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360找专家不能在线沟通的艺术在线阅读吗

360电脑专家(远程电脑服务助手)|360电脑专家(远程电脑服务助手) 6.0.0.2中文官方免费版下载 - 清风绿色软件下载
清风网络 - 提供绿色软件下载、单机游戏下载、免费电子书籍下载,尽在
当前位置: →
→ 360电脑专家(远程电脑服务助手) 6.0.0.2中文官方免费版
360电脑专家(远程电脑服务助手) 6.0.0.2中文官方免费版
软件大小:4.9MB
软件语言:中文
软件类别:国产软件 / 系统设置
运行环境:WinXP, WinAll
软件授权:免费软件
更新时间: 8:22:00
相关软件tags:
【软件特点】1、你问我答对话形式,一对一在线沟通,了解您的电脑问题。2、专业方案为您提供电脑故障修复,全面杀毒,驱动安装等专业解决方案。3、一键解决只需轻松一点、开机慢、上网卡,游戏延迟等问题一键搞定。4、专家在线人工专家团队,在线解决各种电脑疑问。  
360电脑专家(远程电脑服务专家)为您提供多种在线电脑维护服务,包括电脑维修、电脑优化、电脑清理、电脑加速、人工杀毒、驱动安装等等,帮您解决各种电脑故障和电脑问题。
??????????
??????????&&&&职场360度沟通――职场人交流得力的完全沟通术
电子书加价购
加价换购以下任意一件商品
请选择配送地址
钻石会员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其他会员自营订单满5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商品问答(%s条)
当当价:&27.80
版 次:1页 数:212字 数:203000印刷时间: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丛书名:企业成长力书架国际标准书号ISBN:7所属分类:&&&
  有多少新人在初入职场时,便跌得鼻青脸肿?有多少新人一腔热血,却被职场潜规则打败?又有多少新人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却始终得不到上司赏识?这一切都要归于“沟通”二字。沟通不力,会造成你接连失败。善于表达,可以获得广布的人脉,并为自己的事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职场360度沟通”能帮助你成为职场达人!
  人脉是人成功的关键。那么,这人脉从哪里来呢?需要你去开发、去构建,方法就是发挥自己的心思,抓住遇到的每一个人,去好好地沟通、交往。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形成雄厚人脉资源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从现在开始,努力修养自己的沟通能力,成为战无不胜、可以搞定任何人的职场达人吧。
  其实,职场既不神秘,又不可怕,里面只是一个个和你我他(她)一样的普通人。只要把握好沟通之门,就没有沟通不了的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要用你的勇敢和细心,学习与人沟通。要打开你的心扉,去和周围的同事沟通,去和豪华办公室里的上司沟通,去和客户沟通。当你做了这些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在这个竞争残酷的职场圈子里游刃有余了。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踏入职场精英的行列。
  刘 星(简介)
  2009年度中国十大培训师
  中国管理学会管理贡献奖获得者
  智投咨询公司董事长 ,首席咨询顾问
  清华大学MBA研修班导师
  是企业最受欢迎的培训师之一。主讲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类、实战营销类等。
  【曾授课企业】
  阿里巴巴、贝因美、招商银行、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腾讯公司、格力电器、苏泊尔电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民生药业、报喜鸟集团、雅莹服饰、中远集团、远东电缆等上千家企业。
  著有:《不可不知的销售心理学》、《职场360度沟通》
  刘 星(简介)
  2009年度中国十大培训师
  中国管理学会管理贡献奖获得者
  智投咨询公司董事长 ,首席咨询顾问&
  清华大学MBA研修班导师
  是企业最受欢迎的培训师之一。主讲课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类、实战营销类等。
  【曾授课企业】
  阿里巴巴、贝因美、招商银行、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腾讯公司、格力电器、苏泊尔电器、中国联通、国家电网、民生药业、报喜鸟集团、雅莹服饰、中远集团、远东电缆等上千家企业。
  著有:《不可不知的销售心理学》、《职场360度沟通》
第一章想当职场Superman,先敲开沟通之门
第一节因沟通而改变,职场不再沉默
想顺利沟通就要优雅地说话
沟通达人其实是个“听众”
必要时进行恰当的书面表达
第二节成为职场Superman要分三步走
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成功沟通的“敲门砖”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沟通美感
肢体语言传达的沟通机密
第二章与同事良性沟通,从容面对职场小圈子
第一节初次相见学问多
同事关系“破冰”从打招呼开始
恰当的语气能为自己树立好形象
借用提问与赞美来获得对方的好感
第二节加入同事的小圈子
第一章想当职场Superman,先敲开沟通之门
&第一节因沟通而改变,职场不再沉默
&想顺利沟通就要优雅地说话
&沟通达人其实是个“听众”
&必要时进行恰当的书面表达
&第二节成为职场Superman要分三步走
&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成功沟通的“敲门砖”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沟通美感
&肢体语言传达的沟通机密
&第二章与同事良性沟通,从容面对职场小圈子
&第一节初次相见学问多
&同事关系“破冰”从打招呼开始
&恰当的语气能为自己树立好形象
&借用提问与赞美来获得对方的好感
&第二节加入同事的小圈子
&横向沟通,破解与同事间的沟通障碍
&影响同事关系的沟通行为
&如何与故弄玄虚者沟通
&第三节征服不好相处的同事
&与自私的同事沟通
&与敏感多疑的同事沟通
&与抱怨悲观的同事沟通
&与脾气暴躁的同事沟通
&与特立独行的同事沟通
&与争强好胜的同事沟通
&第三章与上下级恰当沟通,做左右逢源的沟通达人
&第一节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及时表态,获得上司青睐
&附和不奉承,站好上司队
&主动汇报,不等上司催促
&第二节与不同类型的上司沟通
&与主动型上司沟通
&与互动型上司沟通
&与控制型上司沟通
&与实事求是型上司沟通
&第三节与下属沟通的注意事项
&沟通的时间点
&第四节如何在下属中左右逢源
&提出对下属的建议和期望
&将“薪”比“心”,加薪要求不可忽视
&不介意做“夹心饼”
&为你揭秘你所不知道的职场暗语
&第四章遵守团队规则,与团队有效沟通
&第一节走进团队沟通模式
&要素、技巧、障碍与冲突
&部门之间不可不做的沟通工作
&第二节参加团体会议时的沟通准备
&主持与参加会议
&提前准备好演讲稿并预演
&演讲时的非语言沟通
&第三节为团队沟通加分的小游戏
&电波VS速度
&“大侦探福尔摩斯”
&第五章正确进行商务沟通,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
&第一节接待准客户时的沟通技巧
&热情有礼有规划,不浪费客户时间
&顺着客户,不给对方抱怨的机会
&委婉应对不速之客
&第二节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相应的沟通
&有针对性地察言观色
&接到客户投诉不回避
&掌握好沟通的分寸最关键
&第三节不可不知的辅助性商务沟通工具
&电话沟通时的情景分析法
&商务函电――无声的纸上沟通
&撰写专业的商务文书,胜过百句美言
&第六章完美营销与谈判沟通,比拼命充电更轻松
&第一节找到你的沟通目标:客户
&用市场细分法找到准客户
&准客户三要素
&调查并分析目标客户
&第二节营销中的完美沟通法
&准备营销解说词
&把握客户心理,把话说对
&找准客户的关注点,沟通不白费
&注重谈判时的沟通策略
&进退有度,不轻易让对方知道你的底线
&沟通攻心计:给予名义上的承诺
&商务谈判时的沟通策略和注意事项
&第七章辅助沟通手段能让你职场交流无敌
&第一节办公室中巧用网络沟通
&撰写一份表情达意的电子邮件
&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交流感情
&打造交流介质:博客和微博
&第二节利用贺卡沟通,礼轻情意重
&贺卡的制作与注意事项
&科学利用版面空间,贺卡上该写点啥
&第三节图像与图画沟通,无声胜有声
&图像化沟通你了解多少
&调查问卷也能有效沟通
&图形与图表,使沟通更直观
&后记沟通中鲜为人知的加分秘密――你的形象价值百万
  沟通不力,职场人你伤不起
  有多少新人在初入职场时便跌得鼻青脸肿?
  有多少新人一腔热血却被潜规则打败?
  又有多少新人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却始终得不到上司赏识?
  这一切都要归于“沟通”二字。针对越来越多的职场困惑,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职场的规则、黑幕、心计等书籍。只是这些标题就让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胆寒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圈子呢?懵懵懂懂的我一跤跌进去会不会被那些可怕的潜规则啃得连渣都不剩下?
  鉴于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学员建议我出这样一本书――可以对职场新人进行温和的引导,让新人能够对职场多一些详细的了解,并且有实用的方法可以借鉴。从事这么多年培训工作,我自然也想要用自身的一点经验之谈来帮助更多的职场新人。如果能够为阅读此书的你提供些微的帮助,我会感到无限荣幸。
  本书内容以“沟通”为主题进行创作,对职场新人的沟通、同事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团队的有效沟通、与客户进行的商务沟通、营销和谈判沟通、办公室辅助
  沟通不力,职场人你伤不起
  有多少新人在初入职场时便跌得鼻青脸肿?
  有多少新人一腔热血却被潜规则打败?
  又有多少新人努力工作、勤勤恳恳,却始终得不到上司赏识?
  这一切都要归于“沟通”二字。针对越来越多的职场困惑,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关于职场的规则、黑幕、心计等书籍。只是这些标题就让即将踏入职场的新人胆寒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圈子呢?懵懵懂懂的我一跤跌进去会不会被那些可怕的潜规则啃得连渣都不剩下?
