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380真的很差吗?看评论AK380比飞傲7,旷世,901,金菊花 ak380差很多。

简约却不简单 Astell&Kern新款HiFi播放器AK70上手评测
作者:vcii  来自:imp3.net原创  
Astell&Kern
第一次看到Astell&Kern新品AK70的图片时,隐约感觉到这是一款走性价比路线的产品。而当拿到真机后,更加坚定了之前的看法。Astell&Kern播放器的售价,通常与其外形所呈现的“厚重感”有关。AK380的售价最高,主机看上去也最厚实,拿在手里像一块铁疙瘩。而AK70无论视觉上还是手感上,与之对比都有着较远的差距。但要是与Astell&Kern售价最低的AK Jr对比,很明显AK70更有档次感一些。手上的这台AK70虽然还是工程样机,但已经是接近最终零售版的形态了。它可以通过OTA方式来更新固件,Astell&Kern对新固件的发布也十分积极,昨天刚更新完,今天开机后菜单里又有了新版本提示。AK70更新固件的操作步骤比苹果还要简单,只需要点一下“确认”即可,没有烦人的许可协议,也无需等待在线认证。尽管它运行的操作系统是基于Android的,但定制的比较深,完全看不到Android UI的影子,包括菜单设计也是极其简洁,使用起来一目了然。与其它AK播放器一样,AK70的操作流畅度也是那种“四平八稳”的风格,与行云流水四个字毫无关系,但也绝对不会卡顿。就好像有着一身的劲但却使不出来。关于这个问题,在上一次的发布会上我曾与Astell&Kern的刘部长聊过,得到的答案是AK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了音频电路上,系统方面本着好用够用的原则。声音方面AK70延用了之前在AK100II、AK120II以及AK240上获得用户广泛认可的Cirrus Logic CS4398解码芯片,这款芯片对于AK的工程师而言已经是相当的熟悉了,所以在没有试听之前,我就对AK70的音质表现有信心。后来的试听实际上也验证了这一点。AK70支持的音频格式有WAV、FLAC、WMA、MP3、OGG、APE、ALAC、AIFF、DFF、DSF,其中DSD支持DSD64和DSD128立体声解码,PCM支持从8KHz~192KHz采样,位深支持8bit、16bit、24bit,也就是说AK70支持的最高音频规格是24bit/192KHz,与旗舰的AK380拉开了距离。从实用角度来说,24bit/192KHz完全够用,至少我手上的资源,绝大多数还都是CD品质(16bit/44.1KHz),只有少量的用于测试产品的才是更高规格。对这方面追求极致的用户,我相信可能都玩台式了吧。平衡输出、USB DAC这些功能在AK70上也都得到了保留,不过平衡输出口依旧采用2.5mm规格。AK70的外壳也是一整块铝通过CNC加工出来,并在后面板贴上玻璃,结构上与高端的AK240甚至是AK380并无二致,但材料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AK70的机身是铝金属,而AK240和AK380的机身则是航空铝。铝的重量没有航空铝大,硬度也没有航空铝高,所以在耐磨性方面AK70是不如AK240和AK380的。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不仅存在于主观的音质感受上,而且也存在于客观的整机用料上。从手感上来说,拿着AK240总是担心会掉落,所以就想给它套上防滑的皮套,但拿着AK70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一方面是机身体积小重量轻,另一方面就是AK70的机身棱角大,本身具备了很强的防脱手能力。它的边缘位置尽管也做了倒角的处理,但手指摸上去依然有着少许的锋利感。纵观Astell&Kern的全线产品,从手感方面来说,个人最喜欢的还是AK300,大小刚刚好,重量刚刚好,边角处理的刚刚好,外形逼格也是刚刚好。(题外话)AK70的操作几乎都是在这块3.3英寸触摸屏上完成的,这块屏幕拥有480×800像素分辨率,看上去没有颗粒感,显示专辑封面信息绰绰有余。当然AK70也不支持诸如浏览图片这些似乎是会拉低逼格的副功能,所以即便是用上IPS材质的视网膜屏也没啥用处。这也契合了之前刘部长所说的好用和够用就好的理念。AK70的内置空间有64GB,并支持通过TF卡扩展容量,官方标称最大支持128GB TF卡扩展,但经过微博号“我是真明亮”的实测,AK70可以支持200GB TF卡。