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有个惯骗新徒 电影想来骗我QB,登我的号,说是刷会员,结果是帮他开钻,以前我对他的贷不满,不支持退款

陈亮,李纪红,蒋波,毛君秋,,&王忆,&刘志军,&李云.&梅花引&别投我
&&&&&&&&&&&&&&&&&&&&&&&
&&&&&&&&&&&&&&&&&&&&&&&&&&&&&&&&&&&&&&&&&&&&&
毛君秋    汽车经过几个小时地拐弯,又拐弯,爬坡,再爬坡,终于把我们送达一个叫牯岭的小镇。这是庐山山腰上的一个小镇。
  从牯岭出发,我们开始绕着庐山的一些著名景点游。步行、乘车、又步行,又乘车。美庐别墅、芦林湖、三宝树、黄龙潭、龙首崖、仙人洞、锦绣谷、花径、如琴湖……在我们眼前匆匆而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倒是沿途那些奇形怪崛的松和千姿百态的峰。
  庐山的松树很多。那一片片生长在林子里的松树,人为地一排排整齐地站立着,就像一列列训练有素的士兵。林子里的松树密集,松枝从树干中间开始往上蔓延,稀稀落落,容不得每一棵从容恣肆地去发展;很高,一根挨着一根,为了生存,它们只有努力地奋发向上争取阳光的乳汁。我最欣赏的是那生长于岩石与岩石之间的一棵棵独立的松树。鸟儿把一粒松子衔到岩石上,风儿一吹,松子就流落到岩石缝里。冬去春来,松子生根发芽了。没有营养,加上长年饱受烈日的暴晒和狂风的吹刮,它们小心翼翼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向上攀升。它们自由地,随心所欲地把自己塑造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把全部的枝条置于树的顶端,横向平铺着,而把那针尖似的根根绿叶刺向了天空。那佝偻斑驳的树干,却有如一位睿智老者,见证着历史的苍桑。
  庐山的峰形态各异。像骆驼、像猛虎、像猎鹰、像巨蟒、像海龟、像孔雀、像春笋……这些山峰或悬崖峭壁,或乱石穿空,或绿树环绕,在有雾的日子里,就如同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叶冰山,露出它高傲的头。那神奇的五老峰,以鄱阳湖为根,峰尖触天,近观有如五位慈祥的老人,在盘腿打座;远眺就像一位伟人,在仰天长思。高耸入云的汉阳峰上,那没有植被覆盖的岩石,露出它白里透红的肌肤,刀削似的,笔直地挺立在那里。据说在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汉阳峰顶可以看见武汉汉口。
  在含鄱口,那“鲸吞鄱阳湖”的地方,我算是真正领略了庐山的雾。庐山的雾是通人性的。刚开始,雾还很飘渺,远山的轮廓清晰,甚至还看得见山下那条条迂折的小路。慢慢地,风来了,雾也来了,潺若游丝,棉絮般的在半山飘浮着。我奋力往旁边太乙峰上爬,想一睹鄱阳湖的芳颜,可惜被从湖面升起的雾遮挡住了。当爬到山顶的时候,奇迹竟然发生,两山之间的薄雾像被人拨开似的,露出了一道豁口,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就远远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从太乙峰下来,雾就气势汹汹地过来了,从山脚一路往上攀升。鄱阳湖、小路不见了;远山的青翠被白雾笼罩;天际的彤云已经和浓雾融为一体。浓雾,像千军万马,侵吞着一个又一个的山头,连汉阳峰五老峰都要被这雾吞噬了。200米、100米、50米、10米,雾越来越近,能见度越来越低。很快,雾就从头顶、从腋下、从指缝间流了过去,夹带着丝丝凉风,给人飕飕的感觉。一会儿功夫,整个含鄱口全都雾茫茫一片了。
  此入庐山,适逢初夏,勿勿而过,还没有深切体味庐山那“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动人景致。我期待着下一次美好的出现。
细品苦菜香
前几日,不知什么原因,上火严重。先是牙疼,接着口腔溃疡,吃什么也不香。刚巧姐夫拔了很多苦菜回来,母亲做了猪肉苦菜包子,叫我去打牙祭。
体贴的母亲,特意用苦菜熬了苦菜汤。颜色深棕,像极了中药。喝一口,跟中药口感竟然很相似。母亲连说:“这可是好东西,败火。”
硬着头皮,喝了一大杯浓浓的苦菜汁。味蕾先是浓烈的苦,继而转为微苦,细细品竟然有丝甜。连吃两天苦菜,上火症状果然好了很多。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和其他野菜一起,丰富着人们的餐桌。苦菜并不娇贵,一首《苦菜花》的歌里唱到,“生在田边,长在路旁,小小的苦菜心怀梦想”。可以想见苦菜形象,已经变得多么亲民。
苦菜早已入春盘。现在人们去餐厅吃饭,都会点一道凉拌苦菜,苦菜从普通百姓之家走入高档餐厅。
清代经典《本草求真》记载,苦菜禀气至阴。味苦寒而不温,能治五脏邪气也。现代科学还检验出苦菜具有抗癌防病、清热解毒、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
记得小时候,常常和母亲一起,到不远处的小山坡拔苦菜。每逢四五月份,小山岗绿绿的草甸子上,一朵朵黄色紫色的小花迎风摇曳。妈妈没事就带着我们,拿一个小铲子,不把根全部刨出,而是铲断,等待来年在长。下过雨后,苦菜长势特别喜人。那时去拔苦菜,伴着微风徐徐,连母亲也变得格外开心,耐心地告诉我们各种野菜的区别。我总是随身戴着玻璃酒瓶,偶尔逮个小虫子,带回家去喂鸡。拨苦菜俨然童年最为开心的时光,也成为我亲近自然,感受春天美好回忆。
如今城市里,高楼间都是规划好的绿植,苦菜踪影遍寻不见。每到苦菜上市时节,母亲总是买回很多,说河畔田间里生长的苦菜是高营养绿色食品。
00后外甥女很不喜欢苦菜,吃一口,就放下了筷子。看我们吃着苦菜,香喷喷的样子,她满脸疑惑。年幼的她早都习惯甜蜜的口感,怎么懂得苦菜那份苦尽甘来的悠长回味。如老子说,世间事物总是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生活也如这细品苦菜后滋味一般,你付出的苦与你收获的甜,都是那么相辅相成,互为依傍。
盛夏一鲜是地软  陈亮  上周末我陪妻子一同逛超市,在经过干杂区时,妻子看见货架上摆放着包装精致的地木耳,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啊?怎么把地木耳叫木耳?”妻子是城里人,以前没见过地木耳,当时我就跟她解释:“地木耳和木耳是有区别的,木耳生长于枯木的表面,而地木耳又叫地软、地耳、地皮菜,夏天雨后,在乡村的山坡上很容易见到,它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我小时候可是经常吃它……”