  鉴于这种情况,越来越多的学员建议我出这样一本书――可以对职场新人进行温和的引导,让新人能够对职场多一些详细的了解,并且有实用的方法可以借鉴。从事这么多年培训工作,我自然也想要用自身的一点经验之谈来帮助更多的职场新人。如果能够为阅读此书的你提供些微的帮助,我会感到无限荣幸。
  本书内容以“沟通”为主题进行创作,对职场新人的沟通、同事之间的沟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团队的有效沟通、与客户进行的商务沟通、营销和谈判沟通、办公室辅助沟通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角度的阐述。每个小节我都精心挑选了合适的案例,并且加以分析,总结出应对这些案例的最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从职场新人必知的戒律,到最后的辅助沟通手段,足以让一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成长为玩转职场的精英。通过本书,可以让读者看到,职场并不是神秘而可怕的,那只是一个个像你、我、他一样的普通人,在一个大的规则里经由不同的分工合作而产生的各种关系和问题群。只要把握好沟通之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这本书的创作可谓一波三折,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曾经一度想要放弃,但最后一个好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他说:“你已经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想帮助了那么多人,就应该有点自信,就算这本书仅有一个读者受益,那么你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非常感谢这位好友的这番话,它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于是每天工作之余一字一句地斟酌,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进行严谨的分析……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朋友说的话,如果本书能够帮助到哪怕一个读者,也是我此生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之一。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或许已经在职场待了许久,或许即将踏入职场,或许是实习生身份,但不管地位如何,请勇敢地踏出你职业生涯的脚步吧!
  职场并不可怕,用你的勇敢和细心,通过学习进取,与人沟通,即可迈步前进。请打开你的心扉,去和周围的同事沟通,去和你的上司沟通,去和即将参与项目合作的客户沟通,当你克服掉一个个困难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在这个竞争残酷的职场圈子里游刃有余了。此时,必须恭喜你,你已经踏入职场精英的行列了。
  做任何事情,至关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如果在还未敲开这扇门之前就开始担忧――里面会不会出现一副发怒的面孔――结果一定会在忧虑中变得不够完美。与其抱着忧虑的态度在职场江湖上混迹,不如抱着美好且淡定的心态,去勇敢地敲开你职业生涯中一扇扇沟通的大门。鼓起勇气吧,或许你就是下一个职场Superman!
  2012年6月
  你想成为风光无限的职场Superman吗? 你想与同事成为铁哥们、好姐妹吗?
你想成为上司眼中的红人和心腹吗?你想在团队中脱颖而出吗?你想抓住每一个客户,成为客户眼中的重量级人物吗?还在等什么?请你敲开沟通之门,与他们从容地沟通,使出你的超级沟通术吧!须知,沟通就是你的资本。
  现在,你还在苦苦地学习充电吗?简直太OUT啦,沟通才是你最该学习的。《职场360度沟通》能让你打遍天下无敌手、职场交流极限!
  人生需要的只是勇气。与其抱着忧虑的态度在职场江湖上瞎混,不如抱着淡定的心态,去勇敢地敲开你职业生涯中的一扇扇沟通的大门。
  做任何事情,至关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请大胆去与任何人沟通吧,记住:你就是下一个职场Superman!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想当职场Superman,先敲开沟通之门
  很多每天幻想成为职场Superman的新人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往往是“少言寡语”“格格不入”,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讲,多数职场人其实是不擅长沟通的,因为他们总怕自己说错话。而这通常又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职场沟通”的重要性,又或是没有掌握“职场沟通”的技巧。
  我曾经和一些“沉默的新人”交流过,问他们觉得自己的工作中还缺乏什么。
  他们通常是从业绩开始出发,抱怨自己的工作进程慢,创造财富少,然后我会指引他们把目光投向团队里那些工作卓有成效的前辈们身上,让他们通过与前辈的对比来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到底在哪里。
  只可惜,我得到的回答总是:“他们的朋友多,人脉也广,我哪有那么多资源。”
  问题到这里就很清晰了,事实上,团队工作能否成功,的确取决于人脉。可殊不知人脉无非是通过有效的沟通取得的。因此,多与同事巧妙地沟通,才会促进你与同事、上下级、整个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并能够进一步确立领导对你善于表达的印象。通过这种方法,相信职场新人最终也可以获得广布的人脉,并为自己的事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总之,想当职场Superman,请先敲开沟通之门!
  第一节因沟通而改变,职场不再沉默
  在职场中,身为员工往往会因为职位的不同,而被分为不同的地位。然而地位并不妨碍沟通,它会因为沟通的出现而发生改变(见图1-1)。沟通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对待客户也要像对待最亲近的人那样款待;或许原本是无名小卒,却变成了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当然这种特殊现象的出现,特别是职位的变迁,并不是说那些人真的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而是随着沟通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唯有不再沉默,成功地把握住每一个沟通机会,你的职业生涯才会在这一场完美的场景中绽放精彩,走向成功!
  图1-1职场沟通的技巧
  想顺利沟通就要优雅地说话
  说话是人类引以为傲的沟通方式,它是职场中最重要的沟通途径之一。话说好了,能为我们的职场生涯成倍地加分;如果说错了话,就会成为我们职场沟通的绊脚石。处在拼搏中的职场人,也许你们刚刚走出校园,刚走入自己的岗位并在努力适应职场;也许你们正要等待升职,却苦于人际沟通的障碍。而优雅地说话,是为了适应群体协作而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由于人性自然有异,每个人的个性不同,往往会导致在一些细节上出现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优雅地说话呢?
  1?越急的事,越要慢说
  在一些十万火急的事情中,人们往往受情绪所控制,想很快地告知对方。但是当人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语言表达的质量就会降低。对方很可能不知道你说什么,甚至会误解本来的意思。
  我以前有个学员就犯了这样的错误,结果不仅被经理骂,还要受同事的埋怨。这个学员在一个广告公司做策划,终于可以自己独立地接一个case(项目)。他非常兴奋,在策划过程中也主动与各部门积极沟通。正在这个策划案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客户打来电话:“阿文,那个case要缩短时间。我想尽快看到,因为有了同类产品并且已经有了宣传。”这样的事情在广告界时常发生,但对于刚刚可以独立接case的阿文来说,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显得办事能力很不成熟。他马上跟经理报告:“张经理,客户需要缩短时间。我想多一些人加入进来,要不然咱们这单活儿会被别人抢走的。”经理一听有别的公司抢生意,当然急了:“要多少人?我给你。赶快把策划案赶出来,绝不能让别人抢单!”于是经理接受了阿文的请求,给他调配了足够的人手。策划案很快就赶出来了。审核过后,张经理打电话约见客户,商讨这个策划案。可是张经理与客户通话后,一头雾水。原来客户正在国外考察,不能马上回来。当张经理提及缩短时间的事情时,那位客户告诉张经理,当时自己并没有跟阿文说自己要找别的公司。只是想提醒阿文不要耽误时间。这下可把张经理气得火冒三丈,把阿文叫进办公室一通训斥。因为阿文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急急忙忙的,所以同事们为了帮阿文做事都把自己的工作放下来耽误着。公司从上到下,都对阿文指指点点,没有好脸色。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再急的事情,也要慢慢地说清楚。一定要自己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想清楚再说出来,否则会出大问题的。
  2?百炼钢不如绕指柔
  说话不要抢,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就算表达出来也要讲究方法,要善于糅合各方面的观点。如果只是兴冲冲地为了表现自己,那样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现在那些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经常会撞到这样的“墙”。沟通是一种艺术,沟通需要平心静气地交流。
  学员小梁毕业后刚进公司,经常会受到排挤。那些性格异常突出的新员工总是跟老员工吵架,或者很快离职。但是小梁却从不与员工们吵嚷争功,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次,办公室的墙边放了几个箱子。经理一进门没注意,脚踢到了箱子上,差点绊了个大跟头,于是很气愤地说:“这是谁放的东西?怎么也不找个地儿啊?”办公室里半天没人回答,经理更气,“是谁啊?怎么不说话?”正在这时,小梁搬着一只箱子进来了。这回不用说,经理也知道了答案。经理走过去很生气地跟小梁说:“你怎么把箱子都放这儿了?怎么不放到库房去?”面对经理的横眉冷对,小梁并没有强烈的亢奋而傻傻地搬走箱子。而是先放下箱子,不急不缓地打开一箱,拿出一张宣传页说道:“经理,您看一下。这是咱们刚印出来的宣传页。一会儿,客户就派人来把这些取走,他们挺着急的。”经理看了一下宣传页,又看了看小梁,觉得这孩子还挺能吃苦的。经理的气,消了大半:“那也不能放门口啊?这谁一进来,再绊着多不好。”小梁很随和地应答着:“他们人已经来了,马上就搬走了。我下次换个地方。”经理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看着他满头大汗,说道:“怎么就你一个人搬啊?叫人帮你一块儿搬啊?”小梁笑着回答:“不用了,我这就搬完了。其他同事都忙着呢。”经理也没再多说话,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同事们都以为小梁比较老实,没什么主意。经理也担心自己找了个任人欺负的“窝囊废”,不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试用期过了以后,小梁给经理的办公桌上放了一份分析材料。材料中,详细地写着小梁自己的观点,即在试用期里他对于公司的了解和看法,以及对于行业的分析。这份分析报告很完整,经理看完后对小梁刮目相看,觉得自己没有找错人。试用期后,小梁被经理调到新的部门做主管助理,期望他有一个好的开始,作为提拔的备选人才。
