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显示支付宝银行卡系统维护维护中什么意思

银联董事长:银行卡支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银行卡|商业银行|投资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银行卡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葛华勇
  银行卡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在全球各地迅速发展,在方便人们生活、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截至2014年底,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近50亿张;拥有银行卡受理商户约1200万户、POS受理终端约1600万台、ATM受理终端约62万台。2014年全年,我国银行卡交易金额为450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零售消费总额的比重达48%,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已经成功跨越个人支票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电子支付阶段,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新兴银行卡产业大国之一。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银行卡产业大致经历了萌芽和起步、集约化发展、开放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
  一是萌芽和起步阶段(年)。1979年在广东开始代理香港东亚银行发行的东美的取现业务,银行卡自此进入我国市场。1985年3月,中国银行在珠海发行了国内第一张银行卡,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迈出开创性的第一步。1993年国家启动“金卡工程”,确立了我国银行卡产业以联网通用为主线的发展方向。为加快银行卡的跨行、异地联网通用步伐,中国人民银行先后组织建成异地跨行信息交换系统、成立“全国银行卡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开展“314工程”。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银行卡产业初见雏形。2001年底,全国银行卡发行量达3.8亿张,特约商户超过15万家,POS终端21.8万台,当年交易总金额8.4万亿元。
  二是集约化发展阶段(年)。2002年3月中国银联成立,标志着我国银行卡产业进入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银联成立后,联合产业各方以市场化方式大力推动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快速实现银行卡的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提前完成国家确定的联网通用目标。自2004年起,银联开始创建自主品牌,建立并推广较为完善的业务标准体系,推出具有银联自主BIN号的银联标准卡,自主建设新一代跨行交易系统,提高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的凝聚力和对自身发展的主导权。同时,中国银联从香港起步开启国际化发展步伐。在各家商业银行与银联的不断努力下,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银行卡伴随中国人出国的脚步走出国门。截至2010年末,全国银行卡发行量超过24亿张,境内联网商户近220万户,联网POS机具超过330万台,当年交易总金额247万亿元,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银联”自主品牌卡可以在境外104个国家和地区受理,境外发行银联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 个。
  三是开放和转型阶段(2011年至今)。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银行卡市场进入开放和转型的新阶段。截至2014年底,全国获得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共269家,其中62家从事银行卡收单业务,以互联网支付机构为代表的非金融支付机构日益成为支付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进一步开放和规范境内银行卡清算市场,境内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多元化的态势日益明显。在产业转型方面,2011年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磁条卡向IC卡应用迁移工作全面启动。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发行金融IC卡12.3亿张,拥有具有非接功能的POS终端累计超过620万台。从2015年开始,金融IC卡将逐步替代磁条卡,我国银行卡产业将进入“芯时代”。
  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我国银行卡产业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除了国内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提供的良好基础外,我国银行卡产业选择的独特发展道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银行卡产业发展,亲自倡导并推动“金卡工程”、明确提出了联网通用“314”目标。全国人大通过涉及银行卡犯罪的《刑法》修正案,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协调和引导银行卡产业的健康发展,为银行卡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银行卡产业起步较晚,在注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适当的行政推动对于我国银行卡产业抓住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经济特点,同一平台聚集的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持卡人和商户的数量越多,且各方遵循使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时,银行卡产业运作效率就越能有效提升、交易成本就越能逐步降低。中国银联成立之后,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按照国际通行的开放式卡组织模式,会同产业各方打造“规则联合制定、业务联合发展、市场联合拓展、秩序联合规范”的发展体制,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是创建自主银行卡品牌。卡品牌是银行卡清算机构的核心资产,国际银行卡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是品牌的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表明,银行卡清算机构缺乏自主银行卡品牌,必将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很有可能沦为其他银行卡公司的区域性代理机构。在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中国银联及时创建自主银行卡品牌,不仅很好地满足了商业银行为境内外持卡人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需求,而且增强了我国银行卡市场参与主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提升了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四是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银行卡产业的网络经济和规模经济特征决定其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银行卡发展历程来看,Visa、万事达、美国运通等扩大市场影响力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提高国际化程度的过程。银联自2004年开启国际化进程以来,目前已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银联卡受理,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银联卡,拥有境外商户超过1400万家,不仅为境内外持卡人提供了安全便捷的跨境用卡服务,而且促进了境内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更好地“走出去”。
  我国银行卡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前和以后较长的一段时期,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仍然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是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银行卡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历多年高速增长后,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常态增长”阶段。GDP增速虽然有所降低,但从全球来看,7%左右的增长率依然是较快的增长速度,能够继续带动居民消费的增长。从经济结构优化来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在零售、金融、旅游、交通等垂直行业、以及二级地市和县乡农村地区,银行卡等电子支付取代现金仍有巨大潜力。从消费模式来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未来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O2O(Online to Offline,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相结合)、虚拟物品(从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里衍生出来的物品)等应用场景不断延伸,都会进一步促使银行卡支付向纵深发展。因此,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银行卡支付发展的基础没有改变,银行卡产业仍将快速发展。
