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w烬是前期还是后期设计费用和后期运维费用是多少

热门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40.5K电气行业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 邮箱:
本周热点:
百方曝光台
为促进供应商诚信履约,保证产品质量,...
Copyright (C)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证B2-摘要分布式发电通常是指利用分散式资源,装机规模较小的、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它一般接入低于35千伏或更低电压等级的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采用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如果没有公共电网支撑,分布式系统就无法保证用户的用电可靠性和用电质量。那么如果是建一个1MW光伏电站需要的投资成本是多少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好直接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一个光伏电站投资成本的多少涉及到很多部分:电站建造需要的场地 、光伏太阳能组件、光伏线缆、支架、逆变器, 这些都是建造光伏电站的必须部分。投资额可以根据你具体安装的光伏组件的总功率来计算,目前这个规模的电站的建造成本大概是8元/W左右,因此1MW的电站花费应该在800万人民币左右。具体的可以参考下表:那么有朋友就会问了,我投资这么多收益怎么样呢?项目的投资效益主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场址的资源水平、电价、上网电量、投资水平等。为了方便读者查询。本文提供收益查询表格见下表。使用表格前,只需要确定当地资源的峰值小时数,确认投资水平,即可估算查询出项目融资前税前的内部收益率的大致范围。为了更加清楚地计算出光伏电站的收益,给您举例说明:如某地拟建一个光伏电站,通过查询市场价及获得的类似项目经验可知,现在组件的市场价格为4元/W,逆变站的投资为0.5元/W,电气设备及安装为2.5元/W。接入系统投资为0.35元/W,建筑工程投资为0.65元/W、估算其他费用为0.8元/W(包括土地、设计、生产准备、建设管理费)。最后估算项目静态总投资为为8.8元/W。通过分析项目的资源情况,项目电价为0.95元,项目峰值小时数为1800小时,假设项目所发电量可以全部上网,通过查表可知,峰值小时数为1800小时,投资9元/W的项目的融资前税前的内部收益率为9.94%,所以,利用内插法估算在已知投资水平下项目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在11.51%。免责声明:本文原载于互连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东恒通光伏运维科技(hensolar)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点击上方蓝字↑↑↑“广东恒通光伏运维科技”关注我现在我国绝大部分大型光伏电站都分布在西北地区,而西北地区又是近年来,随着分布式规模的不断增加,不少已完工的光伏电站项目出现了大规模的质量问题。那么,看看文中这些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质量隐患,你都知道吗?我国蕴藏丰富的水资源,湖泊、水库众多,发展水面光伏电站可以解除土地因素的束缚,拓宽光伏发电的应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发电量、保护水资源。今天,小恒通就带你全面了解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在规模大、地势平坦的荒漠、滩涂,适合选用集中型逆变器;在规模较大、地势起伏的山丘电站,适合选用多MPPT的集中型逆变器;在规模相对较小、布局多样化的屋顶电站,适合选用组串型逆变器。很多时候光伏电站的安全隐患并非是我们选用的电缆规格、品质、连接等问题引起的,而是因为未对光伏电缆线进行科学的防护固定措施,因此,科学的敷设防护固定光伏电缆工作可谓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分布式电站不同于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一般建设在工商业企业的屋顶上。大部分工商业屋顶也会摆放其他设备。同时周围高大建筑物和树木都会在特定时刻产生影响屋顶分布式电站的阴影。由于复杂的因素,必须对影响发电系统的因素进行分析。日,SNEC2016光伏产业前沿技术论坛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木联能总经理李伟宏受邀出席并发表了《O2O运维模式及智能监控运维平台发展动态》的主题演讲。网友说:挺担心组件回收处理,电池片上的银铝浆金属、硅片及EVA背板的回收处理,随着光伏的普及,不久将来电站回收也是个重点。