此外,AK70还支持WiFi和蓝牙,其中WiFi支持802.11b/g/n(2.4GHz模式),蓝牙支持Bluetooth 4.0(AVRCP、apt-X)。之前所说的OTA固件升级就是通过WiFi完成的。蓝牙方面我试了手上的索尼SRS-XB2音箱,可以连接使用,但是AK70的apt-X发挥不出来,因为SRS-XB2是AAC和LDAC。能正常听是因为通过SBC方式调制解调,音质自然不怎么样。现在市面上支持apt-X的蓝牙音箱有,但是并不多,原因就在于apt-X授权是收费的。还有要说的就是AK70的机身颜色,官方参数里写着“misty mint”,即朦胧的薄荷色。第一次看觉得清爽之余还有一丝的怪异,看多了就只有清爽了。AK70的背面与侧面材质不一样,侧面是铝而背面是一整块玻璃,但颜色的一致性做的很好,基本上无色差。AK70的机身厚度为13mm,比AK Jr要厚一些,因为没有延续光影的外观设计,所以看上去并不抽象。它的机身体积是60.3×96.8×13(mm),重量132g。正面靠右的削边在右手单手拿握时,拇指会自然落在上面,特别舒服。AK70的音量滚轮与AK240的非常像,但手感略有不同,AK70的操作起来更轻松一些。AK70只有一个TF卡扩展槽,插入TF卡后,卡尾是凹进槽内的,误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细节方面考虑的比较周道。加入两张与飞傲X7的外观对比,在X7面前,AK70俨然一个小家碧玉的公主,重量方面X7也要重不少,但X7的边缘相对圆润一些,没有AK70那么强的棱角感。Astell&Kern AK70参数配置:Cirrus Logic CS4398解码芯片支持平衡输出支持USB DAC内置64GB存储空间标称最大支持128GB TF卡扩展3.3英寸WVGA(480×800像素)分辨率TFT显示屏支持格式WAV、FLAC、WMA、MP3、OGG、APE、ALAC、AIFF、DFF、DSFPCM从8KHz~192KHz(8/16/24bit)DSD64和DSD128立体声最高支持24bit/192KHz解码3.5mm耳机输出,2.5mm平衡输出WiFi 802.11b/g/n(2.4GHz)Bluetooth 4.0,支持AVRCP、apt-X主机体积60.3×96.8×13(mm),重量132g铝金属外壳,misty mint颜色(朦胧薄荷色)3.7V 2200mAh锂电池支持固件OTA升级AK70的音量调节一共有150级,推Martian时开到90左右即可,它的音量调节非常细腻,除了用滚轮外,也可以在屏幕显示音量进度条时用手指上下滑动调节。此外在把AK70放进口袋时如果担心音量滚轮误碰,可以在系统菜单里锁定,这样只有在亮屏状态下音量滚轮才有用,挺人性化的一个设计。如果你认可AK100II的声音,那么我想也一定会认可AK70的声音的,因为它们的风格相似,都是那种追求均衡的路子,想要在AK70上找点儿刺激是不容易的,至少搭配Martian是不行的。平时听的一些齿音明显的曲子,在AK70上也不那么锐利了。但是它的高频解析力却并不低,该有的细节还都在,只是表现出来的感觉给人比较宽松。AK70的声场横向和纵向深度几乎一样,人声略微有点儿贴耳,音色的个性感不那么强烈。此外就声音的密度来说,和AK240有一定的差距。总的来说,AK70 + Martian的表现均衡轻松、个性偏少、较为耐听。换上Edition X,音量需要开到110左右。Edition X是一款很好推的耳机,在AK70的驱动下女声多了几分甜美,听起来很舒服。它的高频略微有一点儿薄,低频的下潜比较深,并且弹性十足,能够给人一种宽松的音乐氛围。试了几首弦乐作品,控制力不错,音色很正,整体给人的感觉是那种干净的不偏不倚的味道。又找来一根USB线,连在PC上作外置DAC玩了玩。首先音量大小只能在AK70上调节,电脑的音量调节不起作用。其次在AK70作外置DAC期间,PC并不能为AK70充电,或者严格来说是充电的速度赶不上AK70耗电的速度。简单听了两首曲子,感觉与AK70独立播放时的表现相差无几。USB DAC只是提供了AK70多一种的玩法,让PC或者是其它具备OTG功能的音频设备有了更好音质表现的可能。截止发稿时,AK70在中国地区的零售价格仍没有出来,不过可以参考国外的定价,此前公布是599美元。这里大胆预测一下,国内的售价应该是3999元,等公布了我再更新这一段吧。最后应评测样机提供方的要求,安利一下Astell&Kern即将在本月26日下午于成都尼依格罗酒店举办的AK70试听交流会活动,届时欢迎成都的烧友前来玩耍。
这个颜色还是..........怪怪的.
