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上架一款人物,价格在2000购买后内地娱乐开发商商明里暗里更改数据很多次,现在很垃圾,他们这样做违法吗?

更多选车参考:
综述:我是做sales的,深深知道的策略。它把车卖到11。5w-19.5w本意就是要进可攻,退可守。它在13。5/14。5这款车里面,连防盗,可视后镜都没有,其本意是鼓励大家多多买丰田的高端产品。但说实话,之所以选择vios的人一般都考虑到买车的性价比,如果买30万左右的车,明后年肯定是买什么亏什么,所以象我才选了vios,17。5w当然是买的人当然少。这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居然选用这样质量排气管降低成本!!!
本来论坛里面早就暴说vios跟xl2000很多零件共用,就让我很不舒服了。要知道xl在中国是什么烂牌子啊,很多出租 车司机说到夏历都要说那个破夏历。天津丰田和夏历这样不清不楚的关系,一直让我暗暗担忧。没想到这车出来不到几天就出这样的问题,让我严重怀疑天津丰田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体系,到底是丰田的,还是夏历的????如果不向丰田施压,还不知道以后看不见的很多部分会出什么问题,难道等我们都拿到车的时候才来后悔吗????
另外,我们这里很多人提前了近一年的时间交3w-5000的订金向丰田下订,是对丰田品牌多大的信任?????????大家再想想等到明年我们提车的时候,车市是个什么形式???不出40w,M6不出30w,一堆新车面市,连中挡车最牛的广本都率先降价了,我觉得丰田辜负了我们对它的信任!!!!!!!!!!!!!!!!
21:52:37回复(0)|支持(0)
上一条口碑:
下一条口碑:
车型评分:*
做出个总体评价吧
评价标题:*
必填,3-20个汉字
您的评价会对其他人有很大的帮助
填写个综述吧10-500汉字
您还需要输入10个汉字
选择口碑分类:
外观内饰操控动力售后保养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有误
同步到微博&&
指导价:8.95-11.76万(待定)
市场价: 4.98-12.39万
类型:小型
保修:3年/10万公里
擅长领域:
解答问题:个
被提问:次谁在拍卖中国文物:兽首闹剧....,男子购中国黄金金项链半月断...._宇文网
当前位置: >
> 谁在拍卖中国文物:兽首闹剧....,男子购中国黄金金项链半月断....
谁在拍卖中国文物:兽首闹剧....,男子购中国黄金金项链半月断....
中国首台黄金ATM机亮相北京王府井(图)这是日晚拍摄的黄金ATM机。日,工作人员展示将在黄金ATM机内上架的金币。这是日晚拍摄的黄金ATM机吐出的金条。  当日,一台黄金ATM机亮相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  这台黄金ATM机具有自销黄金、自动回购、自动检测、电子货币数据交换、代理保管等功能,可以识别100元、50元现金,支持刷卡消费。每台售卖机放置10款、320块金币或金条产品,最大金条规格为2公斤。  黄金ATM机正常运行后,将每10分钟更新一次金价,保证与金交所的实时金价一致。  新华社发(刘长龙 摄)谁在拍卖中国文物:兽首闹剧背后的商业利益《谁在拍卖中国》  吴树 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圆明园文物拍卖事件和中国文物走私现象为切入口,对国内和欧美文物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揭开了国内古董走私、拍卖行潜规则等黑幕&&  兽首闹剧背后的商业利益  纵观圆明园12生肖铜像拍卖的全过程,这一场多集&国宝大戏&的内幕渐渐清晰入目,始作俑者是台湾寒舍集团,总编导就是该集团的现任董事长王定乾先生。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商业炒作,幕后操纵者们巧妙运用了清朝晚期那一段人尽皆知的历史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大陆媒体的浮躁与短视,充分调动了改革开放后国人近乎偏执的爱国热情,从而完美地猎取了巨大的商业利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明显,与站在王定乾先生身后的两大拍卖行相比,台湾寒舍集团的收益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从一场又一场的拍卖纠纷中获取最大利益者,当然非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家拍卖行莫属。其实若能冷眼旁观不难发现:这两家拍卖行的伎俩并没有什么新鲜过人之处,无非是通过制造事端、引爆新闻点,然后挑动口水战、&金钱械斗&,进而坐享&渔翁之利&。将两家拍卖行从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日本和中国进行的两次&战役&进行比照,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两个国家使用的手段几无二致,近乎整版复制,只不过在情绪挑逗的说法上小有调整而已。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政治上声誉扫地,失去了在国际事务上的发言权,不得不依从美国,但是他们却凭借坚忍的民族耐力,背负历史判决的重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仅用了30年左右的时间,就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经济腾飞。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泡沫经济的出现,热钱泛滥,此时,佳士得和苏富比迅速抓住时机,在日本企业家的眼前上演一幕幕艺术品拍卖大戏。于是乎,投资艺术品领域很快就成为日本富豪的新选择。同时,通过公开竞价拍卖的形式,他们屡屡挫败西方买家,有效地宣泄了二战以来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花上几十亿日元从伦敦买回一张毕加索的画,竟然能使大和民族集体狂欢数日,而且,投资者经常会被国民当作&民族英雄&来崇拜。  在中国,&文革&结束后,接踵而来的30年改革开放,让中国老百姓普遍受惠,他们中间一部分人迅速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这一人群财富控制量巨大,对多变的国家政策极为敏感,而且有着超乎知识精英们之上的个人自尊心,在投资问题上往往急功近利,不管干什么都离不开一个&炒&字,炒钢材、炒房地产、炒古董&&这部分人尽管他们不缺少传统商战经验,但却缺少现代战略眼光,极易受到舆论影响。正因为如此,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佳士得、苏富比很快便把亚洲艺术品市场的重点转向中国。他们一方面竖起几只天价文物标杆,如&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等,让中国富豪们迷醉于艺术品投资的非常暴利,另一方面,他们不断抛售西方列强在历次侵华战争中抢掠去的中国文物,利用其间的激情故事,激发中国富豪们的&爱国热情&,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富豪们的艺术品投资资本。  拍卖圆明园,是西方人的狂欢节!佳士得、苏富比成功地绑架了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圈去了中国人的巨额血汗钱。更令人悲哀的是:明里暗里,还有少数始作俑者的国人在帮他们做掮客、充当点钞机,只为分得半杯羹。  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声明:理顺圆明园12生肖铜像拍卖事件的经纬,并非要跟谁算总账,只是想做一次亡羊补牢式的反省。因为12生肖铜像还有7尊尚未&横空出世&,倘若又有被掠&国宝&重现江湖,政府或许已经知道怎么做,我们媒体和老百姓也就不要再跟着人瞎起哄,免得自讨没趣。当然,很有可能下一个&龙首&、&狗首&或别的什么东西,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比方说:瞅着中国人不犯傻了,他们就让几个老外当托儿哄抢一番,然后再让人振臂高呼:&国宝被外国人买走是国耻!&或&抢救国宝&之类,假若&兽首连续剧&果真这样上演了,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男子购中国黄金金项链半月断两次 商家称金饰无三包  图片资料  8000元的千足金项链,戴了不到半个月就断了,返厂修好不到半天又断了,消费者王先生很是郁闷,他提出换货要求,商家却要求其交240元手续费,这让他觉得很难接受。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家尚未出台珠宝金饰&三包&规定。  金项链断了修,修了又断  8月中旬,王先生在花园路107号&中国黄金&济南旗舰店,花了近8000元购买了一条18克左右的千足金项链。8月28日他洗脸时,金项链突然断裂,当天他到金店讨说法,金店称能免费返厂维修。8月29日,店家通知王先生取回了项链。  &30日一起床,我发现项链没在脖子上。在床上找了半天才找到,发现项链又断了。&王先生说,半个月项链断两回,质量肯定有问题,&带个项链如此提心吊胆的,真遭罪。&  不允许退货,换货收费  8月30日16:30左右,记者陪同王先生来到中国黄金金店。王先生要求重新选一条同价位的项链。金店李姓负责人表示,更换同款或其他款式的项链,需按照13元/g支付加工手续费,&换别的款不如免费再修一回。&而王先生认为,几千元的项链说坏就坏了,换货还要交手续费,这种规定他不能接受。  项链为啥半个月就断了?店方解释,千足金首饰质地较柔软,王先生选的款式是镂空设计,造型复杂容易断裂。同时他表示,黄金饰品尚无&三包&规定,无检测报告概不退货,换货需支付加工手续费,这是业内的普遍做法。  金饰&三包&规定仍是空白  记者致电工商部门12315热线,工作人员表示黄金珠宝类商品暂无&三包&规定,消费者只能根据《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维护权益。  8月31日,记者致电国家黄金钻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中心对黄金饰品的鉴定,主要针对含金量这个指标,金饰珠宝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则难以鉴别。  消协工作人员称,黄金首饰出现质量问题,商家不加区别一律按以旧换新的标准收取加工费,这无疑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他提醒消费者购买前多留心,如碰到一些&店行、店规&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购买后保存好购货凭证及合格证等相关证书,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便于投诉及质量检测。《中国文物黑皮书》揭收藏界黑幕  收藏界之于普通民众而言,始终是一块充满神秘感与诱惑力的热土。无论是谁想揭开收藏界的神秘面纱,欠缺雄厚的财力和非凡的眼光,终究是无法登堂入室的。于是乎大多数人只能从那些只鳞半爪见诸媒体的报道中惊艳一瞬,却对难以窥得全貌引以为憾。  