。这两者都容易买到并且容易保存。只要前一天晚上备好热水,第二天做早餐就是一分钟即能搞定的事情。&br&&br&当然,还是要因人而异。对于饭量大的,或者上午有体育课的人来说,可能有些不够,需要加些别的。考虑到大学宿舍如此苛刻的限制条件,比如不能用火不能用大功率电器,如果要在宿舍做点儿东西,尽量围绕热水这个关键字上多动脑筋,比如本回答里的土豆泥加橙汁组合。
如果你超级懒,不想出宿舍,想在一分钟之内搞定早餐,我的建议是土豆泥加橙汁(当然,别把这俩混一块儿去)。这样既可以在早晨吃到热的东西,又可以保证一定量的热量和维生素摄入,并且脂肪含量低。我有一段时间就是这么做的。土豆泥就是雀巢的那个最好了,…
你应该用 UIWebView 来实现富文本编辑功能,而不是用 UITextView. 包括 Quora iOS App 等很多带有富文本编辑功能的 App 都是用 UIWebView 来实现的。&br&&br&这是具体的使用方法:&a href=&///?target=http%3A//ios-blog.co.uk/featured-posts/ios-5-rich-text-editing-seri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S 5 Rich Text Editing Series&i class=&icon-external&&&/i&&/a&
你应该用 UIWebView 来实现富文本编辑功能,而不是用 UITextView. 包括 Quora iOS App 等很多带有富文本编辑功能的 App 都是用 UIWebView 来实现的。这是具体的使用方法:
这和那个三菜男不会是一个人吧……
这和那个三菜男不会是一个人吧……
很高兴,看到还是有人(&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我们老师是个美分,天天在班级群里发各种黑中国的,请问怎么处理? - 知乎用户的回答&/a&)认为这个老师的做法是&b&不妥&/b&的。教师有单方面向学生宣传某种观点的权利吗?&b&没有&/b&。&br&&br&自由是相互的,你有扯淡的自由,但我也有不听你扯淡的自由。在本例中,教师显然有管辖、支配学生的权利。教师与学生在这种地位不对等的情况下,无法平等交流。因此,教师没有权利去宣传观点。&br&&br&通俗点说,在中国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任课教师在期末是怎么给学生打分的吧。你想顶嘴?小子期末教务系统上见吧!我就给你一个 58 分或 59 分这样的分数,恶心死你,你咬我啊。这和师生恋、公司内部上下级之间的恋情被禁止,在一些国家可能被控告为性骚扰,是一个道理。你不从是吗?等着被降薪、被解雇吧。&br&&br&不认同以言论自由来为这个逗比老师辩护的观点。只因为,言论自由只适用于政府和人民之间,私人领域下要对此打一个问号。为什么?很简单,政府可以操控国家机器令人民闭嘴,所以人民的言论必须自由,而在私人领域就不太会出现一方用强制力压制另一方的情况。何况在本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反而更像是政府用强制力压迫人民的关系,即老师可能用身份和地位压制学生观点。&br&&br&听说知乎用户英语都不错,都能熟练阅读《经济学人》什么的,那么都知道 &propoganda& 这个词在英语里有很强的负面色彩吧,都知道在很多国家和他人大谈政治是不礼貌的做法吧。出过国的不少人在一些国人多的热门景区看到过轮子宣传人员吧,你们真的认为这帮人在公共场合展示一堆恶心人的照片没有一点不妥吗?&br&&br&而且在本例中,教师的做法显然给学生带来了困扰。在群里不时发一些对学生无用的信息,学生会被不停的骚扰到。如果屏蔽群消息,又可能会漏掉一些重要通知。从题主的问题描述来看,担心发表反对意见被挂科也不是多余的。嘲讽题主想通过报警让老师闭嘴没问题,可是给这个典型的「民王之后杀你全家」的老师辩护就不必要了吧。&br&&br&想传播自己的看法?写微博去,爬梯子发推去。在微博和 twitter 上,关注不是强制的。何况即使出于人际关系不得不关注,关注者也可以屏蔽或者 mute 之。&br&&br&永远要反对一方用权力和地位压制另一方观点,比如国家使用行政权力压制老师,比如老师用权力压制学生。&br&&br&对题主的建议:&br&&br&&ul&&li&忍着,对老师发表的任何内容都置之不理。等教务系统出成绩后,立马让管理员踢了丫的。&br&&/li&&li&重新私底下建一个群。&/li&&/ul&&br&得了,这个回答两边儿都得罪了。
很高兴,看到还是有人()认为这个老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教师有单方面向学生宣传某种观点的权利吗?没有。自由是相互的,你有扯淡的自由,但我也有不听你扯淡的自由。在本…
