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与异地女网友主动来异地看你微信联系,和你联系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请问,我们关系还只能保持在女网友主动来异地看你层次上吗?

她差点被骗200万,微信里骗子太多了! - 今日头条()
被公司老总加微信,千万别光顾着高兴。仔细想想自己的段位,老总真的认识你这个员工吗?5月3日,在北京做生意的侯杰告诉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他在微信上被“熟人”骗走了15万元。侯杰回忆,今年年初,一位生意上来往的朋友,突然在微信上向他借15万元。因为周边朋友常会遇到资金周转问题,他没多想就给这位“熟人”转了账。“汇了钱对方也没吱声,我打电话过去,朋友说根本没问我借过钱”,但侯杰已经没有印象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了行骗者的添加好友验证,“可能头像、个人介绍都跟我的朋友一样,所以也没多想。”▲“CEO高仿群”多名业界知名人士被假冒。网络截图“老总”微信布置转账,财务经理受骗今年1月22日,北京一公司财务经理张妍看到“老总”凌晨发来的微信好友申请,虽然之前就已添加过一个微信号,但想到领导有两个手机,可能有单独指示,于是赶紧加为好友。刚一通过验证,张妍就收到“老总”发来的指示,让她给深圳某贸易公司汇款200万,还必须马上就办。怕耽误老总生意,张妍没多想就到银行汇了款。钱刚汇出,“老总”又让汇200万,心生疑惑的张妍这才战战兢兢给老总打电话,结果证实自己遭遇了电信诈骗。张妍迅速报警。事发上午11时28分,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民警李享接到了张妍报警后,立即与她取得联系。李享一方面安抚张妍,一方面让她冻结钱款。李享告诉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他与深圳专门负责冻结诈骗款的民警取得联系,通过微信消息,得知200万钱款已经迅速下分了7次,其中少部分钱款已被取走,其余账户通过与深圳各支行联系均已冻结。在成功结住大部分钱款后,民警又将为张妍开具的证明传真给深圳警方。最终,200万中的大部分被追回。海淀警方表示,此案发生在临近春节期间,正值诈骗案件高发期。警方同时提示,对于“领导”发出的电话、微信、QQ汇款指令,如果没有当面核实,容易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微信现“CEO高仿群” 暗藏骗局今年2月5日,上海点荣金融信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认证微博“点融网”称,发现一个由数十位假冒互联网金融企业CEO组建的微信群,“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赫然在列。▲“点融网”曝光“CEO高仿群”。网络截图就此“点融网”声明,该微信群与郭宇航及点融网完全无关。此后,多位出现在这个群内的金融界知名人士也辟谣称,此群里的“自己”是假号。有业内人士分析,这个“CEO高仿群”暗藏欺诈风险,“被拉进这个群后,对方可能会以高回报商业项目为由,诱骗你转账”。广东某电视台一位女主持人也向新京报证实,去年12月,有诈骗分子就曾在微信上,冒用自己头像,组建微信群,向朋友索要红包。对方甚至打出“决定圣诞节奔赴云南保山市施甸县贫困山区,看望留守儿童”的名义。根据网友提供的截图,该诈骗分子在朋友圈中称“感谢刚刚台长以及同事的捐款集资九万零四百,以及远方朋友的微信捐款和账号捐款,一共达123673元”。此外,今年3月份,上海一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财务主管陈女士被拉入了一个名为“公司高管讨论群”的微信群,群里的人员名称与头像均与客户所在单位高管常用的个人信息完全一致,陈女士的“老总”也在群内。进群后,“老总”特地@了具体经办财会业务的陈女士,让她退回之前支付给某公司的76.5万元保证金。陈女士深信不疑,立即将76.5万元划转至了“老总”指定的农行账户中。日前,上海农行方面向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确认此事。