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ll.com au/au什么意思

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研究-共享资料网
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研究 姓名:徐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情报学 指导教师:程鹏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 R,S THESIS内容摘要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共 享是促进知识利用,增加知识价值的重要手段。然而知识共享存在着各种自然障碍、 社会障碍、人为障碍等,使得在传统工作环境中,知识的共享并非自然而然和简单 易行的。本文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来分析知识共享问题,将知识放在类似自然生态 系统中来考虑,将知识工作者视为有机体,从各有机体之间、与系统的组织环境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知识共享活动,建立起一套构建知识生态系 统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理论体系。 全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相关概念,包 括介绍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内涵和结构、知识共享的内涵和分类,如何理解知识共 享机制等等: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机理,包括形成的 可行性分析、动力分析及运行的障碍因索分析;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 阐述了如何构建与知识生态系统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共享机制体系;第四部分提出了 实施该机制的流程和优化措施。最后的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的工作,并指出研究的 不足和需要继续研究的几个问题。 本文在较为系统地梳理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和理论思考从 生态学角度来探索知识共享的机制问题,提出了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共享机制的总体 架构,旨在为知识共享探索一条新的可行之路。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为促进知识共 享、构建和谐知识生态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关键词: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机制;知识生态;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管理;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AbstractWim the虹owledgeera’scomill岛me rise of也ek110wle姑eeconomy,l(110wledgean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诅m mea工ls to pmmote也e thereare a usestrate百cresource.Knowledge sharing isirIlportantof knowledge and increase tlle value of knowledge.Howevervariety of natural barriers,social barriers,and amncialb删ers to协e sharingsimpIe in traditionalof knowledge,w11ich make knowledge sharing is not workmtIl】瑚andenviID衄em.Thjs也esishowledgeusesthe ecology t11eor)r t0 a11alyze knowledgeanalogizesystern to也en删ecosystem,thcn smdy knowledge s11a血gbet、veen o唱anjsms and system system Of kno、Ⅳledge-sharillgash曲g.Wbint唧lay between me o唱anisms趾d nleoretical set of en_viro衄ental,aIld establishactiv时丘om廿1eamechaIlism in knowledge ecosyStems. This mesis is divided imo four sections.In t11e fjrst section。some basic issues related to knowledge shrIring试knOwledge ecosygtemarediscussed,which includes也emeaIlillg and smlcture of kIlowledge ecosystem,也e meaningsh嘶ng,也ec唧ehensionknowle起eof也e mechaIlismof虹Owledge蛐g,andmcchanism of t11efbnha11d娜esof knowledgesoon,In也esecond part,也e thesis analyses thefo衄ationdetail In how thehowle姑e sh撕ngmechanism in k110wledge ecosystem.The third pan 也isme蜘锄indiscussed lateL Basedonpan,也e蛐discussesinfbmsⅡ圮main body of tlle也esis.In to cons仰ct也e knowle姑e sha血gsection,meauthor proposesaecosystem.implementation of tlle mechaIlism arld optimize measures.Fina工ly,nle au也or ma王【essummary of the wh01e mesis and poims out me deflciencies a11d some issues to bet11e syI】mesizing andde印eIlingont11eories of related fieldsi璐ideandoutside of Chjna,combilling theory and pmctice,血is research knowledgestudy也emechanism ofash撕ng加m也eperspectiVe of ecolog y_The au也ore姐blishescompletesystem of me knowledge sharing mechaIlism in k110wledge ecosystem,for也e p11l节ose of exploringanew knowledge―sharing practical wayI I hopeⅡle resuIts ofⅡ1is studycallo脑some uSeful rcfcrence to promote the emciency of knowle吨e sharing andaes协blishhmoIlious kno、vledgeecosystem.ShariIlg;KnowledgeKeywords:Knowledgesharir培mechaIlism;Knowledgeec0109y;Kjlowle以eecosystem;Knowledge management;Ⅱ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磊分刁私日期:游j‘月)譬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衫彳'镐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衿浇 日期:≯傍f月),男日指导教师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彳年F。月彩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滞后:口半年;口一年;口二年发布。 指导 日期日期:弘影.年f月≯易日驯幽荔 猢嘞 迦日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甜S THESIS1绪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相互交换,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 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相互交换,各得两种思想。”著名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早在 半个多世纪前就用朴素而又深刻的描述向我们揭示了知识共享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所在。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降临,知识管理的兴起,知识共享在知识主体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1.1研究背景人类迈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作用已得到最大程度的突显,获取和利用知识 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的出现为知识的高效获取提供了技术上 的可能性,但知识可利用并不代表知识能充分利用,实际上信息量日益增加的同时 知识的利用率却是在降低。将知识共享可以有效提高其利用率,增加知识的价值, 可是分享知识并不是人类自然而然的行为,需要有措施来激励人们共享知识。 1.1.1知识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大思想家培根就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成为工业革命的号角。今天看来,当时的知识主要是对自然认识的知识。随着人类已经迈向信息社会的高级阶段――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已侧重于指如何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知识的知识。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mcker)将这个新的世纪称为“后资本主义” 社会,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生产的含义”不再是资本,也不是自然资源、土 地、劳动力,而是知识,回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己逐渐深入人心。在知识 经济社会时代,知识已经担当了生产体系中生产力的职能,它既是资本也是产品, 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为了最具创造活力、最具战略性的 首要生产要素,成为比物质、。能量更为重要的资源,成为自然和社会有序运转的必要保障。又如阿尔文?托夫勒(mvin Tomer)所言,我们时代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是一。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271 @硕士学位论文MASTEⅣS THESIS种创造财富的新体系,这个体系不再以体力为基础,而是基于脑力@。在这个以知 识为基础的新世界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和承认知识的巨大力量,知识的作用已得 到最大程度的突显,它可以使人们制定更为明智的决策,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开发 产品,整个知识社会就是以知识的生产、贮存、加工、传递为中心。过去那种以资 源和资本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模式将逐渐失去效用,知识将从经济增长的外在变量 转变成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了,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可持续发 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知识被视为最具有战略价值的资源。 1.1.2信息超载与知识匮乏共存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类对信息的加工、获取和利用方式。过去信息的 访问权曾经被严格控制,只有买得起书、有钱接受教育并有时间阅读的人才有机会 获取信息,如今人们只需要轻点鼠标,大量的信息就会自动呈现在你的面前。无疑,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方便、快捷地获取特定的信息,但互联网管理的松散性、信 息分布的无序性、信息来源的复杂性也造成了大量无关甚至错误的信息在网上传 播。据统计,因特网上运行的信息每月增长lO%以上,全年增长率可达200%以上,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每天我们都要面对数量庞大的信息,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被数不胜 数的信息包围。