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hp的Spectre 13和微软的微软surface book显卡哪个好?

轻薄笔记本苹果微软不一定是最佳选择 - 今日头条()
苹果去年发布的 12 英寸 New MacBook 很薄很精致,不过羸弱的酷睿 M 处理器和较少的接口都是这款 MacBook 的掣肘。而微软的surface pro4也是一款可圈可点的轻薄本,但是也许他们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当然,他们是一个选择,但是也有很多其他的可供参考。神舟优雅X4触控微边框笔记本融合众多科技与新型材料,微边框仅6.8mm,颠覆传统屏幕边框布局,机身至薄处12mm,起始重量仅1.56kg,阳极氧化铝材质外壳,金属质感漆面,明亮流光银,闪亮材质中天然显露时尚与前卫。优雅X4采用14吋on-cell触控屏或全高清屏,14吋屏与普通13.3吋笔记本屏大小相同,屏占比高达81%,实现全方位多角度视觉效果,此外,优雅X4标配256GSSD固态硬盘,运行性能大大提升,搭载了256GB的固态硬盘。神舟优雅X4采用不带螺丝锁孔设计,全部卡扣风格。惠普Spectre Notebook比起目前本就很薄的 New MacBook 的 13.2 毫米和戴尔 XPS 13 的 15.2 毫米还要薄,至于是不是史上最薄的笔记本,那就要看这个最薄是怎么定义的了。13.3 英寸 1080P 显示屏,外覆盖康宁大猩猩玻璃,8GB RAM和256GB的存储。i5-6200U 或 i7-6500U两种处理器。Spectre 13 的续航时间为 9.5 小时,价格是7999元起步。微软Surface Book搭载 配置:i5-6300U/8GB/128GB SSD/Intel HD 520/13.5 ,价格是10999元起步。作为微软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Surface Book承载着微软对笔记本产品的理解和期望。Surface Book依然采用了Surface Pro系列的二合一设计,不同的是微软为其配备了一个更舒适的键盘底座。戴尔推出的全新一代XPS13超极本,为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市场带来一股“极窄”新风潮。在外观设计方面,全新XPS13超极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极窄边框设计。硬件配置方面,XPS13采用了第五代Core-i5或i7处理器,配合全新的HD5500核心显卡。这款产品的起步价为6999元。以上几款笔记本无疑是轻薄本的代表,而其中的微软surfacebook价格万元起,可以忽略,而苹果的macbook air因为机身简洁,省略了很多接口,当然,你如果有强迫症可以选择,而戴尔xps13和神舟优雅x4价格比较亲民,其中的神舟优雅x4起步价格仅仅是4499元。尤其值得推荐。
说到窄边框,的确神舟这款非常给力,颜值很高呀。//@悟道随心 :边框太宽。。。。是个硬伤!
微软团队应该是最不要脸的团队。发布一个surface全场都是用MacBook作为一个全球大公司的专业团队还要脸吗
没苹果的稳定啊
边框太宽。。。。是个硬伤!
移动叔叔网站()宗旨是服务您的移动生活,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交流网站之一。移动叔叔成立于2008年,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自由、客观的第三方交流论坛。
手握若干电子相关发明专利的电子工程师,科技自媒体,极客
最近推荐性价比
能眼前一亮的
键盘砖家,业余数码新闻爱好者,喜欢洞察行业直白小八卦 看到我的内容似乎可以让你看到笑
-- Zaeke|知客、让数码更懂你 ;知客数码致力于打造数码玩家一站式完美体验的平台。我们希望能给每一位热爱数码的玩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经常更新一些科技类文章,手机发烧友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微软Surface Book评测 距离神坛一步之遥 - 推酷
微软Surface Book评测 距离神坛一步之遥
腾讯数码讯(周硕)作为2015年最受关注的产品,对Surface Book我们真是盼星星盼月亮,从网上的评论和论坛的关注来看用千呼万唤来形容我想都不为过。本月15日这款产品终于在国内市场正式发货,我们腾讯数码也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产品的国行真机,究竟微软发布会上那个被称为“秒杀一切的终极PC”表现如何?它真的能打动你购买吗?
在正式开始与它的近距离接触之前,我想有必要说明一下它的来源。这台Surface Book是某土豪朋友从微软官方商城购买的,血统纯正。硬件配置为i7-6600U/8GB内存/256GB SSD/GeForce独显次旗舰版本,售价15588元。相对来说,这款配置的机器在四种配置当中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你正在考虑购买这款产品,那么这个配置将会是你非常值得关注的。
外形设计:不该拿它跟超极本比便携
这么多年以来,我观察微软的硬件产品,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做工扎实,偷工减料这种鸡贼的事儿一般跟微软产品都沾不上边,这个特点不仅体现在Surface和Surface Pro,也同样延续到了Surface Book上面。机身整机几乎完全采用CNC切削工艺镁合金打造,我甚至用手扭转掰了掰,机身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强度特性,不会出现一般冲压机型那种形变。
机身表面工艺方面采用了与Surface/Surface Pro系列相同的方式,简洁美观的灰白色表面涂层是微软在Surface系列产品上摸索出的重要特性,所以在Surface Book上面这个特点也被理所当然的保留了下来。这种材质的特点就是让金属质感变得不那么明显,让仿佛金属处于一种钝化的状态下,在视觉效果、触觉效果两方面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不是苹果那种纯金属质感的表达。当然,这种设计肯定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非常喜欢,不过依然有些摸过Surface 3/Pro 3/Pro 4真机的用户会抱怨称“金属做出了塑料质感,我真是醉了!”
