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fgpa变频器输出电压波形纳秒级别的波形

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设计与实验--《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4期
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设计与实验
【摘要】:研究了一种结构紧凑型的多级层叠Blumlein纳秒脉冲形成线,从理论上分析了放电时回路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电压的影响,并利用PSpice模拟验证了各分布参数对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输出结果的影响,发现开关的导通电阻是制约输出电压幅值的主要因素,开关的分布电感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大于负载分布电感的影响,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原理,利用XFDTD软件模拟了两级层叠Blumlein线的电磁耦合效应。开展了多级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陶瓷固态传输线和GaAs光导开关的层叠Blumlein脉冲形成线能够实现输出电压叠加,可用于产生ns量级脉宽的脉冲高压。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N78【正文快照】:
随着储能技术和脉冲功率技术的发展,现代脉冲功率装置正向高储能密度、高重复频率、固态集成化和紧凑小型化方向快速发展。基于固态平板传输线技术的紧凑型固态脉冲功率系统研制一直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尤其以层叠式Blumlein脉冲形成线(B线)的脉冲功率技术的研究最受关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谌怡;刘毅;陈莹;王卫;夏连胜;张篁;潘海峰;吕璐;张文斌;朱隽;石金水;章林文;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10期
章林文;夏连胜;谌怡;何佳龙;王卫;刘毅;张篁;朱隽;陈思富;石金水;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5年01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德彪;刘承俊;夏连胜;戴光森;张篁;程念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1期
夏连胜;陈德彪;张篁;刘星光;石金水;李劲;章林文;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7期
李洪涛;刘金锋;袁建强;王传伟;刘宏伟;赵越;王磊;杜军;谢卫平;赵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1期
高飞;杨建华;林加金;张慧博;;[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启武;石立华;李炎新;司荣仁;;[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年02期
田青;姜苹;李洪涛;王传伟;秦卫东;刘宏伟;;[J];兵工自动化;2010年05期
王典;陈庆国;;[J];变频器世界;2009年04期
张琦;石立华;邵志学;;[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黄文力;孙广生;刘顺新;何琳琳;;[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9年03期
李海涛;朱英伟;邵慧;董亮;严仲明;胡基士;王豫;;[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4期
黄文力;崔建锋;孙广生;;[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2期
潘成;申巍;吴锴;吕泽鹏;常远;成永红;;[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11期
田青;姜苹;李洪涛;王传伟;秦卫东;刘宏伟;刘金锋;袁建强;丁胜;;[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10期
毛超;刘忠;;[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瑞;刘军;李武华;何湘宁;;[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黄凯;董志强;任人;张翠花;;[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笑非;赵玺;王大鹏;;[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仕修;李方超;盖斐;陈堃;;[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杨建华;钟辉煌;舒挺;张建德;高景明;任合明;周相;文建春;;[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杨实;孟志鹏;钟辉煌;杨汉武;钱宝良;;[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王庆峰;刘庆想;高国强;张政权;徐远灿;胡克松;;[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周庆;张俊;谭向宇;任保忠;张乔根;;[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冯常顺;杨建华;林加金;;[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陈维青;何小平;贾伟;汤俊萍;王海洋;李俊娜;薛斌杰;邹丽丽;毛丛光;蒯斌;周辉;;[A];第十四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殷毅;[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杨实;[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荀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王冬冬;[D];复旦大学;2011年
李名加;[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陈玉;[D];西安交通大学;2008年
孟志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梁琳;[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尚超;[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欧阳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邱云;[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刘瑜;[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张篁;[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林芳建;[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蔡凌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朱郁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陈长东;[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刘丽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熊平戬;[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赵越;[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萍,王珏,张适昌;[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5年04期
朱隽;张篁;彭士香;任海涛;夏连胜;王文斗;杨治勇;谌怡;石金水;章林文;邓建军;;[J];Chinese Physics C;2014年04期
陈德彪;刘承俊;夏连胜;戴光森;张篁;程念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1期
袁建强;谢卫平;周良骥;陈林;王新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1期
夏连胜;陈德彪;张篁;刘星光;石金水;李劲;章林文;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7期
任成燕;张东东;袁伟群;王珏;严萍;张适昌;;[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11期
宋法伦;甘延青;卓婷婷;龚海涛;罗光耀;金晖;冯弟超;金晓;;[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3期
吴朝阳;陈志刚;薛长江;陆巍;杨周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3期
朱隽;夏连胜;陈思富;何佳龙;张开志;石金水;章林文;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6期