如今,在山区中形态比较好的地大都变作农田,剩余的便愈发“寸土寸金”,而留给光伏人可用于开发的山地,其复杂性与日俱增。 本篇文章通过对部分山地光伏电站的分析,以小见大总结出几点对于山地光伏电站如何做到最大收益的建议。如今,在山区中形态比较好的地大都变作农田,剩余的便愈发“寸土寸金”,而留给光伏人可用于开发的山地,其复杂性与日俱增。 本篇文章通过对部分山地光伏电站的分析,以小见大总结出几点对于山地光伏电站如何做到最大收益的建议。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但是,由于我国在地面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的施工环节还缺乏经验和标准,因此,本文将根据作者在并网光伏电站建设方面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亲身体会,简述地面光伏电站的施工要点,借以抛砖引玉,与同行进行探讨。这15张图带你全面了解大型光伏电站的组成!太阳电池阵列在能量转换与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主要包括:组件匹配损失、表面尘埃遮挡损失、光谱失配损失、温度的影响以及直流线路损失等。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蓄水池,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看看光伏电站通常情况下都需要哪些设备?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除主要设备,电缆对光伏电站的整体盈利的能力、运行的安全性、是否高效,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一般都是荒漠、盐碱地,所处环境比较恶劣,电缆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太阳能光伏电池是以半导体材料为主,利用光电材料吸收光能后发生光电转换,使它产生电流,那么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呢?2015年8月,木联能恒通运维推出了“百座光伏电站运维万里行”活动,为全国百余座光伏电站提供了标准化的运维咨询服务与整改建议。现将巡检中发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整理了六十条。此篇文章将从国内广泛采用的集中式并网发电系统的短路分析入手,对比欧美国家的系统设计,帮业主和EPC客户及设计院重新审视自己的光伏电站的设计和低压电器的选用。触电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令人猝不及防。如果延误急救时机,死亡率是很高的。但如果在触电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护措施,死亡率可以大大降低。一直对太阳能发电很感兴趣,通过上网以及各种渠道学习,研究可行性,计算相关参数下,终于开工了,先晒晒施工图......安全标志作为电站安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孤岛效应是指在电网突然的失压情况下,发电设备仍作为孤立电源对负载供电的现象。孤岛效应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因此,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中逆变器通常会带有防止孤岛效应的装置。生活不乏创意,创意改变生活。洞脑大开的世界,需要你无限的想象能力,需要你无限的创造能力。太阳能电池板不止可以躺在光伏支架上,它还可以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从选址、设备选型、设计、建设一直到运维是一个木桶效应,好的电站设计和建设质量是保证电站收益的基础,而25年的电站运维是保证电站收益的关键。注重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才能让光伏领跑者持续领跑。作为应用型系统设施,生产运营是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最长的阶段,行业内一般设计的电站寿期为25年,四个阶段以生产运营为主导与目标,围绕生产运营开展管理。本文根据经验从生产运营角度对四个阶段的控制要点提出建议。从光伏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光伏发电系统存在不少的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直流拉弧现象,一旦发生拉弧没有及时处理,往往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很有必要对光伏系统直流侧进行研究,找出有效的保护方案,提高光伏系统的安全性。明天太阳依旧升起,在这荒凉戈壁中,边玉芝像黄河水电千万个奋斗者一样,仍将继续光伏人的寂寞,继续不变的坚守。光伏电站运行为倒班制,两班一运转,大多数光伏电站实行上一周休一周。