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机房建设方案论文可以用来做信息技术的作业吗?我看什么ppt,论文什么的好

信息技术论文-学校机房管理“三板斧”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学校机房管理“三板斧”
学校机房管理“三板斧”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 19:34:46&&&& 阅读:次
  目前,各地都在开展“校校通”工程,全国的中小学校纷纷建立计算机网络和机房,我市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普通学校的人机比要达到1:10,就是说普通学校都要拥有100多台电脑,而我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数量更达220多台之众,面对这么多的电脑,我们机房管理人员如何与之和平相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摸索出了一套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的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使机房管理事半功倍。   (我校机房的软硬件环境是:&一台清华同方超越3500D,安装Windows&98+PWS,50台清华同方英才500,也安装Windows&98,是个典型的小型局域网。&) 下面我就出自己的绝招了:   第一板斧:安装硬盘还原卡。我校的电脑是去年教育系统统一购置的清华同方电脑,内置系统安全卡,该卡具有网络对拷功能,只需花点时间先规划好一台电脑作为发射台,将其它电脑作为接收端,接收端电脑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发射台电脑即可将规划好的系统完整地传输到接收端每台电脑上,传输完毕后,系统安全卡将会自动保护每台电脑单机的硬盘内容。再以总管模式启动系统,把各台接收端的IP地址分别设为内部地址,在设定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立即复原、手动复原、定期复原”功能了。 建议:①在规划发射台电脑时,要先将暂存区370M一定要在硬盘分割界面中事先设定好;②还有是系统安装完毕后一定要在总管模式下运行系统安全卡驱动盘上的SETUP文件;③在发射台电脑系统安装完毕后建议在总管模式下用杀毒软件对硬盘清理一次,同时用一张98DOS盘在总管模式下启动电脑,对系统进行一次高速硬盘及碎片整理,可大大改善系统的运行效率。④把WIN9X的虚拟内存设置到数据盘中去。⑤将Internet临时文件夹设置为不还原的数据区以达到真正的缓存目的,加快Internet访问速度。⑥将WIN9X的临时文件夹设置到数据区中去。   第二板斧: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要想充分利用机房提高上课效益,同时便于管理,那么多媒体网络教室是不可少的。像苦丁香和极域都是不错的选择。我用的是四海网络教室1.67(注册费100元),它的屏幕广播、语音对讲、遥控辅导、视频点播等功能都很有效。“屏幕监视”可以让我们有“足不离位,能知学生事”的享受,“屏幕广播”可以有“少费口舌”的功效,“关闭电脑”、“电子举手”可以使我们“免去不少奔波”的苦恼。 另外,我相信绝大计算机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课上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而卡壳,只能说“请这个学生……”,有时干脆只能手指某学生。这也难怪,信息技术课每个班级一周才一节课,而我们教师每周又要上近二十节课,根本不可能记住学生的名字。为此我利用四海教室中的设置命令,实行定人定机制度,每个班级按某一顺序进行编座,再将姓名来定义相应的机器名。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电子举手(chrl+h),那么教师可立即知道学生的姓名,可以大胆地叫出他的名字,进行适时的辅导了。   第三板斧:设置代理服务器。   上课时,教师在上面课上的精彩,而学生在下面游戏也玩的痛快,相信这一现象在不少学校中存在!有何解决良策呢?笔者认为可以设置教师机为服务器,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上网的随意性。具体步骤如下:   (一)教师机的设置: 1.给教师机分配一个静态的IP地址(以本校为例:192.168.0.50)。   2.在教师机上运行安装文件,选择server方式。   3.输入软件注册码。   4.其它则选择默认的安装方式。   5.输入机器名称及IP地址,随后WinGate会询问这台代理服务器的一些信息,首先必须输入WinGate机器的名称以及IP地址。名称输入WinGate,IP地址必须是WinGate机器上网卡的IP地址。WinGate内定的IP地址是一个Classic级的INIA保留IP地址,区段为192.168.0.1-192.168.0.255,由于在校园网上有一台总的服务器的,它的IP为192.168.0.1,因此这里只能设为:192.168.0.50。   (二)学生机的设置   1.首先确定该学生机已连上局域网,注意需要安装TCP/IP协议并指定网关192.168.0.1,DNS服务器地址为202.102.14.141(注明:须与本地的DNS一致)。   2.&在学生机上安装WinGate客户端软件。直接把GateKeeper.exe、WinGate.hlp、t和wgutil.exe这几个文件拷贝到每台学生机上,然后把GateKeeper.exe的快捷方式放在WIN98的“启动”组里。   (三)上网测试   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学生机是否已连入Internet,直接打开浏览器查看网页即可测试是否连通。   (四)应用软件的设定   仅仅连上Internet是不够的。要在WinGate代理服务器环境里使用各种网络应用软件,需要对该软件作特别的设置(这里不加以详述,有兴趣的话,可到本校主页上进行咨询)。 笔者的话:   当然你要想提高自己计算机管理水平,那只有不断地学习,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恳于钻研,现在的书刊杂志上也提供了许多高水平的文章,能让你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信息,新产品的更新情况与新增功能。它还把最早“尝螃蟹”的“先驱们”的试验过程与结果公布给我们,让我们尽快掌握各种硬件技术和软件技巧,从中我们可分析他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般性的技术原理及问题解答。报纸和杂志中有关计算机的奇闻逸事和生动的产品介绍是教科书所无法提供的,这种学习是最直接的、最捷径的。平时我们还要主动地学习,见到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要有了解的愿望和动机。或许有些内容当时看起来对自己并无用处,但只要你试着去了解,这样时间长了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化繁为简、触类旁通。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多数人还同时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赞助商广告
信息技术论文栏目导航
信息技术论文最近推荐
信息技术论文最近热点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圈在机房中的思考
2011年第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常听学生这样说,信息技术课不就是计算机课嘛。信息技术课真的仅仅是计算机课吗?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操作,让学生学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但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的全部吗?信息技术课只能把学生圈在小小的机房里吗?蕴涵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素质教育哪里去了?什么是“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该回归本原,仔细地体会它原本的含义,寻找它自身存在的素质教育源头? 中国论文网 /9/view-1026713.htm  且不说“信息技术”,我们先来想想什么是“信息”。信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笼统地说,如果我们想要与外界交流联系,就不得不用到它。如果我们对它敏感度不够,也就是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够,就会错过许多有用的信息;倘若获取的信息过多,必然有不少对我们没有用的信息,那如何来辨别、区分信息,这同样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能力。