  回家以后,妻子问我该怎么做地软?我告诉她,地软不仅可用来炒肉末,还可以用来做饺子和包子的馅料。一向嘴馋的妻子,边听我说着边仔细地看包装袋上面的说明,随后便开始认真按上面写的方法操作起来。只见她在厨房里又是和面又是择菜,原来她是将地软与韭菜拌在一起做馅,然后用来包饺子。看着她在厨房里忙乎的那股劲儿,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山坡上捡地软和母亲用地软做包子的场景。
  记得每年暑假前后,只要是遇到连下阴雨的日子,我家老屋后山坡上的小道边,就会生出一层黑乎乎的地软来。当雨过天晴时,母亲会吩咐我出去捡,一个晌午下来,我可以捡拾一大篓子地软提回家。母亲先是洗净粘在上面的杂物和泥沙,沥干水再加入一些韭菜和小青葱进去,调入适量的盐、胡椒粉、十三香、香油、白糖、味精和生姜末,最后浇入烧至七成热的熟油炝香,拌匀了即成喷香的馅料。
  母亲在包地软包子时,我们兄妹几个每次都会在一旁帮忙。那时候,尽管家乡人的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但是在每年盛夏地软出来的时候,都会做几次地软包子来吃。要是我捡拾回来的地软一时吃不完,母亲还会把它们晒干了保存起来。遇到家里有客人,再拿出来涨发后做菜。
  那天,妻子包的地软饺子竟让我找到了久违的感觉,随后,她还用韭菜、肉末与地软同炒做出了一道小菜,我用玉米馍夹着吃,感觉挺过瘾。过了没几天,我把从网上学来的一道酸菜烧地软在家里做了出来。我先是把酸菜末和干辣椒节放到加有猪油的锅里炒香,等到掺入适量鲜汤并加盐、胡椒粉和味精调好味以后,才把已经泡发开的地软下锅小火烧制,待酸辣风味与地软完全融合在一起,才撒入大把的香葱起锅装盘。
  妻子在吃完这道菜以后兴奋地告诉我,她已经找到了创意美食的灵感——她打算下一次用“酸菜烧地软”这道菜来做馅,做出一种口味别样的地软饺子。
那年暑假卖西瓜  陈亮  小时候家里穷,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亲常年在省城西安贩菜挣钱养家糊口。
  有一年暑假,天气非常炎热,父亲回老家避暑,可没呆上三两天功夫,一向惜时如金的父亲就急的呆不住了,那时的我才上小学二年级,刚刚懂事的年纪,见母亲为父亲收拾行囊,我却总是死缠烂打着要跟着父亲一同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怕引着我受拖累。父亲说什么也不情愿领着我去,总是和母亲千方百计为我说好话,可那时的我哪里听得进父母的劝说?尽管父亲偷偷的从前面走了,我却抄近道竟然先父亲一步赶到了镇子上的长途汽车站。见此情景,没辙的父亲只好答应领着我去。
  有一次,父亲贩菜返回时,我趴在高高的菜车上竟然睡着了,忙着蹬车的父亲根本不理会,在一个十字路口转弯处,猛一个紧急刹车,竟然将我抛在了车流如织的马路上,当一位清洁工师傅将我扶起来时,我的脸上被挂了重彩,额头竟然也鼓起来一个拳头大的青包!当父亲的车子在惯性下驶出好远才被这位师傅喊停下来……那一次,不是那位好心的清洁工师傅瞬间将我拖住扶起来,差点酿成大祸。
  随着气温的急骤上升,一段时间里,父亲索性贩起了大西瓜,没想到贩卖西瓜后,和贩菜相比,竟然赚了一大半。每天批发一大三轮车西瓜,早早就收拾回家了。接连四五天,见父亲每晚数着大把的毛票,脸上也总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有天早上,父亲和往常一样,批发了满满一大三轮车西瓜,可早上还是火红的太阳,晌午竟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刹那间,我和父亲都被淋成了落汤鸡,当再次出外摆摊时,气温已经和先前的温度有了天壤之别,满满一大车西瓜还卖了不到三分之一。为了使西瓜能够尽快销售出去,父亲就把车子上的西瓜统统集中摆到了车子的尾部,使得西瓜能够更加显眼些。父亲摆放西瓜时,我就坐在车座上玩耍,车子上的前后重量相当,当父亲摆好了西瓜后,就拧身和一旁的同行谝闲传去了,见父亲和别人侃得起劲,我也忍不住起身去旁听,谁知我刚一离开车座,车头竟然被西瓜压的翘得老高,大半车西瓜霎时便重重的磕在了马路上……结果那车西瓜因为气温和裂痕的影响,最终虽然贱价销售完了,但最后一算账,连本钱都没卖回来。
  接连几天卖瓜赚到的钱,竟然因此全部搭了进去。那一晚,父亲虽然一直阴沉着脸,但却从没说一声埋怨我的话语,见我不开心的样子,父亲还反而语重心长地安慰我:“好娃哩,生活就是这么的变幻无常,困难往往在一瞬间就会发生,就看你怎么去克服困难。人就是在矛盾和困难中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痛苦,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情去看待生活。你还小,对许多事还是懵懂,在社会上闯荡就是吃苦和受罪,你出来这段时间,爸可让你受苦了,不过也权当是让你得经验和教训来了,我之所以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养活你们娘几个……”
  那个暑假里,我可是亲眼领会了父亲谋生的艰难,辛辛苦苦赚了点钱,除了给我包扎摔伤外,还给我买了一大堆学习用品和新衣服。一个暑假下来,父亲的辛劳几乎是功亏一篑。打那以后,我花每一分钱都不再大手大脚,我知道每一分钱都凝聚了父亲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如今的我也已经步入社会,但我继承了父亲钢铁般的精神和毅力,每每遇到困难我都能迎刃而解,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付出,生活就会给予我们回报,其实生活处处充满活力和精彩。也许这些,都应了父亲当年的那番话语,正是它,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行。
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 晚上下班回家,本来平常走分钟的路程,破天荒用了两个半小时。什么原因?堵车!直堵到你寸步难行,心力交瘁。
& 相信每一个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深有体会,不管你有没有车,堵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伴随着我们上班、下班,甚至每一次的出行都或多或少遭遇堵车,不堵车反倒不正常。
