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考试考的是UG的哪个版本啊?求酷派大神f2系统版本解答

UG哪个版本好用?_百度知道
UG哪个版本好用?
现在用哪个版本的UG好用啊~新人什么都不懂啊~学前准备~~~
建议您安装稍微高点的版本,,,但是其基本思想差不多的.0.0制作的。虽然不同版本之间的界面有不同,网上有流传比较广的比如台湾郭冲展的教程是2,现在应用比较多的是UG 4,7.0,但是好像大家普遍反映存在bug。,并且siemens推出的相关升级包不足,不过初学的时候使用哪个都差不多.0制作的.5,不过为了打开高点的prt文档,据说在CAM模块有变化,比如6UG存在多个版本,现在推出有UG 8,但可以通过加载角色来改变的.0,不同版本之间可能存在不同,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教程也都是使用4
其他类似问题
5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我就是用的4出于找工作的考虑,外面大部分厂用4,虽然版本老.0的比较多,但是稳定容易上手.0
那还用说,没学过直接8.0,其实差不多,不过学就学新的,老死8.0等个5年后再换N点0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红方比例 23%
&&蓝方比例 77%
有用!让业界肯定您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突出您的优势,获得业界认可的专业认证,向您现在或将来的雇主证明您的技能,充分运用您的技能为自己争取在职业生涯中晋升的机会。
已发表观点:11
无用!仅是一张白纸,企业招工只看重实际技能。
已发表观点:20
爱国者一万号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要根据用人单位的情况来定。一个很大的工厂哪有时间来证明你的实际技能?即便是只有证件没有技能,大厂不可能是只有证件或考试审核这个唯一的环节,所以有证而没有实力的也是白搭,大厂知识想淘汰两类人:一个是实力不全的,另一个是假实力的。所以,既然你有实力,那何必畏此一战、厌此一鉴呢?!
简单一点说:要进正规公司上班拿高薪水,有证书机会会高一点,要是在普通公司上班这证书就跟没有差不多!!!
實務經驗重要
这只能说这张纸的技术含金量不大,但是作用是值得肯定的
很实际的一个问题,有这张纸,你可以面试,没有的话,你连面试的机会有木有!
yinquanlin
如果是国家认可我想有用一些大企业要求要有一些关于专业方面证明.(小厂除外)在大企业在这几年趋势来看,我个人认为更注重企业文化.相对于员工来说他的要求更高.(以上发言重要看这个证含金量太垃圾了的话拿出来也丢人因为能买得到的证太多拉).
这主要看业界的认可范围了
他可以是一块敲门砖进入公司之后主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了
企业能给你证书即企业认可你的能力,自己在任何岗位上都需要多一份努力,以后才能适应更大的挑战
钢铁打火机
在一定条件下,还是有作用的,可能作用不是那么的尤为显著!至少证明你曾今的确有学过,就像一些学校的考证,他们有的时候没用,但是没有你就没法拿毕业证,同样是一杯水,当你非常渴的时候或于就是你的救命之水,反之,当你不渴的时候可有可无!是一个相对的观点
这个主要还是看企业的要求,有些大型企业证书就是敲门砖。
真心的说没有几个企业会看这个,或者说你不说都没有人知道有这个的。
真正懂得真是没有人会看这个的
证书要在培训后学到东西才真正有用。
证书没多大用,关键面试的时候,让你实际操作,能做出来,做的好的出来才行。
因为这种考核,考的多了,就会形成一种模式
感觉就和高考一样 都有固定题型 考生要复习的话 都是有针对性的
这样的话 我感觉 意义不大
如果证 对你非常重要企业需要的话
要看情况了
jiangang_zhao
不过说真的,没有那一纸文凭,工作也是真够难找的!!!
基本没有用,
hedongdoney
真的真的没用,含金量超低,只能证明你懂皮毛了!
大企业不看这个,应届生公司通常统一培训,已经工作的人,更不好意思拿这么个低级证出来看。小企业更不要这种无意义的证书。
期待有西门子认证模具(/仿真)专业(/高级)工程师证书考试
ruoying_2233
本科毕业可以申请助理工程师证的,国家认证的,将来想做高级工程师必须的阶梯,硕士可以直接中级的吧,这个有点用。。。。。
这个证不证的,真的能代表你有多大的能力吗?考出来的证多半代表的是你还只刚入门,离丰富的工作经验差得远着哪
现在有人老是说什么敲门砖,我用手不用砖敲门不行啊?