学生很需要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是信息技术教育中蕴涵的素质教育。对于此,无论上哪节信息技术课,我都竭力从小环节中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信息。我会在上课的导入中加入各种音乐、视频,课前提出课题,比如制作古典音乐电子报刊时,我会加入古典音乐欣赏,加入古典音乐歌剧视频。若想获取更多的信息,我会让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去网络上查找。学生自觉去寻找能完成课题的信息加以运用。每一节课我都会有一个小作业,学生也会因完成自己的任务而高兴。当然,布置作业仅仅是一种手段,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我也会加以评析。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实实在在地锻炼了他们获取、辨别、区分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学生一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就着手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这样才会有积极而长远的影响。如果我们抛开原有的课堂模式,以课标、教材为辅助,采取信息技术“大课堂”的形式,是不是可行呢?   “大课堂”其实就是把信息技术每节课的时间拉伸、延长,每一节课都有一个研究主题,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根据主题制定自己的研究内容,进一步设置计划。如组长安排分工(1个学时),搜集信息、制定成果汇报作品、评价优化(4个学时),成果汇报并集体进行评价(1个学时)。以自助游为例,自助游是当下最时髦的词汇之一,想必每一个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学生对于外出旅游很感兴趣。自助游是有别于旅行团旅游的一种自由的旅游方式,我们可以自主选择交通方式、旅游时间、旅游线路以及住宿餐饮等,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掌握最详细的相关资料。我把制作自助游计划,拿到信息技术课堂上,具体这样来设计(受到李冬梅老师的启发):采用“大课堂”形式,在学习完前3章之后用5个学时进行。   第一学时,自助游计划的范例作品展示,包括成果形式(电子报刊、PPT、网站)和内容(旅游景点介绍、交通方式、旅游时间、旅游线路,以及住宿餐饮和费用预算)。学生分为8个小组,各设组长1名,负责分工、发言及最后的陈述。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旅游地点,要有至少两种成果展现形式,至少要有3个作品。许多学生没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在制定计划之前,我需要向他们讲解自助游的整个过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助游的优点以及过程中的乐趣所在。让曾经出去旅游过的学生谈一谈旅游景点和自己的亲身感受,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学生受到感染会自觉地使用信息技术课中学到的知识认识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介绍结束后,根据小组分工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信息的真伪以及时效性,尽可能查找最权威、最专业、最新的信息来提升自助游计划的可行性。   第二学时至第四学时,选择成果展现形式,运用搜集的素材制作作品(可以继续查找素材)。作品完成后,小组间进行讨论,教师规定讨论话题:根据计划,我们是否能既省钱又玩得尽兴?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方案。   第五学时,成果展示。这节课最好到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学生在听别人讲述的过程中,能更多地了解旅游景点的情况,可能更多的是视觉上的感受,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进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激情。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一开始不给学生任务,那么,这节课就变成了PPT、电子报刊作品欣赏课。学生没有经历完成任务的过程,就不会有第五学时迸发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激情。任务必须通过动脑、动手来完成,缺少任务的课堂容易变成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   在字典中,“任务”除了有“分派的工作”的含义,也有“担负的责任”的含义,完成任务要比完成学习目标更重要,影响更长远。我认为,如果在课堂上使用任务驱动法,就要结合学生自主分工、合作、交流,共同来完成任务,否则学生就不会体会到自己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所担负的责任,就不会关注任务,自觉、乐意地完成任务。其实,体会到担负的责任,努力完成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并与同学交流、合作,正是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具体体现。   当然,信息技术课不应该仅仅圈在机房里,还是应该走出去,走到各个学科的课堂中去。上课时,学生能更好地获取其他学科教师阐述本学科的“信息”,他们会深刻地感受到,及时有效地运用获取的信息会使信息增值。信息技术课还应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对于要完成的社会实践任务,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信息才会有用,也知道如何去获取这些信息,更能熟练地将这些信息加以运用。学生深刻感受到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好处,这凸显出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山东北镇中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初中
篇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指导 玉溪六中宋润波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日常的学习生活,初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初步具备信息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观、法律、价值观与责任感,同时为学生的高中学习奠定基础。 为实现信息技术培养人才的目标,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应当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上入手。我认为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是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发展个性,塑造品质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动地进行认知活动,学会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确实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结合我自己多年的的教学实际和不断累积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应从学生的常规学习上加以指导和帮助。常规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预习可使学生学习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增强课堂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权。课前预习要内容系统,方法科学,习惯良好。 (1)养成预习习惯:明确预习任务,预习重点,养成先预习后上课的习惯。 (2)掌握预习方法:根据学习要求,通览所要学习的内容,找出重、难点;尝试完成书上例题。