(或试行上二十天休十天)随着光伏电站大规模建设,高效运维已成为我国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对光伏发电的深度理解和经验积累,木联能恒通运维隆重推出光伏电站运维管理解决方案。大话逆变器之如何提高光伏电站的收益率木联能恒通运维There is an understandable fo逆变器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的高低,因此,逆变器的选择非常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逆变器也将向着体积更小、效率更高、性能指标更优越的方向发展。随着上网电价下调,补贴下降,降低光伏系统成本从而降低平均发电成本,以维持甚至提高投资回报率是投资商的必然选择。降低组件价格、逆变器价格、EPC价格等是节流的措施,而改变支架的角度以提到发电量就成了开源的最好选择。本期文章:
1.光伏电站运维合同应该包含哪些关键条款
2.看了这个 弄清光伏扶贫收益妥妥的在光伏电站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电站电池板横放—每个支架放四排组件,而有的电站选择电池板竖放—每个支架放两排组件。很简单的两种摆放方式,似乎都一样,但事实上,电池板的横放与竖放对发电量会有不一样的影响。大多数报道中蜗牛纹(闪电纹)的出现在隐裂或者电池破坏处。蜗牛纹沿着电池隐裂处形成,从而使电池隐裂可见,但并非所有的隐裂均会产生闪电纹。A robust and well-planned approach to both scheduled and unscheduled maintenance is therefore important.光伏电站系统效率损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温度折减、不可利用太阳光
设备原因:光伏组件的匹配度、逆变器、箱变的效率、直流线损、交流线损、设备故障
人为原因:设计不当、清洁不及时
其它原因:光伏组件衰减速度超出预期本期文章:
1.气象数据:光伏电站的评估“利器”
2.光伏组件两种I-V特性修正公式的比较光伏组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客户的发电性能,一般都会在出厂时做严格检测,凡是一致化程度较差或有一些瑕疵的组件都会做等外品处理,也就是说每个厂家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等外品(B类组件),而这类组件必将流向市场。文章结合光伏电站的生产运行管理特点,在太阳能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和设备运行水平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能资源指标与电量指标对比分析和能耗指标分析两条敏捷的电站运行数据分析流程,能够快捷、专业地分析电站生产运行数据。逆变器简介及常见问题
1.光伏逆变器分类
2.逆变器的结构
3.逆变器的供电方式
4.逆变器的常见问题根据中国西北地区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现场考察结果,总结了西北地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常见遮挡类型主要包括:配电房和电线杆遮挡,植物和鸟粪遮挡,以及组件的前后排遮挡。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如果发生金属腐蚀,那么板材本身及接合部的强度就会降低,还可能因强风和地震而遭到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定期进行支架检查、不要疏忽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涂抹表面涂膜以及更换腐蚀部位等,这样才有助于延长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寿命。光伏电站建设现场操作流程||从运维角度看光伏电站建设问题支撑太阳能电池板的支架如果发生金属腐蚀,那么板材本身及接合部的强度就会降低,还可能因强风和地震而遭到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定期进行支架检查、不要疏忽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涂抹表面涂膜以及更换腐蚀部位等,这样才有助于延长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寿命。根据中国西北地区某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现场考察结果,总结了西北地区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常见遮挡类型主要包括:配电房和电线杆遮挡,植物和鸟粪遮挡,以及组件的前后排遮挡。光伏电站建设现场操作流程||从运维角度看光伏电站建设问题汇流箱简介及常见问题逆变器简介及常见问题
1.光伏逆变器分类
2.逆变器的结构
3.逆变器的供电方式