09:38 | #1
售价没有猜错,就是3999元,更新到这里吧。
10:56 | #2
figure168: 可以安装其他播放软件不?不可以,不支持第三方安装。
09:49 | #3
vcii: 全是韩语,表示鸭力很大,在线试听没有问题,下载的话要登陆ID。可以安装其他播放软件不?
22:36 | #4
figure168: 可以在线下载歌曲么?全是韩语,表示鸭力很大,在线试听没有问题,下载的话要登陆ID。
20:19 | #5
可以在线下载歌曲么?
20:15 | #6
[][][][][][][][][]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意见反馈: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不吹不黑 AK380 240这俩声音在国砖里算什么水平?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ak本来就是捆绑用的,直推既没有推力,也没有素质,只有一个因人而异的听感。如果买个ak直推,那纯粹花钱找罪受。
现在大家听的都不是 音 而是 质
AK系列的设计是很棒的,差异化的设计中有多少眼前一亮的产品?要说不好看的我认为需要提高一下自己的审美
并没有玩过所有国砖,最高用到901u,确实声音不错,但是更多的国砖也就那样——数据很重要,素质很重要,但是听歌不是只听数据,起码有些评测中数据漂亮的国砖,调音不行,空有素质,实际听感极为一般,跟半成品没两样。过度捧和过度黑都一样无聊,原谅我木耳确实没办法将什么“干冷硬尖”和ak240联系起来,说索尼d50还差不多,ak的问题是软了点,听古典什么的爆不起来。期待国砖出现更多素质听感兼备,而且操作等方面也令人满意的产品。
引用第2楼小夜叉于 17:19发表的 :
240出来的时候因为对手是老901 C4 D100这种,稍微好点的音质,对于那种不差钱的土豪并且喜欢高颜值机器的人没啥别的选择了,但是现在,国砖日砖英国砖都回过神来了,AK还是卖个信仰
棒子货能有信仰?是我太年轻不懂历史还是老了OUT了?
国家成立时间还不如索尼公司时间长,谈信仰!
百科:索尼1946,韩国1950
引用第20楼piggyone于 11:00发表的 :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ak本来就是捆绑用的,直推既没有推力,也没有素质,只有一个因人而异的听感。如果买个ak直推,那纯粹花钱找罪受。
2W4的转盘!兄弟总结很到位!哈哈
380的素质放国砖大概。跟飞傲比一比的水平
密度高点大概9000。可是它密度不高
引用第13楼af-06-13 09:38发表的 :
AK240与其它播放器的横评,有AP测试数据:
当初还是拿飞傲X7对比的,实际上现在有了山灵M5,斯巴克i5等,两千多的国货声音上足够让AK240汗颜了。
AK那声音真不能叫做“自然”,细节上缺失明显,涂抹细节,无论听什么都是软绵绵的所谓“柔和”,和HIFI这两个字完全不搭边。
AF大的文章要是能早发些,我也不至于被AK水军毒害而亏掉大几千块了,声音确实一般般,单说便携做工操作什么的ZX100足够满足
辩证一点来看,AK的好处有几个
1.非常优秀的UI和UED界面设计,不卡顿不延迟,简单明晰bug少
2.一流的外观设计和材质
3.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无孔不入的安利(如果这算是一个优点)
缺点有几个:
1.对声音还是缺乏理解和判断。380和240声音上都有一层甜了吧唧的味道,类似劣质奶油黏在手上,怎么洗也没办法完全洗干净,总会残留那么一点,不过380声音好歹算是正常。
2.380续航只有7-8小时,某次坐飞机用了个大耳机,上去了还没下来就断电了,那时候无比想念金菊花
3.价格实在是太虚高了,首发3W多,昨天听说已经跌破2W,奢侈品级别的定价。定价正常的声音不正常,声音正常的定价不正常。
4.推力太小。好好一个播放器还专门加个外置的耳放接口,这是对自己的产品多没信心的表现?实际听下来推力确实是不行,也不知道那么大电池,做到那么短续航,电都浪费到哪里去了
引用第28楼garyvictor于 13:25发表的 :
辩证一点来看,AK的好处有几个
1.非常优秀的UI和UED界面设计,不卡顿不延迟,简单明晰bug少
2.一流的外观设计和材质
3.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无孔不入的安利(如果这算是一个优点)
我觉得你说的中肯
反正380标价9000刚刚算可以买,不过还是逃不过加钱上金菊的命运
突然想到,它的电量不是都浪费在了高清电容大屏上了吗???哈哈哈哈本末倒置说的就是380了!!!