标出问题,确定听课重点;带着预习中的问题上课,以便在课堂上得到解决,追求最佳的预习效果。 2.课堂学习 课堂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过程,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课堂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眼、耳、手、口、脑并用,进行思考、质疑、辨析、总结,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1)课堂学习准备 上课前,应从知识上(通过预习)、物质上(准备好学习用品)、心理上(大脑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做好准备。按时(小预备铃声前)进入教室上课,保持安静。(2)课堂学习要求 ①专心致志听课。要特别注意教师提出的问题,领会和巩固知识。②带着问题思考。根据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围绕教师讲课重点认真思考,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③敢于质疑提问。勇于发言,不仅要大胆回答教师的问题,还要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和交流,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④善于辨析对比。关注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比较与自己思考时的异同,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会”到“会学”。⑤有效地做好笔记。要抓住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板书要点、重要方法,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做简要的课堂笔记,记下本节课的基本要点、内容和重要方法。记录一般记在教材的留白处,切勿因记录而影响思维和听课。⑥学会归纳迁移。课堂学习要注意归纳总结,掌握本节课中的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模仿、类比、辨别等,举一反三,学会迁移;正确运用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各种能力。 (3)课堂学习品质 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尊重,学会学习,感受课堂学习乐趣,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品质。 3.课后复习 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续,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具有查漏补缺、巩固提高学习成绩的功能;有利于理解、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记忆,完善认知结构。复习时要注重思考,认真总结,及时反思,及时提高。 (1)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提倡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坚持多种形式、多种方法的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2)坚持课后复习。 ①消化知识:消化巩固重点和教师讲课要点,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②有效记忆:课后及时回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记住重要知识和解题方法,提高记忆能力。③比较思路:课后及时比较教材思路、教师讲课思路、自己的思路等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④归纳整理:课后及时整理笔记,理清核心知识、重要方法,思路。 (3)学会系统复习。通过文字概括、列提纲、画图表等方法构建知识结构,掌握核心内容,方法和技能,完成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达到学习目标。先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梳理知识点和查“弱”补“漏”,再复习知识的综合性和专题,形成系统知识技能和完整的知识框架;最后模拟训练,积累考试技巧,提高运用知识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4)提高复习效果。要提高复习效果需要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复习重在及时,重在提炼,重在准确;贵在坚持和规范,贵在方法和体系,贵在总结和有效。只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经常、及时的复习,才能巩固已学知识,技能;只有反复、深入的复习,才能深化知识,理解和掌握其本质含义,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4.作业 作业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要过程。作业要做到认真完成,及时订正,一丝不苟,求精求准。 (1)规范作业要求。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信息技术的作业一般是当堂完成。作业遇到困难,难以独立完成时,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保证作业质量。 (2)合理完成作业。 作业前要先复习所学知识和技能,再做作业,以减少差错,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理清思路,明确方法和步骤,提高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作业后要仔细检查,认真回顾和反思,提高作业的质量。 (3)提高作业效果。 提倡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选择最优解法,形成迁移能力和良好的解题能力。及时订正作业中的差错,建立“错题册”,整理和保存资料,经常复习,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5.小结 小结是在学完一单元或一阶一段后,进行学习小结。即:回顾前一段的学习,哪些知识掌握得牢固,哪些地方存在缺漏,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小结的目的是把前面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一步巩固知识。 6.考试(检测) 考试(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改进学习方法。考试(检测)要做到了解自己,寻找差距,及时总结,不断提高。 (1)做好考前准备。 考前在教师指导下,全面系统的复习功课,并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运用知识的能力。精心进行考前准备,不仅包括学力(知识、技能、方法等)、心理(认识、情感、意志等),还包括了解考试时间、方式、内容、考纲、考纪,做到心中有数。 (2)依据要求考试。 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自身的实际水平。根据不同类型考试(闭卷、开卷、操作等)的要求完成考试。考试时,审清题意,理清思路,迅速作答;画图规范,解答完整。 (3)提高考试效果。 在考试中要克服急躁、慌乱、紧张等不良心态,掌握先易后难等考试方法,拿足基本分,争取得高分。 (4)重视考后总结。在教师指导下,对考卷进行自我分析,找出知识、技能方面的缺陷,写出考后反思,认真评价。坚定信心,改进学习方法,积累考试经验,提高学习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对学生的常规学习加(来自: 唯 才教 育 网: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初中)以指导和帮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成为信息时代的弄潮儿。 参考书目: 1 《信息技术学习方法指导》 连城一中