该笔款项当时已被转向异地的农行网点。没有完全实名认证,微信存漏洞据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调查,微信使用者遭遇诈骗主要受两个漏洞影响。第一,由于没有完全实名认证,陌生人可伪装成熟人的姓名、照片。同时记者还在网上发现一款微信截图伪装器,声称能把自己图像变成任何人。第二,诈骗犯可通过木马潜伏到微信群聊,熟悉这里的环境和当事人之间对话的语境。然后进行诈骗。日前,360猎网平台反诈骗专家刘洋分析,这类微信骗术,前期主要通过了解公司的内部信息,如组织架构,老总信息、财务信息后,进行伪装,再自己冒充老总微信(将微信设置为老总头像、名字),加财务要求转账或者组建一个假的高管群,让财务进来后冒充高层来转账。“而其他泄露手段也同样大量存在如无良商家盗卖,木马病毒攻击,钓鱼网站诈骗、二手手机泄密和新型黑客技术窃取等。”刘洋说。北京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反诈骗负责人王敏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扫二维码时,微信号存在被泄露的风险,此外,很多微信与手机相关联,嫌疑人通过输入手机号码,就可获得被害人的微信。不法分子可能通过“满天撒网”的方式来寻找目标,还有人会盯准一个企业,做足功课,通过“拉进微信群”的方式获得“同事”及“下属”的微信信息。就微信频繁出现的“熟人”诈骗问题,4月28日,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采访了微信团队。对于如何,防止诈骗犯利用木马病毒和微信对话修改器来进行诈骗,微信团队并没有回复。在采访中,微信团队称,在微信聊天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上,他们已经设置了针对用户的安全提示功能。针对金融诈骗的情况,当对方文字信息中出现“账号”、“转账”、“银行”等内容时,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请警惕任何向您获取或要求您输入账号密码的行为,务必确认对方的身份及官网连接。”同时,对曾有过金融诈骗举报的账号,采取封号处理。昨日新京报(微信号:bjnews_xjb)记者在多个微信账号上模拟了提出转账要求的对话,均未出现微信团队声称的提示信息。律师微信应帮助用户免遭财务损失北京卓浩律师事务所主任许荣认为,在上述案例中,诈骗实施者在微信平台上,事先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受害者上司的头像、姓名和其他相关资料,由于微信非实名、不能查验真伪,骗取受害者信任,然后提出紧急打款等要求,这对受害者的迷惑性极强。寻根究底,这是微信的非实名制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北京卓浩律师事务所主任许荣看来,虽然案件中最大的责任方是实施犯罪的诈取者,以及主观鉴别力不强造成巨大财务损失的受害者,但作为犯罪实施的平台——微信也有较大法律责任。微信官方应认识到,其作为数亿中国人的主要社交平台,具有实名认证来帮助用户免遭财务损失的法律责任。只要微信实施实名认证制度,上述诈骗者就没有了诈骗空间,上述犯罪就不会发生。事实上,微信的非实名制与其同时具备的微信支付金融功能,矛盾已越来越大,甚至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产生冲突,《办法》对实名制提出了具体要求,A类支付机构其实名制比例要达到95%以上,B类也要达到90%以上,而据此前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介绍的信息,到2014年底,微信的真实身份注册比例为80%。
微信。。。呵呵,放着支付宝不用,放着qq不聊!!!这两个软件成熟多少倍!
反正,别轻易相信一些人,就好了。
这智商三岁
被骗了7万也没人管…
什么鸟人都 有
骗子都是人才啊
就这智商,还是别用手机了!
抓着可劲揍
如果规定网银给陌生账号转账一律延迟三小时到帐,在延迟期内客户可以自助取消转账
知名博主、只要是热门我都关注。
新浪微博@唐山雨晨、科技评论人、微博红人、自由撰稿人、第一时间分享科技爆料,深入解读科技产品体验。
最好玩的科技新闻、评测,尽在怪数码!