设计上非常值得说的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外形设计和重量,正因为是二合一可插拔设计,所以这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应该重量轻便便携的印象。但事实上作为一款硬件配置定位比肩MacBook Pro 15 Retina的产品,Surface Book设计师对于人们有这样的先觉印象应该很崩溃。实际从参数来看,机身的三维尺寸达到了312.3mm&232.1mm&22.8mm,重量达到了1.52kg(独显机型1.58kg,平板端726g)这样的厚度和重量表现显然已经超过了当下一些主流的超极本产品,但若因此喷之,显然是不理智的。你别忘了同样硬件配置,性能层级的MacBook Pro 15 Retina可是有着2.06kg的重量呢!而不带独显的MacBook Pro 13其重量也已经达到了1.58kg,于情于理不管从任何角度来看,对比行业标杆苹果的明星产品MacBook Pro,Surface Book在重量上都不落下风。
分体设计:福也分体祸也分体
这个部分我想着重说说”分体“,微软之所以描述Surface Book是划时代的产品,是终极PC设计的原因,我想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此。因为一直以来分体意味着与性能难以两全,性能机型由于CPU和GPU的安排设计复杂很难实现分体。然而微软真正将性能保留的同时做到的分体!为了能够实现性能+分体的双重效果,微软要克服分离时独显到核心显卡的准确切换,合体时核显到独显的准确切换,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不因为硬件的切换而卡顿,这对硬件和软件优化都是相当大的考验。另外微软独特的分体设计,允许用户反向连接平板,这样以来可以实现多种模式的体验,这对接口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这个维度上来说,Surface Book绝对称得上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
然而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上,高性能机型分体设计也势必带来一系列值得喷的连锁问题。首先就是厚度。正因为特殊的转轴设计,Surface Book不仅不能够实现完美的贴合式闭合,也客观上增加了产品最厚处的厚度。22.8mm!的确是够给劲儿的。不过转念一想,你说这Surface Book为什么吸引人?还不是因为特殊的分体设计,正因为Surface Book是一款和其他产品都不一样的产品,它才显得那么不同,为了特殊的分体转轴设计,牺牲一点厚度值不值当,这或许还需要你心里那杆称去衡量了。
说到转轴,这也是粉黑之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抛开之前咱们谈到的厚度问题不说,单说说它的设计。这种非传统的转轴设计其实是我常常在想象未来笔记本的一个方向。不过可惜的是微软并不是这种转轴的第一个缔造者,说起来微软还真应该感谢联想Yoga系列带来的灵感。不过我觉得微软似乎并没有把这种灵感向着更好的方向去发挥,由于屏幕端可分离设计,所以直接导致了转轴结构需要更稳固,整体结构也就变得更大,这导致了转轴处没有办法完全闭合,这对相当一部分用户来说是阻止购买的致命设计。如果下一代产品能够把转轴这部分完美的实现完全闭合,那么我想这会是所有人都愿意看到的结果。另外不少网友对Surface Book的转轴材质存在质疑,在这里我为大家答个疑,转轴内部采用的类似Yoga那种铰链结构,而外部则是一层金属材质,并不是塑料。
值得一说的是,我们拿到的这台从微软官网上购买的Surface Book刚用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就是键盘右上角专为分离设计的快捷按钮不好使,按键按下之后平板端无法实现分离,与之前网上传闻的分体存在一些Bug不谋而合,看来买Surface Book的确需要看人品。另外分体设计还会导致接口设计上的局限性,这个我们在接口部分再着重去说。
接口:数量和类型都偏少
前文提到,分体设计实际上极大的影响了机身厚度,同时也使得转轴无法完全对折。然而高性能机型分体设计的不成熟之处还体现在机身接口的设计上。本身就是13.5英寸设计,再加上空间有限这极大的制约了接口的数量和类型。
要做成分体设计,平板端机身上势必要在底部设计一系列连接接口,以保证屏幕显示、摄像头、传感器、CPU和GPU等等数据交换。这会在平板端占据相当大的空间,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个平板的底部都为数据连接进服务,空间上已经不可能再去考虑设计更多的接口。你还要考虑i7这样的处理器较大的发热,还要提供充足的空间进行散热,这琐碎的问题看起来不大,叠加到一块肯定够微软的设计师喝一壶的。
键盘底座也是同样的道理,Surface Book的键盘底座可跟一般二合一设备底座完全不一样,你可以想象它里面要塞下多少东西。首先里面要塞进GPU、各种接口和相关的主板,另外还要有第二块电池以保证更长时间的续航时间,转轴部分还需要内置发布会上展示的精巧的弹片接口设计,用以固定平板部分防止意外脱开,键程比较大的背光键盘什么的不必说了也是占空间的大户。这样还能有多少空间留给更多的接口呢?确实没有了!
