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天收到豆瓣怎么私信上豆邮的私信 上面说我账号已封 需要验证 于是我就点开里面的链接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20人关注)
&(8人关注)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举报与反馈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如何评价豆瓣网将「豆邮」改名为「私信」?
胜利!ps,豆油回来了,谷歌还会远吗?相关问题:
按投票排序
235 个回答
5.20继续更新!喜讯!重大喜讯!!阿北发表声明!网页端改回豆油了!!!原本以为改回来也不变了味道不会继续喜欢,可是现在看到右上角的豆邮二字莫名的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欢喜!谢谢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我要回豆瓣啦!--------------------更新分割线-------------------5.19下午更新,豆瓣出一份声明:大家自己看吧,官方理由如上所示我的疑问是 关于##这句,假设全部豆瓣用户是100人,新用户的规模究竟是1-2-3的越来越多还是30-50-70的越来越多?或者说目前只用手机登录的用户真实比例到多少,值得这样从里到外的开始洗心革面?----------------------------------------更新分割线---------------------------------------------------------------------豆瓣在前两年已经错失了发迹于移动端的机会,从既定的移动互联网策略最终试错失败,大豆瓣就是试错后自以为改进的产物但是作为重度使用者和前员工和脑残粉,对改进后的方向是否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表示怀疑豆瓣是以书影音起家,但是时至今日,更多的应该是强调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再是人与物(文章,条目,相册),而大豆瓣app从登陆后必须选择至少一个类别的订阅模式就让我心生抗拒无数新的app和社区都千方百计的羡慕豆瓣的关系沉淀用户粘性和自我认同,而豆瓣自己根本毫不在乎,非要从一个订阅号做起内容消费,热门推荐。无数用户和竞品都喜欢豆瓣自成一体的社区风格和话语体系,而豆瓣自己偏偏毫不在意,非要所谓的拥抱主流,拥抱移动互联网时至今日,豆瓣更像是一个矫枉过正,一个迷失在追随移动互联网主流节奏里的少年,最开始按照自己的步子深耕细作,按照小而精,精而专的方向走,然后被证明比不过别人大而全,幡然醒悟痛定思痛的开始做起大而全,把自己一个个布好的棋子一颗颗捡起来拼命的往大豆瓣里塞,顺带把大豆瓣打扮成app流行起来的样子豆邮改名只是这个大的节奏中的一个技术性问题,它不是第一个被改动的,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只是对于我和无数个和我一样的人来说,如果真的看不到她未来的希望,如果她非要变的面目全非,我宁可守着她最原来的样子
以下内容出自##出小豆那年,我没有走 出阿尔法城那年,我没有走 出东西那年,我没有走 豆油改私信,我TM得走了豆瓣改名叫郫县
不影响功能使用
郫县音乐人!郫县阅读!
郫县四行情书大赛!不管是私信
反正发给我的都是广告昨天将一封豆邮写满情话
今日按下发送
化为爱的私信
然而并没有什么不同 分了书影音又合并
推广了阿尔法城又关闭
现在改了豆邮也许不久又改回来
就是喜欢你一到大姨妈就不用脑子、无意义折腾的真·性·情还记得吗?你对我说,已豆邮,莫辜负煮豆燃豆油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改名何太急我的豆邮
所有人的豆邮
都死了之前,你,起码,还有,逼格,。
豆瓣是想降低新用户使用社区的门槛,这是豆瓣发展的新方向,包括将豆瓣沉淀的内容组织推荐出来,都是这个思路。随着用户量的增加,用户组成也越来越复杂,新用户不一定是社区的重度用户,他们可能只想使用豆瓣中的某一两个功能,很可能在深入使用前,因为熟悉社区的高门槛就流失了。我第一次用的时候也不明白老用户说的“豆油”是啥,不过这么简单粗暴的改名得罪了一大批老用户。在豆瓣做产品也不容易,记得那时候顶部栏换个样式和颜色也被老用户喷惨了。。豆瓣深度用户对于使用习惯有着极其顽固的坚持。加上是社区,不爽了随时开喷。。其实对于“豆邮”这么有品牌识别度的名称,最好还是保留,只是在新用户使用时增加引导说明,比如《豆瓣使用指南》什么的。
同样一个功能,有俩名字,产品经理还能找出我们这是为了新用户的说辞。相册那么难用你不管。书影音这个立足之本你不管。你就改个名,就指望增加新用户黏度了。我这个用了豆瓣九年的人也真的是不懂。APP网页版
豆列筛选功能去掉了,豆瓣发公告承诺恢复,现在半年过去了,还没兑现,豆瓣改豆逼吧
可能下一步,“友邻”就要变成“粉丝”了。