Powered by我想自学ug,但我发现他有很多个版本,有什么8.0 6.0 10.0的我该学哪个好呀?_百度知道
我想自学ug,但我发现他有很多个版本,有什么8.0 6.0 10.0的我该学哪个好呀?
提问者采纳
议考查目标企业&#47.0应用较多,但企业应用相对滞后,新版比老版软件功能要强大先进.0和6,目前4;公司软件使用情况确定软件版本
我现在才开始学,怎么也要几年后才能上手,那几年后软件版本也应该有所变化了呀
这样的话学八点零的是否好点,即不超前也不落后
我现在用的是8.5
请问您是做什么的?(供于个人参考)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5.0以上的版本都差不多,学那个都可以.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最新发布)
(首次公开)
现在的位置:
【UG软件下载】UG哪个版本好用?
UG哪个版本好用?
UG我是在07年的时候用过UG4.0,UG4.0用的人确实多,这个可以在网络上测试到的,搜索UG4.0的版本要比其他的版本人数要多很多,而且UG4.0教程都是漫天飘起的沙子一样的多,呵呵好的也有,我也看过几套,主要是学习其中的作图思维,前期都是模仿的去做,我现在用的是包括界面和功能都非常好,主要看你用哪个习惯了,人主要就是一个习惯,其实UG4.0的版本的一些功能都可以通过插件或者外挂补上的,所以到现在UG4.0还有很多的人在用,新版本的功能同过外挂也可以让老版本也实现同样的功能,选择版本是次要的,关键是自己可以学好这个软件才是王道。
各有各的看法吧,看看我的一个朋友是怎么说的:
关于UG哪个版本好用,这要看个人用哪个顺手与习惯,就目前一般来讲,用4.0的人数还是大多数,教程资料也比较多,而且招工单位也是4.0多,再者,为了交流的方便,建议还是低一些的版本好些,因为别人不会因为你的一个零件图去安装高版本的,否则给交流与沟通带来麻烦,如果只考虑软件功能与使用,当然新版本比旧版本要好的,就目前的新版本最高是8.5了,好用就是哪个习惯哪个就好用。UG软件界面是以5.0为分水岭,之前与之后的版本有所改变,功能有所改进,但核心是一样的。
在有些网站上看到有些人胡乱批评UG6.0是如何过时了,跟不上时代了,现在要UG要学7.0,7.5才是最好的。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两句了,UG6.0是迄今为止非常优秀的版本之一,且是学习UG的最佳版本,为什么在现在都快出来了的今天还要这么说?
原因有二:
1:因为众所周知:UG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工程软件,要学好它最好是很好的了解它的过去,正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这样你才能真的学好这个强大的软件,何况只要你的4.0学好了,5.0,7.0,7.0 8.0都只是在界面上有所改动和增加了一些新功能,要再学这些高版本就只是熟悉界面和运用几个新功能就可以了。轻而易举的事情,其实说句实话:真正的达到了UG高手阶段的人是不会在意什么版本的,什么版用起来都一样的得心应手,当你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我所言非虚了,往往困惑于版本的就是那新半桶水和新手们能常对此才比较纠结
2:从现实找工作的立场上来说,因为UG4.0是2005年上市的,所以4.0上市距今即为6年,而它普及至少也在2006在完成的,所以距今只有5年。。。,为什么我刻意强调这个,因为在面找工作至少都要求有三年经验(最少的都要两年),往往有的厂家虽然现在不用4.0了,但你面试时他们往往会用4.0来考你,因为你如果连4.0都不会用的话,你学UG才多久?何来三年经验,以此就识破了你是刚学会出道的新手了。其实在外面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说自己有几年经验这个问题大部分人都有很大的水分,如做了三个月的人胆子大点都敢说自己做了三年,这也不是诚实不诚实的问题,是现实逼的,相信很多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只要有真本事,其实问题也不大的。关键就是你必需得有真一点真本事,所以你如果说你会4.0的话,别人可能不会有多大的疑心,如果你连4.0都不会的话,这可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亲!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你很有帮助,请分享一下吧!谢谢您
万分感谢您对本文的分享!
/* 图片广告开始*/
/* 图片结束*/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 本站公告 ======------
自学街站长有着多年UG工作的经验,如果你是新手,欢迎的你的到来,我们共同交流,不管你是UG产品设计还是UG模具设计、UG数控加工、UG逆向造型,我们都可以一起进步,遇到UG问题可以加QQ探讨: 谢谢!扫一扫微信添加有惊喜!
<img style="width:225height:225px" src="/images/weixin.png"
同分类最新文章
免责申明:本站部分图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自学街为大家提供专业的技术交流平台!