  所以不抢着说话,不争着发表意见,是职场沟通的秘籍。你说的话怎么才能让人听进去?那要等人的心情平静下来,才能接收信息。如果正在同事气头上,你还想要证明自己什么,那么就算你再正确,有时也是徒劳的。
  3?说话要避开沟通的“陷阱”
  说话也有陷阱吗?当然有。祸从口出,就是这样的道理。职场中的很多细枝末节虽然有时候并不牵扯个人利益,但是它会像“蝴蝶效应”一样,造成影响不小的后果。职场沟通的“陷阱”听上去很抽象,说得明白点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的评价。互相评价,本来稀松平常。在家庭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在职场,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你就要处处小心“要命”的“职场陷阱”。
  对人的评价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有时候则是别人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不管哪一种,我们都要及时分辨,小心躲开。
  学员小芳就遭遇过这样的经历,虽然还不懂得职场的沟通之道,但她对公司的所有人都很热情。一天,公司的贾副经理下班后找她聊天,说到职场的复杂。贾副经理郁闷地说:“小芳,你觉得刘副经理怎么样?”小芳可爱地回答:“挺好的。”贾副经理摇摇头:“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初我对她多好,情同姐妹。现在可倒好,成了总裁身边的大红人,看样子要和我争经理的位置啊。”小芳惊奇地看着贾副经理:“不会吧?您想多了。”贾副经理轻蔑地笑了笑:“你还年轻,想得少,好好干。”小芳答应了一声就回去了。两周后,贾副经理离职了,刘副经理被升为经理。在这期间,有很多同事离职或因为工作失误而被开除。小芳不明白为什么,就询问老员工。原来贾副经理在与刘副经理争夺经理位置的过程中,曾找过很多同事谈心,目的其实就是想把刘副经理的名声搞臭,让同事们把这个“眼中钉”挤走。同事们知道了刘副经理的丑事,就纷纷在背后议论,并且也对刘副经理的态度改观很大。小芳不知道这其中的秘密,还是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哪知道她这样傻乎乎的性格,却在这“暴风雨”的关头救了自己。结果在这场“争权夺利”的战争中,刘副经理获得了胜利。贾副经理气得辞去了工作,但是跟她关系好的属下都遭了殃――不是自动离职,就是被挑毛病,干不下去了。小芳出了一身冷汗,幸亏自己那天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要不然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下场”。
  由此可见,身在职场,无论是在隐性还是在显性的沟通中,都要学会分辨沟通的陷阱。有些“谈心”是有目的的,但是只要秉持着一颗认真工作的心,这些别有用心的沟通就不会干扰到你。
  优雅地说话是职场沟通中的“规则”,也是在企业中长久发展的重要一环。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说,但你却要为自己不得体的言语付出代价。总之,说话要慢、以柔克刚、辨析“陷阱”是职场沟通的基本的也是重要的说话原则。
  沟通达人其实是个“听众”
  最近,在我的培训师团队中多了一名新人,Marlin,硕士学历,毕业后也为不少企业做过培训,只是他和我培训的领域不同,所以,初来乍到的Marlin还是显得稚嫩无比。不过,由于Marlin低调而又谦逊,人也很好说话,给我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
  有天下午,团队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讨论下一个培训方案,培训对象是一家外企公司,培训内容刚好是Marlin之前涉及过的领域,为此,作为会议主持人的我指名让Marlin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并说说自己的经验。
  Marlin笑了笑,谦虚地说道:“其实,在座各位都比我有经验。论辈分,你们都是我的前辈;论经验,虽然我为这家公司做过培训,但和这次的项目关系不大,所以,我实在没什么资格说什么,望各位见谅,还是请各位老师先谈谈吧,晚辈正好学习一下。”
  我不想为难这个新来的同事,便示意其他人先发言。当所有人发言结束后,我再次点了Marlin的名:“小伙子,大家都说完了,这次该你了!”
  只见Marlin手中捧着好几页的会议记录,这次他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前面同事提出的方案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新方案,既补充了前面发言人的漏洞,又使自己的言论与前面同事的意见相得益彰。我恍然大悟,原来,一开始Marlin就对这家公司了如指掌,之所以不想第一个说,是想看看我们团队这些人对该公司掌握的情况如何。
  与其说Marlin会做人、会说话,不如说他是“听”得到位、听得成功,从这之后,我对他的沟通能力、工作能力有了更充分的肯定。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培训过的一个同样善于倾听的学员Lee,我反而认为,职场中类似他们这样善于倾听的人,并非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只是一开始之所以不匆忙地说出来,是为了听取更多人的观点,从中找到自己接下来的沟通重点,从而更好地表达自我,展示自己的沟通能力。看来,先跑出去的人可不一定就是冠军,先抢着说话的人也不一定是说得最好的。会听的人才能更会说,沟通才会更给力。
  我发现,现在的职场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思维节奏,犹如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一样越来越快,这本是件好事,因为有效的沟通离不开敏捷的思维方式。只可惜,有些心浮气躁的年轻人,虽然思维敏锐,但往往不善于从别人的意见中吸取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从而发掘出宝贵资源。结果,反而让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显得过于自我,发表的见解也只是一家之言、脱离实际,久而久之,沟通就变成了自己的“死穴”。
  因此,在会说之前,一定要先会听,这样才更敢说、会说、能说。
  职场人如果想成为被人认可的Superman,继而扮演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首先,应该重视同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充分沟通。而在这之前的一步,就是要扮演好“听众”的角色,做个会听的“沟通达人”。
  如果你是一名刚刚入职的新人,就应该尽可能地少说多听:一来展现自己谦虚、谨慎的一面;二来为接下来的“说”做好准备。总之,一定要学会利用自己的耳朵,有时候耳朵听到的会比眼睛看到的事情更真实更可信。刚刚进入某个陌生的环境,你势必不太了解你周围的人,也不清楚团队具体的职场沟通方式。这时候盲目地进行积极的沟通,很有可能会在无意中犯错,甚至会触碰他人的底线,从而导致无法挽回的错误结果。因此,只有通过多看、多听、多想,找到正确表达的方式和内容,才能开始正确的沟通过程。
  其次,还要学会听你周围的人说话,最关键的是要能从对方的话语中听出“心语”。所谓“心语”,其内容不仅仅表现在字面的含义上,而是需要你结合具体的语意、语境进行自我判断和分析,从而得到表达者的真正的目的。如果不会听“心语”,往往会在沟通过程中显得很稚嫩,并且无法及时听懂他人的说法,了解他人的意图,并给出相应的配合式的表现。
  最后,你一定要学会及时捕捉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即使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也要多加关注,并从中得到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从中获取经验。当你的同事们正在讨论最近的工作事项时,不妨多听一听,无论是否与自己手上的工作存在联系,你都可以及时地将这些信息捕捉并储存到自己的“记忆库”中,以备用作以后沟通时的参考资料。
  如果职场人总是以一名“演说家”的身份自居,那么一定不会被他人信服,甚至被领导认为是在信口开河。只有当好谨慎、谦虚的“听众”,沟通的桥梁才会于无形中架起来,并让你的沟通之路越走越顺畅。
  必要时进行恰当的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在关键时刻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沟通形式。如果说语言沟通是情感的交流,那么书面表达就是逻辑思维的体现。职场中的书面表达,分为内部书面表达和外部书面表达。内部书面表达就是关于公司内部的通知、会议记录、总结、计划等;外部书面表达就是关于发给其他公司的信函、邀请函,以及合约或者要商讨的策划案等。
  书面表达除了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外,还需要很强的责任心。职场中往往不是缺少逻辑思维,而是缺少认真做事的责任心。有些职员虽然反应很慢,但是做事认真。虽然效率慢了一点,但是从来不会出错误。有些职员虽然八面玲珑,但是一涉及书面的东西,即漏洞百出。
  我的助手小红,是一个很认真的职员。每一次我要讲授新的课程,她都会提前一天为我准备好相关材料,而且不会有任何纰漏,然后我会把课程的安排发给每一位学员。
  记得第一次我把安排课程的任务交给她时,还是有些担心的。因为之前有的助手没有细心做,导致我的学员经常不知道正确地安排课程。开始的几个星期,小红确实有些搞不清头绪,但是她如果自己不懂就会一直追在我后面问。一遍不清楚就问第二遍,直到清楚了才会继续课程安排的编写。所以书面表达没有语言表达那么轻松。也许错一个字,就会让人误解整篇文字的意义。
  公司内部的文件有错误,还有修改的机会。如果发送到外部的文件资料出现漏洞,很可能会损失不小的利益。
  学员小鹏曾给一个高端的客户发邀请函。但是在编写的时候,里面的措辞不太讲究,并且逻辑上也有些凌乱、随意。经过长时间的联系,小鹏认为自己跟这位客户的关系已经很亲密了。但是这种商务类的信函,还是带有一定的商业气息的,而且又是比较严肃的事情。然而小鹏放松了警惕,把对方当做朋友一样随便对待。结果客户不仅没有出席那次商务会谈,小鹏也因为这件事而丢掉了大客户。
  在职场中,虽然可以交朋友,但是在一定的场合中要清楚自己的位置。有很多人,就是忘了自己位置,导致很多生意,本来培养了很长时间的情感,却在瞬间断裂。
  书面的表达能力往往决定着自己在职场中的位置,也决定着自己的事业发展。这种能力,一直是职场中被看重的高级能力。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人除了一些语言上的情感交流之外,逐渐地也落实在书面上。现在很多职场高层,更愿意看到一些书面的策划案、邀请函,而不是语言上的或者电子化的东西。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职场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成为职场Superman要分三步走
  在现代职场中,沟通的模式和方法数不胜数。我们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职场人士,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打开每个人的“门”。想要顺利地打开沟通大门,以下三步不可错过(见图1-2)!