再再更(应该是最后一更了嗯) 豆邮回来了!!撒花*★,°*:.☆( ̄▽ ̄)/$:*.°★* 。 欢迎豆邮回家~~~这是属于豆友的伟大胜利~\(≧▽≦)/~!!希望经历了这样一次小风波,豆瓣能知道,广大的豆友们是多么爱这个地方。祝豆瓣越来越好,初心不改,么么哒(づ ̄3 ̄)づ╭?~这是属于豆友的伟大胜利~\(≧▽≦)/~!!希望经历了这样一次小风波,豆瓣能知道,广大的豆友们是多么爱这个地方。祝豆瓣越来越好,初心不改,么么哒(づ ̄3 ̄)づ╭?~-------------------------------------------------------------------------------------------------------------------------------------------再更:豆瓣官方声明已出,这份声明更加让豆瓣er出离愤怒,我自己在看完之后,感受只有两点,一是豆瓣对于新用户的“跪舔”——抱歉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词,为了新用户,就可以全然不顾老用户的意见。若是这样,还不如像微博最赞评论所说的,这份声明更加让豆瓣er出离愤怒,我自己在看完之后,感受只有两点,一是豆瓣对于新用户的“跪舔”——抱歉我想不出还有什么词,为了新用户,就可以全然不顾老用户的意见。若是这样,还不如像微博最赞评论所说的,“豆瓣”这个名字会让新用户摸不着头脑,是时候把“豆瓣”改名为“网站”了,因为它和“设置”、“登录”一样,到处被用,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也没有陌生感。二是豆瓣对于移动端推广力不从心的焦虑,似乎“私信”更适用于移动端,改名也是相应的妥协。但是豆瓣你知不知道,移动端做得那么烂,再怎么改名也不会让用户认可的,况且豆瓣作为一个生产优质原创内容为主的网站,是不可能让用户放弃网页版的。再这样一意孤行,只会逼走更多的优质用户,豆瓣,真的就只是一个约X的地方了!!!我们想保留“豆邮”,不是因为其“邮件”性质的功能有多大,而是因为它是豆瓣的特色!!豆瓣啊,要怎么说你才能明白,你所一直想改掉的,正是我们喜欢豆瓣的地方!!!我们不想看着你从清新可人变得乌烟瘴气,我们不希望你成为下一个微博、微信,只要唯一的豆瓣!!!附张公子的评论↓昨天刷到这几张线上活动照片的时候,真的要哭了QAQ昨天刷到这几张线上活动照片的时候,真的要哭了QAQ亲爱的豆瓣,这次别再任性了,改回来吧,好吗?大家都爱你。亲爱的豆瓣,这次别再任性了,改回来吧,好吗?大家都爱你。------------------------------------------------------------------------------------------------------------------------------------------一下子收到好多赞,诚惶诚恐,再多说几句吧。豆瓣大概还不清楚自身的定位,它在中文网络社区中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用户喜欢豆瓣、沉迷于豆瓣也正是因为其独特性,那是一个遗世而独立般的所在。而豆瓣的改版却都是在改掉自己身上的独特性,看似迎合了主流,却让自己变得平庸乏味,毫无特色,于是就把用户推得越来越远。非豆瓣深度用户,无法理解“已豆邮,莫辜负”的深情款款,那是专属豆瓣的浪漫情结。这不是“私信”能承载的,更不是“逼格”能解释的。另,豆瓣用户 已经制作了换回“豆邮”二字的浏览器插件→
都把用户逼到这份上了,哎……---------------------------------------------------我是原答案的分割线------------------------------------------------------------豆瓣每次改版都会逼走一批忠实的老用户,这次的改动虽小,但实在是low到家了。那句“已豆邮,莫辜负”多么暖心!!!贴几张线上活动的照片以及我关注的一些豆瓣红人们的评价以及我关注的一些豆瓣红人们的评价还我豆邮!!!╭(╯^╰)╮还我豆邮!!!╭(╯^╰)╮
豆油回来啦豆油回来啦XD!还我豆邮!!!豆邮是非常严肃的,性质简直等同于e-mail的一种邮件好吗!写豆邮的时候,每个字都要仔细斟酌,每个标点符号都要好好考虑,开头对友邻的称呼,末尾自己的落款都是值得认真对待的事。不熟悉的友邻加上问候词,关系很好的友邻直接开始也没有关系。祝语虽然不是必要,但是一句简简单单的“greetings”或者“祝好”是真的可以令人感到愉悦的。而私信简直就是虽然并没有什么想说的但是依然发你一堆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何厚铧这样随意的用于聊天吹牛的东西至于评价………………评价删掉了反正豆瓣都干这事了我再怎么平复心情来评价都友善不起来刚刚知乎和豆瓣都开着私信页面,屡屡点错然后心中一抽还是在刷知乎的时候知道豆瓣发了公告反正我作为一个不怎么老的前死忠用户来说完全没办法接受这个公告非要总结的话就是豆瓣在一个普通用户只能发8行字的地方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东西来告诉用户“不管你同意不同意注销不注销我都改定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相信我们我们还会朝这个方向继续改下去的”顺便贴一个刚刚在豆瓣看见一个大V发布的豆友为豆瓣设计的新logo呢和“私信”、“设置”、“登录”一样,到处被用,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也没有任何陌生感而且也不是豆字头不会让新用户摸不着头脑呢我们的独一无二从来不在于名字,请不要忘记属于曾经的“豆瓣”,把它好好的保存在记忆中吧。也请相信现在的“网站”,我们会越变越好毫无违和感有木有毫无违和感有木有公告太醉人我不敢看。