申明:本站文字除标明出处外皆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Step1 250/99 出分后考经 (by 李旸)- 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USMLE)Step1 250分(原名《十一年历程回顾》)
一个人考出好成绩不难,但难的是一群人都考出好成绩,不出差成绩,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百歌医学,小编注:根据最新《》,这篇考经rating为:5/5星,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篇5/5星考经!
评分细节:
提供的完整成绩单上“姓名”、“考试日期”、“成绩”以及“performance页”是否相符?
出分前考经
第三方组织证明
出分后考经
考试时间:日
根据,,,,,,,,,,等全国知名讨论组考经的一贯统一风格,分为出分前考经和出分后考经。出分前考经请见:
百歌医学小编特别评论:李旸,是Beijing USMLE Group的第一任组长,也是第一个以身作则的要求BUG组组员要公开“出分前”、“出分后”两个版本考经的第一人,目的是以防早年只有出分后考经的人在得到比较好的成绩之后,文章内容会有浮夸和不真实的。这个制度在2008年下半年在BUG组里面开始酝酿,从2009年年中开始严格执行并且延续至今。在百歌医学的推动下,为全国的“UG”组们广为接受。现在的《》就是建立在当时的这个基础之上的。
由于当时的最初一版制度是要求考试参加者首先在组内考试当天晚上公布考经,然后一周之内完成出分前考经,所以当时李旸同学是有考试当天考经《》和考后第六天考经 两篇存留。
考经正文:
起笔日: 日,或者应该更早,早到十一年之前...
考试日: 日
出成绩日:日
落笔日: 日
经过一个漫长的23天等待,含一个33rd生日,终于成绩出来了,250/99。看到这个成绩,心里是各种滋味一齐涌上来~
李旸 250/99 成绩单
第一个裂缝:
有想法要参加USMLE考试是大约1998年到1999年的那个冬天。当时我还在首医上大四,如果看官中有同龄同道之人的话,一定会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医疗环境的迅速恶化记忆犹新吧?就是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代,我快要毕业了,总要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有一个基本的规划吧?
结论是:前景非常暗淡。那个时候正好是国家“下岗”之风盛行的时候,各大医院也是跟风地大量拒绝应届毕业生的入门来减压(那之前还没有那么多研与博,之后就越来越多了),这样的事情就发生我们前面的一届毕业生身上,看到我们的师哥师姐们的痛苦挣扎,不由得如坐针毡。当时我还是22岁,也是翩翩一少年,经常去逛西单图书大厦。那个冬天,偶得一本《赴美行医指南》的书,是一位叫许岗的在美国工作的医生写的。里面比较详细的说了步骤、做法和对可能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如获至宝呀。
第一个裂缝,第一个与当时医疗系统的裂缝就是这样在头脑中产生的。当时我就开始收集各种材料、书籍,但是困难非常巨大,原因是当时还很少有互联网,资源也很少。我搜寻了很久,能够获得的仅仅是那一套人卫版的Pre-test(百歌医学小编注:Pre-test现在在中,已经是“非常不推荐”的备考书籍了)。而且那时候英语也不成,很多资料收集到了也就是摆设,立志的作用大于实际的作用。最要命的是,一定要自力更生的我,那个时候真的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其他条件的支持。遂不得不暂时忽视了第一个裂缝。
第二组裂缝(没有写错,是“组”而非“个”):
2000年7月,24岁,毕业了。庆幸的来到了一个中型的三甲医院,俨然与同学中那种父母给安排好了3-4个大三甲医院的offer但是还选择出国者没有办法比。
8月份第一天上班,在楼道里的locker前,一个第四年的住院医说:“你是新来的吧?这把钥匙给你吧,你就用我的柜子吧。”
我说:“谢谢,你呢?”