于是在Surface Book上,我们只能找到2个USB3.0接口、1个SD卡槽、2个磁吸电源接口(平板端1个,底座端1个)、1个miniDP接口、1个3.5mm耳机孔。Surface Book作为一款性能不错的产品,接口设计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类型上都的确偏少,但是我们似乎应该去尝试理解这种不足,毕竟这不是因为厂商”鸡贼“导致的事故,而是真的没法塞下了。当然了USB-C这种符合发展趋势的接口还是应该考虑进去的,如果能再多一个USB-C接口,我想会比较完美。
屏幕:3:2比例对部分用户格外有吸引力
随着液晶面板切割成本向更窄的比例倾斜之后,笔记本产品的屏幕是越来越窄,越来越扁。从前那些5:4、4:3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有相当一大批用户对与这种比例的怀有深厚的怀旧之情,国内用户更是始终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甚至复刻ThinkPad X61这种经典机型来缅怀旧时光。那么3:2屏幕比例的Surface Book将会是这部分用户的巨大福音,长期以来苹果的16:10屏幕似乎也不再是这部分用户的唯一选择。
Surface Book搭载了一块3:2的IPS触控屏幕,分辨率比较任性的设定为,对于用户来说似乎再也不用去记到底是1920还是1366了,整数满足一切强迫症需求。屏幕的像素密度达到了267ppi,基本上已经接近了人眼能够识别的精细度极限300ppi,对比MacBook的227ppi和221ppi也有明显提升,面对屏幕硬件参数广大果粉应该哑口无言了。
虽然这块屏幕比例比较奇葩,但是从我上手的实际感受来说,配合Windows 10系统的效果还比较不错,毕竟是亲儿子产品没有出现一些低级的缩放问题。当然了,高分屏无法完美支持所有软件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这是系统层面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微软处理起来想必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时至今日Windows 10依然如此。不过早先的一些微软高层在媒体上曝光的言论来看,这个问题迟早会来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屏幕在显示效果上基本没什么可说的,微软产品一向在屏幕这一环不掉链子。Surface Book这块屏幕也基本上沿袭了Surface Pro系列产品的特性,整体的显色比较纯正,没有泛白和像三星屏幕那样过度饱和的情况,是比较适合设计师使用的那种感觉。
键盘触控板:手感简直复刻了MacBook
总体验Surface的Smart Cover键盘,对于Surface Book键盘究竟会做成什么手感,我其实还真挺期待的,实际上手的结果没有令我失望。
首先键盘做的规规矩矩,方方正正非常符合整款产品的气质,视觉上是非常和谐的。键帽的大小是最主流的笔记本键盘大小,用惯了其他笔记本键盘,你会非常轻易的上手这款键盘。该不缩减面积的功能按键一概没有缩减,习惯上你也不会感到有任何别扭的地方。键帽的弹性适中,键程比轻薄本键程要长,与MacBook Pro Retina的手感实际上非常接近。背光方面,键盘提供了4级背光亮度调节,相比较苹果显得low了不少,但其实苹果用户也没必要以此炫耀,毕竟正常人所使用的亮度级别就那几个,16级分档除了炫技之外不见得有什么更多的实用效果。
触控板方面,表面材质选用了与MacBook类似的玻璃材质,这是向业界标杆苹果致敬的节奏啊!所以触控板整体的滑动手感跟MacBook Pro Retina无限接近。受制于系统的原因,它所支持的多指操作没有苹果那么丰富,但也足以让你感到畅快。
总体来说,在键盘和触控板这两个微软接触不太多的方面,他们还是选择了相对保守的设计,用无限趋近于业界标杆苹果的方式,给用户带来一个比较不错的体验。相比较重新开发、重新去探索一种让用户兴奋的全新体验模式,这种设计思路我觉得是相当正确的,完美的保证了一代产品手感,同时又没有过多耗费研发经历。
触控笔方面,Surface Book所配备的触控笔与之前Surface Pro 4所提供的完全一样,同样采用金属结构,支持1024级压感,按笔上的按键可以快速呼出OneNote应用等等。电源适配器方面,Surface Book也延续了之前Surface Pro 4上面完全一样的设计,作为一个二代产品的老用户,适配器上面集成的USB充电口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最深的,出门在外旅行出差的时候十分好用。
摄像头:笔记本当中最好的
因为可分离设计,平板端是可以允许用户端在手里使用的(虽然挺沉的,机会可能不多),所以前后摄像头配备是一个比较科学的设计。其中前置摄像头为500万像素1080p高清摄像头,配合机身顶部的Realsense模块,能够完美支持Windows 10的面部识别解锁功能,这个功能允许用户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被机身所识别,识别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而且其安全性也比较有保障。想比传统的面部识别,体验简直是天壤之别!这里应该还要感谢一下英特尔提供的技术支持。后置摄像头方面,是一颗800万像素摄像头,它支持自动对焦,实用性还是相当不错的。