4.逆变器的常见问题hensolar研发、销售、检测:太阳能设备、太阳能模型及计算机软件;太阳能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筹办:光伏电站维护。热门文章最新文章hensolar研发、销售、检测:太阳能设备、太阳能模型及计算机软件;太阳能技术服务、咨询和培训;筹办:光伏电站维护。您现在的位置 : >>
详解光伏电站运维的下一站比拼:成本和价值
发表于: 15:14:22
来源:中国能源报
编辑:solarstar
  编者按&
  目前,我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已超过28GW,连续两年新增并网容量均超过10&GW。随着大规模建设并陆续并网,运维已上升为光伏电站的工作重心,其直接关系到电站能否长期稳定运行,关系到成本、投资价值及最终收益。
  2015年将是我国光伏产业的大发展之年,也是考验光伏电站运维能力之年。目前,光伏电站建设有组串式逆变器与集中式逆变器两种设计解决方案,本文针对以上两种方案在运维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包括安全性与可靠性、运维难度与故障定位、故障导致损失、故障修复难度、防沙尘与防盐雾等各方面进行对比,以期保证光伏电站长期平稳运行,达到规划设计的发电目标,早日收回建站成本并实现盈利。
  目前,光伏电站设计因采用不同逆变器而分为两种方案:集中式逆变器方案与组串式逆变器方案。
  集中式方案采用集中式逆变器,单台容量达到500kW,甚至更高。1&MW子阵需2台逆变器,子阵内所有组串经直流汇流箱汇流后,再分别输入子阵内2台逆变器。(方案见图一)
  组串式方案采用组串式并网逆变器,单台容量只有几十kW。1&MW子阵需约30台逆变器,子阵内光伏组串直流输出直接接入逆变器。(方案见图二)
  因光伏电站采用的方案不同,造成运维工作的难度及成本也有明显不同。下文从安全性、可靠性、故障率及故障定位精确性、巡检、故障影响范围及其造成的发电量损失、故障修复难度、防沙防尘等方面进行比较阐述。
  安全性与可靠性比较
  电站的安全运行及防火工作极其重要,而熔丝过热及直流拉弧是起火的重大风险来源。
  集中式方案分析
  组串输出需要通过直流汇流箱并联,再经过直流柜,100多串组串并联在一起,直流环节长,且每一汇流箱每一组串必须使用熔丝。按每串20块250&Wp组件串联计算,1MW的光伏子阵使用直流熔丝数量达到400个,10MW用量则达到4000个。如此庞大的直流熔丝用量导致熔丝过热烧坏绝缘保护外壳(层),甚至引发直流拉弧起火的风险倍增。
  直流侧短路电流来自电池组件,短路电流分布范围广,在短路电流不够大(受光照、天气的影响)时,不能快速熔断熔丝,但短路电流可能大于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导致绝缘部分过热、损坏,最终引起明火。例如,12&A的熔断器承载20&A电流,需要持续1000&秒才能熔断,但熔断前绝缘部分就可能因过温受到损伤,电流继续冲击时就失去了绝缘保护,导致起弧燃烧。
  组串式方案分析
  组串式方案没有直流汇流箱,在直流侧,每一路组串都直接接入逆变器,无熔丝,直流线缆短且少,做到了主动安全设计与防护,有效抑制拉弧现象,避免起火事故发生;在交流侧,短路电流来自电网侧,短路电流较大(10&kA-20&kA),一旦发生异常,交流汇流箱内断路器会瞬时脱扣,将危害降至最低。
  比较结果
  组串式方案安全性更好,可靠性更高。
  运维难易程度、故障定位精准度比较
  集中式方案分析
  对于集中式方案,多数电站的汇流箱与逆变器非同一厂家生产,通讯匹配困难。国内光伏电站目前普遍存在直流汇流箱故障率高、汇流箱通讯可靠性较低、数据信号不准确甚至错误导致无法通信的情况,因此难以准确得知每个组串的工作状态。即使通过其他方面发现异常,也难以快速准确定位并解决问题。
  因此,为掌握光伏区每一组串工作状态,当前的检测方法是:找到区内每一个直流汇流箱,打开汇流箱,用手持电流钳表测量每个组串的工作电流来确认组串的状态。但在部分电站,由于直流汇流箱内直流线缆过于紧密,直流钳表无法卡入,导致无法测量。运维人员不得不断开直流汇流箱开关和对应组串熔丝,再逐串检测组串的电压和熔丝的状态。检查工作量大,现场运维繁琐且困难、缓慢,在给运维人员带来巨大工作量和技术要求的同时,也会危及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
  另外,检查期间开关被断开,影响了电站发电。假设单块组件最大功率为250&W,20块一串,一个16进1汇流箱装机容量即为16&5&kW=80&kW,完全检查一个汇流箱并记录共需10&min(0.17&h)。假设当时组串处于半载工作状态,断电检查一个汇流箱引起的发电量损失为80&kW&50%&0.17&h=6.8&kWh。
  一个30&MW的电站拥有400多个汇流箱,全部巡检一次将花费大量时间,并损失数千度的发电量。再合并计算人工、车辆等成本投入,巡检所消耗的运维费用将十分可观。此种情况在山地电站表现会更加明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样的巡检方式并不可靠,易产生人为疏忽,比如检查完成后忘记合闸,影响更多发电量。