对于 Android 安全性、碎片化、Broadcast Receiver 这些地方就不吐槽了,大家都懂,已有回答里也基本都提到了。这里只说一个 iOS 之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 iOS 用户体验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且其他竞争对手几乎无法做到的东西。&br&&br&这个神秘的东西,就是这个,UIScrollView: &a href=&///?target=https%3A///library/ios/documentation/UIKit/Reference/UIScrollView_Cla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IScrollView Class Referenc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具体是一个什么东西?通俗点说,就是 iOS 里一切可以滚动浏览的视图界面。比如浏览器中的网页、联系人列表、音乐播放列表等,iOS 主屏幕也是其应用之一。&br&&br&为什么说这个重要?其他平台同样有类似的 UI 控件,不过具体到类似手指抬开后,惯性滚动速度以多快的速度衰减,衰减的曲线是什么样,滚动到顶部时那「弹一下」的效果究竟有多弹等等的这些问题上,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不同平台上微小的差异,就决定了其交互到底自然不自然、好用不好用。可是偏偏类似 UIScrollView 的滚动视图,在各个系统里应用极其广泛。所以滚动视图的实现质量,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用户体验。iOS 的滚动视图实现是最自然、最符合直觉的。相比之下,Android 就因为滚动视图实现质量不好,给人一种「难用但又说不出哪里难用」的感觉。&br&&br&为什么说 iOS 的竞争对手不能把其滚动视图做得好用一些。一个原因是 Apple 为其申请了专利,即 List scrolling and document translation, scaling, and rotation on a touch-screen display&br&US (#US7469381, &a href=&///?target=http%3A///patents/US74693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atent US7469381&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target=http%3A//patft.uspto.gov/netacgi/nph-Parser%3FSect1%3DPTO1%26Sect2%3DHITOFF%26d%3DPALL%26p%3D1%26u%3D%252Fnetahtml%252FPTO%252Fsrchnum.htm%26r%3D1%26f%3DG%26l%3D50%26s1%3D7%2C469%2C381.PN.%26OS%3DPN/7%2C469%2C381%26RS%3DPN/7%2C469%2C3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ited States Patent: 7469381&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cb6fff6c4e86d42e4d50fa5facf7c09d_b.jpg& data-rawwidth=&2026& data-rawheight=&31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6& data-original=&/cb6fff6c4e86d42e4d50fa5facf7c09d_r.jpg&&这个专利即使有关滚动视图的具体行为方面,例如知名的「文档滚动到边缘后借着惯性反弹」效果。因此 iOS 的竞争对手为规避专利,不得不做出规避。比如 Android 就用滚动到底部时,底端「发出蓝色荧光」来代替「借惯性反弹一下」这个交互特效,可见其无奈。随着在 Android 4.1 加入了使用图形处理器加速动画效果的 Project Butter 特性,再加上手机性能不断提高,Android 的交互响应速度以及流畅度已经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了,可如果不能绕过这个专利,那么使用体验仍然离 iOS 有可感知的差异。
