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挂网采购药品失败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次数:
视力保护色:
  为了保障常用低价药品供应,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近日,省卫生计生委制定常用低价药品议价挂网工作方案,明确今后以省为指导,区域为单位,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组成议价联合体,实现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省市联动、各级参与、统一平台、集中议价、挂网采购。
  省卫生计生委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在实现量价挂钩的基础上,依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应变化,经供需双方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和价格,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临床用药需求,降低卫生费用成本。常用低价药品生产企业准入,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经营资质及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无违法行为进行审核。省公共资源交易局组织专家对企业生产销售规模、市场占有率、供应保障能力、药品质量属性、临床评价等综合评审,遴选优质企业和产品入围。议价药品目录为进入《2014年甘肃省基本药物品种集中招标采购目录》的常用低价药品,未进入的剂型和规格不纳入议价范围。议价企业为参与2014年甘肃省基本药物品种投标并通过评审入围的企业,未入围者,不得参与议价。
  省卫生计生委明确,今后将分散的由各个医疗机构为单位的议价采购统筹为以区域(市州)为单位的议价单元,辖区内各医疗机构要充分参与,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议价采购过程。议价结果确认后省级统一挂网,医疗机构需通过省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平台进行网上采购,且优先采购使用基本药物品种中的常用低价药品。议价单元议定的价格为企业供应辖区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实际采购价,包含配送费。议价价格不得突破非零差率销售医疗机构加价后日均费用标准,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否则取消其常用低价药品挂网资格;在日均费用标准内,可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医疗机构现行采购价格等因素,合理确定价格。(记者宜秀萍)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4-10-31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4-10-31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4-10-31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4-10-28
<td width="80" align="right" style="color:#14-10-28药品集中采购挂网难题仍未解决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药品集中采购挂网难题仍未解决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医药经济报&&&&点击数:&&&&更新时间:
】【收藏本站】【】【】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等现象确实时有发生;但从政府的角度看,价格混乱、品种单一、流通环节过多等问题的存在也是事实。
眼下,各地的药品集中采购基本上告一段落。由于卫生部在鼓励和提倡各地推行挂网采购的同时,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制度和标准,其具体的流程和规则都由各省自己探索,所以,各地挂网采购模式的变化,有些让人目不暇接。
这已经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探索新的招标方式,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广东的“二票制”争议、福建的两个平台之争、河南的标底之争,以及宁夏的药品直供等,都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药品价格倒挂问题。从目前的媒体报道来看,福建、广东、宁夏等地的招标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其主要原因是中标价太低,再加上原材料涨价等因素,使得企业在中标后不愿意配送。在笔者看来,即使是标底制定较为科学的河南招标,虽然参考了大量数据,并且会随时更新(即动态标底),但这些数据仍然是相对静态的;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就算是及时、积极地调整数据,也依然相对滞后,这就难免会导致价格倒挂。
而且,在如何降低药价的问题上,地方政府可谓煞费苦心。河南的“院店同价”、福建的分片分类确标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不可否认,各地方政府在制定这些政策之初,确是出于公心。河南在搜集了大量数据,包括流通企业的药品零售价后,再取加权后的平均值减去15%作为标底,以此来抵消医院销售时顺加15%的部分。这从理论上可以大致实现“院店同价”的目标,而目前许多媒体所报道的也正是这些理论上的数据。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企业的招标价格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如何对医院的采购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才是难题。由于掌握着真正的购买大权,在医院与企业的对垒中,医院把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像这次福建挂网所推行的确标新规所反映出的问题就非常典型。福建省卫生厅推行这一规则的目的是为了收回各医院的确标权,减少医院环节的腐败,但由于医院的权力过大,出现了混乱,其结果与福建省卫生厅的初衷相违背。
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引起争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等现象确实时有发生;但从政府的角度看,价格混乱、品种单一、流通环节过多等问题的存在也是事实。这中间存在太多的问题,正如某卫生厅官员在与企业的一次会谈中所说的:“许多有争议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也很困惑,希望企业能多提建设性意见,共同把这件事做好。”看来,药品挂网采购的摸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收藏本站】【】【】
&&&&推荐文章
?10月25日?10月24日?10月23日?10月18日?10月17日?10月16日?10月16日?10月15日?10月12日?10月12日
?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4日
?10月25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3日?10月23日?10月19日?10月19日
?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4日
?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5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4日?10月24日