都挺黑的,呵呵。
国砖有类似的声音吗?求安利。MOJO的声音和AK差别挺大的。我听过的北极星和LUXMAN的调音比较像AK320但不像AK240。AK380没听过,太贵了。
引用第31楼gebegebe于 16:48发表的 :
国砖有类似的声音吗?求安利。MOJO的声音和AK差别挺大的。我听过的北极星和LUXMAN的调音比较像AK320但不像AK240。AK380没听过,太贵了。
为什么要类似?金菊花一步到位,买不起就看看af2000的一个评iPhone6s的贴的最后
引用第25楼kenidcn于 11:51发表的 :
2W4的转盘!兄弟总结很到位!哈哈用lo的,不是同轴
引用第33楼piggyone于 17:11发表的 :
用lo的,不是同轴
LO口不插同轴线?
引用第34楼kenidcn于 17:12发表的 :
LO口不插同轴线?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引用第32楼kenidcn于 16:53发表的 :
为什么要类似?金菊花一步到位,买不起就看看af2000的一个评iPhone6s的贴的最后
因为喜欢啊。。要是有类似的但是更便宜的不就省钱了吗?类似的解码也可以推荐个,最近有点看好CHORDETTE 2 QUTE
引用第36楼gebegebe于 17:44发表的 :
因为喜欢啊。。要是有类似的但是更便宜的不就省钱了吗?类似的解码也可以推荐个,最近有点看好CHORDETTE 2 QUTE
干嘛要喜欢甜腻没素质的东西
不过我已经说过了可以去找飞傲的东西来听听看
论坛定期都要发些帖子来黑一黑ak和大法,习惯了。
引用第28楼garyvictor于 13:25发表的 :
辩证一点来看,AK的好处有几个
1.非常优秀的UI和UED界面设计,不卡顿不延迟,简单明晰bug少
2.一流的外观设计和材质
3.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无孔不入的安利(如果这算是一个优点)
.......380续航确实是硬伤,还有dsd播放,跟费电,不知道金桔花是怎么做的,播放dsd和wav续航一样,目前的播放器里,播放dsd金桔花还是no.1,这点无争议。
Powered by有人实测过ak380的不失真和最大输出功率么
等有空了借个来测测。看以前用户的评价,如果不用那个背夹耳放AK380输出功率应该也不大。
像国砖那样增益堆那么高也不一定是好事
过高的高增益除了推大耳比较响,声音更粗硬,没啥好处
而且真正好不好听也和失真关系不大,尤其是随身
我的听音音量一般也就80-90db,这时候按照灵敏度公式,基本所有耳机的工作功率连1mw都不到,推某些很高敏的塞子可能只要0.01mw不到,如果你直推塞子,那么完全没必要考虑所谓的“失真测试”,功率都不一样何以谈失真参数
当然,如果你喜欢音量开老高、钟爱某些砖力大声粗毫无细腻感的声音,可以忽视我的说法
引用第8楼冈部-伦太郎于 10:42发表的 :
那就200吧,总之50肯定不够的。钽电容性能是好啊,但是你见过100uf以上的?