对于 Android 安全性、碎片化、Broadcast Receiver 这些地方就不吐槽了,大家都懂,已有回答里也基本都提到了。这里只说一个 iOS 之一个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是 iOS 用户体验核心竞争力之一,并且其他竞争对手几乎无法做到的东西。这个神秘的东西,就是这个…
假设某一天上帝/真主/老天爷看男人总是偷腥不爽,一怒之下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瞬间将全体男性抹去(连尸体都不留下),只剩一人……&br&&br&由于所有国家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以男性占主体地位,因此所有国家的政府机关会在一瞬间崩溃,并且无可能在短时间恢复。同时,作为国家权力根基的军队、司法系统等暴力机关也完全瘫痪。各国政府不仅不能对这一紧急情况无法做出反应,无法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戒严,无法调动军队趁乱抢劫邻国或防止他国入侵抢劫包括男人在内的战略资源,甚至无法发动核攻击与核反击。&br&&br&作为现代社会支柱之一的交通运输业会遭受沉重打击。几乎所有正在飞行的飞机会因为驾驶员消失而坠毁掉,或者因为空管、地勤的缺失而无法着陆迫降失败。铁路、海运业同理,由于大量男性工作人员的消失而解体。由于海运、铁路等运输方式的消失,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石油无法得到供应,再加上其他原因,以汽车为主的运输业也会在不久后消失。&br&&br&能源业同理。不仅产能将大幅度减少,同时也无法及时运送出去。电网会由于值守人员的消失而出现大面积故障,并且无法得到足够的石油、煤炭、天然气来生产电能。因此在幸存的女性不安地发微博发推特,刷新闻后不久,全球会很快失去电力供应。依托在之上的现代金融产业和互联网行业也会随之瘫痪。&br&&br&令货物、财富、人员、信息快速流通的现代运输、金融、信息、能源这几个产业都完蛋了,并且军队、警察、监狱等系统无法工作,这画面实在太美无法想像……&br&&br&城市里,打开水龙头再也无法像往常那样流出自来水了。想在世界末日来临前炒点菜吃点儿好的也做不到,因为没有燃气供应了。到了晚上灯再也亮不起来了。玩手机游戏却已无法给好友送红心,只能抱着手机、iPad 看着往日一张张照片,一直到没电。大型商场、超市会被抢劫一空。由于国家、政府已经崩溃,靠国家权力和信用作为背书的美元啊、日元啊、人民币啊什么的全都成为废纸,商业交易退回至以物换物状态。城市里绝大多数树木会在几日之内被砍光,作为取暖生火材料。医院在用紧急电源维持一阵子后,也会由于缺少电力再加上无法供应药品、医用材料等而无法工作。现代教育体系?It's gone。在培养足够多专业人员以补充男性消失后的空位之前,图书馆的大部分书籍最可能的命运是当作取暖燃料被烧掉。&br&&br&为了活命,女人们会想办法逃到郊区、乡村。可是现代工业已经崩溃了,无法再生产化肥、农药、农机等农业用品了,因此农作物将大幅度减产,并爆发大规模饥荒、战争。最后,人类回退到部落社会,得过且过地等待人类彻底灭亡的那一天。&br&&br&那个可怜的男人?他的存在可能实际上只有少数人知道。如果他在日本、英国这样的岛国,极可能除了日本、英国地区的女人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压根不会知道有这么一个男人的存在。再加上现代社会早已崩溃,放心吧,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活下来的那个男人,会成为权力的符号,以及一种极其重要的稀缺资源。几个部落的女人们会围绕之大打出手。在距离较远的部落里,这个男人将会作为传说、谣言一般的存在……&br&&br&最后,想吐槽这个或类似这个的思路:&br&&br&&blockquote&“就算全世界只剩一个男人了我也不会选择你!”&br&“呵呵,你觉得我到时我还会选择你么”&/blockquote&&br&试想,你作为这个男人,届时你&b&还有选择的权力吗&/b&?&br&&br&(有兴趣再详细补充)
假设某一天上帝/真主/老天爷看男人总是偷腥不爽,一怒之下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瞬间将全体男性抹去(连尸体都不留下),只剩一人……由于所有国家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以男性占主体地位,因此所有国家的政府机关会在一瞬间崩溃,并且无可能在短时间…