他说:“我考研究生走了,大家都干不过3-4年的,你也趁早有打算为好。”之后踏着轻快的步伐离开了。
当时我对这一幕并不特别有体会,只是把一包书(我那时候有一个专门的塑料口袋,把一些英语的和医学的书装在里面,得空就拿出来找地方看)放在柜子里,就着从楼道另一端厕所传来的阵阵温热的臭气。说起这个臭气,还特别有学问。那个年代,医生的收入主要靠药品回扣,ICU里面狂用抗生素是平常极了的。很多ICU的病人产生了严重的肠道菌群紊乱的腹泻,有的病人能一天拉40次,护工帮着换下来的pad就暂时堆放在楼道一段的厕所,夏天被太阳一晒,清风一吹,满楼道的都是这种温热的臭。现在我偶尔闻到这种味道,都能唤起我的deja vu。我们这个科是干创伤外科的,四个组,每组一般都是一个高年主治、一个高年住院医和一个低年住院医。前两个人“白、夜、下、休”,最后一个人“白、24、下、白”。不到两周,我们三个新来的住院医就知道了为什么5年内的住院医(不算上我们三个新来的)就只剩5个了,如果一个都没有走的话,应该有11个。
科里的工作很忙,但是能学到不少东西。因为是严重创伤为多,每隔三四天,就会收些车祸之后双侧瞳孔大,呼吸没有血压低的病人放在ICU里面吹呼吸机。有时候一个比较丰盛的CPR夜晚之后,整个ICU里面弥漫着一股糊味,是反复使用defibrillator之后病人皮肤散发出来的糊味。我最多一晚给同一个病人CPR了7次,而且都成功了,欣喜于能够比较好的遵循了墙上的流程并且能有所变通。但后来高人指点后才知道,墙上的CPR流程早就是过时的东西了,明明纸都黄了。而且病人之所以能够恢复血压和心率是因为年轻而且及时换上了一管新的dopamine。而其实,病人心率血压下来的原因多数都是护士去取药和手动换dopamine之间的间隔产生的。现在想想,如果当年毕主任不点破上面的这些东西的话,我可能现在还在公立医院好好工作呢~
乍看上去,当时我们的那个科是非常差的,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那里严重多发伤或者单纯严重的颅脑外伤的死亡率相当低,直到我一年之后与一位在北京一个神外很强的医院的同学聊的时候,发现其实我们科当时在这方面的处理上是走在前面的。在那里一年的工作,我还是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当时我还对科主任多少有点儿抱怨,因为所有的回扣都在上面截留了,我们别说喝汤了,就连味道都很难闻到,收入非常低。但是现在再回想起来,那个年代就那个样子,如果换了我在那个环境下当主任,可能还远不如他呢。
第三个裂缝,直到断开:
在我工作了一年多后,一个特殊的机会让我彻底的离开了当时的国家的医疗体系。那时候SOS招人扩充他们的remote clinic的消息传到了我这里。当时我对比现在国家医院的工作和SOS,发现总的来说后者更有利可图。这就是那第三个、最终导致我完全地和国家医院说再见的第三个裂缝。我还犹记得我给主任递交辞呈的之前的那个晚上,收了3个挺重的病人,而且由于是第一次换工作,紧张的胃绞痛了半夜。第二天中午,我终于鼓起勇气把辞呈交给他了,其实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有点儿喜欢他了。
到了SOS,起初发现优点还是不少的。首先,我可以有一个实实在在练英语的机会了,其次可以看看国外的诊所和医疗体系是什么样子,这都可以非常好的配合我那是“遥远的考USMLE”的构想。其实当时还有第三,是收入提高了一点儿。当然,者第三点是伪的,因为很快我就发现那里提供的是一个在外企里非常差的待遇。但是当时另一个最为吸引我的事情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看自己想看的书,学习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了,而不必像在地方医院一样去躲别人的冷眼了。而且其实仅仅是回到了正常的朝九晚五,我立刻觉得:“生活,原来可以这样容易呀!”我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最大的收获就是英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提高。因为当时仍然是因为资料有限,学习方式也不明了,曾经尝试过复习USMLE,却没有办法正常的开展有效地复习,结果很快give up了。当时甚至一度将方向转到了试图考GRE出国,然后再图USMLE的道路上,之后逐渐发现这是一条非常费力不讨好,甚至自废武功的道路。
一年半之后,正在两相难办之际,新的机会来了。
和睦家的六年和BUG的出现:
一位过去的同事周医生,把我介绍到和睦家,继续干外科,继续从小医生做起,那年我不到27。在这里(当然我现在也还在这里),环境是开放的,工作是愉快的,而且能够从各个方位学到很多东西,更能深切体会到考USMLE的必要性有多大,因为我们天天都在用里面的知识。尤其是后来李大夫来了之后(他是66年首医毕业的,大陆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初期去美国,第一批考过USMLE并且做外科的,那年他39。他最后是在西南医学中心移植科当主任的,退休之后被北医请回来的),知道我的这些想法之后,很支持,对我是莫大的鼓励。就又开始着手复习USMLE,起初是停停走走的,主要是工作太忙了,我曾经天天oncall,一直干了一年多。直到2006年10月,那时候所有的材料、语言的准备、工作的强度以及物质条件都可以支持这个计划了。
客观条件具备了,如何开始呢?这其实是所有有同样想法的人遇到的问题。我在2005年前后走访了两个当时有关的组织。第一个是台湾杏林,在协和有一个点儿。去了一看,发现其实就是交钱买题目加看录像。还有一个是一个民间组织,但是水平仅仅停留在了互相提供材料,组员之间互相都没有见过,更别说讨论了。都比较令人失望。