你就是个理论帝,还是多实际听听吧
200mw的动态(储备功率)可以让你的耳膜直接达到痛阈
引用第21楼azure_rath于 22:16发表的 :
像国砖那样增益堆那么高也不一定是好事
过高的高增益除了推大耳比较响,声音更粗硬,没啥好处
而且真正好不好听也和失真关系不大,尤其是随身
我的听音音量一般也就80-90db,这时候按照灵敏度公式,基本所有耳机的工作功率连1mw都不到,推某些很高敏的塞子可能只要0.01mw不到,如果你直推塞子,那么完全没必要考虑所谓的“失真测试”,功率都不一样何以谈失真参数
.......我要是说380推各种大耳基本都弱爆了。你咋想?测这个指标是为了知道他听音乐时候是否能输出几mW(耳朵基本就爆了,谁都知道真正音乐信号来了根本就没那么大的)么?指标都是相对的啊。为啥有功率储备这个词。更何况ak这种肯定干不过各种老随身听。就更谈不上所谓几百mw的储备了。
你知道有一种人唱歌特好听特准确,就是声音小到尼得把脸铁她嘴上才能听见……我这么比喻你能明白输出功率的真正意义么?一般来讲评判一个人唱歌好不好,让他在一个舞台上演唱,前提是他要先能清晰洪亮的让你听到!!再说的玄一点,ak的几十mw都不如sony的几mw声音充沛(信号和阻抗都确定,1mw其实就是1mw。我之所以说的这么玄学,真正是什么意思,你要是玩过各种老机也玩过ak的话应该懂)。
引用第23楼fenk于 22:34发表的 :
我要是说380推各种大耳基本都弱爆了。你咋想?测这个指标是为了知道他听音乐时候是否能输出几mW(耳朵基本就爆了,谁都知道真正音乐信号来了根本就没那么大的)么?指标都是相对的啊。为啥有功率储备这个词。更何况ak这种肯定干不过各种老随身听。就更谈不上所谓几百mw的储备了。
你知道有一种人唱歌特好听特准确,就是声音小到尼得把脸铁她嘴上才能听见……我这么比喻你能明白输出功率的真正意义么?一般来讲评判一个人唱歌好不好,让他在一个舞台上演唱,前提是他要先能清晰洪亮的让你听到!我说过,80-90db根本用不到多高的功率谢谢
我也见过平时听音音量大到我听了会觉得耳鸣程度的人,如果您是那种人,那么我表示理解,那种音量下ak系的播放器已经基本没法听了
除此以外,我觉得拿380推大耳是一个极端蛋疼的事情,有那钱还不如搞一套还可以的系统在家安心听各种大耳
随身的意义是塞子和便携,而不是开放式高阻大耳
引用第24楼azure_rath于 22:39发表的 :
我说过,80-90db根本用不到多高的功率谢谢
我也见过平时听音音量大到我听了会觉得耳鸣程度的人,如果您是那种人,那么我表示理解
除此以外,我觉得拿380推大耳是一个极端蛋疼的事情,有那钱还不如搞一套还可以的系统在家安心听各种大耳
随身的意义是塞子和便携,而不是开放式高阻大耳低阻正常灵敏度的大耳他也没戏。很神奇的是,在输出方面很多续航和体积都很正常的新老随身都比他好。如果你执意认为我花这么多钱就是来把塞子推出高品质的话。那么我敢说这部分空间在手机音质相对较高速的发展下,没两年就会被压缩的剩不下多少。ak机器的素质最近2年提升较大,我认为声音非常好了。但比起同样更高速进步的手机来,你会直观的感受到他日益变得鸡肋。之前一直用大系统因此我觉得一个塞子并不能用来检测前端有多么大打素质差距。因为它本身局限就很大。要将随身听拉大档次,不失真功率就是一个考量。以前可能只是功率,随着元器件和技术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还对不失真有较高要求而已。
至于随身的体验,还有续航,从索尼发明它开始就是工程师一直要花同样的精力去研究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随身设备从完成度,整体设计角度讲实际上是在开倒车。原因也很简单,别说我们国砖了,iriver鼎盛时期在随身圈子里也是个数码牌子。我因为喜欢他家设计买过飞芯和三星主控时代的各种产品。那时候iriver就是力大声“歪”的路子(不过没想到现在拧巴了,ak一直在提醒我们:忘了艾利和吧,我现在比它还吭多了!)。
引用第21楼azure_rath于 22:16发表的 :
像国砖那样增益堆那么高也不一定是好事
过高的高增益除了推大耳比较响,声音更粗硬,没啥好处
而且真正好不好听也和失真关系不大,尤其是随身
我的听音音量一般也就80-90db,这时候按照灵敏度公式,基本所有耳机的工作功率连1mw都不到,推某些很高敏的塞子可能只要0.01mw不到,如果你直推塞子,那么完全没必要考虑所谓的“失真测试”,功率都不一样何以谈失真参数
推力大同时能做得很细腻柔和,日韩产品确实做不到。国内产品做到的多了去了。要说硬,SONY的PHA3恰恰是最“硬”的。推力大就用“粗硬”去贬低,你真的听过台式系统的声音吗?
