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互联网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大赛报名 团队成员用填队长吗

English version&
关于组织研究生参加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拟稿:董承婷&&点击量:[]
各培养单位、各研究生:
&&& 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6〕4号)和重庆市、重庆工商大学相关文件安排,现将研究生院组织参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资格和条件
(一)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
&&& 1.创意组参赛条件: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 2.初创组参赛条件: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
&&& 3.成长组参赛条件: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
(二)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
(三)参赛队网上报名。参赛者的资格确认由学校学籍管理部门负责。
二、参赛项目要求
(一)项目类型
&&&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二)项目内容
&&&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三)项目材料
1.报名材料:已完成网上报名,且齐全、符合要求的网上报名信息材料。
2.书面材料:项目计划书一份(组织结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其他佐证材料附后),使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
3.电子材料:包括一分钟展示视频及项目计划书电子版。视频格式不限,需保证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大小不超过1G。项目计划书电子版为pdf文件,大小不超过30M。
4.答辩材料:准备现场展示和答辩15分钟多媒体或汇报材料。
三、时间安排
(一)参赛报名
&&& 日至5月31日各学院或部门组织参赛团队进行报名。报名方式可通过大赛官网“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并严格按要求在网上提交相应的图片、视频、项目计划书等材料。
&&& 大赛官网报名: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大赛APP:大创空间 大赛微信公众号:大学生创业服务网
(二)研究生院评审遴选
&&& 请各参赛团队将报名的项目材料(报名材料、书面材料、电子材料、答辩材料),最迟于5月30日前报送至研究生院(厚德楼1008办公室,联系人:董承婷,联系电话)。
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评委对报送材料进行项目评审,并从中遴选出参加校级竞赛的项目。
(三)学校评审遴选
&&& 学校于6月24日前组织专家评委对报送材料进行项目评审与评奖,并从中遴选出参加重庆赛区竞赛的项目。
四、相关要求
&&& 李克强总理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了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接见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学生、指导老师和专家评委代表,足见此项竞赛活动的重要意义。
&&& 请各培养单位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务必通知到本部门全体师生,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在校学生参赛,主动联系符合条件的已毕业学生参赛,并为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原则上每个学院不低于5项,多报不限。
特此通知。
教 务 处、研究生院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19号 邮编:400067技术支持:研究生院 LOU.Kai&Email:grsadmin@&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的通知》(苏教高﹝2016﹞7号)精神,为做好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拔和指导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
二、大赛时间
2016年5月-7月
三、参赛项目类型和要求
(一)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二)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内容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四、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我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
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指导教师不得超过两人;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五、赛程按排
第一阶段:校内初赛
(一)组织报名
各学院认真组织、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培训,每个学院至少推荐一个项目参赛;参赛团队于6月6日前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cy.)进行注册报名,也可通过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注册报名。
(二)作品提交
各学院于6月6日前向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报送参赛作品及项目推荐表;电子文档和书面文档各一份,电子稿请发送至(联系人:蒋婧;联系电话:)
(三)评审推荐
6月14日前学校组织专家对各学院报送作品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择优推荐项目团队参加省级复赛。
第二阶段:省级复赛
7月10日前,省赛组织委员会在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三个大组中共评选出110个三等奖和90个项目进入省级决赛。
第三阶段:省级决赛
省级决赛拟定于7月中下旬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举行。参加创意组现场答辩的团队须准备10分钟的陈述和5分钟的回答问题,参加初创组和成长组的团队须准备15分钟的陈述和10分钟的回答问题。
六、其他事项
请各学院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 学生工作处
&&&&&&&&&&&&&&&&&&&&&&&&&&&&&&&&&&&&&&&&&&&&&&&&&&&&&&&&&&& 日
附件1:第二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项目推荐表
附件2:第二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项目推荐表
附件3:第二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项目推荐表
附件4:项目商业计划书撰写提纲及注意事项
附件5:各类商业(项目)计划书撰写注意事项正在加载视频...