  图1-2成为职场达人的重要三步
  合理的沟通方式是成功沟通的“敲门砖”
  在现代职场中,沟通方式数不胜数。我们要根据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职场人士,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样才能打开每个人的“门”。现在人们的沟通方式层出不穷:微信、Skype、MSN等。沟通最终是人与人的交流,所以我们要以特定人群来划分沟通的方式。
  1?以年龄来区别沟通的方式
  年轻人都喜欢流行、便捷的沟通方式。在职场中,如果是第一次接触,必然会留下电话或通信地址。但是在长期的沟通中,利用率最多的却不是这些,而是QQ、MSN等更容易交流的沟通工具,这些产物是由于网络的建立,成为主流的沟通工具。现在又是平板手机的时代,于是“微信”又在职场中逐渐风行起来。
  有些刚入职场的职员,还没能深入到社会的潮流中,结果一再以电话形式与客户沟通,有些人甚至认为有些事情如果用电话沟通则会很干扰自己的生活。本来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却迟迟不能沟通妥当,反而成了一件麻烦事。
  我有个学员,曾经就吃过这样的“闭门羹”。小米刚到公司,做电话销售的工作。经过经理的基础性指导,小米基本知道了电话销售的技巧,就开始勤奋地打电话。但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效果很不好,没有一个客户肯买小米推销的产品。但是看看旁边的老职员,每天轻轻松松的,没打什么电话,生意却是一单接着一单。这让小米真的是急得火烧眉毛,没有办法,只有继续联系。一次小米听到旁边的同事正在打电话,于是就开始偷听,想吸取点经验。那个同事温柔地说:“韩总,你有MSN吗?以后咱们联系就方便了。省得您开会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您。”这一句最让小米上心,什么是MSN?那个同事放下电话后,小米就去了解他所说的MSN。原来MSN是个聊天软件,并且在公司之间很流行。因为很少感染病毒,并且很多企业把它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小米这才明白,如果想接到生意,就要利用这些职场人所熟悉的沟通方式。电话方式虽然直接,但如果在不对的时间,反而只会有相反的效果。于是小米也申请安装了MSN,从此与客人的沟通也融洽得多了,订单一份接一份的,越来越多。
  2?以地域习惯来选择沟通的方式
  随着中国的外商越来越多,国人的眼界也开阔了,接触的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国内大城市。职场人开始更多地接解到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澳洲等世界各地的客户或外企公司的职员。虽然我们说这些外国人要入乡随俗,但我们职场人也要有待客之道。在日常活动中很多需要进行国际沟通,但外国人习惯用的沟通方式与国内的文化沟通模式不兼容。很多因素造成我们与国际人员的沟通不流畅,而导致很多的商务合作“流产”。
  我有一个朋友是某企业主管。他在职场中打拼多年,除了电话、信函之类,利用最多的还是网络,再加上最近几年经常与国际公司打交道,不得不时常在各种聊天空间上登陆。当初他有个客户叫马克,是个德国人。他们开始时是用MSN来进行沟通,但是后来MSN也受到了病毒的侵袭。并且中国与国际的MSN之间有些问题,从此他们便断了联络。这可把我的这位朋友急坏了,由于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客户,就一定要把这个人给找到。我建议他试一试其他的聊天软件,他却不知道用哪一种好。我询问了对方的国籍,建议他试一试Skype,这种软件欧洲人很常用,而且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进行远程视频通话,而且便宜。他于是马上安装了Skype,果然在多方找寻之下,又把那个德国客户给找了回来。两人经过几次视频对话,双方在口头上达成了协议。半年的时间,我的朋友就与这位德国客户签订了合约。
  有时候即使是一个小小的软件,就可以帮你搞定很多高难度的工作。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沟通方式等你去发掘。不管天涯海角,你都能找到一个职场沟通平台,只要你找对了沟通的方式。
  3?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来选择沟通方式
  我前面说了很多关于网络或者视频电话等这些比较流行的便捷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种自古代延续至今的沟通方式,也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那就是书信,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再重视这种可有可无的沟通方式。但是一旦遇到位高权重,并且很重视自身地位的人,信函沟通就是一种最完美的方式。纸质的特殊效果,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是一种真正情感的沟通,是对朋友的一种绝对尊重。如果你与自己客户或上级的关系还不错,可以试着用手写的方式去沟通,写作信函。尤其是年龄比较大,又拥有着极高的权威的人,由于其自身需要极高的尊重,所以普通的E-mail是很难收到效果的。电话、短信或聊天工具,可能都在他那杳无音信。这时候只有信函才是最切中要害的。信函不仅严肃而且亲密,在现代这样高频率的生活节奏中,依然以信件的方式来沟通情感或商务,他们会由衷地欣赏给自己写信的人。
  我有个朋友的秘书在沟通方式上,就是一个极其讲究的人。她每联络一群人,方式都会不停地更换。老板让她聚集公司的员工临时聚餐,她就会用“微信”去通知;老板让她去联络国外的合作公司,她就会用Skype为老板准备视频电话会议。有一次年会,老板让这位秘书把公司的一些不在其位的老股东请回公司一块聚一聚。这个秘书真是费了一番心思,动了一些脑筋。最后,她决定用写信的方式来通知他们,并且每一封信都是她亲自手写,内容由总裁拟定。这些信件,提前两个月就发出去了。老股东们兴奋地纷纷打回电话,跟总裁讲自己收到信件很高兴,并且会如期到场。这件事办得让总裁很舒服,回过头来就问秘书:“你怎么会想到用信件这么古老的方式?你不是最喜欢用微信的吗?”秘书半开玩笑地回答:“老人家就要用老方式嘛。”
  其实也未必都是老人家会喜欢信件这样的沟通方式,如果你现在收到一封老朋友寄来的手写信,你会是什么感受呢?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沟通美感
  距离是职场沟通的又一重要规则。每个人都有着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职场这种社会性极强的公共场所,每个人对自己的陌生与熟识、上下级别、地位高低、交情深浅都非常敏感。然而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肉眼是很难分辨的。你一旦不小心“侵犯”了合理距离,就会遭到对方严厉的反击。所以,我们不但要保护好自己的势力范围,还要时刻避免侵犯他人的合理距离,保持沟通的美感。
  1?沟通的角度
  人们是通过物理距离来表现各自的亲密程度的,也就是说,两人的距离越近,亲密程度越高。职场里也通过这样的技巧,来拉近各自的关系。最有挑战性的行业,当属推销行业。推销员是最容易被人排斥与警惕的。我的学员中有很多从事推销行业的,每次来到课堂上都会与我探讨和客户之间距离的问题。
  每个行业都有成功案例的典范。我有一个朋友是推销界的元老,年薪几十万,时常出入大企业的办公室。一次他来到某企业的经理办公室,准备向这位经理推销自己的产品。但是像每个推销员的经历一样,那位经理坐在座位上忙东忙西,根本没有正眼看我这位朋友,显然他对我这位朋友是有戒心的。所以,此时此刻无论说话技巧多高,对方也是听不进去的。当时我的推销员朋友,做了一个大胆的行为,就是自己找了把椅子坐在了这位经理的旁边。开始时,这位经理感觉很突然,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空余时间答理。就这样,推销员坐在他的办公室里,等他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妥当。两人的距离逐渐缩短,经理也对这位推销员卸去了很多戒心,两人开始交谈起来。
  在这个冲破警戒心的过程中,我的朋友透露了一个有关沟通角度的原理。那就是,在职场中坐着说话的人,往往比站着说话的人,地位要高。所以要说服或者进行平等的对话,就要与他的视线拉平。否则你是永远也无法让对方把你说的话听进去的。
  2?次序
  在生活中,我们就很在意次序所带出的礼貌性问题。在职场中会更加在意这种距离,尤其是在正式的场合,老员工比新员工更加看重座位排次、站位的排次、优先次序、敬酒的次序等问题。
  我们培训班总是会有一些非正式的聚会,大家可以在一起交流。休闲场所虽然可以使大家更放松地畅所欲言,但是在聚会中,很多老学员都已经把排列次序培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而新学员却不以为然。
  新学员小刘开始时就不懂得这种次序的艺术。结果在公司领导和客户面前,经常吃亏而非常苦恼。一次他们公司请对方公司代表吃饭,是小刘订的包间。客人来到饭店后,小刘把自己的经理安排到上座。这样的举动让经理很诧异,既然有客人就要把上座留给客人。要不然公司的生意怎么会顺利?还是经理自己把客户让到上座,才解了这尴尬的场面。
  像在这样的非正式场合中,座次的排序,要比其他场合更加难以决定。无论人类怎样爱自由,谁也不愿意被驱逐出序列的排位。
  3?“交情”
  中国人特别讲究“交情”,甚至不自然地把“交情”的情绪带进职场。这是大错特错的。工作本身是一种理性行为,如果掺进太多的情绪化的东西,势必会影响自己以及干扰他人的事业发展。
  当我们进入职场那一天起,就要把自己和他人,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和距离上。不是不要情感,而是要选择跟谁谈“交情”。人生在世,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非常有限。我们平常议论某人“很有潜力”、“有前途”,说的是这个人将来事业发展的距离。
  如果因为个人的“交情”,长时间身处同一位置,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条件。在以后的日子里,只会自己抱怨自己被“情感”羁绊了。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所有的公司、所有的职位,都是学习的过程。在不断成长、上升的路上,必然会抛弃很多原来的“老交情”。我的学员中有些年龄很大的,十几年里职位没有变动过。我了解到,原来他们也是因为“交情”,而错过了很多升迁的机会。其实为了朋友感情而耽误了自己的事业发展,真的得不偿失。
  现在的年轻人也要认清事业和情感是两回事。不要把理性和感性混为一谈,那样只会伤人害己。我有个年轻的学员,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小晶开始在某公司担任经理秘书一职,一年后,她感觉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个行业的工作流程,就很快地挑好了下家公司,准备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在递出辞职申请时,公司从经理到员工都很想让她留下来。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经过半年磨炼,小晶现在已经是某公司的主管。如果当时她因为顾及与同事的“交情”而留下来继续干,则未必有现在的发展。她现在还年轻,在以后的工作中肯定还有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上就是我要说的三点关于距离的美感。但是我相信在复杂的职场中,还有更多关于距离的技巧。这三点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我拿出来给大家提示一下,是希望大家能从这三点发觉到更多有关人际关系中相处距离的诀窍。把握住这三点,你就可以在职场中随意掌握自己想要的距离,并且也让同事在你的身上发现不一样的美感。
  肢体语言传达的沟通机密
  肢体语言是人类比较隐秘的语言之一。这种语言复杂吗?一点都不。但是,正因为它的简单,所以往往被人们忽略。这种语言常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也许心思细腻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更多地去观察这些细枝末节,那么那些性格豪爽、大大咧咧的人,能够有效地利用它们吗?