于是人们在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信息量太大而无法吸 收的状况,拥有的信息超出了个人的有效处理能力,从而产生面对信息的低分析决策能力和无形的压迫感。与此相对应的却是知识的匮乏。随着电子图书的大量出现以及数据库的急剧扩 张,原先需要耗费极大精力才能实现的“占有大量信息资源”不再成为困难,但面 对近乎令人窒息的海量信息时人们却会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最终导致知识用户产 生资源迷向,难以找到自己真正所需的知识,导致知识吸收率下降,以致于人们所 花费的机会成本可能大于获得信息服务的收益。据统计,海量的信息资源中,真正 被人类利用过的知识,即便是作为当前获取信息最主要渠道的网络,其信息的利用 率也远远低于3%。。信息超载不但使人正确处理信息产生困难,’更重要的是压缩了 人们思想和精神的空间,削弱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能够有效地收集到工作 中所需的知识及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知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阿尔文?托夫勒.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口川.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8 。秦铁辉,罗超,鲁小江.知识管理态势下情报学研究内容的变换.图书情报工作[J】,2005(3^15一】92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1.1.3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难点问题 彼得?德鲁克曾说“创新财富的活动既不是为生产性使用配置资本也不是配置 劳动,现在,价值来源于生产率和创新,两者都是知识的运用”。“无论对于商业组 织还是非商业组织而言,2l世纪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是其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力。” “管理在21世纪所需做的最主要贡献,就是提高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 。这三句话告诉我们为了充分发挥知识的价值,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知识工作 和知识工作者进行管理,即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知识,实现知识的价值,其前提与基础 是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其核心是知识的交流与信息。而如何拥有足够量与质的知识 在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因为个体的经验、知识和智慧都是相对有限的,而一个组 织团体的知识是相对无限的,如何使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交流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 达到最佳状态的关键。 因此可以说:知识共享是发挥知识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是知识管理的基点, 是知识管理的优势所在。比尔?盖茨在论述知识管理时强调了“知识共享”的重要 性,他指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老格言有时候使人们把知识秘藏不宣。他们相 信把知识保密起来会使自己成为必不可少的人”,但是,“力量不是来自于保密的知 识,而是来自于共享的知识。一家公司的价值观和奖励制度应该反映这个观念”。 然而,知识共享不是轻易能实现的,知识不会自动共享。在实践中不难发现, 人们分享知识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出于本性的共享行为,相反, 隐藏自己的知识并疑惑地看待来自他人的知识,是大多数人的天性。个人往往倾向 于乐于获取他人的知识,而不愿向他人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这种现象,事实上 就造成了知识共享的障碍。 由此产生了知识共享的悖论:一方面知识共享能够增加知识的价值,为个人、 组织、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益与价值,而另一方面知识共享与个人利益之间又存在着 冲突,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不愿意共享知识或者知识共享不充分,这是一个难以解 决的悖论。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就会发现,知识的可利用并不一定会导致知识的 充分利用,因此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是知识管理最大的挑战。1.2问题的提出随着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在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夏敬华,金昕.知识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413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同时,开始关注与自然环境相对应的知识环境的生态问题。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 知识、人、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工系统。在知识生态系统中, 知识生产者、知识传递者、知识分解者、知识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 构成了一个知识生态循环。在信息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超载、信 息垄断、信息侵犯、信息霸权、信息污染及各种信息综合症等原因,会使知识生态 失衡,即知识生态系统的内部和外部交换的信息受阻或其自身要素与子系统之间的 比例失调等,使其发生变化。正是由于全球信息问题的出现,妨碍了人们对知识的 获取,才使人们开始思考该如何合理配置、管理知识来维护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的 良性循环。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核心内容。据《知识管理评论》(KnowledgeManagementReview)2001年11月份的调查,在知识管理面l临的10大挑战中,知识共享排在第二位。可见,人们在知识共享的问题上面临这“说”和“做”的矛盾。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知识共享理论、实践的探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并在一些问题 上达成了基本共识。Quinn,Anderson和Finkelstein认为知识若经过共享,双方 所获得的信息和经验都会呈线性成长,若再继续与他人共享知识,并将问题回馈、 引申,则将会得到指数成长的信息和经验。对一个社会而言,这种指数成长的策略 自然成为一种核心能力。尤其目前全球化与国际化的趋势,更加增强了知识共享的 必要性与紧迫性。 那么该如何在知识生态系统中推进知识共享呢?如何才能使知识共享更可行、 更富有成效?Emst&Young的一位l(MS开发人员Giovanni Piazza指出:“假如人们 不愿意共享,那么即使给他们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也没什么用。”所以技术不是最重 要的。纵观各行业对共享的研究,其根本目标不外乎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促进 有形、无形资源的充分流动和有效利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构建一个良好的 知识共享机制对于知识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知识共享的理念认知 和实践应用在中国还刚刚起步,因此笔者选择这一课题,旨在对构建和谐知识生态 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1.3研究现状笔者通过查阅国外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开展比国内较 早,也较为深入,大体上涉及到以下几个领域:①生态学。知识生态吸取借鉴了生 态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相关术语及原理等。②知识管理和计算机科学。如乔4 ⑧一些理论参考。硕士学位论文MASTERl S THESIS治?珀尔(Geo唱e Por)率先在《寻求组织智能》一文中从组织的纬度研究知识生态。也有学者认为知识生态系统实际是一个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和网络社会,从技术 角度进行研究。③信息生态学。信息生态学是知识生态学的基石,为知识生态提供 国内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是从信息生态起步的,在这方面已经有大量文献,多 为研究信息伦理、信息生态危机,网络信息生态平衡和发展对策等方面,也有以陕 西师范大学的李晓玲为代表的学者讨论信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以蒋录全博士为 代表的一批学者研究信息生态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进入2l世纪后, 国内学者们引进了知识生态的概念,转为研究知识、技术和人的关系问题。东南大 学的李涛、李敏合写的《知识、技术与人的互动:知识生态学的新视角》是笔者查 阅到的最早介绍知识生态学的文献。之后研究者们将这一概念运用到企业发展中, 开始探讨构建知识生态化企业的问题。综观国内外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关于知识 生态系统中知识运行和知识管理的研究均涉足不多。因此,要研究知识生态系统的 知识共享机制问题,笔者只能从现行的知识共享机制中借取经验。 相对于知识生态的研究而言,知识共享因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及其在知识管理 中所处的核心地位使之处于知识管理理论、实践探讨的中心,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大体上都从以下几个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①知识管理角度。谈知识共享离不开知识管理。实际上,对知识共享的重视就 源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崛起,而知识管理的相关文献大部分都涉及知识共享方面。 ②组织学习理论角度。Huysman和Marleen的《KnowledgeSharing inPractices》一书以组织学习理论为框架对知识共享进行了阐述。该书认为,组织 在支持知识共享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管理学习的过程,他们认为知识共享分为三种类 型:知识的内化、外化和目标化。具体而言,学习过程是被不同的知识共享过程支 持的:通过积累知识进行内化;通过知识交换(目的是知识的重新利用和创新)进 行外化;目标化是连接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桥梁,只有知识被目标化,或者说是 被组织整体认同,知识共享才能支持组织学习过程。 ③经济学角度。有些学者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知识共享的问题,比如: Davenport和Prusak的《营运知识:工商企业的知识管理》一书的重要思想就是理 解和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市场和知识共享机制。国内也有学者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企 业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共享机制进行了分析,比如:兰州大学吴建祖对企业内知识共 享和企业间建立知识联盟进行了博弈分析;张志远、谭跃进对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 知识共享进行了博弈分析。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ⅣS THESIS④社会学角度。信任问题近来越来越频繁的被研究知识共享障碍的学者关注。 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协会为2004年国际年会(2004IR姒)(主题为InnovationsThrough InformationTechnology)准备的一个有关“对知识共享的态度”的网上调查,问卷的33道问题中有14道是关于信任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构建信用 体系在知识共享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信任问题的日益关注。 ⑤技术角度。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扩大知识共享的范围、加快知识流动速度成 为可能。计算机科学中的群件技术、知识仓库、绘制知识地图/概念地图/计算机协 调工作系统(Cscw)等为知识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⑥实践角度。现在许多知识型企业也设立了知识主管来领导一个企业的知识管 理和知识共享。据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集团的研究报告,世界重要咨询企业花销 大概6%一12%的营业收入用来支持知识共享计划。如国外麦肯锡咨询公司,国内的长 城企业战略研究所等在知识共享的成功实践方面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分析案例。国内外学者们深入、系统的研究使知识共享成为知识管理涉及最多也是最成功 的领域,但成功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现阶段的研究多处于表象的具体的认识,或 是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关于任何事物或现象的研究乃至对具体实践的探索都必须 以对其本质的正确把握为起点,研究的角度、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结果的指导意义都 有赖于对研究对象本质的正确认识。对于知识共享而言,无论是对组织结构文化、 激励机制的研究,还是对知识特性、人的心理认知的分析,都是针对其组成要素的、 具体的、表象的认识,都是知识共享的某一组成部分,不具备整体性和系统性,而 知识共享的研究需要的是整体的、本质的认识,正如对知识管理本质的执著探索一 样。这正是当前关于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再综观国内外对于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绝大部分是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共享 机制。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成果,较为系统的专著有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张 作风的硕士学位论文《知识共享机制及其在企业中的构建》,西南交通大学任志安 和王立平的《企业网络知识共享机制形成机理研究》等。也有少数是基于政府的知 识共享机制进行研究的,如苏州大学徐汝华的《政府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等。而 基于整个信息社会的知识共享共建方面的研究则是少之又少了。 总体说来,从笔者掌握的文献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知识生态系统中知 识运行的机制问题的系统研究风毛麟角,尤其是对于整个知识生态系统该如何协调 互动,形成一种促进知识共享的良好机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就将基于这一薄弱环节展开研究。6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1.4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本论文在总结、分析知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知识 共享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构建出利于知识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知 识共享机制,并给出其实现途径。 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通过对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要素、结构的介绍,初步了解知识生态系 统;分析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的特点,强调其对于构建和谐知识生态系统的重 大意义。 (2)分析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机制的形成机理及实施障碍。 (3)从知识生态系统“四体”结构的角度立体构建出利于知识生态系统健康 发展的知识共享机制。 (4)给出该机制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优化对策。 经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比较后发现,关于知识生态的研究在国内就属于 较新的领域,在国外也属于探索阶段,对于其知识共享运行机制的研究在国内更加 是空白,因此本论文首次专门针对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 研究,为促进知识共享、构建和谐知识生态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工作有以下几点创新:(1)运用一般生态学原理系统地构造了知识生态系统的框架,分析系统中知识运行的过程。(2)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知识共享行为,分析其动力因子和障碍因子。 (3)首次从知识生态系统“四体”结构的角度立体构建知识共享机制,对现 行知识共享机制是一个演进。 (4)结合知识生态系统的特点,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机制的实施 过程和优化对策,使本文既有理论研究意义,又对促进构建和谐知识生态系统具有现实意义。(5)本文突出了知识生态系统中人的核心作用,强调知识共享的目的是为了 满足人的需求,为人所用。 (6)突出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协调演进性,在构建知识共享机制时注重各方面的协同互动。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2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概述2.1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2.1.1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 知识的创造和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人类的个体和社会得以进 化。个体之间、个体与组织、组织相互之间,以及他们同已存知识之间的交流,是 知识创新、分享和利用的基础。必须强调,知识不同于信息。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 “知识是能给人或事带来变革的信息,它或者作为变革的基础,或者为个人及组织 提供了变革的能力。”如果仅仅将知识看成是储存的信息,那将失去知识概念的内 在本质和生命力。因为在很多情况下,知识存在于使用者中而非信息集合中。知识 还包含对信息做出反应的能力和方法。现实中的知识实际上存在于类似于生态的系 统中。在这个系统里,信息、人的想法和灵感相互作用、相互滋养。 知识生态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生态学”(ecology)这个词 是由厄尼斯特?哈克尔(Emest Hackel)根据希腊语“Oixos”(住所)和“1090s” (理性)创造的,是用来研究对于有机体而言有着特别重要意义之“有机体与生存 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这无疑是一种有着“整体”观念的思想产物,它提出 许多有用的观念与理论,用以解释生物族群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外在环境的变化 如何影响生态系统,过去它也被用在其他的学域并得到很好的解释效果。尤其是生 态理论被利用来描述抽象的系统行为,但凡任何问题可以使用“系统”的观念来描 述,生态理论就可以被利用来探讨动态系统中各元件互动关系。@根据Forfester的 定义,所谓的系统即是一群独立个体为了共同目标所组合出来的复合体,一个系统 即是由一群分属于不同类别的元件所组成的复合体,这些元件彼此之间存在某些关 系,生态理论便是用来描述这些系统中各元件之间的互动关系。’。 1991年,乔治?珀尔(George Por)基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借用自然生 态系统的概念,初创了“知识生态学”这个术语,并开发出一系列方法,他在1995 年发表的论文《寻求组织智能》中,引入了知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模型。该概念其 实是个比喻式的概念,意在把知识放在类似自然生态系统中来考虑,将知识工作者。Auy柚g s.Y复杂系统理论基础D川.田宝国,周亚t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l-38. 。Forr哪cf,Jay w.Principles ofsystems【Ⅶ.C孤bridge Mass:ne MIT Prc5s,1968.12~30.8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巨SIS视为有机体,将各有机体彼此间相互作用,并与知识系统的组织环境相互影响的功能系统定义为知识生态系统(1alowIedge ecosystem,KE)。珀尔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借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 的新视角。它有助于深入分析以人的意志和语言为基础的社会部门中的各种作用和 反馈。I例如,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有越高的多样性,它就有越强的生命活力和应付变 革的生存能力。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知识生态系统,知识生态系统可以成为描述知 识创新、知识维护及组织学习的最佳模型。 它其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因此根据我们研究的问题不同可以定义不同大小和 不同复杂程度的知识生态系统。其大小是指知识生态系统中包含的知识量、知识用 户的数目不同。可以小至单一知识社群,也可以大至企业集团及产业到国家;它可 以是一个行业,也可以是一个区域。其复杂程度指的是知识与知识用户和知识系统 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而开放是指不论大小和复杂程度如何,知识生态系统都与 外部环境进行各种类型的交换。图2.1知识生态系统构成及知识流2.1.2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知识生态系统由三大生态元构成:知识、人和知识环境。 (1)知识生态系统的客体――知识 知识是知识生态系统的客体,其概念的涵盖十分大。知识本质上应该起源于智 慧的思想,人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知识的发展史。“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曾吸引 了很多哲人的眼光,从亚里士多德到罗素,从罗素到波兰尼。亚里士多德将人类的 知识分为三类: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纯粹理性是指几何、代数以及逻辑之 类可以精密研究的学科;实践理性则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来做出选择的方法,如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 R’S THESlS伦理学;技艺是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如工匠的手艺等。罗素把人类知 识分为直接的经验、间接的经验以及内省的经验。直接的经验是指通过实践活动直 接得到的知识:而间接的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继承的知识;内省的经验则是“悟” 出的知识,近于智慧了。波兰尼将人类知识分为明晰的知识和默会的知识两类,前 者是可以用文字、语言等清楚解释表达的知识,而后者则难以表述,需要在实践和 行动中体会。 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早就存在“知识”的概念,对知识的价值也曾作过描述。《论 语》中“知”出现过116次;王充在《论衡》中讲到的“知为力”是人类第一次明 确指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目前,国内很多文献中对知识的涵义直接采用 OECD的4个w的表述,即how.what、know_why、know-how和bow-who,严 格来讲,OECD的报告所提出的“4个w”只是对知识所做的一种分类方法。。 尽管有关知识的理解不胜枚举,但对知识进行定义要明确知识的本质,准确把 握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于本文研究的需要,这里采用孙恒志对知识涵义的理 解,将知识表述为:知识是指以一切形式表现的人类正确的认识以及对已有的正确 认识的合理运用与组合。o 该定义的“一切形式表现”包含了显形知识和隐形知识:“正确认识”规定了 知识的本质,把错误认识排除,即认为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冗余信息等不是知识: “合理运用与组合”较为宽松地规定了实践层次的知识的本质,把知识创新与发展 现象寓于其中。 