专注互联网数码科技。
某科技垂直网站供职小编的纯个人头条号。只做原创内容,只做科技评测。
机锋网是中国手机第一影响力媒体,最大的安卓垂直门户网站。专业的产品评测、导购、图赏、行情等多种题材的文字描述,为用户提供第一手的Android硬件、软件及技术分享信息。
易车购物10万买豪车 新劲炫ASX等你询底价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微信 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
微信 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如今,人们对手机的使用与日俱增,同时造就了某个族群人数的剧增——“低头族”。别小看了这一种族,当他们玩起手机来,足以产生摧毁世界的巨大能量!医生光看手机,导致医死患者;美女很嗨森地自拍,对车祸伤者无动于衷;父亲低头玩手机,从而丢掉了自己的孩子;最终整个世界成为荒漠,只剩下独自玩手机的人……[背景]研究称,低着头又长皱纹又显肉,依据是65%的人因常低头而有双下巴,据说这道理就像久坐屁股会变大。此外,低头可使颈部松弛提早5年,影响视力,损伤颈椎,还会造成社交障碍、心理障碍、情感的冷漠化等危害,甚至危及人身安全。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有四成交通意外事故与司机或行人低头看手机有关。详细调查表明,过马路打手机的人当中有11%正在听音乐,有7%的人在发信息,而高达8%的人正在打电话。研究还发现,发短信的人闯红灯几率比普通人高四倍,而且横穿马路所用的时间也比正常人多出2秒。1.湘潭男子开车接电话 车子掉进池塘贺勇(化名)是一家私企的职工,一次,他独自开着老板的车外出办事,途经一个水塘边时,电话响了,他接电话分了神,尽管已经减速,但是车子还是掉进了水塘里。“当时的路况还可以,驾驶员应该早就看见有池塘,按道理是不会出问题的。”湘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安宣科民警李振元介绍,当时交警根据现场分析:“从水泥路冲到泥巴路上后,还有一段缓冲距离,如果不是驾驶员分神,按理还是有足够时间踩刹车的。”掉进水塘后,车门打不开了,所幸当时驾驶座的车窗是开着的,贺勇从车窗里爬了出来,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说起低头玩手机留下的安全隐患,赵小姐也有体会,“有一次,我边看手机边过马路,结果行人过马路的灯已经是红灯,我还往前走,旁边就有一辆汽车开了过来,所幸身旁一位老人家把我拉了回来,才没有酿成大祸,从此以后,过马路的时候我再也不敢玩手机了。”2.女子低头看手机落水溺亡日晚,28岁的王某一边玩手机,一边在浙江温州平阳县鳌江镇厚垟村的河边散步。厚垟村四周河流环绕,村民沿岸而居。她经过的河道约四五米宽,水面距离路面不足1米,周遭都没有栏杆阻隔。因为水质不错,村民平时都在河边洗衣服。因为她一直在看手机,没注意到河,一下掉了进去,再也没上来。视频记录整个落水过程警方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20时22分36秒,王某走进画面,此时她还走在村道中央偏右的位置,距离河道还有约2米的距离。她一直在看手机,手指不停地在屏幕上滑动,丝毫没有察觉到行走的方向已经偏离,越来越靠近河道。20时22分53秒,她右脚踩空,整个人斜着掉进了河里,溅起大片的水花,手机在磕到岸边后也落入水里。她的头部在水面上,双手使劲在水里挥动,挣扎着想游向对岸的台阶。画面中,她的头在水中和水面上反复出现,显然呛了不少水,可距离上几乎没有改变。20时24分左右,她似乎改变了主意,朝刚掉落的岸边划去,连续举高了双臂。8秒钟后,当她再一次举高双臂准备发力时,整个人后仰倒在了水里。20时24分23秒,王某消失在画面中,水面恢复了平静。整个挣扎的过程持续了约90秒,其间始终没人经过该路段。从监控看,周边的住户都大门紧闭,二楼也没有灯光。丈夫发现河面漂着妻子鞋子记者从平阳警方处了解到,王某出生于1987年,贵州人,丈夫杨某在鳌江打工多年,有两个未满10岁的孩子,在当地念书。当晚,丈夫临时加班,王某在电话中说先去附近逛一下再回家。杨某下班没见到妻子,还以为是去老乡家玩了,没想到王某一夜未归。次日,他在四处寻找时,发现河面上漂着妻子的鞋子,才报了警。家属透露,王某平时吃饭、睡觉时也都习惯低头玩手机。“其实河水并不深,像我一米八的个头,河水差不多到胸口的位置。”平阳公安的周警官告诉我,村民反映河里淤泥很深,掉进去后可能会因打滑无法站直。警方提醒:走路时千万不要玩手机,不仅对眼睛不好,同时也容易影响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力,让人们无法正确判断周围环境的安全性,一旦遭遇意外,后果不堪设想。3.边充电边玩手机发生爆炸 男子包里冒浓烟近日,在河南郑州市一车站站台,一名身穿咖啡色衣服的男子一一边候车,一连低头玩手机,没过一会,他被吓了一大跳啊,自己的包里传来爆炸声,顿时冒气了白烟!男子赶紧把包里东西倒出来,发现原来是正在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宝爆了,还冒着白烟。该男子包里的部分书籍和文件已经被烧毁,男子感叹:真是危险,不禁后怕,幸亏充电宝在包里,自己又穿的比较后才没有受伤,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相关新闻日下午3点,浙江义乌福田街道阳光大道尚经村路段,一名男子被一辆浦江牌照货车当场撞死,目击者称死者过马路时正用手机看电视。日下午,南京鼓楼区的一处铁路天桥上,41岁的王某,酒后一边玩手机一边走路,不慎踏空滚下天桥台阶身亡。日下午,广东中山坦洲镇十四村三华百货对开路口发生一起惨烈交通事故,路边监控拍下了事发经过:一名穿短裙的年轻女子右手接听手机,当她过马路时,一辆白色货车迅速将其撞倒在地,随即又被一辆泥头车辗轧过去。