众所周知,摄像头这个东西不是简单看参数就能理解实际效果的,实际体验千差万别,所以实际体验一下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后置摄像头的体验,我选取了北京的雾霾天、室内暗光、室内正常光线、室外光+室内光混合光线集中环境综合来判断。整体来说暗光表现还是非常一般,画面边缘已经明显模糊,光线越强其实际表现就越好一些,室外光+室内光混合环境照出来的照片已经能够满足一般社交平台分享,较强的室外光线下即使放大100%,画面清晰度也基本可接受。不过后置摄像头只能算是目前平板设备当中比较好的,基本与iPad Pro差不多。
真正的惊喜来自于前置摄像头,一方面Windows Hello要求需要比较精确的捕捉人的面部,另一方面微软估计也有提升用户视频体验的考量,总之前置摄像头非常清晰,光线不强的环境下也能捕捉到发丝细节,自拍和视频时会带来相当不错的体验。综合前后摄像头的体验,负责任的说Surface Book的摄像头配置是目前PC上最好的。
续航:办公10个小时不成问题
不少网友对于Surface Book的续航能力十分关注,其实说起来对于这样一款产品我的心里也没有底,但是官方提供的描述是视频连续播放12个小时,我觉着怎么也不会太差,于是我们开始了实际体验。
从我下午14点15开始断电源体验开始,将屏幕调整为最亮,并进行了网页浏览、视频播放、截屏等一系列操作,经过1个多小时的不间断使用之后,电量指示依然提示总电量剩余92%,预计可使用8小时54分。正常的办公状态一般不会像我一样调整屏幕到最亮程度,而且在各种应用之间来回切换不间断使用。所以正常办公状态下,10个小时以上的续航时间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值得一说的是,因为平板端和底座端都集成有电池,所以当分离使用的时候,平板端的续航可是会大大下降的。有意思的是,在笔记本模式下使用的时候,双电池会同时消耗电量,而不是一些笔记本那样先消耗一个再消耗一个。或许在这个细节上,先消耗底座部分的电池,再消耗平板部分的电池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处理方式。
性能:别再问能不能玩LOL了
谈到性能,似乎能否流畅运行LOL这款广受大众喜爱的游戏已经成了轻薄本与性能本划清界限的标志。所以不少网友看到Surface Book都先来问一句能不能玩LOL。在性能测试部分,我们将给这部分网友一个满意的答案。
首先咱们还是先来看看处理器表现,在这个方面我一直还是推崇CINEBENCH 这个软件,它能够较准确的判断处理器的计算能力,同时能够判断出单核和多核之间的性能差距。使用CINEBENCH R15跑分下来,最终Surface Book得到128cb的单核成绩和318cb的多核成绩,这个表现基本上符合我们对于i7-6600U的性能预期。
硬盘方面是关乎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一环,这台Surface Book采用的是三星的256GB SSD,读取速率达到了1194.37MB/s,相对来说写入速率表现一般,为283.40MB/s,综合得到了2134分的高分,总体的性能表现算是比较不错。这直接保证整机在程序载入速度、拷贝速度、开关机速度方面带来不错的体验。
显卡方面,因为本身Surface Book带有双显卡,所以我们直接测试合体测试独显部分。回应之前所有网友的第一反应问题,Surface Book能不能玩LOL。答案是能,而且玩的很好。全高分辨率下,《英雄联盟》可以维持在68帧左右。如果在1080p分辨率下,那么帧数会达到180帧左右。当然了,如果你只购买了Surface Book的入门版,配备的仅为HD520核心显卡的话,那么适当调低画质和分辨率流畅跑LOL也应该是没问题的。值得一说的是,《英雄联盟》始终对高分屏支持不是很好,在超高清的分辨率屏幕上会有一些信息的重叠现象,体验不是很好。
不过面对其他更大型的3D游戏,Surface Book就会显得比较吃力了。以《生化危机6》和《古墓丽影9》为例,在全分辨率下,帧数基本都只有15帧左右,远达不到流畅水平。考虑用Surface Book充当游戏机的朋友可能会比较失望。
总结:距离神坛一步之遥
自发布以来,Surface Book就是我们最期待的笔记本产品,尽管它在国内上市的起售价格高达11088元这种期待依然没有被掩盖。之所以期待,显然是因为我们在它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点,看到了一些在目前PC市场上缺少的东西,在一些用户的心里,Surface Book是除了苹果MacBook之外最有机会走上神坛的产品。
首先,作为一款性能比肩15寸MacBook Pro的产品,Surface Book实现了高性能机型分体使用的全新模式,它将本来难以同时存在的便携使用和高性能同时集于一身,这本来就是一种创举。其次,产品材质和做工可圈可点,极具科技感的转轴设计,上佳的键盘手感和触控板体验,3:2的超高清分辨率屏幕,不错的性能和续航表现,这些都足以成为吸引用户的买点。
不过首代产品一些技术和设计上的不足我们也看在眼里,尤其是无法完全闭合的屏幕更是成为了众矢之的,许多用户遇到的分体按键的Bug同样令人感到困惑。我们看到了微软为了让Surface Book性能与分体合二为一所做出的努力,但也同样感受到了首代产品传达出来的技术上设计上的力不从心。正是这些原因,当我们忙怀着期待见到了传说中的“终极PC”真机的时候却内心翻滚出一丝失落。或许Surface Book已经很接近神坛了,距离那里仅一步之遥。
已发表评论数()
请填写推刊名
描述不能大于100个字符!