因此本文中的知识是人们认识的客体,是知识生态系统中循环的对象,在知识 生态系统内部是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媒介物,在系统外部则是世界万物的粘合 剂,系统中的各种知识库、信息库、数据库是知识流动的物质基础。(2)知识生态系统的主体一人在任何管理活动中人始终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这种特殊地位在于:①人是知识最重要的载体。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可以作为知识载体的有很多, 如书本、磁盘等,但人作为知识最重要的载体的地位依然无法动摇,人不仅可以通 过学习掌握各种显性知识,而且是隐性知识的唯一载体,这决定了人在知识管理过 程中的不可替代性。 ②人及其实践活动是知识唯一的来源。通过人的智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夏先良.知识论【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4:34 。孙恒志.从己有知识定义的缺陷看知识定义的科学整合.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2?4(3):1710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l S THESIS实践活动归纳出各种有用的经验、规律以形成隐性知识:同样,人也能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这就使人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更加突出。③人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主体。尽管工业化以来,社会组织可以利用机器代 替人工作也创造利润。但这只是暂时的,单纯依靠机器规模化作业的方式难以适应 现代社会不断竞争的需要,只有各种具有专业化知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 要,所以人在商业活动中创造价值的作用始终无可替代。 作为知识生态系统的主体,人在构成知识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人凭借知 识媒介,不仅从自然界中获取所需的生存资源,还藉此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就这个意义而言,本论文中“人”的本质不仅仅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 象物,不仅仅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个体,而是“知识化”了的人,即掌握着科 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人,是知识用户。因为在知识生态系 统中,对于任何人来说,从其周围获得、存贮、加工和传递信息等乃是他的基本活 动,每一个知识个体都在系统中执行信息生产、处理以及系统控制功能,具备知识 生产者、知识消费者和知识分解者的功能:基于任务的知识团队则代表知识生态系 统中不同的族群;知识个体和团队构成了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骨架。 (3)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知识环境 知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知识的生长、传播和利用等环节 的相互关系的宏观表现形式或平衡协调状态。这种宏观形式或平衡状态构成了人类 赖以进行各种活动的社会环境。简单点说,知识环境就是知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知识 活动发生的背景和场所,既可咀是局部或微观的区域,也可以是宏观的生态空间。 通常,从空间的角度出发,知识环境可按层次划分为个人知识环境、社区知识环境、 国家知识环境,全球知识环境等等。 知识环境与其它环境一样,其内部重要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和外部环境之间也 存在着相互协调和平衡发展的关系。知识环境的状况是决定知识生态系统能否可持 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系统的主体和客体都有巨大影响。知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及其对主体的影响是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模式存在的前提,它们的共荣共生与 协同进化机制是知识生态系统的本质。但是知识环境的保护建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的诸多复杂因素,是一个浩瀚、宏大、超级、巨型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新世纪人类 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是需要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综合性、全球性问题。 由以上可见,上述的知识、人和知识环境三要素相互组合构成了迄今为止最有价值和最为重要的知识生态系统。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2.1.3知识生态系统的体系结构 人和知识、文化、社会、自然环境等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知识 作为一种资源,一种能源,其中包括知识本身的进化,复杂的知识运动过程。而人 在这个系统中怎样与知识发生很好的作用、生态系统内部的天然的交流等则显得十分重要了。在整个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人、环境分别与社会的生产、消费、中介或其 它要素相结合,形成了有别于任何别的系统的特有功能,知识在其中产生复杂的运 行过程,其中包括知识本身的进化。知识生态系统是从整体上来考虑知识的流动性、 系统性、互动性的,但为了研究方便,本论文从知识用户的角度将知识生态系统依 照其功能不同划分为“四体”。图2-2知识生态系统体系结构 (1)业务支撑体 业务支撑体是知识生态系统的基础和主体,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业务工作系 统,是知识生态系统中运行和管理各种知识活动的平台。从功能上讲,该体系涵盖 知识流、物质流、能量流的各个管理方面,根据知识活动的需要与外部系统进行互 联。知识生态系统的核心业务是满足知识用户的知识需求,帮助个体有效的掌握知 识、创造知识、把个人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把他人的外化知识内化,因此业务支撑 体是建立在知识用户的需求之上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各种知识活动的开展提供服 务,满足知识流动的需要,使各种物质、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充分利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用技术,以期不断满足知识用户不断提高的知识需求和知识活动发展的需要。 (2)利益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是知识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是知识生态系统高效运行 的动力,是检验运行结果的直接标准,是新一轮知识循环的起动器。合作共赢、利 益共享正成为一种主流发展模式,社会生产与服务的组织理念、组织方式也正在发 生深刻变革,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的进程正在加速。这种“双赢”、“多赢”模式 必须建立在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它不是狭义的物质利益。这种利益必须明确在事前, 体现在事中,落实在事后,建立在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利益协调问题是一个极其宏伟又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 心内容是各种经济关系,但是这种利益协调的实际过程和最终实现都需要靠上层建 筑来保证。因此组织和政府需要制定各种政策和机制来平衡系统中各要素的利益冲 突,主要包括一些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平衡机制等等。(3)和谐关系体和谐关系体主要指的是信息行为、文化体系等,是知识生态系统的现实要求。 和谐关系体贵在和谐,和谐关系就是生产力,和谐关系就是财富,是保证知识生态 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知识生态系统中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必须符 合“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建立在诚实守信、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必须以组织和群 体而非个人拥有为基础。 (4)条件保障体 条件保障体是知识生态系统内部环境保障体系,主要是为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 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包括各种政策制度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支撑等等。2.2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及其基本问题2.2.1本文中知识共享的内涵及分类(1)什么是知识共享什么是共享?南希?M?狄克逊认为共享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意味着送出一部 分,这是一种慷慨的举动;另一方面意味着共同持有,就如同在一个“共同信仰系 统”中。。也就是说,共享不是无条件的索取,而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一种在给予基础上的获取和持有。Bostrom(1989)认为有效的知识共享是团体间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相理解与。南希?M?狄克逊共有知识:企业知识共享的方法与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1:813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酣S THESIS尊重。Huber(1991)则将这种互相的理解与尊重演化到了组织内单位与单位之间。He础ks(1999)则指出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的过程,他认为知识不像商品可以自由地传递,当一个人向别人学习东西共享知识的时候,自己也必须有一个知识重构行为。JiIn Botkin(2000)认为知识共享是网络管理模式的核心所在,共享知识筒而言之就是沟通;但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两者间必须有联系;因此,知识共享就 是人与人间的联系与沟通。@而国内的观点一般认为,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 织知识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所共享,同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组织的知识增值。。可以看出,以上都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给出的知识共享的定义,由于本文的研 究目的是基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知识共享,所以应该把知识共享放到知识生态系统 的大环境中来理解。笔者认为,本文中的知识共享可以定义为:以物质的循环和能 量的流动为基础,通过用户知识需求的导向性,运用科学的共享手段和共享技术, 借助适当的传播媒介,最终实现知识生态系统的生态性演进和知识的可持续性发展。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据王方华等在《知识管理论》一书中认为,知识共享可以概括为5C’r―个人知识创造(Individual Create)、知识的阐明(CIari知)、知识的交流(coI珈muIlicate)、知识的理解(comprehend)和知识的创新(0培痂zationalCreate)。。这种知识共享五环节说是一种广义的说法,持有狭义理解观点的人认为只有知识的阐明、知识的交流和知识的理解才是知识共享的环节。而本文研究的 知识共享是希望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促进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的循环和充分利 用,从而最终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因此本文支持王方华5c’s的观点,后文中知识 共享机制的构建也将基于5C’s的广义理解之上。 (2)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的分类 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的形式多种多样,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也大小不一。只 有对各种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知识共享进行深入地研究,才能充分发挥出知识共享的 优势。从不同角度,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可以划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 按知识共享的主体来划分,可将知识共享分为:人际知识共享,组织知识共享, 地区知识共享,国家知识共享和国际知识共享。因为个人、组织、地区和国家之间 的知识总是不对称的,存在知识差,必然会存在知识流动,所以可以建立知识共享关系。。单雪韩.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实现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3:ll 。肖景.论社会组织的知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2005:24。王方华等.知识管理论:21世纪企业管理的新模式[嗍.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9.14 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S按知识共享的层次来划分,知识共享可分为: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和知识共享。 知识包含在数据和信息之中,不同层次的知识共享,具有不同的共享效率。在数据 层和信息层的知识共享,需要知识主体首先对数据和信息中隐含的知识进行提炼, 而知识共享是直接的,高效的。目前,知识共享主要还是数据层和信息层的知识共 享,知识层的知识共享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在知识层存在各种知识共享障碍。 按共享中知识存在的形式来划分,知识共享可分为:非文献知识共享,文献知 识共享和网络知识共享。目前主要是文献知识共享,而非文献知识共享(如经验、 技能和技巧等)和网络知识共享(如存在的各种知识网络)还需要进一步挖掘。 按知识共享的内容来划分,知识共享可分为:显性知识共享和隐性知识共享。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以一种系统的方法传达的正式和规范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高度 个体化、难以形成或沟通、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显性知识共享主要通过各种可 记录的文献形式进行,而隐性知识共享主要通过会议、交谈等非文献形式进行。 隐性知识深深地扎根于个人和组织行动之中,隐性知识的表达和转移比显性知 识要困难得多,但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对组织来说更为重要,且带来的价值要大 得多。知识生态系统的目标就是为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以及有效转换提供 新途径,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在隐性、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过 程中,知识共享达到1+l>2的效果,因此这类知识的共享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2.2.2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内涵在具体分析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之前,有必要先明确其内涵。 首先什么是“机制”,各类辞书给出的说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韦氏大学词典》的解释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或者方法。”o在线《韦氏词典》 进一步解释:“机制(Mechallism)一词产生于1662年,原指一种机械装置,或者 实现结果的技术或者过程,同时也指在行动、反应或者自然现象中发生的或者起作 用的物理或化学过程。”o 《辞海》的解释是:“原指机器的构造或运作原理,生物学或医学通过类比借 用此词。生物学和医学在研究一种生物的功能(例如光合作用或肌肉收缩)时常说 分析它的机制,这就是说要了解它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生物结构组成部分的 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联系。阐明一种 生物功能的机制,意味着对它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进到本质的说明。”。曲^铀ster’sNinth NcwcollegiaIeDictionary,c1983。W曲stcr’s Dictionary,htcp:∥ww眦m?wcoⅡ们ictiona阱htrn。辞海(缩印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40815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rS可见,机制一词是从机械构造理论中借用的,当用于社会科学时,指的是事物 运动变化的内在联系。至于知识共享机制,笔者认为是指实现知识共享的内在方式 和途径,它既指一个过程,也指调控的手段和方法。具体到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 共享机制而言,就是知识生态系统中实现知识共享的内在方式和途径。 所以知识共享是靠机制完成的,是在一个机制框架内进行的。机制建设的状况 直接影响着共享的成效,机制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知识的公开、透明与畅通,降低知 识的搜索与交易费用。世界银行认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激励他们收集和获 取信息的措施,受到社会组织形式的影响。法规、社会习俗、体制和政府,都能决 定人们获取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质量如何@。因此,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机制, 就是要控制影响共享的“软的力量”,挖掘人内在的动力,培育高质量的共享行为, 使知识共享产生持久的良性效果。前文已经分析过,基于任务的个体、团队、组织 是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骨架,笔者认为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机制是建立在一定 的组织基础之上,所以本文将更集中地研究知识共享的组织建构、文化建设,以及 疏通共享障碍、构建知识网络、激励共享行为的方式方法等等。 2.2.3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特点 传统知识共享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假设、技术和理念三个方面。首先,知识共 享是建立在组织环境稳定、连续变化和可预测的假设基础之上的;其次,知识共享 的中心是技术,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储存和传递知识,却忽略了人的特性;最 后,传统知识共享的目的多是为了“占有多少知识”而不是为了“利用多少知识”。 这使得传统知识共享体系对创造新知识和分享隐性知识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而从 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知识生态系统的特征,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 机制应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强调人的核心作用在一个知识生态系统中,最引人注意的并不是技术,而是利用技术的人类行为。 引进知识生态这一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跳出传统信息管理方法中“技术至上”的框 架,从强调用技术手段解决知识需求,转向“以人为本”。知识生态系统摒弃了以 往把人当作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来考虑的消极观点,主张将人视为知识生态系统的 核心要素,这就突出了人在知识环境中能动的、积极的作用。因此其知识共享机制 是把人放到知识生态系统的中心位置,并将研究的重心放到工具、人、机器实践活 动之间的联系上来,促进人和实践的和谐。o张福学薯口识管理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5416 @硕士擘位论文MASTER’S THESJS(2)增强了机制的整体协调性 知识生态系统特别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和平衡性,认为各个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存 在强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性,一个生态要素所发生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系统。 因此其知识共享机制同样要求充分考虑知识活动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外部世界复 杂的有机联系,将着重研究人、知识、信息技术与体制法规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及其对信息环境整体的影响,并注意知识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增强了机制的外部适应性 知识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具备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的功能来保持系 统的相对平衡。在当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变幻莫测的新时期,知识 共享活动也应具有自我适应的机制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我调整。因此,知识生态系 统的共享机制需要着重研究系统内各要素和资源之间,和其他系统之间、和经济社 会大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磁吸、互相依存的共生共进关系,阻提高其外部适应性。 (4)强调知识创新在传统信息资源建设中~直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有形 设施、忽视人才培养”的现状,常常会陷入大量资金投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 产生实质性作用的怪圈之中。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利用不再取决于所拥有信息资 源、信息设备、信息人员的多少,而是在于对知识的吸收、消化和扩张的多少。因 此其知识共享机制将把促进知识创新作为首要目标。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3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形成机理分析构建一个合理的有效的知识共享体系首先需要分析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 的流程和机理,只有搞清楚了知识生态系统中为什么可以进行知识共享,知识如何 在系统中进行共享的,系统内部诸多因素对知识共享效果的影响如何等等问题,我 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知识生态系统的整个共享体系。3.1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的过程要研究知识共享机制,首先应该弄清楚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的过程,所以 将知识共享活动放在知识生态系统中,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省视其共享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3.1.1知识共享的sEcl模式日本学者野中郁次朗(Ikuijro Nonaka)和竹内广隆曾在1991年提出著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完整模型一一SEcI模型(socialization,社会化;Externalization,外化;Combination,结合;Internalization,内化)。该模 型刚一出现即获得人们的广泛接受,被认为合理地揭示了知识共享过程的实质。 正如野中所指出的,由于知识系统中同样存在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为了把 知识作为创新的源泉就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能使两类知识相互转换。