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坊百里峡盘龙洞洞,百度百科也没有,当地怎么推广的呀,想看介绍!

纸坊镇(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_百度百科
?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
(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纸坊镇位于东部 12.5公里的黄涧河西岸。东邻郏县,西连市区,南濒汝 水,北望嵩山。总面积78.6 平方公里,其中 63663亩。全镇辖36个村民 委员会,84个,326 个村民组,18098户,总人口 71719人,其中,农业人口 69938人,是个典型的平原 农业大镇。主要农产品有小 麦、玉米、花生、大豆、棉 花、蔬菜、瓜果,是汝州市 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素有 “汝州粮仓”、“瓜菜之乡”的美誉,曾多次获得省“粮食生 产百乡”、“科技示范乡”:平顶山市“夏粮生产先进单位”、 “玉米高产开发先进单位”、 “畜牧业生产先进单位”等 荣誉称号。 纸坊镇农业基础扎实, 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这里地势平坦,土肥水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纸坊镇概况
纸坊乡位于汝州市东南部。辖纸西、纸东、纸南、纸北、康街、韩楼、新庄、西赵落、张楼、龙泉、料棍张、丁村、陶村、武巡、中王、东赵庄、赵东、赵南、赵北、赵西、长东、长西、后寨、牛王、南寨、泉李、姚楼、留王、李家村、陈古同、车渠、石庄、中山寨、 张庄、石桥、苏楼36个行政村。洛(阳)界(首)公路穿境。  [代码]:~201纸西村 ~202纸东村 ~203纸南村 ~204纸北村 ~205康街村 ~206韩楼村 ~207新庄村 ~208西赵落村 ~209张楼村 ~210龙泉村 ~211料棍张村 ~212丁村 ~213陶村 ~214武巡村 ~215中王村 ~216东赵庄村 ~217赵东村 ~218赵南村 ~219赵北村 ~220赵西村 ~221长东村 ~222长西村 ~223后寨村 ~224牛王村 ~225南寨村 ~226泉李村 ~227姚楼村 ~228留王村 ~229李家村 ~230陈古同村 ~231车渠村 ~232石庄村 ~233中山寨村 ~234张庄村 ~235石桥村 ~236苏楼村[1]
纸坊镇沿革
1958年建纸坊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7.1万,辖纸西、纸东、纸南、纸北、康街、韩楼、新庄、西赵落、张楼、龙泉、料棍张、丁村、陶村、武巡、中王、东赵庄、赵东、赵西、赵南、赵北、长东、长西、后寨、牛王、南寨、泉李、姚楼、留王、李家村、陈古同、程楼、石庄、中山寨、张庄、石桥、苏楼、东渠37个行政村。[1]
纸坊镇概况
纸坊镇位于汝州市东部,在78.6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耕地面积有63603亩,农业人口69938人,是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乡(镇)。
纸坊镇政区概况
位于汝州市东部,东邻郏县,西连市区,南濒汝水,北望嵩山,因明初晋人韩香在此开办造纸作坊而得名,后竞相发展,坊至十余庄,渐与任政,任和、煤渣圪塔、和粉四个村连接成街,遂名纸坊街。原名和韦乡,史称“古梁镇”。1946年元月改纸坊乡为古梁乡(因传说,东北3里有汉代梁县城旧址,实为周承体侯国)下辖22个保。1948年初,划纸坊为第7区,下辖18个乡。1955年10月撤7区划为纸坊、留王两个中心片。1956年改设为留王、纸坊、焦村3个乡,1957年合并为纸坊、焦村2个乡,1958年9月改为纸坊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纸坊乡至今,历为乡政府驻地,乡以村名。2013年4月纸坊乡撤乡建镇,撤乡建镇对新的纸坊镇的经济、文化等都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纸坊镇总面积7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69280亩,全乡辖36个村民委员会,82个自然村,328个村民组,总人口73189人。绝大多数为汉族,也有极个别少数民族(回族)分布纸东、长东等村。
纸坊镇地理环境
镇域为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全境北部属丘陵地区,南部为北汝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共有北汝河、黄涧河、沙河及部分季节性河流。黄涧河自北向南经张楼、料张、康街、纸东、纸北、赵西等6个行政村注入北汝河;北汝河自西向东流经石庄、后寨等12个行政村至郏县境内,流域面积大,灌溉面积广。