& 堵车成为每个城市最头疼的难题,如何解决堵车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各地都在做试探性的尝试。有的城市实行限号出行,一三五单号,二四六双号,周日提倡无车出行。可是,即使是在提倡无车出行的周日,满大街也是往来的车辆。限号并没有使车的数量有所下降,反而迫使有的人买了两辆车,一个单号一个双号,照样天天开车。
& 而大多城市则在不断扩路,城市的街道越修越宽,可路却越来越堵,修路的速度总赶不上车辆增加的速度。网上有所谓的专家或者出过国的人,回来说咱们国家堵车跟人们的素质有关,甚至说要规范汽车文化,其实素质这个东西可能是堵车的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们的观念,现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有车有房就是成功的标准,只要手头有点儿钱不是买车就是买房,甚至借贷也在所不惜。
& 我一哥们儿在北京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手车,下午点下班开车回家遭遇大堵车,次日凌晨点多才到家,还不如往常坐公交车呢。坐公交车遇上堵车可以下来步行,可开着自家的车只能死等,最要命的是眼睁睁看到自家小区的那栋楼了,可就是堵得回不去,你说急不急人。
& 在中国,每个城市每天都在不断地增加车辆,是增加了,可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却下降了,生活成本提高了,这就直接导致人们没有了安全感,于是他们都拼命地赚钱,像极了他们所在的城市,一个发展中的饥饿感超强的城市,不断地吸纳车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消化系统,日积月累必然导致便秘,若再不及时就医,很可能就有生命危险。
& 笔者所在的城市现在只能算得上一个三线城市,可这个城市现在计划修地铁了,地上走不通,那就从地下走,可是修地铁那可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啊,甚至可以说是个无底洞,咱这么小的一个城市能砸得起那么多钱吗?再说修了地铁就不堵了吗?中国很多城市都修了地铁,可交通拥堵依旧。
刚才打的时候,电脑显示是“刮地皮”个字,确实如此啊,以前人们才掘地三尺,现在,为了解决拥堵,我们要挖得更深……
& 娱乐无限,我来穿越
& 如今穿越剧是各大卫视最火的电视剧,它的成功不仅是因为给历史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更是因为现代人穿越到古代后那种无所不能,带给孩子们的各种遐想。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穿越的梦想。那么,带着这个梦想我们也试着穿越一下。不过在穿越之前,你可要事先准备好哦。因为在成功穿越后,你最先面临的便是生存问题,那么你就要有一技之长,这样才好找工作嘛。
& 要是你一不小心穿越到秦朝,在那个年代,炼丹师是好职业的不二选择。要是你掌握了这门技术,那么你就可以随时跟秦始皇见面,基本上等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炼丹术所用的药物和工具同化学的产生息息相关,你要是没学好化学那还是别玩儿穿越了,欺骗秦始皇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一不留神就让你脑袋搬家。
& 如果你很走运,一下子穿越倒了唐朝,那么你该找什么工作呢?在那个年代诗歌是个万能的通行证。只要你诗词写得好,什么事都好办了。要想考公务员就学学人家王维,给当今的公主吟上一首凸显你才华的诗,基本上就搞定了。可是作诗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不仅需要你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你有一颗灵光的脑袋。要是你连诗词的韵律都搞不明白,那趁早别费那个劲了,小心被人家乱棍打出来,可见学好语文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 或许你会说,在唐朝就非得吟诗作赋吗?做点儿小生意也很不错啊。盛唐的经济空前繁荣,到处都有买卖人,也不至于饿死街头吧。没错,唐朝是当时的强国,经济发展很快,而且还享受着当时各地小国的朝圣。他们不仅是进贡物品,更重要的是在唐朝做生意,各国的贸易往来相当频繁。可是他们都来自边土塞外,对汉语一知半解,你怎么和人家沟通呢?那时候你就会深刻地体会到,在唐朝做生意,不会一门外语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 那怎么办,还是穿越到时间最近的清朝吧,可是在清朝你能做点儿什么呢?像电视剧里的女孩子一样参加选秀混进皇宫跟阿哥们打情骂俏,跟皇上玩儿暧昧。这个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清朝的选秀局限在满蒙族家的姑娘,而且选秀的频率还很低。这时候最好的选择是当工程师,因为在那个年代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西方国家很快步入工业时代,清朝还没起步呢,相信你会有大作为的。可是问题又来了,同学,你物理学好了吗?那时的机器可不是智能化抄作,出了任何问题都需要你动手解决,解决不了你就得下岗。
说了这么多你明白了吧,不管穿越到哪个年代,你都要学会生存下去基本技能。要是对这些都没把握,那还是待在现代好好学习吧,最起码你还是爸妈掌心里的宝。
& 房贷这件事儿
& 最近,公司的几个新同事准备买房了,到处打听刚开的楼盘。现在的房价多贵呀,按照他们现在的工资,两个月都买不到一平方米,就这样的经济收入,他们竟然口气很轻松地说:“一定要在二环以内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 “买房这么多钱一下子能拿得出来吗?”我问了个现实问题。按揭呗,先从父母亲戚那儿筹够首付款,下一步就好说了,每月用工资还房贷。听他们的口气,每月还房贷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其实,真正还上了才知道,房贷才是你每个月的痛,它比女人的月经都准时,如果某一个月你没按时交,那你的麻烦可就大了……
& 说起房贷,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早些年,这个概念却是从一个美国老太太那的来的: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贷款买了现在的房子,住了年每月还点,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