而这种机制正是 知识共享机制的内涵。 该模型表现了可以促进知识共享的四个过程互相推动,具体如下: (1)社会化(Socialization):通过共同活动或实际接触实现隐性知识在个人间 的共享。在这个过程中隐性知识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方式得以传递,由于 新知识起源于个人,因此社会化是知识创造和传播的起点。传统的师徒之间转移知 识的过程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2)外化(Extemaliza廿on):对隐性知识的清楚表达,并将其转化为公开的、 易于理解的显性知识。这个过程依赖于类比、隐喻和假设,倾听和深度谈话是推动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重要工具。由于显形知识可以借助于通讯、网络等进行 传播,所以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是促进隐性知识大量传播的关键性步骤。 (3)融合(combination):显性知识向更复杂的显性知识体系的转化,即显性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ⅣS THESIS知识的交流、传递、系统化等。个人可以将一些分离显性知识结合成一个整体,从 而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显性知识;是将零碎的显性知识系统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在组 合的过程中,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比如企业财务人员从组织的不同部分收集 信息将其整理成财务报告时,这种财务报告就是一种新的知识,它综合了来自不同部门的信息。(4)内化(Intemali枷on):已经外化的显性知识在个人及组织范围内向隐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根植于行动、实践、流程及战略创新等活动。经过组合过程, 新知识得以在组织中传播。组织中的成员接收了这些新知识后,可以将其用到工作 中去,并创造新的知识内化的有效方法。图3.1 sEcI模型。通过这四个过程,知识经历了个人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组织显性知 识――组织隐陛知识这一过程,完成了个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到组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也就意味着知识在个人与组织间的交流与共享。在这个模型中, 对知识的各种形式以及各个组织层次之间互相影响的规定是很严格的。野中认为, 不同组织层次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不断转化所产生的这种螺旋式过程是知识 创造和再创造的关键。组织应充分认识这种动力的重要性并主动在组织中利用这种 机制。 3.1.2从生态学角度看知识共享过程 以上是从知识共享所涉及到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角度来。摘引自:张作风.知识共享机制及其在企业中的构建【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4.1;1019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理解知识共享的过程,我们还可以从知识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和形式的知识之间的 相互作用过程来理解知识共享行为。 以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有特定范围的系统便可以被视为一个生态系 统,不同的系统元件就是分布在生物系统内的族群。。根据生态学理论,族群在生 态系统内的关系,主要可以分为分布、互动、竞争、演化四个阶段。 (1)分布(Distribution)。生态学所谓的生物分布状况(Dis伍bution)或称为 空间塑模(spa廿al Modeling)是以数学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描述,包含对于各个生 物族群数量的统计、地理区域的分布结构等。 (2)互动(Interaction)。藉由族群之间的互动行为,信息将会在不同族群之间 转化、流动,可被区分为内部互动和外部互动。内部的互动指的是在同一群落内不 同族群之间或族群内个体间的互动关系,外部互动指的是族群与群落外部的其他族群间的互动关系。(3)竞争(competition)。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环境提供有限的资源给生物族 群,因此,生态位。重叠的生物族群们除了具有互动的关系之外,将会因为争取资 源而产生竞争的行为,一般可分为合作式的竞争与冲突式的竞争两大类。合作式的 竞争又称为共生(Syrnbiosis),指的是不同族群之间对于资源的竞争行为是以合作 的方式进行的,即竞争的结果是对单方有利而不损害另一方的形式或者是两种皆得 利的合作模式。冲突式竞争指的是不同族群之间的竞争行为是具有冲突性的,即竞 争行为将以有损竞争对手的利益的手段来进行。(4)演化(Evol埘on)。在外在环境的变动压力与族群间的竞争压力趋势之下,物种为了求生存势必产生演化的行为。这个演化的过程可以被视为是在调整族群对 于环境的适配度,适配度高的就可以继续的存活下来。 根据生态学的理论,族群的分布态势会影响到族群间的互动关系;又由于环境 资源有限的影响,互动关系则会带来竞争行为;长期的竞争压力之下,族群为了生 存而导致演化;而演化的结果则是形成新的族群分布态势。四种关系形成一个循环, 以纵向的、长期的角度来看,一个生物群落将会不断重复的进行D―I―c―E―D 循环,如图2.4所示,称为生态系统的DIcE模式。@Auyang S.Y,FoundationsofCo呷lcx.systcmTheories:inEcon锄ics,EvolutionaryBiolo副,and1998S切吐sticaIPhysics,C踟bndgc univefs时Prcss?。根据Hulchinson(1978)的定义,生态位是指一群环境因素的组合,在这个环境因素的组合里面生物族群可 以不断的繁衍下去,或是生物族群具有大于等于零的成长率。也就是说,生态位所代表的是有利于某个族群 生存的特定环境因素的组合.20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分布瓜互动 2Ⅸs劬ution生态系统№僦ti∞》 尝n uc嚣m。n类比上述模型,我们也可以把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定义为一个过程。这样 既强调了其可测量性,又强调了其可改进性,这与生态学所强调的描述和渐进相融 合,便于我们运用相关生态理论来分析知识共享行为。 中国古人认为,治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积、渐、熟、化。积是积累,渐是扩 展,熟是纯熟之意,但光是积、渐、熟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化”,即消化、变 化或转化,本质上就是创新的意思。“积、渐、熟、化”其实就是知识基本的成长 过程,换一种说法就是知识发现过程、知识分享过程、知识重构过程以及知识创新过程。知识发现过程是指对现有知识进行收集、分类和存储的过程。知识发现可以有 多种方法。方法之一就是对信息进行精简、提取;方法之二就是利用新一代的计算 机技术和工具来帮助开采数据、信息中蕴藏的矿藏,并加以提炼,使之成为有用的 知识。在知识来源方面主要有两类,一是零散在个人组织以及组织内外的各种资料 和文档等显性知识,在这方面需要首先进行知识调查、确认,然后将其分类、整理 并加以存储;而另一类是隐形知识,他们需要经过一定的知识表示和挖掘手段才能 显形化。知识发现的能力要求在人与物,以及组织结构与制度等方面具有获取和接 受知识的基本素质,而且这种能力要求是随着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提高的。 经过这一过程知识将从信息集合中提炼出来,形成知识单元①集合,即知识生态系统的群落。知识分享过程指通过知识传播交流而扩展知识量的过程。即知识群落之间的“互动”。知识重组过程是指将分享过程中得到的知识单元集中进行处理,针对个人需求。知识单元是指知识构成的“最小成分”,是不能再行分解的“知识要素’:2l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与特定目标将其与个人、组织原先拥有的知识进行重新作用、组合的过程。这其中 有个对分享得到的知识进行“选择性”吸收的过程,是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 程,可以看作是知识单元的“竞争”。 知识创新过程是指利用前面过程中得到的知识用于满足个人知识需求和解决 实际问题,并产生新知识的过程,即知识的“演化”。知识创新过程并不是一个单 独的环节,而常常是知识发现、分享以及应用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发现趟t―,知识分享知识生态系统蔫歹―弋、,知识蝴愈夕知诡组 \∑。∥<―’』露§F图3.3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过程 知识共享在知识生态系统中经历以上全过程,知识共享就完成了“螺旋式上升” 的一个阶段;此后,共享过程会从一个更高的起点开始。如此循环往复,于是知识 在此过程中得到更新,知识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不断进化,知识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3.2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根源所在(1)知识的流动性 知识在知识主体①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拥有~定的知识 量和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在知识量和知识结构上完全相同的知 识主体,所以知识在知识主体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知识不对称是绝对的,任何两 个知识主体间都存在着知识不对称。正是因为这种知识不对称造成知识在知识主体 之间存在着知识差。如同水流和热的传递一样,知识也会从高势能流向低势能。由 于知识主体间知识差的绝对性,知识主体之间总存在知识流动。所以说知识不对称 是知识共享的基础。o知识主体主要是指个人、组织、地区和国家等,而其中个人和组织是最基本的知识占有单元.22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知识存在着双向和单向流动两种形式,但多数情况下是单向流动。知识贫困和知识富有总是相对而言的,某一方面的知识富有并不代表另一方面的知识富有,有时可能恰好相反,知识主体之间总会有不同层面的知识差,因为任何知识主体之间在知识量和知识结构上都存在差异。知识同时还存在纵向和横向流动,这就是知识在时间轴和空间轴上的传播和积 累。知识纵向流动表现为不同时代的知识主体之间通过知识代代相传和文献积累等 方式进行,而知识的横向流动则表现为同一时代的知识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形式共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如海量文献和形式多样的会议。要保持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流动,就必须不断地调整知识主体的知识结构,改 变知识主体的知识量。目前主要是通过知识主体的结构调整和不断学习来实现,如 个人的终身学习(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 这就是为什么全球普遍存在人才流动的原因,当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达到某种形式 的平衡后,知识在知识主体之间流动的效率开始降低,个人在知识主体中的地位难 以显现出来。要么终止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保持知识势能;要么重新调整知识主体, 使知识不断在知识主体间流动。(2)知识的公共性绝大多数知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它们的使用和消费不具有竞争性和排它 性。知识资源的反复使用和消费不会使知识损耗减少,而且还会使知识增值。知识 产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由于增加知识产品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 零。因此,知识资源共享不受经济学传统的要素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相反, 其作用的发挥能使要素边际收益递增。 (3)知识的外部性 知识产品具有较强的外部性,知识的社会效益要高于知识产品给生产者个人带 来的效益。如果让市场机制来决定知识生产的资源配置,就会出现知识生产不足, 导致知识资源配置的非帕累托最优。状态。根据科斯产权定理,凡是外部性存在的 地方,市场机制将失灵,为实现帕累托最优就需要公共部门或政府行为参与知识生产活动。 (4)知识的交易信息不对称知识产权的出售者拥有知识的全部信息,而知识产权的购买者往往没有知识的 全部信息,双方处于信息非对称的地位。因此,知识资源的市场交易是低效率的,。帕累托最优(Pa瞅o Optimality)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 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23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或者说交易成本是很高的。