王卫;夏连胜;谌怡;刘毅;邓建军;;[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5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章林文;夏连胜;谌怡;王卫;刘毅;张篁;;[J];高电压技术;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J];电气应用;2005年04期
夏连胜,梁川,石金水,章林文;[J];高电压技术;2003年02期
张军,钟辉煌,杨汉武;[J];高电压技术;2004年06期
张同意;石顺祥;赵卫;阮驰;朱少岚;;[J];光子学报;2007年06期
王克锋;刘俊明;王雨;;[J];科学通报;2008年10期
王淦昌;[J];强激光与粒子束;1989年01期
冯晓辉,刘锡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4期
陈德彪;刘承俊;夏连胜;戴光森;张篁;程念安;;[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01期
刘金亮;葛斌;殷毅;程新兵;冯加怀;张建德;王新新;;[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4期
刘金锋;李洪涛;王传伟;刘宏伟;姜苹;田青;秦卫东;袁建强;谢卫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元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欧阳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张自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屈立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闫军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王松松;[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金锋;李洪涛;王传伟;刘宏伟;姜苹;田青;秦卫东;袁建强;谢卫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3期
李洪涛;刘金锋;袁建强;王传伟;刘宏伟;赵越;王磊;杜军;谢卫平;赵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1期
宋法伦;秦风;张勇;罗光耀;甘延青;龚海涛;金晓;;[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4期
曹绍云;谭杰;范植开;胡克松;吴勇;侯玺群;;[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杨实;杨汉武;钟辉煌;钱宝良;孟志鹏;;[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6期
宋法伦;秦风;卓婷婷;甘延青;罗光耀;龚海涛;金晓;;[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年03期
J.卡特;傅毅;;[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5年07期
李嵩;钱宝良;杨汉武;孟志鹏;杨实;;[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11期
樊旭亮;刘金亮;张瑜;;[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5期
潘亚峰;彭建昌;宋晓欣;苏建仓;;[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谭杰;胡克松;罗光耀;吴勇;范植开;;[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曹绍云;谭杰;范植开;胡克松;吴勇;罗光耀;李春霞;张北镇;侯玺群;;[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杨实;孟志鹏;钟辉煌;杨汉武;钱宝良;;[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中国核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第7册)[C];2009年
梁川;夏连胜;章林文;;[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梁川;章林文;夏连胜;;[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康强;常安碧;李名加;孟凡宝;苏友斌;;[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志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刘振祥;[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绍云;[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6年
刘毅;[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梁川;[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熊平戬;[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葛斌;[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纳秒级高压快脉冲发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纳秒级高压快脉冲发生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Posts - 14,
Articles - 0,
Comments - 171
16:58 by 码农1946, ... 阅读,
我们在平时的项目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要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时(这里指的是时间复杂度量级相同的两个算法);当我们要测试一段代码的性能时。。。我们都需要一个高精度的时间。如何来得到一个高精度的时间,而且又不影响我们的测试准确性呢?平时大家可能采用的方法是:new两个time,然后两个Time相减,得到一个TimeSpan,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毫秒级的时间(当然了,这个是一个并不精确的毫秒级时间),但是,那如果你要求的精度更好,需要达到微秒,纳秒级呢?这时候使用系统提供的Time类就不行了。
我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于是在这里就封装了自己的Code,提供一个使用方便,高效,精确的纳秒级计时器。
我采用的方法是使用两个Win32函数来实现的:
QueryPerformanceCounter():此函数用于获取精确的性能计数器数值。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返回硬件支持的高精度计数器的频率(你可以理解为查询CPU的主频)。这两个函数是Win32标准库函数,我们要使用它就需要P/Invoke技术。P/Invoke技术是由微软提供的用于Native和Managed之间资源和函数互访的一项技术。在.net平台中就是DllImport。
下面就是主要的类代码了:
using System.T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
namespace RedFox66.Utility
class PerformanceTimer
[DllImport("Kernel32.dll")]
private static extern bool QueryPerformanceCounter(
out long lpPerformanceCount);
[DllImport("Kernel32.dll")]
private static extern bool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
out long lpFrequency);
private long startTime, stopT
public PerformanceTimer()
startTime = 0;
stopTime = 0;
if (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out freq) == false)
throw new Exception("Timer not supported.");
public void Start()
Thread.Sleep(0);
QueryPerformanceCounter(out startTime);
public void Stop()
QueryPerformanceCounter(out stopTime);
public double Duration
return (double)(stopTime - startTime) / (double)
有了这个代码我们就可以获得高精度时间,示例代码如下:
private void Test()
PerformanceTimer timer = new PerformanceTimer();
timer.Start();
///中间需要计时的代码
///中间需要计时的代码
timer.Stop();
Console.Write("{0:F}\t", timer.Duration);//输出时间。。。
需要源代码的可以到这里下载:
好了,到这里计时器的工作就全部完成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查看: 644|回复: 6
STM32F103VET6使用定时器1连续测几百纳秒脉宽,同时定时器4输出相应脉宽的方波,求援!!!