  目前不少电站的运维人员只有几个人,面对几十MW甚至上百MW的庞大电站,将难以全面检查到每个光伏子阵,更难以细致到每个组串,所以一些电站的汇流箱巡检约半年一次。这样的巡检频次,难以发现电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细小问题,虽然细微,但长期累积引起的发电量损失和危害却不可轻视。
  目前国内光伏电站有关直流汇流箱运维的数据如下:
  直流汇流箱内的熔丝:易损耗,维护工作量大,部分电站每月有总熔丝1%左右的维护量;且因工作量大,检修时容易出现工作疏漏,影响后续发电量。
  直流汇流箱数据准确性与通讯可靠性:直流电流检测精度低,误差大于5%,弱光时难以分辨组件失效与否,不利于进行组件管理;直流汇流箱通讯故障率高、效果不佳,容易断链,导致数据无法上传,通讯失效后,组串监控和管理便处于完全失控状态,除非再次巡检发现并处理。
  组串式方案分析
  对于组串式方案,逆变器对每个组串的电压、电流及其他工作参数均有高精度的采样测量,测量精度达到5&。利用电站的通信系统,通过后台便可远程随时查看每个组串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实现远程巡检,智能运维。对于逆变器或组串异常,智能监控系统会主动进行告警上报,故障定位快速、精准,整个过程操作安全、无需断电、不影响发电量,将巡检、运维成本降至极低水平。
  比较结果
  组串式故障定位快、精准,实现智能运维。
  故障影响范围及发电量损失比较
  电站建成运行一定时间后,各种因素导致的故障逐渐显现。
  集中式方案分析
  就采用集中式方案的光伏系统的各节点及设备而言,不考虑组件自身因素、施工接线因素及自然因素的破坏,直流汇流箱和逆变器故障是导致发电量损失的重要源头。
  如前文所述,直流汇流箱故障在当前光伏电站所有故障中表现较为突出。一个1&MW的光伏子阵,一个组串(假设采用20块250&Wp组件,共5&kW)因熔丝故障不发电,即影响整个子阵发电量约0.5%;如果一个汇流箱(16进1出,合计功率80&kW)故障,即导致涉及该汇流箱的所有组串都不能正常发电,将影响整个子阵发电量约8%。因汇流箱通信可靠性低,运维人员难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故障、处理故障。多数故障往往在巡检时或累计影响较大时才被发现,但此时故障引起的发电量损失已按千、万计算。
  如果一台逆变器遭遇故障而影响发电,将导致整个子阵约50%的发电量损失。集中式逆变器必须由专业人员检测维修,配件体积大、重量重,从故障发现到故障定位,再到故障解除,周期漫长。按日均发电4&小时计算,一台500kW的逆变器在故障期间(从故障到解除,按15&天计算)损失的发电量为500&kW&4&h/d&15&d&=30000&kWh。按照上网电价1元/kWh计算,故障期间损失达到3万元。
  组串式方案分析
  同样不考虑组件自身因素、施工接线因素及自然因素的破坏,采用组串式方案的光伏系统因没有直流汇流箱,无熔丝,系统整体可靠性大幅提升,几乎只有在遭遇逆变器故障时才会导致发电量损失。组串式逆变器体积小,重量轻,通常电站都备有备品备件,可以在故障发生当天立即更换。单台逆变器故障时,最多影响6串组串(按照每串20块250&Wp组件串联计算,每个组串功率为5&kW),即使6串组串满发,按照日均发电4&小时计算,因逆变器故障导致的发电量损失为5&kW&6&4&h/d&1&d&=&120&kWh。按照上网电价1元/kWh计算,故障导致发电损失为120元。
  考虑更极端的情况,电站无备品备件,需厂家直接发货更换,按照物流时间7&天计算,故障导致发电损失为120元/天&7&天=&840元。
  比较结果
  两种方案对比计算数据见表一。
  故障修复难度比较
  不同的方案特点不同,自然也导致了故障修复难度的差异。光伏电站所有组串全部投入后,故障修复工作主要集中在电站运行期间的线路故障及设备故障。线路故障受施工质量、人为破坏、自然力破坏等因素影响。设备故障包含汇流箱故障及逆变器故障。
  集中式方案分析
  直流汇流箱内原件轻小、数量少,线路简单,一旦故障准确定位后,修复难度不大;其修复困难集中表现为故障侦测或发现困难。
  对于逆变器故障,因集中式逆变器体积大、重量重,内部许多元器件也同样具有此类特点,部分元件重量甚至达到数十或上百千克,给维护修复工作造成了较大程度的不便和麻烦。这也是电站建设时集中式逆变器采用整体吊装的部分原因所在。
  对于集中式逆变器方案,电站通常不会留存任何的备品备件,且集中式逆变器的维修必须由生产厂家售后人员完成。因此在故障发生后,必须要首先等待厂家人员前往电站定位问题;待问题定位后,确定维修方案及需要更换的元器件,然后再由逆变器厂家发货至电站现场,维修人员选用一定搬运车辆或工具将新的元器件搬运至逆变器房(箱)进行更换。一旦集中式逆变器出现故障,粗略估算整个维修过程将长达15&天,甚至更久,维修难度大、耗时长、费力多,还严重影响电站发电量。
  组串式方案分析
  组串式方案无直流汇流箱,所用交流汇流箱出现故障的概率几乎为零,甚至部分电站弃用汇流箱,将逆变器交流输出直接连接至箱变低压侧母线。因此,组串式方案的设备故障主要是逆变器的自身故障。相较于集中式逆变器的庞然大物,组串式逆变器显得异常轻灵小巧,其拆装、接线只需2人协作即可完成,且不必专业人员操作。因此,确认逆变器故障发生后,可根据精准的告警信息提示,立即启用备品替换故障逆变器,使电站短时间内全部恢复正常,将发电量损失降至最低。
  比较结果
  综上所述,比较两种方案的故障修复难度,组串式方案故障修复难度小、速度快,优势明显。
  防沙防尘、防盐雾比较