2006年底,我发现了一个skype组,是美国的一些华人组织的,是一个真的学习组,定期讨论学习,比较有样子。但是由于skype的效果和时差问题,我一直没有能够真正参与其中,非常遗憾。然而,后来转念一下,为什么我不自己组织一个组呢?遂发动所有我知道的有相似想法的人,组成一个skype组。这个组,2007年5月起,一直讨论了大约十次左右,但是由于组员天各一方,我虽然极尽DJ扯淡之能,也不能让大家保持一个持续旺盛的学习、讨论氛围,令我非常头疼。
在2007年8月,北医有一个讲座,是一个在美国的麻醉医生李大夫讲国内考USMLE的可行性的。当时与会者200+。当时看到那个场面,我就想,机会终于来了,我们可以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北京组了。遂于当时大会的组织者钱大夫联系,告之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有初步结构的组,但是由于组员天各一方,无法组织有效地讨论和学习,希望能够与他合作办学。几天之后,钱大夫、老王大夫和我三个人筹划了几次,并且请一位刚刚在3天之内连考两个steps的刘大夫介绍经验,决定利用在大会上收集到的emails,号召大家组织一个北京组。
在日,响应号召的几个人聚集一起,共同商议了一下如何开展学习的计划,当时我自领了北京组组长之位。
第一次讨论是一周之后,从生化开始。到2009年6月我考试为止,已经坚持每周讨论,共计90多次了,完成了2个轮回了,已经有4个人考了第一步考试,成绩分别是258/99,240/99,238/98和250/99,其中还有一人step2ck考了262/99。
应该特别提出的是在讨论第一天就展露头角的李嘉华,他当时还是大四的学生,在第一次讨论中被任命为第一任总监,我们北京组所遵循的学习计划基本是他制定的。他是我们组第一个考step的,而且创造的258/99的step1成绩至今(2009年7月)没有人超过,包括我自己。原本我在考试之前由于所有的统计数据基本都稍高于他,曾经说要破个记录试试,结果还是未遂(辩解一下:似乎题库有变,让我啃了一口硬骨头)。无论如何,这都已经是历史了。现在这个组早已经是第二任组长和第四任总监共同管理下的了,规模上,共有30多人在北京,内部教学的材料已经多到可以装备一个小的学院了,而感情上,整个team就像自己的baby一样。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本文的副标题上写“一个人考出好成绩不难,但难的是一群人都考出好成绩,不出差成绩,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希望所有人都能考出好成绩!
再次打一个广告哦,也是我们组相对成功的秘诀。我们组利用了一个特殊的机制,使考出好成绩的老组员会回来给新组员讲课,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水平不会因为高手考完就降低,反而是越来越高,考出越来越多的好成绩。李嘉华等人曾经被这个特殊机制作用,被我们组奴役了一年多,现在他是要去LA了,我成绩也出来了,第二任组长也要开始用这个同样的手段奴役我了...这其实是福呀。
我自己考USMLE的经历比较特殊,是一个漫长的坚持、反复认证和不断地摸索过程。而且我是一个不具有考试天赋的人,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能够在考前积累非常好的基础数据,多是拜我们这个BUG组所赐。很快,我们就会根据我们组这些好成绩的人的轨迹,描绘出一个《》,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生更详细信息:
复习模式:兼职(更多:《》)
参照的版本:尚无时代
【Interval 250+】数值 :N/A(详见:《》)
考试题目数:48x7=332(详见:《》)
考试地点:北京考场
MBBS学位学校: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星座:巨蟹座
姓名:李旸(新浪微博: )
百歌医学版权所有,盗版必究!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络bugers.更多精彩
最后编辑于:作者: 李旸
百歌医学创始人之一。百歌医学【USMLE Step1 Review 精讲】系列讲师之一。2009年USMLE Step1 250/99,2010年Step2 CK 254/99,2012年Step2 CS 一次通过。北京和睦家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生。
var right_1 = 0,right_2 = 0;
window._bd_share_config={
"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bdStyle":"0","bdSize":"16"
},"share":{}
,"image":{"tag" : "bdimg", "viewList":["qzone","tsina","tqq","renren","weixin"],"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16"}
}; 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派大神f2蓝牙版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