& 你看,就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神州大地上,这个简单的故事传诵之广令人咋舌。某次,我就亲耳听到一个老农在谈论给他儿子买房时,给别人复述这个故事。连农村老大爷的思想都跟着改变了,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哪有落后的道理。
& 于是,就有那么许多人筹钱付了首付,紧接着还起了房贷,做了一个个标准的房奴。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第一批按揭买房的人刚把房贷还完,还没高兴几天,那个前卫的美国老太太又来了,这次她的故事变了: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又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死而无憾了,因为我生前省吃俭用通过贷款,买下了好几套房子,我的儿孙可以享福了。”美国老太太却说:“我也没有遗憾啊,我生前申请了一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把我名下的房子抵押给银行,每月花着银行的钱,享受了一生。”这次,中国老太太又傻眼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在美国老太太眼中总是那么老土呢?
& 其实,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这个爱赶时髦、总是冲在时尚第一线、超前享受预支生活的美国老太太只不过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人物,她的每次出现都有其背后的商业目的,不为别的,就为掏空你的所有,让你乖乖地跟她走。这个美国老太太前半生还房贷时工作稳定,没灾没病;后半生享受时,儿孙有福,无牵无累。这在中国完全不成立,谁没个三亲六故,谁没个人情往来?
要想改变中国人的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就这么两个粗枝大叶,经不起推敲的小故事竟然轻而易举给做到了,不可不谓是一个奇迹。
& 剩男剩女相亲记
& 刘志军文
& 当今这个世界什么都缺,就不缺大龄未婚男女,随便在大街上就一抓一大把,所以,到了适婚年龄,你就不要矜持了。该相亲就相亲,该恋爱就恋爱,没啥难为情的。可偏偏有些主,都快奔三了,还不知老之将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总是徘徊在两点一线之间。照这样哪有机会遇到合适的人呢?我有个发小过的就是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每次见面总埋怨我不介绍女生给他认识,连我妈都说,你帮帮他吧。于是我约了个女同学吃饭,那天刚好下了点儿雨,他就打电话问我可以改天吗,下雨不愿出门。我说除非下刀子。没想到他竟然说:“跑这么远吃顿饭不划算。”我彻底无语。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至此我才深刻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无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哥们儿,照你这样的,就单着吧。
& 这还不算啥,还有更不着调的。我一女同学有次给我打电话,说家里逼着她相亲,见了几个没看上眼的,于是就让我给她介绍个男朋友。正好我们单位有个男的,还单身,我想着那就周末约出来一起吃个饭呗,聊聊天,等互相看上了再牵线搭桥也不迟。没想到她和我说,先把那个人的基本情况发过来吧,我看看再说。我无语了,姑娘,你以为是开招聘会呢,他还得给你投简历?更可气的是我的那个男同事,居然问我那个女同学的三围!这是相亲啊,你以为是选美呢?还要人家三维,那你报一下你的资产可以吗?
& 这两次牵红线的经历使我对这些剩男剩女们彻底绝望了,可我一同学却说我没尽到责任。她是此道高手,自己还总结出一套相亲必杀技,能通过简单的聊天不动声色地打探出对方的情况。比如,“今天我们制吧?”可打探出对方出手是否大方;“你每月房租多少?”对这句话的回答可探出对靠月薪多少,有没有房;“春节我们自驾游吧?”对这话的回答可探出对方有没有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屡试不爽。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某次她安排一剩女在相亲时打听男方家底:“你最经常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男方回答:“飞机、动车。”女方觉得男方属于高极商务白领,遂嫁之。婚后却发现男方是个民工,骑一辆破上下班。剩女大怒:“当初你居然骗我!”男茫然答道:“没骗你,我说的就是非机动车啊。”
骗子当道,小心为妙
& 办公室有十几部固定电话,大部分是连号的。于是经常有骗子打进电话一响就是一大片。骗子要么说医保卡异常要么说法院传票强制执行,招数不外乎这些,但总的原则是套你的信息,让你汇款。有天中午,大家刚吃完饭回来,就听见办公室里电话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不用问,肯定是骗子打来的。同事们大多拿起电话然后直接挂掉,而我却一字一句地听完后转人工服务,接电话的是个男的,于是我就假装惶恐地向他询问医保卡的事情。大约聊了七八分钟的样子,我对他说:“我知道你是骗子,在刚才接听电话同时我报了警,现在警察已经锁定了你们的位置。快点儿跑吧,迟了就来不及了。”我听见电话那头骂骂咧咧地挂掉了电话,估计这会儿正收拾东西,毁灭证据呢。够他忙一阵子的了。
& 相信很多人都接到过这样的骗子打来的电话吧,可为什么骗子可以这么明目张胆地出来行骗呢?这是个问题。我有个同事,被骗子骗去了元钱,他绝对是那种美国大片看多了的那种。他信誓旦旦地跟我说,骗子跑不了,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只要我一报警,立马就能锁定他的位置。结果呢,他去派出所报案,人家民警拿出个本本,登记了骗子的电话,也给他立了案。可案子到现在还没破,同事望眼欲穿,欲哭无泪啊!