?6月19日?6月18日?6月18日?6月18日?6月17日?6月17日?6月17日
Copyright &
HYEY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华源医药网 版权所有挂网采购如何令各方皆大欢喜
欢迎来到聚药网,中国药品垂直招商平台。|浏览记录
当前位置: &
& 挂网采购如何令各方皆大欢喜
挂网采购如何令各方皆大欢喜
发布时间: & 信息来源:聚药网 www.juyao.net
  还记得3年前,广东等地开始探索全省网上集中采购药品,“广东模式”、“浙江模式”先后诞生,尽管有所差异,但运行中基本上是医疗机构不与供应商直接接触,由专家组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核实,有资质的供应商通过网络报价,中标后,向全省医疗机构供货。
  “挂网采购”让生产和经营企业同台竞技,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药品价格尽可能地降低。但是,目前的挂网采购要让各方皆大欢喜,还需注意解决一些问题。
  一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有必要进行协调。挂网采购因是各省独立进行,不仅采购的时间很难统一,而且具体规定也必然会有很大不同,使得参加招标的企业不得不组织专人适应各省的采购规定。这既让企业疲于奔命,也容易导致企业背离招投标初衷,过分追求“独家品种”或“独家剂型”。因此,笔者认为,各省应注意加强沟通,协调方案,最好是能够建立起一个相对统一的采购平台。
  二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挂网采购因是在全省进行的,一旦招标失败,企业就失去了一个省的大市场。现在,各省都有自己的医药生产或经营企业,有些企业还是地方的纳税大户,这些企业很容易受到当地行政部门的青睐。如果当地政府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则外地企业就难与当地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利于全国规范大市场的形成。
  三是要保障中标企业的利益。目前的医疗大背景下,药品供应企业还是受制于医疗机构。挂网采购全面实施后,供货商的资金链拉长,如果不能及时回款,企业可能不堪重负。虽然《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中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回款”,但在供货企业缺乏与医疗机构平等交流条件的情况下,挂网采购组织者应加强对回款的监督,保障供货企业的利益。
医药行业分析相关资讯
juyao.net&&&&京ICP备号挂盘失败,求助_百度知道十几家药企炮轰挂网采购
■新快报记者 黄海昀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目前正在收集更多意见,并将上交国家有关部门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再次遭到药企集体反对。
昨日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上月22日包括华北制药、西安杨森在内的十几家大企业高层,紧急赶往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对目前药品招标现象进行研讨。据
悉,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目前正在进行更广泛的意见收集,同时准备于今年3月间再度组织全国医药行业协会,集中研讨现行药品采购制度,并将意见上交发改委、卫生部等有关部门。
这是自2001年和2004年全国医药行业协会联合呼吁废止药品招标采购制度之后,企业界的又一次反弹。
挂网采购诸多弊端
据悉,去年12月22日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哈药、华药、石药、西安扬森、上药和双鹤药业等十多家大型制药企业,同时还请来了国家发改委的多名官员。但研讨会变成了对现行药品采购制度的一次集体声讨。
遭致业界强烈反对的导火索,正是目前全新的挂网采购模式。此前周密设计的广东挂网采购方案在经过十易其稿后已经在2006年底出台。这个全新的方案很快又在全国被复制。目前福建、吉林和湖北等地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挂网采购模式,成为影响处方药市场变局最关键的因素。这个原本被认为对降低药价虚高最科学的新模式,在经过四川和福建两次试水后立即暴露出新的问题。有些地方过分以价格因素为主导,有可能引起企业只重视价格不重视质量,不断降低成本,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顾问俞观文透露,“此次集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在于采购过程中追求低价,弱化质量,二次限价,以及限价而不采购的问题。”
在以往发改委关于药品招标采购的文件之中,要求药品招标采购须遵循三大原则,即“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行为规范”,然而,在各地的实际招标采购过程中,却逐渐地演变成了“质量合格、价格优先、行为不规范”。
广州药企满腹苦水
广州一知名药企参与招标的市场经理对记者说,“实际上,现在的竞标说白了就是竞低价,在这种前提下,大企业根本不可能与小企业争。”他坦言,在竞标之前就要求老总授权,可以即时决定报低价。但是,即便是中上标命运又会如何?对此他只是苦笑。他透露,其实广东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广东省药品行业协会向上级反映意见。另外,他透露,事实上,一些中药企业也准备通过中药协会反映意见。
据悉,发改委也开始关注,继与生产企业在去年12月22日的会议上座谈完之后,去年12月26日发改委再次召集药品招标中介研讨相关问题。“发改委要全盘考虑药品价格政策,现行的二次定价影响了国家定价的严肃性。”俞观文说。
另一家外资企业的市场经理则表示,弄不懂目前的挂网采购新政策,他说,虽然自己有独家品种,但是,对于其他品种能否竞上标,完全没有信心。他说,这个政策下只能导致药品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俞观文说:“追求低价成为主要的趋势,并且只要一个地方的中标价确定,便被其他地方做为最低中标价参考,这导致降价的永无休止,但是降价之后质量如何来保证?不考虑生产企业的成本问题,导致廉价药退出市场,国有企业没有钱来投入科研,甚至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
药厂越大境况越惨
据了解,目前对挂网采购意见最为强烈的,主要是大型制药企业。此前,广州香雪制药的一副总对记者说:大企业生产成本与管理成本与小企业是没法比的,去年,该公司的香雪抗病毒口服液就因价格问题没有竞上标,导致医院开不到药,但是,不少消费者就指定要这个品牌。
一大型企业的老总说,在发改委一轮又一轮的政策性降价之后,各地以限价降价为主的招标、挂网采购也就成了政府部门的二次降价行为,企业利润空间再一次被压缩。另外,现行挂网采购之中的只限价不采购行为,使生产企业要保证自身的采购量,不得不面临二次攻关。
此次,在已试推行的四川省、福建省挂网采购实践以及广东拟推行的挂网采购中,都提出了总体降价幅度达到20%-40%的口号,四川省的许多品种甚至降幅达60%,福建省的达40%。由于降幅太大,据悉,在四川和福建的挂网采购中,部分大企业选择了放弃。
据悉,中国化学制药协会还准备在3月份联合医药商业协会、中药协会、中国价格协会等共同研讨药品采购制度。
记者从广州参与招标的企业了解到,原计划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广东挂网采购招标,到昨天还没有开始网上竞价。
(金陵/编制)
相关链接:
本栏目最近更新:
声明: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否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粤ICP证020010
版权所有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广东金羊网络传讯有限公司
& 2001 GuangDong JinYang Network & Information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接挂网采购药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