纸坊属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春、秋季气候温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量充沛,灌溉便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常年平均气温14度,夏季最高温度38度,冬季最低温度为零下10度,影响政区各功能布局的盛行风,有东南风和西北风,以西北风为主。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连阴雨、冰雹、洪水、风、虫等。纸坊乡地处平原,灾害类型主要以洪水或马庙水库泻洪为主,易发区为北汝河沿岸石庄、苏楼、张庄、车渠、新庄、西赵落、赵西、赵南、石桥、长东、长西、后寨等12个行政村。造成洪水泛滥成灾的原因:一是降雨集中,地表经流迅速。二是河道狭窄,泻洪受阻。三是工程防洪标准低,抗洪能力弱,堤坝损坏严重等。1982年的一场特大洪水,造成堤坝溃决,至今难以恢复;2001年发生的一场特大洪水,良田被冲,土地流失严重,汝河沿岸群众财产蒙受巨大损失。
纸坊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气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群体,盛产粮、油、瓜菜等近百种农作物,特别适于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菜生长。
纸坊镇经济概况
纸坊镇农业基础扎实。汝州市十大洼,纸坊就有中山、牛王两大洼。境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在汝州市独一无二。2011年底,全乡拥有机井总量1373眼,其中配电机井580眼,有效灌溉面积64845亩,旱涝保收田52425亩。境内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5000亩现代化农业高效示范区1个,千亩小麦、玉米良种繁育基地1个,万亩千亿斤粮食标准农田方1个。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个,总面积达5千亩以上。近年来,全乡粮食产量逐年攀升,2011年粮食总产量68438吨,创历史新高,为汝州市第一产粮大乡。瓜菜面积达3.2万亩左右,年产量30万吨,年产值达9600万元,所产西瓜、白菜、萝卜、大蒜、洋葱被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质检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全市闻名的瓜菜之乡。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花生、瓜菜等,2011年农业总产值完成53890万元。
近年来,纸坊镇立足地理优势,科学造林绿化,以农田林网和沿河林带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强力发展林业生产。现有北汝河防护林带8000余亩,经济林近万亩,成为平顶山市规模最大的速生杨林业生产基地,被推荐为全国最具生态发展魅力乡镇。
纸坊有着丰富的粮食资源优势,畜牧养殖条件十分优越,境内有河南源源乳业集团思源奶牛养殖有限公司1家,奶牛养殖规模为7300头;河南六旺牧业有限公司5万头规模养猪厂1个,汝州方圆牧业10万头规模现代化养猪场1个,河南青源牧业有限公司1个20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2000只以上规模万发兔业养殖有限公司1家,汝州永源牧业奶牛养殖有限公司1家;万只以上大型养鸡场5个,5000只以上中型养殖场45个,厩养30头以上小型养猪专业户150个。目前,全乡牛存栏8500头,猪存栏8.1万头,羊存栏1.3万只,鸡存栏150万只,鸭存栏5000只,兔存栏3000只,畜牧养殖已成为纸坊乡的主导产业。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完成53890万元,其中畜牧业总产值完成31285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968元。
