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微信用户数量有多少微信名叫地上的飞鸟

China 简体中文 & WordPress
欢迎访问WordPress简体中文站点,这里提供可靠的官方WordPress中文版本以及相关支持。
WordPress是一个注重美学、易用性和网络标准的个人信息发布平台。WordPress虽为免费的开源软件,但其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WordPress的图形设计在性能上易于操作、易于浏览;在外观上优雅大方、风格清新、色彩诱人。
使用WordPress可以搭建功能强大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但更多的是应用于个性化的博客。针对博客的应用,WordPress能让您省却对后台技术的担心,集中精力做好网站的内容。
若您需要帮助,可以浏览我们的、在发帖,或者通过联系我们。祝您使用愉快!
下载和安装
在右侧下载WordPress简体中文版本。
下载压缩包到本地,解压缩,双击解开的文件夹中的readme.html文件,即可查看WordPress的介绍、安装,和升级方法。在您将程序文件上传至服务器相应目录后,安装过程只需5分钟。
已经在使用WordPress英文版本的用户,无需重新安装,也可。若您有特殊需要,亦可使用 checkout所需的po和mo文件。简体中文WordPress压缩包是基于自动构建的。
服务器环境要求
5.2.4或更新版本
5.0或更新版本
模块(可选,用于支持“固定链接”和“站点网络”功能)
.zip & 8.5 MB
安装或使用WordPress的问题,请查看相关文档。
淘宝用户体验团队博客
业余设计师顾翔飞鸟班服(feiniaobanfu)
班服案例分享,各式班服设计,承接全国班服定制.
11日2014.10
欢迎大家来定做团体服,班服,志愿服装噢!!!一手厂货,货真价实.最近很多小伙伴都有问到面料的问题,今天飞鸟就在这里跟大...
09日2014.10
欢迎大家来做团体服,班服,志愿服装噢!!!一手厂货,货真价实.最近很多小伙伴在做班服的时候都会询问衣服码数的问题,飞鸟...
08日2014.10
欢迎大家来做团体服,班服,志愿服装噢!!!一手厂货,货真价实.最近来做班服的小朋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飞鸟在此一一解答...
01日2014.10
前几日,飞鸟收集了很多同学仔的意见,大部分同学仔都对之前国庆活动表示无语.....今日,飞鸟对国庆活动进行超大整改,势...
核心提示南京浦口区东大路垃圾站附近的荒山上最近来了一名拾荒男子,此人浑身上下褴褛不堪,长发齐腰,酷似野人.14日下午,从...
人的正常寿命是多少岁?按照密宗讲,是120岁.近代的虚云长老活到了一百二十岁.上次我去漳州佛光寺,妙智老和尚成就肉身菩萨...
前天,有微友发微信向“律师来了”咨询:我今年27岁,是一个全职妈妈,家在杭州.老公比我大5岁,也是杭州人,但他被公司外派...
一中国女士从英国回来探亲,顺便带着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国旅游.这位女士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由她自己当全...
不要去骗一个对你好的人,因为他不是对人人都好;一辈子碰到一个这样的人不容易.错过一辆车,可以等,错过一个人,也许就是一...
迪士尼新作《奇幻森林》今天跟大家见面了评分相当不错!老规矩,探片小分队提前试深浅总体上,这部电影还是很值进影院观看的单...
昨天,杭州的陈大姐接到前几天请假的保姆张阿姨从老家建德打来的电话,说自己的儿媳妇生了个儿子. 陈大姐连忙道喜祝贺,可是电...
今日,饿了么终于公布了阿里巴巴入股一事.与此前传言一样,投资金额为12.5亿美元.不同的是这笔钱分别由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注...
就是他!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被记过处分,罚酒三杯后不降反升,当上了国家食药监局副局长、药品安全总监.而三聚氰胺案爆料人蒋...
4月10日是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销售的第一天,由于网银和柜台同时开售,部分银行网点甚至来不及卖出一笔就发现额度全部被抢...阅读数:1083
回复数:268
 一个“代理妈妈”的异想天开
  我年近不惑,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却责无旁贷地做了三个孩子的“代理妈妈”。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称职的母亲,但六年辅导孩子和混迹于家长群讨论的经历使我自信:对于教育,我有资格发言。尤其是对历史教育,一个深爱历史的妈妈确实很难忍住谈谈对历史教育的一些看法。
  按照目前新课标教材,孩子们系统学习历史知识一般是从初中开始,到高中结束(大学选择历史专业的除外),历时六年。六年时间并不短,关键是六年时间孩子们真正收获了什么?先说初中三年的历史教材,虽然观点很新颖,理念也逐步同国际接轨,但教材空乏枯燥,鲜有生动有趣的事例去佐证历史发展的规律,除了少数爱好历史的学生自己课后大量补充阅读,孩子们初中三年毕业,历史知识基本是一片空白。而高中孩子的苦恼就在于高中教材是给历史基本功扎实的孩子编写的,因为是专题学习方式,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大,如果孩子没有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根本无法真正理解掌握,而这一阶段教师的职责更多是教会孩子怎么攻克高考题,也不会注重孩子的历史知识体系建设。于是,六年的历史学习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串串的问号和一串串的遗憾。
  如果在中学学习的盛宴里,历史是一盘咸菜,上不上菜并不影响宴席的丰盛,那我会对现状保持沉默。但历史是一盘咸菜么?答案有两个:第一、如果孩子初中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参加中考,高中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参加高考,那历史就是一盘咸菜。甚至在高考改革历史推出考场以后,历史连咸菜都不算,只能算零食。二、如果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洞察能力……那历史就是学习盛宴里色香味俱全的头菜。司马光说:历史是前车之鉴。知道古人是如何成功的,我们就可以去效仿他;古人是怎样失败的,我们就可以引以为戒。吕思勉说:学历史就是要探明社会之为社会的原因的。理解中国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欧洲?欧洲的社会,为什么不同于日本?若想探明世事由来的原因,必须探究事物发展的源头。我说:好希望有一套通俗版的教科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轻松愉快地品味历史的大餐。
  为此,我努力为孩子寻找通俗版历史作品。吕思勉、黄仁宇、易中天等的作品都很棒,对有点历史基础知识的成年人来说是绝好的书。但对孩子们来说,有的理论性太强,缺乏感染力,有的很通俗有趣,但知识不系统。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不受传统修史的框框束缚,用于中学孩子普及历史非常棒,但他只写了明朝一部。袁腾飞老师的《腾飞五千年》相对系统,但叙事情节相对简单。