对此,上海公安警务车辆驾驶培训学校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分别以50公里、80公里和120公里这3种时速沿道路直行,经反复测试,开车过程中司机拿起手机,低下头进行滑屏解锁、浏览手机屏幕信息,再放回原处,所需时间为5秒;把手机从口袋取出接听一个较长时间的电话,过程延长至6-10秒。在这个过程时,车辆时速为50公里,5秒内车辆行驶距离为65米;时速80公里时,5秒内车辆行驶约110米;时速120公里时,5秒后车辆距离超过160米。这65-160米距离内的路状及通行情况随时都会发生变化,任何司机也无法及时反应并做出有效应对。[现状]55.2%用户每天打开10次以上2015年,企鹅智酷携手中国信息通讯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发布首份《微信平台数据化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微信用户做了抽样数据调查,并提供微信用户基本特征、使用行为,基于微信平台的信息消费、社会服务等方面信息的全面解读。微信用户的基本信息(2)18-35岁的中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所占比例高达86.2%。(3)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开始通过移动网络上网,每月数据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突破80%。微信的社交影响(1)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2)62.7%的微信用户的好友超过50人。微信对信息消费的影响(1)近一年,微信直接带动的信息消费规模已经达到952亿元,相当于2013年中国信息消费总规模的4.24%。(2)微信成为近三成用户手机上网使用流量最多的应用,用户用在微信上的流量为所有应用中的最高,远远高于邮件、视频、音乐等流行服务。微信对娱乐生活消费的影响(1)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10亿元。其中娱乐消费时生活消费的最大支出,它的规模为58.91亿元。(2)在微信打车用户中,每月消费100元左右的用户占比达到34.3%。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1)近八成微信用户关注了公众账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它们的占比达到73.4%。(2)用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资讯、方便生活和学习知识。其中获取资讯为微信公众账号最主要的用途,它的比例高达41.4%(3)在开通账号的企业或机构中,已有53%的账号对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或开发高级功能投入了资金。[腾讯]拥有4.68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早已成为国内媒体和自媒体信息传播的重点社交渠道之一。但你知道用户喜欢在微信上阅读哪些文章,又喜欢如何阅读吗?今天,为你揭开几个关键数据。用户每天在微信平台上平均阅读5.86篇文章5.86篇是一个平均数,不同的用户每天阅读的文章数存在挺大差异。从图表中可看出,23%的用户平均每天只阅读1篇文章,但也有20%的用户每天阅读6篇到10篇。日均阅读文章数超过3篇的用户占比51%,阅读3篇以下的用户也占到了49%。这意味着重度阅读用户愿意在上面花更多时间看文章,但也有部分用户可能并不会花过多时间在上面阅读。订阅号80%的阅读量来自朋友圈这是来自张小龙在12月微信公开课上的一个数据分享。他在演讲中提到,订阅号有非常多的阅读量来自朋友圈,这符合2/8分布原理,“20%的用户到订阅号里面去挑选内容,然后80%的用户在朋友圈里去阅读这些内容。”由此看来,有着大规模粉丝号的账号如果不能生产有吸引力的内容,同样无法提升阅读数。情感、养生和政法新闻最受大众欢迎什么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最受大众欢迎?这两个表格展示得很清楚:情感、养生和政法新闻稳居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前三名。尤其是情感资讯和养生内容,远超过其它类内容,用户既爱阅读也爱分享。对比阅读人数和分享人数榜发现,疾病病理虽然不是阅读人数排名前十的内容,但却是分享人数排名第四的内容。财经新闻阅读人数不少,可分享量却从前十消失。微信用户61%的转发文章发到了朋友圈微信用户看到了想要转发的文章,61%转发到了朋友圈,39%的文章转发给好友。有目标性地分享可以看成是微信用户分享文章的特点,虽然转发到朋友圈可以让更多朋友看到,但依旧有接近40%的内容转发给好友。从以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几个特点:1.已有大量用户的微信公众号同样面临运营压力。不能完全依赖用户从订阅号里找内容阅读,而要生产更多用户愿意分享和转发出去的优质内容。2.用户阅读量呈现两极分化趋势,这意味着文章分享的马太效应。设想一个场景,如果一篇文章在朋友圈里转发次数多,对于那些阅读量较少的用户,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阅读这篇大家都在转发的文章,从而助长文章阅读数的指数级递增。3.吸引用户订阅一个账号的难度越来越大。当用户发现自己很少从订阅号里找内容阅读时,他们订阅的动力也会不断渐弱,因为朋友圈里好友转发的内容就是主要的信息来源。由此可见,好的内容在未来的威信公众号平台上将变得越来越重要。