另外,音乐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瞬间的动态爆发需要的功率可能是通常的十倍以上,播放设备没有足够的储备功率是回放不好大动态音乐的。
引用第25楼fenk于 22:52发表的 :
低阻正常灵敏度的大耳他也没戏。很神奇的是,在输出方面很多续航和体积都很正常的新老随身都比他好。如果你执意认为我花这么多钱就是来把塞子推出高品质的话。那么我敢说这部分空间在手机音质相对较高速的发展下,没两年就会被压缩的剩不下多少。ak机器的素质最近2年提升较大,我认为声音非常好了。但比起同样更高速进步的手机来,你会直观的感受到他日益变得鸡肋。之前一直用大系统因此我觉得一个塞子并不能用来检测前端有多么大打素质差距。因为它本身局限就很大。要将随身听拉大档次,不失真功率就是一个考量。以前可能只是功率,随着元器件和技术几十年的发展,现在还对不失真有较高要求而已。
至于随身的体验,还有续航,从索尼发明它开始就是工程师一直要花同样的精力去研究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随身设备从完成度,整体设计角度讲实际上是在开倒车。原因也很简单,别说我们国砖了,iriver鼎盛时期在随身圈子里也是个数码牌子。我因为喜欢他家设计买过飞芯和三星主控时代的各种产品。那时候iriver就是力大声“歪”的路子(不过没想到现在拧巴了,ak一直在提醒我们:忘了艾利和吧,我现在比它还吭多了!)。既然您都知道ak380的过分溢价,如此那您为何还要盯着ak380不放呢?ak向来只是味道机+奢侈品。
另外,所谓“塞子测素质毫无意义”我并不认同,这如同拿着手机去拷机跑分,参考意义有,但是不大。您平时总是拿380推大耳吗?至少个人从没用随身任何一块砖去搞大耳,所以至少对我而言大耳的测试毫无意义。比如最近在用的x7和120ii,推大耳的时候前者明显占优,但是推定制时二者素质相仿,120ii在乐感、音色方面优势非常明显。能说因为120ii在大耳负载下声音很差而说120ii很差吗?我平时随身从不会费力地带着大耳,一点也不便携,重,隔音也不如各种定制。
所以我说了,脱离使用环境的测试毫无意义。
但是有一点并不否认,如果您是为了挑一个大耳用的随身,那么会比较有参考价值
引用第26楼af-05-04 23:10发表的 :
推力大同时能做得很细腻柔和,日韩产品确实做不到。国内产品做到的多了去了。要说硬,SONY的PHA3恰恰是最“硬”的。推力大就用“粗硬”去贬低,你真的听过台式系统的声音吗?