  肢体语言,无外乎上肢、下肢,还有我们最熟悉的五官。裸露时间最长的是人的五官,它们已经提供给我们很多的非语言信息。但是在职场之中,很多“职场老鸟”已经深谙此道,练就得让你无法直观地从其表情中,推测或猜测出他的想法。这样一来,这些人就如同在我们的面前树立了一道看不见的墙,从而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却不知其原因。但是别忘了,虽然对方给你关上了沟通的门,他们却永远给自己留了一扇“窗户”透气。如果人时时警惕,不让其他人猜到自己的想法,那么他的精神也终会崩溃的。
  基于这样的理论,那么这扇窗户或许就是上肢和下肢的活动规律。每个人因为性格不同,活动的规律有时是相反的。所以不要一上来就确定,一个人环抱胳膊似乎就是防卫或厌倦你。也许它还有别的意义。这就引出了肢体语言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想知道对方肢体的活动规律就要先测试对方的基准点。通过最简单的问题来测试对方的基准点。
  我在刚刚毕业入职的时候,对工作或者公司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有些工作流程经常出现错误。对于领导层,培养新人是很有耐心的,除了谆谆地教导,还有很多考验。一次因为我的失职,忘了递出公司的合同。被经理叫到办公室,我想这次一定会挨经理的骂。哪知道我进去后经理只是关切地问:“小李,你家离公司远吗?”以这样的问话开场,一般会给我这样的新员工一些亲切感。我很快回答了这个问题。经理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直在盯着我的眼睛。紧接着,经理又问了几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使人感觉他跟我很亲切。最后他问道:“早上有一个快递你忘了打电话送出去了吧?”我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于是我只得供认不讳,经理反而很平静地对我说:“以后要把工作安排好,才不容易忘,知道吗?”我很诧异地问经理:“您怎么知道我是不是在说谎?”于是经理就给我传授了一些有关“眼睛”的秘密。原来刚才经理问我的那些普通问题只是为了测试我在说实话的时候,眼睛会往哪边偏移。这样他就会得到一个基准的信息,最后再问他关心的问题,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最后经理告诉我,如果我的眼睛视线在工作问题的回答中有谎言的成分,那么眼睛的视线就会与刚才基准问题的状态不同。那样的话,很可能他当时就把我辞掉了。
  这样的例子在职场中屡见不鲜,比如在我们与上级的沟通中,可能经常会用手去接触身体的某个部位,那其实是一种安抚的心理状态。
  我们刚刚进入职场,某些工作可能还不是很熟悉,进而出现错误。由于很担心上级的批评与训斥,而感到心里紧张,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反过来,如果你可以去很好地观察并且利用这种沟通的机密,它倒会成为你职场上战无不胜的“武器”。
  一次我和老板一起跟某公司高层谈项目,其中关于细节的问题两个人谈不拢了。我老板托着腮看着面前的项目议案,我知道该是自己起作用的时候了。于是开始在旁边说着自己的想法,也没有考虑对或错。只是本着一个目的,就是把公司的项目往有利的方面讲。这样一来,倒是乱了对方公司高层的阵脚。我老板看见这样的情形,于是继续允许我“乱来”,且添油加醋。最后,项目一个字没有改,对方公司依然很满意地跟我们签了合约。虽然回到公司,老板对我的行为只字未提,但是从老板满意的笑容中,我知道自己有了升职的机会。如果当时我只是傻傻地等待老板的决定,并没有观察到老板当时的行为是需要帮助的,那结果可能就是被老板臭骂一顿。
  所以每一种肢体的行为,都是一种心理秘密的体现,我们只要细心观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无须语言的沟通才是你的老板或客户或同事所需要的。上肢的动作,会为我们解释一些机密的沟通方式;下肢的行为,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体现的标志。据专家测试,我们的腿和脚会很忠实地表达人类真正的意图与情绪。等人时的焦急,会以抖腿来表现;不耐烦或恐惧的心情,会以脚冲的方向来揭示。我以前接触过一位客户就相当守时,并且要求别人也必须守时,否则他是不会见那个不守时的人第二次的。我是怎么知道的呢?
  有一次我约定那位客户见面,正好一个竞争对手公司的人也约见他。作为客户,当然想对比更多的公司产品,以求做到完美。我由于在职场工作多年,并且时间观念非常强,宁可早到等别人,也不愿意别人等我。由于这样的习惯,我很早就到了那家公司。当时我到的时间离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就坐在那位客户的办公室外等。客户的办公室是半透明玻璃的,我可以从外面看出,那位客户是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并没有什么事情。但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他那不停地晃动右腿,原来是在等人。看来他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我正想着,看见一个身着正装的小伙子拿着公文包,满头大汗,敲门走进了那位客户的办公室。不一会儿,就看见那位年轻人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紧接着那位客户在门口,笑眯眯地招呼我进办公室。我知道这个单子自己已经做成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用了多大的力量就可以办成多大的事情,恰恰是一些小细节成就了我们的大谋略。了解肢体语言,就等于了解了沟通的机密,它是让我们掌握成功沟通的必要途径。在复杂的职场环境中,你必须要寻得技巧,究其根源,才能掌握这种不是谁都知道的秘密。就算知道,也不一定就可以熟练运用。这些都是来自于不停地去观察,不停地去实践的艺术,从而能够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
  第二章与同事良性沟通,从容面对职场小圈子
  在职场中,同事之间的沟通显得极为重要。有效地与同事沟通,会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恰当地与同事沟通,会提高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刚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更应该很好地利用同事关系,以使自己更好更快地融入社会、融进职场。
  然而在职场中,也会因为同事之间的小圈子,而感觉自己被排斥、被误解甚至会发生很大的矛盾,从而让自己在职场中发挥不出能量,感觉消极与疲累。在一个团体中,难免会发生摩擦与冲撞。但是,你恰恰可以利用这些更快地融入进去。有摩擦必有解决之法,只要你积极地去沟通,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同事之间的沟通,并不是类似于上下级的那种关系,融入进去会更容易。只不过,在同事间协作时,需要耐心、恒心、虚心、爱心,从而进行有效的沟通。把同事当做兄弟姐妹、把同事当做同学朋友,做到与同事既有距离,又没有距离。真正做到可以对事不对人,你就可以在同事间得到认可,从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一节初次相见学问多
  初次见面的第一印象通常会为我们认识这个人定下一个基调,所以同事初见你时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尤为重要,不要胆怯,不要紧张,面对以后你的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要勇敢地伸出手,说一声:初次见面,请多多关照(见图2-1)!