资深电视艺术家及调查记者吴树耗时5年完成的《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正是为了弥补普罗大众的这一缺憾、还原收藏界的全貌而来。作者仿似收藏界的&深喉&,引领读者探访诸多宝地与险境、直面各类专家和藏家,既有纪实风格浓郁的细节描绘,又有宏大格局铺陈的全景纵览,令这一幅中国收藏界的&清明上河图&跃然纸上。  收藏界这几年适逢好光景,各路实力藏家的蜂拥而入、相关机构与媒体的推波助澜使艺术品投资成为越来越炙手可热的话题。在三部曲中,吴树真实还原了多年来的收藏盛世和各方互动的景象。  与此同时,收藏界也越来越呈现出与其他投资形态类似的特性,亦即在千姿百态的繁荣表象背后的核心推动力量,唯资金与人心耳,这就使得更加纷繁芜杂、光怪陆离。而三部曲更重要的价值,个人以为正是深入剖析了收藏背后资金与人心的运作、博弈和交融。这不仅反映在一个个收藏故事和名家访谈的细节中,也反映在作者对收藏界诸多新闻梳理和评论的字里行间中,而且相互印证、补充,成为&清明上河图&上最为绚丽和妖异的一抹色彩。  &当艺术沦落为富豪阶级的资产,当文化的价值必须通过金钱认证,全民收藏会是怎样一种游戏呢?&  《谁在收藏中国》:  元青花牵扯出大阴谋  《中国文物黑皮书》系列各有侧重,有着自己独立的叙事与评论的逻辑构架,放在一起却又镶拼成收藏界这许多年风风雨雨的主轴。首部曲《谁在收藏中国》于2008年底杀青,甫一开篇便引出一个&惊天大阴谋&,以2005年轰动国际收藏界的&鬼谷子下山纹元青花大罐&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及其背后的诡异细节,来还原国际游资进军中国、针对国内新富人群的掠财之战。作者认为中国文物从20世纪末突然走红国际大拍场,成交价以每年几倍乃至几十倍的速度向上飙升,背后就是这个阴谋之局。这也奠定了三部曲揭批收藏界黑幕、还原真相的主基调。伴随着一个个阴谋,资金与人心的共同作用早已隐然浮现。  &当财富走出梦境后,拍卖公司用近乎女娲造人的手段,&捏造&了一个又一个&一夜暴富&的中国&财子&,许多刚刚摆脱贫困、满足于小富即安的平稳日子的中国人,从中嗅出了一股股浓烈的财富气味:一张几辈子人趴在上面吃过饭的方桌价值数万、一只老祖母泡酸菜的瓷罐子价值十几万、一幅挂在堂屋里都嫌寒碜的旧画价值几十万&&&  如是则人心不古,高额利益的驱动终究导致沉渣泛起。收藏界的种种龌龊与不堪也不过就是人性阴暗面的又一重轮回。  在本书中,作者将一个个当时收藏界的热点话题串联起来,彼此间既可独立成篇,又互相呼应,既有细致入微的描述,也有言之凿凿的评判,可谓形散而神不散,令人有一口气读下去的欲望和畅快感。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章节都有作者的亲身经历、明察暗访,与各路人马过招周旋,这使本书节奏感更为丰富多变,迫力十足,妙趣横生。  元青花热正是中国全民收藏狂潮的一个标志性案例,时隔多年当我们回首这一幕幕似曾相识的从喧嚣到沉寂的过程,其间仍有颇多值得玩味之处。  而后,作者将目光转向国内最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北京潘家园,用一个个生动传神、颇具传奇色彩的收藏故事将这片神秘土地的魅力之处尽数勾勒出来,当然更绕不开随之而生的爱恨情仇。  随着行文的深入,本书的火药味也渐渐开始浓烈起来。在&窃国众盗&一章中,吴树对文物偷盗的严重现状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评述,其间还穿插着他与盗墓贼的正面交锋,言语间随处可见作者的强烈责任感。&中国文物通缉令&一章中,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作者对大量文物被盗出境的痛心疾首、悲从中来。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一章中,作者的态度更加锋芒毕露,他在财富大潮席卷收藏界的时候,文物专家面临的尴尬境遇以及某些人的异化愈发引人深思。围绕&全世界元青花只有300件&的观点而引起的两派文物专家大争论,更是折射出收藏界的种种光怪陆离和隐藏在背后的利益驱动和人性向背。  此外,对于新闻媒体联手上演鉴宝大戏、拍卖公司变身魔幻大师、文物成了送礼就送的&脑白金&、全民藏宝已然成为一场数千万人参与的&愚人节&游戏等诸多收藏界的&怪现状&,作者都毫无遗漏地缕析条陈,将一幕幕闹剧的华彩乐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痛苦经历,我几乎天天都挣扎在黑暗的人性炼狱里,不停地化妆、不住地蜕变、一次次地轮回着人世间令人憎恶的角色:盗墓贼、走私犯、骗子、奸商&&以至于结束采访、文稿杀青后,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里,我依旧惴惴不安、魂不附体,掩卷而无法停思。&  正是这种几近忘我的对真相的探究,使本书得以重重淬炼,成为少有的收藏类纪实佳作。  《谁在拍卖中国》:  佳士得与苏富比20年战略转移  吴树一不做二不休,在《谁在收藏中国》的创作过程中,他又拟就一个3年的写作计划,来完成后两部作品。2010年初,三部曲之二《谁在拍卖中国》问世。  &那个刚愎自用的老先生,做起事来总是不管不顾、率性而为,有时候简直折腾到不自量力的地步!&法籍着名美学家李兰对吴树如是评价。  与前作的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创作构架不同,《谁在拍卖中国》则更加聚焦于&拍卖&这个高亮的主题。用吴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主诉点比较集中,基本上围绕&谁在拍卖&、&怎么拍卖&、&为什么会被拍卖&三方面展开。  构架的紧凑也促成主题探讨更加纵深厚重和肆意汪洋,作者在收藏界浸淫多年的深厚功力更加凸显。虽然拍卖是主旋律,但读者依然可以从厚实的采访和调查中获取足够多的养分,丰富关乎收藏的各方面的视界与经验。  作者显然对自己的精心编排也相当满意-在叙事方式上,本书充分利用调查者不同的文化优势,在不同的国度、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风格的语言讲述受访者的故事;在逻辑结构上,本书跟踪佳士得与苏富比近20年的几次战略转移&&从伦敦-日本-美国-中国,并以此为线索,将中国文物市场的现状纳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大格局进行分析;在思想方法上,本书尽量站在历史、文化和经济的高度,着重对中国文物市场出现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群,客观地进行民族化的人格主义分析。  &记者通过对欧美国家文物市场和收藏家、古董商、拍卖行,以及有关媒体的调查采访,对西方拍卖行的商业战术进行了归纳、分析和判断,包括他们在不同阶段的拍品选择标准、价格炒作规律和后阶段的拍卖走势,在本书的有关章节中也都有所体现。&  一如既往,案例故事的精彩性是本书尤显出色的一个关键环节。大量细节生动、语言形象的收藏故事跃然纸上,使本书虽厚却毫不显滞重,相反阅读快感连绵不断,阅读情绪此起彼伏,这不禁又要令人感叹于吴树深厚的新闻调查访谈功底以及近乎苛求自己的完备的素材收集过程。  《谁在忽悠中国》:  石破天惊的第一手访谈  去年末,吴树终于完成了他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之终结篇《谁在忽悠中国》,历时5年的创作过程为之告一段落。在此期间,他一度罹患恶性脑瘤,成书之旅伴随两次手术、数百次剧痛而尤为艰辛。  新书与前两作一脉相承,但在结构上有了更为显着的切分,作者对内容布局的拿捏和火候把握更见功力。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偏于宏观和全局感,以新闻调查和深度报道为主;下卷则更侧重微观具象层面的专家访谈。  这本书继承了前两作的优点,文字鲜活,令读者宛如身临其境,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对细节和语言的刻画,且水乳交融而成一体。在案例描述上抽丝剥茧、缕析条陈,让人叹服吴树不愧&深喉&之盛名。  本书开篇就是&元青花梅瓶&案的亲历记,既与首部曲开头遥相呼应,又在瞬间便攫住读者的注意力。故事通篇就一个字&&骗&,但看完后不禁令人佩服行骗者心思的缜密、对收藏者心理活动的把握度和作案手法的高超。短短十来页的篇幅,读者兼&爆料人&董先生、潘家园的瓷器鉴定高手&光绪爷&、景德镇仿制梅瓶的作坊主老莫和小莫、强买强卖的&罗汉&,以及隐藏在骗局后面的大鳄温州老板和&抚州佬&等一众人物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场尔虞我诈、将计就计的好戏。在这条庞大利益链上各端的人物言行举止、利益取向一览无遗。到最后真相大白,作者原先认为的受害者实际上却是最大的赢家,其他大部分人都成了倒霉蛋,民间收藏市场的云诡波谲和险象环生尽现笔端,也符合投资界公认的&七亏一平两赚&的铁律。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已有之事后必再有。这种&每两三年都会有人做一次&的&大点的骗局&(引号中为老莫语,下同),尽管&这么简单搞笑&、&听上去很荒唐&,但就是有人被骗得结结实实,赔上百万乃至千万身家,归根到底,就是人心中无法遏制的贪婪和欲望使然。  本书中,收藏界各色人等再次跃然纸上,这其中既有精英级别的富豪收藏家,也有收藏界的文化殉道者。作者可谓眼光全面,并未偏执于某些群体,将收藏界的&清明上河图&尽可能包罗万象。  在人心与游资的共同作用力下,收藏界的怪现状不断浮现。&同样品质的商品,从产地作坊到拍卖公司,就因为篡改了商品的真实信息,价格由2万升至200万,整整翻了100倍。如此暴利欺诈在法制健全的国家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财富大挪移的魔术表演,但在混乱不堪的艺术品市场上,我们却经常有幸亲眼目睹如此荒诞离奇的活报剧。&  而后,作者更是得出&中国古玩市场整体违法&的惊人结论。他的调查有足够的分量,因为他曾经只身前往&着名盗墓村&,也六下景德镇暗访&官窑王&。结论背后的案例犹如一部武侠小说,江湖险恶、高手迭出,一山更比一山高,读起来实在痛快淋漓。  古玩市场门门皆学问。作者俨然是在传授收藏界&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秘诀,通过那些仿制高手之口,将瓷器造假行业不为外人道的秘辛尽数抖落出来,让读者在钦佩之余,也不由对这个市场水之深、水之浑倒吸一口冷气。  玉器中的门道同样不比瓷器逊色,还有青铜器、字画&&作者都一一作出精彩描述。  当然本书的重头部分还在下卷,无论是鉴定专家、高仿高人还是收藏达人,作者对十多位业内资深人士的第一手访谈,真正让收藏爱好者可以登堂入室,获得普通人可能需要绕许多弯路、交大量学费才能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这也忠实地执行了作者的意愿:用信息对称来尽量消减收藏界&忽悠&的负效应。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深爱自己的祖国,深爱五千年文化的每一个字符。我敬畏古往的祖宗神灵,敬重身边的芸芸众生。故,我思、我辨、我悲、我怒、我哭、我喊&&&  吴树耗费巨大心力写就《中国文物黑皮书》三部曲,不仅仅只是为还原收藏界的真相而来,书中溢于言表的爱国情怀、民族忧患意识倘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相信作者亦将深感幸甚。