&img src=&/b15ccdfba24ae50acaf7260_b.jpg& data-rawwidth=&908&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8& data-original=&/b15ccdfba24ae50acaf7260_r.jpg&&&br&Blender 做的就不错。使用一个对勾作为保存动作的隐喻,令 Save/Save as/Save copy/Save startup file 这几个图标的含义变得清晰明了。应该是软盘图标一个比较好的替代方案。
Blender 做的就不错。使用一个对勾作为保存动作的隐喻,令 Save/Save as/Save copy/Save startup file 这几个图标的含义变得清晰明了。应该是软盘图标一个比较好的替代方案。
Word 不仅是一个不错的文字处理工具,排版能力同样方便且强大。用好 Word,排版不会比用 Adobe Illustrator 等专业软件来排版差。记住几个观念,这样虽然不保证能把文档排得像专业人士那样,不过绝对不会太糟糕、出大问题:&br&&br&1.把基本功掌握好。&br&&br&比如,不要打两个空格来让段首空两个字(正确方法是设置首行缩进);不要用空格空格空格……来让文本居中(应用文字样式的居中功能);不要用回车回车回车……来让文本从下一页开始(应当插入一个分节符/分页符代之);不要左边画一个文本框右边画一个文本框来让文档分栏(在 Ribbon「页面布局」 选项卡中设置文档分栏);善用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功能;使用 Word 自带的目录生成工具来根据标题生成目录。&br&&br&&br&2. 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足够的自信,不要胡来。&br&&br&Word 自带的艺术字要慎用,文本框边框同理,最好不要用比较出格的字体,同一文档里文本字号不要弄太多,文本颜色不要弄太花哨,尤其是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更要慎用(如纯红色,#FF0000)。&br&&br&&br&3.内容应与样式分离。&br&&br&这是为什么 Word 自 2007 以后,把样式功能放到如此醒目位置的原因。写文档前,把不同层级的标题、正文、列表等样式先提前设置好。写完文档不同功能的部分后,应用一下样式即可。&br&&br&&br&4. 保证文档内部的一致性。&br&&br&若使用样式功能完成排版,那么文档内部的一致性会有一定保障。除此之外,类似文档元素之间应对齐,相同功能的插图大小尽可能一致(可以用显示文档网格功能来辅助进行)也应注意。字体、颜色等不宜过多。对于大多数文档,不必且不应使用三种以上的字体。&br&&br&&br&5. 文档应注重易读性。&br&&br&中文文档每行最好在 30-40 字之间,西文则不建议每行超过 30 个词。中文和西文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间(默认 Word 是开启这个功能的)。默认的行间距一般不是最适合的,最好自己设置一下。宋体(衬线体)系列和黑体(无衬线体)系列是易读性最好的两种字体。若文档要应用于打印,正文用宋体;若不打印,微软雅黑是比较适合用于屏幕显示的字体,建议用之。颜色方面,可以使用 &a href=&///?target=https%3A///zh&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dobe Color CC&i class=&icon-external&&&/i&&/a& 工具探索合适的颜色搭配。缩放插图时不要改变其长宽比;如果有需要,在等比缩放后用裁剪工具裁剪为所需要的大小。若有必要,可以使用阴影、边框等来让元素更易于识别。&br&&br&简单点儿就是这些,基本一天就能学会。其他工具,如 WPS、Pages 的基本观念与本文相同。
Word 不仅是一个不错的文字处理工具,排版能力同样方便且强大。用好 Word,排版不会比用 Adobe Illustrator 等专业软件来排版差。记住几个观念,这样虽然不保证能把文档排得像专业人士那样,不过绝对不会太糟糕、出大问题:1.把基本功掌握好。比如,不要打…