权限设置: 公开
仅自己可见
正文不准确
标题不准确
排版有问题
主题不准确
没有分页内容
图片无法显示
视频无法显示
与原文不一致热门推荐:
  微软在多年来均宣传平板就是 PC 的未来。他们所推出的 Surface Pro 就是一款强而有力的笔记本取代者,而且他们更不怕以之与苹果 MacBook Air 来作比较;他们要传递的信息就是:Surface Pro 就像一部笔记本,只是更好而已。
  不过,本月初 Surface Pro 4 在发布会台上亮相不久之后,微软竟拿出了一个最后惊喜,就是Surface Book这款笔记本。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部有高档设计、高续航力和只有 MacBook Pro 等少数笔记本才有的处理性能的 13 急始潜尽2还 Mac 的分别就是,用户可以把它的屏幕分离出来,变成一部奇轻的 1.6 磅平板,更重要的它配备了笔记本级的 Intel Core 处理器。
  它 -- 对于微软来说,就是「终极笔记本」。
  硬件及设计
  Surface Book它就像其他分体式笔记本一样,只要按一个键就可以把屏幕和键 盘分离,分别只是它有一个尺寸较大的键盘和一个看似固定的屏幕而已。微软多年来一直宣传 Surface Pro 可以取代大家的笔记本,其实这个说法并无误。因为如果大家只在乎设备的运算速度、运行一下 Photoshop 之类,其实买一部配备 16GB RAM 和 1TB 的 Surface Pro 4 绝对足够有余。但问题是很多人其实只想要一部笔记本,而 Surface Book 正是他们想要的东西。Surface Book 是为了那些永远不能接受把配备着薄薄键盘的 Surface 放在大腿上打字的人而设计,更重要的是,Surface Book 在有必要时仍是可以变身成平板电脑。
  在外观上,Surface Book 当然是一部漂亮的设备。它轮廓分明但不「锋利」的镁合金机身,再加上屏幕背面那个镀铬 Windows 标志,都为它 US$1,499 的价钱增添了一点说服力。大家也别以为它只是又一部 MacBook Pro,因为它还支持触控笔和有独特的屏幕接合结构,微软称之为「支点」。侧面看它有点像一条自己折起来的蛇,屏幕调整的角度除了像一部传统笔记本之外, 还可以像联想 Yoga 那样站起来,只是屏幕不能翻到键盘后面而已。这个结构还有另一个缺点,就是在笔记本闭合之后,屏幕跟键盘之间仍留有不小的空间,无可避免地令它看似很胖。
  一个独特、漂亮和令人难忘的地位象征。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用「有趣」来形容它的外观。当主站编辑在办公室评测它的时候,有几个人停步下来问题它是不是那部知名的 Surface Book。他们都想查看一下这款产品,看着把它的屏幕分离出来;就连她那位一向对科技产品冷感的妈妈也细看了一下,并说「它看似一部不错的笔记本」。类似 的经验不能尽录了,不过大家也明白我们的意思吧。总之,它的「支点」能做到它应做的事情,它也能让 Surface Book 变成一个地位象征 -- 一个独特、漂亮和令人难忘的地位象征。
  作为笔记本
  当你把屏幕与键盘底座接上,Surface Book 看起来就像是一般的笔记型电脑,虽然相较现有高端笔记本而言,它算是有点重啦... 而在笔记本模式下牺牲了轻薄设计所换到的,是性能方面的更强悍表现。作为笔记本,它的处理速度快,也有着够好的显卡以及跟高性能感觉有点无法对上的高续航 表现。综合上述条件,要在一部 1.5kg 左右(看有没有独显┑谋始潜旧鲜迪质凳裟训 --望向与独显版同样重量的 Retina 版 13
Macbook Pro,相比之下其实它还少了独显与触控屏幕呢。
  环视 Surface Book 机身,在左侧可以看到两个全尺寸的 USB 3.0、SDXC 记忆卡槽;右侧有 Mini Display Port、在 Surface Pro 上看过的充电口 --如同之前我们所评测的感想一样,这个充电口并不是太好插上,而且颇容易脱离机身。因为屏幕(平板)是可以分离的关系,所以电源钮与耳机孔都被放到了屏 幕的顶端。也因此无论是拿来当做平板或笔记本使用都不会遇到什么问题。不过,在刚开箱的时候主站编辑倒是有点搞不清楚到底要按哪里开机就是了(笑)。
  屏幕的左右两侧边缘有着内建扬声器,藏的算是相当隐密。而在这样的条件下,它的声音还算是出乎意料的响亮 --在安静的房间中,声音大约开到 30% 就很够用来聆听音乐。此外,你可以在 Surface Book 可以找到 8MP 与 5MP 的相机组合,它可支持 Windows 的面孔辨识机能,并且都可以拍摄 1080p 的视频,且拥有双麦克风的规格。