吴树《谁在收藏中国》:赝品拍卖  选自:吴树 《谁在收藏中国》 第六章  一方面是文物鉴定专家大跌眼镜、真假难辨,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赝品和仿品充斥市场,可让人不解的是:处在文物市场中心的中国拍卖业却似乎总能够独善其身、大发其财。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拍卖公司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几千家,成交额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仅以国内两家最大的拍卖公司嘉德、瀚海为例,1993年成立之初,两家拍卖公司一年的总成交额不到一亿人民币。而到了2007年,单中国嘉德一家全年大小拍卖达60余场次,总成交额为17.3亿元人民币。北京瀚海全年大小拍卖52场次,总成交额为11.5亿人民币。同年,中国拍卖业共举办包括文物在内的艺术品专场拍卖771场(次),总成交额超过6000多亿人民币。  有人将中国的拍卖公司比作一只刚刚开屏的金孔雀,一面是金光灿灿、五彩缤纷、光鲜诱人的羽屏,另一面却藏掖着各类资本市场通见的黑暗与丑陋。我们不妨暂且避开熙熙攘攘的人群,用更加理智与冷静的眼光,去审视一番这只金孔雀身后的动静。  ○史国良:&阿弥陀佛,那不是我的画!&  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亚当出伊甸园之前曾经问过上帝:&主啊,我去人世间最不能做的事是什么?&上帝斩钉截铁地回答他:&你最应该避免的事就是与拍卖公司打官司!&亚当又问:&为什么?&上帝沮丧地回答:&因为连我都战胜不了它!&没人知道后来亚当究竟有没有去拍卖公司拍卖过夏娃的第一条裙子或别的什么东西,也没人知道亚当有没有去拍卖公司竞买过斯瓦辛格的健肌膏,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肯定的是:亚当绝对没有跟拍卖公司打过官司。  虽然在法院看不到上帝之子与拍卖公司打官司的纪录,但是佛子状告拍卖公司的官司却有案可查。  史国良,法号释慧禅,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1995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现定居北京。史国良的作品《刻经》曾荣获第23届蒙特可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他的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是中国人物画坛写实画派的重量级画家。  日前后,史国良从一家艺术网上了解到,有3幅署名史国良的作品出现在北京传是拍卖公司举行的预展大厅内。既然自己没有将画委托给那家拍卖公司,那些画究竟是什么来历呢?  史国良随即来到拍卖公司预展厅,对那三幅落款自己名字的画仔细进行辨认,确认其中只有一幅画是自己的真迹,另外两幅分别命名为《搓线图》和《傣家三月》的画则并非出自自己之手,是假画。于是,他致电传是公司,要求撤拍这两幅假画,但遭到拍卖公司的拒绝。  8月20日,这两幅被史国良要求撤下的假画,如期登堂拍卖会,并拍卖成功。事后,史国良将传是公司告上法庭,索赔1元,并要求道歉。12月11日,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史国良与传是拍卖公司达成协议,传是拍卖公司承认自己的拍卖行为给史国良先生造成不良影响,同意登报道歉。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史大师只得腾出时间开了个人官方网站,其中设有&中国艺术品认证系统&专栏,对自己流传于外的署名作品进行网上查询与甄别。同年,在雅昌艺术网举办的&2006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的活动中,史国良开博打假被评为年度艺术事件。  史国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样的事情(拍卖假画)绝不止发生一两次,许多时候,有人拿着高价拍来的假画找我鉴定真伪,我看到是假的,说出来真是于心不忍。一个僧人,本应看淡这些,但是对于这些假画,还有这样的拍卖公司,除开自己维权,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搞笑的是:对冒名顶替史国良作画牟利的&李鬼&人们习以为常,表现出高度宽容的态度。对拍卖公司收假拍假,大家也多见怪不怪,没人出面声讨、指责。但是,作为受害者的史国良出面打假,却招致一片非难。史国良开办个人官方网站,公开声明打假维权的意向后,马上就有人在网上公开发帖,辱骂史国良是&假和尚&、&批着袈裟的势利画商&。并且劝诫画僧要&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允许&劳苦大众&利用他的名义&挣钱养家&。更有甚者,还有人干脆公开复制大师的作品在网上叫卖,谎称此举是&经过大师授权&的&慈善活动&。对此,画家十分无奈,虽说是&苦海无边&,可无人上岸。哪怕是&佛法无边&,也难度&钱钱众生&!  ○杨红太:&她不是我的《打水姑娘》!&  菩萨帮不了佛子,俗人就更得不到神仙的救赎。可是,当代稍有名气的书画家,恐怕很少人没有受到过魔鬼的垂青与眷顾。  2007年3月初的一个周末,74岁的老画家杨红太接到了朋友从新加坡打来的电话:&杨先生,您是不是又超生了一个《打水姑娘》呵?&  &您、我&&这是怎么回事?&杨红太被问得莫名其妙。那位朋友告诉他:&我在北京保利公司2007年迎春拍卖会预展上,又看到了你的另一位《打水姑娘》,而且跟你卖给我的那一位《打水姑娘》长得一模一样,简直是孪生姐妹呀!&  杨红太尴尬、惊愕、愤然。自己的作品《打水姑娘》一共只画了两幅,一幅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另一幅就是被这位打电话的新加坡藏家买走。既然那两张画没转卖,那么出现在保利拍卖会上的那一位《打水姑娘》又是谁家的&千金&呢?  老爷子接过电话后,立即让儿子上网查询,果然在拍卖公司的网站上看到了这幅画,标明&图录号lot978&,估价9到10万元,与杨红太其它作品的价格相似。(图76)  在家人的陪同下,杨红太来到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仔细勘看了那幅画,并当场指出了此画有10多处与真品相左。面对赝品,年过古稀的杨红太怒不可遏,当着众人大声说道:&她不是我的《打水姑娘》!如果这样粗劣的作品卖出去,是对我声誉的损害!&  回家后,杨红太立即写了一封声明,要求保利拍卖公司撤拍这幅伪作,并要求彻查事情真相,是谁复制了他的《打水姑娘》?  保利拍卖公司收到声明后,依据拍卖规则以为委卖者保密为由,拒绝向杨先生提供卖方信息,而且也没有将该画撤展。因为在拍卖公司方面,经历这样的场面太多太多,而且大部分都不了了之。  杨先生被逼无奈,为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他决定就此事向法院提出起诉。  在确认杨先生真的要采取法律行为后,拍卖方才就此事询问了这幅赝品的卖主&&日本收藏家富田博。富田博回复说,这幅作品是1989年北京中央美院画廊向他推荐的,他还出示了当时购买的作品照片以及购买画作的原始发票和通过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汇款的凭证。  富田博还表示:&如果杨先生指认确凿,那么中央美院画廊则存在诈骗行为,我也会采取相应的法律行为!&  同年3月10日,保利方面被迫发表声明,宣布撤拍这幅画,公开原因是&公司不会对一件有争议的作品进行拍卖&。至于《打水姑娘》究竟是真画假画的问题,保利方面仍然态度模糊。  近年来,类似以上案例的&拍卖赝品事件&不断曝光,尤其是在书画界,一些知名画家,象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等等,盗用他们冠名的赝品每年都有上拍。睁着眼睛的艺术家还好说一点,他们有时候还可以为自己多少讨回一些公道,而那些已经作古的艺术家,就只好躺在九泉之下任人宰割了。就算是他们有后代替父母喊冤,可也是死无对证呵!你说是赝品是吧?那好,谁举报谁举证,你让谁证明、你怎么证明是何人、在何地、又怎样复制了你家先人的作品?几年官司打下来,你不玩傻也得玩疯!  前国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的墨宝,生前身后都有大量的仿品。该公在世时,面对这些频繁出现在拍场的仿品,曾感叹云:&实在势不可挡,我是无力抵抗呵!&最后,这位性格开朗的老人只好无奈地自我宽慰:&由它去吧,其实有些(仿品)字比我自己写的要好,只是苦了那些掏钱的买主呵!&  直至今日,启公虽已作古,但他的字却依然铺天盖地,那些欺世盗名者仍在依仗老人家的声望大赚其钱。  ○韩美林:&上拍我的画99%是假画!&  被迫充当黑道人物摇钱树的远不止启功先生一人,其中也不乏奋起抗争为自己维权者,但是,不管当事人名气多大、道行多深,这种自我维权之路走得都十分艰难,到最后十之八九都会自动放弃。因为无论从时间、精力上,艺术家们都无法与那些制假者打持久战。  韩美林,中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专业大奖,很多国家首脑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尤其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备阶段开始,他的名字更是与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联系在一起,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徐悲鸿的骏马、韩美林的狐猴&一直是近年来全世界华人的收藏热选。  近年来,这位当红画家真个成为不少人的&福娃&。大大小小的书画拍卖会都少不了他的画,形形色色的画廊、画社、书画店也经常用他的作品标榜门庭。可是,面对此种大家都求之不得的繁荣景象,韩美林自己却是四处喊冤、叫苦不迭。原来,几乎所有外卖的&韩美林&都是作赝品骗钱的&李鬼&,这位真正的韩美林,自然就成为那些&李鬼&们的&福娃&了。  日下午,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办的&荣宝2005年迎春书画拍卖会&上,展出了署名韩美林的一幅&八骏图&,顺序号270,尺寸为1.4米&3.5米,起拍价为18至28万元。此画一出便引起了轰动:&莫不是韩美林要抢徐悲鸿的饭碗了?&当然这只是业内人士的一种揶揄,其中包含了对这幅画的怀疑。此时很快便传入韩美林的耳朵,不待亲身去查看,他便知道又是一张&冒牌货&,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从来就没画过什么&八骏图&。(图78)  韩美林当即委托自己的律师与荣宝拍卖公司取得联系。陈律师受韩先生的委托后,于1月15日向拍卖的主办方&&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发出了律师函。《律师函》称:&通过贵公司对外公开拍卖的预告,韩美林先生得知,贵公司将于日举行&荣宝2005年迎春书画拍卖会&,其中拍品编号为270号的&八骏图&,贵公司对外宣传作者为韩美林。而经韩美林先生亲自核对,该幅作品的落款非其本人署名,是一幅假冒韩美林署名的美术作品。因此我代表韩先生向贵公司提出:请立即撤销对&八骏图&的拍卖,停止与&八骏图&有关的一切活动,并请提供委托人(卖家)的有关信息,以便韩先生进一步主张权利。