1. 用「重新着色图稿」工具,可以在一个对话框里,把作品彻底换一个主题色。如果图稿里的矢量对象越多,颜色越多,越能显现出优势。唔,就是这个工具:&br&&br&&img src=&/ae9548d2bfbfecef742f8_b.jpg& data-rawwidth=&1576& data-rawheight=&1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6& data-original=&/ae9548d2bfbfecef742f8_r.jpg&&2. 用 AI 画 2D 游戏的 Sprite 时,可以用混合工具来插值生成动画帧序列。变换、颜色、矢量效果都可以做插值,非常方便:&br&&br&&img src=&/833a43c527e3fd31485e_b.jpg& data-rawwidth=&1068& data-rawheight=&10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8& data-original=&/833a43c527e3fd31485e_r.jpg&&&br&3. 继续上一条,如果动画序列帧做好了后,可以先「扩展」一下,然后用「用所选对象切片」工具,把序列帧一个一个精准地切出来。&br&&br&4. 可以用任意形状的矢量对象建立参考线,这样做出来的参考线和从标尺栏拽出来的参考线有同样的性质,可以用 [Command/Ctrl] + [;] 快捷键隐藏/显示,可以随意缩放并始终保持 1 px 线宽,颜色和正常的参考线一致,等等。因此在 AI 里参考线可以斜着画,可以画一个圆当参考线,甚至可以把参考线做成下图这样:&br&&img src=&/d5b23d02e9502bbaa81d95fe397be3fb_b.jpg& data-rawwidth=&1874& data-rawheight=&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4& data-original=&/d5b23d02e9502bbaa81d95fe397be3fb_r.jpg&&&br&5. AI 可以导入第三方 SVG 滤镜,如果觉得默认的几个滤镜不够用的话。不过要注意 SVG 滤镜是基于像素的,矢量对象在应用 SVG 滤镜之前会被栅格化:&br&&br&&img src=&/0ab23fc9bd4ddd459fb4b9_b.jpg& data-rawwidth=&1866& data-rawheight=&14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66& data-original=&/0ab23fc9bd4ddd459fb4b9_r.jpg&&&br&6. AI 里大多数(应该是全部,不过我不敢打保票)文本框中,如果是输入数字的,那同样可以输入简单的表达式:&br&&br&&img src=&/85c2b74ce72e16c1c6801e7ceb34d069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85c2b74ce72e16c1c6801e7ceb34d069_r.jpg&&&br&7. 制作单页印刷品或小册子时,使用「分割为网格」工具,可以极快地给页面打上网格:&br&&br&&img src=&/8db578bb8a3ee3bacf3881_b.jpg& data-rawwidth=&1298& data-rawheight=&13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98& data-original=&/8db578bb8a3ee3bacf3881_r.jpg&&&br&8. 可以把多个文本框连接起来,即文字到达文本框末尾后,会从连着的下一个文本框顶部开始流出来,like this:&br&&br&&img src=&/ecfc747fa1fbcfbfde980b_b.jpg& data-rawwidth=&1328& data-rawheight=&1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28& data-original=&/ecfc747fa1fbcfbfde980b_r.jpg&&&br&9. 又想起一个,可以在 Kuler 面板里,寻找一些好的配色方案。也可以自己推敲、建立配色方案:&br&&br&&img src=&/63fce74baf88bcd71f22fd7d882c65e6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63fce74baf88bcd71f22fd7d882c65e6_r.jpg&&&img src=&/f5dee8d65ffb865af46e4_b.jpg& data-rawwidth=&1576& data-rawheight=&1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6& data-original=&/f5dee8d65ffb865af46e4_r.jpg&&&br&一时能想起来的就这些。