限制知识流通造成知识的不充分利用,实际上是增加了 社会成本,造成了社会损失。这反过来要求,通过其他方法支持知识生产,主动共 享知识,使社会利益最大化。 (5)知识生产的协作性 知识生产主要指技术创新活动,它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人员、多种知识的协调 和配合,需要大量的投入,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知识本身的多样性和价值的不确 定性,在这个过程中难以用垂直一体化的方式进行监督、考评和激励,也很难用松 散的市场交易将它们组织在一起,它们需要更加紧密地协调和更加主动地投入。.知识的这些复杂性特征,决定了知识共享的困难和易变。因此,对于这个知识生态系统来说,创造某种机制使得知识共享能够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机制 就是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机制。3.3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可行性分析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共享是建立在自愿和互惠的基础上的。知识主体与他人共 享自己知识的同时,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知识,只有基于这样一 种知识互惠的关系,知识主体才愿意进行知识共享。实际上,知识生态系统的知识 共享实践可以理解为知识主体之间在提供和保留知识的选择中相互博弈最终达到均衡的一个过程。(1)知识共享博弈是动态重复博弈 动态博弈的根本特征是各博弈方不是同时,而是先后、依次进行选择或博弈。 由于参与人的行为有先后次序,所以后行动者在行动之前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的选 择,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战略选择。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个重要类型。当博弈只 进行一次时,参与人只关心一次性的支付;而当博弈重复多次时,参与人可能为了 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来选择不同的均衡战略。在知识共享中,如果知识主体着 眼于长远利益,如个人知识技能的提升从而增加自身对于组织的价值,而组织本身 知识存量增加也会导致竞争力的增强,那么知识共享的重复博弈将因此展开。 (2)知识共享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 有准确的知识,即没有事前的不确定性。然而在知识共享发生之前,每个知识主体 都确切地知道其他成员将提供的知识的数量、质量和价值,即知识主体之间掌握关 于博弈的完全信息,这无疑是一个过于严格的假设。由于个人的隐性知识高度个人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化、难以观察和准确量化、难以表述, 在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共享博弈中,信息的 不对称和不完全是难以克服的,因此, 知识共享博弈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3)知识共享的纳什均衡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知识共享博弈是~个典型的“囚徒困境”。我们可以 以两名知识用户之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情况进行分析。假定每个知识用户有保留知识 和共享知识两种选择,对应于每个用户的不同选择,出现四种效用值,我们用A表 示双方均不共享知识时的效用;B表示对方提供知识而自身违约时的效用;C表示 对方违约时的效用;D表示双方均提供知识时的效用。显然,B>D>A>c。这样, 可以构造出知识用户间知识共享博弈的战略表达式。成员2 保留 成员1 保留A,A C,B提供B,C D,D提供图3.4知识共享博弈的战略式表达 员工向其他员工提供知识是需要成本的,因为随着知识的转移,员工自身的专 有价值就会逐渐消失,我们叫它知识转移成本。而共享知识的收益不仅包括员工从 对方获得的知识,还包括其利用获得的知识倍增自身能力的收益。那么,在双方均 不共享知识的情况下,效用A表示的是员工既无收益也无损失的情况:对于效用B, 一方从另一方获得了收益而自身又未承担转移知识的成本;对于效用c,一方提供 了知识却未平等地得到同样的收益,其效用将是负值;而双方均提供知识时,双方 的效用值D都将是各自的收益减去成本。因此,B>D>A>C。 分析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知识用户1和用户2的占优战略(上策)是不共享知 识,因为无论对方是否提供知识,其自身的最优决策总是保留知识。那么,在组织 内实施知识共享似乎是不可能的了。然而,与静态博弈不同的是,大多数知识共享 博弈是重复无限次的动态博弈。根据重复博弈的思想,不完全信息可以导致博弈双 方的合作。理由是:当信息不完全时,参与人为了获得合作带来的长期利益,不愿 过早暴露自己的本性。这就是说,每个知识用户为了获得知识共享带来的长期利益, 他会隐藏自己不愿共享的本性,如果博弈重复无限次且每个人有足够的耐心,那么 @将持续下去。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结果将是稳定的,该知识共享博弈达到了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回,有效的知识共享 所以知识共享行为是可能的,但要使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有效维持 下去是需要前提的,即:要有完备的激励措旋刺激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要对成员 过去的违约行为(即不共享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并有效惩罚,让成员对未来收益的 贴现因子足够大,从而使成员违约时对未来收益的损失足够大。这样,有效的知识 共享则可以实现并维持。3.4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推动力分析(1)知识需求的拉动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成为知识共享的首要促进因素。知识经济时代充分体现了知 识和信息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 的交流不断扩展着人们的视野,推动人类不断进行新的发明。这些新知识、新技术 又作为生产的第一要素推动社会发展,由此形成一种知识、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 会发展成果帮助人更有效地发展知识、技术的良性循环。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正在 形成一种尊重知识的文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但是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知识贫瘠的时代背景下,用户均不同程度地面临着 信息过载、知识获取难度大的压力。此时,用户的知识需求不再局限于量的众多, 而是转向对知识质的追求。与之前在同等水平上理解某个特定问题相比,如今用户 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收集信息。在日益推崇效率的时代,用户需求行为也由原来 的知识获取过程和结果并重转向仅看重结果而忽略知识获取的过程。 因此对用户而言,资源在足够的前提下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该是使用成本越低 越好。使用成本低指的是,面对的是尽可能多的海量的资源,得到的是自己真正需 要的资源。即使是对专业人士来说,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寻找自己有用的信息, 仍是当前网络技术使用中面临的最大困惑。大量重复、无用的信息,以及进入各种 数据库的不便,对人们的学习和工作造成了诸多障碍。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是 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内在牵引力,如何达到知识的高度共享保证用户来获 取到尽可能多的资源,就需要我们探索一种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来实现知识的合理流动。o子博弈是原博弈的一部分,它本身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博弈进行分析.当参与人的战略在每一个子博弈中都 构成纳什均衡时,则形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它要求任何参与人在任何时间、地点的决策都是最优的, 决策者应该随机应变,而不是固守前谋。26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2)政府的推动 知识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是知识创新与应用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主 要动力。在历史上知识传播手段与方式的每一次革新,都曾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和科技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各国政府都认识到知识资源共享给国家发展所带 来的机遇,纷纷制订相关政策或措旖促进信息共享。 信息化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国家关于信息化的总战略方针是,优先 发展信息化,重点实现知识资源的社会共享。对信息化的实质有各种描述,如在2000 年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发表的《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中明确提出:“信息与通讯 技术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它的力量能够帮助人们和社会利用知识和创 意。”也就是说,信息化的真正目的和核心任务,是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已 逐步成为我国的社会共识和国家意志。 知识共享是~个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将推动知识共享 作为加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形成的外在驱动力。3.5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运行的障碍分析3.5.1知识内容方面的障碍 (1)知识缺乏必要的控制 很多知识处于原始的、自我无序的状态,既没有相应的加工、整理、开发、利 用,也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协调、控制,是一支混乱无序的盲流。知识控制系统脱节, 各类知识处理机构之间彼此独立,缺少横向联系,形成一个各自为政的局面,无法 实现知识共享保障和知识开发的整体和规模效应,致使资源浪费。一方面知识过多 过剩,另一个方面有用的知识或价值高的知识却很少。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通过在 知识的源头上加强知识的控制和引导,一方面积极倡导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为良 性的知识生产创造健康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加强知识监管,对无用知识和垃圾信 息要通过政策和技术的双重手段予以规范或剔除,提高整个知识生态系统的价值率 和信用度。 (2)表达障碍 知识除了有物质载体、可确知的、可以表达的显性知识外,更多的是不可测量、 不易掌握、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其因在于这些知识缺乏可表现的形式,它往往存 在于人的头脑之中,表征为人的价值观、信仰、预见性、经验、技能、能力等元素。 一般很难获得管理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只有通过个体的学习或行动才能获得。因此,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即使个体愿意把自己的专有知识与技能让人家分享,但要做到其蕴藏的宝贵知识或 经验不加保留地传播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绝大部分的竞争知识不能用言语表达或 只能用言语进行部分表达,大量知识都存在于我们的知识结构之外,不能被接收和理解,也无法共享。3.5-2知识用户方面的障碍 (1)用户知识处理能力障碍 知识收集能力不足,知识处理加工方式落后,知识通道阻塞,知识容量有限, 对知识接受或利用者的情况不了解,盲目传递和交流知识,这些都是知识分享过程 中的障碍。此外,保密的原因或知识分享过程的组织、人员等都会影响知识的传播 和交流。