&陈律师还说:&如果荣宝拍卖公司在明知&八骏图&是假冒美术作品的情况下还投入拍卖,将构成侵犯韩美林先生的著作权。我们将保留通过向版权机关投诉和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  据业内人士称:只要稍稍对韩美林的作品有些概念的人,并不难发现这张&八骏图&是假画,因为韩美林曾画过单马,这幅假画很明显是将那只单马复制7只加上去组成&八骏&,每一只马从形态到神态几乎没有变化。对于这样一张低劣的赝品,是怎样骗过百年老店&荣宝斋&的专家之&法眼&,实在耐人寻味。  接到律师函以后,荣宝拍卖公司虽然在正式拍卖时撤下了&八骏图&,但并不承认自己是在&卖假画&。荣宝拍卖公司副总经理王为对此解释说:&拍卖行为已经被提前终止,因而也谈不上拍卖行拍卖假画。&他还拒绝了韩美林要求提供假画卖家具体信息的要求,他说:&《拍卖法》有明确规定,拍卖公司有权为委托人的身份进行保密,因而我们不能超越法律规定,把相关信息提供给他人。&  对于这一假画事件,我采访了好几家拍卖公司的从业人员,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答辩道:&从法律意义上看,拍卖行即便不把有争议的作品撤拍也没有问题。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撤拍),就是从长远考虑,以便维护市场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树立公司形象!&  事后,韩美林告诉记者:&北京有家拍卖公司卖了800多张&韩美林&,全都是假画。市场上流通的韩美林的画99%都是假的。卖假画者有冒充我妻子的、朋友的。很多人都知道韩美林不仅是个画家,还是个雕塑家、陶艺家。我们做的大雕塑都要(卖)上千万,所以根本不用卖画。&说到这里,韩美林还给记者讲了一段笑话:有一位老伯伯花费7000元钱,买了两张假&韩美林&,然后找到他让他给鉴定真伪。&7000块,就算买一张都买不到啊,结果还是我送了他一张真的。&韩美林笑着说。&我也有责任,因为我不卖画,别人就更难辨别了。&最令韩美林气愤的是:在他本人指证假画后,有些拍卖公司还坚持不愿意将假画撤下。有一次万般无奈,他不得不在预展会上怒不可遏地将冒充他名义的假画当众撕下,以示抗议。  韩美林对记者说,他之所以要认真打假,主要是为了维护喜爱他作品的收藏者的利益,并非像一些拍卖公司所言&做秀&,因为他并不打算卖画,也没必要&做秀&。他还透露:以后他有可能会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捐献给国家。  在世画家不能定论自己画作的真伪,这话听起来挺荒唐,但却是今天中国书画市场上屡见不鲜的&正常事&,记者曾经就这一现象问询过有关人士,一位拍卖公司的书画部主任在与记者交谈中说:&画家成名都有几个阶段,在非成熟阶段画的画当然会幼稚一些,用成名后的眼光去看,当然会差强人意,甚至是不堪回首。那个阶段有人求画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所以得到画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成名以后,别人把这些画那出来卖,对画家的名声和利益都会造成损害,所以画家出面否认自己的这些画作也是人之常情&&&  如此说法让记者震惊。如果事实果然如此,那些艺术家们对所谓&赝品&的声讨不仅是自我做秀,而且还有对别的当事人&诬陷&之嫌。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记者亲临书画交易比较集中的北京琉璃厂进行暗访。  ○假画寻踪  被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的北京琉璃厂,在古玩界也是声名显赫、无人不知的地方。琉璃厂坐落在北京和平门外南新华街,东西走向,长约一公里,其中商铺星聚、牌号林立。1949年以前,这里曾是清代遗老遗少和外国洋使节们买卖古玩、卖弄见闻的地儿。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中期,北京的古玩市场还只是独此一处。自从20世纪晚期以后,北京几处大的文物交易市场逐渐形成规模,像潘家园、报国寺、大钟寺,还有北京古玩城、程田古玩城、天雅古玩城等,都先后横空出世、各领风骚,与琉璃厂几分天下。这样一来,琉璃厂在古玩经营上不可避免地被人分去了几碗羹,但是尽管如此,它在北京乃至全中国、全世界&好这一口&者的眼里,仍不失为寻珍淘宝、赏玩古今中国艺术品的&正统&地带。尤其是在经营古今名家字画方面,琉璃厂至今仍无可替代地牢牢坐在第一把交椅上。  在素有琉璃厂&第一铺&的书画大亨荣宝斋门前,记者遭几名衣着土著的年轻男女团团围住,被问及:&买不买名人字画?&  记者反问:&你们有哪位名家的什么名画?&  一小伙子抢答:&你想买谁的画我们都有!&  &闪开闪开&&&此时,几位荣宝斋工作人员喝道而进,未阻止门前的闹剧。看起来,这种情形他们见得太多,早已见怪不怪了。  &齐白石的虾子,你们有吗?&&&&有!&  &徐悲鸿的奔马,有吗?&&&&有!&  &唐朝古画、清代名人画&&&&&&有!有!有&&&  记者跟定其中的一位,由他领入荣宝斋斜对面的一条小巷,再直着向前走了不到100米,进入右手边一家院子。  熟悉北京的人一眼就能辨认:这是一处拆除未竟的半拉子四合院,主屋没有了,只剩下两间狭小的厢房,看上去住了两三家人,拥挤不堪。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到过这种地方,置身其中,假若你不刻意去记住外面的繁华都市,你就只能以为是到了老舍先生笔下的&龙须沟&&&一条随意用青砖铺就的过道,一半浸泡在妇女们随手撒泼的洗衣水里,臭气熏天。有几个乡下女人正在洗衣服,旁边跟着她们的小孩,见我进来,大家都很羡慕地看着领我进门的&字画猎人&。  走进&字画猎人&的房间,记者大开眼界:墙上、桌上、床上,到处都挂着、摆着&名人字画&。细看落款,更让人垂涎三尺:张大千、范曾、吴冠中、韩美林&&中国近现代知名画家几乎无一漏网。  记者点名要韩美林、史国良两位画家的画作。不一会儿,小伙子就从抽屉里翻出韩美林的两张马、史国良的维吾尔姑娘。  记者询问:&怎么让人相信你这是画家本人的真画呢?&  &那好办!&小伙子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小本子,翻了几页答复我:&这几幅画都可以带画家与受赠者赠画现场的照片!&接着,他从一只档案袋里取出两张照片,一张是韩美林与友人共同举画的场面,另一张是画僧史国良与友人带画作的照片。  &如果您还嫌证据不充分,还可以带鉴定证书!&小伙子见我犹豫,边说边取出一份鉴定证书。鉴定书的落款单位是&国家文物局书画鉴定中心&,盖有钢印,还有鉴定专家的签名与私人印鉴。无论是鉴定单位或鉴定专家,此证书无疑都具备很高的权威性。  接下来开始谈价。我开门见山地说:&我知道,你们卖的都是假画,我也是做书画生意的,这些画开多少价?说实在点!&  小伙子答道:&当然,大家都是同行,一定以最低价卖给你&&这样吧,光要韩美林的画这一种500块钱,高仿的要3000块,要照片外加200元,要证书外加2000元!史国良的也差不多,都是这个价!&  &你能带我去见见临摹这两幅画的作者吗?&我又问。  小伙子一听连声说:&不成、不成,这样做坏了行内的规矩!他们不会答应跟你见面的!&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住在哪里?&  &这些事一般人是不会问的,看样子您入行不久,象是个生手。我跟您这么说吧,那些人本身也都是一些画家、高手,有的还是美术学院的研究生、高材生,只是目前还没有打出名头,利用这玩意儿挣钱。他们用功画的东西呀,神仙都分不出真假!加上这些证书、照片,它就是真的啰!&  &画家本人也分不清真假?&  &也可以这么讲!我听人说,从前荣宝斋仿作的齐白石画,连老爷子自己都说分不出真假!那些老画家一生得画多少画,送给谁、卖给谁了都记得那么一五一十?记不清楚吧?得,这高仿品就画得鼻子眼睛一个样,谁能证明它是假的?不能!别看这些东西搁我这儿卖三个钱不值两个钱,可您要是在拍卖行有熟人,给他10%的好处费,它不也要几万几十万的往上叫唤?&  磨了半天,记者花了300元钱的带路费,终于买通了小伙子,他答应带我去见他的上线,也就是这些假画的批发商。至于能不能见到那些画画儿的人,他说&那就看别人买不买你的账!&  其实,小伙子的上线就在琉璃厂西街,虽然我们走的是后门,但看得出前面应该是家门面。出来开门的是一位北京当地的中年人,听小伙子称他韩哥。那人警惕性很高,小伙子刚说了句&这位先生想买韩美林的画&&&他立马封门:&你扯什么蛋哪你?这儿哪有什么韩美林的画?要买上荣宝斋去!&不待我开口,门就&砰&的一声被关上。  小伙子讪讪地对我说:&韩哥不相信你,他前面有大店面,我这里卖500元的画,在他前面的店面内最少要卖5万元&&我跟你说的都是真话,往后你要买画就找我,一定给你优惠价!&  几天后,记者通过多种渠道,终于在距离通州区宋庄不远的一处农舍里见到了一位专事名画临摹的年轻人。他来自安徽,毕业于一所师范大学美术系,到北京已经有3年了。  &我有好几个同学都在这儿。其实我们原本是慕名宋庄来北京的,想在这种相对比较自由的环境下搞创作,走出自己的艺术之路。可是,要真正走出自己的路太艰难了,我们还得吃饭过日子不是?总不能让父母养着我们来圆自己的艺术梦吧?我们只好像许多先行者一样,在出名前靠临摹名画挣钱维持生计&&其实这种临摹特别简单,绘画基础较好的人都能办得到、画得好。尤其是临摹画家早期的作品更容易,一般都比较稚嫩一些,即便描摹失真,买家往往也会认为是画家早期不成熟的作品,不去求全责备&&&  &你一张临摹画卖出去多少钱?&我问年轻人。  &给老客户的价格一般都在200元左右,如果是特别定制的稍稍贵一些。我知道,那些画贩子比我们挣钱多,可是生意还得做啊!我们总不能成天自己四处乱闯去卖画呀!&  因为谈得高兴,年轻人还给我透露了一些&绝密&资料。他说,他也直接给拍卖公司送过假画,给验货人好处,并答应成交后五五分成。  &拍卖公司明知道是假画还敢上拍?&我问他。  &假如拍卖公司都象您想象的那么干净,我就不用临摹赝品,可以创作自己的画了!&年轻的画家一脸无奈的苦笑。  &你的假画在拍卖公司成交过吗?&  他笑了笑,没说话。  ○试水拍场,槌下有&阴&  关于拍卖公司的种种传闻,记者早有所闻。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记者决定近距离接触,直接试水拍场。  金秋十月,北京的艺术品拍卖场可谓是槌声阵阵、热闹非凡,大大小小上百家拍卖公司&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拉横幔、打广告、印发宣传册,实力强些的公司还会派员带上高成本制作的精美拍品图录,直接到国内外广泛征召买主,并提前几天将来客接至预定好的大饭店里免费吃住。与此同时,花样百出的拍卖品预展也在京城一些最豪华的场所举行。记者前后多次参观预展,有的拍卖公司还聘请有关专家直接到展厅现场推介重点拍品,有的则事先将专家对拍品的点评制作成光盘,反复在展厅里多点播放。  自我策划一番后,记者拎着自家的两件藏品&&北宋磁州窑梅瓶、南宋定窑划花粉盒,走进第一家拍卖公司。  第一家是在京城能坐上头几把交椅的大拍卖公司,接待我的是一位瓷器部主管。他看过记者送拍的两件东西后,摇摇头:&定窑粉盒还不错,就几万块钱的事,自己玩玩得了。这只磁州窑梅瓶,不好认&&&  &我问过几位专家,他们都说东西很开门啊?&我申辩说。  &呵?都是哪些专家呵?&他话音里明显带着嘲讽。我将专家的大名如实报上,其实,其中还有一位专家正是他们公司的瓷杂项顾问。  &是吗?&主管还是摇摇头:&不好认。您知道吗,这只梅瓶要是真品,比马未都博物馆里的那一只还好,得值多少钱?像这样一只梅瓶,在香港拍过两千多万哪?&  &就因为这个,您不敢认是吗?