& 在年春晚上,蔡明的小品《天网恢恢》讲述的就是电话、短信诈骗团伙被潜伏的民警一网打尽的故事,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太少了。电话、短信诈骗都搬上春晚舞台了,可想而知,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了。但现实情况是依旧没人管,有关部门只是提醒市民小心小心再小心,可就是不加大警力治理一下这个乱象,让人们安心。
& 我也上过当受过骗,有一年春节回家,因为买不到火车票,就坐长途大巴回家,长途汽车没有直达的,只好在中途转车。我下了第一辆大巴后已经是下午五点钟了,长途汽车已经不买票了。我在提着姓李出售票厅的时候有个人和我搭讪,问我去哪儿,我随口说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他就告诉我他有办法搞到票。当时的我归心似箭,很轻易的就相信他了。那个人把我领到一个长途汽车服务站,在哪儿等车,还让我买了票,当然那张票是假的。我一个人在那个服务点等了一夜的车,没有等到。第二天去汽车站买了票回家。那件事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但它在我心里留下的创伤却是永远也抹不去的。它使我不再相信旅途中的任何人,说实在的,当时我都有杀了他的心,如果当时在车站再碰见的话。可上苍没有给我这个机会,我想这也是给那个骗子留一个赎罪的机会吧。
& 骗子当道,小心为妙。所以我们总是被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也许就是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够做的防骗手段吧。可渐渐的我们都成了惊弓之鸟,看任何人都戴着有色眼镜。
& 路上遇见乞丐不但没有给于施舍,反而退避三舍,认为他是个骗子;听到很感人的故事,我们很少被感动,总认为是编出来的;在火车上我们不敢吃别人的东西,怕有迷药被偷窃;单位里同事之间除了家长理短之外就没有其他真心实意的交流。钩心斗角,相互拆台倒是常事。我们到底怎么了,是社会欺骗过我们,还是我们正在欺骗着社会。反正现在的我们变得小心翼翼、草木皆兵,看任何人都觉得他不安好心。对于一个社会,这是一种冷漠;对于一个人,这是一种病,而且我们都还病得不轻。
& 这病根在社会还是在人心,值得我们深思。
从回回香到罗勒
小时候,我喜欢绕个大圈专门去大伯家对门的二大爷家去串门。因为隔着一个大坑,那条路是弯弯曲曲的,二大爷的院子却有一个笔直的牵引等着我。
小时候的乡下,在院子里面种花的人家并不多。但是,二大爷家里种了满园的花花草草,月季、迎春、菊花、冬青等等。二大爷的院子一年四季都是葱翠的,到了夏天更是热闹,夏天绝对少不了样子普通、香气却不得不张扬的回回香,它是小院里的绝对主角。
回回香是我们老家对一种芳香草本花卉的称呼,因为种植广泛,很长时间我都以为它就是野草的一种。回回香名字的由来我不清楚,但是每一回走过,我都无法拒绝那浓烈的香气。它长相太普通了,春天里悄悄长出来,如同路边的野草一般让人忽视,让人误会那香味是它借来的。唯有到了夏天,蚊虫肆虐的时候,回回香似乎一下子就受欢迎了。
&&&我记得二大娘好像说过回回香的叶子是可以吃的,但我怎么也不能想象满嘴带着浓烈香气的样子。那时候没有风油精,也没有花露水,我们用蚊香驱蚊,虽然我极其不喜欢不了那呛人的气息。回回香没有任何一点妖艳的魅惑,哪怕开点淡然的小花也好,它只是若有若无地开一些不显眼的小白花,拼命往平凡土气里长。回回香那神秘的香味非常妩媚,但每一次我的腿上被花蚊子叮了,奶奶都会把回回香的嫩叶子搓成一团,基础里面绿色的汁液涂在我的大包上。
大家都喜欢掐下回回香的枝叶夹在鬓角,没几天回回香就又发出新的枝叶,丝毫不用担心人们的摧残会毁掉它们的生命。不仅如此,被掐的次数越多,新生出来的枝叶更加翠色欲滴,香气扑鼻。我们小孩子于是给回回香取名“掐不死”。
回回香的芬芳是本能,掩盖不住,但是回回香却不仅仅只有芳香驱蚊的功效。而且会回想会结出很多的种子,不需要专门种植,第二年就会长出来一大片。回回香的全株都是带香味的,不管是根,还是种子,那味道专一到并无二致。后来我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回回香的学名是罗勒,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我一直知道罗勒,这个文艺范的带着异域风情的名字一度让我以为是常绿的高大的芳香乔木。却不料,它在我身边已经很多年了。如此的芳香四溢,更是如此的不张扬。回回香就在那里,如同老家,无论你曾远离或者是背弃,它都是安安静静的不计前嫌的存在着。无论你前行还是转身,那记忆总是美好温暖。
如今,二大爷已经去世多年,二大娘也已年过九旬,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还在院子里面种着花花草草。每一次我见到她,她都是神采奕奕的样子。二大娘家的三哥如今远在东营工作,他已经成为他们单位的领导,但是每一年都会抽空回老家住一段时间。据说自从过了九十岁,二大娘再也不肯去她年年越冬的东营,而且固执的一个人独居。
那天看见在路边坐着的二大娘,我突然特别想念那满院的花草。二大娘如今的家是翻盖的,我记忆里最美的花园只能是永远的记忆了。九十多岁了还是干净爽利的二大娘,其实一生也如同默默无闻的回回香。