纸坊是个农业大镇,工业生产相对滞后。2000年以来,纸坊镇确立了“以农促工,以工带农,工农互动,同步发展”的发展思路,鼓励引导农民和当地经济能人,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上项目,大力发展面粉加工业。历经发展,目前已拥有面粉加工企业8家,形成了以康健面粉厂为代表的集面粉加工、挂面制作、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汝州市纸坊乡面粉加工产业聚群,年加工能力4万吨。产值7000万元,已成为平顶山市重要的面粉加工基地,产品畅销省内外。境内郑州明辉发制品有限公司汝州分公司位于纸坊乡纸南村,始建于2008年,该公司主要产品有纤维发、男、女装假发、模特发、表演发、人造发套等十多种系列发品,年产值5000万元,年创外汇100万美元,就业人员120余名,产品远销欧洲、日本等地,被誉为“中国假发大王”。随着郑州明辉假发有限公司汝州分公司的入驻,不仅填补了汝州市无外贸轻工业的空白,而且结束了纸坊乡长期以来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的历史,促进了纸坊工业经济的发展。
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乡拥有个体民营企业203个,从业人员3843人,年创利税874万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2161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489万元,形成了以建材生产、机械制作、家电维修、油料加工、煤球加工、建材加工、粉皮加工、竹木加工、市场营销、营运等十多个支柱产业,主要产品有粉皮、挂面、机砖、预制板、扫帚、家具等,产品畅销洛阳、伊川、汝阳、郏县、宝丰、禹州等周边县市。
纸坊是汝东、郏西结合部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全镇有纸坊东街、纸南商业街、留王店、武巡店、东赵落、长阜街等6个集市,石庄、张庄、姚楼三个专业瓜菜批发市场。纸东农贸市场位于纸坊东街的黄涧河西岸,始建于晚清年间,距今已有近150年历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该市场占地40余亩,设置固定摊位1200余个,开市日为单日、每月的初一、初七、十一、十七、二十一、二十七为物资交物会日,主要经营产品有布匹、服装、五金、鞋袜、饮食等日杂生产生活用品,日交易额近60万元,上市群众近万人。石庄蔬菜批发市场位于纸坊乡石庄村,紧临省道常付公路,交通便利,占地40余亩,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主要以蔬菜批发为主,旺季最高上市人数达8000余人,车辆200余辆次,日售蔬菜5万吨,交易额达50万元,是汝州东部最大的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可谓商业流通、市场繁荣。2011年财政收入为606.1万元,境内有中国农业银行纸坊支行,纸坊农村信用社两个金融机构,存款4.5亿元。
纸坊镇社会发展
纸坊镇现有文化站一个,2011年新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各类音响应有尽有。新建农村书屋27个,配发各类科技图书3.3万余册,培训农村青年200余人。高级中学一所(市五高),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36个,系平顶山市文明单位。中小学25所,在校学生7253人,教职工458人。位于纸南商业街中心的纸坊乡卫生院,现有床位60张,职工47人,其中工程师以上26人,设置有牙科、小儿科、内科、外科、心电、B超、糖尿病科、妇科、注射、小儿发热、检验预防保健等16个科室、科室设置相对齐全,主要承担全乡预防保健与常见病诊治。乡域有36个村级卫生标准化诊所,医资格医生83人,基本能够满足群众就医需要。汝州市恒康医药连锁有限公司18门市部、28分店、第一门市部、回春堂大药房、健身大药房分布在纸南商业街,为群众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纸坊镇已成功申请河南省农村中心乡镇卫生院扶持资金140余万元,新建病房楼、会诊楼各一幢,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36个村级卫生标准化诊所,均享受省、市级扶持资金补助,全镇医疗卫生基本上形成了“村医疗室为基础,中心卫生院为纽带”的医疗卫生格局。全乡36个村委,村村有广播、电视近2万台,覆盖率达98%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73396人。2011年,全镇农村五保供养138人,各类优扶对象787人,参加城镇非在职人员医疗保险362人,低保对象2566人,10546位60岁以上老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群众受益资金379.6万元。