&我追问。  年轻的主管摇摇头,不再吱声&&  过了两天,我通过熟人找到一位古董经纪人,答应成交后给他15%的介绍费。于是,那人给接待过我的那位拍卖公司主管拨通了电话,我听见对方问:&那人干什么的呀?你有底吗?&  这面儿回答:&没底我能给你推荐吗?我亲戚,开古玩店的!我跟他说了,还按咱们老规矩走!&  &那你把东西送来吧,那只梅瓶还真不错,比马未都的画花梅瓶好&&&  电话交易结束后,经纪人告诉我,拍卖成交后,要给那位主管20%的好处费。我答应了,由他经手重新将那两件瓷器送去那家拍卖公司。  事后,记者算了一笔帐,付完这两位的好处费再加上给拍卖公司10%的代办费,另外还要扣除税费,本人最后所得只剩下拍品成交价的55%。  数月后,记者又参加了另外一场&拍卖游戏&。  那是一家外省在京注册的拍卖公司,国批二级拍卖资质,曾有过多件拍品创下&天价&的纪录。比方说一只宋代钧瓷碗,就曾拍出过2千多万人民币高价。一只宋代钧瓷洗,拍出过7千万人民币天价,等等。不知道是我委托的朋友关系硬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家拍卖公司的门槛倒是不高,我们四五个藏友共送了100多件拍品,以记者的眼光看,估摸着一大半是赝品,真品最多不超过10件。有些&汝窑重器&,都是送拍前临时去潘家园地摊上花百十块钱买来的。  奇怪的是,除开少量重复的器型之外,我们送拍的赝品几乎全都顺利通过验收。不过,这家公司除开对每一件送拍物品都要收取800&&2000元人民币不等的图录费之外,还要按自报起拍价收取5%的宣传费。我粗略计算了一下:按照这家公司自己编印的图录统计,光是宣传费和图录费这两项收入,就高达两三千万。刨开其它支出,这一次拍卖的前期纯收入应该在几百甚至上千万人民币。换句话说,还没开拍,这家拍卖公司就已经挣钱了,无论拍卖结束后的实际成交率几何,对于拍卖公司来说,都是胜券在握,只是挣多挣少的区别了。  终于等到开拍的那一天,记者第一次亲临拍卖现场。这家拍卖公司的老总说:&因为我是新闻界朋友&,破例给我免费发了一个参拍号和一张拍牌。其实我知道,我的几位藏友也通过别的途径取得了对自己拍品的举牌资格。  可能没进过拍卖场的人不清楚,号牌本是来拍场买货人使用的竞拍工具,须事先缴纳一定的押金才能获取,卖方握牌无疑是违规操作。有了这张牌子,卖家既可以参与自己拍品的竞买,掌握自己拍品的成交价,避免藏品在自己心理价位之下成交,又可以在自己的拍品无人竞拍的情况下,自己人相互竞价,将价格抬高到事先设定的位置给拍回,为下一次交易取得拍卖价格纪录。而取得这种特殊待遇的人,是不需要为假拍付出税收代价的,换句话说,这种虚假的成交纪录,拍卖公司也不会在经济上蒙受任何损失。至于他们内部怎么做的账,记者无从得知。  拍卖会从一开始就高潮迭起:几十万元一件的玉器、几百万元一件的青铜器、上千万元一件的瓷器,在号牌的上下起落之中频频成交。这么多的天价交易,牌子拿在手上就如同去菜市场买白菜萝卜那样轻而易举。有一件标有北宋汝窑字样的花瓶先是经历了开场的沉默,在拍卖师将要宣布流拍之时,忽然鬼使神差、峰回路转,一人举牌报价后,其它两人参与竞拍,价格从此一路扶摇直上,从十几万元一直冲到一个多亿的天价成交。当晚,这场拍卖会的消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中播出,包括那只一个多亿的&北宋汝瓷&花瓶在内的几件天价物品,理所当然地亮相荧屏,被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观众尽收眼底。据内部人士透露,拍卖结束后,这些高价拍品几乎无一例外的物归原主。  当然,我和朋友们的操作手段也是如法炮制。在拍卖过程中,我有一件拍品由于操作失误,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插曲。那是一只&元青花梅瓶&,起拍价人民币80万元。开拍时无人举牌出价,我和几个朋友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办法,分别坐在会场多处,轮番举牌将价格缓步提高,造成一个多人看好竞买的假象。在价格抬高到220万元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位港客模样的老者欲举牌报价。按照我们事先设计的方案,只要有人报价,朋友们就收手告停,将主动权交给货主。可就在此时,坐在前排的朋友看不见坐在他身后的港客有动静,惯性地振臂高呼:&加50万!&其它朋友又接着继续将价格几十万几十万的往上抬升。那位港客见状以为买不过别人,便缩回了举起一半的号牌,不再叫价了。  直到哥们儿疯够了、玩累了才偃旗息鼓,记者那只&元青花梅瓶&以988万人民币的成交价最终落槌,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然,为了不让朋友们尴尬,由于作弊不熟练丢了200多万的笑话,我只能与家人分享了。  从第二天开始,我那只元代青花梅瓶&高价成交&的报道便在北京的几家报纸上刊出。记者留意到:一周后,同类报道在几家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出现几万条。  拍卖会结束后,我和几位藏友汇拢一起交流&战绩&:我的藏品总共落槌3000多万,其它朋友的藏品有的落槌在5000多万、有的落槌在7000多万。总而言之,如果按照拍卖会现场宣布的数字统计,朋友们近百件拍品的成交价总共能达到一两个亿人民币。可是真实的情况却是令人难以置信,这100多件拍品实际上全部流拍,被我们自己悉数举牌拍回。朋友们非但没拿回一分钱,反倒每人赔了几万元钱的&宣传费&和&图录费&,成了地地道道的花钱挣吆喝。  这以后,记者又参加过几次拍卖活动,情况大同小异。有的拍卖公司公开声明拍不了值钱的真东西,只让送&有卖相&的赝品。还有的拍卖公司则打着各种&慈善活动&的旗号,名为募捐,暗地里分钱&&  ○&免责&与&负责&  据可靠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范围内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有资质拍卖公司达数千家之多,记者经过反复调查,这些机构多数名不副实,严重存在着滥鉴滥拍的现象。我们以官方调查的数据为例:2006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商业委员会对艺术品拍卖行的经营资格进行审查,结果因不合格而被叫停的拍卖公司,竟占上海艺术品拍卖行总数的40%。  北京的拍卖行违规操作现象更为严重。在整体违规方面,有类似于出版社卖书号行为的租牌营业收取管理费、包租专场拍卖按比例提成交易费等。操作违规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门:假拍、拍假、虚抬成交价、压低起拍价、乱收服务费、开假发票、出假证明、超出本公司资质范围拍卖出土文物,等等。  记者还注意到:尽管近两年拍卖市场的实际成交量趋于萎缩,但是一家家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仍然在财神菩萨的护佑下门丁兴旺。许多拍卖公司门槛低、资质低、人员素质低,只要能赚钱,什么手段都敢用。有些干脆就专门干些替人洗黑钱、卖假货的勾当。曾经轰动一时的福建&中国第一大款警察&林福久(已服刑)就曾有过自己的拍卖行,专门用来拍卖受贿的赃物,达到洗钱的目的。  对于诸多拍卖公司的这些劣行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却很难使用法律进行约束。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构成我们国家拍卖法规的前置性技术条件不成熟、不科学,因此而造成了律条解释的不确定性。比方说,文物鉴定方面存在着无法逾越的技术漏洞,就使得对于赝品的指证往往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过分依赖于主观成分很大的所谓&眼学&鉴定,以至于产生纵容拍卖黑幕、失公正于买家的&免责条款&,导致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不时成为社会丑闻。曾发生在浙江杭州的一起拍卖纠纷,最为典型。  上世纪末,在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举办的杭州秋季书画拍卖会上,原浙江中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通过竞拍获得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是赝品,由此引发了中国拍卖史上第一起因画作真伪之争而导致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诉讼。  在王定林购买的书画中,他以105.5万元拍得的第89号拍品《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受到上海国家元老级书画鉴定权威谢稚柳老先生的赏识,谢老还曾于画上留下亲笔提识。王定林买下此画后,送到北京请国家级鉴定权威徐邦达过目,结果却出人意料:徐邦达认为此作品为赝品。于是,王定林在索赔未果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将浙江国际商品拍卖中心告上法庭。  鉴于&谁举报,谁取证&的法律原则,原告在一直不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情况下,一审、二审均被法院判定败诉。直至谢稚柳去世后,案件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被最高人民法院提审。包括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启功、常务委员刘九庵在内的全国10余位专家,此时才同意出面,一致指认该幅作品为赝品。  至此,这场轰动全国的官司,才被法律承认具备&有力证据&,最终以买方的胜利告终,成为中国恢复文物艺术品拍卖以来,买方同拍卖行的纠纷案中第一起买方胜诉案。尽管如此,这起案例还是给人们留下了隐忧:倘若谢稚柳老先生仍然健在,此案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吗?假若有一天,南派书画鉴定家入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此案还会被卖方翻盘而作重新判决吗?  显而易见,王定林的胜诉是非常偶然的。同时,这一个例也许只是有钱人的幸运,对于大部分吃过&黄连&的买家来讲,恐怕只有充当&哑巴&的份儿,顶多再拿着买来的赝品去骗别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拍品的卖家基本上都是业内人士,他们与专家、拍卖公司的关系盘根错节、非同一般。普通人卖真东西送不进门,买了假东西也不可能搬得动如此之多的国家权威为其出面举证。正因为如此,此类现象根本无法遏制,甚至愈演愈烈。如王定林假画事件后的2006年,北京一知名拍卖公司就曾将一幅仿吴冠中名画《桃花》的赝品,以33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功拍出。如此种种,举不胜举。  针对拍卖公司&拍假&和&假拍&现象,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赵榆先生曾义愤填膺地进行过抨击。他在接受一家报纸的记者采访时公开谴责:&&假货&和&假拍&是当前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大阻碍!