  作为平板
  让 Surface Book 重的「部分」,其实也是让这部机器更为出众之处。像是 GPU、额外的两块电池、键盘、接口等。所以如果你想要抛开这些将平板与底座分离,则是要先按下删除键旁边的按钮,看到秀出绿色灯号时就可以拆开。此时, 你会发现刚刚的沉重感马上就被抛诸脑后(其实被抛下来的是底座),这个平板电脑真的既又轻又薄。以主站编辑长期以来评测平板电脑的印象之中,这样内藏 Core i7 运算性能的平板电脑,竟然还可以保持在约 725g 的重量与 7.7mm 的厚度,的确是能感受到相当令人敬畏的造机工艺。甚至还觉得在作为平板电脑这方面,以笔记本为主要情境的 Surface Book,甚至还要胜过 Surface Pro 作为笔记本来使用。
  要注意的是,Surface Book 的拆卸机制是以软件控制,因此可以在确认一切没问题之下才让你将屏幕与底座分开。如此一来,假若 Surface Book 正在运行着利用 GPU 的工作,你却希望拆开作为平板使用时,你将会得到一个需要关闭某些 App 的通知,否则便无法拆开来使用。
  其实这算是个相当必要的安全机制,否则使用者可能一直遇到当机的状况发生吧?而虽然插上时并没有一般的变形平板一样的 Click 声,不过系统还是会发出一个小提示音告知你两者已经正确接上。此外,你也可以选择要以原本的角度插回,或者是翻转 180 度作为简报模式使用。
  键盘和触控板
  主站编辑这篇长长的评测有大部份都是在 Surface Book 上打的,而当她日常没那么忙的时候更会把它当作主要的电脑使用,在上面查看电邮、Facebook、Twitter、编辑 Google 图表、Slack 等。更因为 Surface Book 优秀的键盘布局,让他非常乐意把其当作日常工作的机器使用呢。键帽间充足的间距和 1.6mm 的键程,提供了非常好的打字体验。这完全为主站同事释疑了,因为当他初看到 Surface Book 的时候,曾怀疑过这键盘会不会有足够的反馈力,更担心会不会容易打错字。结果是完全没有以上的问题。
  如果能有改进的话,主站同事会希望键盘能少一点噪音,因为她的打字速度很快,尤其当灵感来到时更甚,这可能让周围带来一点烦恼。但公平地说,相较 MacBook 的打击音,Surface Book 的噪音已经算是低了。甚至另一位长期使用 ThinkPad 的 Engadget 同事 Terrence 都同意 Surface Book 都要比他曾经所用过的笔记本键盘要安静,更遑论跟 MacBook Pro 来相比了。
  一台由微软推出的笔记本产品,想必会配备上 Precision 触控板的。这有被 Dell 等第三方生产商采用的触控板技术,称上 Windows 上最好的也不为过。使用者可以流畅地使用双指滑动页面,或在地图和精细页面上以 pinch-to-zoom 的手势缩放。可是在评测过程中,这块触控板偶尔会失去反应,甚至要重新开机才能正常,这问题微软已经知晓,他们也有计划日后以固件升级的方式触决问题。当 然,毕竟我们测试的还是工程样机,正式上市后的表现相信会有改善的。
  Surface Book 用了一块较少见的 13.5 迹3,000 x 2,000 分辨率的屏幕,目的是为了跟其他的 Surface 设备保持使用同样的 3:2 屏幕比例,让它也能在平板模式下有着使用笔记本似的体验。事实上,Microsoft 方面并不把拆出来使用的屏幕部分称为平板,而是 clipboard(剪贴板),但我们一般人还是会习惯地叫它「平板」吧。
  市场营销的术语不多说,这 3:2 的屏幕比例可真是让使用者在用 Surface Book 时更舒服,不管是水平或是垂直使用也没太大分别。喜欢的话,甚至可以用随机的 Surface Pen 在上面涂鸦(用磁力吸附的 Surface Pen 暂时还乖乖的黏着,测试期间没有意外遗失啊)。Surface Pen 有着 1,024 级压力感应,笔端更有数码橡皮擦,让使用者能轻易地在 Windows Edge 上标记、绘画。而当使用 Pen 来在 OneNote 上记笔记,其流畅的反应更有种拿着铅笔在纸上写纸的感觉。另外,Surface Book 的防误触机制也足够聪明,手指在持机时意外放到屏幕上也没有出现问题。
  如果作为笔记本屏幕,Surface Book 却比一般 13 夹秃诺母撸蛭髡就略缫丫 3:2 比例的 Chromebook Pixel 的洗礼,所以没有觉得有太大的不便。尽管如此,一般使用者也不用太担心会因为 3:2 比例而对使用 Windows 带来影响,相对常见的 3,200 x 1,800 屏幕笔记型电脑,虽然 Surface Book 会在左右两旁「牺牲」了 200 个像素点,但主站同事认为这并没有影响分屏使用的体验。反之,变高一点的屏幕还能多显示一行文字呢。