  我怎么才能给孩子找到这样一套书?我突然异想天开靠自己编辑,供孩子们阅读。在此,我必须申明,我不是一个写手,对于这一次编辑写作的成败我并没有把握。我只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和一个深爱着家里三个孩子的“妈妈”。
第一章 上古传说
  第一节 宇宙从哪里来
  宇宙从哪里来?我们至今探索不止,争论不休。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是“大爆炸宇宙论”。1927年由比利时数学家勒梅特提出:最初宇宙的物质集中在一个超原子的“宇宙蛋”里,在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爆炸中分裂成无数碎片,形成了今天的宇宙。有意思的是:这个理论竟然和中国先民对宇宙起源的猜想不谋而合了。据三国时期徐整著的《三五历纪》记载:若干年前,宇宙就像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唯一的生命体盘古酣睡在宇宙“蛋”里,18000年后,盘古先生一觉睡到自然醒,中国的历史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醒来的盘古,伸个懒腰,把“大鸡蛋”撑碎了。里面的气体沉浮变成两部分:一部分轻而清不断上升变成天。一部分重而浊不断下降变成地。盘古手撑青天,脚踏大地,在天地间不断长大,天不断增高,地不断增厚。就这样过了18000年。盘古终于累了,他倒了下去,在他倒下去的刹那间,他的左眼飞上天空变成了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他的右眼飞上天空变成了月亮,两眼中的泪水撒向天空,变成夜里的万点繁星。他的汗珠变成了地面的湖泊,他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他的毛发变成了草原和森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在山东),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在陕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在河南)。从此人世间有了阳光雨露,大地上有了江河湖海,万物滋生。
  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版本有多个,盘古的名字也有很多争议,因为说法纷繁复杂,但故事主体变动不大,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另外,还有一些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从印度进口的,也有历史学家捍卫这个故事的民族原创性。争议归争议,盘古创世的故事对中国文明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得到史学界公认的。比如:董仲舒把人身比作宇宙,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颈以下象地。人有366个小关节,所以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所以一年有12个月。五脏与五行相配,四肢与四季相配,这种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规律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很明显从盘古肉身化作万物中吸取了养分。
  一个民族的创世纪神话,往往是破译民族文化的密码。
 第二节 人从哪里来?
  人从哪里来?教科书严肃地告诉我们:人是从猿进化而来。少年时代的我曾自豪地宣称“我的祖先是猴子”,那时,教科书对我来说是绝对真理,认同教科书的金科玉律代表我掌握了真理。但我现在真心领会到孔子夫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是教科书),也真心希望有一本教材能告诉孩子:你们的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材教给你们的,仅仅是一个时代主流的观点,而不是结论。比如进化论,它本身是一个假设,做出假设后,生物科学家达尔文收集了大量的标本用于证实这个理论,它确实在十九世纪乃至今天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现在仍有很多科学家提出各种理据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正确性,最简单地质疑是:如果进化论是真的,一个民族是如何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化,若干人齐刷刷地一起进化完了?为何没有一个继续向下进化的?
  谜团留给孩子们在未来去探索,我们还是回来看看中国先民如何解释人类的起源? 
  版本一:盘古的精灵魂魄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
  版本二:盘古死后元神分三变为清气上升而成三清,是为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后来,大母神女娲看到山川一片秀丽,就想创造一种跟自己类似的生命体,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因为用手捏人速度太慢,女娲就顺手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都变处一个个活蹦乱跳的人。从此,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然后,女娲让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
  版本其实不只这两种,我只列出相对典型的说法,但不管我们认同哪个版本的说法,人类终于在华夏大地生息繁衍,文明的序幕即将拉开。
第三节 华夏文明的发端
  华夏,在古文里,“华”解释为美丽,“夏”解释为大。一块美丽而博大的土地,势必产生了不起的文明。文明的发端,从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开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皇”。
  关于“三皇”的说法,又是N个版本,实在没办法,“三皇”本来就不是真正的意义的“皇”或“王”,是这些部落首领为后世做出了巨大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三皇”。中国这个大家庭实在太大,成千上万的嘴巴,只有这几个说法,已经算不错的了。在此列出七个版本的“三皇”供大家参考。
  1、天皇、地皇、泰皇(《史记》)
  2、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览》)
  3、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白虎通义》)
  4、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5、伏羲、祝融、神农(《白虎通义》)
  6、伏羲、神农、共工(《通鉴外记》)
  7、伏羲、神农、黄帝(《帝王世纪》、《古微书》《三字经》)