不管是叫做俚俗的回回香,还是文艺范十足的,它都是叶色翠绿、芳香四溢的存在。人是不是要学学它,不争不抢,不惊不乍,却能够像草药那样发挥驱蚊的功效就像一类内敛而含蓄的女子&,把美和内涵,养在心灵深处。
我想每一个女子,不管名姓,都会有过从回回香到罗勒历程,无论生命的际遇怎样,珍存于心的芬芳美好一直都如影随形。
六月的思念
六月是思念的季节。飘飞的思绪在这个盛夏里滋长,恣意生长的草没过心的方向,滚滚而来的思念似这个热浪翻滚的季节,一波接一波的袭来,不可阻挡。
擎一杯思念的酒轻尝,灼伤了干裂的嘴唇,滚烫着澎湃心扉。岁月如水,漫过秋的浓情,冬的萧瑟,春的朦胧,所有的奔放与热情,尽情燃烧。
六月,是个激情点燃的季节吗?如你活力四射的青春,热情洋溢的微笑。六月,热辣辣的阳光真让人受不了,就如你我的真情,赤裸、炙热,无私和坦诚的给予对方。
六月,我持一把碎花的小伞,在树荫,透过阳光斑驳的碎片,细细数着光阴,回味你我共度的时光,甜甜的笑靥在风中飘荡。渴望我们共用一把岁月的大伞,撑起一片属于我们的绿荫来遮风挡雨,共同走一段人生的旅程。
六月的季节,树木茂盛葳蕤,绿油油的草木汲取阳光,各种花儿妖娆,争相为你我绽放。一切,都欣欣向荣,茁壮成长,你的眼神也会变得多情而专注吗?那我就轻轻挥挥手,撩拨一点云彩吧!在这个多雨的季节里,让一场雨飞快的来,又飞快的走吧,这样,所有的思念都变得湿漉漉的,穿越季节的风吹开后再次生长。
六月,亦是个多彩的季节,于是,我小心地捧着那么多颜料,画两颗红红的心,涂一幅斑斓的画,涂满思念的颜色,我用心谱成一曲我们共鸣的曲,只要你用心倾听,就会听懂。于是,我们心有灵犀,相视一笑,美妙的音符在夏的长卷中缓缓流淌,流成岁月的清澈小溪,醉了六月痴情的歌。
六月的夜,温馨而静谧。风柔柔软软的,格外浪漫和温存,空气中透着思念的味道,于是,我仰望,我没有听那为相思所困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只用思念的心想你,用深情的眼睛凝望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因为我知道,那是你的眼睛。
一年四季的轮回,春夏秋冬的交织,思念是永不磨灭的主题,在这个六月彻底燃烧。有时候,我真的渴望一场雨来淋透,可又怕,思念变成雨后的竹笋,堆积泛滥的难以收拾。
思念,变成了春季的一棵嫩草,在冬季被单调的白掩盖,在深秋悄悄萌动,那么,就在盛夏的这个日子里,我们一起收获吧!用彼此的真心,捧一朵用思念浇灌开放的花,把整个六月照亮!
为父亲买酒
父亲爱喝酒。三天两头的就要喝一杯,用他的话说,解乏养神,悠哉游哉,赛过神仙。要是没酒喝,吃什么也没滋没味的,实在难受。
农村的日子忙碌且辛苦,乏了累了。父亲会在晚饭的时候喝一点,有菜没菜的无所谓,只要能喝到白酒,父亲就会红光满面的格外精神。母亲倒是也不和父亲计较,父亲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不抽烟不打牌,起早贪黑不惜力气的干农活,喝酒就成了他唯一的爱好。那时候,父亲多半会去村里的小卖店买白酒,父亲酒量不大,一瓶酒能喝好些时候。每当看到父亲津津有味地喝酒,啧啧有声,一副胜似神仙的快活样子,我便一脸好奇地问他:“酒真的有那么好喝!”父亲不做解释,只是笑笑:“丫头,不信你尝尝,喝了很舒服,一天的劳累好像瞬间消失了。”我抿嘴一笑:“既然你喜欢喝,等我长大挣钱了,一定给你买好酒。”父亲一听乐了:“好,我等着喝丫头的酒了。”
寒来暑往,父亲的酒瘾不减。春秋不必说,就是炎热的夏季,父亲依然对白酒情有独钟,别人喝啤酒说凉爽,父亲说那个喝着不带劲,喝酒还是喝白酒。夏夜里,如火的太阳隐去,凉风吹来,在伴着花香的小院里,父亲常会喝一口,饭菜香、花香、酒香交织在一起,温馨而惬意。父亲常和对门的三叔喝酒聊天,喝得兴致勃勃,聊得眉飞色舞。三叔常打趣道:“还是你有福,等女儿大了,逢年过节的就会有女婿送酒喝了,”父亲说:“到时候有酒了,肯定少不了你。”喝着酒,父亲和三叔会敞开心扉,互诉衷肠,一直到半夜。冬天天寒地冻的,父亲喝酒会更加频繁,白酒可以御寒,烫一壶白酒,适当的喝,暖和又自在。
时光如水,转眼间,我工作了。我谨守诺言,用上班后的第一份工资为父亲买了他爱喝的酒,父亲很高兴,轻轻抚摸着酒瓶:“还是闺女最了解我,知道我爱喝它,来,咱爷俩喝点。”看父亲高兴,我也破例喝了一点,果然辛辣后是醉人的芬芳,一种奇特的感觉在唇齿间荡漾。现在的生活好了,父亲身体健康,我工作顺风顺水,一切如美酒般馥郁香醇,我要让父亲喝上他最满意的酒。此后,父亲的酒都是我买,当然都是父亲最爱的。父亲也是适当饮酒,一瓶酒来来去去自己要喝好几回,我笑着说:“不用为我省着,这酒好喝而不贵。”父亲则说:“习惯了,我知道自己,不喝不行,喝多了也不好,我这个量最好。”
那年秋天,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几次接触后我们情投意合相谈甚欢,和父亲一样,他也对美酒赞叹有加。第一次来我家,知道父亲爱喝酒,就投其所好,弄了一箱子奉上。他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彬彬有礼,很受父母的喜欢。母亲欢欢喜喜张罗了一桌好菜,父亲和他亲热地交谈着,对酒的共同喜爱,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更可贵的是,老公和父亲一样,喝酒有度,点到为止,绝不贪杯。看着满意的女婿,喜欢的美酒,父亲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皱纹舒展,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那次,老公与父亲喝得尽兴,气氛相当愉快,得到了未来岳父岳母的认可,老公也是一脸轻松。