  不管你是用 Surface Book 以笔记本模式,还是平板(都说是 clipboard 了)模式使用,它那超像素密度的 267 ppi 屏幕都有很好的表现,以数字相比,它更比 Chromebook Pixel(239 ppi)和 13 寂浔 Retina 屏幕的 MacBook Pro(227 ppi)还要精细。因为它这片屏幕能显示 100% sRGB 色域,所以看过去都会有相当丰富但不霸道的色彩表现。而屏幕玻璃虽然是亮面,但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严重反光问题,即使是大清早坐在受阳光照射的办公室 里,仍然能清楚阅读上面的文字。
  性能与电力
  过去两个礼拜,主站编辑一共测试了两款不同规格的 Surface Book -- 一个是搭载双核 Core i5-6300U 处理器、8GB RAM 以及 Intel HD520 的低端款;另一个则是配备 i7 处理器、16BG RAM、以及 NVIDIA 独立显示芯片的高端款。在以 CPU 为主的跑分项目上,两者的表现相去不远,磁盘读写速度也很类似,最高读取速度大约在 1.6GB/s,而最高写入则是在 600MB/s 附近。两个版本的开机时间也差不多,从按下开关到进入登入画面大约是 10 秒钟,与同级的旗舰笔记本机种相当。
  不出意外的,在底座里内建有 GPU 的版本在显示性能上大胜没有的版本,有时可以进步达 70% 之多。显然这台和一般市面上的轻薄型笔记本有不少的差距,特别是如果你会偶尔用用 Photoshop 或视频编辑软件的话,独立显示的版本会是个好选择。话虽如此,Surface Book 真的用来跑游戏类别的跑分测试时(例如 3DMark 的 Sky Diver),却未能跑出特别令人惊艳的成绩。或许这是因为它的 VRAM 只有 1GB,也可能是 NVIDIA 的显示芯片不是特别高档的一颗,但既然 Sky Diver 的表现都只能算平平的话,主站编辑决定就不用再跑更高端的测试了。
  电池寿命
  另外,在跑游戏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风扇吃力许多。平常正常使用时,机器虽然算不上「冰凉」,但最多也就是微温,不会有烫到手腿的感觉,但只要游戏跑起来,风扇就会转得相当大声。至少微软设计的散热效率还不差,只要游戏一关掉几秒后风扇转速就恢复正常了。
  微软的官方数据中,接着键盘底座的预估电量为 12 小时。事实上,这数字给的还太保守了 -- 主站编辑用内显的版本跑出了近 14 小时的成绩( 65% 屏幕亮度、持续播放 1080p 视频),而就算是配备独立显示与 Core i7 处理器的版本,使用时间也有 11 个半小时之多,与没有独显的 Retina MacBook Pro 相当。如果使用较暗的屏幕亮度设定的话,还可以再挤更多的时间出来吧。
  小小的问题是,大部份的电池容量其实是在键盘底座里的,也就是说当 Surface Book 在平板模式下时,电力就要差上一些。Core i5 版的实测借能使用 3 小时 20 分钟;而换成 Core i7 版时,就只剩下 3 小时了。
  总之,这应该不是特别出乎意外的事:在平板模式上,它的总重仅有 720 公克,还要能推动 3,000 x 2,000 分辨率的面板,总是会要在某处有所牺牲的。但微软在 Surface Book 的产品设定上很明确,这本质上还是一台笔记本,只是偶尔可以拿来做平板使用。如果你更常需要平板模式的话,Surface Pro 会是更好的选择。
  可选规格
  主站编辑在评测 Surface Book 时,分别体验了最低和最高规格的两个版本。两者之间除了 1,700 美元的差价外,性能表现当然也有著明显不同。如果你准备购买的话,基础款的价格是 1,499 美元,对应的配置有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128GB SSD 加集成显卡。再多出 200 美元的话,硬盘容量能翻番加到 256GB。
  如果你需要独立显卡的话,最少也要付出 1,899 美元的代价,这个型号同时还将配备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和 256GB 的 SSD。接着往上走,Core i7、8GB 内存、256GB 硬盘的版本售价是 2,099 美元,想要内存和内建容量加倍的话,则需再多付 600。最后,就到了 3,199 美元的顶配版,它拥有 Core i7 处理器、16GB 内存、独立显卡和 1TB 的 SSD,谁都想要,但估计买得起的没有几个...