&他说:&我在很多场合谈过这个看法,就是近年来有些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不走正路,大搞&假货&、&假拍&。以我个人而言,我曾在一家媒体上做过检讨,因为我曾经宣传过一件&假拍&创造的最高成交价纪录,使我想起此事就脸红,甚至为此想退出&江湖&。&  既然上至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至普通老百姓,对目前我国拍卖行业的不规范行为都如此深恶痛绝,为什么那些违法违规者依旧逍遥法外、发达如初呢?国家既然可以制定为拍卖公司失误&免责&的法律条款,为什么时就不能制定一款对掏钱买假文物的受害者&负责&的法律条文呢?  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方说,设立高门槛、建立严格的文物鉴定专家准入制度和严厉的行规。在欧洲不少国家,一旦有鉴定专家或古董商看走了眼,导致文物收藏者遭受经济损失,他们不但要全额赔偿,而且还会被强行逐出本行业,终生不得重操旧业。因此,国际知名的拍卖行对待自己的拍品也相当谨慎,对所有送拍文物,先采用&双盲法&进行鉴定。所谓&双盲法&就是组织相关领域的多个专家,同时对多个鉴定标本各自进行鉴定。专家们不知道鉴定标本的一切信息,也不知道其它专家做出了什么样的评价,几乎在&真空&状态下,不受任何干扰地独立作业,写出鉴定意见,然后选取得票率100%的真品组织预展,并最终参加拍卖。  其实,类似欧洲国家的这些制度并不难建立,难的倒是与这些制度相匹配的有关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作为。当一种职业道德陷入沦丧时,任何美丽的操守都只能是一张妓女的处女膜。只有当丑恶真正还原成丑恶,正义的太阳才会重新照耀纯净的天空。吴树《谁在收藏中国》:国仓硕鼠  选自:吴树《谁在收藏中国》 第四章  就在地下文物和水下文物受到空前浩劫的同时,我国的地上文物同样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劫难。据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近些年来,我国各类博物馆馆藏文物、寺庙文物以及田野石刻被盗案件每年都有,而且增长迅速。以2004年为例,全国共发生此类案件36起。其中,只有7起案件被侦破,破案率仅为20%。在这36起文物被盗案件中,共丢失各类文物223件,案件发生率比2003年上涨了近8成。来自有关部门的资料综合显示:这些案件的发生主要出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见利忘义、监守自盗;二是文物单位或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内外勾结、联手作案。因为这两类犯罪现象所涉及人员的工作性质特殊,所以往往案情复杂、手段隐蔽、危害性大(多涉及国家一二级文物)、破案率低,经常给国家文物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盗卖国宝  日下午,香港金钟道万豪酒店。  一场名为&皇室信仰:乾隆朝之佛教宝物&的专场拍卖会正在进行,有20多名中国香港、德国、法国及瑞士富商参与竞拍,主持拍卖的是香港佳士得公司。本次拍卖会上的49件拍卖品中,两件来自内地的清代皇家文物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件是清朝乾隆代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拍卖底价200万~300万港元;另一件是清朝乾隆代银坛城,拍卖底价10-15万港元。这两件文物都是国之重器,有购买意向的人很多。竞拍中,佛像被一名香港古董商以29.5万美元(合227.4万港元)拍得。  这两件拍品在拍卖场亮相时,引起了一位北京客人的惊愕。他名叫王启,是中国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拍卖结束后,他马上委托一位工作人员去查看一样东西。那人很快就向王启回话:&那两件拍品的确都有原始标签,无量寿佛坐像的原始标签是&留平20388&、&复查22&、&故160801&;另一件的原始标签是&留平56044&、&复查515&、&故141442&。&  王启听后急忙离开拍卖公司,他清楚,出大事了。因为&留平&字、&故&字标签,表明那两件拍品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当晚,他给国家文物局的有关领导拨通了电话。  果然,此次拍卖一经公开,中国文物界一片哗然。很快,国家文物局指派专人对此事展开了调查。根据专家提供的文物编号,调查人员很快核实:这两件文物的确是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但从文物去向登记上看,它们已于1972年前后调拨到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于是,国家文物局将此事通报国家公安部,并将调查重心转移到河北省承德市。  北京的文物专家到达承德时,外八庙文物管理处保卫部主任李海涛正带领手下在街头宣传《文物法》。随着古代艺术品的市场价格直线上升,承德的收藏热跟着北京的步子升温。围观的群众不断向李海涛咨询各种问题,其中大多数都是关于如何识别真假文物和对一些具体文物的估价。李海涛一面耐心解答群众的问题,一面不失时机地宣讲国家《文物法》和有关实施细则,并告诫收藏者要守法收藏,不要做损害国家、民族利益的事。  中午时分,文管处来人通知李海涛,回单位陪北京来的客人吃饭。席间,他被告知代表单位参加调查故宫文物失窃案的专案组。  次日,在李海涛的引导下,专案组正式进驻承德外八庙,并马上着手对外八庙的库存文物进行核对。结果让北京来的专家深感意外:那两件分别标号为&留平20388&、&留平56044&的文物仍旧完好无缺地存放在库房里,只不过器型并非是在香港拍卖的那两件东西。而且经核对,库房里的文物总数也一件未少。  难道月前在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卖的两件故宫文物是赝品?抑或那两件拍品的标签是被人作假贴上去的?于是,专案组又调阅承德文保处的原始文物入库单,但遗憾的是这里的原始记录在&文革&当中受到毁损,资料不全。在专案组的要求下,故宫博物院又派人再次查验当年的故宫文物出库单。查验结果,出现在香港拍场的那两件文物的确于1973年出库,移交给承德文物管理处。而且,当年的库房保管员还找出了承德方面的收条。  经反复核实证明:乾隆代莲花瓣座粉彩描金无量寿佛坐像和银坛城两件国宝级文物的确是从故宫转移到承德文管处。那么,这两件国宝又是怎样从承德文管处跑去香港了呢?专案组又进一步对承德文管库的库存文物进行逐件核查登记,结果让人吃惊:经核对不仅确实证明了在香港展出拍卖的两件文物均来自外八庙,而且还意外地发现外八庙库存的文物中竟有数十件为赝品。北京来的专家们震惊了!看来,事情远比他们想象和预料的要严重、复杂得多。  十几天后,承德国宝盗窃案被正式移交给承德警方进行侦破。  ○&内鬼&落网  承德外八庙的文物库房设在外八庙之一的&须弥福寿之庙&。此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直接负责外八庙文物库房安全的是文物保卫部,主任李海涛,手下还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有一人负责记账,不允许进入库房。根据该部门的管理条例,因为工作需要进入库房,必须有两人以上,并由保卫科的人陪同。库房外有两层门,外层是木门,里层是铁门。两层门的钥匙分别由两个人掌握,要想进入库房必须同时用两把钥匙开门。(图58)  作为文物库房的&御座楼&建成于清朝,是一栋两层楼房。记者来到此地时,只见楼前立着两只制作精美的铜质香炉,虽不见缥缈清烟,难闻鼓乐笙鸣,可仍旧清幽高雅、古色古韵。在朱红的高墙内,有一座独立的院落,这里幽雅清静,加上置于楼内的帝王旧物历历在目,让临近之人,顿觉帝王之足音尚近,弥陀们的诵经之声犹存。  当年办案的警员向记者描述:他第一次去那里,就发现一般人根本无法潜入文物仓库。外层是一扇厚厚的木门,木门里外都上了锁。院子里还养了一只大狼狗,只要听到外面有动静,它马上就会狂吠着扑过来。听到狗叫,院里的两名保安随后就到,隔着门对来者进行查问,这种保卫每天24小时执行。除此之外,库房里面还安装了全天候监控镜头,基本上不存在死角。在如此严密的看守下,库房内竟然还连连发生失窃案,让专案组的人觉得匪夷所思,他们说:&除非是世上真有电影里那些穿壁破墙、飞天钻地的强盗,否则除开里面的工作人员,谁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进来!&  既然外部侵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那么盗窃文物者最大的可能就是内鬼。警方介入后,迅速加大了办案的工作力度,调整侦查方案,对文保处内部工作人员反复进行了甄别与排查。根据掌握的情况和种种迹象分析,初期参加办案组协助调查的文物保卫部主任李海涛浮出水面,被列为重大嫌疑对象,警方马上对他布控,并秘密进行内部调查。  参加办案的警员告诉记者,当他们把怀疑对象锁定李海涛时,不少人感到意外,因为在大家眼里,李海涛是一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他怎么会监守自盗国家文物呢?记者查阅了当年外八庙管理处向警方提供的李海涛个人资料,其中显示:李海涛1981年1月从部队复员后,被分配到承德市外八庙工作。在此期间,他学习业务刻苦扎实,工作认真踏实。因此,1985年,他被组织上派往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进修学习。三年后,李海涛学成毕业回到外八庙管理处,很快便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他撰写的多篇文物考证方面的论文也相继发表在国内诸多文物专业刊物上。2000年,李海涛被评为承德市拔尖科学技术人才。2002年,41岁的李海涛晋升为副高级职称,成为承德市文物局系统中最年轻的高级知识分子,同时被任命为外八庙文保部主任。在领导与同事们眼里,李海涛&工作努力,上进心强,是个难得的好苗子&。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一位负责人曾向警方如此介绍:&李海涛在外八的工作表现非常出色,是承德市文物局培养的人才!&  接下来的案件侦破,却让李海涛周围的人大跌眼镜:正是他们眼里的那位尖子人才、模范干部,一手炮制了一起震撼全国的惊天文物大案。  在掌握了李海涛犯罪证据后,承德市警方对李海涛的住所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收缴了李海涛未及出手的上百件文物。其中除开少数文物是他自己从民间购买的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他从单位盗取的国家珍贵文物。  日,警方对李海涛进行了拘捕审讯。在充分的证据面前,李海涛在一审时就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由此,他开始了从天堂到地狱的长途旅行。  &我的罪恶之旅萌生于一次偶然的生活细节,而导致我最终堕落的基因却是潜藏于内心深处的贪念&&&李海涛在他的《忏悔录》中这样写道。自从被投入监狱后,他自知罪孽深重、法理难容,便一直用书写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恐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海涛的灵魂却表现得异常的真实与平静,回忆与感悟,成了他打发剩余时刻的唯一游戏。  