主题帖子精华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 积分
在线时间8 小时
如题,因为测量脉宽较小,所以不打算采用中断方式,以节约时间,我的想法是各种初始化完成后,用定时器1上升沿捕获,触发DMA请求,DMA读取计数器值到某一我自己定义的变量,while语句里面循环判断是否有DMA传输完成标志,再if判断这是上升沿还是下降沿,如果这次捕获到的是上升沿,此时清除计数器值,设置定时器1下降沿捕获。如果是下降沿,则此时我的变量里面是脉宽值,下面是我的代码,变量MAIKUAN始终是0,想了两天了,不知道自己哪里想错了,实在没辙了,顾来求援啊
[C] 纯文本查看 复制代码#include \"timer.h\"
#include \"sys.h\"
#include \"dma.h\"
u16 CNT=0; //捕获次数
u16 MAIKUAN;
void MYDMA_Config(DMA_Channel_TypeDef*DMA_CHx,u32 cpar,u32 cmar,u16 cndtr)
RCC-&AHBENR|=1&&0;
//开启DMA1时钟
DMA_CHx-&CPAR=
//DMA1外设地址
DMA_CHx-&CMAR=(u32)
//DMA1存储器地址
DMA_CHx-&CNDTR=
//DMA1传输数据量
DMA_CHx-&CCR=0X; //复位
DMA_CHx-&CCR|=0&&4;
//从外设读
DMA_CHx-&CCR|=1&&5;
//循环模式
DMA_CHx-&CCR|=1&&6;
//外设地址增量模式
DMA_CHx-&CCR|=1&&7;
//存储器增量模式
DMA_CHx-&CCR|=1&&8;
//外设数据宽度16位
DMA_CHx-&CCR|=1&&10;
//存储器数据宽度16位
DMA_CHx-&CCR|=2&&12;
//高优先级
DMA_CHx-&CCR|=0&&14;
//非存储器到存储器模式
DMA_CHx-&CCR|=1&&0;
//开启DMA通道
void TIM1_Int_Init(u16 arr,u16 psc)
RCC-&APB2ENR|=1&&11;
//TIM1时钟使能
RCC-&APB2ENR|=1&&2;
//使能端口A时钟
GPIOA-&CRH&=0XFFFFFFF0; //PA8 清楚之前的设置
GPIOA-&CRH|=0X; //PA8输入
GPIOA-&ODR|=0&&8;
TIM1-&ARR=
TIM1-&PSC=
TIM1-&CCMR1|=1&&0;
//选择输入端,IC1映射到TI1
TIM1-&CCMR1|=0&&10;
//IC2PS=00 ,不分频,不滤波
TIM1-&CCER|=0&&1;
//CC1P=0 上升沿捕获
TIM1-&CCER|=1&&0;
TIM1-&DIER|=1&&9;
//允许捕获1的DMA请求
TIM1-&CR1=0x01;
//使能定时器1
void TIM4_Int_Init(u16 arr,u16 psc)
RCC-&APB1ENR|=1&&2;
//TIM4时钟使能
RCC-&APB2ENR|=1&&3;
//使能端口B时钟
GPIOB-&CRL&=0XF0FFFFFF;
GPIOB-&CRL|=0X0B000000;//PB6 推挽输出
TIM4-&ARR=
TIM4-&PSC=
TIM4-&CCMR1|=3&&4;
//CH1翻转模式
TIM4-&CCMR1|=1&&3;
//CH1预装载使能
TIM4-&CCER|=1&&0;
//OC1 输出使能
TIM4-&CR1=0x0080;
//自动重装载预装载允许
TIM4-&CR1|=0x01;
//使能定时器4
int main()
Stm32_Clock_Init(9); //系统时钟设置
MYDMA_Config(DMA1_Channel2,(u32)&TIM1-&CNT,(u32)MAIKUAN,0xFFFF);//DMA1通道2,外设为计数器,存储器为MAIKUAN,长度0xFFFF
TIM4_Int_Init(359,0);//输出
TIM1_Int_Init(0XFFFF,0); //72MHz频率计数,捕获
if(DMA1-&ISR==0x0020)//是否传输完成
if(CNT==0)
TIM1-&CNT=0;