  竞争对手
  当微软最初发布 Surface Book 的时候,许多 PC 厂商估计都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从此被抢掉「饭碗」,毕竟市场中笔记本的种类各式各样,并非所有都会受到来自 Surface Book 的威胁。现在的市面上注重轻薄、便携性的产品很多,但相对来说他们的规格都没有微软的产品那么强,而且在作为平板使用的时候,往往也都没有那么好用。如果 你想要一台拥有独立显卡、16GB 内存和 1TB SSD 的设备,像是 Dell XPS 13(不低于 800 美元)、HP Spectre x360(不低于 900 美元)都无法满足需要。但相反地,要是你注重便携性更多过性能的话,上述两款产品,可都比 Surface Book 来得更轻。当然壳按蟛糠钟芯赫Φ Windows 笔记本,实际上都还达不到 1,499 美元那么高的价位,而这一点在进行对比时,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那么,如今能买到哪些相对来说定位更 Surface Book 更接近的产品呢?Dell 的新款 XPS 15 应该算是一个,虽然它的屏幕尺寸比 Surface Book 更大,而且不能拆下作为平板使用,但以 3.9 磅(约 1.77kg)的重量来说,还是可以拿来比一比的。关键是,XPS 15 因为采用了偏紧凑的设计,其实大小跟一般 14 嫉谋始潜鞠嘟⒚挥斜 13.5 嫉 Surface Book 大上多少。而且它最高配的型号,采用了第六代 Core i7 处理器、4K 屏幕、16GB 内存、NVIDIA 960M 显卡(2GB)和 1TB PCIe SSD,续航时间可达 11 小时左右(用 1080p 屏幕的话能增加到 17 小时),至少有潜力跟 Surface Book 拼一拼性能。
  除此之外,联想刚刚发布的 Yoga 900(不低于 1,200 美元)也是备选之一。它 2.8 磅重(约 1.27kg)的机身比 Surface Book 要轻得多,而且也可以翻转变为平板模式使用。规格方面,则可选择第六代 Core i5 或 i7 处理器、3,200 x 1,800 屏幕和最高 512GB 的容量,相较之下没有独立显卡、续航较短(最多 9 小时)是它的不足,但胜在轻薄、便于携带。
  最后,毫无疑问 MacBook Pro 也是必须要拿过来对比一下的。13 嫉 RMBP,3.48 磅的重量(约 1.58kg),售价 1,299 美元起。这个价格可以买到 Core i5 处理器、8GB 内存、128GB SSD、Intel Iris 6100 集成显卡和能用 12 小时的电池,其它同尺寸的型号,规格选择空间也不是很大。而 15 嫉陌姹荆懒⑾钥ā16GB 内存这些配置是可以跟 Surface Book 抗衡,但 4.49 磅(约 2.04kg)的机身可就要重出许多了。而且,不管是哪个大小,屏幕都不支持触控,同时使用起来也就只有传统笔记本这一种模式。对那些偶尔也需将设备当做 平板来用的消费者,吸引力就不如 Surface Book 了。
  Surface Book 并不完美,没有产品是完美。但是,假如「终极笔记本」只意味着提升笔记本的水准的话,那它则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即使你并不稀罕它屏幕能分离的功能,单凭 它最低 11 小时的续航力已值得推荐了,何况它亦能同时提供很多 13 急始潜疚茨茏龅降谋硐趾妥龉ぁA硗猓捎谒杀涑梢徊恐挥 1.6 磅的平板电脑,在使用时会比处于平板模式的联想 Yoga 更为舒适;唯一缺点就是没了键盘底座之后续航力会大减。
  很正常地,世上总会有人不需要配备 16GB RAM 或强力显卡,不需要平板 + 笔记本的组合。对于这些人来说,市面上大有其他轻量、便宜,或集二者于一身的选择,Dell XPS 13 这款个人很喜欢的产品就是其中之一了。但若果大家同时重视表现、续航力和设计的话,那即使 Surface Book 不是最轻量的选择也好,主站编辑仍会高度推荐它给大家。当然,选择 Surface Book 这类明星产品所需付出的「代价」当然不少。
  最后,原 Surface 的目标一向是结合笔记本和平板的精髓,而现时 Surface Book 和 Surface Pro 均志于达成这个目标,前者在变身成平板后使用经验出奇地舒适,而后者则变得越来越强悍,而且键盘手感变得更好,在大腿上使用也变得较容易。虽然两款设备的 目标不同,但它们的方向相似。我相信终有一日会见到一款具有 Surface Book 做工、续航力和表现,但重量较轻和在平板模式下能续航较久的笔记本。目前来说,Surface Book 只能在作为一部笔记本的情况下做到最好,但这也是它本来的目标。
  文章来源:瘾科技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有趣、好玩的科技数码产品最新动态。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软surfacebook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