  二是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战略为银行卡产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年均增速近30%。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跨境商旅支付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跨境电商的发展,将为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巨大商机。同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将为我国支付机构加快国际化步伐提供新的机遇。目前,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银联受理网络已覆盖48个,发行银联卡的国家和地区也已达20个。此外,中国银联还在帮助有关国家建设本地转接清算网络,并共享银联相关业务、技术标准。
  三是技术进步为银行卡产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移动互联网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模式,云计算和云服务显著提升计算和服务的效率,大数据从各类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数字化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久的将来,所有接入互联网的智能设备都有可能会成为支付终端,支付将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而且,支付后台的处理模式乃至货币本身也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生物特征支付、多中心或去中心清算、数字货币等的出现,将为支付产业各方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四是商业银行转型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公业务利润收窄,零售业务日益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发力点和收入来源。银行卡作为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将在商业银行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商业银行服务于个人的重要载体,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是为客户提供信贷、理财、积分、商旅、资产管理等生活服务的重要工具,将在银行的获取客户、交叉销售、客户关系维护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我国银行卡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
  一是银行卡产业相关主体的需求日益多元化。持卡人的需求在“安全、快速、便捷”的基础上,向极其简化的支付体验延伸,并希望在金融和商务服务等方面享受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商户不仅需要全渠道、多工具的收单服务,还希望结合信息管理、会员管理、积分、优惠券等增值服务,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转化率。商业银行、支付机构、行业机构等希望丰富应用场景,提升用户粘性,获取数据以加深对用户行为的理解,因此对支付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内容增值服务的个性化,以及数据分析研究的及时和深度提出了较高需求。
  二是银行卡支付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关于进一步开放和规范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制度的出台,届时将有更多的银行卡清算机构申领牌照。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在推动清算市场产品、业务、服务模式多元化,促使行业服务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使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相关主体在产品、业务、服务形态的多样化也对行业统一标准制定、参与主体联动发展产生挑战。
  三是维护银行卡市场秩序,做好风险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于一些非支付机构缺乏主动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近年来银行卡信息泄露等风险事件不断增多。同时,部分收单机构绕开银行卡清算机构转接、违规套用MCC(Merchant Category Code,商户类别代码)以及伪卡盗刷、套现、移机等风险事件大量发生,并且违规的方式更加智能、隐蔽,增加了风险防范的变数。特别是语言、司法环境的不同,使得跨境银行卡风险防范的难度加大。
  继续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以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支付创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全球支付产业正在经历以移动互联网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变革。产业各方应将用户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支付产业技术升级变革趋势,协同金融IC卡迁移和移动支付发展,共同将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支付打造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模式。同时,加快支付工具、终端和渠道的创新特别是与智能终端的融合,推动移动支付在交通、教育、金融理财、医疗健康以及社交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大力改进农村支付环境,推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在农村推广应用经验,抓住我国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契机,将农村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蓝海,不断满足农村市场对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的需求。在前期助农取款、银行卡特色服务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开发符合农民需求的特色卡产品,将成本低、效率高、体验好的特色支付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农资采购、收购等领域。特别是可借鉴国际经验,大力推动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在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应用。
  积极参与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支付市场广阔空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开拓和深化在跨境旅游、留学商务、跨境海购、跨境B2C电商等领域的银行卡支付应用和移动互联网支付应用。加快跨境银行卡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自主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境外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技术、标准合作。鼓励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在开拓国际市场时分工合作,“抱团”出海。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支付生态系统,实现各方和谐共赢发展。产业各方应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合理的支付理念,提升支付便捷性不以牺牲用户信息和资金安全为代价。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安全支付联盟等组织形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隐私保护,加大对支付违规违法行为的曝光与联合抵制力度。产业各方在开展市场竞争时应当保持理性,坚守法律法规和商业伦理底线、尊重其他参与方合法权益,确保产业整体具有持续发展的合理盈利水平,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共同构建健康的支付生态系统。中国银联将致力于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产业各方一道,共同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更大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银联董事长
  (责任编辑
  金融业创新层出不穷,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银行频道公众号“金融e观察”(微信号:sinaeguancha),将为您提供客观及时的新闻精粹,分享独家、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帮助中心 - 财付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支付显示银行维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