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知识分享的手段和技术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选 择适当的知识传播渠道,运用科学的知识传播技术,通过合理的知识传播媒介,实 现有效的知识传播和交流,是知识分享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2)知识接受者的滞纳 知识接受者对知识需求的迫切性、知识需求的强烈程度等,制约着他对知识的 反应和接受状况。接受者若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或相应的语言阅读能力等素质, 则易发生知识传播中的思想或语言障碍。知识的文字陈述只能被看作是一种描述, 而不应与其所描述的对象的实质混淆起来,许多描述同其实质是有一定的客观误差 的。即使某些文字陈述在记录下来时曾经是精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精确性永 远存在。知识利用的效益如何最终是通过知识接受者对知识的利用来评判的,根据 知识内容的不同和知识受众的差异性来对二者实现科学合理的匹配,就是知识应用过程要关注的问题。 (3)语言障碍受语言障碍的限制,我们不能自由地同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彼此的知识。(4)心理障碍从心理学角度看,知识的拥有者不仅仅有对成功的需求,还有对声誉与权力的 执着追求。于是隐藏独特知识或经验并由此处于一个基本特殊专长的垄断地位可以 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这种势利态度常常会阻碍知识在组织中自由和顺畅地流动。 一些知识用户对知识共享怀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认为鼓励知识共享实际上是承认自 己在某领域内比不上他人,而且拥有某一方面知识的专家也会惧怕失去应有的专家 声誉。由于大家担心知识公开会导致自己在组织中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对于有价值 的思想、技术或信息进行控制,以此确保或提升自己的地位。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l S THESIS3.5.3知识环境方面的障碍 (1)文化障碍。知识共享是一种利他主义的行为。然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知识公共化和社会力量一直比较微弱。这使得大量的知识是以隐形的方式存在于个 人。因此,坚守自己已有的知识并疑惑地看待来自他人的知识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天 性。这或许是因为惧怕被认为无知而不愿共享,或许是为保持权威自视甚高而不屑 于共享。此外,组织里不同专业或背景的人员共享知识本是知识管理的应有之义, 但如果他们之间差距过大,失去对话基础,知识共享也不能发生。即使相同专业或 背景也有可能存在门户之见。 (2)社会障碍。人们在知识共享和交流过程中除了存在一些自然障碍之外还 存在大量的社会障碍,这是我们无法克服和逾越的。社会环境障碍存在于意识形态、 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文化传统和教育状况等方面:人为障碍,如蓄意 破坏,歧视,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级制度和限制自由等,这此人为设置的障碍 通常会超过自然障碍的影响。 (3)技术障碍。受技术障碍的限制,我们无法联入大量存在的知识网络,无 法解读和共享目前许多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知识,如计算机和网络中普遍存在的已加 载重重密码、权限和口令的知识信息,无法利用知识管理技术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其 他主体交流知识。 (4)管理障碍。现行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型的层组管理模式。管理层次 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衰退或失真现象非常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知识共享的 有效实现。而且,在这种组织结构下,知识生态系统内部沟通尚存在难以逾越的层 级鸿沟,没有超越层次以外的直接接触和互动式交流,根本谈不上知识共享。再者, 知识共享是需要场所与条件的,而知识社区尚未形成时,知识缺少交流与共享的适 合场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ⅣS THESIS4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构建4.1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构建目标前文已经分析了,由于知识共享存在着各种自然障碍、社会障碍、人为障碍等, 使得在传统工作环境中,知识的共享并非自然而然和简单易行的。但是广义的共享 是普遍的,是社会知识的存在状态和属性。所以,在知识生态系统中需要我们建立 一种机制,使得知识共享成为人内在、自发、自主的行为。一家咨询公司的首行执行官Andrew L.Michuda也曾提出,“知识共享的最大挑战在于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o而根据另一位学者李东的观点,从有形的组织结构层面来看,知识共享应该 通过恰当的组织结构形成一种知识联盟:从无形的组织文化层面来看,知识共享应 致力于建构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使知识实现合理而有效的流动。。另外,要真正 地改进知识共享,还需要在知识生态系统中营造一种有利于共享的环境。 所以,探索一种内在的、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是建设和谐知识生态系统的关键 目标。知识生态系统一方面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生产和获取新的知识;另一方 面要让所有拥有和需要新知识的成员都能参与到知识共享之中来。因此,总体说来,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终极刚示是促进知识的普及应用与知识创新,就是要把现存的组织改变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生存学习系统,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 容易,加快系统中和系统间知识的流动,确保知识能在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和最低 价格的条件下,提供给社会公众充分使用,从而促使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各知识主体 利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4.2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构建原则4.2.1人本原则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知识共享是建立在知识充分共享和交流基础上的。以人为节 点,通过社会交往所形成的知识交流渠道为链形网状结构,知识便在这个特殊的网 中流动,并且不断有新的知识流汇入网中。这个以人为节点、以协作交流为链、以。电子商务知识管理.hnp:Ⅳww砒eqccd.corr帅lpx^订px墨_4mtIno李东.论知识管理中的组织创新.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42~14530 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知识流为内容的系统构成了知识生态系统,其实质是一个知识共享、交流和创造的 系统。知识生态系统的发展有赖于知识节点的竞争、协作中产生的知识的多样性等 等。人作为节点,既是知识的真正拥有者,也是知识生态系统运行的操作者和最高 裁决者,其知识共享机制应该把人放到核心位置,以满足人的知识需求作为共享目的。 4.2.2系统性原则知识生态系统的模型,来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示。自然系 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使我们更关心系统的总体趋势。在自然界里,生态系统通过能 量的传递和转化使物质形式和结构层次发生转变。其中,协调能力在维持这些变化 和稳定中至关重要。在人的概念系统中,协调是通过体现系统机制的语言等信息交 流来实现的。对于一个组织,如企业必须建立能有效调节系统变化、发展和平衡的 协调机制。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就是要建立这种有自我评估能力的协调机制, 使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知识得以顺利交流和反馈,使导 致系统绩效总目标的知识状态保持最优化。4.2.3互动原则传统的信息管理或知识管理,其重心都在知识的收集和分析。而引入知识生态 系统的目的就是将现存的组织改变成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生存学习系统。知识生态 系统中各要素之间所有的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知识决不是静止的物质, 而是永远在不断增长和变化的过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更像是随环境而进化 的热带雨林。知识不可能孤立存在,它生长在整个系统中,它总是受系统其它部分 或外在环境的影响。在知识、人、知识环境三元网络的交互下,不仅知识的位置会 变化,知识的内容本身也会随时间而变化,因此知识共享机制应该着重研究知识生 态系统三生态元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一个动态具有自适应性的机制体系。4.2.4实践原则知识生态系统的最终方法落脚于通过构思、实践和不断测试,为现存组织开发 出具有自我意识、持续创新的进化系统。考虑到因特网时代知识资本的日益重要性 和时效性,这种强调协调能力以应付变化的努力必然具有实践意义。它将扩展以信 息管理起家的知识管理的视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的信息主管马瑟(clive Ma吐ler) 指出:“获取知识要做两件事:一是建好物质的基础设施,二是确立正确的文化。 我们所缺的正是培育和保存无形信息和知识的文化。”高适应性的知识共享体系的 @践为导向。硕士学位论文MASTE R,S THESIS创建,这一迫切的工作正是知识生态系统的实践方向,构建知识共享机制务必以实 知识生态学可以通过增强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提高组织的绩效。例如, 具体方法有:加速知识流动,以缩短与市场的循环周期;增加注意力的带宽,通过 分享最新的知识,迅速发现战略机遇和威胁;借助有组织的知识展览会、座谈会, 加快创新方法在组织内的推行等等。4.3知识生态系统共享机制的总体框架知识共享机制是指实现知识共享的内在方式和途径,本文将从知识生态系统的 “四体”结构出发构建与知识生态系统相配套的共享措施,通过该机制体系,实现 系统内隐性知识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最终完成知识的发现、分享、重组和创新。 下图是知识生态系统中知识共享机制的整个体系模型。图4.1 4.3.1业务支撑体层面构建知识生态系统的共享机制体系模型(1)搭建知识共享的硬件平台32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THESIS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个 人电脑成为信息形成、处理、发布和传输的主要角色,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换信息 及协调合作的水平,使众多电脑组成的网络得以在各种活动中完成最佳媒体的作 用。因此,知识生态系统总必须根据知识共享的要求,建立一个公开的能为知识学 习和交流提供完好基础设旌的网络,形成包括知识收集、知识分类、知识检索和知 识交流等各个环节在内的完整网络系统,以满足知识用户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和交 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上传平台、个人空间等,为知识用户提供发表知识成果 的网络:还可以开辟多种形式的网上沙龙、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等, 让知识用户在网上进行交流思想,获取知识,使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建立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基础上。 (2)编码知识的规范化知识的共享需要建立编码知识的规范化制度。如知识分类制度和知识标准化制 度。知识分类可从多角度分类,既可根据任务、专业分类,又可按照局部知识和全 局知识、例常知识和例外知识进行分类。根据分类设定学习知识的权限与范围,使 系统中的知识个体可以根据不同的层次和需求学习不同的知识。 (3)逐步建立起组织的知识库和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的显性化策略其核心是建立组织内部的知识库。知识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ww.99ll0.com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