1. 用「重新着色图稿」工具,可以在一个对话框里,把作品彻底换一个主题色。如果图稿里的矢量对象越多,颜色越多,越能显现出优势。唔,就是这个工具:2. 用 AI 画 2D 游戏的 Sprite 时,可以用混合工具来插值生成动画帧序列。变换、颜色、矢量效果都可以做…
&img src=&/91babc43f130a_b.jpg& data-rawwidth=&968&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8& data-original=&/91babc43f130a_r.jpg&&&br&&img src=&/e3c08cf1a354c29d6712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br&&br&很抱歉,必须要反对一些回答里「不需要懂美术史」的观点。如果对美术史和艺术创作不了解,那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至多只能像美术馆里经常听到的「画得好像啊」、「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画」那种层面。&br&&br&如果脱离美术发展史来讨论美术作品,特别是近代、现代美术作品,往往会无法理解一个艺术作品「好」在哪里。近代、现代的艺术,可能根本就不追求是不是很像、不追求是不是好看,甚至不追求是不是要表达什么。比如为什么「印象派」在美术史上评价那么高?是因为之前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照相机的发明,这直接颠覆了传统美术的观念;其二就是大量东亚,特别是日本艺术作品流入欧洲。梵高老爷子就临摹过一些浮世绘,并且不觉得《星?夜》那漩涡般的星空很像《神奈川冲浪里》的巨浪吗?再比如,为什么包豪斯在设计史上那么有地位?是因为包豪斯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设计教学模式,并且包豪斯的工业设计产品追求可以大规模生产。如果不了解这些,可能对于印象派欣赏最多停留在「好像在梦里一样」,对包豪斯设计的理解停留在「好简洁啊」或者套用 Dieter Rams 「设计十诫」上。&br&&br&根据多年来的学习,我比较认同一个观点:如果不曾体验过创作的难处,那么会很大程度上限制对艺术、设计、创作的理解。在艺术和设计方面,人民群众往往对好的作品、产品不会有什么想法,觉得是理所当然;但是对看到、用到糟糕的东西,马上会觉得确实糟糕,虽然不知道糟糕在什么地方。&br&&br&举例来说,大多数书本、杂志的排版看着平淡无奇,方方正正的纸面、方方正正的文字布局、白纸黑字……不过看看有多少人在大学快毕业时,连用 Word 排版自己的简历都排不好;自己开个淘宝店装修得一塌糊涂,粗体、#FF0000 颜色的文字满天飞。在上学时,美术老师让我们模仿蒙德里安的作品来自行创作(嗯,就是「你行你上啊」),不过发现确实不是画画直线、涂方块儿那样简单。事实上,如果没有画过一大堆蹩脚的素描作品、或者没有拍摄过一些枯燥无味的照片、或者没有渲染过几张 sucks 的 CG 艺术作品,或许能感觉那些美术作品确实好,但不会觉得居然那么好,并且很难理解好在何处。&br&&br&所以,如果要是对于艺术史不了解,或很少做过艺术创作,那么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往往只能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br&&br&-&br&&br&接下来简单说说不太了解艺术史和艺术创作的普通人如何欣赏作品。&br&&br&最重要的一点,是把心态放轻松些。和那些艺术家不同,我们去欣赏艺术作品,是去找乐子的。就算看不懂某个艺术作品,&b&又如何?&/b&就像在生活里,能跟你对上眼儿的人不多吧,可那又怎么样,小区附近的那家老北京炸酱面不照样挺好吃吗?对于欣赏艺术作品来说,随缘即可,欣赏不了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br&&br&第二,如果要是居住城市附近有美术馆的话,多去跑跑。艺术作品如果仅通过美术课本里巴掌大的插图、或者用