  说明:这七个说法中,第一、二个版本明显是对有巨大贡献的首领的统称,在此就不做分析。后面的五个版本均认为伏羲、神农是“三皇”,那这两位首领就算获得了公认吧,有争议的五个选手是燧人、女娲,祝融、共工和黄帝。燧人是发明取火工具的人,祝融干的是同样的工作,很多资料认为他们是同一个人,为了不让故事变得复杂,我暂时认同这种说法。女娲已经在我们的造人故事里作为大母神出现,在此不予采纳。剩下共工和黄帝,他们所发生的事情,应该是中国原始农耕文明已经出现后才会有的,和我们这个阶段的故事有些脱节。所以,我决定采用第三种说法叙述这个时期的故事。
  第三种说法里面的燧人、伏羲、神农,正好反映了中国原始时代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燧人时期,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人们的饮食从过去的生吃进步到熟食,人的体质得到提高。在伏羲时期,人们学会了畜牧,从氏族内的婚姻进步到族外婚,解决了血缘婚带来的种族退化的问题,中国也由此逐步从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而神农时期,人们学会了种植,从过去的狩猎采集过渡到农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时代。在此我们就姑且按照第三种说法叙述故事吧。
  一、燧人氏的两项“发明”
  燧人氏是何许人?除了传说他建立了“燧明国”(遗址位于古黄河下游的河南商丘一带),没有太多的资料详细介绍这位人文始祖的生平。其实他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两大发明带给了我们文明的曙光。
  1、钻木取火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不仅生吃植物果实,打来野兽也直接生吞活剥,茹毛饮血。有一天,山林中一阵雷电劈在树木上,树木燃烧起来,很快就变成了熊熊大火。人们被雷电和大火吓着了,四处逃散。一直到雷雨停了才重新聚到了一起。人们惊恐地看着燃烧的树木同时也发现,原来经常在周围出现的野兽的嚎叫声没有了,不远处烧死的野兽,还发出了阵阵香味。人们聚到火边,分吃烧过的野兽肉,觉得自己从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人们感到了火的可贵,他们拣来树枝,点燃火,保留起来。每天都有人轮流守着火种,不让它熄灭。但火种的保护很是麻烦,一旦值守的人睡着了,或者出现别的意外。人们就会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直到下一次雷阵雨的降临。
  于是,一个叫伏羲的聪明人就开始有人思考。我们怎么才能自己生火?也许是通过观察:鸟儿在夜里喙啄树上的虫子闪出明亮的火花;也许是劳作中的偶然发现: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撞时产生了火花。不管怎么样,钻木取火被燧人氏发明了。从此人类可以创造温暖,人们喜爱群居,可以说,钻木取火的发明是中国家文化的妊娠期。
  在此,我由衷地向在洪荒时代热爱观察生活的燧人氏致敬,很难想象他老人家粗心大意一点,没有看到摩擦后微弱的火花,我们的文明演进会推后多少年。
编写青少年版中国史,是我一时冲动的结果,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坚持到最后,初步设想是一直写到新中国成立。每一个章节后面,加注与初中高中历史衔接的部分,并整理出考点。上帝请赐予我勇气和力量。
 2、结绳记事
  早期的人类没有文字,生活中有许多事全凭大脑记忆,但时间久了,有些事情往往会被遗忘。一开始先民们尝试用“堆石记事”的方法来记住事情的发生,以石块的大小、多少、堆放的方法和位置,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但这种方法
  既麻烦又不便于管理,而且很容易被破坏,于是燧人氏再次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用柔软而有韧性的树皮搓成细绳,然后将数十条细绳排列整齐悬挂在一处,在上边打结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先发生的事打在里边,后发生的事打在外边。燧人氏又利用植物的色彩,把细绳染成各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代表一类事物,使所记之事更加清楚。由于“结绳记事”更方便,更易于保存,取代了“堆石记事”。
  再后来,有人嫌结绳麻烦,便把结绳记事的“结”用符号刻在石头上,大结用“○”表示,小结用“△”表示,重结用“米”表示。避免了“结绳记事”容易被烧毁和腐烂等不利因素,可以永久性保存。于是人们逐渐改用“符号刻记”来代替“结绳记事”,并且陆续发明了数十种不同的符号来代替不同的事物,这种符号就是我国远古时代最初的文字,当然这是燧人氏以后若干年发生的事情,但可以看出,结绳记事为文字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二、伏羲的故事
  1、伏羲出世
  故事版本一:远古之时,中原有一个华阳的地方,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华胥氏,据说她喜欢四处游玩,后她得知有一个地方叫燧明国,用火烧东西吃,他便去了燧人氏居住的地方,认识了燧人氏,他们结婚生子便有了伏羲。华胥氏回到华阳后,教大家如何使用火煮食物,因此华阳人让华胥氏主政国事,不久又生下一个女儿叫女娲,后人称她主政的国家为华胥国。
  故事版本二:华胥氏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她年轻有为,率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潇洒的游牧生活。有一天,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湖边(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一带)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后来还生下了女娲。
  在两个版本中,第一版本认为,伏羲是燧人氏的后裔,后一个版本认为伏羲是神的后代。也许这本来就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时代,谁是谁的儿子,确实是一笔糊涂的账。而两个版本还都把大母神女娲说成了伏羲的妹妹。唉,上古的神话传说还真是很难理清个中缘由。我查阅了很多书籍,看到的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相对合理的是:女娲实际上是某一个部落首领的统称,也就是说每一任的首领都叫女娲,所以对他们的传说有不同。不管这个解释是否确切,我先采用它,认定至少有两个女娲,大母神女娲和部落首领女娲。
2、伏羲渔猎
  学会了钻木取火后,先民的生活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食物不充足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人们冒着危险狩猎,经常有人就被猎物给狩了。
  也许是因为某天的食物不够吃,伏羲饿着肚子自己来到一棵大树下,躺在树荫下,两眼望着天,心里想着:“怎样能多一些食物?”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伏羲突然发现树枝上有一只蜘蛛在织网。织好网的蜘蛛跑到角落里躲了起来。没过多久,蜘蛛网网住了一只飞蛾。蜘蛛从角落里跑出来,津津有味地吃了一顿大餐。伏羲看到这里,心里突然开了窍。他跑到山里,扯来一些藤条,学着蜘蛛的样子,织成了一张大网。他把网放到水里,自己躲在岸上,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伏羲猛地把网往上一拉,网里面全是活蹦乱跳的鱼!