纸坊镇基础设施
纸坊镇是东南各省(市)通往西北的交通咽喉。省道常付公路穿境而过,东可达郏县、襄县、许昌等地,西至汝阳、洛阳等地。依托该公路,近年来又开通了汝州市至纸坊武巡、汝州至纸北、汝州至焦村乡湾李村的三条公交线路。
全镇现有县道公路3条。大季线纸坊段—中王至赵南,全长6公里;前石线纸坊段赵庄至丁村,全长4公里;乡道车姚线(车渠至姚楼)、纸南至尚庄东关庙村、苏古线(苏楼至古同)三条公路,总长21公里,形成三纵一横公路网络。
现有3.5万千瓦变电站一座。全镇36个行政村有95%的村完成了农网改造。全乡配电变压器155台(工业40台,农业115台),基本上能够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月平均用电量150KMH,其中工业用电30万KMH。电讯方面,全乡村村通程控电话装机率达100%,移动电话已经成为村民与外界沟通、搜集市场信息的普通工具,移动电话消费50元以上26300余户,联通3223户,电信用户847户。邮政大楼座落在纸南商业街南端,紧临省道常付公路,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肩负着纸坊镇党报党刊的邮递和邮政储蓄等多项业务服务,形成了宽带、高频率、大容量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宽带接入覆盖。
纸坊镇名胜旅游
纸坊镇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生活习惯、方言民俗,民间传说的乡土气息十分浓郁,龙泉寺、苏韩庄、东赵落、完庄村的来历自有民间传说,过了三月三,谁不歇晌是红专、七月十五刀刀刀,八月十五蒸枣糕已成为当地的风俗习惯。沃乡泽土,人杰地灵的纸坊人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素有过二月二、端午节、仲秋节、十月一、春节、灯节等传统节日的习惯,土特产有红薯、土豆、洋葱、大葱、大蒜、粉条、粉皮、花生、棉花、无籽西瓜、白菜、萝卜等。境内有中王庙景点一处,位于纸坊乡中王村焦庄自然村北面,始建于明清晚期,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该庙宇座北朝南,造型奇特,宏伟壮观,每逢三月十八,八月十三等重大节日,庙内香烟缭绕,香客络绎不绝,青松翠柏密布其间,构成一道靓丽景观,吸引着众多的信男信女来求神祈祷,烧香许愿。更有痴心香客常守庙内,终年香火不断。实是人们追求幸福、祈祷美好心愿的最佳去处。除此以外,辖区内中山寨和闫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闫村出土的绘有《颧鱼石斧图》的彩陶缸为全国仅有,属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晚期,距今已有七千多年历史。是2003年7月国务院公布的67件不可移动的国家级宝贵文物之一。
纸坊镇镇区市政建设
中心镇区路网完善,汝州市至武巡、汝州市至焦村乡湾李村的两条公交线贯穿镇区纸南商业街,人民路、纸南中心路、东环路、北环路,路路相通,形成了三纵两横的公路主网络,交通十分便利。中心镇区所辖的纸南、纸北、纸东、纸西、韩楼、康街、新庄等村全部用上了自来水,目前纸坊乡排水设施不完善,集镇、乡镇政府驻地污水雨水随地形坡向自然排放,遇到雨季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污染周围环境,影响人体健康,急需建立完善排水系统。镇区内有3.5万千瓦变电站一座,基本上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要。镇政府大院和乡中心校各有一处园林绿化,绿化面积分别为2亩和1亩。
纸坊籍名人有:省化学研究院副教授岳天佑(纸北村人)、武汉军区十五军政治处主任李天恩(纸东村人)、省体工大队教练、著名中短跑田径运动员韩玉香(留王村人)、云南省广电厅副厅长王新义(陈古同村人)、河南省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韩留渠(姚楼村人),云南省政协秘书长马林奎(牛王村人),全国优秀班主任、汝州市一高高级教师相互奎(赵西村人)。
.行政区划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百里峡盘龙洞_百度百科
百里峡盘龙洞
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百里峡盘龙洞景点介绍
盘龙洞中,内外温差较大,在春末或初秋时节,山洞之中,早晚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有龙必有云,云为龙口之气”故取名盘龙洞。据传此洞还具有天气预报的功能,每当天气有骤变前3-5日,洞内便有沙粒落下,大自然的种种恩赐更增添了“盘龙洞”的神秘色彩。其内钟乳林立,铸形别致,珍禽异兽,跃跃欲动,鲤鱼漫游,虾戏龙尾,凤凰占高枝,百鸟齐背向。一块凹凸不平的巨石横亘其中,石头边沿突起一条轮廓分明的石埂,上面坑坑洼洼,似片片鳞甲,四周龙头、龙尾、龙爪、龙骨依稀可辩,似若龙盘绕洞府。