《纽约客》曾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发现容易被分享的内容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文章主题积极,读完后让读者感到兴奋;让用户非常愤怒和恐慌的文章;让读者觉得自己不仅聪明,而且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实用且容易记住的内容;有价值的故事。这几个点正好对应微信上阅读和分享量最高的文章类型。情感资讯、政法新闻何尝不是既有故事、又让人容易产生情绪反应?[用户]想知道的都在这儿1.对社交的影响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微信作为中国微信用户强大的社交工具,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57.3%的用户通过微信认识了新的朋友,或联系上多年未联系的老朋友。2.改变消费行为54%的用户认为使用微信后,移动流量的用量增加了。40%的用户微信流量使用占到全部流量30%以上。微信成为近30%用户手机上网使用流量最多的应用。用户在微信上的流量为所有应用中的最高,远高于微博,购物,视频,地图,邮件等服务。3.改变娱乐和生活方式微信表情方面,56.5%的用户未使用过微信表情,38.3%的用户使用免费微信表情,而只有5.2%的用户愿意为微信表情付费。微信直接带动的消费支出中,娱乐占了53.6%、公众平台占了20.%、购物占了13.2%、出行占了11.3%、餐饮只有2%。据统计,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达到110亿元、其中娱乐消费时最大支出,规模为58.91亿元。另外在微信打车用户中,每月消费100元左右的用户比例达到34.3%。4.提供公共服务2015年第一季度末,通过微信已实现大部分城市的当地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交通、生活设施缴费、医疗、市政等服务。微信“摇一摇”功能也被扩展,继而使得商家可以为用户提供优惠券等促销活动。5.微信支付和钱包微信支付和钱包功能通过新年红包等交互活动获得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关注比例方面,29.1%的用户关注了自媒体、25.4%的用户关注了认证媒体、20.7%的用户没有关注任何公众号、18.9%的用户关注了企业商家、而5.9%的用户则关注了营销推广类账号。可以说,公众号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近80%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企业和媒体的公众账号是用户主要关注的对象,比例高达73.4%。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41.1%,其次是方便生活的36.9%和学习知识的13.7%。微信公众号的消费比例方面,公众平台账号服务收费偏向于低单价模式,42.1% 的用户每月消费低于10元。7.总体社会影响力[网民]微信成了办公用具 个人时间被夺走阿平在公司做行政,每天接发各种通知、安排具体工作。虽然有了微信群、QQ群方便了很多,但下班或周末,领导也会发一些紧急通知,同事们还会在群里讨论工作。怕漏掉重要信息,阿平需要时刻关注微信、QQ和手机短信,连续3个月没睡好一个觉。亲,你有没有被微信牵着鼻子走?了网友阿平的案例,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跟帖。不少网友表示,当社交工具变成了办公用具,自己的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无法明确划分,感觉自己每天只要是手机上线就是上班,即便是下班回家了还在线上处理一些工作。“互联网让我们的沟通更加方便,但我非常反感工作侵入自己的私人时间。”网友“岳家嘴的毛卷卷”表示,以前还经常在QQ、微信上和朋友聊两句,联络一下感情,但是QQ、微信变成工作工具之后,就很害怕打开它们,从上班到下班,甚至午休时间,领导都要在QQ、微信上布置工作,看了就会紧张,不看怕漏掉点什么更加紧张,整个人的神经整天都是紧绷的状态。“7月22日微信瘫掉的那天,我真的好高兴,如释重负。”网友Lisa007做销售,平日老板都是通过微信和手机QQ进行移动指挥,“你不晓得,真的烦死了,在外面谈个业务,手机忽闪忽闪的,不断有新的指示传来,不回复又不行,会扣钱的。”互联网分析师钱皓告诉记者,目前多数的APP靠内容和形式吸引用户,占据用户更多的碎片时间,增加黏性。“但是,每天的时间是不变的,用户使用软件的时间越长,说明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就会越少。”《楚天金报》记者从友盟的数据看到,用户使用APP的高峰期分别是:午休时段 12:00-14:00和午夜零点前后。午休的时间段,更有可能成为上午工作时间后延的牺牲品。有调查显示,一些微信发烧友,每隔五分钟就下意识地刷新朋友圈,每隔几分钟就不自然地看看手机是否有来信提示。本来是为了方便人们之间沟通的移动软件,因为太过依赖它,却成了困扰。“微信瘫痪、上不了QQ之后,一些网友出现焦躁、不安、无措。”湖北省心理协会会长戴正清分析表示,“这种现象一般是网友对移动互联工具的过分依赖,我们也在关注新媒体时代这方面的案例。”戴正清说:“工具是为了方便人们沟通的,作为一个现代人要善于利用媒介工具,而不是被工具控制。”[调查]近八成白领患上手机依赖症8月14日消息,广州市社科院发布《广州移动互联网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思路》,这一报告指出,广州互联网普及率达78.4%,广州网民每周平均上网近20小时,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将近八成。智联招聘曾发布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白领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结果显示,近八成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广州白领以日用手机4.9小时,排名第五位。