其实,李海涛所说的&一次偶然的生活细节&,在大多数文博工作者来说都是常有的生活故事,只不过大多数人的此类&故事&只有开头,没有结尾,而他的故事却有始有终&&  那是1993年盛夏的一天,李海涛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的同窗好友、在辽宁锦州某文化单位工作的阎某来承德旅游,顺道看望他。席间,他们谈及近些年许多圈内人&靠山吃山&发大财的事例,李海涛不时流露出失落的情绪。阎同学见状先是戏言探路,说&你要是也想发财我可以帮你!&没想到李海涛就象是蓄谋已久,一拍即合,马上坦言:&我这里有一件朋友的民间收藏文物粉彩奔巴瓷瓶,如果老同学有兴趣,可以转让!&阎同学一听正中下怀,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只要东西好,你有多少我帮你卖多少!&  其实,阎同学这趟来承德旅游只不过是借口,目的就是因为他知道承德是重点文物地区,想找李海涛&投石探路&。  当天晚上,李海涛就从单位的库房内取出那件清乾隆官窑粉彩奔巴瓷瓶,用两张旧报纸一卷,放进手提包里拎到招待所。阎同学一见喜出望外,连夸老同学&好眼力,能淘到这么珍贵的宝贝!&随即又从旅行包里摸出一大摞百元一张的钞票递给李海涛。(图59)  尽管李海涛有可能作过多次这样的发财梦,但真正付诸实践毕竟还是第一回。据事后阎同学交待:&李海涛第一次接过钱后,神色紧张、额头冒汗,数都没数就慌慌张张地将钱塞进自己的手提包里,匆匆离去。&  第一次盗卖国家文物时的情形,李海涛也始终记得很清晰,他在《忏悔录》中写道:&那一次,我很紧张、很害怕,拿了钱以后低着头一口气跑回家。尽管是夜里,一路上我还是感觉到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有无数只枪口在对着我&&关上房门,平静了好一阵子,我才抖抖索索地打开包数钱&&整整10万块人民币&&差不多赶上我十年的工资啊!&  就这样,李海涛的死亡之旅不太轻松地拉开了序幕,&一个偶然的生活细节&,很快&起承&,并最终&转合&成一个震惊全国的&大故事&。  第一次作案得手后,李海涛终于享受到自己的故事带来的财富满足,便一发而不可收地干起窃国敛财的营生。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仅仅经过那位阎同学之手,就将清代紫金铜无量寿佛等十余件珍贵文物成功卖出,有的流失至港台,有的走私国外,一去不返。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李海涛能够从国库里取文物犹如囊中取物?  有道是:&家贼难防&!说的就是此种情形。多年来,李海涛每天上下班都背着一个大兜子,同事们都以为这是他的生活习惯,谁也不曾去想,这个大兜子里面装的竟是一件件国宝。按照规定,进库时必须两人以上,出库时不能带任何东西。李海涛和其它同事一起进入库房后,就安排他们到别的库区做日常工作,自己单独将一些值钱的文物伪装好,等到与同伴一起出库后,再把盗得的文物藏在办公室的床下或橱子里,留至下班后再将文物转移到家中。对大一些的文物,李海涛就用展布包上,或说成别的东西,或借口外单位借展,让同事或外边的临时工帮着抬出去。每一次盗窃文物后,李海涛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找高手复制一件赝品,贴上真品编号再放回真品原来放置的位子上。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一般很难让人察觉,就算是有人提出异议,权贵一方的李海涛也能够指鹿为马、化险为夷。直到事情败露,有些同事还是不敢相信:&靠山吃山,来得就这么简单?&  是太简单了,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只需一个内鬼,就可以摧毁所有严密的内部管理制度、安保措施、科技手段!难道李海涛之外,就没有人要为此承担重责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海涛的天地越来越大,在走私文物的圈子里名气也越来越大。一天,他接到北京一位王先生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北京见面,李海涛如约前往。  这次见面,让李海涛的&盗卖&生涯向前跨了一大步。很快,他们就做成了一桩买卖:一尊大型古铜佛,成交价135万人民币。后来,李海涛知道这位王先生只不过是个文物&皮条客&,每一次在交易中不仅拿双方的&回扣&,而且还要  &做差价&吃黑。于是,他找个机会直接与王先生的上线接上了头。李海涛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次接头,将他走向断头台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王先生的上线名叫李春平,美籍华人,曾当选中国&年度十大慈善家&,在北京城内是个红黑两道都叫得响的主儿。他有着基督山伯爵一般的传奇经历,有着令人嫉妒的几辈子挥霍不尽的财富。有人吹牛说进过他的家门,&那家伙跟故宫没多大出入!&还有人危言耸听地接茬:&皇帝老儿跟他比那就成了皇帝&老二&!除开妃子比他多,啥都比他少!&当然,这些只是皇城根儿下的幽默,人家住什么样的房子、有多少钱、过什么样的日子,那是别人自己的事,犯不上跟着贫嘴、瞎掺乎。但对于李海涛来说,巴结上这主子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无论他有多少、有多贵重的东西,只要往李春平面前一放,都立马可以换成现钱,要美元给美元、要英镑给英镑、要人民币给人民币。而且少了中间环节,就等于少了一份风险、少了一道&克扣&。  于是,这俩人的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直至李海涛东窗事发、咣当入狱。据李海涛交待:自2001年5月至2001年11月,先后将86件文物卖给李春平,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19件,三级文物42件,一般文物7件,未定级的文物15件。李海涛这一供述未得到李春平的完全认可。  日,经河北省公安厅厅长批准,承德市公安局以涉嫌国家重要文物非法交易罪对李春平执行刑事拘留,5天后李又被无罪释放。承德市检察院提供的卷宗记载:&经审讯,李春平供述在李海涛处购买了10余件文物,除承德市公安局在其处所提取的8件,其余几件在搬家过程中丢失,除此10余件文物外,李春平称没有从李海涛处购买任何文物。对于两人的供述,仅仅是一对一的口供,缺少第三者的旁证,无法认定两人口供情况的真伪。从现有情况看,缺乏认定李春平参与犯罪的直接证据,从间接证据而言,仅凭嫌疑人口供还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来认定李春平参与犯罪。&  李春平在接受警方询问时一口咬定:&卖我这些文物的人并没说是偷来的东西,只说是祖上传下来的,如果我知道这些东西的来路不正,我根本不会买!&  有些知情的媒体对于警方和李春平这种说法都不以为然,他们从琉璃厂等古玩市场上调查到:李春平早就是文物方面的&老江湖&,不可能识辨不出李海涛卖给他的许多东西都属于国宝级文物。假若他只买了一件两件,这种说法还勉强说得过去,可是经过长达数年的多宗文物交易,他还装聋作哑,似乎的确很难自圆其说。  日,震惊全国的&11.28承德特大盗窃倒卖文物案&正式宣判:主犯李海涛在1993年至2002年担任承德市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文保处主任期间,共窃得乾隆粉彩描金无量寿坐像、紫金嵌松石无量寿佛等馆藏文物及文物部件259件。经鉴定,其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58件,一般文物101件,未定级文物39件。李海涛卖出盗窃文物152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47件,三级文物50件,一般文物12件,未定级文物39件,李海涛从中获赃款人民币320余万元、美元7.2万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盗窃国家重要文物罪,一审判处李海涛死刑。参与倒卖文物案的王晓光、闫峰、张华章、陈凤伟等四名被告人因构成倒卖文物罪分别被判处二年至七年有期徒刑,并处1万至10万元罚金。  ○死而复活  李海涛案一审判决后,有媒体报道: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不上诉。还有网络新闻生动地描述:&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一个利令智昏的窃贼结束了他敛财祸国的人生。但是,他身后却留给了人们一系列问号:这些珍贵的国宝是如何走出国门、又由谁交付拍卖?从李海涛之&盗&到文物被拍卖变现,这一条又粗又长的黑链领罪的仅有李海涛一人吗?&11.28&全国特大文物盗窃案的背后究竟还有一场什么样的交易?&  这一切,有关部门均没有及时作出澄清或正面解释。对此,国内外媒体一片哗然,纷纷刊登通过各种渠道调查的真相。在诸多的报道之中,最引起记者注意的是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海涛盗窃罪的刑事判决书。该判决书在&经审理查明&处认定:  &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李海涛独自或伙同王晓光、张华章将包括粉彩瓷无量寿佛、局部鎏金银藏式须弥山坛城、尼泊尔式局部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紫檀木框嵌花鸟插屏等86件馆藏文物卖给李春平,获赃款174万余元,美元1.7万元。  &1993年至2001年期间,吴洪宽通过王晓光将从李海涛处购买的铜鎏金佛等六件文物(未定级,未追回)卖给李春平,获赃款27万元。  &2001年5月至10月间,王晓光将从李海涛手中购得的三件三级文物卖给李春平,获赃20万元。  &至此,法院认定,本案各被告共卖给李春平包括国家一级、二级、三级国家馆藏文物共95件。  &目前除吴洪宽(批捕在逃)、瘦吴(情况不详、台湾人)、李春平(另案处理)之外,其它涉嫌犯罪人都已被缉拿归案,并且查证犯罪属实、并被定罪量刑。&  日,《瞭望东方周刊》第42期发表记者陈磊的报道:《承德文物大案牵出著名慈善家》。文中写道:&7月7日至8日,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而此案由于牵扯中国著名慈善家,居住在北京的亿万富豪李春平,而备受瞩目。在此案还没有完全了结的情况下,重要线索人物李海涛被一审判处死刑,更给人以无限想象&&&此后,《瞭望东方周刊》又刊发了记者对一系列知情人和当事人(包括李春平)的采访报道,并引用了当地一位检察官的话:&我们也觉得李春平是本案的重要人物,这个案件中的盗窃部分查实得比较清楚,而走私这一部分却在查到李春平的时候,停滞了下来,线索都在这里断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报道竟使《瞭望东方周刊》被迫卷入创刊100期以来的第一个诉讼。  2004年11月,李春平以《瞭望东方周刊》的文章严重失实、侵犯了自己的名誉权为由,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将该刊的出版、发行和主管机构统统告上法院。并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恢复其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元。