百里峡盘龙洞地址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百里峡盘龙洞
企业信用信息纸坊镇(山东省嘉祥县下辖镇)_百度百科
?山东省嘉祥县下辖镇
(山东省嘉祥县下辖镇)
全国有多个名为纸坊镇的地方。较为出名的是山东济宁县纸坊镇,其位于南部山区,距县城12.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中国天青石之乡。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全镇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坐落境内,北邻日菏高速,,省道嘉金线纵贯南北,洙赵河洙水河横穿镇境。
纸坊镇基本信息
纸坊镇位于南部山区,距县城12.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中国天青石之乡。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全镇辖51个行政村,总人口7.8万人。坐落境内,北邻日菏高速,,省道嘉金线纵贯南北,横穿镇境。2006年,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抓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工业立镇,民营强镇,旅游兴镇”的战略目标,突出招商引资、外经外贸、民营经济、旅游产业、山石资源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六个工作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纸坊镇沿革
西周至春秋为焦国和咸丘邑,秦至西汉为爰戚县治。明至民初为嘉祥县遂山社。1930年为二区。1944年为纸坊区。1949年为第三区,1953年改名纸坊区。1958年9月成立高峰公社,同年12月更名为公社。1984年更名为纸坊镇。1996年,面积91平方千米,人口6.6万人,辖纸坊东、纸坊中、纸坊西、武翟山、汤山、梁山、郑山、李村、刘村、闫村、、土山集东、土山集西、东纸坊、吴店、王庙、石腊屯、西刘庄、李山头、于庄后、于庄前、李花园、辛庄、胡庄、宋李庄、东刘、曾刘、夏庵、王庄、史庄、申村、西焦城、铁坡、东山头、前吕、后吕、东坦佛山、县坡、前马市、后马市、隋庄、青山、前商、后商、代店、黄村、张马街、前坦佛山、程村等51个行政村。
纸坊镇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0元,再次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经济30强乡镇。
纸坊镇工业
新引进了享有嘉祥标志性建筑的嘉祥,建成了鲁西南最大的种鸭生产基地和具有高科技水平的良种繁育基地—圣丰种业,形成了嘉东石材、兰色
纸坊镇着力构建校园园林景观
石灰石、德信石业三大石材生产外贸出口基地,同时大力推进民营经济,涌现出永昌路桥、峰源纸业等规模大、创税高的企业。
纸坊镇农业
大力发展、等经济林木4000余亩,实现小麦垄作5000余亩。
山石资源管理上,认真探索出了“以炸药控税,以电核税”的新路子,同时加大军事保护区、旅游景区的封山力度,实现山石资源管理从无序开采到在开发中保护的转变。
纸坊镇社会事业
投资1000余万元,加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新修高标准水泥路150公里,安装路灯200余盏,积极开展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并组建环境综合治理队伍,打造绿色纸坊新形象;投资800万元新建王庙、东刘、后马、镇一中市级规范化中小学5座;投资300余万元新建设了医院病房楼,增添了大型CT等医疗设备;全镇5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95%的农民加入了;困难户、五保户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纸坊镇古迹
镇驻地北5公里西东南有古焦城遗址。封神农后于焦,宋末其子孙散去,今其地名仍称焦城。清乾隆《》载:“咸丘在今东南,即焦城也。”《春秋》中几次出现咸丘。《春秋左传集解》,注:“咸丘,鲁地,南有咸亭”。《》把咸丘标在嘉祥县城南、纸坊镇。秦代设爰,治于纸坊镇大鼎山前,历秦、西汉。