  在逆变器使用寿命期限内,空气中的灰尘及沿海地区的盐雾对逆变器整体及内部零部件的寿命影响巨大。积累过多的灰尘可引起电路板电路失效或导致内部接触器接触不良,盐雾造成设备及元器件腐蚀,因此有逆变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控制失效、内部异常短路等现象,甚至起火燃烧,造成重大事故和损失。现阶段,灰尘和盐雾不可能被机房或设备防尘滤网完全过滤,因此,在风沙、雾霾严重的地区或沿海盐雾地区(也是我国土地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两者对逆变器乃至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正常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直通风式散热方案
  行业内集中式逆变器和逆变器房(箱),甚至部分组串式逆变器都普遍采用直通风式散热方案。空气中的沙尘、微粒等伴随逆变器和逆变器房(箱)中的空气和热量流动进入逆变器内部和逆变器房(箱),加之逆变器内部电子元器件的静电吸附作用,运行一段时间后,逆变器内部和逆变器房(箱)都沉积了大量的灰尘。同理,盐雾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入箱房及逆变器内部。
  灰尘及盐雾对电气设备的主要危害体现在漏电失效、腐蚀失效及散热性能下降方面。
  漏电失效、腐蚀失效方面,在空气湿度较大时,吸湿后的灰尘导电活性激增,在元器件间形成漏电效应,造成信号异常或高压拉弧打火,甚至短路。同时,因湿度增加,湿尘中的酸根和金属离子活性增强,呈现一定酸性或碱性,对PCB的铜、焊锡、器件端点形成腐蚀效应,引起设备工作异常。在沿海高盐雾地区,腐蚀失效表现更加显著。
  散热性能下降方面,积尘导致防尘网堵塞、设备散热性能变差,大功耗器件温度急剧上升,严重时甚至导致IGBT器件损坏。
  运维清扫的困难及成本体现在:多数光伏电站建设区域远离城市与乡村,给野外运维清扫工作造成诸多不便。另外,光伏电站白天要发电,清扫拆卸只能晚上进行。夏天逆变器房(箱)内温度高、蚊子多,冬天则是低温严寒,工作人员手脚活动都受到影响;设备的局部地方还需要用专业工具,如空气泵吹净灰尘。因此,清扫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人力和成本。
  以西北风沙地区100&MW电站为例,10人1天只能清扫10台机器。100&MW共有200台机器,根据西北电站实际情况,每个月至少清扫一次,100&MW电站清扫一遍,正好需要20个工作日(1个月)。按此清扫频率,1人1天工资200元,10人1天需要2000元;按照1个月20工作日计算,1年人力费用就至少达到=48万;在电站的生命周期25年内,共需要25&48=1200万元。一个100MW电站生命周期内的人力清扫费用就达到0.12元/W,这个成本相当惊人。如果进一步考虑25年内人力成本的上升和通胀因素,实际所付出的费用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值。
  另外,防尘网每隔1-2个月需要进行更换,还有专业的清洗工具采购和折旧、车辆及燃油投入,均给电站运维带来了实际的成本和困难。
  热传导式散热方案
  对于采用热传导式散热方案的逆变器,如国内厂家华为组串式逆变器,因逆变器采用非直通风式散热方案,逆变器的防护能力达到IP65,能够有效应对沙尘影响,即使在风沙及雾霾严重的地区,逆变器仍能轻松应对沙尘威胁,完全实现免清扫、免维护,节省大量清扫成本和投入。另一方面,华为组串式逆变器优异的热设计方案匹配性能优异的散热材料也保证了逆变器可以从容应对高温环境。IP65的防护等级和卓越的散热能力保证了组串式逆变器自身和光伏电站的长期、安全、正常、低成本运行。
  两种散热方案比较分析
  两种散热方案经比较,IP65防护等级具有明显优势。(对比计算数据见表二)
  从光伏电站运维所涉及的各工作层面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运维难易程度及故障定位精确性、故障影响范围及其造成的发电量损失、故障修复难度、防沙防尘防盐雾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结果显示:组串式逆变器方案更安全、更可靠;且可实现基于组串为基本管理单元的智能运维,极大地提升了运维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同时显著降低了故障修复难度,大幅减少了故障导致的各种损失;IP65的防护等级使得逆变器可长期、正常、稳定运行在多沙尘、高盐雾的环境和地区,具有集中式方案难以比拟的优势。电站规模越大,地形越复杂(如山地电站),组串式方案的运维和成本优势越加显著,越能够为投资者降低电站运行成本,创造更多价值。
  (作者供职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相关标签:
独家:“光伏创新应用与土地有效利用分析研讨会”精彩发言
【独家海量图】Intersolar现场直击
索比光伏网
solarbe200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z是前期还是后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