记者留意到:在后来的法庭辩论中,原告对文章的核心部分&&李春平收买李海涛所盗国家文物并导致该文物走私出境,并在香港被拍卖等内容,均未作出令人信服的辩解与反诉,主要是针对在李海涛案发后,《周刊》刊登了李春平在一次慈善捐赠仪式上掩面而泣的照片,编辑配发了&李春平:作秀还是真心&的文字说明,被认为是对李春平的诽谤。  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就李春平诉《瞭望东方周刊》案第二次开庭。当庭,李春平的代理人出示了捐赠清单、荣誉证书、慈善协会的捐赠证明等,证明李春平自1991年回国后,确有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赠3000多万元的慈善行为。当被告律师提出要讨论文章主题部分,即李春平涉及李海涛文物盗窃案的事实时,遭到了原告律师与法庭的拒绝。最后,法官当庭口头宣判:被告侵权事实成立,判决瞭望周刊社、瞭望东方传媒有限公司于判决生效30日内,在《瞭望东方周刊》刊登致歉声明,如被告不执行,法院将在一家全国发行的媒体上公布本判决结果,费用由两被告承担;判决两被告在判决生效30日内赔偿李春平精神抚慰金3万元;驳回李春平其它诉讼请求;诉讼费1290元由被告承担。  法庭宣判后,庭下哗然。一位旁听的记者表示不解:&在案子(承德大案)有这么多疑点的时候,你李春平大量捐款、频频亮相,作为媒体问一句&作秀还是真心&都不可以?况且这句话并不是一个陈述句,而是一个疑问句,媒体对公众人物问一句的权利都没有?&  《周刊》的代理律师&&北京纵横律师事务所的成志耕律师向记者表示,他曾多次代理媒体侵权官司,类似本案这样撇开文章内容、仅仅因为配图起诉媒体侵权的名誉纠纷案,他从事律师行业20多年还&闻所未闻&。  数日后,《瞭望东方周刊》对此次判决提出上诉,该刊列举了李春平介入李海涛文物盗窃、走私案的大量事实,并坚持认为:他们的主要报道内容是承德11.28特大盗窃、走私文物案牵出了李春平,同时反映有人担心主犯李海涛死后此案会不了了之。发表此文的目的是唤起公众对这一大案中反常现象的关注,以期通过舆论监督督促此案彻底侦破,以维护公共利益,而不是为了贬低李春平的人格。《瞭望东方周刊》的报道没有捏造、侮辱的内容,而且均有相应的依据,《瞭望东方周刊》不构成侵权。  又是两年过去了,《周刊》与李春平的官司未见有新的公开报道,当年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书所提及的对李春平&另案处理&的说法显然也没有下文。记者在各种互联网搜索引擎上对&李春平&进行搜索,除开几年前与李海涛案有关的那些事以外,读到最多的都是他自2004年案发后的一桩桩慈善事迹。  至于李海涛,他长时间淡出了人们视线,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早已魂归九天,谈及他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伴有对司法部门的质疑与不满,大有&刑不上阔富&的感慨,有一位长期从事公安工作的朋友甚至暗示记者:&李海涛落网只是揭开了中国文博第一大监守自盗案的冰山一角!&其言下之意尽人皆知。  令人没想到的是,四年后的2008年8月,《新华网》率先在互联网上报道了一条数百字的短消息,让所有关注李海涛案件的人坐了一回过山车。消息云:&承德特大文物盗窃案重审,主犯李海涛再判死刑&&日,承德市中院以盗窃罪依法判处李海涛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李海涛不服,提出上诉。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此案发回承德市中院重新审理,日,承德市人民检察院再次将此案向承德市中院提起公诉。&  &李海涛还没死?&此消息一经报道,犹如朝一潭死水里又扔下了一颗炸弹,荡起一连串涟漪。人们对李海涛是怎么&死而复活&的似乎并没多大兴趣,兴奋点都集中到对中国司法部门这种少有的戏剧性行为的猜测上:&为什么长达四年没有对李海涛执行死刑,而且秘而不宣?是不是法院有意进一步搜集李春平的同案罪证?&  记者与人交谈时,曾听人把民众对李春平的态度归结为&仇富心理&,甚至认为从不法渠道购买文物的现象比比皆是,决非李春平一人,而大众舆论却偏偏对李春平多有苛求,似乎非要将李春平置于死地而后快,这样未免有失舆论公正。  当然,我听到最多的还是人们对司法部门在这件事情上所持的态度提出质疑,这部分人往往已经不屑辩论法理,只凭一些简单的推断就足以煽动大众常态性的弱者公愤:&为什么跟李海涛案有牵连的人都投进了大狱,唯独李春平安然无事?假若此人不是李春平,而是河南的农民兄弟,恐怕早就去牢里吃大锅饭了!&  日,中新社又发文:&震惊中外的河北承德特大文物盗窃案主犯李海涛再次向河北省高法提出上诉&。同时,记者还了解到,李海涛在上诉书里言及:他主动交待了一些司法部门没掌握到的事情,应该从轻发落。  &死而复活&的盗者李海涛究竟又主动向法院交待了什么?是否与李春平有关?对此,记者曾试图向有关部门打听,但都无果而终。同行中不少人担忧:一旦终审判决下达,李海涛伏法,与本案有关的一切人和事将会重新被冰封雪冻起来。说穿了,还是担心司法部门偏袒李春平,因为自李海涛案一审判决后,人们经常从新闻里看到李春平大把大把地在捐钱,其中还有一项是直接向北京市警方赠送若干辆警务用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后,李春平连续三年当选了中国年度慈善家,08年还在诸多媒体的镜头前举办了六十岁大寿庆典。这一切,都让神经敏感的人们看作是社会对强者的宽容。  还有许多明白人似乎并不想就李春平是否犯罪说三道四,他们更加关注在犯罪主体符号以外的更多潜台词,想针对此案所折射出来的一些法理内涵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可是,在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我们又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盗亦有道&  李春平涉足李海涛文物盗窃案件到底有多深,我们应当可以期待法律最后的公正。撇开具体涉案人员不谈,此案留给我们的教训与思考也太多太多,我们的文物国库可以令人放心吗?尽管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都有象李海涛这样的国家公务员因为涉及文物案丢掉了脑袋或被判重刑,但是,同类案件的不同版本从来就没停止过同步上演与恶性复制。记者从大量关于这方面报道中举证几件典型案例:  1990年左右,洛阳市洛龙区公安分局缉私队队长郭勇因倒卖没收文物获取暴利,被处极刑;  2000年,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保卫干事林春涛因在任职期间,盗取馆藏汉代&宜子孙&谷纹玉壁、明代赵秉忠状元殿试卷等国宝重器被处以极刑;  2001年6月,原新疆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副研究员黄小江因珍贵文物流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涉案10件文物中包括9件国家一级文物;  2002年8月,山西省临汾市文化局考古队队长、文物科副科长张文君因参与重大文物盗窃案,非法获得文物1190件,被判重刑;  日,荆门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监守自盗战国时期&带鞘玉首铜剑&等荆门博物馆所藏国家一级文物,对该馆副馆长王必胜、王传富等人提起公诉;  2003年底,山西省夏县公安局3位民警因先后保护13名盗墓贼对一古遗址进行长时间盗掘,盗得青铜鼎、青铜编钟、青铜甬钟等大批珍贵文物而获重刑;  2004年,原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文管所副所长包卫东带领其它不法分子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盗掘一个西夏寺庙遗址,被当场抓获,后领重刑;  湖北省随州市博物馆干部王海涛,在1998年至2001年期间勾结社会闲杂人员,多次  盗掘古墓,掘得珍贵文物14件,获得赃款30多万元,被判重刑;  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三名博物馆工作人员因参与盗掘古墓而获重刑。  国家公职人员监守自盗的案例每年都有报料,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盗亦有道&,这话怎么说?这年头吧人过日子都爱攀比,这些人当然不会拿自己去跟盗墓贼比,那掉价。  跟谁比?记者采访过一位在监狱里服刑的原某市博物馆副馆长,他也是因为偷盗馆藏文物被判了10年徒刑。他说:&我犯罪当然不应当,可是你知道吗,现在一些高级别的政府官员,谁家里没有几件东西(文物)?很多都还是上得了等级的东西,哪来的?他们自己掏得出那么多钱?全都是别人送上门的。包一项工程、看好了某个职位,先带当官的看展览,搞清楚他们喜欢什么,然后要不就去拍卖会拍,要不就上古玩城买。有些霸道点的官员干脆直截了当给文物部门的领导打电话,说有熟人看上了你们一件东西,随便算两个钱卖给他吧!你相信吗,一件国家二、三级文物,能几百块钱卖出去!我们就干过这事,领导指示的。最后碰巧去领导家帮他鉴定别的东西,一看,那东西就摆在他家里。您说这样的官员和我们有什么区别呀,不也是变相抢文物?可人家照样升官发财,我们就得坐牢!&  盗窃国家文物,还一肚子委屈、一肚子牢骚,这就是盗者之&道&!虽说荒谬,却也可以从中看到一些隐藏其后的社会问题,一位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对记者说:&文物的大量流失,最大的威胁仍然来自政府官员的腐败与渎职。&另一位文博界的朋友气愤地告诉我:&经常有政府官员替盗墓贼说人情的事发生,为什么?不明摆着吗?许多被盗文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腐败官员的保险柜!就算查来查去查到了他的保险柜,警方一般也就追回文物,很少对那些收赃敛宝的政府官员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  一位地方文物行政官员告诉记者,每年的人大、政协的&两会&期间,或是别的大范围干部人事变动时,盗墓贼、文物贩子就会异常活跃,文博部门的一些专业人士也会非常繁忙,经常被人抓差去鉴定文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出土的东西。这位官员深有感慨地说:&当前,一个有良知的基层文物工作者所要面对的有两大敌人,一是盗墓贼,二是个别黑心、无知的政府官员,这两类人若勾结在一起,将会对中国文物造成一场新的灾难!&  那位官员的话,记者在北京也得到了证实。北京古玩城的一位店主说,每年九、十月份开两会,他们店里的古董销量差不多赶上平常两倍。  也许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铁板钉钉的事,才留给了物理与事理更多的想象与发展空间。但是,法理也一样吗?假若法律的材质不是铁、不是钢,而是橡皮与泡沫,公正与秩序岂不就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推荐
兴趣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发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