当前位置:&>&&>&
关于组织开展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文章来源:楚商学院
更新时间: 09:48:25
我校首届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共计300余人、70支创业团队参赛,最终20家创业团队入孵我校创业基地,6家团队获得国家创业基金22万,1家公司获得互联网+大赛湖北赛区银奖,并获得奖金1万元。与此同时,经过不懈的努力,我校创业基地已获批&武汉市大学生创业特区&、&湖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厅校园科技创业孵化器&。此外,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如《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学分置换实施办法(试行)》、《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园科技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等,进一步完善了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后期,我校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全力推进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为了更好地激发我校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进一步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扶植,更好更快地落实湖北省科技企业校园创业孵化器的配套政策,筛选优秀创业项目入孵创业基地,并代表我校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特举办我校第二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6年3月&2016年6月
二、参赛对象
我校在校大学生,毕业不超过5年的我校毕业生,鼓励学生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组队。
三、举办单位
主办: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协& 办:楚商发展促进会、湖北雨天晴联合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众创时代(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发展中心、他拍档(武汉)公司、洪山创客、武汉农业电子商务协会、TA同学会、武汉关键体验营销公司、光谷创业咖啡
承& 办: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楚商学院、学生工作处
四、组织机构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长& 王典洪
副组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长助理& 郭霖
委& 员: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黄义武、舒宏应、王启帆、刘美中、刘占业、王曙光、易荣伟、周& 军、叶& 舜;企业代表:刘& 扬、许& 峰、张& 东、关& 键、蔡& 孟、武& 梅、葛学斌、刘& 洁。
成& 员: 甘& 巍、李& 毅、姚宏岗、张留华、卢& 潘、雷智、隆芳敏、杨复伟、丛& 飞。
五、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2016年4月5日&4月20日。由楚商学院与学工处联合下发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创业大赛报名通知,每个学院指派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参与大赛的组织工作.以学院为单位收集报名团队与个人,完成报名工作。
2、报名方式:(一)在校大学生可在带班辅导员处报名参加,由辅导员老师整理后以学院为单位报名,原则上各学院参赛团队数量不低于在校生数量的0.5%;(二)已毕业的本校毕业生可在楚商学院登记报名。
纸质版资料上交各个学院辅导员老师处汇总,电子版资料请于4月20日发送至(以团队项目名称命名的压缩包,否则无效)。
3、报名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团队)报名表》:纸质版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详见&附件&);项目商业计划书电子版是一式两份,电子版一份(不设定标准格式);项目答辩PPT电子版一份;
4.项目范围:此次参赛项目申报分为四大类,即:创新科技类项目、创意文化类项目、&互联网+&及其它类创业项目,各类项目分别要求如下:
(一)创新科技类项目:是指未来产业化前景好、知识产权明晰的科技技术类项目,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特高新农业等高新技术为主导;
(二)创意文化类项目:是指以文化为内涵,创新为动力,高技术为支撑的,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包括广告、建筑、美术和古董交易、手工艺、服装设计、动漫设计、时尚、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影视创作、网络媒体等;
(三)&互联网+&类项目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四)其它类创业项目:以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为主,项目成熟度高、产业化前景好、带动就业人数多的项目。
六、大赛培训与指导
七、赛程安排
本次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创意PK阶段,旨在展示参赛团队的创新创业创意构想等;第二阶段为创业实战阶段,旨在锻炼创业选手的创业素质和实战能力,考察创业项目的可操作性、市场接纳度、营销策划方案,以及创业团队的项目运营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等。
1、创意项目遴选
(1)项目初审:2016年4月20日---4月25日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高校、金融、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对项目团队提供的项目书面资料进行审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并进行打分。本环节根据项目团队企划书得分情况,拟筛选出30个项目,进入第二环节。
(2)项目答辩:2016年4月25日-30日
本环节采用&5+3&互动答辩模式,即每个参赛项目自我展示5分钟、与评委互动3分钟,评委根据项目团队的现场表现,综合考核项目团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详细地了解创业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分析项目前景等,对项目团队进行评价,评委进行现场打分。组委会根据项目团队两个环节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拟筛选出10个项目(作为入孵备选企业)。
(3)创业培训:2015年5月
对入围第二阶段的创意团队进行集中培训,为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
2、创业实战遴选
项目筛选:2016年4月20日---4月30日
大赛组委会将组织高校、金融、企业等领域专家学者对项目团队提供的项目书面资料进行审评,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并进行打分。根据项目团队企划书得分情况,本环节拟筛选出15个创业实战项目,加上创意项目遴选出的10个项目,晋级到复赛答辩阶段。
(注:进入此环节的创业团队可获得天使投资以及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帮扶)
3、决赛展示:2016年5月18日&5月30日
决赛采用&5+3&互动答辩模式,项目团队自我展示5分钟,评委点评、与项目团队互动交流3分钟。本阶段旨在对项目团队个人形象及创业项目进行展示、推介、宣传,评委根据项目团队现场表现及项目介绍进行综合评定,经评委合议后,评出前10个项目团队(创意、实战),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大赛。
大赛组委会编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创业大赛项目汇编》,将入围决赛的创业项目制作成宣传片进行宣传推介。择时举办创业研讨会、项目推介会,对入围项目团队及入围项目予以推介。大赛组委会还将组织力量,做好优秀参赛项目团队的培训、帮扶、信贷及跟踪服务工作,努力促成创业投资。
八、奖项设置
1、本次大赛排名前10名的项目团队可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根据入围项目团队的得分排名依次选取各自的工作室进行孵化,并享受学校创业学分置换政策。
2、各孵化项目将获得我校创业基地导师团一对一的全程辅导;并可推荐参加由学校组织及推荐的天使路演会,获得投融资机会。
3、各孵化项目将享受教育厅、科技厅、人社厅关于大学生创业扶持的相关计划。
4、各孵化项目还将优先享有我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上报国家、省级项目的资格,并颁发荣誉证书。
5、项目入孵后稳定经营6个月可获得5000元的创业补贴,并经我校孵化器推荐可申报武汉市人社局大学生创业(公司)补助(3-20万),湖北省人社厅大学生创业补助(2-20万)(此费用于支持大学生创办企业经营使用,不用偿还)。
九、宣传方式
本次创业大赛拟通过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宣传处全程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氛围,同时对最后入围的团队进行媒体宣传。
&&&&&&&&& 大赛官方微信:&&&&&&&&&&&&&&&&&&&&&&&&&&&&&&&&&& &大赛交流QQ群
&&&&&&&&&&&&&&&&&&&&&&&&&&&&&&&&&&&&&&&&&
联系人:丛老师
联系电话:027-,
电子邮箱:
地址: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大学生事务中心
邮编:430200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楚商学院、学工处
2016年4月5日
附件一: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团队)报名表
附件二: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
&(38.75 KB)
地址: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熊廷弼街特8号&&&邮编:430200&&&电话:027—