  伏羲把这个好办法教给大家,渐渐地,人们都学会了结网捕鱼了。到了后来,人们又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别小看这样的工具,这种办法避免了人直接同野兽肉搏,收获率也大大提高。后来,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天空上的飞鸟,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用网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如果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才渐渐学会了饲养,有了后来的养殖业。
 3、伏羲创“八卦”
  结网渔猎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定。但这时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大家不安的看着自然界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灾难降临。于是,智者伏羲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
  伏羲氏凝视着太阳从东方起来,又从西方落下,他陷入沉思:是不是有一种力量把太阳从东方拉起来,往西方拉下去?这股力量是什么?是它在主宰着万物吗?想到这里伏羲异常激动,很想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让大家都理解,可是那个时候没有文字,他就想到用一条连续的线来代表这个无尽的力量,于是,他捡了一根树枝放在地上代表这条连续的线。伏羲绝不会意识到,他这根了不起的树枝,开创了中国原始哲学思想,因为这条线代表着无穷尽的宇宙,也代表太阳的至刚至阳,他为这条线命名为太极。
  确定了太极的存在后,伏羲继续大胆设想:既然有一个力量把天上的太阳拉上来,又一个力量拉下去。那肯定在天地间有两种力量在互动,一正一反,一上一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想到这里,伏羲拿起地上的树枝,一掰成了两段,然后会心的笑了:如果一根树枝代表阳,掰断成两截就可以用来代表阴,两截树枝合拢又可以代表阳,也就是说把太阳拉上天空的力量里面隐藏着拉下去的力量,阳可以转化为阴,阴也可以转化为阳,太极生两仪的观点在他脑海诞生。
  接着,伏羲继续大胆推论,光是有阴有阳,那这股无穷的力量应该是恒定的,也就是说,太阳从东边拉上来,西边拉下去,应该永恒不变,如果太阳每日悬空高挂,气候就不应该发生变化,那为何四季?伏羲沉思着,继续摆弄树枝。当两根表示连续线的树枝摆在一起,伏羲恍然大悟:既然阴里面包含着阳,阳里面包含了阴。那么“阴”或“阳”内部应该仍然存在“阴阳”的力量的作用。所以,伏羲把第一根树枝想象成第一级的“阳”,把第二根树枝想象成第一级“阳”的内部结构,于是他眼前出现了“阳中之阳”——太阳,或者“阳中之阴”——少阴。同样,他摆弄好第一级的“阴”,又用第二根树枝代表“阴”的内部结构,就产生了“阴中之阴”——太阴和“阴中之阳”——少阳。这真是振奋人心的发现,因为“阴阳”内部仍有“阴阳”力量在作用,四季现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少阴(春)、太阳(夏)、少阳(秋)、太阴(冬),四象的概念产生了。
  伏羲氏又想:如果万物老是阴阴或阳阳,或者一阴一阳、一阳一阴的组合,万物的状态应该极其规律而稳定,那为什么万物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呢?所以他就想到,“阴阳”应该还有第三级结构或者更多。但伏羲想:我就推论到第三级结构吧,毕竟,万物的规律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完整推算的,后来一定会有聪明的人继续进行更深的演算。于是,伏羲氏在四象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阳,或者再加一个阴,阴阳再互相变化作用,四象就很自然变成八个,神奇的八卦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伏羲根据观察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性,又把这八种符号设定为自然界八种现象的代表:(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并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即通过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演变规律,进而推及人事规律。从此,中国原始的哲学理念诞生。
  值得一提的是:别以为八卦曾用于蓍草卜筮,就仅仅是神神鬼鬼的东西。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至今仍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而且,当代的许多科学也都深受其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据说,德国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就是受了八卦的启发。而且,1918年,中国有一个留学法国的学生叫刘子华,他将现代天文数据同《周易》宇宙论结合,劳心苦思,以独特易学象数思维方法,开展研究,写成博士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代天文——一颗新行星的预测》,论证了太阳系确实存在第10大行星,于1940年获得法国的博士学位。八卦甚至还运用于建筑学,中医理论等等,简直是古今中外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作品。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这后面是八卦的符号,但是登陆上来全部变成问号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哈!:(
4、兄妹相婚
  这又是一个关于人类繁衍的传说:据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和女娲两兄妹(这里的女娲是部落首领女娲),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他们相依为命,为了人类的繁衍,两人商议结为夫妻,又觉得羞耻,于是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上天,决定用占卜的方式来决定,他们各自点起了篝火,立下誓言,说:“上天如果不让人类绝迹,要让我兄妹二人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合为一股吧;若不同意我们结为夫妻,就让两堆火的烟分开吧。”两股浓云迅速纠缠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
  后来,伏羲死了,妻子女娲代替伏羲做了部落的首领,她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氏族内的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神农尝百草
  神农是谁?又是一桩打了几千年的官司,没有比较权威的结果。综合起来可以算有两种说法。
  版本一:神农和炎帝(与黄帝争夺中原领导权的炎帝)是同一个人,因为炎帝在自己的部落大力发展原始农耕文明,而神农氏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华夏的农耕文明奠基。
  版本二:神农和炎帝不是同一个人。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伏羲、神农、轩辕都是部落名称,伏羲氏有十六世、神农氏有八世、轩辕氏有七世(即黄帝王朝)。这里的“氏”是指神祇、社稷、宗庙,后来发展成为国家和王朝。
  个人觉得版本二比较符合情理。所以按照版本二的思路叙述故事。
  话说上古时候,人民生活物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采集业,一个是渔猎业。在伏羲创造的用网渔猎的方法以后,人民的生活较为安定,但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兽越打越稀,渔猎业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得需要了。但是采集业也有一些困难,因为五谷和杂草长在一起,药物和百花开在一起,哪些粮食可以吃,哪些草药可以治病,谁也分不清。如果采集回来有毒的植物,大家不知道习性,很可能中毒身亡。