公关、营销等行业白领为了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谷歌一项调查显示,香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甚至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手机已悄悄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无论是吃饭、上班、聚会、坐地铁,甚至是上厕所,都是手机不离手,不曾抬过头。这种普遍化的手机依赖症现象不禁让人反思,到底是我们在玩手机,还是手机在玩我们?对号入座:你是否是低头族?1.没带手机出门,非常没有安全感,失魂落魄,心里空落落的,老是想着“必须得回去一趟拿手机”。2.等公交车、地铁、电梯的时候掏手机,刷微博、微信、手机QQ,打游戏,看电子书,看视频,听音乐,总之不闲着。3.自驾车时,上车就习惯把手机拿出来放在操作台上,开车遇到红灯马上拿起手机,看短信、看微信、刷微博,常常换绿灯了还不知道,直到后面的车狂按喇叭。4.不管是在家吃饭还是和朋友聚餐,哪怕再饿,饭菜上桌不忙动筷子,先掏出手机来拍照,拍完还要发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与朋友分享。5.朋友聚会已经没有办法全程面对面进行沟通,说不到三句话,就习惯性掏出手机来看两眼,即便朋友坐在对面,也要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交流。6.习惯带上手机蹲厕所,卫生间没地方放手机,于是安个搁板、摆个板凳用来放手机。7.每晚睡觉前,不拿着手机玩个半小时左右,总感觉睡不踏实。每天早晨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看,看看微博、微信有啥新消息。对照以上症状检视自己,只要有3条,基本可以确定你是一个“低头族”,符合的条数越多,“低头”程度越严重,低头程度越严重,表明受手机控制的程度越加深。[思考]1.是什么催生了低头族?科技绑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技术是柄双刃剑,这是无需重申的常识。手机普及后,已经从纯粹的通讯工具演变为能体现人某种价值的器物,苹果手机的风靡,与其说人们所追求的是某类新款的手机,不如说是在追赶技术时代的某种符号、潮流。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对人的绑架,使人养成了对工具的深度依赖。当然,手机依赖症也只是现代社会种种工具依赖症的缩影,现在很多人沉溺于电视节目,离开了键盘就不会写字,习惯了以车代步,人对技术的使用转变为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和能力则逐步丧失。信息焦虑导致手机依赖人有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手机中的社交网络使获取“自我实现”变得空前容易,发表个人观点、转发并评论、晒个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同时,窥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此外,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不停刷屏,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查看资讯更为便捷,亦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手机病”背后是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在高节奏、加速度的社会运转节奏下,生活变成了适应,它是格式化了的,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某种既定流,上班、下班,上课、下课,单位、家庭,教室、寝室,这种失控的生活状态下,人的价值被削弱,存在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深切的迷茫使得人们转向对技术工具的依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嘈杂、紧张隔离。在自我建构的狭小空间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来找寻自我的价值,用玩手机、上网等低能耗方式获取宁静。现代人总是热衷于追逐流行,他们所追赶的,是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2.“低头族”:我们究竟是近了还是远了?近日,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发布的23张照片引发网友共鸣和热议。在这组照片里,无论是朋友聚会、家庭聚餐、情侣约会还是集体出游,所有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有网友担心移动社交催生的“低头族”冲击了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温情,业内专家认为,应理性看待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反思中拥抱变革。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近两年,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社交市场正快速增长。