版权所有(C)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鄂ICP备& & & & 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定于2016年3月至10月举办。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参赛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 & 2015年5月至10月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经过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委员会审定,最终评出大赛金奖项目34个、银奖项目82个、铜奖项目184个、单项奖项目4个、优秀组织奖9个、集体奖20个。标题一、大赛主题& & & & 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 & &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 & &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三、组织机构& & & & 本次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青团中央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承办。& & & &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和湖北省省长王国生担任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 & & & 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担任主任、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副主任,社会投资机构、行业企业、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作为成员,负责参赛项目的评审工作,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 & & 本次大赛由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联盟、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校园传媒参与协办。& & & & 各省(区、市)可根据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本地初赛和复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四、参赛项目要求& & & &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 参赛项目主要类型& &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数字娱乐、企业服务等;& & 4、“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旅游户外、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 & 5、“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 & &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 & &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五、参赛对象& & & & 根据参赛项目所处的创业阶段及已获投资情况,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和成长组。& & & 参 &赛 &条 &件 & &创意组& & & & 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但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初创组& & & &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成长组& & & & 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日之后毕业)。& & & &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已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再报名参赛。六、比赛赛制& & & &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校级初赛由各高校负责组织,省级复赛由各省(区、市)负责组织,全国总决赛由各省(区、市)按照大赛组委会确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省(区、市)报名团队数、参赛高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情况等因素分配名额。每所高校入选全国总决赛团队总数不超过4个。& & & & 全国共产生600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通过网上评审,产生120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现场比赛。七、赛程安排& & & & 1、参赛报名(3-5月)。参赛团队可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大赛APP(名称为“大创空间”)或大赛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任一方式进行报名。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日,截止时间由各省(区、市)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8月31日。& & & & 2、初赛复赛(6-9月)。各省(区、市)各高校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进行报名信息的查看和管理。省级账号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创建及分配;校级账号由各省(区、市)进行创建、分配及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各高校、各省(区、市)自行决定。各省(区、市)在9月15日前完成省级复赛,遴选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候选项目。& & & & 3、全国总决赛(10月中下旬)。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入围全国总决赛项目进行网上评审,择优选拔120个项目进行现场比赛,决出金、银奖。& & & & 大赛组委会将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投资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以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相关信息。各省(区、市)可以利用网站提供的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各高校还可以通过腾讯微校(/2016)提供的资源推广大赛。八、评审规则& & & &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查看具体内容。九、大赛奖励& & & & 大赛设30个金奖、90个银奖、480个铜奖。设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佳带动就业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获奖项目颁发获奖证书,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服务。& & & & 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颁发获奖证书及奖牌。十、宣传发动& & & & 各地各高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做好省级比赛和项目推荐工作。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动员团队参赛,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大赛组委会联系方式& & & & 1、大赛工作QQ群为:,请每个参赛省(区、市)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及交流。& & & & 2、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 & & & &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窦慧姣& & & & & & 联系电话:010-,传真:010-& & & & & & 电子邮箱:dhj1211@& & & & &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 & & & & 邮编:100816& & & & & & 华中科技大学 杨 广& & & & & & 联系电话:027-,传真:027-& & & & & & 电子邮箱:plus2016@& & & & &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东路1037号& & & & & & 邮编:430074& & & & &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 汪 凯& & & & & & 联系电话:010-,传真:010-& & & & & & 电子邮箱:wang340@& & & & &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 & & & & 邮编:100816☆手指按上图2秒,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可关注【福建产学研】微信公众号名:福建产学研微信号:hx618cxy依托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6929 更新:
人气:31697 更新:
人气:22649 更新:
人气:20021 更新:
福建产学研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从《翻译官》看家庭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富养
踩踩地板就能发电,这才是你想要的新能源!
这轮年中促买到便宜了吗?他变着法促销,你却盯了一个月购物车尴尬癌都犯了!
【5iMX评测室】大疆M600专业航拍飞行器试飞体验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互联网创业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