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炸群代码大全复制

吵架就“炸”群微信暴力冒头
周培骏 制图  本报讯  这原本只是一个红包引发的“口水仗”,最终却升级为一场“微信暴力”。上周末,青年报记者亲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微信灾难”,手机足足卡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群主将记者移出“肇事”微信群,手机才恢复正常。  对于此类新型的“恶作剧”,微信客服也很陌生。对此,技术专家支招:退出群或删除“肇事”好友即可。  上周五晚上21点,青年报记者所在的一个微信公共交流群里,突然有群友“预告”:21点05分“某某团”要带团过来下“红包雨”。  这个微信公共交流群有300多名群友,其中有不少是微商,平时互发红包、聊天娱乐,偶尔也带有推销商品的功能。  下“红包雨”之前,该“预告”的群友便告诫大家:“不要说话,不要刷屏,不要发图片,不要说谢谢,也不要嫌人家钱少。”有人来发红包,群友们自然乐意。  21点05分过后,果然有20多个以“团长刘某”为首的“某某团”微友如约“空降”到群里,同时发起了红包。记者留意了一下,每个红包的总额也就在1-2元之间,但这么多人同时发红包,这场面也颇为壮观。  正在此时,有一个群友不合时宜地爆了一句粗口,结果立刻引发“某某团”成员的不满。就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之际,对方便扔了一个“闪光弹”“炸”起群来,边扔边骂:“炸的就是这群,没素质。”  说是“闪光弹”,其实就是用软件不停地刷屏导致该微信群瘫痪,而每个群友的手机都因此受到了影响。青年报记者的手机就足足卡了10多分钟,进退不得。好不容易退出来,只要再一点进这个群,又立刻卡死。此时,开始有群友陆续退出这个群。眼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微信群就这么面临解散,群主却束手无策。  这一闹剧足足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后,最终以群主通过登录微信网页版的方式,将群友一一移出该群,邀请进另一个群而告终。  事后,青年报记者从其他群主那里了解到:这个“某某团”经常在地区“炸”群,可以说是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恶少”。  律师:以此敲诈可报警  “这种恶作剧如何定性,需要结合面面的情况来判断,但是,我认为:即使不构成犯罪,起码腾讯方面应该有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市德尚律师事务所律师甘国龙接受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对方以此进行要挟,索要钱财,那就涉嫌敲诈勒索,警方应当受理。”至于网络事件的归属地,甘律师认为:“受害人可以在其所在地报案。”  腾讯:可点击头像举报  昨天,当青年报记者以微信用户身份向微信客服投诉此事时,显然客服对于“炸”群这一做法也相当陌生。但是,客服建议记者可以点击“肇事者”的头像进行投诉举报,只要一周内有投诉举报的记录,腾讯方面就会于每周日晚上给予反馈。  专家:“黑客”转战手机  “这其实是一种新的黑客攻击模式,有点类似传统黑客用阻塞攻击法攻击电脑,只不过是把战场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事后,多名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青年报记者。  “这估计是一个轻度的攻击微信的恶意软件,他们也就是通过恶意软件不停发信息,阻塞了网络而已。”上海瑞星软件有限公司IT经理高正茂向青年报记者解释说:“只要找出微信的通讯接口,再利用自己的程序通过这个接口对微信ID不停发信息占用网络资源,就能造成网络的阻塞。”  那么,一旦中招,该如何应对?“不严重的话可以删除这个好友,或退出这个群,还可以在微信的安全设置里设置一下。如果微信的安全设置里也搞不定,那微信就要针对这种攻击来升级程序了。”  高正茂强调:现在微信钱包跟银行卡是绑定的,如果微信账号被盗的话,一定要及时寻求微信安全中心来解决。微友平时要尽可能按微信的要求将安全防护设置做全。微信支付时尽量用微信钱包支付,最好不要直接用银行卡支付,这样一旦发生账号被盗可将损失降到最低,还有就是最好不要在公共的WIFI网络环境下发生任何网络支付的操作,那样容易让黑客窃取到账号信息。
02/28 15:4502/19 08:2902/19 08:2702/17 00:0202/07 11:0702/07 10:5102/04 03:0102/02 23:54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炸群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