分辨率、连 sRGB 色域都不到,且没有做过色彩校正的屏幕去观看,其表现力往往会丧失殆尽。真正站在作品前面,那表现力和冲击感完全是与小插图和 JPG 照片不可比拟的。还有,真实美术作品的笔触在平面媒体上往往表现不出来。所以,最好多去美术馆转转。例如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虽然挺小挺破的,不过里面展出的东西都是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每次去都有收获。要知道我是多么羡慕住在纽约的人,能去 MoMA 等大美术馆啊。&br&&br&欣赏艺术作品时,建议放弃凭借「好不好看」这一标准去欣赏,也不要按照一条条规则试图去套。很简单,艺术创作其实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原则。而近两百年来的艺术作品,不少都是在挑衅、打破传统的规则。因此,最好抱着这个艺术作品「&b&好不好&/b&」,或者「&b&有没有意思&/b&」这种心态去欣赏。对于欣赏不来的,还是那句话,一切随缘。&br&&br&如果要是对艺术史有一定了解的话,看作品时,多想想为什么。比如,作者的意图/目的是什么、作者想在某些方面做出突破,类似这些。对于有艺术创作经验的人而言,比我强的人有不少,在这里就不妄言了。&br&&br&如果带着孩子去美术馆,不必要求太高,抱着开开眼界的想法即可。注意不要在馆内吃喝、不要大声说话叫喊,不要学我的朋友那个怪叔叔一样,对作品吐槽,比如把一个画着高楼大厦年轻女孩的作品吐槽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封面」一样。&br&&br&最后,还是那句话,一切随缘。欣赏不来、理解不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太阳照常升起、地球照样转动,放轻松。
很抱歉,必须要反对一些回答里「不需要懂美术史」的观点。如果对美术史和艺术创作不了解,那么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至多只能像美术馆里经常听到的「画得好像啊」、「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画」那种层面。如果脱离美术发展史来讨论美术作品,特别是近代、现代美…
前两天收到板子了,不过买的是带多点触控功能的 CTH 型号。总的来说还算满意,但仍有很多地方想吐槽。&br&&br&相对于老版本的 Bamboo 而言,这个影拓小板子明显设计上更胜一筹。最喜欢的就是没有粗边框。整体是楔形设计,外观有些类似大一点儿的苹果外置触控板。绘画区域为磨砂材质,类似纸一样,这一点也很赞。底部可以收纳替代笔尖,很聪明的一个设计。附带的笔手感不错,但笔的「橡皮」有类似廉价文具那样的松动感,是设计的一大败笔。&br&&br&接到电脑上,没安装驱动之前什么都做不了。遂去 Wacom 官网找驱动程序。点击「下载」按钮,网页给出了一个百度云的链接。Wacom
官网……百度云……让我静一会儿先。&br&&br&笔记本配合小板子,确实如本问题其他回答里说的一样,远比配合大板子好用。如果用大板子的话,放在笔记本侧面有一大半区域画起来很困难,放在前面的话屏幕离眼睛太远(隔着一个键盘再隔着一个板子),放在电脑桌键盘抽屉那里使用时手肘会长时间悬空。现在用小板子,就放在笔记本边儿上,用起来由于手臂不会「大开弓」,几乎不会产生不适。并且在小板子上操作,手移动的距离更小,比大板子省力不少。&br&&br&另外,小板子很容易放到电脑包里,并且影拓的 USB 线可以拆下来(老版 Bamboo 就不可以),不用担心经常绕线会把接头部分压坏。&br&&br&在手绘体验方面,就是数位板那样儿,权重绘制、数字雕刻、刷选顶点什么的都是正常数位板那样儿。不过其实对于数位板来说,能达到「就那样儿」的水平,没有什么劳什子事儿就挺优秀的了。之前在学校用机房的汉王板子,体验离「就那样儿」都差得很远。&br&&br&Intuos CTH 型号的板子带有多点触控功能,在 OS X 系统下实现了大多数苹果触控板多指手势功能。不过对这块板子的槽点大多集中在触控手势上。总的来说,可以凑合当笔记本自带的触控板替代品用,不过更难用些。&br&&br&具体方面,一些手势居然只能在特定几个应用程序里使用,比如 PS /AI /SketchBook,例如双指捏合放大手势,在这几个应用外无效。比如在 Safari 上,就不能用双指捏合放大、缩小网页了,而 MacBook Pro 自带的触控板就没问题。另外,数位板的触控手感更生「涩」一些。不过还好这些基本都是软件方面的问题,可以期待修复、完善。&br&&br&虽然板子可以当触控板来用,不过在拿着笔时,如果笔尖距离板子在一定距离内,板子会关闭掉触控功能,因此不用担心触控功能会干扰作画。触控功能也可以用板子上单独的开关或软件设置关掉。&br&&br&小板子绘画区域上方有四个按键,可以定制来快速调出某些功能。买之前看着觉得不错,不过用时感觉颇为鸡肋,因为拿着笔的时候不容易按到按键(只能用小指去按)。&br&&br&总之,如果用笔记本的话,这个小板子用起来还不错,不过或许不带多点触控的 CTL 版本是更好的选择,至少从目前来看。&br&&br&最后,谢谢本问题下其他回答。