另外,音乐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瞬间的动态爆发需要的功率可能是通常的十倍以上,播放设备没有足够的储备功率是回放不了大动态音乐的。抱歉,国内产品的细腻程度能达到我的标准的真的很少,而且高增益下基本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细腻度的。而且我说的是随身的增益,并没有说台式,也没有说过增益=动态或者增益=推力,请您不要断章取义。
我想表达的是,国砖的高增益对推大耳,尤其是高阻,是有正面意义的,但是除此以外,容易造成粗硬的声音。
而且,不否认的是,过高的增益在台式系统里一样容易造成粗硬的声音,比如bha1和spl的phonitor,增益都很高,好处是强化了动态,然而细腻度并不是上品。
其同价位细腻度良好的机器,也基本很少能做到动态极佳。
大动态的还原和细腻度的维持本来就不是容易同时做好的事情
非要把把日韩产品那种严重缺少细节和动态的声音叫做“细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个人喜好就不去评论了,相对来说,失真到那种程度,已经超过一个做HIFI级产品公司的下限了。
其实喜欢日韩播放器那种风格的人真的可以去试试现在某些音乐手机,魅族PRO5,VIVO等。
引用第29楼af-05-05 09:53发表的 :
非要把把日韩产品那种严重缺少细节和动态的声音叫做“细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个人喜好就不去评论了,相对来说,失真到那种程度,已经超过一个做HIFI级产品公司的下限了。
其实喜欢日韩播放器那种风格的人真的可以去试试现在某些音乐手机,魅族PRO5,VIVO等。
没办法 价格那么贵以后脑放就开很大,说真的从声音和配置等来说同样是安卓机 飞傲的比韩国的真不差
引用第29楼af-05-05 09:53发表的 :
非要把把日韩产品那种严重缺少细节和动态的声音叫做“细腻”,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个人喜好就不去评论了,相对来说,失真到那种程度,已经超过一个做HIFI级产品公司的下限了。
其实喜欢日韩播放器那种风格的人真的可以去试试现在某些音乐手机,魅族PRO5,VIVO等。我觉得ak240推小耳塞并不缺乏细节与动态。看看耳塞高烧的保有量就懂了,认可的还是不错的。推大耳机自然比不了国砖,但推小塞子各有特点。手机始终是手机,不难听已经不错了。
引用第28楼azure_rath于 23:41发表的 :
抱歉,国内产品的细腻程度能达到我的标准的真的很少,而且高增益下基本没有达到我心目中的细腻度的。而且我说的是随身的增益,并没有说台式,也没有说过增益=动态或者增益=推力,请您不要断章取义。
我想表达的是,国砖的高增益对推大耳,尤其是高阻,是有正面意义的,但是除此以外,容易造成粗硬的声音。
而且,不否认的是,过高的增益在台式系统里一样容易造成粗硬的声音,比如bha1和spl的phonitor,增益都很高,好处是强化了动态,然而细腻度并不是上品。
其同价位细腻度良好的机器,也基本很少能做到动态极佳。
.......其实从您的论述中,我看到了一些个人口味的东西。
纯粹要细腻,要软声,要甜声。要丝滑牛奶巧克力声。那就没办法了,还是日韩系吧。只不过我觉得,您对细腻有追求,就略有偏离保真了。我们要听到的是软件本身的声音。而不是以听器材的修饰,或是这个器材是否能放出比较优美(别管软件是否优美)的声音为主的。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相对比较中性的声音。我不得不承认ak家的东西也越来越中性。只是输出不足,带负载能力差这个劣势反应到主观上都比较明显。有些人把冷硬糙叫中性,而有些人把中性认为是冷硬糙冲(截然相反的两种人)。有时候我实在觉得发烧友玩的不是hifi(高保真),而纯粹就是自己的口味,而发烧友误认为监听才是保真,少染,中性的,殊不知监听也是为各种特定用途而生的。
还有,我不认为推好塞子的放推不好耳机,而推大耳的放一定推爆塞子。正好相反,我把对负载的超宽适应性列为考量放大部分素质好坏的重要参考。是否苟同?
引用第32楼fenk于 21:19发表的 :
其实从您的论述中,我看到了一些个人口味的东西。
纯粹要细腻,要软声,要甜声。要丝滑牛奶巧克力声。那就没办法了,还是日韩系吧。只不过我觉得,您对细腻有追求,就略有偏离保真了。我们要听到的是软件本身的声音。而不是以听器材的修饰,或是这个器材是否能放出比较优美(别管软件是否优美)的声音为主的。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什么才是相对比较中性的声音。我不得不承认ak家的东西也越来越中性。只是输出不足,带负载能力差这个劣势反应到主观上都比较明显。有些人把冷硬糙叫中性,而有些人把中性认为是冷硬糙冲(截然相反的两种人)。有时候我实在觉得发烧友玩的不是hifi(高保真),而纯粹就是自己的口味,而发烧友误认为监听才是保真,少染,中性的,殊不知监听也是为各种特定用途而生的。
不就一万多点吗,哪这么矫情。买买买。
引用第34楼ar游于 11:23发表的 :
不就一万多点吗,哪这么矫情。买买买。穷人=矫情……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傲x7 金菊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