以目前最火的微信为例,据腾讯官方数据,截至今年1月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业内预测,到第三季度,这个数字很可能突破5亿大关。移动终端正渗透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智能手机是他们开始和结束一天的重要工具。”群邑中国互动营销总裁陈建豪告诉记者,群邑中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在入睡前平均要使用手机一个小时,并因此推迟入睡时间,也就是所谓“第二十五小时”。陈建豪说,绝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睡前忙于在微博或者微信上收发各类信息,“曾经的睡前独处时刻,现在变成社交时刻。”餐厅里、公车上甚至马桶上,手机占据人们的碎片时间,催生出“低头族”。“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美食评论家沈宏非的话戏谑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他认为移动社交让人们渐渐远离了食物真正的美味和面对面交流的温情。杭州市民刘璐每次聚会时看到朋友都埋头于手机、平板电脑,聊天也是有一句没一句、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心里就很不爽。“出门旅游遇见好的景色,儿子总是第一时间拍照上传到微信和朋友分享,很少跟身边的人交流。”刘璐承认其实自己有时候也是五十步笑百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网友“果子豆”这样评价“低头族”。“低头族”还有向低龄化蔓延趋势。据台湾儿童福利联盟文教基金会调查显示,83%的孩子使用智能手机社交功能,36%每半个小时就会看一次手机。“手机病”背后: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是什么让“低头族”宁愿埋头紧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却不愿抬头多看一眼身边的世界?业内人士表示,移动互联网打破PC时代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手机等移动终端具有便携和实时联网等特性,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位置关系等形式,随时可与万里之外的网友互动,提供了一种现实社交所不具备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人们总是容易被新奇的玩法所吸引,某种程度上侵占了用户的碎片时间,使人们忽略了身边的熟人社交。”友盟科技副总裁焦岳说。宋远哲是杭州一家科技公司负责游戏开发的工程师,业余时间喜欢用手机上网络互动社区“知乎”,和志同道合的网友讨论话题,他也常给微信朋友圈的上百个好友分享一些奇思妙想。“哥刷的不是微信,是存在感。”宋远哲承认自己也是“低头族”,平均每5分钟要看一下手机,他说自己现实中不过是千万个普通“码农”之一,但在“知乎”上他是资深专家,在微信朋友圈里他是话题之王。“谈得来的朋友都在网上,随时随地拿出手机就能聊上两句,自然而然就有点依赖了。”宋远哲认为,手机社交“拉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公平宣泄的平台。“褪去了各种头衔,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要是不喜欢某个人,可以直接拉黑屏蔽,不像现实里还要顾忌熟人或上下级关系。”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韦路认为,日益加剧的社会变动和现实压力,使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这种貌似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的方式与外界进行交往。“社交媒体可以有效掩饰自己在社会经济地位和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欠缺,让他们得以在社交过程中获得更多自主权和控制权。”韦路说。[小贴士]如何让“低头族”抬起头来?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它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我们不妨听从专家的建议,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人类工具”的角色。提高自制力做手机的主人“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要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症”,加强自身的自制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现代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该具备的一些正常能力在逐渐消退,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你连手机都控制不了,何以控制自己的人生? 世界如此美好,你却低头忽视;亲人朋友如此珍贵,你却拒绝沟通。最后,致所有的低头族们,请抬起头,看看身边,面朝大海,才能春暖花开。(正北方网综合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小网友异地恋 的文章

 

随机推荐