TIM1-&CCER|=1&&1; //CC1P=1下降沿捕获
DMA1-&IFCR|=1&&5;//清除传输完成标志
TIM4-&ARR=MAIKUAN;
TIM1-&CCER|=0&&1;
//CC1P=0上升沿捕获
DMA1-&IFCR|=1&&5;//清除传输完成标志
主题帖子精华
在线时间359 小时
主题帖子精华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 积分
在线时间8 小时
回复【2楼】正点原子:
-------------------------
原子哥,你帮我看看啊,我哪里搞错了
主题帖子精华
在线时间134 小时
回复【3楼】kun0226:
---------------------------------
72m,执行一条汇编基本指令的时间大约14纳秒,不知道你这个while加上dma移动数据加上定时器,捕获200~800纳秒脉宽能不能来得及
主题帖子精华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 积分
在线时间8 小时
回复【4楼】ricefat:
-----------------------------
那咱们不考虑这个执行时间和传输时间,只考虑我的思路和其他设置对不对啊,我现在在怀疑自己的思路和设置问题,而且硬件仿真时,语句TIM1-&CNT=0;貌似并不起作用啊,根本看不到它清零。&&&还有计数器CNT&到我自己设置的内存变量MAIKUAN是否应该选择DMA1的通道2,还是选择别的,又或者我是不是应该选择TIM1-&CCR1通过DMA&的哪个通道可以传输到我自己设置的内存变量MAIKUAN,还有DMA1通道4对应的TIM1_TX4是个什么鬼
主题帖子精华
初级会员, 积分 6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0 积分
在线时间8 小时
回复【4楼】ricefat:
---------------------------------
我现在是捕获的信号源输出的100微妙脉宽的波形,依旧不能捕获,所以我再怀疑自己的思路或者设置问题,刚刚接触stm32,求大神指点一二
主题帖子精华
在线时间134 小时
回复【6楼】kun0226:
---------------------------------
定时器用DMA我还真没试过,但是DMA每次调用都需要重新进行初始化,即使是循环模式也需要先关闭DMA,重新设置传输数据数量和基地址后再开启才能用,你看看是不是这里出错了
Powered by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纳秒电磁脉冲测量用D-dot探头设计及实验
为测量高空核爆炸电磁脉冲(HEMP)模拟器中脉冲电场波形(峰值电场大于50 kV/m、上升时间小于2.3 ns),设计了一种新型圆锥形D-dot探测器.介绍了D-dot探头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探头与传输电缆的阻抗匹配条件,确定了探头的结构、尺寸等参数.D-dot探头测量脉冲电场的一阶微分信号,通过积分器积分和数字积分两种积分方式获得脉冲电场信号.测量电磁脉冲实验结果表明,积分器积分和数字积分两种积分方式都能恢复脉冲电场波形,其中数字积分效果更好;与有源光纤电场测量系统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该D-dot探测器更适合测量纳秒级快前沿的电磁脉冲波形,满足测量快前沿HEMP信号的设计要求.
作者单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士官学院,山东青州,262500
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210007
ISTICEIPKU
年,卷(期):
Keywords: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频器输出波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