  图2-1初次见面时沟通要点
  同事关系“破冰”从打招呼开始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是从打招呼到熟悉有一个可长可短的过程。这个过程,我称之为“破冰”。职场的环境相较于其他场所,其“破冰”的过程尤为重要。职员为了更快更好地进行工作,就要与公司的“元老”沟通好,以后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工作。
  在我多年培训的过程当中,从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在职员刚进入一个公司或团体时,大家都习惯在姓氏后面加上对方的职务,以表示尊敬。比如“陈经理”、“王总”等。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为了化开陌生人之间的隔阂,就要先从尊敬开始。
  我进入培训公司的时候,也要称呼同事为“老师”。现在同事之间熟悉了,有关工作的事情,还是以某某“老师”来称呼对方。因为,第一是尊敬,第二是一种严肃的称呼,让对方注意自己,便利于谈工作的事情。记得我上班的第一天,各位“老师”都很忙碌。我那时在培训公司做助手,很多“老师”比我的年龄都大、学历也高。所以我就必须要谦虚、谨慎,毕恭毕敬。“老师”前、“老师”后,这样的称呼,使我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满意的笑容。所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经常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教诲。基本的礼貌是在职场中存活下来的食粮,为了吸取更多的经验,我还要经常端茶倒水、买好吃的、帮着订餐。渐渐地,有时候我还没有问,有些“老师”会主动来帮助我、为我讲解。任何一个认真努力的人,都会得到一个团队里职员的帮助。但是,前提是你要尊重他们,并且是由心而发的。
  现在有些大学生,刚进入一个公司,其看待老职员的眼神都会有一种“高傲”的态度。他们认为自己苦读多年,终于学出了名堂,不是硕士,就是博士。公司的老员工,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学历,但是经验却很丰富。大学生刚被带进公司,向各位介绍“这是老李”时,没有社会经验的他们,也傻乎乎地顺着称呼对方“老李”。这样做,就让对方很不舒服。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没有人再想帮你,你的工作就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会影响效率。
  所以开始时的称呼非常重要,只要稍有差池,就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跟各位“老师”熟悉了。在工作之余闲谈时,职场中也有短时间的私人式沟通。“老师”这样的称呼,就明显有些不适合,反而会拉开自己与同事之间的距离。这时家庭式的称呼,就显出了优势。“李哥”、“王姐”这样的亲切称呼,会让同事之间的心理防线再去掉一层。不管是谈心事,还是拉家常,都会很自然。因为对方也会把你当成家里人。这种家庭式的称呼,更加让同事之间的感情更融洽。在以后紧张的职场工作中,你会发现同事对你的态度又有了改进。有时候,更愿意主动跟你沟通,你也会从中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让你的沟通技巧更上一层楼。
  我原来有个助手,就很懂得沟通之道,嘴很“甜”。工作中总是“老师,老师”地叫着,等到中午休息时就换成“哥啊”“姐啊”的。有时候,这样亲切的称呼,让我们几个老师,都舍不得“使唤”他。三个月的试用期,他很快就熟悉了公司的一切事情。这让我们很惊讶,也是可以想到的。他的灵活机敏,并且合理打招呼,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让自己这部“机器”不是自己转动,而是让所有人在“转动”。有时候,他还会活跃办公室的气氛,充当了“小丑”的角色。
  在职场中也会有休闲时刻,这时候如果打招,其称呼转变尤为重要。如果还是以职务来打招呼。那只会让同事反感,并且一想到这样的称呼,就会想到自己的工作。要让同事放松下来就要换一些比较亲切的称呼。这样让同事间会感到些许的放松。
  现在外企越来越多,我也会经常接触一些外国同事。外国人在打招呼方面,一开始就会比较随意、亲切。如果你硬生生地称呼其职位,反而会让他们反感,并且认为跟你接触起来有隔阂。
  我们经常习惯称外国人“Mr?×××”“Ms?×××”,这样的称呼在工作状态下还容易接受。但是时间长了,外国人会觉得跟你有距离感。尤其来某个地方长期工作,远离家乡的员工。他们本来想在这个公司找到一些归属感,却总是被人“尊敬”,就会以为自己出了问题。
  我们培训公司的年轻人就很会跟外国人找到一个关系的平衡点。一下班,就会以“Tom”这样的昵称称呼对方。外国人就会很喜欢与这样的员工交往,并且在工作的沟通中,隔阂也不会太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怎么去对待外国籍的同事,即工作中尊敬、下班后亲切。
  各种称呼在每种场合中也要变换。不仅外国同事需要不同的称呼,我们中国的同事也是需要这样灵活机动的变换。本来同事一起去聚会,如果还是那样使用硬生生的工作职务称呼,反而不会得到对方的好感。
  有个学员工作相当认真,每次与同事沟通时也很尊敬对方。一天大家去KTV唱歌,他依然称呼同事“王老师”“李老师”。这样的称呼并不适合本来应该放松的场合,同事虽然表面上不在乎,但是在心里却很别扭。“为什么唱歌的时候,还让我们想起工作……”所以在工作中,同事之间还算融洽。但大家总是觉得他不合群,不知道他真实的想法是什么。这种距离感总是一直存在。经过我的讲解,那个学员才了解到自己的失误。他觉得自己是个新职员,要经常“拍”着点老职员。这样以后自己的工作才会顺利。但是适得其反,这样的毕恭毕敬如果不分场合,反而让同事们对自己有了戒心。
  所以,我们在职场中对待不同的人和场合,要灵活运用,才可能得到好的效果。如果从打招呼开始就出现了问题,在以后的接触中将更加艰难。把“冰”破掉,才能使自己的工作顺畅。
  恰当的语气能为自己树立好形象
  职场中,语气的运用也是门学问。语气重了,让人反感;语气弱了,得不到效果。
  1?语气是情绪的外在表现
  人接受信息时,必然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那么,他也会从不同的语气中探测出不一样的情绪。你也许不是那样的情绪,但是语气却出卖了你。情绪的抒发有时候是潜意识行为,并非你有意识地发作。所以本来就带着排斥感、抱怨感去工作,语气当然会自然而然地带出一些,让人可以感觉到细微的差别。那就不要怪同事也会有异样的反应。
  小岑是某公司的新前台,由于刚刚上岗,工作流程还不熟悉。工作繁多,忙得焦头烂额。到了下午,小岑的脸上已经有些木讷。这时主管刚好从外面忙完,回到公司。本来是顺心地从前台走过,但是忽然发现,前台的小岑面无表情。她便走到前台问道:“小岑,干嘛呢?很累啊?”小岑还沉浸在刚刚繁忙的电话接听、包裹接受中,突然被主管一问,注意力还没回来:“啊?能不累吗?今天一堆事儿。还有你一个邮包。”主管接过邮包,用怀疑的眼神盯着小岑,然后回了办公室。这次接触,小岑给主管留下的印象很不好。主管没有想到,当初面试时,很机灵的小女孩儿,现在怎么那么懒惰,还那么多抱怨。一句自己看似平常的话,就会让对方有这么多想法。小岑的形象在主管的眼睛里一落千丈。很长时间里,主管都没有改变对小岑的看法。
  职场中,一不小心就会使自己的形象变糟,从而影响与同事、领导的关系。语气会很坦白地表现自己当时的情绪,所以要时刻调整坏情绪,才能随时让自己的语气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烦心的事情再多,也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正常的渠道解决。这样,同事与领导才知道你有什么困难,才有帮助你的可能。像小岑一样,只是憋着,结果把不正确的“气”出在领导身上,那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
  2?语气也是信心砝码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因为缺乏自信,语气就会显得很低弱,吐字也不清楚,从而阻碍了我们正确的表达。本来有利的观点在自己这里,却由于语气的低落,而让对方数落。
  我有个学员开始时就是这样,语气总是降调,并且说话吞吞吐吐。我开始以为他做了什么错事,慢慢了解了才知道他是缺乏自信。上班的时候他也是这样,所以总是让同事使唤,结果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而被老板责骂。在平级的同事间,他仿佛一个打杂的。时间一长,积怨已久的怒气,让他跟同事吵了一架。同事们还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很不理解。结果他气愤地离开了公司,但是在新的公司中还要循环这样的结果。
  所以,在职场中一个小小的语气问题,很可能成为你立足生存的大事情。人生而平等,你若无止境地忍耐,只会苦了自己还伤了他人。同事之间的交际,的确需要尊敬与谦让,但是如果过了头,就是你的问题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语言,语气又是把握自己情绪的渠道。正确的语气,让同事可以明白自己的准确意思,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我刚刚升为培训师的时候,也会经常有同事找我帮忙。“小李,快帮我复印一份资料。”我面对这样的事情,要先看自己工作的完成度。如果自己的事情还有一大堆,我就会直接推辞:“哎呀,张老师。我这还有一大堆事,你找别人吧。”这样既推辞了不必要的干扰,又表达了自己不能帮忙的歉意。一般情况下,同事都会理解,不会故意刁难。
  这样的语气也会给以后与别人交流,奠定了基础,不会有人随便找你帮忙。这也使自己的工作提高了效率。正确的语气会在职场中一点一滴地给自己增加自信,去掉初入公司新职员心中的不平衡感。
  因为是工作场合,职员们一般都会积极地运用理性思维。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人终究是人,是有情感的。我们要在职场中拥有更多的感性语气。同事之间增加情感的交流,会减少很多摩擦和误会。中午休息时,可以在游戏或午饭中间让自己放松下来,此时你的语气也要放松下来。你有了很亲切的语气或者搞笑的语气,对方也会很愉快地接受。
  我们要试着把职场中过于严肃和集中的精神抽离出来,这样你才能享受到职场的环境,否则只会感受到枷锁的感觉。当同事们都被工作积压得绷着脸,那该用怎样的“好心情”来沟通呢?轻松的语气,会打破僵局,会给自己和同事带来相对快乐的一天。
  在2011年的一次培训中,我发现有个学员非常喜欢讲笑话。课间,我总是能看见他的周围有几个学员听他讲笑话。哈哈一笑,本来刚才枯燥的课堂,就被这些笑话所化解,让大家紧绷的精神突然放松。上课时,听过笑话的学员,听课的注意力又极其集中,没有一点困意。根据这一点我就可以判定,这位学员在职场中是位达人。他之所以能紧能松地控制周围气氛,完全因为他说话的语气不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学员的情绪。该放松时,语气就会变得颇为“无厘头”;上课时,又会回到较为严肃的语气。可谓收放自如,这样的人,不仅适合团体协作,更可能成为团体的精神领袖。
  有时候如果你的调皮的语气运用得好,在紧张的工作中也可以派上用场,能帮助你和同事之间的“机械”关系进行恰当的缓解。这样不仅在工作中事半功倍,而且还会有一个舒松的心情。
  借用提问与赞美来获得对方的好感
  提问和赞美都会成为累积好感的办法。每个人都喜欢问问题的人,代表这个人求知欲强、不耻下问。这时候回答你的人,心情也会很舒畅,因为这样就给了他表现的机会。赞美是人人都喜欢的,夸奖的话都会使人自信心增强,并且每个人都会有虚荣心,希望受到别人的夸奖。
  不管是提问或是赞美也是有技巧的,这两方面都需要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环境,还有就是对的人。
  1?提问
  提问不再是我们上学时那样地问问题,老师可以孜孜不倦地解答你的不知。在职场中,我们提问题一定要巧妙――既在被问者所知范围之内,又不能难到他。否则你的问题不仅没有答案,而且你的这种行为也会被人怀疑:是不是故意刁难?