  这时候新一代的部落首领神农,下定决心把植物的习性掌握清楚,然后分类记载。决心已下,神农就领着一些人到山上尝百草。白天,他们尝试各种植物的味道,习性。晚上,他叫大家生起篝火就着火光把实践结论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神农就这样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尝出了麦、稻、谷子、高粱能充饥,就叫大家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百姓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他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为天下百姓治病。
  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中国的农业与医学,中华先民从此走向用自己的双手劳动生产食物的崭新阶段,也标志着原始先民开始进入早期农耕文明。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但是,神农尝百草花了几十天就完成了,显然更多的是基于想象。其实,原始农业兴起后,出于寻找更好的农作物种类的需要,人们在尝食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有毒没毒、可吃不可吃,更会注意了解不同植物种类、不同部位、不同器官的苦辣酸甜味道,以及寒温特性等,从而结合原有的草药知识形成医药概念,开始了医学探索。也就是说,医药概念是伴随着原始探索驯化植物为农作物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意插柳柳成荫”式的发明。这也许就是神农氏发明医药的历史真相。
第四节 五帝传说
  同“三皇”一样,“五帝”不是什么“帝”或“王”,他们仅是中国中国上古杰出的五位部落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帝。虽然这一时期不再是神话时代,但仍处于传说时代,N代人口口相传的东西,难免有差异。因此,最纠结的还是版本问题,根据不同史料记载,有以下五种说法: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史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五帝:的人选的说法虽然有几个,但得到公认的是:“五帝”时期相当于原始社会的晚期即父系氏族社会。在父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原始农耕文明已经比较发达,私有制已经得到发展,一些部族出现了国家的萌芽。
  由于这五种说法中,个人觉得《史记》的记载相对比较成系统,那就按照第一个版本叙述吧。
  一、黄帝(公元前26-25世纪)
  1、炎黄之争
  “三皇”以后,因为原始农业的迅速发展,原始先民越来越愿意过定居的农耕生活。所以,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氏族和部落。渭水流域的有熊部落是其中比较强大的一支。有熊部落的首领名叫少典,少典因为善于射猎,经常出入深山密林。有一次,少典进山打猎,一只大熊看见少典即跪在地上叩头,并卧伏在少典的身边,轻声吼叫着,少典就骑上了熊的脊背。大熊驮着少典,进入了一条阴森的大峡谷,看到一头巨兽正在扑杀熊群。少典目睹这一凄景,领悟了大熊求他消灭巨兽的意思,急忙拉弓对准巨兽喉咙嗖地一箭,将巨兽射死。少典成了熊群的救命恩人,从此可以役使熊群。后来,少典部落被狼部落打败,损失惨重。少典便带领着群熊赶走了狼部落人,夺回土地,重建家园。少典部落就改名为有熊部落,少典就成了有熊国的国君。这个故事很是离奇,可信度存在极大争议,但少典国君神奇的传说并不是他能流芳千古的原因,他被人们记得,主要是因为他生了两个优秀的儿子黄帝和炎帝。
  据说,少典国君娶了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作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
  有一天,长妃女登在华亭游玩,忽然有一神龙来伴。女登因此怀孕,生了炎帝,取名榆罔。传说炎帝生下来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七天就长全了牙齿,五岁便学会了许多种庄稼的知识。但是,因为他相貌丑陋,少典不大喜爱,就把他和母亲分封养在姜水河畔(在今岐山之东,是渭水的一条支流)。所以,炎帝长大后就以姜为姓。炎帝姜榆罔长大之后,剽悍勇武,智慧过人,便做了部落首领,以“牛”为图腾,标记于旗帜之上。巫师说他以火德旺,所以称作炎帝。
  而少典的次妃附宝,也是由于出去郊游,遇到暴雨,突然电光缠身,结果附宝感应受孕,怀胎25个月,生下黄帝,起名叫云,这孩子一生下来,长得漂亮,又灵性非凡,出生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清楚。 因此深受少典国君的喜爱,被封在了姬水一带。(一说是河南新郑潩水,一说是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北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黄帝长大以后,便也以姬为姓,名叫姬云。(另一个说法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黄帝长大后,因为他个性豪爽,心怀仁义,很受部族人民尊崇,被拥戴为有熊国的部落首领。他利用姬水两岸天然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矿产资源,鼓励部族民众发展农牧业生产,使有熊部落很快富庶强盛起来,周围许多弱小部落见他好行仁义,以邻为友,就纷纷前来投奔、归顺,使有熊部族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族。巫师说他“以土德王天下”,土是黄色,所以叫黄帝。
  如果没有黄河泛滥,就不会有后来的兄弟部落之间的战争,也许,历史就将改写。但大水无情的来了,淹没了姬水、姜水一带,这里的土地水涝成灾,无法适应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两个部落首领便各自带领部族开始大迁徙。黄帝部落的东迁相对一帆风顺。而炎帝部落沿渭水的南迁却命运多舛,当他们来到了土地肥沃的长江流域想要定居,不可避免与这里土生土长的九黎部落为争夺有限的资源产生了矛盾。双方大战于陈州,九黎部落的首领蚩尤性残暴,喜搏斗,部落军事实力较强,炎帝打不过,带领部族逃跑山东曲阜,蚩尤跟着追到曲阜,炎帝又败退到河北孤泉,蚩尤继续追击,炎帝又逃往涿鹿。此时涿鹿是黄帝部族的势力范围,黄帝派使者说服炎帝归顺,炎帝不听,又与黄帝大战于阪泉。
  阪泉之战,华夏文明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为了取得这次战争胜利,都做了相当充分的准备,他们不仅调动了本部落的全部力量,而且也联合了其他部落作为盟军。许多文献记载,黄帝率“熊、罴、豹、貙、虎和雕、鶡、鹰、鸢”参战,但估计他们并非猛兽飞禽,而是各部落图腾的名称。大规模的战役一共三次,厮杀相当激烈。
  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结果黄帝部族的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并围困在阪泉之谷。黄帝因仰慕炎帝部落的农耕技术,对炎帝部落围而不攻。炎帝火战失利后势力衰弱,也不敢出营挑衅,两军一直僵持。为了不造成伤亡又取得胜利,黄帝在炎帝营外摆阵练兵,炎帝的士兵觉得营外很热闹,就纷纷围观,结果黄帝以此作为掩护,派人兵日夜不停歇的挖隧道伸向到炎帝营的后方,偷袭了炎帝阵营,活捉了炎帝。炎帝不得已只得归顺黄帝,订盟于邙山,共讨蚩尤。
  黄帝与炎帝经过战争促进了部落的融合,也促进了不同氏族部落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引发了文明的创造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炎黄”成为野蛮向文明转化的时代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黄帝大战蚩尤(涿鹿之战)
  相传九黎部落是苗族的祖先,他们的部落首领蚩尤,是相当彪悍的人物,有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同炎黄之战一样,这些猛兽应该是一些部落的图腾,而不是真正的猛兽)。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黄帝的军队训练有素,阵法奇妙,蚩尤抵挡不住败逃。
  据说后来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在涿鹿一带展开决战。由于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助战,黄帝的兵士无法进攻。黄帝也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蚩尤又用巫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