2.《陈至立在全国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 4.《学生需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常规》 作者不祥 5.《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主编:周小山篇二: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专家: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这一课题于2006年9月申报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日由盐城市教育学会正式批准为盐城市重点课题、2007年正式展开研究。在研究实践中,2008年4月,又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确立为 ?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批准号为:D/),作为省级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组向各位领导、专家作开题报告,请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的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它包括视听技术、网络技术和整合技术。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是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倾向是学习的态度、动机、情感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认知方法的取向。现代学习方式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心理、学习过程等内容,是开放的学习系统。?学习方式变革?就是指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认知取向,以便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主要指初中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的内容和需要,适时适度地自主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多样化的有意义学习,使自己的学习真正从?知识学习为主?向?应用学习、能力学习为主?的层次转变。因此,教师应针对当前初中学生的特点构建生态课堂,改进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平台,使学生能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形成终生学习的能力。 本课题研究是建立在新课程学习理念下的实践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补充、不是调和,而是一场在新理念指导下、新载体支持下的前所未有的学习革命。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与价值 1、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国外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在1994年美国副总统科尔在一次演讲中说:?我在展望教育技术的用途时经常会举这样一个例子:我的家乡田纳西州卡萨基的学生可以回到家里,打开计算机,上国会图书馆的网站。?美国教育部2000年&教育技术白皮书中的许多观点也反映了多年来西方教育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情况和展望:创造条件让学生随时随地主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在这些理念的教育体制下,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确实得到了发展。 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学者也提出了不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如何克抗教授提出的讲授、个别辅导、探索、协作等5类网络教学模式,祝智庭教授总结归纳的个别授导、教学模拟、智能导师、问题解决等2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李克东教授提出的情境――探究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式等4种数字化学习模式。这些模式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由于其学科的普适性而缺乏教学的针对性。 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第八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应该说?信息化?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它既是目前我们教育的优势,更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 近年来,计算机认知工具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重视,尤其是因特网、校园网在中小学的广泛普及与使用,许多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信息技术的运用层面,还存在着?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量与实际需要不符合?、?多媒体应用不流畅?、尤其是?‘信息技术只存在于教师的用’的单向效应?等误区,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甚至制压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各科学习进一步整合,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如何让学生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变革自己的学习方式,就有待于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去探索、补充、深化和拓展。 2、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1)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途径和模式,让学生实施有效学习。 (2)促进教师从?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来反思自己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构建生态课堂,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让教师实施有效教学。 (3)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视角出发,来研究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与学,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野,让学校实施有效的教学管理。 (4)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为学校积累高品位的资源库,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储备后劲,追求学校的持续成功。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1、内容 (1)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变革的内涵研究。 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的关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关于当前初中学习方式改进研究综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习方式改进的理性思考。 (2)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现状的研究。 (3)信息技术运用与初中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初中各学科学习方式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高效课堂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4)学生课外利用网络进行主动性、互动性、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5)信息技术课学习与运用信息技术学习的研究。 (6)构建初中学习精品资源库的研究。 (7)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评价研究。 2.重点 (1)信息技术条件下初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及其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2)初中各科学习精品资源库的构建与完善。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思路 从相关理论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从而推动学生课内外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并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目标。 2、过程 (1)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 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加强信息技术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主要是完善校园网及学习资源库);针对信息技术应用中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进行理论资料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实施执行计划,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8年1月-2010年7月) 根据实施计划和方案进行研究,创建并完善学习精品资源库,分期举办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广泛交流,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积累巩固和拓展,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搜索、收集学习资源,学会筛选、利用学习资源,学会生成、创新学习资源。 同时,构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及时收集资料,并分析整理,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并根据实施方案目标的具体达成情况调整后期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 收集整理完善各项资料,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编成集,展示研究成果,迎接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并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具体计划;构建学习资源库,促进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其学习效果开展研究;在不断的研究过程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品质。 (2)调查法。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机制,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服务。 (3)经验总结法。组织学生总结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经验,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方式改进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完善学习资源库。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5)实验法和个案法。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并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学习方式变革取得应有的进步。 五、课题研究预期的成效 1.就学生而言,我们预期通过本课题研究达到如下成效: (1)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使他们具备有效利用信息教育技术,搜索、收集、筛选学习信息、拓宽视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篇三:如何教好初中信息技术 A.浅谈讲好初中信息技术课
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初中七年级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选修课,编写了信息技术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用于网络漫游的Internet、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Express等信息技术软件。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市教研室教学计划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学实际,安排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新学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上好信息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我认为提高学生素质并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所能给予的。换句话说光凭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而不注重信息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培养不出高素质学生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本校自身实际,尽量讲好各个软件,但不能求全,以免光片面强调硬件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受限。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上好信息课。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点明要点,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的不足,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真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积累,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般在学校都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计算机特长生培养和计算机房管理以及学校资料打印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接触到许多新思想。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就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和摸索出经验都逐步积累下来,不能应付过去就完了,可以作笔记或者写论文等形势。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全学年教学实践自身的知识积累就能掌握一手全面、丰富的教学套路。就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特别适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搞好课堂教学、上机训练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B.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房建设ppt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