我们并不是说抱残守缺抵触改版,而是想说改版应当是从产品自身受众群体角度出发,让人感到自我完善的用意和诚意,而豆邮改私信,还厚着脸皮附上一句——原“豆邮”已更名为“私信”, 不影响功能使用。简直贱兮兮。豆瓣这段时间的一系列举措(不惜牺牲用户体验砸招牌下血本强推它的豆瓣APP),看似在迎合互联网产品抢占手机移动终端的大潮,但却让用户渐渐心凉。首先,豆瓣不同于仿FB的人人、仿ICQ的QQ、仿Twitter的微博,网站的成功一定程度上说是基于文艺小清新用户们的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特立独行拒绝同化的高逼格,这群小装逼犯们最不愿和时兴的大众同流,以至于豆邮(或豆油)成为豆瓣重要的特色产品之一。洁白纯手打的输入界面,不能编辑字体格式,不能附图加表情,纯文字的干净快感,无比纯粹而无比亲近的文字沟通体验。豆邮带有一定的书信性质,更加有人情味和仪式感,已经成为老用户的情怀和记忆,也许是关于在某一个小组里和另一个恶趣味逗比的臭味相投,也许是关于阴差阳错和一个陌生人的你来我往相忘于江湖,甚至可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呛撕逼。当亲切温暖的“豆油我”变成暧昧隐秘的“私信我”,当“已豆油,莫辜负”成为老用户的独家记忆,豆瓣也渐渐泯然于微信微博等大路SNS。搞不懂一个带有充足的粉丝粘性的产品为什么丢掉自身特色(名字显然已有品牌价值)赤裸裸向着其他产品做名称上的靠拢,关键还口口声声说什么功能没有影响,功能没变你变个名字产品经理你是吃饱了撑着么。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改版原因就是,有人指出豆瓣APP(即便添加了小组、广播功能,越来越接近网页版,我也很傲娇地没用过)早已添加私信功能,而且重点是能发图,能发图,能发图(说三遍),按照SNS的潜在核心价值都是男女YP这个观点,发图无疑是非常实用非常吸引其他惯于发图的用户的功能。既然手机端私信已经可以轻松交换图片,网页端也已完成名称上的调整,网页端私信图片,帖子回复附图附一套豆瓣吉祥物表情(说不定还得黄豆用户专享)的功能还会远吗,毕竟豆瓣成为约界神器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知道阿北对豆瓣的未来定位和方向是怎样,不知道会不会步校内同质化的后尘,不知道会不会像微博和贴吧一样广告党和灌水党四溢,我还会每天习惯性来刷刷友邻广播(过段时间改版叫朋友状态、好友说说也难说),但和我的人人网一样,也许哪天不小心忘记上就再也不会上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豆瓣把豆邮更名为私信 然后一个国际性事件发生了
界面导读:豆瓣的豆邮更名,引起了国际性关注。5月17日,豆瓣网把豆邮更名为私信,然后不久,一个国际性事件发生了。在维基新闻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名为“还我豆邮”事件。该名词是这样解释的:日早上,中国大陆社区网站豆瓣网(douban)在无征求用户意见的情况下,将其特有的用户通信工具“豆邮”更名为“私信”,撼动核心用户情感,引发大量用户不满。当日晚上,由用户自发组织发起的名为“还我豆邮!!!”的线上签名抗议活动,活动诉求为将“私信”改回“豆邮”。目前此活动已有超过8000名用户参与,活动仍在不停发酵中。来感受下豆瓣网友们对豆娘淡淡的忧桑、吐槽和咆哮吧。有忧桑的……有吐槽的……有请愿求豆邮的更多的是咆哮!活动里有一个帖子认为,豆瓣把豆邮更名的原因是“阿北(豆瓣创始人杨勃)你给老婆打傻了!”这个帖子得到了43个人的回复。他们的回复都是一句话,“阿北你给老婆打傻了吗!”不过豆瓣的用户们(包括我在内)不要桑心,已经有人开发了兼容Safari和Chrome的浏览器扩展放到Github上。功能只有一个,把“私信”两个字替换为“豆邮”。回复关键字豆瓣获取更多相关文章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智选的观点和立场
此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如需删除或申请收录,请联系微信号:zhixuanribao
的最新文章
微信扫一扫关注
微信扫一扫关注
24小时最热门
投资是一门学问,善学善问
Copyright & 2013 - .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交换请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豆瓣 豆邮 别人 看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