  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部族纷纷归顺黄帝,黄帝成为黄河中游一带(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的大部、包括山东、湖北的一部分地区)部落的最强者,周围部落没有不臣服的。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即部落酋长),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这一年,据说是公元前2698年。
2、黄帝大战蚩尤(涿鹿之战)
  相传九黎部落是苗族的祖先,他们的部落首领蚩尤,是相当彪悍的人物,有兄弟81人,个个能征善战,强悍凶猛,善使刀、戟、弓、弩等锋利武器。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同炎黄之战一样,这些猛兽应该是一些部落的图腾,而不是真正的猛兽)。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黄帝的军队训练有素,阵法奇妙,蚩尤抵挡不住败逃。
  据说后来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在涿鹿一带展开决战。由于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助战,黄帝的兵士无法进攻。黄帝也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蚩尤又用巫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兵士冲出迷雾。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了蚩尤。黄帝命令给蚩尤带上枷锁,然后处死他。
  黄帝战败蚩尤后,长江流域的部族纷纷归顺黄帝,黄帝成为黄河中游一带(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的大部、包括山东、湖北的一部分地区)部落的最强者,周围部落没有不臣服的。黄帝便在釜山大会天下诸侯(即部落酋长),被推举为天子,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不朽功勋。这一年,据说是公元前2698年。
三 国家的雏形
  黄河流域统一以后,黄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此广袤的土地,应该怎样管理?以往的氏族部落,人员结构不复杂,土地面积也相对较小,管理的难度就不大。但现在,不仅土地空前广阔,人口空前多,管理难度呈几何数的增加。所以,黄帝不得不在大臣的帮助下,开始了对国家的设计。
  井田的设计: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黄帝用自己的步子丈量土地,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防止人民发生争夺土地的争端。
  职官制度建立:土地制度一旦确立,黄帝开始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据说设置的官位共计120个。并对各级官员提出廉洁自律、以德治国的要求,尤其是设立“九德”这个职位,教养百姓按照规范的品德行事,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专业军队的创建:原始居民的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但那时候的战争类似于打群架,大家上来就群殴,毫无章法,实际作战能力大大减弱。为了打败炎帝和蚩尤,黄帝(一说是黄帝的臣子风后)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士兵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发挥了军队整体合力。这样一来,黄帝部落在两次战争中都大获全胜,为了要巩固炎黄部落的既得利益,黄帝继续操练军队,军队后来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
四 黄帝时期的发明
  建章建制后的黄帝部落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在这个原始农耕文明的大繁荣期,一系列的发明随之诞生。
  衣服:黄帝以前人们一向赤身露体。是黄帝教导人们把兽皮剥下来做成衣服的。后来,黄帝的妻子元妃嫘祖始养蚕做出丝制衣服。 
  音乐:据说乐官伶伦在山谷找到竹子做成箫管等乐器,制定了定五音十二律。不过有关伶伦制律的事情,虽然古籍记载很多,但因为文字过分夸张渲染,大家觉得可信度不高,中西历代学者,经常都持质疑态度。
  医药:黄帝与岐伯、雷公探讨人的病机病理,结果这一次对话被记载了下来,编写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成为中医学说中的瑰宝。(一说,《黄帝内经》为汉代医家所著,只是假托黄帝所作。)
  文字:据说仓颉是在看到鸟兽走过后留下的爪印和蹄印后产生灵感创造的汉字。
  历法: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测定日月星辰制定了历法,教导百姓在合适的时间播种五谷,但此历法已经失传,无法考证。
国家雏形这一段,有朋友提出国家雏形概念是否合适,这个提法,确实是我自己表达的,细想这样可能有些不妥,现在去修改,晚点重新登上来。在此,向提建议的暮云海天致谢哈!
为了表达更准确,将昨天的内容稍作修改
  3、国家的雏形(国家雏形是我个人定义的概念,学术上准确的说法是这一时期在向国家政权过渡)
  黄河流域统一以后,黄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此广袤的土地,应该怎样管理?以往的氏族部落,人员结构不复杂,土地面积也相对较小,管理的难度就不大。但现在,不仅土地空前广阔,人口空前多,管理难度呈几何数的增加。所以,黄帝不得不在大臣的帮助下,开始了对国家的设计。
  土地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黄帝用自己的步子丈量土地,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防止人民发生争夺土地的争端。
  职官制度建立:土地制度一旦确立,黄帝开始制定国家的职官制度,如以云为名的中央职官,管宗族事务的称青云,管军事的称缙云,又设置了左右大监,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风后、力牧、常先、大鸿被任命为治民的大臣。据说设置的官位共计120个。并对各级官员提出廉洁自律、以德治国的要求,尤其是设立“九德”这个职位,教养百姓按照规范的品德行事,对犯罪重者判处流失,罪大罪极者判处斩首等。
  军队的创建:原始居民的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但那时候的战争类似于打群架,大家上来就群殴,毫无章法,实际作战能力大大减弱。为了打败炎帝和蚩尤,黄帝(一说是黄帝的臣子风后)通过操练,教给士卒进退的规矩、聚散的法度,使士兵熟悉各种信号和口令,在战斗时做到令行禁止,协调一致,发挥了军队整体合力。这样一来,黄帝部落在两次战争中都大获全胜,为了要巩固炎黄部落的既得利益,黄帝继续操练军队,军队后来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
5、黄帝的后裔
  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共主,国家文明的大门已经被他叩开,他的继承者必将开创更伟大辉煌的事业。
  话说黄帝有四个妃子:正妃是嫘祖;次妃方雷氏、彤鱼氏、嫫母。四个妃子,一共生了25个儿子。25个儿子里面最著名的是正妃嫘祖生的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即少昊帝,东夷族的首领,五帝传说中有些记载认为少昊是五帝之一。还有一个说法,少昊帝是方雷氏生的。)被封在江水(四川岷江,考证的说法很多);另一个叫昌意,被封在若水(四川雅安荥经)。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儿昌仆,生下高阳。黄帝死后,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即帝位,这就是颛顼帝。
  除了玄嚣和昌意,黄帝还有12个儿子被分封出去做了诸侯,他们根据自己的封地名称为自己命名姓氏,如: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由此这些姓氏可以看出,后来的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部落,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又以国为氏,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所以,中国人自称“黄帝子孙”或“炎黄子孙”。