  初入职场,我当然会问一些很普通的问题。这些简单的问题,还是会得到同事的谅解。但是三个月后,如果还是提一些公司的日常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受到同事们的谴责,或者置之不理。所以提问题,一定不要重复。最好就是,同事帮你解答的时候,用笔记下来。好处在于忘不掉,更是尊重对方的一种体现。
  (1)在职场中我们既要挑问题问,更要挑人问。
  小波是我们培训公司的行政人员,经常会问我们这些培训老师一些专业性问题。记得他进公司三个月内,就对所有老师的专业强项“调查”得一清二楚。我们几个培训老师,一直夸小波是个“提问专家”。他问的问题,永远都会在你所知道的范围里,从不越界。这是让我们这些培训职员最舒服的,也让我们有了解题的“瘾”。
  像小波这样把每个问题,分给对的人,那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2)提问中还有一点,就是问题中要有一定的“含金量”。没有“质量”的问题,也会让人没有回答的欲望。只要难度适中,每个人都愿意经常回答你的问题,还会觉得你是个好学的职员,自然对你产生好感。
  学员小赵就是一个勤于思考的职员。不管是培训还是上班,她都会先想再问。一次小赵问我:“老师,如果这个理论上是这样,我觉得在实践中是不是很难操作?您帮我指导一下。”这样的问题就会让我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既让我明白了她已经思考过了,又提高了我这个老师的价值。所以我会认真地回答她的问题,给她几个预选方案,并且我对她的印象很深,很有好感。以后小赵经常会这样问我问题,我都会一一耐心解答。
  问题有深度,说明提问者已经思考过了。这样也是给被提问者一个信息:提问者已经做过努力,不是随便问的。这样解答者也会认真地回答,并且对提问者产生好感。
  2?赞美
  赞美是每个人从心底发出的对别人的褒奖,不管是对方的外表、能力,还是气质,只要是吸引我们的地方,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而不是“拍马屁”式地说出一些违心的话。在职场中尤其重要,职员或领导互相更多的是看重能力。赞美也是情感交流的一种。比如,有女职员穿了一件新的职业女装,在职员中就会得到赞美。那些赞美是她应得的,并不是职员为了赞美而赞美,更不是因为那位女士是公司的领导。
  赞美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方式,如果方式正确,职员或领导之间的情感会更加融洽。
  第一,赞美要符合实际。这就是我要说的:赞美不是“拍马屁”。你是真的看到了对方身上的美,所以才有感而发。而不是因为对方是上级,才会夸他的西服款式好看,也许他的衣服刚好破了。结果你的“马屁”拍错了地方,非但得不到对方的好感,还会收到双倍的负面效果。
  小鲁是某公司的职员,进公司后非常想“往上爬”。当然每一个年轻的职员,都希望升职加薪。不管是不是好的,他经常“拍”领导的“马屁”。“经理您的新领带颜色很好啊”、“经理,您今天讲话很振奋人心”等这样的赞美之词,随口就从小鲁的嘴里说出来。一天,经理穿了一双看起来比较旧的皮鞋。小鲁刚好路过看到:“经理,您的鞋好复古啊。”经理刚好有些烦心事,无处发泄,早上出来急了,穿错了鞋子。于是小鲁这样的赞美,就好像反话一样。经理感觉小鲁在嘲笑自己,非常地生气:“小鲁,你的工作做完了吗?完不成这个季度的业绩,你就别想在这儿干了。”小鲁本来想用些赞美之词,以增加自己在领导面前的好感,却碰了一鼻子灰。
  所以,不是每一句赞美之词都有效果,要发自内心才可能调节好同事或领导之间的情感。如果你只是像小鲁那样,做一些表面功夫,赞美别人都不用心,那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第二,赞美要及时。所谓及时就是要恰到好处。每一句赞美放的是地方,让人既舒服又得体;每一句赞美都会是增加双方好感的机会。比如,领导从南方出差回来,“王经理,这次出差很累吧?怎么不多休息一下”,“您从南方回来,皮肤都变好了”等这样关心体贴,且根据环境不同而变化的细节性话语,都是赞美的素材,就好像对自己的家人一样那么关心。这样同事间的温度很快会发生变化,让同事回来时,感觉到像回到家一样。而不是那些敷衍之词,让人听了没感觉。或是正好在对方心情不好,或是时隔已久的问候,都是不合时宜的。
  怎样才能准确地表达出及时的赞美?那就要看你平时对同事的观察,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找到玄机。情感是互相的,是有来有往的,只要是你下了工夫的,同事就会从你的赞美中,发现你是真的关心他,而不是敷衍而已。
  第二节加入同事的小圈子
  在你新进入公司,在各色各样的同事之间会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这类的小圈子通常是亲密合作和小道消息的结合体。加入同事的小圈子是一种被认可的表现,通过小圈子的亲密交流,从而迅速了解公司的各种情况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见图2-2)。
  图2-2解除与同事沟通的障碍
  横向沟通,破解与同事间的沟通障碍
  横向沟通是同级之间同事的沟通。对于公司来说,每个部门都是一个小圈子。但是对于个人来说,团队就是大圈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与职责,但每个人又紧密相连,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这个团队的运作,都会出现“故障”或降低“前进速度”。
  沟通就是这部“机器”的“润滑油”。它让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既紧密又不碰撞。在各尽其职的同时,又可以联络情感,这就是最完美的了。然而团队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当属推诿责任。在复杂的工作中,中间环节是最让人揪心的。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风波。一份快递、一封信件都可能会是职场关系的潜在危机。
  以前我有个同事小兰就很“自我”,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与其他部门的同事沟通。一天,小兰从早上开始就很焦急,坐不是坐,站不是站,根本无心工作。我趁倒水的机会走过去问她怎么了。才知道,小兰因为一份很重要的合同还没有寄到公司,所以很着急。她跟我详细讲出了寄出的时间,我一想,也觉得应该到了。小兰给对方打了几次电话都没接通。我让她去别的部门问问,她说问过了,同事都说没有。
  其他部门我也很熟,于是亲自帮她去找。很快我就帮她找到了那份合同,她拿着合同自言自语地说:“他们明明说没有嘛,太坏了。”于是我告诉她不是其他同事坏,这是他们回敬小兰的。原来之前有一次,其他部门的同事也有重要文件放错了部门。他们来找,结果小兰看都没看就说“没有”。结果那个部门的同事,绕了个大圈子,还是在小兰的部门找到了那份文件。自此,那个同事记了“仇”,从而导致整个部门的同事都对小兰印象很差。这次就成了对小兰的回敬。小兰知道后,马上给那个部门的同事买了饮料,又是谢谢又是道歉。
  有了这样的教训,小兰才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也不能离开团队,独个存活。这个小故事也说明,个人的行为也会对组织产生很大的影响。团队中,只要有一个人有了比较激烈的反应,就会影响到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且很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团队的意见统一性。
  所以,在职场中,团队精神,是无可替代的。个人的情绪或能力,控制起来不会太难。只要有个知心人,聊聊天就会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去,也会交流很多职场中的经验。但是团体的人数可多可少,人数越多,统一就很困难,风险也大。
  要想团队良性发展,就要有相对稳定的环境和保证。
  环境也要分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心理环境说的是团队中每个人意志的统一;人文环境指的是工作环境的整洁。职场中平级互动,可以增加工作效率,也会有很多矛盾发生。这里有部门之间的偏见、关系的保持等很多的问题。工作环境的必要性与心理环境同等重要,如果没有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试问员工们怎么会有一个很好的心情、高效的工作呢?