前两天收到板子了,不过买的是带多点触控功能的 CTH 型号。总的来说还算满意,但仍有很多地方想吐槽。相对于老版本的 Bamboo 而言,这个影拓小板子明显设计上更胜一筹。最喜欢的就是没有粗边框。整体是楔形设计,外观有些类似大一点儿的苹果外置触控板。绘…
看过 2004 年版电影、25 周年纪念版现场演出录像、听过莎拉布莱曼演唱的版本片段、买过伦敦交响乐团的 CD。最开始是和英语夏令营室友小伙伴们一块儿讨论,主题曲所有的室友都很喜欢,现在时不时也哼哼几句。&br&&br&如本版其他回答者所说,这是一个十分关系到个人口味的问题。要是问我认为最好的版本是那个,我会推荐 2011 年 25 周年纪念版的那个。&br&&br&关于莎拉布莱曼的版本,平心而论,个人不是很喜欢她的演绎。和她演绎的其他名曲一样,比如 Con Te Partiro,感觉都是唱的很漂亮、但是就是很「假」、缺少感情。2004 年版的电影来回看过好几遍,整体感觉还不错的。电影版突破舞台限制实现了一些挺酷的 VFX,比如伴随着序曲时光回溯那段,还有进入魅影的地下王国那一段,第一次看的时候着实被惊艳到了。不过要注意,电影版相对于现场版删减了一些片段,比如电影版的主题曲比现场版就删减了一节。&br&&br&最好的版本是 25 周年纪念版那个。无论是歌唱还是表演,由 Ramin 和 Sierra 演绎这个版本都非常不错。举个例子,个人感觉 Ramin 表现最好的一段,是 All I Ask For You 的 Reprise 那一段,即 Phantom 在剧场屋顶听到了 Christine 和 Raoul 互相告白后,心碎地独白。这一段混合了悲伤、失望、愤怒,Ramin 把这种情绪演绎地淋漓尽致,十分有表现力。看到 YouTube 上也有不少人说这是最好的 Phantom:&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Mbhu3XHeZA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Mbhu3XHeZA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img src=&/6e57b20d407bce420af9f3_b.jpg& data-rawwidth=&1720& data-rawheight=&10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0& data-original=&/6e57b20d407bce420af9f3_r.jpg&&&img src=&/222dab4e244c_b.jpg& data-rawwidth=&1722& data-rawheight=&1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2& data-original=&/222dab4e244c_r.jpg&&&img src=&/cccb8a78707bedd0a865a76e9d3c232d_b.jpg& data-rawwidth=&1718& data-rawheight=&10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8& data-original=&/cccb8a78707bedd0a865a76e9d3c232d_r.jpg&&&br&&br&相比起来,2004 年电影版虽然还可以,不过看 2011 年现场版依然能够明显感觉到差距。&br&&br&从观看效果上来说,虽然 2011 年版能看到的是现场录像,不过由于镜头剪辑配合剧场的声光电效果,看录像其实效果感觉也不差。看了现场录像,更是让我有了一种有机会一定要看现场版的想法。&br&&br&虽然问题问的是哪个最好听,不过无论是要去听,还是想看表演,2011 年 25 周年纪念版本都是非常不错的。当然,这是个人认为,每个人的口味不同。
看过 2004 年版电影、25 周年纪念版现场演出录像、听过莎拉布莱曼演唱的版本片段、买过伦敦交响乐团的 CD。最开始是和英语夏令营室友小伙伴们一块儿讨论,主题曲所有的室友都很喜欢,现在时不时也哼哼几句。如本版其他回答者所说,这是一个十分关系到个人口…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erif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