二、颛顼(公元前25-24世纪)
  颛顼又是一个神童。据说他的母亲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黄帝死后,将部落联盟政权传给了颛顼,这一年颛顼二十岁。
  尽管黄帝功勋卓著,氏族部落争相归附,但他给颛顼留下的并不是和谐的大同社会。首先,各个氏族方国是因为联盟首领强有力的武功而臣服,一旦强权的首领去世,统一就会受到挑战。其次,而且经济利益和文化的差异使各部落矛盾重重,部落之间相互征伐。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原本已经兴旺发达的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颛顼作为一个上承炎黄,下启尧舜的领袖,历史要求他必须完成重任:巩固统一、宗教改革、发展生产。
  1、巩固统一
  (1)与共工之战
  黄帝通过武力征服了炎帝部落,炎帝部族对此有诸多不满。强权的黄帝在位期间,矛盾被隐藏,一旦黄帝逝世,炎帝的后裔共工氏就决心摆脱颛顼的统治。
  当时,颛顼部落居帝丘(今河南濮阳东南),处在黄河(约当今卫河)东岸附近。共工部落,居九有(即九州),在黄河中游河西地区(约在今河南辉县境)。看看地图就知道,共工部落在颛顼部落联盟的上流。当时,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祸及百姓。共工氏部落因为自己在上游,所以想把问题简单化,直接修筑西岸河堤,将大水引至东部河堤,这样不仅可以轻松地解决共工氏部落的水患问题,而且,可以顺道教训或者除去颛顼部落。颛顼闻讯大惊,共工氏部落的河岸一旦筑成,那颛顼部落就是头上悬了一条河。但颛顼还没来得及派人去谴责共工氏,大水就来了。洪水迅速冲毁东岸河堤,颛顼部落伤亡极其惨重。两部落为了利益再次决战。
  由于共工的行为残害了无辜生灵,引起了人们的愤怒,所以,颛顼讨伐共工得到百姓的广泛支持。双方大战于澶渊(今濮阳西)。战争十分激烈,传说两个首领亲自上阵,并从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不周山地处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极高极高的撑天柱。双方在这里鏖战不息,共工连连失败,又后悔自己造成的生灵涂炭的景象,心里万念俱灰,猛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不周山被拦腰撞断。从此,西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不周山的支撑,倾斜下来,东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剧烈震动,陷了下去,形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从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东方流去。
  这一次战争的胜利,使颛顼巩固了政权,维护了统一。而共工氏最后的一撞,得到了后人的谅解和尊敬。在共工氏死后,人们奉他为水师 (司水利之神)。
  关于怒撞不周山一段,完全是神话。还有一个说法是女娲看到水怪共工发洪水残害百姓,所以帅华夏百姓讨伐共工,所以,共工怒撞不周山。
  (2)划分行政区域
  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中原地区,但和九黎部族长期形成对立局面。直至颛顼,才形成各民族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颛顼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明确规划,确定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区域。《史记》上说他统领疆域“北至幽陵(今河北、辽宁一带),南至交趾(今广东、广西、越南一带),西至流沙(今甘肃一带),东至蹯木(今东海),”极其广大。
 二、宗教改革
  九黎部落早在黄帝时期就盛行巫教,其实原始先民相信神神鬼鬼的东西并不奇怪,因为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势必产生对鬼神的敬畏。但是,巫教发展到颛顼时期,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首先,巫教秩序很混乱,人人可装神弄鬼,玩弄巫术,疏于耕种。其次,巫教流行,导致祭祀增加,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浪费大量的祭祀物品,使人们生存受到威胁。再次,这种人人皆可传达神旨意的做法,使颛顼无法统一各部落的意志,达成团结的向心力。颛顼由此意识到:必须统一神权!他规定只有自己和重氏才能分管天上之事,传达天上神灵之旨意,其他巫师不得妄传。又任命黎氏专管地上之事,让群巫为黎民百姓祈福免灾,不得过问天上之事。
  这绝不是一个平凡的指令。它不仅仅是强了部落之间联盟的凝聚力,强化了颛顼的地位,最重要的是,从此以后神权受部落首领及其助手巫师的支配,神权成为特权,垄断于统治者少数人之手。而神权的垄断率先在社会中产生了等级观念,带来了社会分层,促进国家诞生的步伐。
三、发展生产
  搞完宗教改革,各部落上下重新统一认识,高度团结在以颛顼为领导核心的部落联盟政权周围。部落纷争平息了,颛顼可以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了。于是,颛顼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事务,劝导百姓遵循自然的规律从事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田地。这一时期农耕文明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据说颛顼在位78年,活到98岁逝世,葬于濮阳。颛顼生子穷蝉,但穷蝉并没有继承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只是后来穷蝉的孙子“舜”,因为尧的禅让,又做了天子。而春秋战国时的楚王就是舜的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三、尧(公元前24-23世纪)
  颛顼死后,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到了黄帝后裔的另一支东夷部落首领少昊的孙子高辛手里,高辛又称帝喾。
  黄帝家族基因很好,所以,高辛生来也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做了天子以后,普遍施予恩泽于人民。他顺应上天的意旨,关心人民的疾苦,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娶居娵訾氏,生下挚。帝喾死后,挚接替帝位。帝挚登位后,由于政绩不突出,于是弟弟放勋登位。这就是帝尧。
  1、帝尧时代的治水事业
  尧又是一代圣君。《史记》形容说:接近尧,你会感觉太阳一样温暖;仰望尧,你会看到云彩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和睦,百官政绩昭著,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偃旗息鼓,不互相征伐。
  尧统治很贤明,但人民生活依然很困苦,因为尧的时代,又是传说中的洪水时期。据说水势浩大,奔腾呼啸,淹没山丘,冲向高冈,民不安居。尧对此非常关切,征询四岳(四方诸侯之长)的意见,问谁可以治理水患,四岳推荐了鲧。尧觉得鲧这个人靠不住,不适宜承担这项重要的工作。但是四岳坚持让鲧试一试,于是尧任命鲧去治理水患。鲧治水九年,采用堵的方式治理洪水,毫无功绩,鲧被尧流放(一说斩首)。
  关于鲧被流放或斩杀的事,后世很多学者就此事发表议论:按《史记》上述的说法,帝尧先知先觉,早就知道鲧不足以担当重任。但是,帝尧在预知失败结果的情况下,明知不可而为之,接受了四岳的建议,任用了鲧。而执行者鲧尽心尽力治水。虽然失败,但当时的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短期内不能掌握根治洪水的办法完全情有可原。而尧作为英明神武的最高领导,不会不知道自己对此事有领导责任和治水难以成功的客观原因。由此,后世学者推论,鲧受到刑罚处理,不是因为治水失败,而是因为政治夺权失败。
2、武功赫奕