  我记得曾经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情,让职员们的心里起了很大的风波。我之前在一个工作室工作过一段时间。那里是个开放式的环境,员工们只以办公桌划分自己的界限。每个“部门”也只需说话大点声音,旁边的部门就会及时收到信息,沟通起来很方便。但是,工作室的缺点就是环境卫生,因为那里装扮得很温馨,就好像在家里一样。于是每个员工都不会太在意这里的卫生或东西的摆放,经常出现放错东西或文件的事件。
  一天早上小许来到工作室,突然发现前一天放在桌上的策划案不见了。于是他怀疑被谁藏起来了,并且对同事无理质问。同事觉得冤屈,大早上来了就被人冤枉。两个人就这样吵了起来,经过同事劝阻才把两人拉开。当同事们知道两人为什么事情而吵时,有人建议查看监视器。还好工作室里有个全方位的监视器,是为了防止丢东西。结果大家看了监视器才知道,是前天晚上被打扫卫生的大姐收在小许办公桌上其他文件的底下。小许这才恍然大悟,错怪了同事,马上道歉。
  所以办公室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很可能导致职员心理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现代仪器的记录和证明,这样争吵还不知道会不会有结局?很可能成为职员之间的“硬伤”。
  对于以上关于团队沟通的案例,我建议有如下解决办法:
  第一,对于拥有多个部门的公司,各部门要经常组织协调会议。这能让同事之间对其他部门有更多的了解。这样同事间也会更多地体谅其他人的辛苦,从而做事情更加有责任心。
  第二,部门内部也要有这样的会议。会议的主旨在于同事间的工作协调。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干什么,其他同事在干什么。而不是整天在公司里稀里糊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责任感就在于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职位和工作内容,其次就是要珍惜其他同事的工作成果。这样部门里的同事才会成为一个整体。
  第三,如果员工个人出了某些问题,我们要采取的是个人面谈。团队整体出了问题,大家来协调。个人出了问题,就要进行个人的调节,以求不影响集体的利益。
  第四,建立事情备忘录。由于是多部门之间的沟通,避免不了会出现矛盾。因此我们就要建立备忘录,主旨在于让每一个员工都会有责任心。如果真的出了问题,备忘录就能“主持公正”。
  影响同事关系的沟通行为
  很多沟通行为影响着同事间的关系。在职场中,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办公室中度过的。所以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同事关系融洽,便可团结一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反之则可能导致团体关系的崩溃。
  同事关系极其微妙,它的保持既要有理性的距离,又不能失去感性的亲密。有时候这样的距离把握不好,就会出现干扰这种关系的情况。
  职场中,经常出现姐妹情、兄弟情。但是一旦出现利益冲突,这些深厚的情感却成为理性分析的绊脚石,甚至会影响到团队的内部矛盾。
  小刘和小陆是保险推销员。两人先后来到公司,两人性格相投,时间长了,便以兄弟相称。小刘比小陆到公司早,所以小陆很多东西都是小刘教出来的。在保险公司,竞争激烈,大家为了争提成、拿奖金,都不择手段。本来公平竞争,也合情合理。但是小刘和小陆的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同事的关系。小陆是新员工,所以有很多单子都谈不下来,就让小刘帮忙。一个月下来,小陆的成绩猛涨,可小刘却惨淡收场了。小陆这个月被公司嘉奖,成为两人关系分裂的隐患。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陆把小刘的老客户几乎全部谈成了自己的客户,也不再念什么兄弟感情了。小刘看见如此情形,也是“急红了眼”,不但在公司破坏小陆的形象,而且在客户面前也是极力阻止,不要跟小陆谈合作。由于小刘在这个圈子里还是有些人脉基础,渐渐地自己的客户又回来了。最终小陆不但被公司开除,在保险业的圈子里也臭名远扬,没有公司敢要他了。就这样,本来开始要好的兄弟,却成了后来的仇人。
  如果两人当初就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不择手段”。很多同事的恶性竞争就是从关系紧密开始的。最后,人就会用感性的思维来处理理性的事情,从而把私人恩怨带进了职场。这样影响的不仅是个人,还会导致群体的恐慌。
  那么要怎样去衡量这样的距离就是一门学问了。在职场中,礼节一直是大家尊崇的。因为这种工具的存在,使人类可以保持积极的态度去相互融合与磨合。基本的礼节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
  在这里,我要说一项细微的礼节,那就是沟通时的眼神。同事之间久而久之,关系会越来越近,这是必然的。然而,关系破裂的隐患也就在这时开始萌发。关系好了,必然会勾肩搭背,谈话之间也比较随便。这时会让员工的新老关系、职位关系在日渐熟悉的关系中淡化。新员工不再认真听老员工传授经验,老员工也不再对经理有敬畏之心。
  这就牵涉到一个细节,就是对方说话时,你是否认真看着对方,保持自己的注意力。这是职场距离,最关键的,也是最容易被员工忽略的。新员工刚开始,因为新环境、新领导的吸引,在老员工传授经验或领导讲话时,不但认真注意,还会认真记录。但是,时间已久、关系一熟,大家对这种细微的礼节就都淡忘了。以至于让职场关系失去了距离的美感,最后导致同事之间大打出手。
  在同事间的沟通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跟自己交流方式不一样的同事。那样我们就要随时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打通与对方之间的障碍,而不是依然固我地保持个性。
  每个人的交流方式,都千差万别。这里我对于三种不同的同事类型进行分析。
  第一种是视觉型。这种类型的人,眼睛转动很快,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敏捷,口语的表达能力相当好。如果跟这样的同事去争论某件事情,不是没完没了就是以你失败而告终,总之,你肯定不会在“嘴”上占什么优势。
  工作的目的是要把事情说清楚,并不是表现谁更能说,或者谁的反应快。所以我们在表达思想或阐述理论的时候,要“以静制动”。既然对方的反应快,就让对方先说完。然后再用自己的说话频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对方讲清楚。而不是与对方争嘴上“英雄”,那就不是沟通的最终目的了。不但不会给自己争面子,还会把同事之间的关系僵化。
  第二种是听觉型。这种类型的人,与他沟通时,一定不要说话太快,并且不要强迫让对方看着自己,因为他们在认真地听你说,并且还会做记录。这种类型同事的反应,也会比视觉型的反应慢一点。所以你在和这样的同事沟通时,一定要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因为他们会无一遗漏地把你的话记下来。如果你因为着急而说错了什么,他们很可能就会按照你说的去办,这样的工作失误,又该由谁来负责呢?
  第三种是触觉型。这种类型的人较之前两种类型,是最细心也是行动力最慢的。你如果了解了他们的节奏,就会很有效地利用好他们的优点。
  他们是以感觉为主,潜意识里会以真实感受为先。所以面对事情时,你要跟他讲发生过的事。这些人的记忆力非常好,他们会用以前的事作为基准来推测或模仿,以做好现在的工作。在职场中,会有很多重复的工作,这样就需要你要把以前的案例,拿出来与现在的作比较。只要抓住以前的重点,触觉型的同事就会马上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了。
  在长时间地与同事的接触中,你会发现,同事之间的个性会互相影响。一个视觉型同事会为了工作的质量跟触觉型同事沟通,并且会吸取更多的经验,以填补自己的不足。听觉型同事也会为了增加自己的工作效率,而学习视觉型同事的果断力。
  所以只要你先去主动调整自己,其他同事也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你的影响。
  如何与故弄玄虚者沟通
  在职场中故弄玄虚,很难长时间地在一个团队中生存下去。他们很可能造成同事间整体性的不合。本来职场中同事之间聊一些私事是为了调节心情,以加强“战友”之间的“战斗力”。结果有人却出来故弄玄虚,把没有的事传成了真的,让同事们互相猜忌,无心工作。
  对于这样的同事,我有不听、不传、不猜这三项原则。有了这三项原则,这种人就不会在你这里起到一点作用。
  1?不听
  所谓不听,就是阻止他跟你说其他同事的八卦事。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喜欢听一些新鲜事,尤其是一些同事出丑的事情。这些人就是抓住了这样的心理,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这样对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是非常不利的,严重的甚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工作。
  既然是职场,主要还是以工作为主,联络情感下班时也是可以的。切记,不要把主要精力消耗在闲言碎语中,这样降低工作效率不说,还会被卷进办公室风波,得不偿失。
  我曾经有个助手,梅丽。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我很担心她会被办公室中的八卦风波吸引。哪知道,梅丽在这方面表现得还是很让我刮目相看的。记得有一次,我去茶水间冲咖啡,刚好听见走廊里有人在说话,细听之下是我的助理梅丽和我们公司最出名的“大嘴巴”在说话。这个“大嘴巴”因为几年前传同事的闲话,结果臭名远扬,同事们对她都敬而远之。我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想听清她们聊的是什么,但是一直听不清楚。她们到了茶水间,看见我在喝咖啡,就停止了交谈。“大嘴巴”看我在这,水都没喝,掉头就走。梅丽很是奇怪,我就跟她讲了一些“大嘴巴”的“历史”,并且提醒她关于在办公室里的一些“禁忌”。但是对于刚才她们刚才聊过什么,我没问,梅丽也没说。
  后来“大嘴巴”又有几次找梅丽,都被梅丽找借口婉拒了。我看到这样的情境就很放心了,并且也为梅丽今后的道路有了底。原来这次“大嘴巴”是八卦“挖人”的事情,把很多新员工都煽动地辞了职。领导发现后,立即把这个“大嘴巴”辞掉了。
  所以不听这种人的言语是最佳的选择。不听就代表着传不出去,“不知道”的事情,也就没有传播的源头了。
  2?不传
  有时候,就算你避让那些故弄玄虚者,也会时不时收到一些自己觉得新奇的事情。这就要考验个人的定力了,如果继续传播,你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散播谣言的人。但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时你也会被大家认为是个故弄玄虚的人。想到这一点,你就不会把那些小道消息,当成是正经事来记。在繁忙的工作中,你很快就会忘记。总之,只要一个人不传,谣言就会禁止于无形。
  梅丽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职场中总会听到一些同事们的私事,那是情感的交流。但是通过分析,已经察觉到这是一个不好的讯息。那先从自己做起吧,息事宁人,不要做被动的“传播器”。
  3?不猜
  有很多人喜欢做侦探,喜欢推理事情。那些七零八碎的小事情,很快会吸引他们。猜来猜去,自己也就变成了散布谣言者之一。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这样的能力放在工作中,而不是闲事中。
  这样的间接故弄玄虚者,在职场中不在少数。如果是故意主动散播谣言,那些人的行迹很快会败露。但是中间有很多人是在不知不觉中,做了谣言的散布者。所以如果能够为了工作而投入职场中,就很少会故意散播玄虚。
  同事之间最忌猜疑。多一分猜疑,多一分风险。只要同事间加强了信任感,任何邪风都吹不进来。只要我们根基牢固,就不会有猜忌,就不会让故弄玄虚者得逞。
  这里所说的根基,就是同事间在平时工作中所积攒下来的情感。如果每个人都了解对方,也就用不着辛苦猜忌。每个人都把事情摆在明面上,不仅容易解决,并且还加深了同事间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当然除工作以外的事情,最好不要在公司里解决。只要是工作的事情,就要当面沟通好。故弄玄虚者就喜欢在背地里做一些自以为高明的小动作,然后只要谣言得以散布,他们就好像得到了莫大的好处。
  总之,秉持以上三点,就会杜绝故弄玄虚者的“生存”空间。屏蔽谣言,不但可以明哲保身,还可以保证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保证职场交流相对纯净的环境。
店铺收藏成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暴力沟通在线阅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