纸坊镇是汉画像石刻集中出土地。全镇有武翟山、刘村洪福院、焦城、隋庄、吕村、镇敬老院、商村、程村、申村9处地方出现了汉画像石。其中,现存46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汉代百科全书。此外,镇敬老院出土汉画石23块、焦城出土5块、刘村洪福院出土3块、隋庄出土3块、出土2块、吕村出土2块、申村出土2块、商村出土1块。这些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有的反映现实生活,有的是历史故事,还有神话故事和珍禽异兽。在雕刻技法上,有的是剔地,精致密集;有的是凹入平面雕,构图粗放疏朗。
纸坊镇特产
纸坊镇是嘉祥原产地和中心产区。嘉祥是山东省定名的土特产品,栽培历史悠久,古称葫,亦称葫蒜。据北魏著《齐民要求》载:“张骞出使西域得葫蒜”。东汉著《》云:“为兖州刺史,所种园小麦、葫蒜。”李恂系东时人,原籍临泾县,来兖州任,带来大蒜种,于府后园种植,收获后分赠下属人员。后又扩种至嘉祥、金乡。由此推断,嘉祥种植大蒜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
嘉祥红皮大蒜是长期栽培选育和特殊土壤条件的产物。嘉祥红皮大蒜,一是外观鲜艳;二是味辣肉细;三是粘着力强;四是较耐贮藏;五是防病作用明显。以其品质倍受人们青睐。宋代以来一直作为朝廷贡品。明武宗、熹宗等均曾品尝。《中国实业录》记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嘉祥大蒜面积3000亩,总产510万斤,外销300万斤。”1980年,纸坊镇及附近马集、大山头、城关等地设立了大蒜市场。
纸坊镇代码及城乡分类
:~200 122东纸坊村 ~201 121纸东村 ~202 122纸中村 ~203 122纸西村 ~204 122 ~205 122王庙村 ~206 220 ~207 220石腊屯村 ~208 220 ~209 220前马村 ~210 220后马村 ~211 220 ~212 122青山村 ~213 220前商村 ~214 220后商村 ~215 220前坦村 ~216 220东坦村 ~217 220县坡村 ~218 220 ~219 220 ~220 220东山头村 ~221 122 ~222 220张马街村 ~223 122西焦村 ~224 220李村 ~225 220程村 ~226 220刘村 ~227 220闫村 ~228 220土山集东村 ~229 220土山集中村 ~230 220土山 ~231 220虎头山村 ~232 220武翟山村 ~233 220 ~234 220 ~235 220汤山村 ~236 220代店村 ~237 220 ~238 220曾刘村 ~239 220夏安村 ~240 220 ~241 220 ~242 220李山头村 ~243 220 ~244 220 ~245 220李花园村 ~246 220黄村 ~247 220辛庄村 ~248 220 ~249 220宋李庄村 ~250 220申村
企业信用信息盘龙洞村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百花湖乡盘龙村 距中心48公里、观山湖区中心22公里百花湖畔.原生植被,物种繁多,森林茂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稳定,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干、雨季界限分明,水势同季。暖湿同季。高枧组、新堡组、街上组、窖上组、4个自然组,有汉、苗、布依、侗族等民族。
  全村有人口837人,共287户,流动人口303人年人平均收入8600元。通过村招商引资,投资2000万打造盘龙洞旅游业,带动农户50户,实现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解决70人就业。创建村级示范点1个,本村主要产业是以种植为主。现有村级治安卡点、村级卫生室、村等。远程教育站点设施配备有电脑1台、电视机2台、桌子4张、椅子8个、功放1个、DVD1个、音响1对光碟等。  盘龙村村级党员干部共有18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5人,外出党员5人,预备党员1人,积极分子4人。2011年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厅评为省级生态村年被评为清镇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年度被清镇市人民政府评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村。[1]
.-[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盘龙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