后来,中秋节、过年,老公给父母准备的礼物中,依然有酒,父亲自此彻底不用自己买酒,家里珍藏的他喝都喝不完。很多时候,父亲也不再一个人喝酒,老公自然而然成为陪他喝酒的首选,看着这些,令对门的三叔羡慕不已。
婚后,逢年过节或回娘家,我们都会为父亲挑选物美价廉的酒,老公拍着胸脯说:“为老丈人买酒,义不容辞嘛,”我哈哈大笑:“你爸我爸还有你,都喜欢喝白酒,为老人买酒,陪他们喝酒,看他们身体健壮,晚年幸福,我们才高兴。”是呀,老人养育孩子不容易,辛劳了半辈子,为他们买酒,陪他们喝一杯,看着他们陶醉而满足的表情,硬朗的身板,享受着一家人欢聚一堂,共同举杯的温馨氛围,才是最甜蜜幸福的事。
为父亲买酒,陪父亲喝酒,常回家看看,是每个子女都要做的事,父母老当益壮,家庭幸福和谐,欢声笑语如歌,美酒馥郁飘香,生活当真是比蜜甜比花香,如酒般让人陶醉,十里飘香。
&&&&&&&&&&&&&&&&&&&&&&&&&&&&&&&&&&文/梅花引&&&&&&&&&&&&&&&&&&&&&&&&&&&&&&
又是一年枇杷采摘季,那黄灿灿的枇杷挂满枝头,呼之欲出,在阳光的滋润下,一天比一天成熟,那满枝的一张张笑脸吸引着八方来客,一起来品偿这人间美味。
枇杷树秋日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因此被称为”果木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叶子长得硬而狭长,边有锯齿,背覆绒毛,颜色深绿泛着光泽,这叶子不仅好看,还能当药用,具有清肺热、降气化痰的功能。其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甜酸适口,风味较佳,营养丰富。成熟之时,远望若黄金满树。
摆上一盘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鲜果,大家围座在桌旁,吃着果中之王——枇杷,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声,闲话家常,其乐融融。今年的枇杷与往年自是一样,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唯有一样,围座在桌旁品偿这美味的却已少一人,我敬爱的外婆已离我们远去,再也不能和我们一起品偿这美味佳果了。每年此时外婆都会叫舅舅采好枇杷,一竹篮、一竹篮地装好、分好,叫我们各自拿好带回家,并早早地等候在家门口,在桌上摆上一盆枇杷,等我们来品偿。外婆是个热情、开朗、好客之人,每当枇杷采摘时,都会将这美味分给远亲近邻,让大家一起分享这丰收的成果。
外婆非常关心和爱护我们,记得有一次我到外婆家做客,有点咳嗽,外婆就去外面的枇杷树上摘了几片枇杷叶,然后把枇杷叶洗干净,放进锅里去煮,直到那水变成红红的就好了。然后她就倒出那红色的水让我喝,我看着那红红的水说:“这是什么东西呀,我不喝。”外婆温和地回答我说“这是枇杷叶子煮成的水,可以治咳嗽。,你喝了这个,咳嗽就会好的。”我喝了一口,直皱眉头,怎么这么苦,我不要喝。我就放在桌上,不喝了。外婆看见了,又对我说:“好孩子,良药苦口,喝下去,这样你的病才会好。”外婆就一直在我身旁,直到我把这药喝完了为止。
如今,外婆已离我们而去了,可好的音容笑貌,她的句句叮咛,声声嘱咐,犹在耳边响起,她那慈祥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枇杷还是这枇杷,岁月还是这岁月,却已是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了。
爱的速度 &&&&&&&&&&&&&&&&&&&&&&&&&&&&&&&&&&&&
 文/毛君秋
  朋友云子经常埋怨她老公不在意她,更不会说动听的话,甚至怀疑她对于老公是不是可有可无。为此,她郁郁在心。
  一直到几天前发生的那件事,她才彻底改变了对老公的看法。  那天,好友生日,她们相约在远离喧嚣的江东水库大坝共进月光晚餐。傍晚,微波细漾,温暖的太阳斜照水面,如串串红宝石在跳动。群山环抱碧水,如伟岸的男子拥着温婉可人的心上人。她老公和几个朋友在岸边的亭子里玩扑克,她和朋友玲子就在宁静的湖面上欣然泛舟,玩得十分惬意。
  在靠岸时,她纵身一跃,脚还没来得及踩上岸边的木板,游船在反作用力下向后移去。“扑嗵”一场,水花四溅,从来不会的她一头栽进了水里。“云子落水了,救命啊!”已经上岸的玲子像撕裂了声带一样尖声向朋友们呼喊求救。她本能地狠命打水、蹬脚,朦胧中看到一个影子向她冲过来。
  “别怕,我来了,没事的!”是老公,那个声音她太熟悉了。他来不及脱衣服,猛地钻进水里,用手环住她的腰。她得救了。上岸后,她老公喘着粗气,关心地搜索她身上每一个地方,看她有没有受伤。然后又默默地开车送她回家洗澡、换衣。
  饭桌上,大家开她老公的玩笑:“你也太强了吧!跑得那么快,老婆救起来了,我们才跑到。生怕她死了没人帮你带儿子吧?”老公淡淡一笑,没有回答。
  这时她才意识到:五六十米的距离,从她落水到救上岸也不过十几秒。为什么老公会比别人都先反应过来?为什么168厘米、85公斤的他,平时连上厕所都恨不得开车去的他会有那么不可思议的爆发力?为什么一向对手表、手机、各种磁卡很小心的他会毫不迟疑地跳进水里?