  从黄帝统一黄河流域以来,版图的统一和文化的融合是他的继承者的最高追求。颛顼消灭共工,实行宗教改革以后,炎帝部落和九黎部落暂时消停了。而尧时期,三苗在长江、淮河流域及荆州一带又蠢蠢欲动,开始闹事,尧帝派舜去征服,结果舜大获全胜,尧把共工(应该还是因为共工部落的首领都叫共工)流放到幽陵(今北京,河北北部地区一带),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流放到崇山(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与天门山相连),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敦煌),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把鲧流放到羽山(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以便改变东夷的风俗。惩办了这四个挑头闹事的部落首领,天下人都震服了。
3、制定历法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古今中外,历法多如牛毛,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
  第一种历法是阳历,按照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也就是回归年(365.242199日)来确定历法年。优点是地球上的季节固定,四季分明。缺点是不和月亮运行周期产生联系,沿海人民计算潮汐不方便。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就是太阳历。
  第二种历法是阴历,按照月亮围绕地球转的周期也就是朔望月(29日12小时)来确定历法月,一年12个月,共354日。优点是计算潮汐方便,缺点是阴历比回归年少10-11日,季节不固定。所以阴历的新年,有时候是寒冬,有时候是盛夏。比如阿拉伯历就是阴历。
  第三种历法是阴阳历,调和太阳、地球、月亮运转的周期(中国采用每19年增加7个润月的方式来调和),要求历法月要与朔望月基本一致,历法年要与回归年基本一致。我国的农历就是阴阳历。
  从某个角度讲,历法的完善程度,和农业发展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随着人类生产力和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历法一直在改革,我国现在用的农历,差不多是经过了100多次历法改革确定下来的成果。据说黄帝和颛顼都制定了历法,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没有详细记载或考证资料。而尧的历法,《尚书》有一些粗略的资料记载:尧派羲仲观察日出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派羲叔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为夏至;派和仲观察日落的情况,以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秋分;派和叔住在北方叫幽都的地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以白昼最短的那天作为冬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确定以后,尧决定以366日为一年,每三年置一闰月,用闰月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使每年的农时正确,不出差误。
  如果《尚书》的记载真实,个人认为,尧帝时期的历法应该算阳历,因为这时候农耕文化出现飞跃进步,阳历四季分明可以较好指导农业生产,阴阳历应该是中国历法若干年发展修订而成。
4、创造围棋
  相传,通过尧的不懈努力,当时的农耕生产和人民生活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但有一件事情却让帝尧很忧虑:独子丹朱十几岁了却不务正业,经常招惹祸端。帝尧为了儿子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创制了围棋。尧用箭头在一块平坡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捡来石子,通过石子的摆放将自己在率领部落征战过程中如何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讲解给丹朱。丹朱一开始学棋很专心,也不到外边游逛。帝尧高兴地对妻子散宜氏说:石子棋包含着很深的治理百姓、军队、山河的道理,丹朱明白了这些道理,接替我的帝位就是自然的事情。结果,丹朱棋还没学深学透,却听信坏人的谗言,觉得下棋太束缚人,犯以前的老毛病,终日朋淫生非,甚至想用诡计夺取父帝的位置。帝尧十分伤心,再也不想看到丹朱,就把丹朱迁送到南方,还把帝位禅让给虞舜。据说后来,虞舜也学帝尧的样子,用石子棋教儿子商均。
  尧在位70年,感到自己日渐衰老。因为独子难堪大任,另外选择继任人的问题迫在眉睫。据庄子记载,尧曾经遍访名山,找过一些贤明的隐士:如善卷,许由等,请他们出来接掌天下,但这些人都拒绝了。因此尧就与四岳(四方之诸侯)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考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舜和娥皇、女英住在沩水河边,相处融洽,两位夫人都能恪守妇道。尧又派舜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并且井井有条。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和睦,也使诸侯们之间都友好相处。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雷雨中,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尧终于放心了,把帝位交给了舜。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逝世后,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但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刚才发错了,重来
  5、禅让
  尧在位70年,感到自己日渐衰老。因为独子难堪大任,另外选择继任人的问题迫在眉睫。据庄子记载,尧曾经遍访名山,找过一些贤明的隐士:如善卷,许由等,请他们出来接掌天下,但这些人都拒绝了。因此尧就与四岳(四方之诸侯)商议,请他们推荐人选。四岳推荐了舜,说这个人很有孝行,家庭关系处理得十分妥善,并且能感化家人,使他们改恶从善。尧决定先考察一番,然后再行决定。
  经过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考察,舜收到尧的信赖。
  把帝位交给了舜。尧让出帝位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逝世后,舜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但诸侯前来朝觐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舜帝。
  1、因孝成名
  舜,是颛顼的曾孙。颛顼死后,天子位传给了哥哥少昊的孙子。穷蝉变成了平民。舜就是穷蝉的孙子。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跑过买卖。生活经历的丰富使舜增长了阅历,丰富了知识。舜的父亲瞽叟愚昧,继母顽固,弟弟象凶狠残忍,他们都想杀掉舜。舜却恭顺地行事,从不违背为子之道,友爱兄弟,孝顺父母。他们想杀掉他的时候,就找不到他;而有事要找他的时候,他又总是在身旁侍候着。舜二十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三十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全都推荐虞舜。
  孟子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所以,后来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舜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故事被《二十四孝故事》收录。不过,说起《二十四孝故事》,我必须吐槽一把,此书弘扬孝文化无可厚非,但里面露骨地宣扬:孝是无原则的为父母做一切,不惜泯灭人性,让人不寒而栗。里面有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虽然大团圆结局,但包含的思想变态扭曲,谢天谢地,孩子们的教材跟这本书相比,那还是相当好的书。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谁写出这样的教育故事,就应该被口水军淹死。
(可批量传图、还有插入视频等功能哦!)
12345678910
09-0409-0409-0409-0409-0409-04
微信公众号扫描微信二维码关注身边发生的最新资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微信群二维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