  吃完饭后,大家又拿这个事开涮,重演救人的过程。可没有人能突破老公的速度,就连她老公自己再也跑不出这个速度来。这真是个奇迹!
  其实,奇迹就在我们身边。因为只要有爱在,就会有奇迹发生。  这件事让她真正理解到老公对她深沉的爱意。如果她老公不爱她,是绝对不会跑出那样快的速度去救她的。那个让世界冠军也逊色的速度,就是爱的速度。
父亲的味道
&&&&&&&&&&&&&&&&&&&&&&&&&&&&&&&&&&&&&&&&&
进入耄耋之年的父亲,在把他的几个儿女安顿成家后,终于清闲下来了。开车去看他,回程时总是要叮嘱一番,开车要小心点,车要开慢点。刚刚到家,他的问安电话就打来了。放下电话,总要忆起他慈祥的面容,和从他身上散发出来暖暖的淡淡腥膻的味道。
  父亲小时候吃过很多苦,13岁跟人当缝纫学徒,后来成为附近村子最有名的裁缝。
  父亲最拿手的是做“皮货”,那是一般裁缝不会做的活儿。那时的“皮货”都是原生态的,以羊皮为主,所以闻起来有一股浓浓的腥膻味儿。做皮衣很麻烦,也很讲究。父亲做皮衣最看重三道关键环节:量、裁、缝。他给人量衣服尺寸,前后左右一些重要部位都会细细地量了又量;他做皮衣不用剪刀剪,因为羊皮比较厚实,剪刀容易把皮上面的绒毛剪掉,所以用一种专用皮刀裁;他也不能用缝纫机缝,缝纫机的针根本穿不过去,只能用手工一针一线地缝接起来。
  “皮货”很贵,有钱做皮衣的人都是有些身份的主儿,父亲做皮衣不要家里其他人帮手,总是一个人小心翼翼地去裁去缝,不容许出一丝纰漏,并且时间总是选择在晚上安静的时候。
  每逢过年,我家便是最忙的。村里大人牵着小孩或扶着老人像赶集似的,手里提着一段布,往我家里走。前脚还未搭进门就喊,毛师傅,没得办法,帮忙给我家老倌子和小孩子做两件衣服。看着案板上堆成小山一样高的布料,父亲皱着眉头想推掉,但一想到村里人做件新衣服真不容易,平时从牙缝里挤出点钱,到过年给老人和小孩做件新衣图个乐和,如果不接受这家人心里肯定会很难过的。于是,父亲憨厚地笑了笑,只得收下。
  而那些做“皮货”的主儿,必须是赶在过年之前要穿上的。吃过晚饭,父亲把煤油灯玻璃罩子擦得通明,把皮刀磨得锋利无比。母亲在屋角生起一盆炭火,全家人便开始忙碌起来。父亲戴着老花镜伏在案板上,一会儿用划粉和竹尺在皮面上比划,一会儿用刀子把羊皮划得嚯嚯响。姐姐坐在缝纫机前缝衣服,母亲拿起针线给衣服绞边,我和弟弟就着案板的一角做作业。母亲的视力一直不好,我有时还给她穿一下针线。我们各自忙着各自的事情,屋子里只听见哒哒哒的缝纫机声和嗤嗤嗤的皮刀划破羊皮的声音。羊皮散发出来的那一股特有的腥膻味儿与炭火燃起的味儿搅在一起,时时会有一股温暖的感觉在我心里升腾。
  有时半夜过了,我睡一觉醒来上厕所,发现父亲还在弓着腰身,眼睛凑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皮衣。头上稀疏的发丝在亮光里清晰可辨,微弱的炭火在角落里一闪一闪,羊皮的腥膻味儿在屋子里萦绕。
  做的皮衣多了,父亲手上身上自然粘上了那股腥膻味。有一段时间,我讨厌父亲身上的那道味儿。  那年冬天,我在市里一所师范学校读书,父亲去办事顺道看我。把他带到寝室,那股不一样的味儿,以前在家习惯了并不觉得难闻,那次却感觉异味特别明显,斜眼瞟见一个室友还偷偷捏了一把鼻子。怕同学笑话我,像要逃避似的,连忙把父亲带到食堂去吃饭。送走父亲时,我说你以后少来看我。他用关爱的眼神不解地望了望我,然后默默地走了。
  后来成家了才慢慢体味到,父亲凭缝纫手艺维持着我们全家的生计和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是多么的不易。他身上那股羊皮腥膻味儿,是在历经了多年的辛苦才会粘染上的。
  现在回想起来,父亲一生做了上百件皮衣,却没有一件是自己的。可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道羊皮味儿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骗女人惯用的招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